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利用滤食性动物提高水体透明度的装置及方法

一种利用滤食性动物提高水体透明度的装置及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滤食性动物提高水体透明度的装置及方法。所述利用滤食动物提高水体透明度的修复装置包括:保护笼,所述保护笼为长方体状的网箱且具有六个第一滤网面;和栖息笼,所述栖息笼为用于放置滤食动物的长方体状的网箱且具有六个第二滤网面,其中所述栖息笼设在所述保护笼内且与所述保护笼间隔开,六个所述第一滤网面与六个所述第二滤网面一一对应,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滤网面和所述第二滤网面通过固定绳相连。利用滤食动物提高水体透明度的修复装置即使在风浪和人为扰动下翻滚,也依然可以使滤食动物远离沉积物且悬浮在水柱中,从而稳定地发挥滤食作用,有效地控制浮游藻类,迅速提高水体透明度。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25401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广州贝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510753661.6

  • 发明设计人 何小林;赵雪枫;

    申请日2015-11-04

  • 分类号C02F3/32;

  • 代理机构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徐蓓

  • 地址 510623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西100号富力盈泰广场B塔405室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3:33:3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2-02

    授权

    授权

  • 2017-10-27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C02F3/32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51104

    著录事项变更

  • 2016-02-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2F3/32 申请日:201511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1-2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利用滤食动物提高水体透明度的修复装置,还涉及利用滤食动物提高水体透明度的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水体富营养化越来越严重,导致藻类大量生长,水体浑浊。在水体生态系统中,滤食动物主要以藻类和植物碎屑为食,能够通过滤食作用,大量去除水体中的浮游藻类,迅速提高水体透明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以使滤食动物稳定地发挥滤食作用的利用滤食动物提高水体透明度的修复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利用所述利用滤食动物提高水体透明度的修复装置实施的利用滤食动物提高水体透明度的修复方法。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利用滤食动物提高水体透明度的修复装置包括:保护笼,所述保护笼为长方体状的网箱且具有六个第一滤网面;和栖息笼,所述栖息笼为用于放置滤食动物的长方体状的网箱且具有六个第二滤网面,其中所述栖息笼设在所述保护笼内且与所述保护笼间隔开,六个所述第一滤网面与六个所述第二滤网面一一对应,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滤网面和所述第二滤网面通过固定绳相连。

利用滤食动物提高水体透明度的修复装置可以使滤食动物稳定地发挥滤食作用,有效地控制浮游藻类,迅速提高水体透明度。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利用滤食动物提高水体透明度的修复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保护笼包括六个第一滤网和长方体状的第一骨架,六个所述第一滤网分别设在所述第一骨架的六个面上以便形成六个所述第一滤网面;所述栖息笼包括六个第二滤网和长方体状的第二骨架,六个所述第二滤网分别设在所述第二骨架的六个面上以便形成六个所述第二滤网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骨架由竹片或PVC管制成,所述第二骨架由竹片或PVC管制成,所述第一滤网为尼龙网,所述第二滤网为尼龙网,所述固定绳为双股锦纶绳。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滤网面和所述第二滤网面间隔10厘米-50厘米,优选地,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滤网面和所述第二滤网面间隔20厘米-40厘米。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栖息笼具有多个用于放置滤食动物的栖息室,相邻两个所述栖息室之间设有第一门,一个位于外侧的栖息室设有第二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栖息笼内设有水平支撑杆和竖直支撑杆,所述水平支撑杆上设有水平分隔滤网,所述竖直支撑杆上设有竖直分隔滤网,所述水平分隔滤网和所述竖直分隔滤网将所述栖息笼内的空间分隔为多个所述栖息室。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水平支撑杆为多个,多个所述水平支撑杆形成多个水平支撑杆组,多个所述水平支撑杆组沿上下方向间隔开,每个所述水平支撑杆组包括多个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彼此平行的多个所述水平支撑杆,所述竖直支撑杆为多个,多个所述竖直支撑杆形成多个竖直支撑杆组,多个所述竖直支撑杆组沿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间隔开,每个所述竖直支撑杆组包括多个位于同一竖直面上且彼此平行的多个所述竖直支撑杆,其中所述水平分隔滤网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水平分隔滤网一一对应地设在多个所述水平支撑杆组上,所述竖直分隔滤网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竖直分隔滤网一一对应地设在多个所述竖直支撑杆组上,多个所述水平分隔滤网和多个所述竖直分隔滤网将所述栖息笼内的空间分隔为多个所述栖息室,相邻两个所述栖息室共用的所述水平分隔滤网或所述竖直分隔滤网上设有所述第一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一个所述第二滤网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一侧邻近所述第二骨架,其中所述第二门在打开所述开口的打开位置与关闭所述开口的关闭位置之间可枢转地设在所述第二骨架上,所述第二门上设有固定挂钩,在所述关闭位置所述固定挂钩钩挂在所述第二滤网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滤食动物为蚌类或蚬类。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利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利用滤食动物提高水体透明度的修复装置实施的利用滤食动物提高水体透明度的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造所述利用滤食动物提高水体透明度的修复装置;将滤食动物放置在所述栖息笼内;和将所述利用滤食动物提高水体透明度的修复装置放置在需要提高透明度的水体中。

通过利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利用滤食动物提高水体透明度的修复方法,可以使滤食动物稳定地发挥滤食作用,有效地控制浮游藻类,迅速提高水体透明度。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利用滤食动物提高水体透明度的修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利用滤食动物提高水体透明度的修复装置的保护笼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利用滤食动物提高水体透明度的修复装置的栖息笼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利用滤食动物提高水体透明度的修复装置的栖息笼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利用滤食动物提高水体透明度的修复装置10、

保护笼101、第一骨架1011、第一滤网1012、

栖息笼102、第二骨架1021、第二滤网1022、栖息室1023、开口1024、

固定绳103、

水平支撑杆1041、竖直支撑杆1042、水平分隔滤网1043、

第二门105、固定挂钩1051、

滤食动物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修复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利用滤食动物提高水体透明度的修复装置10。如图1-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利用滤食动物提高水体透明度的修复装置10包括保护笼101和栖息笼102。

保护笼101为长方体状的网箱且具有六个第一滤网面。栖息笼102为用于放置滤食动物的长方体状的网箱且具有六个第二滤网面。其中,栖息笼102设在保护笼101内,栖息笼102与保护笼101间隔开,六个该第一滤网面与六个该第二滤网面一一对应。也就是说,相对应的该第一滤网面和该第二滤网面间隔开,即相对应的该第一滤网面和该第二滤网面间隔一定距离。相对应的该第一滤网面和该第二滤网面通过固定绳103相连。换言之,固定绳103的第一端与相对应的该第一滤网面和该第二滤网面中的一个相连,固定绳103的第二端与相对应的该第一滤网面和该第二滤网面中的另一个相连。

在利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利用滤食动物提高水体透明度的修复装置10提高水体透明度时,将利用滤食动物提高水体透明度的修复装置10放置在需要提高透明度的水柱中。无论保护笼101在水柱中怎么翻滚和移动,总有一个该第一滤网面构成保护笼101的上表面,构成保护笼101的上表面的该第一滤网面通过固定绳103和与其相对应的该第二滤网面相连。换言之,构成保护笼101的上表面的该第一滤网面通过固定绳103将栖息笼102吊起。

研究表明,当滤食动物接触沉积物表面时,由于沉积物中存在大量的水生植物和藻类残体,滤食动物主要从沉积物中获取食物,对水柱中的浮游藻类的滤食效果差,不能提高水体透明度。滤食动物只有悬浮在水柱中时,才能稳定发挥滤食作用,控制浮游藻类,提高水体透明度。

由于栖息笼102与保护笼101间隔开,因此栖息笼102与保护笼101的下表面间隔一定距离。即便保护笼101沉入水底(即保护笼101接触沉积物表面),栖息笼102也与沉积物表面间隔开,因此栖息笼102内的滤食动物不会接触沉积物表面,即栖息笼102悬浮在水柱中。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利用滤食动物提高水体透明度的修复装置10通过使栖息笼102与保护笼101间隔开且使相对应的该第一滤网面和该第二滤网面通过固定绳103相连,从而无论外力(例如水流、风浪、人为扰动)如何推动利用滤食动物提高水体透明度的修复装置10进行翻滚和移动,栖息笼102都会悬浮在水柱中。由此可以使滤食动物始终悬浮在水柱中且远离沉积物,从而使滤食动物不会从沉积物中获取食物,以便使滤食动物稳定地发挥滤食作用,控制浮游藻类,提高水体透明度。

而且,形成该第一滤网面的滤网和形成该第二滤网面的滤网可以作为生物网膜使用,为附着藻类提供附着介质。附着藻类与浮游藻类竞争水柱中的营养盐,从而抑制浮游藻类的爆发式繁殖,有助于提高水体透明度。此外,当水柱中的浮游藻类减少时,附着在滤网上的附着藻类又代替浮游藻类为滤食动物提供食物。

因此,利用滤食动物提高水体透明度的修复装置10可以使滤食动物稳定地发挥滤食作用,有效地控制浮游藻类,迅速提高水体透明度。

如图1-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利用滤食动物提高水体透明度的修复装置10包括保护笼101、栖息笼102和六个固定绳103。

如图1和图2所示,保护笼101包括六个第一滤网1012和长方体状的第一骨架1011,六个第一滤网1012分别设在第一骨架1011的六个面上以便形成六个该第一滤网面。其中,第一骨架1011由竹片或PVC管制成,第一滤网1012为尼龙网,第一滤网1012的孔径为2.83毫米-848毫米。

有利地,保护笼101可以是边长为70厘米-140厘米的正方体的网箱,即第一骨架1011可以是边长为70厘米-140厘米的正方体状。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栖息笼102包括六个第二滤网1022和长方体状的第二骨架1021,六个第二滤网1022分别设在第二骨架1021的六个面上以便形成六个该第二滤网面。其中,第二骨架1021由竹片或PVC管制成,第二滤网1022为尼龙网,第二滤网1022的孔径为2.83毫米-848毫米。

滤食动物被放置在栖息笼102内。具体地,滤食动物为蚌类或蚬类。

有利地,栖息笼102可以是边长为30厘米-100厘米的正方体的网箱,即第二骨架1021可以是边长为30厘米-100厘米的正方体状。

如图1所示,相对应的第一滤网1012和第二滤网1022通过固定绳103相连。也就是说,固定绳103的第一端与相对应的第一滤网1012和第二滤网1022中的一个相连,固定绳103的第二端与相对应的第一滤网1012和第二滤网1022中的另一个相连。

固定绳103为双股锦纶绳。有利地,固定绳103的直径为1厘米-2厘米。

相对应的该第一滤网面和该第二滤网面间隔10厘米-50厘米。换言之,相对应的第一滤网1012和第二滤网1022间隔10厘米-50厘米。由此可以进一步防止栖息笼102内的滤食动物接触沉积物表面,而且可以使利用滤食动物提高水体透明度的修复装置10的结构更加合理。

优选地,相对应的该第一滤网面和该第二滤网面间隔20厘米-40厘米。由此可以进一步防止栖息笼102内的滤食动物接触沉积物表面,而且可以使利用滤食动物提高水体透明度的修复装置10的结构更加合理。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栖息笼102具有多个用于放置滤食动物的栖息室1023,相邻两个栖息室1023之间设有第一门,一个位于外侧的栖息室1023设有第二门105。由此可以使利用滤食动物提高水体透明度的修复装置10的结构更加合理。其中,位于外侧的栖息室1023是指至少一个表面由第二滤网1022形成的栖息室1023。滤食动物可以通过第二门105放入栖息笼102内。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栖息笼102内设有水平支撑杆1041和竖直支撑杆1042,水平支撑杆1041上设有水平分隔滤网1043,竖直支撑杆1042上设有竖直分隔滤网,水平分隔滤网1043和该竖直分隔滤网将栖息笼102内的空间分隔为多个栖息室1023。由此可以使利用滤食动物提高水体透明度的修复装置10的结构更加合理。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示例中,水平支撑杆1041为多个,多个水平支撑杆1041形成多个水平支撑杆组,多个该水平支撑杆1041组沿上下方向间隔开,每个该水平支撑杆组包括多个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彼此平行的多个水平支撑杆1041。

竖直支撑杆1042为多个,多个竖直支撑杆1042形成多个竖直支撑杆组,多个该竖直支撑杆1042组沿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间隔开,每个该竖直支撑杆组包括多个位于同一竖直面上且彼此平行的多个竖直支撑杆1042。

其中,水平分隔滤网1043为多个且多个水平分隔滤网1043一一对应地设在多个该水平支撑杆组的多个水平支撑杆1041上,该竖直分隔滤网为多个且多个该竖直分隔滤网一一对应地设在多个竖直支撑杆1042组的多个竖直支撑杆1042上。多个水平分隔滤网1043和多个该竖直分隔滤网将栖息笼102内的空间分隔为多个栖息室1023,相邻两个栖息室1023共用的水平分隔滤网1043或该竖直分隔滤网上设有该第一门。

上下方向如图4中的箭头A所示,左右方向如图4中的箭头B所示。

有利地,多个该水平支撑杆组与多个该竖直支撑杆组一一对应地相连,在相连的一个该水平支撑杆组和该竖直支撑杆组中,每个水平支撑杆1041与每个竖直支撑杆1042均相连。由此可以使栖息笼102的结构更加稳固。

如图4所示,一个第二滤网1022上设有开口1024,开口1024的一侧邻近第二骨架1021。其中,第二门105在打开开口1024的打开位置与关闭开口1024的关闭位置之间可枢转地设在第二骨架1021上,第二门105上设有固定挂钩1051,在该关闭位置固定挂钩1051钩挂在第二滤网1022上。

由此无论外力(例如水流、风浪)如何推动利用滤食动物提高水体透明度的修复装置10进行翻滚和移动,固定挂钩1051都不会脱离第二滤网1022,从而可以确保第二门105始终处于该关闭位置,以便防止栖息笼102内的滤食动物从第二门105离开栖息笼102。

具体地,栖息笼102可以具有9-100个栖息室1023。每个栖息室1023内可以放置2只蚌类(例如河蚌)或者20只蚬类(例如河蚬)。其中,蚌类的规格可以是100g/只,蚬类的规格可以是10g/只。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利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利用滤食动物提高水体透明度的修复装置10实施的利用滤食动物提高水体透明度的修复方法。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利用滤食动物提高水体透明度的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造利用滤食动物提高水体透明度的修复装置10;

将滤食动物放置在栖息笼102内;和

将利用滤食动物提高水体透明度的修复装置10放置在需要提高透明度的水柱中。

通过利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利用滤食动物提高水体透明度的修复方法,可以使滤食动物稳定地发挥滤食作用,有效地控制浮游藻类,迅速提高水体透明度。

其中,可以在需要提高透明度的水柱中放置多个利用滤食动物提高水体透明度的修复装置10,相邻两个利用滤食动物提高水体透明度的修复装置10间隔1米-10米。具体地,利用滤食动物提高水体透明度的修复装置10可以放置在深度小于等于1米的水柱中。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