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物理层安全通信中的信能同传中继传输方法

物理层安全通信中的信能同传中继传输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理层安全通信中的信能同传中继传输方法,其实现步骤为:1)源节点发送能量信号,不可靠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收集能量,并计算最优能量收集时间比例α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24526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510702272.0

  • 发明设计人 阔永红;吕璐;杨龙;陈健;贺冰涛;

    申请日2015-10-26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黄浩威

  • 地址 710071 陕西省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3:33:3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6-29

    授权

    授权

  • 2016-02-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B7/155 申请日:201510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1-1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物理层安全通信中的信 能同传中继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无线传输的广播特性,信息传输面临着被未授权的窃听节点 窃听的风险。传统的加密技术通过网络高层密钥的产生与交互,来保 证信息传输的安全性。但是,这通常是以节点的计算能力有限为前提, 且系统的复杂度和信令开销较大。物理层安全通信根据信息论的观点, 充分利用无线信道的物理层特性,使得窃听节点在不能获得有效信息 的前提下,合法节点能够成功接收信源所发送的通信内容,从而引起 了广泛关注。

另一方面,基于周围环境的无线电信号进行能量采集在节能减排 的绿色通信背景下应运而生。该技术融合通信技术及输电技术,旨在 实现信息与能量的并行传输,接收端解码信息的同时实现能量收集, 从而有效地利用了能量资源,延长了设备寿命,具有深远的实际意义。

电子科技大学提出的专利申请CN104093143A(公开曰: 2014.10.08)公开了一种用于物理层安全的自适应协作通信方法,具 体步骤是:首先,使用二进制编码方式,将协作中继的转发信号进行 编码;其次,在集合中随机产生Nset个范围在的非负整数; 最后,对集合中的元素进行迭代重组,产生新的集合,直至选出使协 作通信系统获得最大安全速率的元素。该技术方案存在的不足是:首 先,该方法采用迭代重组的方法对中继的放大转发和噪声转发两种模 式进行选择,其计算复杂度较高;其次,该方法在协作传输阶段采用 多中继模式,其功率开销较大且能量资源利用率低,不利于实现。

西安交通大学提出的专利申请CN104469952A(公开曰: 2015.03.25)公开了一种基于最优功率分离的无线信能同传中继网络 中的传输方法,具体步骤是:中继节点进行信道估计;源节点以固定 功率向中继节点发送信号,中继节点根据信道估计的结果以最优策略 动态调整分配给能量接收与信息传输的功率分离比率,得到能量接收 与信息传输的最优功率分离比率ρ*及1-ρ*;中继节点能量接收与信息 传输的最优功率分离比率ρ*及1-ρ*进行能量的接收及信号的转发;目 的节点对中继节点转发的信号进行信息检测。该方法存在的不足是: 首先,该方法中继节点在每一次传输周期内均需要信道估计,信令信 息的传输给中继系统带来额外的能量开销;其次,该方法采用变化的 最优功率分离比率ρ*及1-ρ*,使得中继节点的功率放大器工作在较大 的线性功率放大范围,其电路设计复杂度较高,不易于实现。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物理层安全通信 中的信能同传中继传输方法,通过动态调整分配给能量接收及信息传 输的最优时隙比例,并通过目的节点发送干扰信号来降低不可靠中继 节点的接收信噪比,从而获得更优的传输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物理层安全通信中的信能同传中继传输方法,包括至少一个源节 点和目的节点,以及至少一个不可靠中继节点;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 骤:

S1源节点发送能量信号,不可靠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接收所述 能量信号,据此计算出各自的能量收集时间并反馈给源节点,由源节 点计算出最优能量收集时间比例αH,不可靠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在 αHT时间内进行能量收集,T表示一个时隙长度;

S2对于剩余的(1-αH)T时隙,在第一个(1-αH)T/2时隙内,源节 点发送信息信号xs,目的节点发送干扰信号xz,不可靠中继节点接收 信号;

S3在第二个(1-αH)T/2时隙内,不可靠中继节点转发接收到的混 合信号,目的节点接收信号;

S4目的节点对不可靠中继节点转发的混合信号进行自干扰消除, 并对干扰消除后的信号进行信息检测。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1的具体方法如下:

1.1)源节点以发送功率PS向不可靠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发送能 量信号xe,不可靠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接收该能量信号;

1.2)不可靠中继节点利用能量检测对能量信号xe进行接收,并 根据转发功率PR计算能量收集时间比例αR

αR=dSRmPR2ηRPS|hSR|2+dSRmPR;

其中,表示源节点到不可靠中继节点的距离,|hSR|2表示源节点 到不可靠中继节点信道的功率增益,ηR表示不可靠中继节点的能量转 换效率;

1.3)目的节点利用能量检测对能量信号xe进行接收,并根据干 扰功率PD计算能量收集时间比例αD

αD=dSDmPD2ηDPS|hSD|2+dSDmPD;

其中,表示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距离,|hSD|2表示源节点到目 的节点信道的功率增益,ηD表示目的节点的能量转化效率;

1.4)不可靠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分别将能量收集时间比例αR和 αD反馈至源节点,源节点计算最优能量收集时间比例αH

αH=max(αR,αD);

1.5)不可靠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在αHT时间内进行能量收集。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能量信号为采用变化的功率幅度对信 号进行编码,以实现连续的能量转换,提高接收设备的能量转换效率。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步骤1.2)和1.3)中,能量检测具体为 对接收信号依次经过前置噪声滤波器、平方律器、时间积分器,得到 输出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2中,源节点发送信息信号xs,目的节点 发送干扰信号xz,不可靠中继节点接收信号的具体方法为:

2.1)源节点对本地将要被发送的数据依次进行循环冗余校验编 码、信道编码和调制,得到信息信号xs,并以发送功率PS将该信号发 送到不可靠中继节点;

2.2)目的节点对本地将要被发送的数据进行伪随机高斯编码, 得到干扰信号xz,并以干扰功率PD将该信号发送到不可靠中继节点;

2.3)不可靠中继节点收到信息信号xs和干扰信号xz后,对混合 信号进行解调和译码。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步骤2.1)中,所述信道编码采用低密度 奇偶校验码、卷积码、两者级联中的任一方式进行,并对采用上述编 码后的码字进行凿孔,以提高编码效率。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步骤2.2)中,伪随机高斯编码采用有限 状态的伪随机序列产生器进行编码,并对采用上述编码后的码字进行 凿孔,以提高编码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3的具体步骤如下:

3.1)不可靠中继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混合信号,计算其协作转发 时的功率放大系数β:

β=1PS|hSR|2/dSRm+PD|hRD|2/dRDm+σR2;

其中,PS表示源节点的发送功率,PD表示目的节点的干扰功率, |hSR|2表示源节点到不可靠中继节点信道的功率增益,|hRD|2表示不可靠 中继节点到目的节点信道的功率增益,表示不可靠中继节点到目 的节点的距离,表示不可靠中继的噪声功率;

3.2)不可靠中继节点以恒定转发功率PR向目的节点放大并转发 接收的混合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4具体如下:

4.1)目的节点根据第一个(1-αH)T/2时隙内的干扰信号xz进行自 干扰消除;

4.2)目的节点对自干扰消除后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译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由于利用信能同传技术,不可靠中继节点对转发能量 进行收集,目的节点对干扰能量进行收集,降低了不可靠中继节点和 目的节点额外的能量开销,延长了中继网络的网络寿命;

2、本发明由于动态调整分配给能量接收及信息传输的最优能量 收集时间比例,获得了更优的传输性能,同时不可靠中继以恒定功率 进行信息转发,降低了不可靠中继功率放大器的复杂度,具有较强的 实用性;

3、本发明由于利用目的节点协作干扰技术,大幅降低了不可靠 中继节点的接收信噪比,同时目的节点采用自干扰消除技术完美消除 干扰信号,提高了系统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使用的信能同传中继系统模型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现总流程图;

图3和图4分别为本发明时隙分配和信能同传接收机模型图;

图5为本发明中继协作系统的保密中断概率随源节点发送功率 的变化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 施例以本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本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使用的信能同传中继网络,由源节点S、不 可靠中继节点R和目的节点D构成,所有通信节点均采用半双工模式 进行信息传输。

如图4所示,本发明使用的信号接收电路由能量接收机和信息接 收机构成,其中,表示接收天线的窄带高斯噪声,yr(t)表示天 线接收信号,表示射频信号向基带信号转换的处理噪声。中继 节点利用前αHT时间进行能量收集,源节点和中继节点等分剩下的 (1-αH)T时间进行信息传输,且中继节点收集的所有能量都被用作 中继节点向目的节点的信息传输。

如图2、图3所示,本发明的实现步骤如下:

S1源节点发送能量信号,不可靠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接收所述 能量信号,并据此计算出各自的能量收集时间并反馈给源节点,由源 节点计算出最优能量收集时间比例αH,不可靠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 在αHT时间内进行能量收集,T表示一个时隙长度:

1.1)源节点以发送功率PS向不可靠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发送能 量信号xe,不可靠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接收信号,其中所述的能量信 号采用变化的功率幅度对信号进行编码,以实现连续的能量转换,提 高接收设备的能量转换效率;

1.2)不可靠中继节点利用能量检测对能量信号xe进行接收,并 根据转发功率PR计算能量收集时间比例:其中, 表示源节点到不可靠中继节点的距离,|hSR|2表示源节点到不可靠中 继节点信道的功率增益,ηR表示不可靠中继节点的能量转换效率,其 中所述的能量检测,是指对接收信号依次经过前置噪声滤波器、平方 律器、时间积分器,得到输出信号;

1.3)目的节点利用能量检测对能量信号xe进行接收,并根据干 扰功率PD计算能量收集时间比例:其中,表 示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距离,|hSD|2表示源节点到目的节点信道的功率 增益,ηD表示目的节点的能量转化效率,其中所述的能量检测,是指 对接收信号依次经过前置噪声滤波器、平方律器、时间积分器,得到 输出信号;

1.4)不可靠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分别将能量收集时间比例αR和 αD反馈至源节点,源节点计算最优能量收集时间比例: αH=max(αR,αD)。

S2在第一个(1-αH)T/2时隙内,源节点发送信息信号xs,目的节 点发送干扰信号xz,不可靠中继节点接收信号。

2.1)源节点对本地将要被发送的数据依次进行循环冗余校验编 码、信道编码和调制,得到信息信号xs,并以发送功率PS将该信号发 送到不可靠中继节点,其中所述的信道编码采用低密度奇偶校验码, 或卷积码,或两者级联的方式进行,并对采用上述编码后的码字进行 凿孔,以提高编码效率;

2.2)目的节点对本地将要被发送的数据进行伪随机高斯编码, 得到干扰信号xz,并以干扰功率PD将该信号发送到不可靠中继节点, 其中所述的伪随机高斯编码采用有限状态的伪随机序列产生器进行 编码,并对采用上述编码后的码字进行凿孔,以提高编码效率;

2.3)不可靠中继节点收到信息信号xs和干扰信号xz后,对混合 信号进行解调和译码,以窃取源节点的发送信息。

S3在第二个(1-αH)T/2时隙内,不可靠中继节点转发接收到的混 合信号,目的节点接收信号。

3.1)不可靠中继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混合信号,计算其协作转发 时的功率放大系数:β=1PS|hSR|2/dSRm+PD|hRD|2/dRDm+σR2,其中,PS表示 源节点的发送功率,PD表示目的节点的干扰功率,|hSR|2表示源节点到 不可靠中继节点信道的功率增益,|hRD|2表示不可靠中继节点到目的节 点信道的功率增益,表示不可靠中继节点到目的节点的距离,表 示不可靠中继的噪声功率;

3.2)不可靠中继节点以恒定转发功率PR向目的节点放大并转发 接收的混合信号。

S4目的节点对不可靠中继节点转发的混合信号进行自干扰消除, 并对干扰消除后的信号进行信息检测:

4.1)目的节点根据第一个(1-αH)T/2时隙内的干扰信号xz进行自 干扰消除;

4.2)目的节点对自干扰消除后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译码。

下面结合图5对本发明效果做进一步描述。

图5给出了本发明中继协作系统的保密中断概率随源节点发送 功率的变化曲线。由图可以看出,随着源节点发送功率的增加,不可 靠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通过收集源节点的能量信号,以提供协作干扰 和放大转发的能量,降低了网络额外的功率开销,且保密中断概率随 着源节点发送功率的增加不断下降,使中继协作获得了更优的保密传 输性能。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以上的技术方案和构思, 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该包括在 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