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双层同轴结构的方波直线变压器驱动源

双层同轴结构的方波直线变压器驱动源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线变压器驱动源(Linear?Transformer?Driver,简称LTD),包括由外至内依次同轴设置的外层放电模块、次级筒和内层放电模块;外层放电模块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次级筒,构成外层基频回路;内层放电模块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次级筒,构成内层谐波调节回路;次级筒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负载后接地,构成外层基频回路、内层谐波调节回路共用部分。本发明所提供的同轴结构的方波直线变压器驱动源,其空间利用率高,体积小,可显著降低驱动源造价。本发明采用内外两层放电模块同轴布置,结构紧凑,在相同体积下可以获得更高功率的输出。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22716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西北核技术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1510600054.6

  • 申请日2015-09-18

  • 分类号H03K3/64;

  • 代理机构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杨引雪

  • 地址 710024 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韩峪乡平峪路28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3:28:4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2-06

    授权

    授权

  • 2016-02-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3K3/64 申请日:201509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1-0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线变压器驱动源(LinearTransformerDriver,简称LTD)。

背景技术

快脉冲直线变压器驱动源(FLTD)无需脉冲压缩能直接输出百纳秒的快前 沿高功率脉冲,相比于传统的脉冲功率源,具有更加紧凑、模块化、造价低等 优点,在近十年得到了飞速发展。目前FLTD技术已成为Z箍缩惯性约束聚变 (ICF)、闪光照相、准分子激光等研究领域中驱动源的优先选择的技术路线。 美国SNL在Z箍缩聚变能源项目中提出了电流60MA的FLTD驱动源概念设计; SNL与法国CEA合作的闪光照相研究中驱动源也采用FLTD技术;俄罗斯HCEI 已成功将FLTD技术应用于XeF准分子激光器。

FLTD通过径向均匀排列的多个放电支路并联同步放电,利用电磁耦合,实 现单级多个支路电流叠加和多级模块电压叠加,其输出波形主要由单个支路的 电感电容决定,呈正弦衰减形状。而在闪光照相和准分子激光等其他研究领域 中更希望驱动源的输出波形呈方波,即快的上升前沿以及平坦的平顶。俄罗斯 HCEI的A.A.KIM等人提出基于方波傅立叶级数理论,在原LTD模块中并入三 次谐波放电支路实现准方波脉冲输出的方法,并开展了初步实验验证。FLTD单 模块由4个标准放电支路和2个三次谐波调节支路组成,当模块充电±100kV时 在1.65Ω负载上获得了上升前沿30ns、半宽73ns、幅值78kV准方波脉冲。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赵越等人也利用该方法开展了方波LTD的设计,初步模 拟了谐波支路参数和开关抖动等因素对方波LTD输出参数的影响。

虽然理论分析和原理性实验验证了LTD实现方波输出的可行性,增加谐波 支路数可使输出波形更加接近方波,但是由于谐波支路的引入将导致模块内放 电支路数至少增加一半,放电支路若按照通常的排布方式将致使磁芯和绝缘子 体积增加,性价比不高。尤其是对于产生兆安级输出电流的FLTD模块,外径已 达3m,若再增加体积,磁芯和绝缘子制造难度大,模块造价将成倍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层同轴结构的方波直线变压器驱动源,其空间 利用率高,体积小,可显著降低驱动源造价。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所提供的双层同轴结构的方波直线变压器驱动 源,包括由外至内依次同轴设置的外层放电模块、次级筒和内层放电模块;所 述外层放电模块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次级筒,构成外层基频回路;所述内层 放电模块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次级筒,构成内层谐波调节回路;所述次级筒 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负载后接地,构成内外层LTD共用回路部分。内外两层 放电模块同轴布置,结构紧凑,相同体积下该驱动源可以获得更高功率的输出。

上述外层放电模块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外层高压电极环、外层磁芯和 多个相互并联的外层放电支路;所述外层高压电极环绕过外层磁芯后与外层放 电支路相连。内层放电模块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内层高压电极环、内层磁 芯和多个相互并联的内层放电支路;所述内层高压电极环绕过内层磁芯后与内 层放电支路相连。外层放电支路为基频放电支路,内层放电支路为谐波调节支 路,可实现方波脉冲输出。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采用内外两层放电模块同轴布置,结构紧凑,在相同体积下可 以获得更高功率的输出。

(2)本发明的外层放电支路为基频放电支路,内层放电支路为谐波调节支 路,在不增加驱动源体积情况下可实现方波脉冲输出,而且模块内元件制造难 度相对较小,空间利用率高,可显著降低驱动源造价。

(3)本发明放电支路布置为轮辐状,基频放电支路位于外圆周上,谐波调 节支路位于内圆周上,因此谐波调节支路中的电容器和开关体积可以适当减小, 放电回路电感可显著减小,输出效率相对较高。

(4)本发明可以将多个模块串联使用,在负载上获得更高电压更高功率的 方波脉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模拟得到的方波输出电流波形。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包括由外至内同轴设置的外壁1、 外层放电模块2、次级筒3、内层放电模块4和内壁5。整体结构呈轮辐状,外 壁1的直径为2600mm,内壁5的直径为500mm,整体高度为230mm。外层 放电模块2主要由40个外层放电支路21构成,每个外层放电支路均为基频放 电支路。内层放电模块4主要由24个内层放电支路41并联构成,其中有16个 内层放电支路为三次谐波支路,有8个内层放电支路为五次谐波支路。

参见图3,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外层放电模块2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外 层高压电极环22、外层磁芯23和多个相互并联的外层放电支路21,每个外层 放电支路21又由两个电容器一211和一个气体开关一212组成,上、中、下三 个外层绝缘子213起到绝缘和支撑的作用。位于下方的电容器一通过一个外层 高压电极环22与下接地板6相连,位于上方的电容器一通过一个外层高压电极 环22与次级筒3相连,构成外层初级回路。每个电容器一211与外层高压电极 环22之间均设置有一个外层磁芯23。外层放电模块2的腔体内部填充有变压器 油或采用气体以增加绝缘强度。

内层放电模块4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内层高压电极环42、内层磁芯43 和多个相互并联的内层放电支路41,每个内层放电支路41又由两个电容器二 411和一个气体开关二412组成,上、中、下三个内层绝缘子413起到绝缘和支 撑的作用。位于上方的电容器二通过一个内层高压电极环42与上接地板7相连, 位于下方的电容器二通过一个内层高压电极环42与次级筒3相连,构成内层初 级回路。每个电容器二411与内层高压电极环42之间均设置有一个内层磁芯43。 内层放电模块4的腔体内部填充有变压器油或采用气体以增加绝缘强度。

外层放电模块2和内层放电模块4共用位于二者中间的次级筒3作为驱动 源的高压输出筒。次级筒3下端与下接地板6相连,上端连接负载后再与上接 地板7相连,构成内外共用的中间次级回路。中间次级回路采用真空或真空磁 绝缘。

本发明驱动源的工作过程如下:外层放电模块2和内层放电模块4内所有 气体开关两端分别施加±100kV直流高压,电容器充满电。开关被触发后,内 外层所有放电支路的气体开关同步击穿闭合。40个外层放电支路21的电流汇聚 到外层高压电极环22上形成主脉冲电流,24个内层放电支路41的电流汇聚到 内层高压电极环42上形成谐波调节脉冲电流,两电流在负载处叠加形成高幅值 的方波电流脉冲。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外层放电模块2的所有电容器均采用 65nF/100kV塑壳电容器,电容器尺寸为154mm×250mm×60mm,放电支路 电感约为250nH。内层放电模块2中,三次谐波支路的电容器采用12nF/100kV 塑壳电容器,电容器尺寸为100mm×150mm×60mm,放电支路电感约为 150nH;五次谐波支路的电容器采用8nF/50kV陶瓷电容器,放电支路电感约为 150nH。外层磁芯23和内层磁芯43均采用非晶态合金磁性材料,其中外层磁芯 23的尺寸为Φ1720mm×Φ1600mm×35mm,单只磁芯伏秒数为5.3mV·s;内层 磁芯43的尺寸为Φ1260mm×Φ1220mm×40mm,单只磁芯伏秒数为2mV·s。

当本发明驱动源的电容器充电±100kV,采用2nH/0.1Ω负载,放电模块内 所有气体开关同步击穿时,电路模拟得到输出脉冲电流波形如图4所示。结果 表明:本发明驱动源的输出电流峰值为1023kA,上升时间(10%~90%)为34ns, 80%的平顶宽度为236ns。模块总储能25.64kJ,在主脉冲400ns时间段内传递 至负载的能量为22.7kJ,能量效率达88.5%。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