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织物中参杂条带状金属纤维经纱组的织造方法

一种织物中参杂条带状金属纤维经纱组的织造方法

摘要

一种织物中参杂条带状金属纤维经纱组的织造方法,所述的织造方法是:经轴通过轴承与机架连接,由织机送经驱动系统驱动;固定后梁通过轴承与机架连接;后梁摆臂一端通过轴承连接活动后梁,另一端连接弹簧,弹簧的另一端与机架固连;经纱储存在经轴上,在织造时,由经轴退解出来,经过固定后梁到达活动后梁;另一组经纱从独立筒子系统退解出来后经过转向瓷眼到达织机的活动后梁,与第一组经纱混合,经过综框和钢筘与纬纱交织,在织口支撑杆上方的织口处形成织物;织物经过开幅辊、卷取辊、上压辊和下压辊卷绕到布卷上,完成整个织造过程;它具有结构组成合理,方法简单可靠,能满足条带状大跨度分布的金属纤维经纱或低弹性纤维经纱张力调节等特点。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20063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万利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510704512.0

  • 发明设计人 周香琴;王琴龙;万祖干;

    申请日2015-10-27

  • 分类号D03D49/22;D03D49/20;D03D49/16;

  • 代理机构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翁霁明

  • 地址 311243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工农村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3:23:4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3-22

    授权

    授权

  • 2016-01-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D03D49/22 申请日:201510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2-3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织物中参杂条带状金属纤维经纱组的织造方法,属于纺织机械领域的织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经纱储存与织造时经纱走向见图1、2所示,经轴1通过轴承与机架0连接,由织机送经驱动系统驱动;固定后梁3通过轴承与机架0连接;后梁摆臂5一端通过轴承连接活动后梁4,另一端连接弹簧6,弹簧6的另一端与机架0固连。经纱2储存在经轴1上,在织造时,由经轴1退解出来,经过固定后梁3、活动后梁4、综框7、钢筘8,与纬纱交织,在织口支撑杆9上方的织口处形成织物10,织物10经过开幅辊11、卷取辊12、上压辊13、下压辊14,卷绕到布卷15上,完成整个织造过程。卷取辊12由织机卷取驱动系统驱动,把织物引离织口,实现织物的纬密控制。经轴1由织机的送经驱动系统控制,实现织造时经纱张力的自动调节和控制。活动后梁4在经纱2的张力和弹簧6的弹力作用下平衡,起到缓解织机开口引起的经纱张力变化的作用,同时活动后梁也起到感知经纱张力的作用,为送经速度的控制提供依据。

上述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1、整幅经面的经纱分布基本均匀,经纱在经轴上的缠绕为平行卷绕。经轴的宽度与整幅片纱的宽度基本一致;

2、经纱从满筒到空筒过程中的张力调节由活动后梁感知经纱张力,送经系统根据感知到的经纱张力,自动调节送经量,实现经纱张力的均衡或符合织造要求;

3、调节弹簧6的弹力,实现初始经纱张力的设置。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中,当织物中有两种纱线纤度相差悬殊的经纱成分,其中一种为金属纤维(或其他低弹性)经纱呈大跨度,条带状分布时,因经纱数量少,分布不均,经纱组间跨度较大,无法对这批经纱实施整幅整经工艺,因此无法采用传统的经轴储经;因金属纤维或其他低弹性纤维的弹性模量较高,张力变化较大,织造过程中经纱张力的均衡性难以控制,对经纱张力的调节系统要求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良的、结构组成合理,方法简单可靠,能满足条带状大跨度分布的金属纤维经纱或低弹性纤维经纱张力调节、设置和控制需求的织物中参杂条带状金属纤维经纱组的织造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织物中参杂条带状金属纤维经纱组的织造方法,所述的织造方法是:经轴通过轴承与机架连接,由织机送经驱动系统驱动;固定后梁通过轴承与机架连接;后梁摆臂一端通过轴承连接活动后梁,另一端连接弹簧,弹簧的另一端与机架固连;

经纱储存在经轴上,在织造时,由经轴退解出来,经过固定后梁到达活动后梁;另一组经纱从独立筒子系统退解出来后经过转向瓷眼到达织机的活动后梁,与第一组经纱混合,经过综框和钢筘与纬纱交织,在织口支撑杆上方的织口处形成织物;织物经过开幅辊、卷取辊、上压辊和下压辊卷绕到布卷上,完成整个织造过程。

作为优选:所述的卷取辊由织机卷取驱动系统驱动,把织物引离织口,实现织物的纬密控制;经轴由织机的送经驱动系统控制,实现织造时经纱张力的自动调节和控制,活动后梁在经纱的张力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平衡,起到缓解织机开口引起的经纱张力变化的作用,同时活动后梁感知经纱的张力,为经纱送经速度的控制提供依据;所述经纱的储存、初始张力设置、经纱张力控制由独立筒子系统完成。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的独立筒子系统包括:一通过滚动轴承固定在一支架上的转动支撑轴,该转动支撑轴上固定有纱筒;一筒子直径感应杆通过轴承与筒子直径感应轮连接,并通过轴承与支架连接;一弹簧固定杆一端固定有弹簧,另一端与支架固连,其固连的方位可绕支撑轴的中心转动调节,并在其上固定有刻度盘;一摩擦皮带一端与筒子直径感应杆固连,另一端与弹簧固连,并且包绕在纱筒的外圆周上;所述的纱筒中间的圆周面上缠绕着经纱。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的筒子直径感应轮与缠绕在纱筒上的经纱接触,织造过程中随着经纱的消耗,经纱的缠绕直径逐渐减小,在弹簧力的作用下,筒子直径感应杆绕A点逆时针转动,确保筒子直径感应轮与经纱始终接触,导致弹簧的伸长量减少,摩擦皮带对纱筒的阻力减少,实现经纱因缠绕直径的变化引起的经纱张力变化,确保织造过程中,经纱的退解张力基本均衡。

作为另一种优选:所述的独立筒子系统包括:一支撑轴与纱筒固连,该支撑轴与机架通过滚动轴承连接,与摩擦盘固连;一筒子直径感知杆通过轴承与筒子直径感应轮连接,与转轴固连;转轴通过滚动轴承与机架连接;小摩擦轮支臂一端与转轴固连,中间与小摩擦轮固连,另一端与螺栓形成转动副连接;螺栓上空套弹簧,弹簧一端与小摩擦轮支臂接触,另一端与花型螺母接触;螺栓的另一端与花型螺母连接,花型螺母在螺栓上转动,以改变弹簧的压缩量;小摩擦轮与摩擦盘被压紧接触;在小摩擦轮与小摩擦轮支臂之间可安装调整垫片。

本发明是对现有技术进行的改良,它具有结构组成合理,方法简单可靠,能满足金属纤维经纱或低弹性纤维经纱张力调节、设置和控制需求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经纱储存与织造时经走向原理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织造方法中经纱和织物的组成示意图(图1的O向视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经纱储存与织造时经走向原理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向视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独立筒子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B向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所述独立筒子系统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C向视图。

图10是图8中的C—C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8中的D—D局部剖视图旋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介绍:本发明所述的经纱储存与织造时经纱走向见图3、4所示,其中一组经纱102的走向及张力控制与现有技术一致。

经轴101通过轴承与机架100连接,由织机送经驱动系统驱动;固定后梁103通过轴承与机架100连接;后梁摆臂105一端通过轴承连接活动后梁104,另一端连接弹簧106,弹簧106的另一端与机架100固连。经纱102储存在经轴101上,在织造时,由经轴101退解出来,经过固定后梁103到达活动后梁104。另一组经纱117从独立筒子系统200退解出来后经过转向瓷眼118到达织机的活动后梁104,与第一组经纱102混合,经过综框107和钢筘108与纬纱交织,在织口支撑杆109上方的织口处形成织物110。织物110经过开幅辊111、卷取辊112、上压辊113和下压辊114卷绕到布卷115上,完成整个织造过程。卷取辊112由织机卷取驱动系统驱动,把织物引离织口,实现织物的纬密控制,经轴101由织机的送经驱动系统控制,实现织造时经纱张力的自动调节和控制,活动后梁104在经纱102和经纱117的张力和弹簧106的弹力作用下平衡,起到缓解织机开口引起的经纱张力变化的作用,同时活动后梁感知经纱102的张力,为经纱102送经速度的控制提供依据。

经纱117的储存、初始张力设置和经纱张力控制由独立筒子系统200完成。

本发明所述的独立筒子系统200第一种实现方式见图5、6、7所示的结构示意图。

转动支撑轴121与纱筒116固连,与支架125通过滚动轴承连接;筒子直径感应杆119通过轴承与筒子直径感应轮120连接,通过轴承与支架125连接;弹簧固定杆123一端固定有弹簧124,另一端与支架125固连,其固连的方位可绕支撑轴121的中心转动调节,并在其上固定有刻度盘126。摩擦皮带122一端与筒子直径感应杆119固连,另一端与弹簧124固连,并且包绕在纱筒116的外圆周上。纱筒116中间圆周面上缠绕着经纱117。筒子直径感应轮120与缠绕在纱筒116上的经纱117接触。织造过程中随着经纱117的消耗,经纱117的缠绕直径逐渐减小,在弹簧力124的作用下,筒子直径感应杆119绕A点逆时针转动,确保筒子直径感应轮120与经纱117始终接触,导致弹簧124的伸长量减少,摩擦皮带122对纱筒116的阻力减少,补偿经纱因缠绕直径的变化引起的经纱张力变化。确保织造过程中,经纱117的退解张力基本均衡。

本发明所述独立筒子系统200第二种实现方式见图8、9、10、11所示的结构示意图。

支撑轴310与纱筒116固连,与机架301通过滚动轴承连接,与摩擦盘302固连;筒子直径感知杆308通过轴承与筒子直径感应轮120连接,与转轴309固连;转轴309通过滚动轴承与机架301连接;小摩擦轮支臂304一端与转轴309固连,中间与小摩擦轮303固连,另一端与螺栓305形成转动副连接;螺栓305上空套弹簧306,弹簧306一端与小摩擦轮支臂304接触,另一端与花型螺母307接触;螺栓305的另一端与花型螺母307连接,花型螺母307在螺栓305上转动,改变弹簧306的压缩量。小摩擦轮304与摩擦盘302被压紧接触;在小摩擦轮303与小摩擦轮支臂304之间可安装调整垫片311。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在织造之前,调节花型螺母307在螺栓305上的位置,使弹簧306具有一定的压缩量,两片小摩擦轮支臂同时通过小摩擦轮给摩擦盘302施加压力。织造过程中,经纱117被织机的卷取系统拉动,从纱筒116退解,纱筒116通过支撑轴310带动摩擦盘302顺时针转动,由于小摩擦轮303与摩擦盘302受压接触,产生摩擦力,一方面摩擦盘302受到一个逆时针方向的摩擦阻力,与经纱退解拉力平衡,另一方面小摩擦轮支臂304通过小摩擦轮303受到顺时针方向的摩擦力,确保筒子直径感应轮120始终与纱筒116接触。随着纱筒116直径的减少,小摩擦轮303在摩擦盘302上的位置逐渐往转动中心靠,摩擦半径逐渐减少,确保经纱的退解拉力在整个织造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调节弹簧306的压缩量,可实现经纱的退解拉力F的调节。当小摩擦轮的表面被磨损后,在小摩擦轮303与小摩擦轮支臂304之间增加调整垫片311弥补。

本发明具有如下特征:

一是:整个经面由两组经纱组成,经纱102基本均匀分布,可以采用传统的经轴储经和经纱张力调节;经纱117呈条带状大跨度分布,无法采用传统的经轴储经和张力调节系统;

二是:经纱117由分布在整个经面上的多组独立筒子系统200储存经纱、调节和设置经纱张力。

三是:在第一种独立筒子系统200的结构中,弹簧固定杆123在支架125上的固定方位可绕支撑轴126的中心转动,通过改变其相对位置,实现摩擦皮带在纱筒116上的包角大小调节,实现经纱117的初始张力调节。调节过程中,弹簧固定杆123绕支撑轴121转动,确保调节过程中弹簧的伸长量不变。通过更换弹簧,实现经纱初始张力范围的设置。弹簧固定杆123上固定有刻度盘126,显示摩擦皮带在纱筒116上的包角;

四是:在第二种独立筒子系统200结构中,转轴309与筒子直径感知杆308固连,同时与小摩擦轮支臂304固连,小摩擦轮303、筒子直径感应轮120、螺栓305、弹簧306、花型螺母307处于转轴309的同一侧,并且处于支撑轴310的同一侧。摩擦盘302与纱筒116通过支撑轴固连,始终与纱筒保持一致的运动状态,且分别设置在机架301的两侧。通过改变弹簧306的初始压缩量,实现经纱117初始退解张力的设置;通过小摩擦轮303与筒子直径感应轮120同步绕转轴309中心转动,确保经纱117在整个织造过程中基本均衡。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