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紫羊绒/脱色牛绒段彩竹节纱线的生产方法

一种紫羊绒/脱色牛绒段彩竹节纱线的生产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紫羊绒/脱色牛绒段彩竹节纱线的生产方法,纱线包含30%-40%紫羊绒纤维和60%-70%的脱色牦牛绒纤维,生产中将黑牦牛绒分别经过脱色工艺和毛加油工序,而后依次经过第一梳毛、2道第一针梳、第一精梳、3道第二针梳、4道并条后与经过第二梳毛、2道第三针梳、第二精梳、3道第三针梳、2道预粗的紫羊绒纤维按照一定的比例在粗纱工序混合,生产段彩粗纱,然后利用得到的混纺段彩粗纱纺制竹节纱。本发明通过将粗纱机进行改造,生产段彩粗纱,而后经加装竹节纱装置的细纱使纱线在呈现不连续色彩效果的同时增添竹节风格,与传统的段彩竹节有所差异,使得纱线风格独具多样化,满足市场需求。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20059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江南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510494222.8

  • 申请日2015-08-12

  • 分类号D02G3/04;D02G3/34;D01C3/00;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14122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蠡湖大道1800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3:23:4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8-25

    授权

    授权

  • 2017-08-18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D02G3/04 登记生效日:20170731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50812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7-08-18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D02G3/04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50812

    著录事项变更

  • 2017-08-04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D02G3/04 登记生效日:20170718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50812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6-01-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D02G3/04 申请日:201508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2-30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新型纱线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紫羊绒/脱色牛绒段彩竹节纱线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山羊绒和牦牛绒均属于特种动物纤维,是珍贵的纺织原料,这两种原料手感柔软滑糯、弹性好、吸湿放湿性能好、保暖性好、光泽自然,是理想的制作高档服装的原料,并且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牦牛绒和羊绒纤维相比,牦牛绒部分机械性能指标要优于羊绒,且成本低,但是牦牛绒长度较羊绒短,细度较羊绒粗,因此采用两种纤维混纺进行生产可以充分发挥两种纤维的优异性能。

段彩竹节纱是一种新型色纺纱,具有花式纱和花色纱的效果,这种纱线不仅具有轴向粗细变化效果,而且还呈现色彩不连续变化,用其制成的织物独具风格。目前段彩竹节纱主要通过环锭细纱机改造进行生产,为了扩大段彩竹节的产品品种,采用在经过改造的粗纱机上纺制段彩粗纱,然后在细纱机进一步纺制竹节纱,这样既可以扩大粗纱的生产方式,又可以提高细纱机的生产效率,减少成本。因此,以紫羊绒和经脱色后的牦牛绒作为原料进行混纺,这样生产的段彩竹节纱风格和性能独特,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针对此,本发明采用黑牦牛绒纤维经脱色后与紫羊绒纤维混纺,纺制一种紫羊绒/脱色牛绒段彩竹节纱并给出相应的生产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给出一种紫羊绒/脱色牛绒段彩竹节纱线的生产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紫羊绒/脱色牛绒段彩竹节纱,包含30%-40%紫羊绒纤维和60%-70%的脱色牦牛绒纤维。该纱线既具有羊绒和牦牛绒纤维柔软舒适、保暖性好等一系列优异的性能特点,又具有段彩竹节纱独特的风格特点。

为实现上述紫羊绒/脱色牛绒段彩竹节纱的生产,采用如下的生产步骤:

第一步,将黑牦牛绒经过脱色、第一和毛加油后依次经过第一梳毛、2道第一针梳、第一精梳、3道第二针梳、4道并条后得到脱色牦牛绒条;

第二步,将紫羊绒经第二和毛加油、第二梳毛、2道第三针梳、第二精梳、3道第四针梳、2道预粗后得到紫羊绒条;

第三步,将紫羊绒条和脱色牦牛绒条经粗纱生产装置得到段彩粗纱,所述粗纱生产装置包括后罗拉、中后罗拉、中前罗拉和前罗拉,所述后罗拉由段彩伺服电机带动,所述段彩伺服电机通过第一齿轮对和第二齿轮对与后罗拉连接,所述后罗拉间歇转动,所述中后罗拉由主伺服电机带动,所述中后罗拉连续转动,在所述中后罗拉上加装有上下皮圈,所述前罗拉由粗纱机主电机带动,所述中前罗拉和前罗拉之间通过齿轮连接,所述前罗拉和中前罗拉连续转动,在所述后罗拉、中后罗拉、前罗拉的入口处分别设有后喇叭口、中喇叭口和前喇叭口,紫羊绒条从后罗拉间断喂入,脱色牦牛绒条从中后罗拉连续喂入;

所述段彩粗纱中包含30%-40%紫羊绒纤维和60%-70%的脱色牦牛绒纤维;

第四步,将段彩粗纱经加装竹节纱装置的细纱生产装置加工得到所需的紫羊绒/脱色牛绒段彩竹节纱。

紫羊绒/脱色牛绒段彩竹节纱的纺纱工艺步骤如下:

所述第一步中,

(1)脱色:①预媒处理:以水的重量为基准,将牦牛绒置于浓度为12%-18%硫酸亚铁和2-5g/L亚硫酸氢钠的混合溶液中,在浴比为1:50,温度为60℃,PH值为3的环境中加热30min,然后洗净;②氧化漂白:将牦牛绒纤维放入20-40g/L的双氧水和5-8g/L焦磷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在浴比为1:50,温度为75℃,PH值为8.5的环境中加热90min,然后洗净;③还原漂白:将氧化漂白后的牦牛绒纤维放入6-10g/L的保险粉和4-10g/L的焦磷酸钠制成的混合溶液中,在浴比为1:50,温度为50℃,PH值为5.5的溶液中反应30min,然后洗净烘干;

(2)和毛加油:按重量百分比加入0.8%的o.w.f的AL-106型和毛油、0.5%的FX-AS20抗静电剂,控制回潮率在25%左右,平衡24h;

(3)第一梳毛:采用FA201B型梳棉机,具体工艺参数为:锡林速度为250-300r/min,道夫速度为18-22r/min,刺辊速度为700-800r/min,盖板与锡林之间的隔距分别为0.20mm、0.20mm、0.23mm、0.23mm、0.25mm,生条定量为22-25g/5m;

(4)第一针梳:针梳的主要作用是将条子进行梳理,消除绒条中的弯钩并且排列顺直,精梳前两道针梳的主要作用在于理条,针梳工序采用GN5型针梳机,具体工艺参数为:喂入根数为2-6根,牵伸倍数为3-4倍,隔距为23-26mm,条子定量为15-18g/m;

(5)第一精梳:精梳工序的主要作用是在对绒条进行进一步梳理的同时,去除绒条中的短纤维、毛粒等,在精梳工序工,要保证纤维的长度整齐度、平行伸直度以及混合均匀度,采用PB29型精梳机,具体工艺参数为:喂入根数为8-10根,牵伸倍数为10-13,车速为90-110钳次/min,拔取隔距为25-28mm,条子定量为12-18g/m;

(6)第二针梳:精梳后三道针梳工序的主要作用在于整条,具体工艺参数为:喂入根数为3-6根,牵伸倍数为3-5倍,隔距为25-30mm,条子定量为12-20g/m;

(7)并条:并条作用主要在于进一步改善条子的条干均匀性,同时提高纤维的伸直平行效果,具体工艺参数为:喂入根数为4-8根,总牵伸倍数为5-10,前罗拉输出速度为380-420m/min,设计定量为4.2-8.5g/m。

所述第二步中,

(1)第二和毛加油:按重量百分比加入1.0%的o.w.f的AL-106型和毛油、0.55%的FX-AS20抗静电剂,控制回潮率在25%左右,平衡24h;

(2)第二梳毛:喂入罗拉速度为3.6r/min,道夫速度为8r/min,转移辊速度为175r/min,锡林速度为118r/min,生条定量为8g/m,锡林与工作辊隔距分别为0.41mm、0.36mm、0.37mm、0.29mm;

(3)第三针梳:头道针梳喂入根数8根,牵伸倍数为4倍,隔距为25mm,条子定量为16g/m;二道针梳喂入根数为3根,牵伸倍数为4.36倍,隔距为25mm,条子定量为11g/m;

(4)第二精梳:喂入根数10根,牵伸倍数为6.47倍,车速为95钳次/min,拔取隔距为28mm,条子定量为17g/m;

(5)第四针梳:头道针梳喂入根数为6根,牵伸倍数为4.64倍,隔距为30mm,条子定量为22g/m;二道针梳喂入根数为5根,牵伸倍数为5.5倍,隔距为30mm,条子定量为20g/m;三道针梳喂入根数为2根,牵伸倍数为4倍,隔距为30mm,条子定量为10g/m;

(6)预粗:头道预粗喂入根数为4根,牵伸倍数为7.8倍,罗拉隔距分别为9mm、24mm、32mm,条子定量为5.13g/m,二道预粗喂入根数为6根,牵伸倍数为6.05倍,罗拉隔距分别为9mm、24mm、32mm,条子定量为5.09g/m。

所述第三步中,采用经过改造的F1415型粗纱机,紫羊绒条从后罗拉喂入,在后罗拉间断转动的作用下实现间断喂入,脱色牦牛绒条从中后罗拉喂入,在中后罗拉连续转动的作用下实现连续喂入,其中紫羊绒条喂入后经四列罗拉的牵伸作用,并且在牵伸过程中经后喇叭口、中喇叭口和前喇叭口实现牵伸过程中的集聚作用,脱色牦牛绒条喂入后经三列罗拉的牵伸作用,并且在牵伸过程中经中喇叭口和前喇叭口实现牵伸过程中的集聚作用,最后两者在前罗拉钳口处经加捻成粗纱,期间由这两个伺服电机组成的电机系统配合变速从而纺制段彩粗纱,具体工艺参数配置为:粗纱的定量为4-9g/m,中罗拉与后罗拉喂纱量的比为40/60、50/50或60/40三种,段彩节长为60mm、70mm、80mm、90mm四种,节距为250mm、300mm、350mm、400mm四种,罗拉直径分别为28mm、28mm、25mm、28mm,罗拉隔距分别为9mm、24mm、32mm,捻度控制在50-95捻/米,车速为400-600m/min。

所述第四步中,采用加装ZJ-5A型段彩竹节纱装置EJM128K型细纱机上进行纺纱,具体工艺参数设置为:纱线平均公支为16.67tex,竹节倍率为2倍,竹节循环规律为60mm竹节、110mm基纱,70mm竹节、190mm基纱,90mm竹节、220mm基纱,110mm竹节、340mm基纱,130mm竹节、370mm基纱,罗拉分别直径:25mm、25mm、25mm,罗拉隔距分别为17-19mm、36-40mm,成纱捻度为850-1100捻/m,锭速为7000-9000r/min。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1)采用羊绒和牦牛绒两种特种动物纤维作为加工原料,生产的纱线产品性能优异,附加值极高;同时,采用脱色后的牦牛绒与羊绒纱混纺生产段彩纱,既可充分综合利用两种原料的性能,使产品色泽自然并且独具风格,又可降低生产成本;

(2)采用了一种新型的段彩纱加工方法,通过将粗纱机进行改造,生产段彩粗纱,这种方法既克服了传统粗纱的单一生产方式,独具特点,又可以为进一步开发新的细纱产品提供基础,降低成本,提高细纱的生产效率;

(3)本发明在细纱工序利用紫羊绒/脱色牛绒段彩粗纱继续纺制竹节纱,使纱线在呈现不连续色彩效果的同时增添竹节风格,与传统的段彩竹节有所差异,使得纱线风格独具多样化,满足市场需求。

具体的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所给出的例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可实现段彩粗纱的粗纱生产装置。

实施例

以生产平均纱线细度为60Nm紫羊绒/脱色牛绒段彩竹节纱为例,包含40%的脱色黑牦牛绒纤维和60%的紫羊绒纤维。

为实现上述混纺纱的生产,采用如下的方法:

脱色牦牛绒条制备:

脱色:(1)预媒处理:以水的重量为基准,将牦牛绒置于浓度为12%硫酸亚铁和2g/L亚硫酸氢钠的混合溶液中,在浴比为1:50,温度为60℃,PH值为3的环境中加热30min,然后洗净;(2)氧化漂白:将牦牛绒纤维放入30g/L的双氧水和5g/L焦磷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在浴比为1:50,温度为75℃,PH值为8.5的环境中加热90min,然后洗净;(3)还原漂白:将氧化漂白后的牦牛绒纤维放入8g/L的保险粉和6g/L的焦磷酸钠制成的混合溶液中,在浴比为1:50,温度为50℃,PH值为5.5的溶液中反应30min,然后洗净烘干;

第一和毛加油:按重量百分比加入0.8%(o.w.f)的AL-106型和毛油、0.5%的FX-AS20抗静电剂,控制回潮率在25%左右,平衡24h;

第一梳毛:锡林速度为280r/min,道夫速度为18r/min,刺辊速度为760r/min,盖板与锡林之间的隔距为0.20mm、0.20mm、0.23mm、0.23mm、0.25mm,生条定量为25g/5m;

第一针梳:头道针梳喂入根数为2根,牵伸倍数为3倍,隔距为25mm,条子定量为16.7g/m;二道针梳喂入根数为3根,牵伸倍数为3.34倍,隔距为25mm,条子定量为15g/m;

第一精梳:喂入根数为8根,牵伸倍数为10倍,车速为98钳次/min,拔取隔距为25mm,条子定量为12g/m;

第二针梳:头道针梳喂入根数为6根,牵伸倍数为3.6倍,隔距为25mm,条子定量为20g/m;二道针梳喂入根数为4根,牵伸倍数为4倍,隔距为25mm,条子定量为20g/m;三道针梳喂入根数为3根,牵伸倍数为5倍,隔距为25mm,条子定量为12g/m;

并条:头并喂入根数4根,总牵伸倍数6.25倍,前罗拉输出速度为400m/min,条子定量为7.68g/m;二并喂入根数为6根,总牵伸倍数为7.6倍,前罗拉输出速度为400m/min,条子定量为6.06g/m;三并时喂入根数为6根,总牵伸倍数为6.9倍,前罗拉输出速度为390m/min,条子定量为5.27g/m;四并时喂入根数为6根,总牵伸倍数为6.4倍,前罗拉输出速度为390m/min,条子定量为4.94g/m。

紫羊绒条制备:

第二和毛加油:按重量百分比加入1.0%(o.w.f)的AL-106型和毛油、0.55%的FX-AS20抗静电剂,控制回潮率在25%左右,平衡24h;

第二梳毛:喂入罗拉速度为3.6r/min,道夫速度为8r/min,转移辊速度为175r/min,锡林速度为118r/min,生条定量为8g/m,锡林与工作辊隔距分别为0.41mm、0.36mm、0.37mm、0.29mm;

第三针梳:头道针梳喂入根数8根,牵伸倍数为4倍,隔距为25mm,条子定量为16g/m;二道针梳喂入根数为3根,牵伸倍数为4.36倍,隔距为25mm,条子定量为11g/m;

第二精梳:喂入根数10根,牵伸倍数为6.47倍,车速为95钳次/min,拔取隔距为28mm,条子定量为17g/m;

第四针梳:头道针梳喂入根数为6根,牵伸倍数为4.64倍,隔距为30mm,条子定量为22g/m;二道针梳喂入根数为5根,牵伸倍数为5.5倍,隔距为30mm,条子定量为20g/m;三道针梳喂入根数为2根,牵伸倍数为4倍,隔距为30mm,条子定量为10g/m;

预粗:头道预粗喂入根数为4根,牵伸倍数为7.8倍,罗拉隔距为9×24×32mm,条子定量为5.13g/m,二道预粗喂入根数为6根,牵伸倍数为6.05倍,罗拉隔距为9×24×32mm,条子定量为5.09g/m。

段彩竹节纱制备:

粗纱:将紫羊绒条和脱色牦牛绒条经采用经过改造的粗纱生产装置得到段彩粗纱,粗纱生产装置包括后罗拉1、中后罗拉2、中前罗拉3和前罗拉4,其中后罗拉1由段彩伺服电机13带动,段彩伺服电机13通过第一齿轮对14和第二齿轮对15与后罗拉1连接,后罗拉1间歇转动,中后罗拉2由主伺服电机11带动,中后罗拉2连续转动,在中后罗拉2上加装有上下皮圈,前罗拉4由粗纱机主电机带动,中前罗拉3和前罗拉4之间通过齿轮连接,前罗拉4和中前罗拉3连续转动,在后罗拉1、中后罗拉2、前罗拉4的入口处分别设有后喇叭口6、中喇叭口8和前喇叭口9,紫羊绒条5从后罗拉1间断喂入,脱色牦牛绒条7从中后罗拉2连续喂入,中罗拉与后罗拉喂纱量的比为40/60,段彩节长为60mm,节距为250mm,粗纱定量为4.97g/10m,捻度为92捻/米,总牵伸倍数为10.24倍,后区牵伸倍数为1.03倍,罗拉直径分别为28mm、28mm、25mm、28mm,罗拉隔距分别为9mm、24mm、32mm,车速为550m/min;

细纱:纱线均纱公支设定为16.67tex,竹节循环规律为60mm竹节、110mm基纱,70mm竹节、190mm基纱,90mm竹节、220mm基纱,110mm竹节、340mm基纱,13mm竹节、370mm基纱;竹节倍率为2,其中基纱号数为13.10tex,细纱捻度为99.71捻/米,罗拉分别直径:25mm、25mm、25mm,罗拉隔距分别为19mm、38mm,锭速为9000r/min。

经检测,根据上述方法生产的紫羊绒/脱色牛绒混纺段彩竹节纱的各项指标如下: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