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转向架的牵引中心预组工装及制造方法

转向架的牵引中心预组工装及制造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转向架的牵引中心预组工装及制造方法,该转向架的牵引中心预组工装,包括用于固定在工作台上的底座,所述底座呈矩形板状,底座的四个拐角位置均设置有螺栓孔,底座的一个对角线上的两个螺栓孔的内侧设置有垫板,底座的中心设置有中心销,底座上还设置有四个止动杆,中心销与底座之间还设置有支撑盘,所述止动杆与底座之间设置有止动底座。制造转向架的牵引中心预组工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准备材料;(2)制备底座;(3)在底座上打安装孔;(4)安装垫板、中心销和止动杆。本发明能够将转向架固定不动,且保持转向架保持水平。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19621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510605666.4

  • 申请日2015-09-22

  • 分类号B25B11/02;

  • 代理机构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张惠忠

  • 地址 210031 江苏省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泰山园区浦珠北路68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3:09:0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3-08

    授权

    授权

  • 2016-06-22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B25B11/02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50922

    著录事项变更

  • 2016-01-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25B11/02 申请日:201509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2-3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向架的牵引中心预组工装及制造方法,属于有轨车辆的转向架的牵引中心安装辅助工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有轨车辆的转向架与牵引中心安装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传统的安装转向架与牵引中心工作在地上进行,没有固定工作台,安装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固定转向架上,且螺栓的最终拧紧力不容易控制,很容易造成因转向架自身转动,导致螺栓拧紧力不足,在转向架工作过程中,螺栓松动,给有轨车辆的安全行驶带来隐患。

例如PW120E车辆转向架牵引中心及牵引拉杆预组时在地上预组螺栓,无固定工作台,同时螺栓连接扭力为584N.m,很大的扭力,导致连接螺栓时会带动牵引中心一起转动,操作不便,并且不规范。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牵引中心预组工装及制造方法,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转向架的牵引中心预组工装,该牵引中心预组工装能够将转向架固定不动,且保持转向架保持水平,包括用于固定在工作台上的底座,所述底座呈矩形板状,

所述底座的四个拐角位置均设置有螺栓孔,

所述底座的一个对角线上的两个螺栓孔的内侧设置有垫板,

所述底座的中心设置有中心销,

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四个止动杆,所述四个止动杆围绕在中心销周围,其中两个止动杆为一组,每组内的两个止动杆相互靠近,两组止动杆沿中心销中心对称。

所述中心销与底座之间还设置有支撑盘。

所述止动杆与底座之间设置有止动底座。

所述中心销用于插入转向架的中心套内,进而将转向架的中心固定。

所述每组止动杆中的一个止动杆插在转向架的对应的牵引体下方,另一个止动杆接触抵触着转向架对应的牵引体的表面,所述垫板用于垫在转向架的牵引拉杆下方,保持转向架整体水平。

制造转向架的牵引中心预组工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准备材料:取平整的金属材质的平板作为底座,并将底座切割成矩形形状,取与底座相同材质的两个垫块、一个中心销、一个支撑盘、四个止动杆和四个止动底座;

(2)制备底座:在底座的四个拐角位置打通螺纹孔,将底座与平整的工作台面安装固定时,首先,在平整的工作台面上打通四个与底座上的螺纹孔对应的螺纹安装孔,然后,将底座贴合到工作台面上,使得底座的螺纹孔与工作台面的螺纹安装孔对齐,通过在螺纹孔和螺纹安装孔中旋紧拧入螺栓,将底座与工作台面固定;

(3)在底座上打安装孔:根据转向架的结构,在底座的一组对角线上的螺纹孔的内侧打上垫板安装孔,在底座的中心打若干个围绕底座中心的支撑盘安装孔和止动底座安装孔;

(4)安装垫板、中心销和止动杆:将垫块一侧打孔,通过双头螺钉的两头分别拧进垫块的孔和底座上的垫块安装孔,实现垫块固定到底座上,

在支撑盘上打与底座上的支撑盘安装孔相同数量的孔,并通过螺栓穿过支撑盘上的孔和底座上的支撑盘安装孔将支撑盘固定连接到底座上,在支撑盘的中心和中心销的中心分别打孔,通过双头螺钉将中心销固定站立在支撑盘的中心,

在止动底座两侧打孔,止动底座一侧通过双头螺钉固定到底座上,另一侧通过双头螺钉连接止动杆,止动杆站立在止动底座上。

所述工作台面的底部与地面固定。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转向架预装时,将转向架的中心套套在本发明的中心销上,中心销对转向架的中心套起到定位作用,使得在转向架预装过程中,转向架的中心套不会发生位移;转向架的牵引体下方被止动杆支撑定位着,同时,转向架的牵引体的外部也有一根止动杆,该止动杆依靠着转向架的牵引体的外部,转向架的牵引体的内部和外部分别有一根止动杆,能够将转向架的牵引体固定住,在牵引体上施加力时,牵引体不会发生旋转移动或位移。

转向架的下方支撑在支撑盘、止动底座和垫板上,使得转向架能够保持整体水平,且不会磨损到底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根据转向架的结构设计,转向架安装到本发明上,转向架的中心套和牵引体都被固定住,转向架在预装和检修过程中,不会产生旋转移动也不会产生位移移动,确保转向架预装过程中,旋拧螺栓等连接件时,能确保达到预定的连接扭力,在预紧过程中,转向架固定不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转向架固定在本发明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1—支撑盘,2—中心销,3—止动杆,4—底座,5—垫板,6—螺栓孔,7—转向架的中心套,8—转向架的牵引体,9—转向架的牵引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附图可见,本转向架的牵引中心预组工装,该牵引中心预组工装能够将转向架固定不动,且保持转向架保持水平,包括用于固定在工作台上的底座4,所述底座4呈矩形板状,底座4与工作台固定,工作台固定在地面上,在使用过程中,底座4和工作台都是固定不动。

所述底座4的四个拐角位置均设置有螺栓孔6,通过螺栓穿过螺栓孔6,并拧紧到工作台内,通过螺栓将底座4与螺栓孔6固定。

所述底座4的一个对角线上的两个螺栓孔6的内侧设置有垫板5,本发明固定转向架时,转向架的牵引拉杆9垫在垫板5上,确保转向架整体在水平方向保持水平。

所述底座4的中心设置有中心销2,转向架的中心套7套在中心销2上,中心销2将转向架的中心套7固定。

所述底座4上还设置有四个止动杆3,所述四个止动杆3围绕在中心销2周围,其中两个止动杆3为一组,每组内的两个止动杆3相互靠近,两组止动杆3沿中心销2中心对称。每组止动杆3固定住一根转向架的牵引体8,每组止动杆3其中一根止动杆3插在牵引体下方,另一根依靠在牵引体外部,使得牵引体不会发生圆周转动。

所述中心销2与底座4之间还设置有支撑盘1,所述止动杆3与底座4之间设置有止动底座4,所述支撑盘1、止动底座4和垫块的厚度要确保转向架放在上面不会发生晃动,转向架整体保持水平。

所述中心销2用于插入转向架的中心套7内,进而将转向架的中心固定,所述每组止动杆3中的一个止动杆3插在转向架的对应的牵引体下方,另一个止动杆3接触抵触着转向架对应的牵引体的表面,所述垫板5用于垫在转向架的牵引拉杆9下方,保持转向架整体水平。

制造转向架的牵引中心预组工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准备材料:取平整的金属材质的平板作为底座,并将底座切割成矩形形状,取与底座相同材质的两个垫块、一个中心销、一个支撑盘、四个止动杆和四个止动底座;

(2)制备底座:在底座的四个拐角位置打通螺纹孔,将底座与平整的工作台面安装固定时,首先,在平整的工作台面上打通四个与底座上的螺纹孔对应的螺纹安装孔,然后,将底座贴合到工作台面上,使得底座的螺纹孔与工作台面的螺纹安装孔对齐,通过在螺纹孔和螺纹安装孔中旋紧拧入螺栓,将底座与工作台面固定,所述工作台面的底部与地面固定;

(3)在底座上打安装孔:根据转向架的结构,在底座的一组对角线上的螺纹孔的内侧打上垫板安装孔,在底座的中心打若干个围绕底座中心的支撑盘安装孔和止动底座安装孔;

(4)安装垫板、中心销和止动杆:将垫块一侧打孔,通过双头螺钉的两头分别拧进垫块的孔和底座上的垫块安装孔,实现垫块固定到底座上,

在支撑盘上打与底座上的支撑盘安装孔相同数量的孔,并通过螺栓穿过支撑盘上的孔和底座上的支撑盘安装孔将支撑盘固定连接到底座上,在支撑盘的中心和中心销的中心分别打孔,通过双头螺钉将中心销固定站立在支撑盘的中心,

在止动底座两侧打孔,止动底座一侧通过双头螺钉固定到底座上,另一侧通过双头螺钉连接止动杆,止动杆站立在止动底座上。

本发明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手段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