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磁力驱动机构以及包括该磁力驱动机构的受话器

一种磁力驱动机构以及包括该磁力驱动机构的受话器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磁力驱动机构以及包括该磁力驱动机构的受话器,其中该磁力驱动机构包括U型平衡电枢、外壳下壳体和中层隔板;所述U型平衡电枢的一端与外壳下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悬空位于所述中层隔板和外壳下壳体所围成的第一中空腔体内;所述外壳下壳体和中层隔板用于提供磁通路径。本发明的磁力驱动机构以及包括该磁力驱动机构的受话器具有结构简化、体积小等优点。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18798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张晋良;

    申请/专利号CN201510422961.6

  • 发明设计人 张晋良;

    申请日2015-07-17

  • 分类号H04R3/00(20060101);H04R1/1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250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张建纲

  • 地址 215011 江苏省苏州市沧浪区盘溪新村47幢505室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3:04:2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4-26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H04R3/00 登记生效日:20190408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50717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9-03-15

    授权

    授权

  • 2016-01-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R3/00 申请日:201507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2-2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小型器件设计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磁力驱动机构以及包括该磁力驱动机构的受话器。

背景技术

受话器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助听器等便携式电子设备。随着这些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其的功能性要求也越来越强,应用于其上的受话器也相应快速地发展。

一般受话器中广泛应用U型磁力驱动机构,其工作原理为:利用电磁转换的基本原理,工作时,交流电流信号通过磁感应线圈,线圈感应生磁,对置于线圈中部的U型平衡电枢进行磁(极)化,被磁(极)化的U型平衡电枢则根据同性(极)相斥、异性(极)相吸的原则在两块永磁体中上下振动。该磁力驱动机构的发声振膜由一根金属传导杆连接在U型平衡电枢上,U型平衡电枢的上下振动带动振膜上下振动,进而鼓动耳机腔体内的空气,从而发出声音。为了能够提高整个受话器的音质效果,也能够使U型平衡电枢固定,传统受话器的磁力驱动机构中一般都设置有铁芯。

但是,传统受话器的U型磁力驱动机构中的铁芯均为回型结构,这种回型结构的结构复杂,会导致铁芯会占用大量的空间,使得整个受话器的腔体和体积变大,而且由于这种回型结构的存在,使得在组装受话器时无法快速定位,实现自动化组装的难度较大,制作成本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受话器的磁力驱动机构结构复杂、体积大等的问题,从而提出一种结构简化、体积小的磁力驱动机构以及包括该磁力驱动机构的受话器。

本发明的一种磁力驱动机构,包括U型平衡电枢、外壳下壳体和中层隔板;

所述U型平衡电枢的一端与外壳下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悬空位于所述中层隔板和外壳下壳体所围成的第一中空腔体内;

所述外壳下壳体和中层隔板用于提供磁通路径。

优选地,所述外壳下壳体的底部包括一凹槽,所述U型平衡电枢的一端位于所述凹槽内。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永磁体、第二永磁体和线圈;

所述第一永磁体位于所述U型平衡电枢的另一端的上侧,所述第二永磁体位于与所述第一永磁体相对位置的所述U型平衡电枢的另一端的下侧,在所述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旁更靠近所述U型平衡电枢另一端端部的位置套设有所述线圈,且所述线圈顶部与所述中层隔板固定连接,所述线圈底部与所述外壳下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中层隔板包括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用于供所述第一永磁体穿入。

优选地,所述外壳下壳体的底部包括一上凸起部,所述线圈底部固定连接于所述上凸起部上。

优选地,所述外壳下壳体和中层隔板的材料均采用软磁材料。

优选地,所述U型平衡电枢的一端与外壳下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替换为:

所述U型平衡电枢的一端与所述中层隔板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中层隔板包括一下凸起部,所述线圈顶部固定连接于所述下凸起部上。

本发明一种受话器,包括上述的磁力驱动机构、动力传导棒、振膜机构和外壳上壳体;

所述磁力驱动机构的中层隔板还包括第二通孔,所述动力传导棒穿过所述第二通孔,所述动力传导棒的一端与所述U型平衡电枢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动力传导棒的另一端与所述振膜机构连接;

所述振膜机构位于所述中层隔板与所述外壳上壳体所围成的第二中空腔体内。

优选地,所述振膜机构包括振膜、弹片、活动框和固定框;

所述固定框与外壳下壳体的侧壁固定连接;

所述活动框的一侧边框与所述固定框活动连接,与所述一侧边框相对的所述活动框的另一侧边框与所述动力传导棒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振膜通过弹片与所述活动框连接,所述动力传导棒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动框连接。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的磁力驱动机构中通过设置中层隔板,使中层隔板与外壳下壳体相配合可用于提供磁通路径,形成闭合磁路,也就是说将中层隔板和外壳下壳体兼作为磁力驱动机构中的铁芯。并通过将U型平衡电枢的一端直接与外壳下壳体固定连接的设置方式,构成磁力驱动机构,从而省去了现有技术中普遍采用的回型结构的铁芯,也摒弃了用回型结构的铁芯固定U型平衡电枢的方式,从而简化了磁力驱动机构的结构并减小了磁力驱动机构的体积。

本发明的磁力驱动机构中通过在外壳下壳体的底部设置一凹槽,将U型平衡电枢的一端位于该凹槽内,即可使U型平衡电枢嵌入于外壳下壳体内,从而可减少U型平衡电枢在第一中空腔体内所占据的体积,因而可进一步地减小磁力驱动机构的体积,另外,还因为设置了该凹槽,在组装U型平衡电枢时,有利于快速定位,极大地便利了磁力驱动机构的组装,有利于实现组装的自动化和流水线操作,从而极大地降低了制作成本。

本发明的磁力驱动机构中通过在中层隔板上设置第一通孔,使得第一永磁体可穿入该第一通过,从而中层隔板可进一步往下安装以缩小第一中空腔体所占用的空间,进一步地减小了磁力驱动机构的体积。

本发明的磁力驱动机构中通过在外壳下壳体的底部设置上凸起部,使得在组装线圈时,有利于快速定位,从而进一步便利了磁力驱动机构的组装,有利于实现组装的自动化和流水线操作,进一步降低了制作成本。

本发明的磁力驱动机构中通过将U型平衡电枢的一端与中层隔板固定连接,取代了其与外壳下壳体固定连接,从而丰富了电枢在第一中空腔体内的安装形式。由于U型平衡电枢的一端是与中层隔板固定,所以在组装时可以先将U型平衡电枢、第一永磁体、线圈等部件在中层隔板上安装好后,再整体地与外壳下壳体进行固定连接,使得磁力驱动机构的组装更加合理,更有利于工业上流水线的应用,降低制作成本。

本发明的磁力驱动机构中通过在中层隔板上设置下凸起部,使得先在中层隔板上组装线圈时,有利于快速定位,从而进一步便利了磁力驱动机构的组装,有利于实现组装的自动化和流水线操作,进一步降低了制作成本。

本发明的受话器中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简化、体积小的磁力驱动机构,从而也使受话器本身的结构简化、体积小,而且也有利于工业上的自动化组装和流水线操作,还降低了受话器的制作成本。

本发明的受话器中通过设置活动框和固定框,将固定框与外壳下壳体的侧壁固定连接,将活动框与固定框活动连接,并将振膜通过弹片连接在该活动框上,可以避免因振膜直接与外壳下壳体的侧壁固定连接而产生的磨损,延长振膜的使用寿命,从而延长了整个受话器的使用寿命。另外,由于振膜通过弹片与活动框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可以有利于振动的传导和振膜的振动运动,提高了发音效果和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磁力驱动机构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磁力驱动机构的结构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一种磁力驱动机构的结构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一种受话器的结构框图;

图5是图4中振膜机构的俯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U型平衡电枢,2-外壳下壳体,3-中层隔板,4-第一永磁体,5-第二永磁体,6-线圈,7-凹槽,8-第一通孔,9-第二通孔,11-U型平衡电枢的一端,12-U型平衡电枢的另一端,21-外壳下壳体的底部,22-外壳下壳体的上凸起部,31-中层隔板的下凸起部,101-磁力驱动机构,102-动力传导棒,103-外壳上壳体,104-振膜,105-弹片,106-活动框,107-固定框,108-振膜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文件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如果存在)用于在类似要素之间进行区别,并且不一定是描述特定的次序或者按时间的顺序。要理解,这样使用的这些术语在适当的环境下是可互换的,使得在此描述的主题的实施例如是能够以与那些说明的次序不同的次序或者以在此描述的另外的次序来进行操作。

图1示出了实施例1的一种磁力驱动机构的结构框图,该磁力驱动机构包括U型平衡电枢1、外壳下壳体2和中层隔板3;U型平衡电枢1的一端11与外壳下壳体2的底部21固定连接,另一端12悬空位于中层隔板3和外壳下壳体2所围成的第一中空腔体内;外壳下壳体2和中层隔板3用于提供磁通路径,可兼作为磁力驱动机构中的铁芯。优选地,上述外壳下壳体2和中层隔板3的材料均采用软磁材料,例如,硅钢片、软磁铁氧体、非晶合金、坡莫合金等材料。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中层隔板,使中层隔板与外壳下壳体相配合可用于提供磁通路径,形成闭合磁路,也就是说将中层隔板和外壳下壳体兼作为磁力驱动机构中的铁芯。并通过将U型平衡电枢的一端直接与外壳下壳体固定连接的设置方式,构成磁力驱动机构,从而省去了现有技术中普遍采用的回型结构的铁芯,也摒弃了用回型结构的铁芯固定U型平衡电枢的方式,从而简化了磁力驱动机构的结构并减小了磁力驱动机构的体积。

优选地,如图1所示,上述磁力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永磁体4、第二永磁体5和线圈6;第一永磁体4位于U型平衡电枢1的另一端12的上侧,第二永磁体5位于与第一永磁体4相对位置的U型平衡电枢1的另一端12的下侧,在第一永磁体4和第二永磁体5旁更靠近U型平衡电枢1另一端12端部的位置套设有线圈6,且线圈6顶部与中层隔板3固定连接,所述线圈6底部与外壳下壳体2的底部固定连接。

图2示出了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磁力驱动机构的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外壳下壳体2的底部21包括一凹槽7,U型平衡电枢1的一端11位于凹槽7内。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外壳下壳体的底部设置一凹槽,将U型平衡电枢的一端位于该凹槽内,即可使U型平衡电枢嵌入于外壳下壳体内,从而可减少U型平衡电枢在第一中空腔体内所占据的体积,因而可进一步地减小磁力驱动机构的体积,另外,还因为设置了该凹槽,在组装U型平衡电枢时,有利于快速定位,极大地便利了磁力驱动机构的组装,有利于实现组装的自动化和流水线操作,从而极大地降低了制作成本。

如图2所示,中层隔板3包括第一通孔8,第一通孔8用于供所述第一永磁体4穿入。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中层隔板上设置第一通孔,使得第一永磁体可穿入该第一通过,从而中层隔板可进一步往下安装以缩小第一中空腔体所占用的空间,进一步地减小了磁力驱动机构的体积。

如图2所示,外壳下壳体2的底部21包括上凸起部22,线圈6底部固定连接于上凸起部22上。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外壳下壳体的底部设置第一上凸起部,使得在组装线圈时,有利于快速定位,从而进一步便利了磁力驱动机构的组装,有利于实现组装的自动化和流水线操作,进一步降低了制作成本。

图3示出了实施例2的一种磁力驱动机构的结构框图,该磁力驱动机构是将上述实施例1中的U型平衡电枢1的一端11与外壳下壳体2的底部21固定连接替换为:U型平衡电枢1的一端11与中层隔板3固定连接。

也就是说,该磁力驱动机构包括U型平衡电枢1、外壳下壳体2和中层隔板3;U型平衡电枢1的一端11与中层隔板3固定连接,另一端12悬空位于中层隔板3和外壳下壳体2所围成的第一中空腔体内;外壳下壳体2和中层隔板3用于提供磁通路径,可兼作为磁力驱动机构中的铁芯。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U型平衡电枢的一端与中层隔板固定连接,取代了其与外壳下壳体固定连接,从而丰富了电枢在第一中空腔体内的安装形式。由于U型平衡电枢的一端是与中层隔板固定,所以在组装时可以先将U型平衡电枢、第一永磁体、线圈等部件在中层隔板上安装好后,再整体地与外壳下壳体进行固定连接,使得磁力驱动机构的组装更加合理,更有利于工业上流水线的应用,降低制作成本。

如图3所示,中层隔板3包括下凸起部31,线圈6顶部固定连接于下凸起部31上。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中层隔板上设置下凸起部,使得先在中层隔板上组装线圈时,有利于快速定位,从而进一步便利了磁力驱动机构的组装,有利于实现组装的自动化和流水线操作,进一步降低了制作成本。

优选地,中层隔板3还可包括一凹槽,U型平衡电枢1的一端11位于该凹槽内。使得U型平衡电枢可嵌入于中层隔板内,从而可减少U型平衡电枢在第一中空腔体内所占据的体积,因而可进一步地减小磁力驱动机构的体积。

优选地,外壳下壳体2的底部21也可包括上凸起部22,线圈6底部固定连接于上凸起部22上,从而能够更好地固定线圈。

图4示出了实施例3的一种受话器的结构框图,该受话器包括上述实施例1或2的磁力驱动机构101、动力传导棒102、振膜机构108和外壳上壳体103。磁力驱动机构101的中层隔板3还包括第二通孔9,动力传导棒102穿过第二通孔9,动力传导棒102的一端与U型平衡电枢1的另一端12连接,动力传导棒102的另一端与振膜机构108连接。振膜机构108位于中层隔板3与外壳上壳体103所围成的第二中空腔体内。

如图4所示,外壳上壳体103为一平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外壳上壳体不限于由上述平板来实现,也可由例如带下沿的上盖等其它结构的盖板来实现。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该受话器的出声孔可以设置在外壳下壳体2的侧壁上。

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简化、体积小的磁力驱动机构,从而也使受话器本身的结构简化、体积小,而且也有利于工业上的自动化组装和流水线操作,还降低了受话器的制作成本。

图5示出了图4中振膜机构的俯视图,如图4和5所示,该振膜机构108包括振膜104、弹片105、活动框106和固定框107;固定框107与外壳下壳体2的侧壁固定连接;活动框106的一侧边框与固定框107活动连接,与该一侧边框相对的活动框106的另一侧边框与动力传导棒10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振膜104通过弹片105与活动框106连接,动力传导棒102的另一端与活动框106连接。优选地,如图5所示,弹片105为四个,分别位于振膜104的四个角上,每一片弹片连接在振膜一个角的外沿和活动框的一个角的内框内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振膜机构并不限于由上述具体结构的振膜机构来实现,也可由能够实现为振膜提供与外壳连接的其他振膜机构来实现。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活动框和固定框,将固定框与外壳下壳体的侧壁固定连接,将活动框与固定框活动连接,并将振膜通过弹片连接在该活动框上,可以避免因振膜直接与外壳下壳体的侧壁固定连接而产生的磨损,延长振膜的使用寿命,从而延长了整个受话器的使用寿命。另外,由于振膜通过弹片与活动框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可以有利于振动的传导和振膜的振动运动,提高了发音效果和质量。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