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应用GDC的链路自适应协作通信系统的中继选择方法

应用GDC的链路自适应协作通信系统的中继选择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应用GDC的链路自适应协作通信系统的中继选择方法,先分别确定快速链路自适应时的GDC合并信噪比门限以及慢速链路自适应时的GDC合并信噪比门限;后确定中继链路分别采用快速链路自适应和慢速链路自适应时的调制级数;再选取快速和慢速快速链路自适应中较大调制级数对应的链路自适应类型为该中继链路确定的链路自适应类型;最后选取具有最大调制级数的中继链路对应的中继节点为用来进行数据转发的中继节点。本发明同时考虑了链路自适应和接收合并技术对中继选择的影响,与实际系统的应用环境一致,通过该方法能同步完成链路自适应类型和调制级数判断以及中继选择,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16336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广西师范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510438300.2

  • 发明设计人 肖琨;徐盈盈;

    申请日2015-07-23

  • 分类号H04W40/22;H04B7/08;

  • 代理机构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陈跃琳

  • 地址 541004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育才路15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2:50:0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7-0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H04W40/22 专利号:ZL2015104383002 申请日:20150723 授权公告日:20180511

    专利权的终止

  • 2018-05-11

    授权

    授权

  • 2016-01-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W40/22 申请日:201507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2-1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GDC(Generalized DiversityCombining,通用分集合并)的链路自适应协作通信系统的中继选 择方法。

背景技术

研究表明,在蜂窝移动通信设备中,由于尺寸、造价以及硬件设备的局 限,MIMO技术的应用遇到了困难,协作通信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协作通信 可以为这些设备提供有效的分集增益,并且不用放置多天线。在协作通信中, 中继选择是获得更优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

在现有移动通信系统中,链路自适应是主要的链路传输技术,链路自适 应技术分为快速链路自适应和慢速链路自适应两种方式。快速链路自适应跟 踪瞬时信道变化,当信道情况理想时,快速链路自适应系统具有精确度高的 优势,但是由于需要频繁反馈,会增加系统的复杂度;当信道情况不理想如 移动导致的信道变化剧烈时,快速链路自适应系统精确度会明显降低,并且 会出现较高的中断概率。而慢速链路自适应能追踪大尺度衰落或小尺度衰落 的平均,不需要频繁反馈,降低了系统的复杂度,而且当信道状况不理想如 移动导致的信道变化剧烈时,慢速链路自适应相对快速链路自适应有更优的 性能。需要指出的是,当前的中继选择方法中很少考虑链路自适应的影响, 特别是未对快、慢速链路自适应加以区分,同时也很少考虑接收合并技术的 影响。

基于此,本发明希望探讨在协作通信系统中使用链路自适应和接收合并 技术时的中继选择方法,能够根据使用的不同接收合并技术,如最大比合并、 选择性合并等,分别确定快、慢速链路自适应的门限,获得具体的快、慢速 链路自适应算法,并通过设计具体方法选取中继节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GDC的链路自适应协作通信 系统的中继选择方法,其能够同时考虑链路自适应和接收合并技术对中继选 择的影响。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应用GDC的链路自适应协作通信系统的中继选择方法,包括如下步 骤:

步骤1:计算每条中继链路i的快速链路自适应类型传输采用4p阶QAM调 制时的GDC合并信噪比门限以及慢速链路自适应类型传输采用4p阶QAM 调制时的GDC合并信噪比门限其中p=1,2,…,NM,NM是调制级数的数 目;

步骤2:根据中继链路i的信噪比γi和中继链路i的平均信噪比值,确定 每条中继链路i分别采用快速链路自适应类型和慢速链路自适应类型传输时 的调制级数;其中中继链路i的信噪比γi为γ1i和γ2i中的较小值,中继链路i的 平均信噪比为γ1i和γ2i中的较小值对应链路的经过GDC处理后的平均信噪 比,γ1i为源节点到中继节点i之间链路的经过GDC处理后的信噪比,γ2i为中继 节点i到目的节点之间链路的经过GDC处理后的信噪比;

步骤3:对于每条中继链路i,比较快速链路自适应类型传输时的调制级 数与慢速链路自适应类型传输时的调制级数的大小,并选取较大调制级数对 应的链路自适应类型为该中继链路i确定的链路自适应类型;当快速链路自适 应类型传输时的调制级数与慢速链路自适应类型传输时的调制级数相等时, 则选取具有最小条件符号差错概率的链路自适应类型为该中继链路i确定的 自适应类型;

步骤4:选取所有中继链路中具有最大调制级数的中继链路所对应的中 继节点作为用来进行数据转发的中继节点;当存在2个或2个以上调制级数 最大的中继链路时,则比较这些中继链路的条件符号差错概率,并选择具有 最小条件符号差错概率的中继链路所对应的中继节点进行数据转发。

步骤1具体过程如下:

设置快、慢速链路自适应时的条件符号差错概率门限分别为ΓF和ΓS,并 取其中为中继链路i的QAM调制的I路星座尺寸,为 中继链路i的QAM调制的Q路星座尺寸,M(i)为中继链路i的QAM调制级数;

当中继链路i的QAM调制级数M(i)=4p时,令快速链路自适应类型传输时 的条件符号差错概率PE-Fi)=ΓF得到不同p对应的中继链路i的信噪比γi值, 并将这些值作为快速链路自适应类型传输采用4p阶QAM调制时的GDC合并信 噪比门限

当中继链路i的QAM调制级数M(i)=4p时,令慢速链路自适应类型传输时 的条件符号差错概率得到不同p对应的中继链路i的平均信噪比值,并将这些值作为慢速链路自适应类型传输采用4p阶QAM调制时的GDC合 并信噪比门限

上述p=1,…,NM,NM是调制级数的数目。

步骤2具体过程如下:

(i)对于快速链路自适应类型,当中继链路i的信噪比时, 中继链路i通信中断;当中继链路i的信噪比时,中继链路i的 QAM调制级数M(i)=4p,p=1,…,NM-1;当中继链路i的信噪比时, 中继链路i的QAM调制级数

(ii)对于慢速链路自适应类型,当中继链路i的平均信噪比时,中继链路i通信中断;当中继链路i的平均信噪比时,中继 链路i的QAM调制级数M(i)=4p,p=1,…,NM-1;当中继链路i的平均信噪比 时,中继链路i的QAM调制级数

上述NM为调制级数的数目。

步骤3和步骤4中,条件符号差错概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i)中继链路i采用矩形调制进行快速链路自适应类型传输 时的条件符号差错概率PE-Fi)为:

其中,分别为中继链路i相邻I路和Q路符号之间判决距离的一 半,1F1(;;)为合流超几何函数,中继链路i的信噪比γi为γ1i和γ2i中的较小值,γ1i为源节点到中继节点i之间链路的经过GDC处理后的信噪比,γ2i为中继节点i 到目的节点之间链路的经过GDC处理后的信噪比;为中继链路i的QAM调 制的I路星座尺寸,为中继链路i的QAM调制的Q路星座尺寸;

(ii)中继链路i采用矩形调制进行慢速链路自适应类型传 输时的条件符号差错概率为:

其中,

是的次微分在x=0的值, 为γ1i和γ2i中的较小值对应链路的信噪比的特征函数;中 继链路i的平均信噪比为γ1i和γ2i中的较小值对应链路的经过GDC处理后的 平均信噪比,N(i)为γ1i和γ2i中的较小值对应链路的接收分支数,L(i)为γ1i和γ2i中 的较小值对应链路的用于GDC处理的接收分支数,是的个不相等极点,其代数重度分别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特点:

(1)本发明所提中继选择方法同时考虑了链路自适应和接收合并技术对 中继选择的影响,与实际系统的应用环境一致,通过该方法能同步完成链路 自适应类型和调制级数判断以及中继选择,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2)本发明考虑的GDC技术是一种通用分集合并技术,适用节点使用不 同分集合并方式的场景,当不同节点分别采用最大比合并、选择性合并等时, 链路自适应判断和中继选择结果可能不同;

(3)本发明方法既可以用于译码转发协作通信系统,也可以用于放大转 发协作通信系统,具有通用性。

具体实施方式

链路自适应协作通信系统模型由1个源节点、1个目的节点和Nd=3个中 继节点构成,链路自适应类型包括快速链路自适应类型和慢速链路自适应类 型,接收端采用GDC技术实现天线子集分集。协作传输分成两个时隙:在第 一个时隙内,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和所有中继节点广播数据;在第二个时隙内, 所选的中继节点向目的节点传输数据。假设源节点与目的节点之间的信道状 况很差,目的节点无法正确解调来自源节点的数据,因此忽略源节点到目的 节点之间的链路。采用瑞利衰落信道。未做特别说明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 信噪比指的是即时信噪比。

(i)中继链路i(由源节点到中继节点i链路与中继节点i到目的节点链 路构成)采用矩形调制进行快速链路自适应类型传输时的条件符 号差错概率PE-Fi)为:

其中,为中继链路i的QAM调制的I路星座尺寸,为中继链路i的 QAM调制的Q路星座尺寸,分别为中继链路i相邻I路和Q路符号之 间判决距离的一半,1F1(;;)为合流超几何函数,中继链路i的信噪比γi为γ1i和γ2i中的较小值,γ1i为源节点到中继节点i之间链路的经过GDC处理后的信噪比, γ2i为中继节点i到目的节点之间链路的经过GDC处理后的信噪比。

(ii)中继链路i(由源节点到中继节点i链路与中继节点i到目的节点链 路构成)采用矩形调制进行慢速链路自适应类型传输时的条件符 号差错概率为:

其中,

是的次微分在x=0的值,其中 为γ1i和γ2i中的较小值对应链路的信噪比的特征函数; 中继链路i的平均信噪比为γ1i和γ2i中的较小值对应链路的经过GDC处理后 的平均信噪比,N(i)为γ1i和γ2i中的较小值对应链路的接收分支数,L(i)为γ1i和γ2i中的较小值对应链路的用于GDC处理的接收分支数,是 的个不相等极点,其代数重度分别为

对于中继链路i来说,GDC技术从γi对应的N(i)个接收分支中选取L(i)个分 支用于最大比合并(MRC:MaximalRatioCombining),如果L(i)个分支是最 强的分支,GDC即为混合选择最大比合并(H-S/MRD:Hybrid-Selection/MRC); 当L(i)=N(i)时GDC即为MRC,当L(i)=1时GDC即为选择性合并(SC:Selective Combining)。

采用矩形调制的链路自适应技术的应用需要确定GDC合并 信噪比门限,当经过GDC处理后的信噪比(对应快速链路自适应类型)或者 平均信噪比(对应慢速链路自适应类型)处于两个GDC合并信噪比门限之间 时,确定相适应的和在实际系统中,通常取M(i)为中继链路i的QAM调制级数。设置快、慢速链路自适应类型时的条件符号差 错概率门限分别为ΓF和ΓS。当M(i)=4p,令PE-Fi)=ΓF得到不同p对应的γi值, 并将这些值作为快速链路自适应类型传输采用4p阶QAM调制时的GDC合并信 噪比门限当M(i)=4p,令得到不同p对应的值,并将这些 值作为慢速链路自适应类型传输采用4p阶QAM调制时的GDC合并信噪比门限 其中,p=1,…,NM,NM是调制级数的数目。于是:

(i)对于快速链路自适应类型,当时,中继链路i通信中 断;当时,M(i)=4p,p=1,…,NM-1;当时,

(ii)对于慢速链路自适应类型,当时,中继链路i通信中 断;当时,M(i)=4p,p=1,…,NM-1;当时,

据此,一种应用GDC的链路自适应协作通信系统的中继选择方法,包括 如下步骤:

步骤1:确定快速链路自适应类型传输采用4p阶QAM调制时的GDC合并 信噪比门限以及慢速链路自适应类型传输采用4p阶QAM调制时的GDC合 并信噪比门限需要指出的是,当门限不发生变化时,可以作为系统数 据存于系统中,不需要每次中继选择时都计算门限。

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设置N(i)=L(i)=2,ΓF=ΓS=0.01。

由PE-Fi)=ΓF计算得到各中继链路采用快速链路自适应类型传输时的 如下所示:

由计算得到各中继链路采用慢速链路自适应类型传输时的 如下所示:

步骤2:根据中继链路i的信噪比γi和中继链路i的平均信噪比值,确定 中继链路i分别采用快速链路自适应类型和慢速链路自适应类型传输时的调 制级数。

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根据测量计算得到各中继链路的γi和值如下 所示:

中继链路1:γ1=39,

中继链路2:γ2=129,

中继链路3:γ3=136,

如果中继链路采用快速链路自适应类型传输,根据发明内容,中继链路 1采用16-QAM,中继链路2采用16-QAM,中继链路3采用16-QAM。

如果中继链路采用慢速链路自适应类型传输,根据发明内容,中继链路 1采用4-QAM,中继链路2采用16-QAM,中继链路3采用16-QAM。

步骤3:对于中继链路i,比较快速链路自适应类型传输时的调制级数与 慢速链路自适应类型传输时的调制级数的大小,选取较大调制级数对应的链 路自适应类型为该中继链路确定的链路自适应类型;当调制级数相等时,选 取具有最小条件符号差错概率的链路自适应类型为该中继链路确定的自适应 类型。

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中继链路1应采用16-QAM快速链路自适应类型, 由于中继链路2和中继链路3的调制级数相等,进一步计算中继链路2的快、 慢速链路自适应类型的条件符号差错概率分别为5.6803e-07和0.0020,中 继链路3的快、慢速链路自适应类型的条件符号差错概率分别为2.7519e-07 和0.0022。于是,中继链路2和中继链路3都应采用16-QAM快速链路自适 应类型。

步骤4:选取具有最大调制级数的中继链路对应的中继节点为用来进行 数据转发的中继节点。当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这类中继节点时,比较对应中 继链路的条件符号差错概率,选择具有最小条件符号差错概率的中继链路对 应的中继节点进行数据转发。

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选取具有最大调制级数的中继链路对应的中继 节点为用来进行数据转发的中继节点。当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这类中继节点 时,比较对应中继链路的条件符号差错概率,选择具有最小条件符号差错概 率的中继链路对应的中继节点进行数据转发。中继链路1采用16-QAM时的条 件符号差错概率为0.0078,由于中继链路3的条件符号差错概率最小,故选 择中继节点3进行数据转发。

以上方法主要针对译码转发协作通信系统,对于放大转发协作通信系统, 则在以上方法中令γi=γ2i,同样适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