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具有混合电路和可重配置辐射方向图天线的全双工无线收发机

具有混合电路和可重配置辐射方向图天线的全双工无线收发机

摘要

提供了利用混合发射机-接收机抵消电路中的双天线匹配来解决收发机中的延长的信号衰落的问题的一种方法和电路,由此实现实际可实现的全双工单信道或无双工器的频分双工(FDD)无线通信系统。该方法包括使用一种新颖的电路设计来通过持续地改变至少一个天线的辐射方向图参数来控制混合Tx-Rx电路的接收机端口处的信号振幅和相位的动态变化,同时使混合天线接口端口处的阻抗维持近乎恒定,并且使混合电路与两个天线之间的传播延迟均衡化。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3-10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H04B1/525 授权公告日:20180206 终止日期:20190312 申请日:20140312

    专利权的终止

  • 2018-02-06

    授权

    授权

  • 2016-01-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B1/525 申请日:201403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2-0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背景

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线收发机,尤其涉及具有混合电路的全双工收发机。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被广泛部署以提供各种类型的通信内容(诸如语音、数据、视频、及类似物),并且部署很可能随着引入新的面向数据的系统(诸如长期演进(LTE)系统)而增加。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是能够通过共享可用系统资源(例如,带宽和发射功率)来支持与多用户通信的多址系统。这样的多址系统的示例包括码分多址(C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3GPPLTE系统、以及其他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作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和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演进,3GPPLTE代表了蜂窝技术中的主要进步。

一般,无线多址通信系统能同时支持数个移动实体(诸如举例而言用户装备(UE)或接入终端(AT))的通信。UE可经由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与基站进行通信。下行链路(或即前向链路)是指从基站至UE的通信链路,而上行链路(或即反向链路)是指从UE至基站的通信链路。此类通信链路可经由单输入单输出、多输入单输出、或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来建立。在MIMO系统中,收发机可共享多个(例如两个)发射/接收天线。

上述和其他无线通信系统可利用各种组件,包括全双工收发机。在全双工收发机中,发射调制解调器和接收调制解调器在同一载波频率处执行同时的传输和接收(STAR)。全双工操作可能遭受各种技术挑战。例如,所传送的信号可与被接收的信号相干扰。这些困难可能存在于包括多个共享发射和接收天线的较复杂的MIMO全双工收发机中。一组问题涉及隔离——将收到信号与发射信号隔离的需要。用于改善全双工收发机(包括MIMO收发机)中的隔离的各种技术方案可存在于本领域中,例如混合电路。一般而言,混合电路是本领域中公知的用于在传输线和UE或其他装备之间转换和隔离信号。在全双工MIMO收发机中,混合电路类似地实现在同一传输介质上发送和接收信号。尽管使用混合电路的全双工MIMO收发机有诸多优点,但是它们仍然可能遭受某些缺点,例如,在某些不可预测信号状况下在接收端口处的延长的衰落。

概述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详细描述了具有混合电路和可重配置辐射方向图天线的全双工无线收发机,并且某些方面在以下进行了概述。尤其地,所述收发机可用于防止由于收到信号在收发机的双接收端口处的抵消而导致的接收机处的延长的信号衰落或使其最小化。本概述以及以下详细描述应当被解读为完整公开的补充部分,这些部分可能包括冗余的主题内容和/或补充的主题内容。任一节中的省略并不指示统合的应用中所描述的任何元素的优先级或相对重要性。各节之间的差异可能包括替换实施例的补充公开、附加细节、或者对相同实施例的使用不同术语的替换说明,如应当从相应公开显而易见的。

所述技术方案可包括双天线混合发射机-接收机抵消电路,包括耦合至第一天线端口以及耦合至第二天线端口的混合组件。该混合组件可被配置成将全双工收发机的发射机端口处的发射信号与接收机端口处的收到信号隔离。该电路可进一步包括耦合至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之一的可配置辐射方向图天线。该可配置天线可包括例如可调谐多元件天线,其中调谐涉及连接到天线的不同元件,或者可包括可调谐可移动天线,其中调谐涉及移动(例如旋转和/或扩展/收缩)天线的辐射元件。

该电路可进一步包括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基于收到辐射方向图、通过改变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之一处的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中的至少一者来控制该可配置天线以避免接收机端口处的信号抵消。该改变可以以相对快速、基本恒定或可变的频率来完成以可被描述为是连续的。例如,该控制电路可以约每10ms一次地改变天线的辐射方向图参数。如本文所使用的,辐射方向图参数意味着诸如举例来说辐射瓣方向、辐射瓣形状、或波束宽度之类的参数。这些和类似的辐射参数可由天线的物理性质来确定和控制,天线的物理性质诸如举例来说是辐射元件大小、形状或取向。

该电路还可包括置于可配置天线与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之一之间的第一移相和阻抗匹配模块。第一移相和阻抗匹配模块可包括延迟/阻抗补偿元件网络,每一延迟/阻抗补偿元件被设计成对可配置天线的对应状态进行补偿。该电路可进一步包括耦合至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之一中的另一者的第二天线,以及置于该第二天线与第一天线端口和第二天线端口之一中的另一者之间的第二移相和阻抗匹配模块。

在另一方面,一种用于在全双工收发机中操作双天线混合发射机-接收机抵消电路的方法,可包括:改变该天线混合发射机-接收机抵消电路中的双天线中的至少一个可配置天线的至少一个辐射方向图参数,以致使在电路的接收机端口处接收到的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中的至少一者的相应改变。例如,该改变包括至少每周期一次地调整辐射方向图参数,其中该周期在约2到200毫秒的范围内,诸如举例来说约10ms。与改变同时地,该方法可包括使该混合电路的天线接口端口处的阻抗维持几乎恒定,并且使该混合电路与双天线中的两个天线之间的传播延迟均衡化。

在该方法的一方面,辐射方向图参数可以是或者可以包括辐射瓣方向、辐射瓣形状、或波束宽度中的至少一者。该方法可包括通过任何合适的操作来改变辐射方向图参数。例如,改变至少一个辐射方向图参数可以通过移动天线元件来执行。作为进一步的示例,改变至少一个辐射方向图参数可以通过切换不同天线组件与接收机端口之间的连接来执行。因为该方法导致天线辐射方向图参数的连续或近乎连续的变动、同时维持恒定的阻抗并且使传播延迟均衡化,所以由于接收机端口处的信号抵消而导致的延长的衰落可以被避免。一般而言,由于信号抵消而导致的衰落历时可以被降低为或者低于一个参数历时的历时。短衰落的重现可以通过增加在控制循环中使用的不同辐射方向图参数的数目来增加。快速衰落模式的周期性(即天线辐射参数的改变周期)可以是恒定的或可变的。建立通信链路的两个或更多个无线设备可以传达它们引发的衰落率状态并且就互利的衰落率或者就哪个设备引发衰落达成一致。

在相关方面,可提供用于执行以上所概述的任何方法及方法的各方面的无线通信装置。一种装置可包括例如耦合至存储器的处理器,其中该存储器保存由处理器执行以使得该装置执行以上所述的操作的指令。此类装置的某些方面(例如硬件方面)可以由诸如全双工无线收发机之类的装备来例示。类似地,可提供包括保存经编码指令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制品,这些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使全双工无线收发机执行以上所概述的方法及方法的各方面。

附图简述

图1是概念性地解说没有可配置天线的单天线全双工混合收发机的示例的框图。

图2是概念性地解说没有可配置天线的双天线全双工混合收发机的示例的框图。

图3是概念性地解说没有可配置天线的双天线全双工混合收发机的示例的框图,该双天线全双工混合收发机在接收机端口和天线之一之间包括移相器。

图4是概念性地解说没有可配置天线的双天线全双工混合收发机的示例的框图,该双天线全双工混合收发机在两个接收机端口和每一天线之间包括移相器。

图5是概念性地解说具有单个可配置天线的双天线全双工混合收发机的示例的框图,该双天线全双工混合收发机在两个接收机端口和双天线中的每一者之间包括移相器和阻抗调谐器。

图6是概念性地解说具有双可配置天线的双天线全双工混合收发机的示例的框图,该双天线全双工混合收发机在两个接收机端口和双天线中的每一者之间包括移相器和阻抗调谐器。

图7是解说具有单个可配置天线的双天线全双工混合收发机的更详细的示例的框图,该双天线全双工混合收发机包括双天线混合发射机-接收机抵消电路。

图8是解说其中信号抵消在双天线混合电路的接收机处发生的系统的框图。

图9是解说其中通过在一个天线处引入静态相移来在双天线混合电路的接收机处实现信号推升的系统的框图。

图10A是解说其中通过在一个天线处引入可变相移来在双天线混合电路的接收机处实现避免延长的信号抵消的所引发衰落的系统的框图。

图10B是解说如可以使用图10A的系统来实现的具有所引发衰落的收到信号的图表。

图11解说可由用于控制具有至少一个可配置天线的双天线全双工混合收发机的双天线混合发射机-接收机抵消电路执行的方法体系。

图12解说了图11的方法体系的进一步方面。

图13示出了根据图11的方法体系的双天线混合发射机-接收机抵消电路的一实施例。

在之后的详细描述中,同样的元素标号可用于指示在一个或多个附图中出现的同样元素。

详细描述

在全双工单信道无线通信系统中,收发机同时在同一频率上进行传送和接收。在无双工器的频分双工(FDD)系统中,收发机同时在不同频率上进行传送和接收。在任一种系统中,如图1所示的混合电路100可被用于将发射机102与接收机104隔离。为了提供良好隔离,端接电阻负载(RL)106在端口4提供紧密匹配混合组件108的端口1处的天线阻抗110的阻抗。这一实现遭受两个主要缺点:发射机功率的很大一部分在RL106中被浪费,并且设计在较大频率范围上紧密匹配天线阻抗的RL可能是困难的或不切实际的。

解决这些缺点的现有办法包括将相同的天线206置于端口4处来代替RL106,如图2处的混合电路200所示。其他组件可以与电路100相同。然而,这一办法造成了另一重大缺陷,因为接收机202处的收到信号强度取决于两个天线210、206处的信号的相对相位和振幅。因此,在某些振幅/相位条件下(诸如多径引发衰落),两个天线输入将在接收机端口(端口2)处抵消,从而使接收严重降级。

缓解这一缺陷的一个办法可包括引入相位旋转以增加衰落率,从而导致可由调制解调器的纠错子系统处置的更短历时的信号突降,如图3和4所示。所解说的电路300、400中的任一者可缩减衰落历时;然而,具有低插入损耗和高功率处置能力的实际的双向移相器302、402、404将在混合电路308、408的端口1和4处引入可变的信号传播延迟。进而,该可变延迟导致端口1和4处的阻抗失配,并且减少了发射信号天线反射的消除,从而导致混合电路308、408的发射至接收隔离的严重降级。

提供了利用混合发射机-接收机抵消电路中的双天线匹配来解决收发机中延长的信号衰落的问题的一种方法和电路,从而实现实际上可实现的全双工单信道或无双工器的频分双工(FDD)无线通信系统。该方法包括使用一种新颖的电路设计来控制混合Tx-Rx电路的接收机端口处的信号振幅和相位的动态变化,同时使混合天线接口端口处的阻抗维持近乎恒定,并且使混合电路与两个天线之间的传播延迟均衡化。

该解决方案包括将可选(可调谐)多元件天线或可重配置辐射方向图天线添加到混合电路的一个或两个天线端口,以及经(与天线)匹配的移相器或移相器加阻抗匹配网络,以对天线元件之间或者可调谐天线的不同状态之间的延迟和阻抗差进行补偿,如图5和6所解说的。在图5中,收发机系统500可包括经由阻抗调谐器508和移相器510附连到接收端口之一4的可配置天线506。常规的不可配置天线516可以经由移相器520和阻抗调谐器518连接至其他接收机端口1。控制信号502、504可以从处理器(未示出)提供以使混合天线接口端口处的阻抗维持近乎恒定并且使混合电路与两个天线516、506之间的传播延迟均衡化。其他组件可类似于电路100。参考图6,收发机系统600可类似于系统500,但包括第二可配置天线616。

在图7中示出了图5的电路500的更详细的实际实现。双天线混合发射机-接收机抵消电路700可包括耦合至第一天线端口1以及耦合至第二天线端口4的混合组件702。混合组件702可被配置成将全双工收发机的发射机端口2处的发射信号与接收机端口3处的收到信号隔离。该电路可进一步包括耦合至天线端口4的可配置辐射方向图天线704。可配置天线704可包括例如可调谐多元件天线(如图所示),其中调谐涉及连接到天线的不同元件,或者可包括可调谐可移动天线,其中调谐涉及移动(例如旋转和/或扩展/收缩)天线的辐射元件。

电路700可进一步包括控制电路706,该控制电路706基于收到辐射方向图、通过改变天线端口4处的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中的至少一者来控制该可配置天线704以避免接收机端口处的信号抵消。该改变可以以相对快速、基本恒定或可变的频率来完成以便成为近乎连续的。例如,控制电路706可以约每10ms一次地改变天线的辐射方向图参数。辐射方向图参数可包括,例如,辐射瓣方向、辐射瓣形状、或波束宽度。这些和类似的辐射参数可由天线704的物理性质来确定和控制,天线的物理性质704诸如举例来说是辐射元件大小、形状或取向。这些可以通过经由移相器708选择天线704上的不同元件或者不同的元件组合来改变。

电路700还可包括置于可配置天线704与天线端口4之间的第一移相和阻抗匹配模块708。第一移相和阻抗匹配模块708可包括延迟/阻抗补偿元件网络,每一延迟/阻抗补偿元件被设计成对可配置天线704的对应状态进行补偿。电路700可进一步包括耦合至天线端口1的第二天线710,以及置于第二天线710与天线端口1之间的第二移相和阻抗匹配模块712。

端口3处的功率放大器(PA)714信号可以在差分端口2处被抵消并且在端口1和4之间划分。端口3和2之间的隔离量可取决于(i)由天线710(天线1)和天线1与混合电路702的端口1(Z1)之间的任何元件所呈现的阻抗的组合以及(ii)由天线704(天线2)和天线2与混合组件702的端口4(Z2)之间的任何元件所呈现的阻抗的组合之间的失配。如果相同振幅/相位的信号抵达两个天线710和714,并且如果位于每一天线及其相应的混合输入端口之间的元件的传递函数相同,则信号将在接收机端口2处抵消,从而使接收敏感度降级。

所提出的电路和方法解决收到信号抵消的问题,同时保持阻抗匹配并且使至两个活跃天线的群延迟均衡化,由此维持混合电路700的发射至接收隔离并且使端口3-2散射参数最小化。收到信号抵消的问题通过引入可配置天线704(诸如可调谐多元件天线)并且基于收到辐射方向图来控制天线配置以改变混合组件702的端口1和4处的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以避免接收机端口2处的信号抵消来解决。

另外,端口1和4处的群延迟和阻抗变化可以通过选择一个或多个移相器/阻抗匹配网络的延迟/阻抗元件Dxx716中的恰适的一者来进行补偿。图7所示的延迟/阻抗补偿元件Dxx716中的每一者可以被设计成对可配置天线704的对应天线状态进行补偿,由此实现在每一天线状态变化时选择Dxx元件中的恰适的一个。

所公开的具有一个或多个可配置天线的混合电路还可有利于无线电传输。在进行传送时,一个或多个发射天线的配置的快速周期性变动可用于引发接收机处的对应的快速周期性但可恢复的衰落,同时避免延长的且不可恢复的衰落。另外,所公开的移相组件也可有用于发射侧。通过改变提供给不同发射天线的信号的相位,所传送的辐射可以被波束成形。在波束成形时,来自不同天线的信号中的相位差致使所传送的能量在一个或多个特定方向上被选择性地辐射,诸如朝向接收方设备的已知或预期位置。用于控制相位差以提供来自多个天线的波束成形的特定算法在本领域是公知的,并且可用于控制本文所公开的混合电路中的移相器。

图8是解说系统800的框图,其中来自收发机820的天线822的信号的信号抵消在双天线混合电路的接收机802处发生。如上所述,在双天线混合电路中,接收机802处的收到信号强度可取决于两个天线810、806处的信号的相对相位和振幅。因此,两个天线输入可以在接收机端口(端口2)处抵消,从而使得接收机802的接收成为不可能。例如,具有传送自天线822的复包络Stx的信号可以被表征为其中A是信号Stx的复包络的包络或幅值,ej是带通信号的同相和正交分量的复指数表示(e(+/-jθ)=cosθ+/-jsinθ),而θ是所传送信号的角相位。基于这一表示,带通信号S(t)由S(t)=A(t)cos(2πfct+θ(t))来定义,其中fc是信号的载波频率,A和θ是时变函数,并且假定A相对于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的传播时间以及θ而言足够静态。在第一天线810处,收到信号Srx1可以由k1*Ae(jθ+ψ1)来表示,其中k1是衰减因子,而ψ1是第一接收天线处的信号的相移。类似地,第二天线806处的收到信号Srx2可以由k2*Ae(jθ+ψ2)来表示。由接收机802接收的信号可以由S=Srx1-Srx2来表示。因为第一天线810和第二天线806可以相对彼此靠近,所以k1可等于k2而ψ1可等于ψ2。在这些条件下,Srx1=Srx2并且收到信号S=0。因而,只要k1=k2并且ψ1=ψ2,接收就是不可能的。

为了缓解信号抵消,在图9所示的系统900中,可以在双天线混合电路的一个天线906与接收机902之间引入静态相移。信号可以从收发机920的天线922传送并且在第一天线910和第二天线906处接收。由第二天线906接收的信号在被提供给接收机902之前可以由移相器904移相达一恒定的量,例如180°或π弧度。如之前那样,所传送的信号可以由传送自天线922的信号Stx来表示并且由Ae(jθ)来表征。在第一天线910处,收到信号Srx1可以由k1*Ae(jθ+ψ1)来表示。类似地,第二天线906处的收到信号Srx2可以由k2*Ae(jθ+ψ2)来表示。然而,由接收机902接收的信号可以由表示,其中表示所引入的相移并且因为第一天线910和第二天线906可以相对彼此靠近,所以k1可等于k2而ψ1可等于ψ2。对于弧度,接收机902处的收到信号S可以由于所引入的相移而相对于Srx1被推升约3dB。

然而,使用静态相移可能在以下的传输条件下遭受延长的衰落,其中ψ1和ψ2之差逼近达一相对延长的时段(例如,对于一组连续数据帧数量太多而无法通过纠错来恢复)。在这些条件下,Srx1等于或约等于并且接收机902处的接收被再次阻塞。

为了避免此类延长的衰落,如前所述,可以引入快速周期性引发移相或在一个天线配置中。图10A示出系统1000,其中引发的衰落通过在一个天线1006处引入可变相移避免了在双天线混合电路的接收机1002处的延长的信号抵消。结合图5-7来讨论的由移相器1004或者天线方向图变化所引入的相移的周期性提供了可以防止由于延长的衰落而导致的信号丢失的快速衰落周期性。发射机1020可包括提供天线1022处的数据信号的数据源1024、信道编码器1026(例如块编码器或卷积编码器和交织器)以及调制器/发射机1028。相反,接收无线数据信号的接收机1002可包括接收机和解调器、信道解码器(例如块解码器或解交织器和卷积解码器)以及数据阱(未示出)。

信号可以从收发机1020的天线1022传送并且在第一天线1010和第二天线1006处接收。由第二天线1006接收的信号在被提供给接收机1002之前可以由移相器1004移相达一时变量替换地或另外地,天线1006配置可以随着时间以周期性的方式变动,如结合图5-7所描述的。如在系统800和900中那样,系统1000中所传送的信号强度可以由传送自天线1022的信号强度Stx来表示并且可以由Ae(jθ)来表征。在第一天线1010处,收到信号强度Srx1可以由k1*Ae(jθ+ψ1)来表示。类似地,第二天线1006处的收到信号强度Srx2可以由k2*Ae(jθ+ψ2)来表示。然而,由接收机1002接收的信号可以由表示,其中表示所引入的周期性时变相移并且因为第一天线1010和第二天线1006可以相对彼此靠近,所以k1可等于k2而ψ1可等于ψ2。收到信号S可展现出等于时间周期性的快速周期性。

图10B是解说如可以使用图10A的系统来实现的具有周期性为的引发周期性衰落的收发信号S1052的图表1050。移相器或天线控制器或者这两者可用于以可预测的周期性方式来旋转传入信号的相位。衰落历时(旋转的周期=)可以基于信道编码器/解码器块的设计来选择,以使得由于低于SNR阈值的衰落而无法被正确解调的信道比特能够通过使用经正确解调的比特的信道解码过程来恢复。经正确解调的比特可包括例如在快速衰落周期的一部分期间被解调的那些比特,其中信号强度高于所要求的SNR阈值(参见图10B)。关于在CDMA无线系统中恢复丢失比特的相关背景信息可以例如在由V.Weerackody在1995年的IEEEGLOBECOM大会论文中的TheEffectofMobileSpeedonTheForwardLinkofDS-CDMACellularSystem(DS-CDMA蜂窝系统的前向链路上的移动速度的效应)中找到。

鉴于本文中所示出和描述的示例系统,参照各种流程图将更好地领会可根据所公开主题内容来实现的方法体系。虽然出于使解释简单化的目的,方法体系被示出并描述为一系列动作/框,但是应当理解和领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内容并不受框的数目或次序的限定,因为一些框可按与本文所描绘和描述的那些次序不同的次序发生和/或与其他框基本上同时发生。不仅如此,实现本文中描述的方法体系可以并不需要所解说的框的全体。将领会,与各框相关联的功能性可由软件、硬件、其组合或任何其他合适的手段(例如,设备、系统、过程、或组件)来实现。另外,还应领会,在本说明书通篇公开的方法体系能够被存储在制品上以促成将此类方法体系传送和转移到各种设备。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和领会,方法体系可被替换地表示为诸如状态图中之类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状态或事件。

根据本文所述的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参考图11,示出了能由无线通信设备的全双工MIMO收发机的混合发射机-接收机抵消电路操作的方法体系1100。具体来说,方法1100可涉及,在1110,改变天线混合发射机-接收机抵消电路中的双天线中的至少一个可配置天线的至少一个辐射方向图参数,以致使该电路的接收机端口处收到的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中的至少一者的相应改变。方法1100可涉及,在1120,混合发射机-接收机抵消电路。方法1100可涉及,在1130,使混合电路与双天线中的两个天线之间的传播延迟均衡化。操作1110、1120、1130可以被同时执行以避免由信号抵消所导致的收发机的接收机端口处的衰落。

在图12中示出了方法1100的进一步方面1200。方面1200是可任选的,并且可以按照任何操作次序来执行。框1200的任何元素的执行并不暗示框1200中包括的任何其他上游或下游框的执行。方法1100可包括在1210至少每周期一次地调整辐射方向图参数,其中该周期在约2到200毫秒的范围内。例如,各参数可以约每10毫秒一次地被调整。方法1100可包括在1220通过移动天线元件来改变至少一个辐射方向图参数。例如,在天线控制器的控制之下的运动可改变天线的辐射元件的位置、取向、形状或外延。替换地或附加地,方法1100可包括在1230改变至少一个辐射方向图参数,包括切换不同天线元件与接收机端口之间的连接。例如,可调谐多元件天线的不同元件可以经由移相器来选择,如图7所解说的。

方法1100可包括在1240从由以下各项构成的组中选择改变至少一个辐射方向图参数的周期性:恒定周期性或可变周期性。没有必要在建立之际就改变衰落的周期性,从而可以使衰落的周期率启动并且接着保持恒定。替换地或另外地,周期性可以在启动阶段期间或者稍后随时间变动,例如,响应于无线电链路的一个或多个参数的改变。

建立通信链路的两个或更多个无线设备可以传达它们引发的衰落率状态并且就互利的衰落率或者就哪个设备引发衰落达成一致。互利率可以是或者可以包括无线设备中的至少一者产生的能力之内的速率,在该速率处使执行数据恢复操作的需要最小化。该速率可以根据无线链路的当前参数来估计、经由迭代经验性过程来发现、或者由经验性和确定性过程的某种组合来确定。在配对链路中,仅一个设备引发衰落是足够的,因为Tx和Rx链路经历相同的衰落速率。相应地,方法1100可包括在1250与第二无线通信设备通信以确定用于改变至少一个辐射方向图参数的互利周期性。

根据本文所述的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提供了用于操作全双工混合电路以减少由于信号抵消而导致的收到信号衰落的设备和装置,如以上参考图7和11所描述的。参考图13,提供一种示例装置1300,该装置1300可被配置为全双工混合电路等、或被配置为在所述电路中使用的处理器或类似设备/组件。

装置1300可包括能代表由处理器、软件、或其组合(例如,固件)实现的功能的功能块。例如,装置1300可包括电组件或模块1312,其用于改变天线混合发射机-接收机抵消电路中的双天线中的至少一个可配置天线的至少一个辐射方向图参数,以致使该电路的接收机端口处收到的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中的至少一者的相应改变。装置1300可包括用于使混合电路的天线接口端口处的阻抗维持近乎恒定的组件1314。装置1300可包括用于使混合电路与双天线中的两个天线之间的传播延迟均衡化的组件1316。

组件1312-1316可包括用于执行所需功能的装置。在上文中(例如结合图7)提供了用于实现所描述的功能的更详细算法。

在相关方面,在装置1300被配置成收发机控制器的情形中,装置1300可任选地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处理器的处理器组件1310。在此类情形中,处理器1310可经由总线1312或类似通信耦合与组件1312-1316处于操作的通信中。处理器1310可实行对由电组件1312-1316所执行的过程或功能的发起和调度。

在进一步的相关方面,装置1300可包括连接至接收机组件的接收机端口1314。装置1300可任选地包括用于存储信息的组件,诸如举例而言存储设备/组件1316。计算机可读介质或存储器组件1316可经由总线1312或类似物起作用地耦合到装置1300的其它组件。存储器组件1316可被适配成存储用于执行组件1312-1316及其子组件、或处理器1310、或本文所公开的方法的过程和行为的计算机可读指令和数据。存储器组件1316可保留用于执行与组件1312-1316相关联的功能的指令。虽然被示为在存储器1316外部,但是应理解,组件1312-1316可以存在于存储器1316内。进一步注意,图13中的组件可包括各种组件,例如处理器、电子器件、硬件设备、电子子组件、逻辑电路、存储器、软件代码、固件代码等,或其任何组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信息和信号可使用各种不同技术和技艺中的任何一种来表示。例如,贯穿上面描述始终可能被述及的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位(比特)、码元、和码片可由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粒子、光场或光粒子、或其任何组合来表示。

技术人员将进一步领会,结合本文公开所描述的各种解说性逻辑框、模块、电路、和过程步骤可被实现为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两者的组合。为清楚地解说硬件与软件的这一可互换性,各种解说性组件、块、模块、电路、和步骤在上面是以其功能性的形式作一般化描述的。此类功能性是被实现为硬件还是软件取决于具体应用和施加于整体系统的设计约束。技术人员可针对每种特定应用以不同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性,但此类实现决策不应被解读为致使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结合本文的公开所描述的各种解说性逻辑框、模块、以及电路可用设计成执行本文中描述的功能的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的门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的硬件组件、或其任何组合来实现或执行。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但在替换方案中,处理器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还可以被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与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与DSP核心协同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或任何其他此类配置。

结合本文的公开所描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可直接在硬件中、在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中、或在这两者的组合中实施。软件模块可驻留在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盘、CD-ROM、或本领域内已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示例存储介质被耦合到处理器,以使得处理器能从/向该存储介质读取/写入信息。替换性地,存储介质可以被整合到处理器。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驻留在ASIC中。ASIC可驻留在用户终端中。替换地,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作为分立组件驻留在用户终端中。

在一个或多个示例设计中,所描述的功能可以在硬件、软件、固件、或其任何组合中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则各功能可以作为一条或多条指令或代码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藉其进行传送。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两者,包括促成计算机程序从一地向另一地转移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是一种类型的非暂态介质并且可包括可由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可用存储介质。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这样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能被用来携带或存储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程序代码手段且能被通用或专用计算机、或者通用或专用处理器访问的任何其他介质。本文中所使用的盘(disk)和碟(disc)包括压缩碟(CD)、激光碟、光碟、数字多用碟(DVD)、软盘和蓝光碟。上述的组合应当也被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

提供对本公开的先前描述是为使得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皆能够制作或使用本公开。对本公开的各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且本文中所定义的普适原理可被应用到其他变型而不会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由此,本公开并非旨在被限定于本文中所描述的示例和设计,而是应被授予与本文中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征相一致的最广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