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同时实现电能质量调节和小电流接地故障有源消弧的电路

同时实现电能质量调节和小电流接地故障有源消弧的电路

摘要

同时实现电能质量调节和小电流接地故障有源消弧的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三相串联模块和第一耦合变压器,用于保持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以及向配电系统线路插入电压解决电网电压波动问题;三相并联模块和第二耦合变压器,进行电能质量调节时通过第二耦合变压器向配电系统注入电流消除线路中负荷电流的谐波分量,进行有源补偿消弧时向配电系统注入零序补偿电流;直流母线稳压单元,将三相串并联模块联系在一起,用于为三相串并联模块的直流侧提供稳定的直流电压。同时实现电能质量调节和小电流接地故障有源补偿消弧的电路,通过三相串联模块、三相并联模块以及直流母线稳压单元,可同时实现电能质量调节和小电流接地故障有源补偿的功能。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7-06

    授权

    授权

  • 2016-02-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2H9/08 申请日:201509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2-0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同时实现电能质量调节和小电流接地故障有源消弧的电路,属于中压配电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众多非线性负荷的投入使用造成电压和电流波形畸变等电能质量问题,敏感负荷的不断增加对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配电系统经常发生接地故障,可能会引起电网系统停电事故等造成经济损失,在接地故障中约70%的故障为瞬时性单相接地故障,当故障点的电流较大时,电弧难以自行熄灭,容易产生故障过电压,引起多重事故,可能造成变压器和开关柜烧毁,大面积停电事故,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随着对电能质量问题的重视,改善电能质量的装置也不断增多,目前,主要包括无源LC滤波器、静态无功功率补偿器等。随着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和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提出,APF(有源电力滤波器)成为最有前景的滤波手段,有源电力滤波器按与电网的连接方式可分为串联型和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1996年日本学者Akagi首次提出了UPQC(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的概念。UPQC是将串联和并联有源电力滤波器通过公共直流母线连接在一起,可以解决负载谐波电流和配电网电压骤升骤降等电能质量问题,可以使几种电能质量功能同时得到改善。

对于小电流单相接地故障的消弧技术包括无源和有源消弧技术,目前应用的各类消弧线圈均属于无源消弧技术。随着配电网容量扩大、电力电子装置的大量使用,接地电流中的无功、有功和谐波分量都增大,单纯的无源消弧技术难以将故障点补偿至零,因此有源消弧技术被提出和应用,有源消弧是指通过有源变流电路向配电网注入所需的零序电流将单相接地故障点电流补偿至零,确保电弧熄灭后不再重燃。

对于电能质量和单相接地故障问题,目前没有一种装置可以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三相串联模块、三相并联模块和直流母线稳压单元,可同时实现电能质量调节和小电流接地故障有源消弧的同时实现电能质量调节和小电流接地故障有源消弧的电路。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同时实现电能质量调节和小电流接地故障有源消弧的电路,包括中压配电系统的A、B、C三相线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耦合变压器,三组副边绕组分别串联在配电系统A、B、C三相线路中;

三相串联模块,包括交流侧和直流侧,其交流侧分别与第一耦合变压器原边绕组相连,用于给直流母线稳压单元的储能电容充电和通过第一耦合变压器向配电系统插入电压解决配电系统电压波动问题;

直流母线稳压单元,一端与三相串联模块的直流侧相连,用于实现直流稳压,为输出零序补偿电流提供通道,同时在有源补偿消弧时支撑直流母线侧电压;

三相并联模块,包括直流侧和交流侧,其直流侧与直流母线稳压单元的另一端相连,用于向配电系统注入电流实现负荷电流谐波分量的补偿和有源补偿消弧功能;

第二耦合变压器,其原边绕组连接在并联控制模块交流侧与接地端之间,副边绕组并联在配电系统的A、B、C三相线路与接地端之间。

优选的,所述的三相串联模块包括用于滤除输出电压中高次谐波的串联滤波单元、三相串联变流单元以及对三相串联变流单元进行控制的电压控制单元;三相串联变流单元的交流侧通过串联滤波单元连接所述的第一耦合变压器,三相串联变流单元的直流侧连接所述的直流母线稳压单元。

优选的,所述的三相并联模块包括用于滤除输出电流中高次谐波的并联滤波单元、三相并联变流单元以及对三相并联变流单元进行控制的电流控制单元;三相并联变流单元的交流侧通过并联滤波单元连接所述第二耦合变压器的原边绕组,三相并联变流单元的交流侧连接所述的直流母线稳压单元。

优选的,所述的三相串联变流单元采用由IGBT管G1~G6以及二极管D1~D6组成的三相桥式全控电路,三相串联变流单元直流侧正极同时并联IGBT管G1、IGBT管G3、IGBT管G5的集电极,三相串联变流单元直流侧负极同时并联IGBT管G2、IGBT管G4、IGBT管G6的发射极;IGBT管G1、IGBT管G3、IGBT管G5的发射极分别连接IGBT管G2、IGBT管G4、IGBT管G6的集电极并分别引出三相串联变流单元的交流侧与串联滤波单元相连;

二极管D1~D6的阴极分别连接IGBT管G1~G6的集电极,二极管D1~D6的阳极分别连接IGBT管G1~G6的发射极,IGBT管G1~G6的门极同时与所述的电压控制单元相连。

优选的,所述的串联滤波单元采用由电容C1~C3以及电感L1~L3组成的三相并联LC二阶滤波电路,第一耦合变压器的三组副边绕组的一端分别并联电感L1和电容C1,电感L2和电容C2以及电感L3和电容C3的一端,电容C1~C3的另一端接地,电感L1~L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三相并联变流单元的交流侧,三组副边绕组的另一端通过开关K1接地。

优选的,所述的三相并联变流单元采用IGBT管G1’~G6’以及二极管D1’~D6’组成的三相桥式全控电路,三相并联变流单元直流侧正极同时并联IGBT管G1’、IGBT管G3’、IGBT管G5’的集电极,三相并联变流单元直流侧负极同时并联IGBT管G2’、IGBT管G4’、IGBT管G6’的发射极,IGBT管G1’、IGBT管G3’、IGBT管G5’的发射极分别连接IGBT管G2’、IGBT管G4’、IGBT管G6’的集电极并分别引出三相并联变流单元的交流侧与并联滤波单元相连;

二极管D1’~D6’的阴极分别并联IGBT管G1’~G6’集电极,二极管D1’~D6’的阳极分别并联IGBT管G1’~G6’的发射极,IGBT管G1’~G6’门极同时与所述的电流控制单元相连。

优选的,所述的并联滤波单元采用电感L4~L6以及电容C4~C6组成的三相并联LC二阶滤波电路,三相并联变流单元的交流侧分别串联电感L4~L6之后分别并联电容C4~C6的一端以及第二耦合变压器三组原边绕组的一端,电容C4~C6的另一端以及第二耦合变压器三组原边绕组的另一端接地;第二耦合变压器三组副边绕组分别并联在A、B、C三相线路以及接地端之间。

优选的,所述的直流母线稳压单元包括在有源补偿消弧时支撑直流母线侧电压的双蓄电池以及双储能元件,双储能元件中间引出中线直接接地,为输出零序补偿电流提供通道。

优选的,所述的双蓄电池为蓄电池DC1和DC2,所述的双储能元件为储能电容C7~C8;

三相串联模块直流侧的正极同时并联蓄电池DC1的正极、电容C7的一端以及三相并联模块的直流侧的正极,三相串联模块直流侧的负极同时并联蓄电池DC2的负极、电容C8的一端以及三相并联模块的直流侧的负极,接地端同时并联蓄电池DC1的负极、蓄电池DC2的正极以及电容C7~C8的另一端,电容C7和C8之间引出中线直接接地。

优选的,所述的第二耦合变压器的原副边绕组采用星形中性点直接接方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同时实现电能质量调节和小电流接地故障有源消弧的电路,通过三相串联模块、三相并联模块以及直流母线稳压单元,可同时实现电能质量调节和小电流接地故障有源消弧的功能。当电网未发生故障时,通过三相串联模块可以解决电压骤升骤降,三相并联模块可以解决负载谐波电流污染等电能质量问题;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通过三相串联模块为直流母线稳压单元的电容充电,通过三相并联模块可以向电网注入所需的零序补偿电流,并判断是否为瞬时接地故障,瞬时故障能及时自愈,若永久故障则进行隔离维修。

2、三相串联变流单元采用三相桥式全控电路,具有较高的开关频率,可以工作在整流状态和逆变状态,三相串联变流单元工作在整流状态时保持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工作在逆变状态时,通过第一耦合变压器向电网插入电压,在配电网电压发生骤升骤降等波动时保持配电网电压的正常。

3、三相并联变流单元采用三相桥式全控电路,具有较高的开关频率。电网未发生故障时,输出与负载谐波电流同幅值反相位的电流消除配电线路中的负载谐波电流,解决非线性负载等引起的谐波污染问题。当电网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通过第二耦合变压器向配电网注入零序电流对故障点进行有源补偿,确保电弧熄灭后不再重燃。

4、三相串联模块中的串联滤波单元,用于滤除三相串联变流单元输出电压中的高次谐波。

5、三相并联模块中的并联滤波单元,滤除三相并联变流单元输出的谐波补偿和接地点补偿电流中的高次谐波。

6、通过第一耦合变压器和第二耦合变压器可以减小开关器件的耐压值,使三相串三相并联变流单元与电网隔离,提高系统安全稳定性。

7、直流母线稳压单元,在配电系统未发生故障时通过三相串联模块为储能器件充电,直流蓄电池不投入使用,当配电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直流蓄电投入使用为三相并联模块逆变输出零序补偿电流提供直流侧电压支撑,当配电系统发生停电事故时,直流蓄电池投入使用通过三相并联模块的逆变起到短时不间断电源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同时实现电能质量调节和小电流接地故障有源消弧的电路原理方框图。

图2为同时实现电能质量调节和小电流接地故障有源消弧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同时实现电能质量调节和小电流接地故障有源消弧的电路三相串联变流单元结构图。

图4为同时实现电能质量调节和小电流接地故障有源消弧的电路三相并联变流电路结构图。

图5为同时实现电能质量调节和小电流接地故障有源消弧的电路工作原理流程图。

图6为未发生接地故障时负载侧三相线路波形图。

图7为投入补偿谐波电流后负载侧三相线路波形图。

图8为发生接地故障时系统电压发生骤降母线侧三相电压波形图。

图9为图8中进行电压补偿后母线侧三相电压波形图。

图10为A相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故障点电流波形图。

图11为图10中注入零序电流补偿后故障点电流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11是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11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同时实现电能质量调节和小电流接地故障有源补偿消弧的电路,包括第一耦合变压器、串联滤波单元、三相串联变流单元、直流母线稳压单元、三相并联变流单元、并联滤波单元、第二耦合变压器、电流控制单元以及电压控制单元。第一耦合变压器的副边绕组分别与中压配电系统(以下配电系统均指中压配电系统)的A、B、C三相线路相连。第一耦合变压器的原边绕组连接串联滤波单元的一端,串联滤波单元的另一端连接三相串联变流单元的交流侧,三相串联变流单元的直流侧连接直流母线稳压单元的一端,直流母线稳压单元的另一端连接三相并联变流单元的直流侧,并联滤波单元的交流侧连接第二耦合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第二耦合变压器的副边绕组分别接入配电系统的A、B、C三相线路中。

三相串联变流单元为三相桥式全控电路,开关器件采用IGBT与二极管反并联的方式实现,具有较高的开关频率。三相串联变流单元工作在整流状态时保持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工作在逆变状态时,通过串联耦合变压器向电网插入电压,在配电网电压发生骤升骤降等波动时保持配电网电压的正常。

三相串联变流单元各开关器件的驱动信号由电压控制单元给定,电压控制单元可通过常规的IGBT控制电路实现,在其内的主控芯片内设置有电压检测算法和电压控制算法,电压检测算法是指主控芯片通过对线路二次侧的参数进行检测,检测得到电网线路电压的幅值和相位。电压控制算法是指当电网中电压发生骤升或骤降等问题时,电压控制确定电路的输出电压产生相应的PWM信号,输出所需的电压将配电网电压补偿至正常值。

串联滤波单元采用三相串联LC二阶滤波电路,三相串联LC二阶滤波电路的一端直接与三相串联变流单元交流侧连接,用于滤除三相串联变流单元输出电压中的高次谐波。三相串联LC二阶滤波电路的另一端与第一耦合变压器原边绕组连接,第一耦合变压器的使用可以减小开关器件的耐压值并将三相串联变流单元与电网线路进行隔离,第一耦合变压器的原边绕组可采用星形直接接地或不接地方式,第一耦合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的三相分别串入电网,分别串联在配电系统的A、B、C三相线路中。

直流母线稳压单元包括双直流蓄电池和双储能电容,确保三相串联变流单元整流输出电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中线从双储能电容之间引出并直接接地,为零序电流提供通道。在未发生故障时,三相并联变流单元为直流母线稳压单元中的双储能电容充电,储能电容起主要直流稳压作用。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直流蓄电池在对小电流接地故障进行有源补偿时投入起支撑直流母线侧电压的功能,在电网线路发生故障造成线路无电压时直流蓄电池投入起短时备用电源的作用;直流母线稳压电路的电容端与三相并联变流单元的直流侧连接。

三相并联变流单元采用三相桥式全控电路,其中开关器件采用IGBT并与二极管反并联,具有较高的开关频率。电网未发生故障而只是电能质量存在问题时输出与负载谐波电流同幅值反相位的电流消除配电线路中的负载谐波电流,解决非线性负载等引起的谐波污染问题。当电网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通过第二耦合变压器向配电网注入零序电流对故障点进行有源补偿,确保电弧熄灭后不再重燃。第二耦合变压器副边直接与配电线路连接,并联耦合变压器的使用可以减小开关器件的耐压值并将并联变流电路与电网线路进行隔离,其原副边均采用星形直接接地方式,为输出零序电流提供通道。

三相并联变流单元中各开关器件的门极驱动信号由电流控制单元给定,电流控制单元同样可通过常规的IGBT控制电路实现,在其内的主控芯片内设置有电流检测算法和电流控制算法,其中电流检测算法一方面是指其内的主控芯片通过对配电网二次侧电流的检测和计算确定电能质量调节时所需输出电流的相位和幅值,另一方面是指其内的主控芯片通过对配电网二次侧电流的检测确定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需要补偿的接地电流的幅值和相位;电流控制算法是指主控芯片根据目标信号产生相对应的PWM信号驱动开关器件门极,输出所需补偿的给定值。

并联滤波单元采用三相并联LC二阶滤波电路,三相并联LC二阶滤波电路一端直接与三相并联变流单元交流侧的三端子连接,滤除三相并联变流单元输出的谐波补偿和接地点补偿电流中的高次谐波。另一端与第二耦合变压器的原边绕组连接,第二耦合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直接与电网连接。第二耦合变压器可以减小三相串联变流单元中开关器件的耐压值,使三相串联变流单元与电网隔离,提高系统安全稳定性。

如图2所示,变压器T2为上述的第一耦合变压器,变压器T2的三组副边绕组N2分别串联在电网A、B、C三相中,变压器T2的相对应的三组原边绕组N1接入上述的串联滤波单元中。通过变压器T2减小了三相串联变流单元中开关器件的耐压值,将三相串联变流单元与电网隔离,提高系统安全稳定性。

串联滤波单元包括电感L1~L2,电容C1~C3,变压器T2中与串联接入A相交流电的副边绕组对应的原边绕组的一端同时并联电容C1和电感L1的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变压器T2中与串联接入B相交流电的副边绕组对应的原边绕组的一端同时并联电容C2和电感L2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变压器T2中与串联接入C相交流电的副边绕组对应的原边绕组的一端同时并联电容C3和电感L3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上述三组原边绕组N1的另一端同时通过开关K1接地,当开关K1为关断状态时,为星形不接地方式,开关K1为闭合状态时,为星形直接接地方式,副边绕组三相串入电网。电感L1~L3的另一端同时接入上述的三相并联变流单元中,通过并联滤波单元,滤除了电网流入的高次谐波以及输出有源补偿电流中的高次谐波,而且其中的串联电感值影响并联变流电路的容量。

如图3所示,三相串联变流单元包括IGBT管G1~G6,二极管D1~D6,三相串联变流单元的交流侧为由上述电感L1~L3分别引入的A、B、C三相线路,直流侧分别引出直流正极和负极。三相串联滤波单元直流侧正极同时并联IGBT管G1、IGBT管G3、IGBT管G5的集电极以及二极管D1、二极管D3、二极管D5的阴极。IGBT管G1的集电极以及二极管D1的阳极同时并联IGBT管G2的集电极、二极管D2的阴极以及上述的电感L1;IGBT管G3的集电极以及二极管D3的阳极同时并联IGBT管G4的集电极、二极管D4的阴极以及上述的电感L2;IGBT管G5的集电极以及二极管D5的阳极同时并联IGBT管G6的集电极、二极管D6的阴极以及上述的电感L3。三相串联变流单元直流侧负极同时并联IGBT管G2、IGBT管G4、IGBT管G6的发射极以及二极管D2、二极管D4、二极管D6的阳极。IGBT管G1~G6的门极同时与上述的电流控制单元(模块U1)相连并实现控制。三相串联变流单元工作在整流状态时保持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工作在逆变状态时,通过串联耦合变压器向电网插入电压,在配电网电压发生骤升骤降等波动时保持配电网电压的正常。

如图2所示,上述的直流母线稳压单元包括蓄电池DC1~DC2,储能电容C7~C8。三相串联联变流单元直流侧的正极同时并联蓄电池DC1的正极、电容C7的一端以及三相并联变流单元直流侧的正极,穿联变流单元直流侧的负极同时并联蓄电池DC2的负极、电容C8的一端以及三相并联变流单元直流侧的负极,接地端同时并联蓄电池DC1的负极、蓄电池DC2的正极以及电容C7~C8的另一端,C7和C8之间引出中线直接接地。

直流母线稳压单元,在蓄电池的接通回路中设置开关(图中未画出)以控制蓄电池的使用,在配电系统未发生故障时通过三相串联变流单元为储能器件充电,直流蓄电池不投入使用。当配电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直流蓄电投入使用为三相并联变流单元逆变输出零序补偿电流提供直流侧电压支撑,当配电系统发生停电事故时,直流蓄电池投入使用通过三相并联变流单元的逆变起到短时不间断电源的作用。

如图4所示,上述的三相并联变流单元包括IGBT管G1’~G6’以及二极管D1’~D6’。三相并联变流单元直流侧正极同时并联IGBT管G1’、IGBT管G3’、IGBT管G5’的集电极以及二极管D1’、二极管D3’、二极管D5’的阴极。IGBT管G1’的集电极以及二极管D1’的阳极同时并联IGBT管G2’的集电极、二极管D2’的阴极以及三相并联变流单元的C相端;IGBT管G3’的集电极以及二极管D3’的阳极同时并联IGBT管G4’的集电极、二极管D4’的阴极以及三相串联变流单元的B相端;IGBT管G5’的集电极以及二极管D5’的阳极同时并联IGBT管G6’的集电极、二极管D6’的阴极以及三相并联变流单元的C相端,三相并联变流单元的A相端、B相端以及C相端组成三相并联变流单元的交流侧,交流侧与上述的并联滤波单元相连。三相并联变流单元直流侧负极同时并联IGBT管G2’、IGBT管G4’、IGBT管G6’的发射极以及二极管D2’、二极管D4’、二极管D6’的阳极。IGBT管G1’~G6’的门极同时与上述的电压控制单元(模块U2)相连并实现控制,通过电压控制电网未发生故障而只是电能质量存在问题时输出与负载谐波电流同幅值反相位的电流消除配电线路中的负载谐波电流,解决非线性负载等引起的谐波污染问题。

如图2所示,上述的并联滤波单元包括电容C4~C6,电感L4~L6。三相并联变流单元交流侧的A相端串联电感L4之后同时并联电容C4的一端以及变压器T3中一组原边绕组N1中的一端,该原边绕组N1的另一端以及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与该原边绕组相对应的副边绕组并联在A相交流电与接地端之间;三相并联变流单元交流侧的B相端串联电感L5之后同时并联电容C5的一端以及变压器T3中一组原边绕组N1中的一端,该原边绕组N1的另一端以及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与该原边绕组相对应的副边绕组并联在B相交流电与接地端之间;三相并联变流单元交流侧的C相端串联电感L6之后同时并联电容C6的一端以及变压器T3中一组原边绕组N1中的一端,该原边绕组N1的另一端以及电容C6的另一端接地,与该原边绕组相对应的副边绕组并联在C相交流电与接地端之间。

具体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如下:

如图5所示,电压控制模块通过现有配电网中的互感器连续测量配电网的三相电压和零序电压,当零序电压大于相电压的15%,判断发生了接地故障,并通过比较三相电压大小并识别出故障相,此时三相并联变流单元工作在逆变状态,将直流母线稳压单元输出的直流电逆变转换为交流电,并通过第一耦合变压器进行输出。电流控制单元控制三相并联变流单元内开关器件的通断,向电网中注入所需补偿的零序电流。延时5s之后,减小零序电流的注入,并再次对电网中的零序电压进行检测,并判断零序电压是否成比例下降,如果成比例下降则表示故障点已经熄弧,此时停止继续注入零序电流,恢复配电网正常运行;如果零序电压未长比例下降,则该故障点为永久接地故障,进行故障选线并隔离故障线路,使配电网恢复正常。

若电网中未出现接地故障,则本同时电能质量调节和小电流接地故障有源补偿消弧的电路对电网进行实时电能质量调节。电路的主控芯片和信号处理电路对负荷侧电流和线路电压进行检测,电流控制模块控制并联变流电路工作输出与负荷电流谐波成分幅值相同相位相反的电流补偿配电线路中的电流谐波,当检测到电压发生波动时,电压控制模块控制串联变流电路向配电线路插入电压值,解决电压波动问题,对配电系统的电能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为验证上述本同时实现电能质量调节和小电流接地故障有源补偿消弧的电路以及方法的可行性,在MATLAB的SIMULINK中搭建配电网环网闭环运行系统和电路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补偿谐波功能仿真验证如下,三相负载采用三相不控整流桥的非线性负载,当未发生接地故障时负荷侧三相电流波形如图6所示。由图6可知,负载电流中包含大量的谐波成分,会严重影响主线路。为对比不成前后效果,在0.65S时电路投入使用,对谐波电流进行补偿,补偿后的主线路A、B、C三相电流波形如图7所示,由图中可知,补偿后主线路电流基本为正弦,谐波污染得到控制。

电压骤降功能仿真图形如图8~9所示。在图8所示的三相线路波形中,同样是在未发生接地故障,系统电压发生了电压骤降,因此会严重影响负荷侧各种负荷的正常工作。在电路投入之后,其波形如图9所示,经仿真可以证明在未发生接地故障时,电路可以完成谐波电流补偿,骤升骤降电压补偿等电能质量调节功能。

有源补偿消弧功能仿真验证如下,在0.45S时A相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故障点电流波形如图10所示,根据仿真系统模型参数计算,确定出电路的三相所需输出的零序补偿电流和为:,现按照如下进行三相电流值的输出:

为比较补偿前后关系,在0.1S时电路投入使用,注入零序电流后的故障点电流波形如图11所示。

从上述仿真结果图分析,本可同时实现电能质量调节和有源补偿消弧的电路,可以在未发生故障时进行电能质量调节功能,而当发生单相接故障后可以通过电路并联变流电路的三相向配电网注入零序电流进行有源补偿消弧,减小单相接地故障的危害。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