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大型低扬程泵装置透明进、出水流道模型的制作方法

大型低扬程泵装置透明进、出水流道模型的制作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大型低扬程泵装置透明进、出水流道模型的制作方法,属于水利工程泵站技术领域。该方法的特征是:将透明进、出水流道模型的制作过程分为木模制作、半流道热压成形和整体流道拼接三个阶段;所述木模包括阳模和阴模,阳模的形体尺寸与所述流道模型相同,阴模内表面的形体尺寸计入有机玻璃板的厚度,以纵向对称平面将阴模剖分为对称的两个半阴模;采用数控机床进行木模的加工;借助于所述阳模和半阴模进行两个对称的半流道的热压成形;对半流道的拼接面进行适当修刮后采用氯仿进行整体流道的拼接。本发明提供的虹吸式出水流道模型制作方法,具有操作步骤简单、精度高等优点,为保证泵装置模型试验的有效性和精确性提供了必要条件。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10893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扬州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510594749.8

  • 申请日2015-09-18

  • 分类号B29C33/38;

  • 代理机构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许必元

  • 地址 225009 江苏省扬州市大学南路88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2:30:5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9-28

    授权

    授权

  • 2015-12-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29C33/38 申请日:201509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2-0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利工程泵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大型低扬程泵装置透明进、出水流道模型的制作方法,应用于大型低扬程泵装置进、出水流态模型试验所需的透明进、出水流道模型的制作。

背景技术

大型低扬程泵装置在我国平原地区的泵站应用非常广泛,为适应不同泵站的需要,大型低扬程泵装置具有多种型式的进、出水流道。为改善泵装置进、出水流道的水力性能,常需进行大型低扬程泵装置的流态模型试验,用于泵装置进、出水流态的观察和测试。由于进、出水流道一般都具有较为复杂的三维形体,目前还没有较为成熟的方法采用有机玻璃板制作透明的进、出水流道模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情况,提供了大型低扬程泵装置透明进、出水流道模型的制作方法。本发明的特征是,将透明进、出水流道模型的制作过程分为木模制作、半流道热压成形和流道整体拼接三个主要阶段;所述木模包括阳模和阴模,阳模的三维形体尺寸与所述流道模型的尺寸完全相同;阴模的内表面三维形体的尺寸需在所述流道模型尺寸的基础上计入有机玻璃板的厚度,并以所述流道模型的纵向对称平面将阴模剖分为左右对称的两个半阴模;采用数控机床分别进行所述阳模和阴模的精确加工;加工与半阴模剖分面的形状一致的阴模加高板条;将有机玻璃板烘软后,借助于所述阳模和半阴模进行两个对称的半流道的热压成形;对两个初步成形的半流道的拼接面进行适当修刮后拼接为整体流道模型。本发明提供的透明进、出水流道模型制作方法,具有操作步骤简单、制作精度高等优点,并得到了成功应用,为完成泵装置模型的流态试验提供了必要条件。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1.制作与叶轮直径为150mm的模型泵配套应用的透明进水流道或出水流道模型;采用有机玻璃板热压成形的方法制作所述流道模型;

2.将透明进、出水流道模型的制作过程分为木模制作、半流道热压成形和流道整体拼接三个主要阶段;

3.所述流道模型木模包括阳模和阴模;所述阳模的三维形体及尺寸与所述流道模型的三维形体及尺寸一致;按所述流道模型的图纸,应用三维造型软件生成所述阳模外表面三维形体的图形文件;根据所述三维形体的图形文件采用数控机床加工所述阳模,制作阳模的材质为松木;

4.所述阴模的内表面尺寸按所述流道模型的图纸且计入有机玻璃板的厚度;以所述流道模型的纵向对称平面将阴模剖分为对称的两个半阴模――半阴模A和半阴模B;半阴模A和半阴模B之间的分界面简称为“剖分面”;应用三维造型软件生成半阴模A和半阴模B内表面三维形体的图形文件;制作半阴模的坯料为长方体,材质为松木;所述坯料的尺寸除需满足所述半阴模内表面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的要求外,还需留有足够的阴模厚度,以提高其刚度;根据所述三维形体的图形文件采用数控机床分别加工半阴模A和半阴模B;

5.加工与半阴模A和半阴模B的剖分面形状一致、厚度为20mm的阴模加高板条,可通过木螺丝将所述阴模加高板条紧固在半阴模A或半阴模B的剖分面上,使半阴模A或半阴模B加高20mm;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所压制的半流道A和半流道B沿其拼接面加高20mm,压制完成后再将多余的部分去除,这样也就消除了在压制中产生的半流道A和半流道B拼接面边缘的弯曲变形;

6.将所述阴模加高板条用木螺丝固定在所述半阴模A的剖分面上;用牛皮纸紧贴于加高后的半阴模A的内壁进行放样,将所述牛皮纸纸样放大20%后下料;将下好料的有机玻璃板烘热后用所述阳模和加高后的半阴模A进行压制;取出阳模和压制完成的半流道A,将所述半流道A多余的部分去除;

7.将所述阴模加高板条用木螺丝固定在所述半阴模B的剖分面上;用牛皮纸紧贴于加高后的半阴模B的内壁进行放样,将所述牛皮纸纸样放大20%后下料;将下好料的有机玻璃板烘热后用所述阳模和加高后的半阴模B进行压制;取出阳模和压制完成的半流道B,将所述半流道B多余的部分去除;

8.对半流道A和半流道B的拼接面进行精细修刮,使两者沿所述拼接面达到紧密接触;将氯仿注入半流道A和半流道B之间的接缝,通过氯仿对有机玻璃的溶解使半流道A和半流道B黏结为整体;在半流道A和半流道B之间接缝的外表面再用氯仿黏结有机玻璃加固封条,以使半流道A和半流道B之间的黏结更为牢固;

9.进水流道模型的进口通过矩形有机玻璃法兰与进水箱联结,进水流道模型的出口通过圆形有机玻璃法兰与模型泵叶轮室进口联结;出水流道模型的进口通过圆形有机玻璃法兰与模型泵导叶体出口联结,出水流道模型的出口通过矩形有机玻璃法兰与出水箱联结。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1.加工与叶轮直径为150mm的模型泵配套应用的进水流道或出水流道模型;采用厚度为6mm的透明有机玻璃板制作所述流道模型;

2.进行所述流道模型的木模制作

(1)所述流道模型的木模包括阳模和阴模;

(2)所述木模的阳模的三维形体及尺寸与所述流道模型的三维形体及尺寸一致;按所述流道模型的图纸,应用三维造型软件生成所述阳模外表面三维形体的图形文件;根据所述三维形体的图形文件采用数控机床加工所述阳模;在阳模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画中心线;制作阳模的材质为松木;

(3)所述阴模的内表面尺寸须计入有机玻璃板的厚度,故将所述流道模型的三维尺寸扩大6mm作为所述阴模的内表面,应用三维造型软件生成所述阴模内表面三维形体的图形文件;以所述流道模型的纵向对称平面将所述阴模剖分为对称的两个半阴模――半阴模A和半阴模B;

(4)根据所述半阴模A内表面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准备1块制作半阴模A所需的长方体坯料,其材质为松木;所述坯料的尺寸除需满足半阴模A内表面尺寸的要求外,还需留有不小于60mm的阴模厚度;另准备1块制作半阴模B所需的长方体坯料,其材质和尺寸与制作半阴模A的坯料相同;根据所述三维形体的图形文件采用数控机床分别加工半阴模A和半阴模B;

(5)加工与半阴模A和半阴模B的剖分面的形状一致、厚度为20mm的阴模加高板条;

3.半流道A的热压成形

(1)将所述阴模加高板条用木螺丝固定于所述半阴模A的剖分面上,使半阴模A加高20mm;

(2)用牛皮纸紧贴于加高后的半阴模A的内壁进行放样,将所述牛皮纸纸样放大20%,对6mm厚度的有机玻璃板下料;

(3)将下好料的有机玻璃板放进烘箱内烘热至140℃;

(4)将烘热后的有机玻璃板迅速放入所述半阴模A内,在所述有机玻璃板上面按与所述半阴模A一致的方向放好所述阳模;采用多个大尺寸“F”夹将所述半阴模A夹紧,以防止所述半阴模A在较大压力作用下变形;对所述阳模均匀、持久地施加足够压力,使所述有机玻璃板与所述阳模外壁及半阴模A的内壁贴合;维持这种压制和贴合状态直至所述有机玻璃板的温度降至室温;

(5)撤除对半流道A的压制,从半阴模A中取出紧贴在一起的所述阳模和半流道A;分别沿所述阳模的上表面中心线、下表面中心线、进口断面和出口断面用划线针在半流道A外表面的相应位置划线;取出所述阳模;沿所划的线将半流道A多余的部分去除;拆除半阴模A上的所述阴模加高板条;

4.半流道B的热压成形

(1)将所述阴模加高板条用木螺丝固定于所述半阴模B的剖分面上,使半阴模B加高20mm;

(2)用牛皮纸紧贴于加高后的半阴模B的内壁进行放样,将所述牛皮纸纸样放大20%,对6mm厚度的有机玻璃板下料;

(3)将下好料的有机玻璃板放进烘箱内烘热至140℃;

(4)将烘热后的有机玻璃板迅速放入所述半阴模B内,在所述有机玻璃板上面按与所述半阴模B一致的方向放好所述阳模;采用多个大尺寸“F”夹将所述半阴模B夹紧,以防止所述半阴模B在较大压力作用下变形;对所述阳模均匀、持久地施加足够压力,使所述有机玻璃板与所述阳模外壁及半阴模B的内壁贴合;维持这种压制和贴合状态直至所述有机玻璃板的温度降至室温;

(5)撤除对半流道B的压制,从半阴模B中取出紧贴在一起的所述阳模和半流道B;分别沿所述阳模的上表面中心线、下表面中心线、进口断面和出口断面用划线针在半流道B外表面的相应位置划线;取出所述阳模;沿所划的线将半流道B多余的部分去除;

5.流道整体拼接

(1)用锋利的刀片对半流道A和半流道B的拼接面进行修刮,使两者的拼接面达到紧密接触;

(2)将半流道A和半流道B对拼后以较小的倾角斜放,用7号医用注射器将氯仿注入半流道A和半流道B之间的接缝,使它们黏结为整体;为使所述接缝中的空气顺利排出,沿所述接缝由低到高缓慢将氯仿注入;

(3)将半流道A和半流道B之间接缝的内、外表面分别刮平;取厚度为2mm、宽度为20mm的有机玻璃加固封条,用电吹风微微对其加热,使其变软并与半流道A和半流道B之间接缝的外表面紧密贴合;将所述黏结为整体的流道斜放,用7号医用注射器将氯仿注入所述有机玻璃加固封条与所述流道之间,将所述有机玻璃加固封条黏结于所述接缝外表面;为使所述有机玻璃加固封条与所述流道之间的空气顺利排出,沿所述有机玻璃加固封条由低到高缓慢将氯仿注入;

6.法兰制作

(1)进水流道模型的出口通过圆形法兰与模型泵叶轮室进口联结;所述圆形法兰采用20mm厚度的有机玻璃板制作,其外径较进水流道模型出口断面的直径大60mm,在所述圆形法兰上开圆孔;将所述拼接完成的进水流道模型出口的外表面修圆,使所述圆形法兰的圆孔壁与所述进水流道模型出口的外表面达到紧密接触;用7号医用注射器将氯仿注入所述进水流道模型出口的外表面与所述法兰圆孔壁之间,使所述法兰黏结于所述进水流道模型出口的外表面;

(2)出水流道模型的进口通过圆形法兰与模型泵导叶体出口联结;所述圆形法兰采用20mm厚度的有机玻璃板制作,其外径较出水流道模型进口断面的直径大60mm,在所述圆形法兰上开圆孔;将所述拼接完成的出水流道进口的外表面修圆,使所述圆形法兰的圆孔壁与所述出水流道模型进口的外表面达到紧密接触;用7号医用注射器将氯仿注入所述出水流道模型进口的外表面与所述法兰圆孔壁之间,使所述法兰黏结于所述出水流道模型进口的外表面;

(3)进水流道模型的进口通过矩形法兰与进水箱联结;所述法兰采用20mm厚度的有机玻璃板制作,其高度和宽度均较进水流道模型进口断面的相应尺寸大60mm;在所述矩形法兰上开矩形孔,使其孔壁与所述进水流道模型进口的外表面达到紧密接触;用7号医用注射器将氯仿注入所述进水流道模型进口的外表面与所述矩形法兰的矩形孔壁之间,使所述矩形法兰黏结于所述进水流道模型进口的外表面;

(4)出水流道模型的出口通过矩形法兰与出水箱联结;所述法兰采用20mm厚度的有机玻璃板制作,其高度和宽度均较出水流道模型出口断面的相应尺寸大60mm;在所述矩形法兰上开矩形孔,使其孔壁与所述出水流道模型出口的外表面达到紧密接触;用7号医用注射器将氯仿注入所述出水流道模型出口的外表面与所述矩形法兰的矩形孔壁之间,使所述矩形法兰黏结于所述出水流道模型出口的外表面。

与现有方法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发明应用于低扬程泵装置透明进、出水流道模型制作,具有操作步骤简单、精度高等优点,为保证泵装置模型试验的有效性和精确性提供了必要条件。

第二,本发明可应用于低扬程泵装置各种型式透明进、出水流道模型的制作,对于全面解决低扬程泵装置透明进、出水流道模型制作的质量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实施例进水流道模型的立面单线图;

图1(b)是本发明实施例进水流道模型的平面展开单线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进水流道模型的阳模示意图;

图3(a)是本发明实施例进水流道模型加高后的半阴模A示意图;

图3(b)是本发明实施例进水流道模型加高后的半阴模B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拼接后的进水流道模型示意图;

图5(a)是本发明实施例出水流道模型的立面单线图;

图5(b)是本发明实施例出水流道模型的平面展开单线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出水流道模型的阳模示意图;

图7(a)是本发明实施例出水流道模型加高后的半阴模A示意图;

图7(b)是本发明实施例出水流道模型加高后的半阴模B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拼接后的出水流道模型示意图;

图中:1半阴模A,2半阴模B,3阴模加高板条,4木螺丝,5半流道A,6半流道B,7上表面中心线,8下表面中心线,9有机玻璃加固封条,10半阴模A,11半阴模B,12阴模加高板条,13半流道A,14半流道B,15上表面中心线,16下表面中心线,17有机玻璃加固封条,18进口断面,19出口断面,20进口断面,21出口断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某大型低扬程泵站采用20°斜式泵装置,为满足泵装置进、出水流态模型试验的要求,采用厚度为6mm的有机玻璃板制作该站泵装置的透明进水流道和出水流道的模型。

该进水流道模型的立面单线图和平面展开单线图分别如图1(a)和图1(b)所示,该出水流道模型的立面单线图和平面展开单线图分别如图5(a)和图5(b)所示。

应用本发明制作所述透明进水流道模型的步骤如下:

1.按所述进水流道模型的图纸,应用三维造型软件生成所述进水流道模型的阳模外表面三维形体的图形文件;根据所述图形文件采用数控机床加工所述阳模,制作阳模的材质为松木;在所述阳模的上表面绘制中心线7,在所述阳模的下表面绘制中心线8;所述进水流道模型的阳模的示意图示于图2;

2.按所述进水流道模型的图纸将所述进水流道模型三维尺寸扩大6mm作为所述进水流道模型的阴模内表面三维尺寸,并应用三维造型软件生成所述阴模内表面三维形体的图形文件;以所述进水流道模型的纵向对称平面将所述阴模剖分为对称的两个半阴模――半阴模A1和半阴模B2;半阴模A1和半阴模B2之间的分界面简称为“剖分面”;

3.根据所述半阴模A1内表面的三维尺寸,准备1块制作半阴模A1所需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分别为500mm、250mm和350mm的长方体坯料,其材质为松木;另准备1块制作半阴模B2所需的长方体坯料,其材质和尺寸与制作半阴模A1的坯料相同;根据所述三维形体的图形文件采用数控机床分别加工半阴模A1和半阴模B2;

4.加工与半阴模A1和半阴模B2的剖分面形状一致、厚度为20mm的阴模加高板条3;

5.所述透明进水流道模型半流道A5的热压成形步骤:

(1)将所述阴模加高板条3用木螺丝4固定于所述半阴模A1的剖分面上,如图3(a)所示;

(2)用牛皮纸紧贴于所述加高后的半阴模A1的内壁进行放样,将所述牛皮纸纸样放大20%,对6mm厚度的有机玻璃板下料;

(3)将下好料的有机玻璃板放进烘箱内烘热至140℃;

(4)将烘热后的有机玻璃板迅速放入所述加高后的半阴模A1内,在所述有机玻璃板上面按与半阴模A1一致的方向放好所述阳模;采用多个大尺寸“F”夹将半阴模A1夹紧,以防止半阴模A1在较大压力作用下变形;对所述阳模均匀、持久地施加足够压力,使所述有机玻璃板与所述阳模外壁及半阴模A1的内壁贴合;维持这种压制和贴合状态直至所述有机玻璃板的温度降至室温;

(5)撤除对半流道A5的压制,从半阴模A1中取出紧贴在一起的所述阳模和半流道A5;分别沿所述阳模的上表面中心线7、下表面中心线8、进口断面18和出口断面19用划线针在半流道A5外表面的相应位置划线;取出所述阳模;沿所划的线将所述半流道A5多余的部分去除;拆除半阴模A1上的所述阴模加高板条3;

6.所述透明进水流道模型半流道B6的热压成形步骤:

(1)将所述阴模加高板条3用木螺丝4固定于所述半阴模B2的剖分面上,如图3(b)所示;

(2)用牛皮纸紧贴于所述加高后的半阴模B2的内壁进行放样,将所述牛皮纸纸样放大20%,对6mm厚度的有机玻璃板下料;

(3)将下好料的有机玻璃板放进烘箱内烘热至140℃;

(4)将烘热后的有机玻璃板迅速放入所述半阴模B2内,在所述有机玻璃板上面按与半阴模B2一致的方向放好所述阳模;采用多个大尺寸“F”夹将半阴模B2夹紧,以防止半阴模B2在较大压力作用下变形;对所述阳模均匀、持久地施加足够压力,使所述有机玻璃板与所述阳模外壁及半阴模B2的内壁贴合;维持这种压制和贴合状态直至所述有机玻璃板的温度降至室温;

(5)撤除对半流道B6的压制,从半阴模B2中取出紧贴在一起的所述阳模和半流道B6;分别沿所述阳模的上表面中心线7、下表面中心线8、进口断面18和出口断面19用划线针在半流道B6外表面的相应位置划线;取出所述阳模;沿所划的线将所述半流道B6多余的部分去除;

7.所述透明进水流道模型流道整体拼接步骤:

(1)用锋利的刀片对半流道A5和半流道B6的所述拼接面进行多次修刮,使两者的所述拼接面达到紧密接触;

(2)将半流道A5和半流道B6对拼后以较小的倾角斜放,用7号医用注射器将氯仿注入半流道A5和半流道B6之间的接缝,使它们黏结为整体;为使所述接缝中的空气顺利排出,沿所述接缝由低到高缓慢将氯仿注入;

(3)将半流道A5和半流道B6之间接缝的内、外表面分别刮平;取厚度为2mm、宽度为20mm的有机玻璃加固封条9,用电吹风微微对其加热,使其变软并与半流道A5和半流道B6之间接缝的外表面紧密贴合;将所述黏结为整体的流道斜放,用7号医用注射器将氯仿注入所述有机玻璃加固封条9与所述流道之间,将所述有机玻璃加固封条9黏结于所述接缝外表面,如图4所示;为使所述有机玻璃加固封条9与所述流道之间的空气顺利排出,沿所述有机玻璃加固封条9由低到高缓慢将氯仿注入;

8.所述透明进水流道模型的法兰制作

(1)所述透明进水流道模型的出口通过圆形法兰与模型泵叶轮室进口联结;所述圆形法兰采用20mm厚度的有机玻璃板制作,其外径较进水流道模型出口断面的直径大60mm,在所述圆形法兰上开圆孔;将所述拼接完成的进水流道模型出口的外表面修圆,使所述圆形法兰的圆孔壁与所述进水流道模型出口的外表面达到紧密接触;用7号医用注射器将氯仿注入所述进水流道模型出口的外表面与所述法兰圆孔壁之间,使所述法兰黏结于所述进水流道模型出口的外表面;

(3)所述透明进水流道模型的进口通过矩形法兰与进水箱联结;所述法兰采用20mm厚度的有机玻璃板制作,其高度和宽度均较进水流道模型进口断面的相应尺寸大60mm;在所述矩形法兰上开矩形孔,使其孔壁与所述进水流道模型进口的外表面达到紧密接触;用7号医用注射器将氯仿注入所述进水流道模型进口的外表面与所述矩形法兰的矩形孔壁之间,使所述矩形法兰黏结于所述进水流道模型进口的外表面。

应用本发明制作所述透明出水流道模型的步骤如下:

1.按所述出水流道模型的图纸,应用三维造型软件生成所述出水流道模型阳模外表面的三维图形文件;根据所述图形文件采用数控机床加工所述阳模,制作阳模的材质为松木;在所述阳模的上表面绘制中心线15,在所述阳模的下表面绘制中心线16;所述出水流道模型的阳模的示意图示于图6;

2.按所述出水流道模型的图纸将所述出水流道模型的三维尺寸扩大6mm作为所述出水流道模型的阴模内表面三维尺寸,并应用三维造型软件生成所述阴模内表面三维形体的图形文件;以所述出水流道模型的纵向对称平面将所述阴模剖分为对称的两个半阴模――半阴模A10和半阴模B11;半阴模A10和半阴模B11之间的分界面简称为“剖分面”;

3.根据所述半阴模A10内表面的三维尺寸,准备1块制作半阴模A10所需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分别为900mm、250mm和400mm的长方体坯料,其材质为松木;另准备1块制作半阴模B11所需的长方体坯料,其材质和尺寸与制作半阴模A10的坯料相同;根据所述三维图形文件采用数控机床分别加工半阴模A10和半阴模B11;

4.加工与半阴模A10和半阴模B11的剖分面形状一致、厚度为20mm的阴模加高板条12;

5.所述透明出水流道模型半流道A13的热压成形步骤:

(1)将所述阴模加高板条12用木螺丝4固定于所述半阴模A10的剖分面上,如图7(a)所示;

(2)用牛皮纸紧贴于所述加高后的半阴模A10的内壁进行放样,将所述牛皮纸纸样放大20%,对6mm厚度的有机玻璃板下料;

(3)将下好料的有机玻璃板放进烘箱内烘热至140℃;

(4)将烘热后的有机玻璃板迅速放入所述加高后的半阴模A10内,在所述有机玻璃板上面按与半阴模A10一致的方向放好所述阳模;采用多个大尺寸“F”夹将半阴模A10夹紧,以防止半阴模A10在较大压力作用下变形;对所述阳模均匀、持久地施加足够压力,使所述有机玻璃板与所述阳模外壁及半阴模A10的内壁贴合;维持这种压制和贴合状态直至所述有机玻璃板的温度降至室温;

(5)撤除对半流道A13的压制,从半阴模A10中取出紧贴在一起的所述阳模和半流道A13;分别沿所述阳模的上表面中心线15、下表面中心线16、进口断面20和出口断面21用划线针在半流道A13外表面的相应位置划线;取出所述阳模;沿所划的线将所述半流道A5多余的部分去除;拆除半阴模A10上的所述阴模加高板条12;

6.所述透明出水流道模型半流道B14的热压成形步骤:

(1)将所述阴模加高板条12用木螺丝4固定于所述半阴模B11的剖分面上,如图7(b)所示;

(2)用牛皮纸紧贴于所述加高后的半阴模B11的内壁进行放样,将所述牛皮纸纸样放大20%,对6mm厚度的有机玻璃板下料;

(3)将下好料的有机玻璃板放进烘箱内烘热至140℃;

(4)将烘热后的有机玻璃板迅速放入所述半阴模B11内,在所述有机玻璃板上面按与半阴模B11一致的方向放好所述阳模;采用多个大尺寸“F”夹将半阴模B11夹紧,以防止半阴模B11在较大压力作用下变形;对所述阳模均匀、持久地施加足够压力,使所述有机玻璃板与所述阳模外壁及半阴模B11的内壁贴合;维持这种压制和贴合状态直至所述有机玻璃板的温度降至室温;

(5)撤除对半流道B14的压制,从半阴模B11中取出紧贴在一起的所述阳模和半流道B14;分别沿所述阳模的上表面中心线15、下表面中心线16、进口断面20和出口断面21用划线针在半流道B14外表面的相应位置划线;取出所述阳模;沿所划的线将所述半流道B14多余的部分去除;

7.所述透明出水流道模型流道整体拼接步骤:

(1)用锋利的刀片对半流道A13和半流道B14的所述拼接面进行多次的精细修刮,使两者的所述拼接面达到紧密接触;

(2)将半流道A13和半流道B14对拼后以较小的倾角斜放,用7号医用注射器将氯仿注入半流道A13和半流道B14之间的接缝,使它们黏结为整体;为使所述接缝中的空气顺利排出,沿所述接缝由低到高缓慢将氯仿注入;

(3)将半流道A13和半流道B14之间接缝的内、外表面分别刮平;取厚度为2mm、宽度为20mm的有机玻璃加固封条17,用电吹风微微对其加热,使其变软并与半流道A13和半流道B14之间接缝的外表面紧密贴合;将所述黏结为整体的流道斜放,用7号医用注射器将氯仿注入所述有机玻璃加固封条17与所述流道之间,将所述有机玻璃加固封条17黏结于所述接缝外表面,如图8所示;为使所述有机玻璃加固封条17与所述流道之间的空气顺利排出,沿所述有机玻璃加固封条17由低到高缓慢将氯仿注入;

8.所述透明出水流道模型的法兰制作

(1)所述透明出水流道模型的进口通过圆形法兰与模型泵导叶体出口联结;所述圆形法兰采用20mm厚度的有机玻璃板制作,其外径较出水流道进口断面的直径大60mm,在所述圆形法兰上开圆孔;将所述拼接完成的出水流道模型进口的外表面修圆,使所述圆形法兰的圆孔壁与所述出水流道模型进口的外表面达到紧密接触;用7号医用注射器将氯仿注入所述出水流道模型进口的外表面与所述法兰圆孔壁之间,使所述法兰黏结于所述出水流道模型进口的外表面;

(2)所述透明出水流道模型的出口通过矩形法兰与出水箱联结;所述法兰采用20mm厚度的有机玻璃板制作,其高度和宽度均较出水流道模型出口断面的相应尺寸大60mm;在所述矩形法兰上开矩形孔,使其孔壁与所述出水流道模型出口的外表面达到紧密接触;用7号医用注射器将氯仿注入所述出水流道模型出口的外表面与所述矩形法兰的矩形孔壁之间,使所述矩形法兰黏结于所述出水流道模型出口的外表面。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