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植物组培生根、炼苗一体化的培养装置及其培养方法

植物组培生根、炼苗一体化的培养装置及其培养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植物组培生根、炼苗一体化的培养装置及其培养方法,所述培养装置包括植物栽培系统、光照系统、通风控温系统、供液系统、CO2供给系统、环境控制系统。所述植物栽培系统包括立体多层培养架、培养容器,培养容器安放在培养架上,培养架的多个层中一层设置一个培养容器,容器底部放置可升降的苗盘支架,供悬空培养植物用。所述光照系统包括灯箱、LED灯管、风扇,LED置于灯箱内与风扇相联,安装在培养容器上方,自成一体,不与培养容器相通。本发明提出的植物组培生根、炼苗一体化的培养装置及其培养方法,在保证节省空间、节省时间、低成本、资源高效利用率的前提下,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缩短培养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12348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肖玉兰;张宇;

    申请/专利号CN201510542049.4

  • 发明设计人 肖玉兰;张宇;

    申请日2015-08-28

  • 分类号A01G31/06(20060101);A01G31/00(20060101);A01H4/00(20060101);

  • 代理机构31242 上海金盛协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松

  • 地址 201100 上海市金山区金平路777弄136-1002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2:26:0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5-15

    授权

    授权

  • 2017-11-14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01G31/06 登记生效日:20171025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50828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6-01-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31/06 申请日:201508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2-0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培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培养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植物组培 生根、炼苗一体化的培养装置;同时,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上述培养装置的培养方 法。

背景技术

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组培苗的生长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①建立无菌试管苗, ②快速繁殖,③生根、④温室炼苗,经过以上四个阶段后,才能作为生产用苗。 其中生根困难、过渡苗成活率低一直是植物组织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人 工环境调节改善植物生长的光、温、水、气等条件,促进小植株的光合作用,以 自养和改善植株生根的环境条件,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并通过调节湿度、光照、 风速等环境条件,将组培苗的生根和炼苗两个阶段合二为一,而且培养的组培苗 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可以直接移栽到温室或大田,培养周期缩短50%,提高 50%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在对现有技术文献查新检索中发现,中国专 利号为:200610119240.9公开了一种气培式植物无糖组培装置,包括:培养容 器、培养架、光照系统、环境检测装置、植物生长环境维护系统。植物生长环境 维护系统包括CO2气源,电磁阀,营养液弥雾装置,冷却装置,气泵、喷雾管道。CO2气源通过管道与电磁阀相接,电磁阀通过管道与营养液弥雾装置相接,营养液弥 雾装置通过管道与冷却装置相接,冷却装置通过管道与气泵相接,气泵通过管道 与培养容器相接并延伸至培养容器内部。

名称为气培式植物无糖组培装置的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难于实施,主要有以下 几个方面的原因:①CO2会溶于水生成碳酸,影响CO2的供给和营养液的pH值; ②气泵是不能用来抽水雾的,气泵易受损而且也会造成营养液弥雾污染;③现有 技术的水雾要经过管道才能到达培养容器,在经过管道的途中,雾已变成水滴挂 在管道壁上,能进入培养容器的量很少。装置培养的对象是试管苗或者说组培苗, 这是一个微型化的小苗,很娇弱,极易死亡,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很高,吸收不到 充足的水分极易死亡,因此,现有技术对植物组培苗的培养存在极大的局限性。

同时,现有技术采用的光谱范围对植物的培养并不合理,光谱范围太窄,仅 用660nm红光和450nm的蓝光,这两个光波仅仅是植物叶绿素的吸收高峰,而非 植物光合作用的吸收光谱。总所周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有效能量光波范围是 400-700nm,400-500nm的蓝光以及600-700nm的红色光对光合作用贡献最大。 光合作用中红光有利于糖和碳水化合物合成,加速提高植物的茎节发育。蓝光有 利于蛋白质的合成,对植物的生长及幼芽的形成有较大影响,能抑制植物的伸长 而使植物形成矮壮的形,也可以支配细胞分化,利于花色素、维生素合成。创造 植物生长的最优条件,光波类型一定要丰富。而且现有技术红蓝光的比例是:2: 1,这个比例中的红光不能满足小植物生长需求,培养效率较低。

另外,现有技术CO2浓度的传感器是安装在培养容器内,培养容器内的湿度 因为植物培养的需要,相对湿度一般都在90%以上,CO2浓度传感器的最佳工作 范围是0-80%,相对湿度超过90%,就会发生漂移,从而导致信息的错误。本发 明是把CO2传感器安装在气体循环的出风口,从而避免了高湿的影响,控制更为 准确。

有鉴于此,如今迫切需要设计一种新的植物培养装置,以便克服现有培养装 置的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植物组培生根、炼苗一体化的培养 装置,可提高过渡苗的成活率,大幅度缩短培养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上述培养装置的培养方法,可提高过渡苗的成活率,大 幅度缩短培养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植物组培生根、炼苗一体化的培养装置,所述培养装置包括:植物栽培 系统、光照系统、通风控温系统、供液系统、CO2供给系统、环境控制系统;

所述植物栽培系统包括:立体多层培养架、培养容器,培养容器安放在培养 架上,培养架的多个层中一层设置一个培养容器,容器底部放置可升降的苗盘支 架,供悬空培养植物用;各层培养容器之间,气体相互流通,但整体大的培养空 间是密闭的;

所述光照系统包括灯箱、LED灯管、风扇,LED置于灯箱内与风扇相联,安 装在培养容器上方,自成一体,不与培养容器相通;

所述通风控温系统包括:压缩机或温度控制装置、调速风机、风管;压缩机 安装在培养装置的底部,调速风机安装在装置的上方,调速风机通过风管与每个 培养容器相联;在每个培养容器的后侧都排有风管,使其将循环风均匀的送入每 个培养容器,然后再从培养容器的前部回到调速风机回风口;

所述CO2供给系统包括:CO2气源、电磁阀;CO2气源通过管道与电磁阀相 接,并与通风系统调速风机的回风口相联;使高浓度的CO2提前在风管中与空气 充分混合均匀;

所述供液系统包括:液体贮备箱、水泵、供液管道、水量调节阀;水泵放在 液体贮备箱内,液体贮备箱与供液管道相联,水量调节阀安装在每个容器的出水 口处;营养液或水通过泵的动力和管道进入到装置最上一层的培养容器内,然后 依靠重力的作用流入下一层的培养容器内,如此循环直至最底一层后到达贮液 箱,经过滤后,再次送入最上一层培养容器;每个容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为对 角线,每个容器的出水口处装的水位调节阀,根据需要任意调节培养容器内的贮 水量;

所述环境控制系统包括:温湿度传感器、CO2浓度传感器、显示屏、控制箱, 温湿度传感器安装于培养容器内部、CO2浓度传感器安装在风机的出风口;所述 控制箱、显示屏、安装在装置的上方,控制系统各部件之间用通讯线路相联;

所述环境控制系统包括:

植物品种识别模块,用以获取植物的照片,将植物整体或局部的照片与植物 种类数据库中的对应照片进行比对,选取相似度最高的照片对应的植物品种作为 该植物的品种;

植物成长状况识别模块,用以通过距离传感器识别植物的高度,同时根据植 物的成长时间判断植物的成长状况;若获得的植物高度数据低于对应成长时间的 植物高度,且高度之差大于设定值,则认为该植物成长状况欠佳;

环境参数自适应调节模块,用以根据植物品种、成长时间段、植物成长状况, 结合植物成长环境参数控制表,自动调节对应的环境参数;植物成长环境参数控 制表中存储有各个植物品种、各个时间段的各项环境参数,并记录有若植物成长 状况欠佳时,对应的环境参数修正数据;该修正数据为若干组,供系统循环使用; 使用一组修正数据后发现植物成长状况改善,则提高修正数据的优先级,推荐系 统优先使用。

一种植物组培生根、炼苗一体化的培养装置,所述培养装置包括植物栽培系 统;

所述植物栽培系统包括:立体多层培养架、培养容器,培养容器安放在培养 架上,培养架的多个层中一层设置一个培养容器,容器底部放置可升降的苗盘支 架,供悬空培养植物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各层培养容器之间,气体相互流通,但整体大 的培养空间是密闭。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培养装置还包括光照系统;所述光照系统 包括灯箱、LED灯管、风扇,LED置于灯箱内与风扇相联,安装在培养容器上方, 自成一体,不与培养容器相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培养装置还包括通风控温系统,通风控温 系统包括:压缩机或温度控制装置、调速风机、风管;

压缩机安装在培养装置的底部,调速风机安装在装置的上方,调速风机通过 风管与每个培养容器相联;在每个培养容器的后侧都排有风管,使其将循环风均 匀的送入每个培养容器,然后再从培养容器的前部回到调速风机回风口。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培养装置还包括CO2供给系统,CO2供给 系统包括:CO2气源、电磁阀;CO2气源通过管道与电磁阀相接,并与通风系统 调速风机的回风口相联;使高浓度的CO2提前在风管中与空气充分混合均匀。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培养装置还包括供液系统,供液系统包括: 液体贮备箱、水泵、供液管道、水量调节阀;

水泵放在液体贮备箱内,液体贮备箱与供液管道相联,水量调节阀安装在每 个容器的出水口处;

营养液或水通过泵的动力和管道进入到装置最上一层的培养容器内,然后依 靠重力的作用流入下一层的培养容器内,如此循环直至最底一层后到达贮液箱, 经过滤后,再次送入最上一层培养容器;每个容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为对角线, 每个容器的出水口处装的水位调节阀,根据需要任意调节培养容器内的贮水量。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培养装置还包括环境控制系统,环境控制 系统包括:温湿度传感器、CO2浓度传感器、显示屏、控制箱;

温湿度传感器安装于培养容器内部、CO2浓度传感器安装在风机的出风口; 所述控制箱、显示屏、安装在装置的上方,控制系统各部件之间用通讯线路相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环境控制系统包括:

植物品种识别模块,用以获取植物的照片,将植物整体或局部的照片与植物 种类数据库中的对应照片进行比对,选取相似度最高的照片对应的植物品种作为 该植物的品种;

植物成长状况识别模块,用以通过距离传感器识别植物的高度,同时根据植 物的成长时间判断植物的成长状况;若获得的植物高度数据低于对应成长时间的 植物高度,且高度之差大于设定值,则认为该植物成长状况欠佳;

环境参数自适应调节模块,用以根据植物品种、成长时间段、植物成长状况, 结合植物成长环境参数控制表,自动调节对应的环境参数;植物成长环境参数控 制表中存储有各个植物品种、各个时间段的各项环境参数,并记录有若植物成长 状况欠佳时,对应的环境参数修正数据;该修正数据为若干组,供系统循环使用; 使用一组修正数据后发现植物成长状况改善,则提高修正数据的优先级,推荐系 统优先使用。

一种上述的植物组培生根、炼苗一体化的培养装置的培养方法,通过植物悬 空在水流上方培养,为植物根系的生长创造一个最佳的根际环境;另外采用无糖 培养基和多孔材料作为培养基质,根据植物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和光合作用的需 求,动态的调控环境控制参数,不断提高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光合能力,达到 最佳的培养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培养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用多孔的材料作为培养基质,培养基质包括蛭石、珍珠岩、泥炭土中的一种 或多种;先将培养基质进行高压灭菌,后加入MS营养液搅拌均匀,装入洁净的 穴盘中,把准备生根的茎段或小植株移植到穴盘中,悬空放在培养容器中的苗盘 支架上进行培养;MS营养液中不加糖和有机物,仅加入大量元素、铁盐和微量 元素;

开始时,通过供液系统调节水的循环次数把湿度保持在95-100%以上,保持 一星期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分别降至85%,75%和65%,直至接近外界栽 培环境的湿度;同时,光照强度的控制由弱到强,第0-1天不开灯,以后随着培 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至20μmol·m-2·s-1,40μmol·m-2·s-1,60μmol·m-2·s-1, 80μmol·m-2·s-1,100μmol·m-2·s-1以上;气流的速度从10cm/s,20cm/s, 40cm/s,60cm/s,增至80cm/s;总之,所有的环境条件的调控都是围绕着 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光合速率,并使小植株逐渐适应从培养容器内的环境到容器 外栽培环境转化调控;

CO2控制浓度设定为:C3植物1000-1500ppm,C4植物2000-2500ppm,CO2 供给的时间与光照时间同步;

通过在培养苗床上方安装LED灯箱作为植物照明光源,LED光谱范围是 400-700nm白光和660nm的红光,其比例为:9:1;因为白光中已包含了丰富的 蓝光,再适当补充一点红光,有效的促进小植株的光合速率,使小植株生长更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出的植物组培生根、炼苗一体化的培养装 置及其培养方法,在保证节省空间、节省时间,低成本,资源高效利用率的前提 下,结合植物营养学、植物生长环境调控学、空气动力学、光电学、设施园艺学 的基本原理,使其克服了植物组培苗生根困难,过渡苗成活率低,培养周期长, 生产成本高等问题,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缩短培养周期, 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把CO2供给、气体循环、温度控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CO2分布和 气流的运动更均匀,另处把液体循环和湿度控制结合在一起更有利于植物的生 产。

本发明简化了现有技术的装置,增加了容器内可升降的苗盘支架,使培养可 同时兼顾多种培养方式,水培、基质培,悬空培,且运行平稳,可控性强,运行 成本低。

本发明通过对多元环境因素与植物生长发育的相构关系的研究,把环境调控 技术和植物组织培养的技术充分融合,使装置的构造和功能设计更符合生产和科 研的需求,可根据植物的种类和生长情况调配所需的气体浓度、温度、湿度和营 养液浓度等微环境条件。成功的将生根、炼苗两个阶段合成二为一,大幅度的缩 短了培养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种苗质量显著提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的培养方法实现的,用多孔的材料作为培养基质,例如: 蛭石、珍珠岩、泥炭土等,先将基质进行高压灭菌,后加入MS营养液(不加糖和 有机物,仅加入大量元素、铁盐和微量元素)搅拌均匀,装入洁净的穴盘中,把 准备生根的茎段或小植株移植到穴盘中,悬空放在培养容器中的苗盘支架上进行 培养。开始时,通过供液系统调节水的循环次数把湿度保持在95-100%以上,保 持一星期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分别降至85%,75%和65%,直至接近外界 栽培环境的湿度。同时,光照强度的控制由弱到强,第0-1天不开灯,以后随着 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至20μmol·m-2·s-1,40μmol·m-2·s-1,60μmol·m-2·s-1, 80μmol·m-2·s-1,100μmol·m-2·s-1以上。气流的速度从10cm/s,20cm/s, 40cm/s,60cm/s,增至80cm/s。总之,所有的环境条件的调控都是围绕着 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光合速率,并使小植株逐渐适应从培养容器内的环境到容器 外栽培环境转化调控。用该技术方法培养,植株生长健壮,根系发达,由于不 用糖和琼脂,可以带基质移栽,移栽时不伤根,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管理简 单。

另外植物悬空在水流上方培养的优势除降温调节湿度外,还再于水的流动和 溶解氧的增加,促进植物根系的快速生长,并通过水的循环流动次数,方便有效 的控制培养容器内的空气湿度。本发明为植物根系的生长创造一个最佳的根际环 境,流动的水、溶解氧的增加、无糖的培养基促使植物自身进行光合作用,这些 因素都可以促进植物根系形成和生长,显著提高小植株的生根率。

本发明CO2控制浓度为:C3植物1000-1500ppm,C4植物2000-2500ppm,CO2 供给的时间与光照时间同步。

本发明通过在培养苗床上方安装LED灯箱作为植物照明光源,LED光谱范围 是400-700nm白光和660nm的红光,其比例为:9:1。因为白光中已包含了丰 富的蓝光,再适当补充一点红光,可以有效的促进小植株的光合速率,使小植株 生长更佳

另外,本发明LED灯箱所发出的光是均匀的,对培养床表面的照度是均匀一 致的,这样可以使植株生长均匀,提高单位培养面积的生产能力和种苗的质量。

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组织培养中存在的植物生长发育不良,生理形态紊乱,畸 形,生长发育延缓或死亡等问题,与传统的植物组织培养方法相比,本发明植物 生长健壮,种苗质量显著提高,生根率达95%以及上,培养周期缩短30-50%,提 高了50%劳动生产率,生产成本降低,有利于植物快繁的规模化、工厂化生产。 另外,本发明彻底改变了传统组培工艺和生产模式,使植物组培快繁机械化和自 动化控制的梦想得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培养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实施例一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植物组培生根、炼苗一体化的培养装置,所述培养装置包 括:植物栽培系统、光照系统、通风控温系统、供液系统、CO2供给系统、环境 控制系统。

所述植物栽培系统包括:立体多层培养架、培养容器,培养容器安放在培养 架上,培养架的多个层中一层设置一个培养容器,容器底部放置可升降的苗盘支 架,供悬空培养植物用;各层培养容器之间,气体相互流通,但整体大的培养空 间是密闭的。

所述光照系统包括灯箱、LED灯管、风扇,LED置于灯箱内与风扇相联,安 装在培养容器上方,自成一体,不与培养容器相通。

所述通风控温系统包括:压缩机或温度控制装置、调速风机、风管;压缩机 安装在培养装置的底部,调速风机安装在装置的上方,调速风机通过风管与每个 培养容器相联;在每个培养容器的后侧都排有风管,使其将循环风均匀的送入每 个培养容器,然后再从培养容器的前部回到调速风机回风口。

所述CO2供给系统包括:CO2气源、电磁阀;CO2气源通过管道与电磁阀相 接,并与通风系统调速风机的回风口相联;使高浓度的CO2提前在风管中与空气 充分混合均匀。

所述供液系统包括:液体贮备箱、水泵、供液管道、水量调节阀;水泵放在 液体贮备箱内,液体贮备箱与供液管道相联,水量调节阀安装在每个容器的出水 口处;营养液或水通过泵的动力和管道进入到装置最上一层的培养容器内,然后 依靠重力的作用流入下一层的培养容器内,如此循环直至最底一层后到达贮液 箱,经过滤后,再次送入最上一层培养容器;每个容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为对 角线,每个容器的出水口处装的水位调节阀,根据需要任意调节培养容器内的贮 水量。

所述环境控制系统包括:温湿度传感器、CO2浓度传感器、显示屏、控制箱, 温湿度传感器安装于培养容器内部、CO2浓度传感器安装在风机的出风口;所述 控制箱、显示屏、安装在装置的上方,控制系统各部件之间用通讯线路相联。

所述环境控制系统包括:植物品种识别模块、植物成长状况识别模块、环境 参数自适应调节模块。

植物品种识别模块,用以获取植物的照片,将植物整体或局部的照片与植物 种类数据库中的对应照片进行比对,选取相似度最高的照片对应的植物品种作为 该植物的品种。

植物成长状况识别模块,用以通过距离传感器识别植物的高度,同时根据植 物的成长时间判断植物的成长状况;若获得的植物高度数据低于对应成长时间的 植物高度,且高度之差大于设定值,则认为该植物成长状况欠佳。

环境参数自适应调节模块,用以根据植物品种、成长时间段、植物成长状况, 结合植物成长环境参数控制表,自动调节对应的环境参数;植物成长环境参数控 制表中存储有各个植物品种、各个时间段的各项环境参数,并记录有若植物成长 状况欠佳时,对应的环境参数修正数据;该修正数据为若干组,供系统循环使用; 使用一组修正数据后发现植物成长状况改善,则提高修正数据的优先级,推荐系 统优先使用。

具体地,请参阅图1,本发明培养装置包括:立体多层培养架1、培养容器 2、苗盘支架3、LED灯箱4、风扇5、贮液箱6、水泵7、供液管8、水量调节阀 9、压缩机10、调速风机11、风管、CO2气源13、电磁阀、温湿度传感器15、 CO2浓度传感器16,显示屏17、控制箱18。

其连接方式为:培养容器、培养容器安放在培养架上,一层一个培养容器, 容器底部放置可升降的苗盘支架,供悬空培养植物用。各层培养容器之间,气体 是可以相互流通的,但整体大的培养空间是密闭的。LED置于灯箱内与风扇相联, 安装在培养容器上方,自成一体,不与培养容器相通。水泵放在贮液箱内,贮液 箱与供液管道相联,水量调节阀安装在每个容器的出水口处。压缩机安装在培养 装置的底部,调速风机安装在装置的上方,风机通过风管与每个培养容器相联。 CO2气源通过管道与电磁阀相接,并与联接到调速风机的回风口,CO2浓度传感 器安装在出风口。环境控制系统的控制箱、显示屏、安装在装置的上方,温湿度 传感器安装于培养容器内部、CO2浓度传感器安装在风机的进风口,控制系统各 部件之间用通讯线路相联。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的培养方法实现:用多孔的材料作为培养基质,例如:蛭 石、珍珠岩、泥炭土等,先将基质进行高压灭菌,后加入MS营养液(不加糖和有 机物,仅加入大量元素、铁盐和微量元素)搅拌均匀,装入洁净的穴盘中,把准 备生根的茎段或小植株移植到穴盘中,悬空放在培养容器中的苗盘支架上进行培 养。开始时,通过供液系统调节水的循环次数把湿度保持在95-100%以上,保持 一星期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分别降至85%,75%和65%,直至接近外界栽 培环境的湿度。同时,光照强度的控制由弱到强,第0-1天不开灯,以后随着培 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至20μmol·m-2·s-1,40μmol·m-2·s-1,60μmol·m-2·s-1, 80μmol·m-2·s-1,100μmol·m-2·s-1以上。气流的速度从10cm/s,20cm/s, 40cm/s,60cm/s,增至80cm/s。总之,所有的环境条件的调控都是围绕着 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光合速率,并使小植株逐渐适应从培养容器内的环境到容器 外栽培环境转化调控。用该技术方法培养,植株生长健壮,根系发达,由于不 用糖和琼脂,可以带基质移栽,移栽时不伤根,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管理简 单。

另外植物悬空在水流上方培养的优势除降温调节湿度外,还再于水的流动和 溶解氧的增加,促进植物根系的快速生长,并通过水的循环流动次数,方便有效 的控制培养容器内的空气湿度。本发明为植物根系的生长创造一个最佳的根际环 境,流动的水、溶解氧的增加、无糖的培养基促使植物自身进行光合作用,这些 因素都可以促进植物根系形成和生长,显著提高小植株的生根率。

本发明CO2控制浓度为:C3植物1000-1500ppm,C4植物2000-2500ppm,CO2 供给的时间与光照时间同步。

本发明通过在培养苗床上方安装LED灯箱作为植物照明光源,LED光谱范围 是400-700nm白光和660nm的红光,其比例为:9:1。因为白光中已包含了丰 富的蓝光,再适当补充一点红光,可以有效的促进小植株的光合速率,使小植株 生长更佳。

另外,本发明LED灯箱所发出的光是均匀的,对培养床表面的照度是均匀一 致的,这样可以使植株生长均匀,提高单位培养面积的生产能力和种苗的质量。

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组织培养中存在的植物生长发育不良,生理形态紊乱,畸 形,生长发育延缓或死亡等问题,与传统的植物组织培养方法相比,本发明植物 生长健壮,种苗质量显著提高,生根率达95%以及上,培养周期缩短30-50%,提 高了50%劳动生产率,生产成本降低,有利于植物快繁的规模化、工厂化生产。 另外,本发明彻底改变了传统组培工艺和生产模式,使植物组培快繁机械化和自 动化控制的梦想得以实现。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的植物组培生根、炼苗一体化的培养装置及其培养方 法,在保证节省空间、节省时间,低成本,资源高效利用率的前提下,结合植物 营养学、植物生长环境调控学、空气动力学、光电学、设施园艺学的基本原理, 使其克服了植物组培苗生根困难,过渡苗成活率低,培养周期长,生产成本高等 问题,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缩短培养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这里本发明的描述和应用是说明性的,并非想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制在上述实 施例中。这里所披露的实施例的变形和改变是可能的,对于那些本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实施例的替换和等效的各种部件是公知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 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本质特征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以其它形式、结 构、布置、比例,以及用其它组件、材料和部件来实现。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和 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里所披露的实施例进行其它变形和改变。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