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诱发鉴定、筛选水稻抗稻瘟病育种材料的方法

一种诱发鉴定、筛选水稻抗稻瘟病育种材料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诱发鉴定、筛选水稻抗稻瘟病育种材料的方法,借鉴蔬菜大棚设施,建设棚架设施,增加喷淋和遮阳网,人工模拟最佳发病环境,确保稻瘟病的发生,通过培养菌液、人工模拟高湿环境,诱发稻瘟病大发生,通过孕穗期喷雾法接种稻瘟病混合菌液,扩大稻瘟病小种基数,确保菌源和多种生理小种,从而筛选、创造抗稻瘟病水稻育种材料;本发明具有劳动强度低,抗瘟筛选效率高的优点,当选的育种材料均抗稻瘟病,减少了育种的盲目性,提高了抗稻瘟的选择效率,而且操作简便,省工节本。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5-18

    授权

    授权

  • 2015-12-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16/00 申请日:201509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2-0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稻的育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诱发鉴定、筛选水稻抗稻瘟 病育种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稻瘟病是危害水稻最严重的病害之一,由稻瘟病引起的粮食损失占全 世界粮食损失的11%~30%,严重的影响我国水稻的优质高产,而品种抗病性的 利用研究则被公认为是病害综合防治的根本策略。很多育种工作者通过各种方法 想要选育高抗稻瘟病品种,但都收效甚微,其主要原因在于抗稻瘟病鉴定筛选难 度大、工作效率低。在目前的抗稻瘟病材料的大规模诱发、鉴定、筛选过程中, 存在不能充分满足水稻稻瘟病菌对高湿度条件的要求,而导致稻瘟病菌萌发困 难,人工接种诱发规模小、工作量大等缺陷。

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能充分满足水稻稻瘟病菌对高湿度 条件的要求,而导致稻瘟病菌萌发困难,人工接种诱发规模小、工作量大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劳动强度低,抗瘟筛选效率高的诱发鉴定、筛选水稻抗稻瘟病 育种材料的方法。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诱发 鉴定、筛选水稻抗稻瘟病育种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水稻稻瘟病菌分生孢子的采集:上年度在全省范围内采集当地具有代 表性的水稻稻瘟病菌株;

(2)棚架喷淋设施建设:搭建钢架连栋大棚,棚顶高2.5米,水平高度2 米,每1.8米牵一条粗钢丝,钢丝上每1.8米悬挂喷淋半径为1米的喷淋头;棚 顶覆盖70目的遮阳网,能收放自如,平时收起备用;

(3)适期播种:5月下旬,将水稻育种材料按选种要求在步骤(2)设置的 大棚设施内进行播种,诱发水稻品种参照选种材料每间隔20个材料播种1份, 整个生育期内不防治病害;虫害防治和肥水使用参照大田生产;

(4)稻瘟病混合菌液的配制:将步骤(1)采集的水稻稻瘟病菌株移植在 RCA培养基上,在25℃下培养7天,用黑光灯照射72小时后,待稻瘟病菌产生 孢子后,再用无菌水清洗,配成10×10倍显微镜下每视野30-40个孢子的悬浮液, 冷藏备用;

(5)孕穗期采用喷雾法接种步骤(4)配制的稻瘟病混合菌液,扩大稻瘟病 小种基数;

(6)在水稻叶枕平时,傍晚喷雾稻瘟病混合菌液进行接种,第2天放下遮 阳网,每1小时喷淋10分钟,连续15天;

(7)观察、记载与统计、决选:观察整个生育期内水稻稻瘟病病害的发生, 尤其是水稻叶叶枕至成熟期,按国家统一标准调查水稻穗颈瘟的发病情况;同时 调查稻曲病病果粒;当选稻瘟病病穗率小于10.0%的材料,或叶瘟小于2级、病 穗率小于15.0%的材料;

(8)第二年将上年度选育的好的抗稻瘟病的材料再在大棚设施内重复以上 步骤,确认选育稳定整齐的抗稻瘟病的中间材料。

更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具有代表性的水稻稻瘟病菌株在江苏省为 014-290-1(ZB27)、2014-30-1(ZC15)、2014-56-2(ZD7)、2010-55-1(ZE3)、 2014-284-2(ZF1)、2014-303-1(ZG1),共计6个小种的菌。

更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选种要求为一般低世代材料播种量为60克, 面积为4平方米;高世代材料播种量为200粒,规格为1.5米条播,行距30厘 米。

更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诱发水稻品种为感病品种苏御糯。

更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RCA具体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40克、稻杆 50克、琼脂20克。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诱发鉴定、筛选水稻抗稻瘟病育种材料的方 法,借鉴蔬菜大棚设施,建设棚架设施,增加喷淋和遮阳网,人工模拟最佳发病 环境,确保稻瘟病的发生,通过培养菌液、人工模拟高湿环境,诱发稻瘟病大发 生,通过孕穗期喷雾法接种稻瘟病混合菌液,扩大稻瘟病小种基数,确保菌源和 多种生理小种,从而筛选、创造抗稻瘟病水稻育种材料;本发明具有劳动强度低, 抗瘟筛选效率高的优点,当选的育种材料均抗稻瘟病,减少了育种的盲目性,提 高了抗稻瘟的选择效率,而且操作简便,省工节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抗稻瘟病材料的育种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抗稻瘟资源虽具有较强的抗性,但由于综合丰产性不高而很少在大面积生产 上应用,这就需要育种家利用抗稻瘟资源来改良当前主栽品种;首先大量配组, 筛选强优势组合。

请参照图1,一种诱发鉴定、筛选水稻抗稻瘟病育种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 步骤:

(1)水稻稻瘟病菌分生孢子的采集:上年度在全省范围内采集具有代表性 的水稻稻瘟病菌株;在江苏省为014-290-1(ZB27)、2014-30-1(ZC15)、2014-56-2 (ZD7)、2010-55-1(ZE3)、2014-284-2(ZF1)、2014-303-1(ZG1),共计6个 小种的菌;

(2)棚架喷淋设施建设:搭建钢架连栋大棚,棚顶高2.5米,水平高度2 米,每1.8米牵一条粗钢丝,钢丝上每1.8米悬挂喷淋半径为1米的喷淋头;棚 顶覆盖70目的遮阳网,能收放自如,平时收起备用;

(3)适期播种:5月下旬,将水稻育种材料按选种要求在步骤(2)设置的 大棚设施内进行播种,选种要求具体为一般低世代材料播种量为60克,面积为 4平方米;高世代材料播种量为200粒,规格为1.5米条播,行距30厘米;诱发 水稻品种即感病品种苏御糯参照选种材料每间隔20个材料播种1份,整个生育 期内不防治病害;虫害防治和肥水使用参照大田生产;

((4)稻瘟病混合菌液的配制:将步骤(1)采集的水稻稻瘟病菌株移植在 RCA培养基上,RCA具体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40克、稻杆50克、琼脂20克;在 25℃下培养7天,用黑光灯照射72小时后,待稻瘟病菌产生孢子后,再用无菌 水清洗,配成10×10倍显微镜下每视野30-40个孢子的悬浮液,冷藏备用;

(5)孕穗期采用喷雾法接种步骤(4)配制的稻瘟病混合菌液,扩大稻瘟病 小种基数;

(6)在水稻叶枕平时,傍晚喷雾稻瘟病混合菌液进行接种,第2天放下遮 阳网,每1小时喷淋10分钟,连续15天;

(7)观察、记载与统计、决选:观察整个生育期内水稻稻瘟病病害的发生, 尤其是水稻叶叶枕至成熟期,按国家统一标准调查水稻穗颈瘟的发病情况;同时 调查稻曲病病果粒;当选稻瘟病病穗率小于10.0%的材料,或叶瘟小于2级、病 穗率小于15.0%的材料;

(8)第二年将上年度选育的好的抗稻瘟病的材料再在大棚设施内重复以上 步骤,确认选育稳定整齐的抗稻瘟病的中间材料。

其中,国家统一水稻叶瘟分级标准如下:

0级:无病。

1级:仅有针尖大小的褐色小点。

2级:有较大的褐点。

3级:圆形至椭圆形的灰色病斑,边缘褐色,直径1~2cm。

4级:典型纺锤形病斑,长1~2cm,通常局限在两叶脉之间,为害面积 小于叶面积的2%。

5级:典型纺锤形病斑,为害面积占叶面积的2~10%。

6级:典型纺锤形病斑,为害面积占叶面积的11~25%。

7级:典型纺锤形病斑,为害面积占叶面积的26~50%。

8级:典型纺锤形病斑,为害面积占叶面积的51~75%。

9级:典型纺锤形病斑,为害面积大于叶面积的75%

水稻穗颈瘟分级标准

水稻穗颈瘟发病率群体抗性分级标准如下:

穗瘟发病率(%)=病穗数/调查总穗数*100

水稻穗颈瘟损失指数群体抗性分级标准如下:

损失指数(%)=∑(各级发病数*各级损失率)/(调查总穗数*分级标准 最高级损失率)*100

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评价分级标准如下:

综合指数=(叶瘟病级*25%+穗瘟发病率病级*25%+穗瘟损失指数病级 *50%)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诱发鉴定、筛选水稻抗稻瘟病育种材料的方法,借鉴蔬 菜大棚设施,建设棚架设施,增加喷淋和遮阳网,人工模拟最佳发病环境,确保 稻瘟病的发生,通过培养菌液、人工模拟高湿环境,诱发稻瘟病大发生,通过孕 穗期喷雾法接种稻瘟病混合菌液,扩大稻瘟病小种基数,确保菌源和多种生理小 种,从而筛选、创造抗稻瘟病水稻育种材料;本发明具有劳动强度低,抗瘟筛选 效率高的优点,当选的育种材料均抗稻瘟病,减少了育种的盲目性,提高了抗稻 瘟的选择效率,而且操作简便,省工节本。

应当指出,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 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 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