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修复韧带或肌腱缺损的装置

一种用于修复韧带或肌腱缺损的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修复韧带或肌腱缺损的装置,包括紧固螺钉前段及与紧固螺钉前段可拆卸式连接的紧固螺钉后段,紧固螺钉前段带有可攻入骨中的自攻型外螺纹,紧固螺钉后段外表面具有与紧固螺钉前段的自攻型外螺纹连续对接的外螺纹,紧固螺钉后段外表面采用可与骨愈合的材料。本发明采用分段式、可拆卸式设计及加压设计,使紧固螺钉前段和后段可通过不同的结构、形状及取材以实现不同的功能,并形成紧固螺钉前段和后段结构功能的互补,使物理固定和生物愈合固定相结合,持续保持有效的固定强度,并可有效调节重建韧带或肌腱的张力,提高手术精度,早期即可自由活动和运动,提升了手术的疗效,显著降低韧带或肌腱重建手术的难度。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07852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1510602707.4

  • 申请日2015-09-21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长沙朕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杨斌

  • 地址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2:16:2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6-23

    授权

    授权

  • 2015-12-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B17/064 申请日:201509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1-2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紧固肌腱韧带与骨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修复肌腱或韧带缺损 的装置。

背景技术

人体肌腱位于骨骼肌的两端,附着在两块或两块以上的骨骼上,它牵引着骨骼肌的收缩 作用带动不同的骨的运动。人体韧带连接骨与骨,多位于关节周围,加强并维护关节在运动 中的稳定,并限制其超越生理范围内的活动。肌腱和韧带能够实现力的传导,是人体多姿多 彩活动的关键环节。随着交通外伤及运动损伤的增加,肌腱和韧带损伤发病率越来越高,如 果得不到有效治疗,将严重影响关节的稳定性,影响人的日常活动,甚至会造成残疾。

由于韧带和肌腱具有一定的弹性,新鲜的单纯韧带或肌腱断裂往往直接对接修复即可。 然而对于陈旧性韧带或者肌腱损伤,尤其是伴有缺损的情况下,修复并维持韧带和肌腱的功 能变得比较困难。目前应用的韧带或肌腱损失的修复方法,由于存在各个方面的缺陷,还远 远未达到理想的效果。

为了修复缺损的韧带或肌腱,需要用自体或者异体的韧带或肌腱来替代,最终使替代的 韧带或肌腱与骨愈合在一起,恢复肢体的相应功能。因此,韧带或肌腱的移植替代物的来源 及移植物与骨愈合的成功率决定着疗效。

韧带或肌腱移植替代物受限于四个方面:愈合能力、强度、来源和安全性。临床使用的 三种韧带或肌腱移植替代物的移植效果对比见表1。

表1:三种韧带或肌腱移植替代物移植效果对比表

与骨愈合能力 移植物强度 来源 安全性 自体肌腱移植 较好 一般 极其受限 同种异体肌腱移植 一般 较差 有限 人工肌腱移植 不受限

移植替代物-骨愈合是当前韧带或肌腱修复重建的核心理念,如果不愈合,则迟早会发生 二次断裂。从愈合能力来说,自体肌腱移植与骨愈合能力较高,是临床上的首选治疗方法。 然而自体肌腱移植物属于“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取相对重要性低一点的肌腱替代必须要 修复的韧带或肌腱缺损,必然会留下后遗症,且来源极其有限,肌腱强度一般,不能满足临 床的需要。在此情况下,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物作为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应用于临床。但是同 种异体肌腱在体外需要经过多种处理,强度及愈合能力较自体肌腱进一步下降,加之来源有 限,晚期容易断裂,还有传播疾病、发生免疫排斥的风险,并不是一种理想的方法。人工肌 腱虽然有来源广泛、强度高、安全性好的优点,但是其与宿主骨难以愈合,极易发生晚期松 动及磨损断裂,进而造成手术失败,也不能有效用于修复韧带和肌腱的缺损。

另外,韧带或肌腱缺损修复后张力调节及维持也是保证其功能实现的关键因素。人体韧 带和肌腱是有微弱弹性的组织,时时刻刻承受着牵张力,微小的长度改变都会导致对抗牵引 力能力的极大减弱。修复的韧带或肌腱需要在对抗张力的情况下保证移植韧带或肌腱不会移 动直至其与骨达到足够强度的愈合。目前应用的韧带或肌腱的固定及修复方法在此方面都有 种种不足之处。第一,固定后不能调节韧带张力。目前在修复韧带或肌腱缺损时的固定方法 都是先在韧带或肌腱的起止点建立一个固定点,然后通过缝线缝合或者悬挂卡压的方式将韧 带或肌腱从断裂点牵拉连接至固定点上,一旦固定,就难以调节韧带(或肌腱)张力,否则 容易造成固定的松动;而这种牵引维持韧带(或肌腱)张力并固定的方式很难使修复的韧带 (或肌腱)恢复正常牵张力。第二,远期的松动率高。目前的修复方法需要达到韧带(或肌 腱)移植替代物最终与骨愈合来获取远期稳定性。固定物在对抗牵引力时的松动,韧带(或 肌腱)与骨不完全愈合或延迟愈合,都会导致韧带(或肌腱)正常存在的牵张力减弱或消失, 使韧带(或肌腱)在相对松弛的位置上愈合,影响韧带(或肌腱)的效能。

为解决上述问题,国内外研究者都在探索寻求新的方法。

US2012/0078369号美国专利文献公布了一种锚定同源或人工肌腱的方法,该装置包括中 空螺钉和尾部有孔的插入式螺钉,中空螺钉表面为普通螺纹表面,不能与骨产生愈合,中空 螺钉旋入骨隧道,肌腱穿过插入式螺钉的孔,再将插入式螺钉插入中空螺钉中;其实质仍然 是一种利用固定物将肌腱挤入骨质中,依靠肌腱与骨生长在一起获取长期的稳定性的固定方 式。这种插入式紧固韧带的装置在抗牵拉张力方面明显存在不足,容易出现韧带位移及张力 失效,影响重建韧带效能;一旦固定后,同样无法通过调节来有效加强韧带张力。可见,该 技术方案并没有解决移植物与骨之间愈合能力低的缺陷;其结构设计也依然存在难以调节韧 带张力的缺陷;其远期愈合方法也和目前韧带(或肌腱)缺损修复方法一样,没有提供优于 目前应用方法的远期愈合稳定性。

CN201180051302号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用于紧固肌腱或韧带的固定装置,包括中空螺 钉、连接螺钉、尾端有孔的肌腱悬挂装置,以及调节中空螺钉进入深度的校正工具a和移除 固定装置的校正工具b;该装置实质上仍然是一种依赖建立整个骨节段骨隧道的固定装置, 依靠校正工具a将固定装置拖曳旋转进入骨隧道中来调节韧带张力,完全依靠中空螺钉的螺 纹形状来获取固定装置与骨之间的稳定性;为了能使校正工具插入,在与韧带(或肌腱)附 着点处,需要建立贯通整个骨质的骨隧道,对骨质和软组织产生更大的损伤;另外其中空螺 钉末端开口,从远离韧带(或肌腱)的骨隧道口经中空螺钉置入连接螺钉也存在极大的风险, 一旦连接螺钉脱落于肌肉软组织或者骨髓腔中,将难以取出,其后果是灾难性的;此外,如 果骨隧道中骨屑脱落进入中空螺钉,则校正工具a或者连接螺钉将无法置入,这也会造成手 术的失败。可见,该技术方案的设计并没有改进移植物与骨之间愈合能力不足的缺陷;其结 构设计也没有改进韧带(或肌腱)固定物对抗牵引力的能力较弱的问题;其远期愈合方法也 和目前韧带(或肌腱)缺损修复方法一样,依靠韧带(或肌腱)与骨愈合获取稳定性,没有 提供优于目前应用方法的远期愈合稳定性;该技术方案虽然加入了调节韧带张力的设计,但 是带来新的缺陷,增加了手术难度及风险,加重了骨质损伤,整体设计应用于临床的可行性 不大。

CN201380034075号中国专利和CN201310148275号中国专利均公布了一种肌腱紧固螺钉 系统,但他们核心的设计方案依然是悬挂肌腱、通过肌腱与骨愈合的方式来获取长期稳定性。 他们的肌腱紧固螺钉的表面设计不同(如具有外螺纹和悬挂肌腱的方式),增加悬挂的肌腱与 骨的接触面积,以增大肌腱与骨愈合的可能性。这种技术方案无法彻底避免移植物与骨之间 愈合能力低的缺陷;其结构设计依然存在无法调节韧带张力的缺陷;其远期愈合方法也和目 前韧带(或肌腱)缺损修复方法一样,没有提供优于目前应用方法的远期愈合稳定性。

总而言之,目前的韧带(或肌腱)缺损的重建修复装置及方法,受到了韧带(或肌腱) 替代物来源的制约,远期韧带(或肌腱)-骨愈合成功率难以保障,手术固定时难以将韧带(或 肌腱)加强到最理想的张力状态,一旦固定即难以调节张力,使修复的韧带(或肌腱)的功 能变异较大,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疗效,一旦修复手术失败,还会给患者带来进一步的痛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以上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来源广泛,抗牵拉张力强、不易 松动、骨愈合好、可调整加强张力、更容易利用新的韧带(或肌腱)来替换的用于修复韧带 或肌腱缺损的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修复韧带或肌腱缺损的装 置,包括紧固螺钉前段及与所述紧固螺钉前段可拆卸式连接的紧固螺钉后段,所述紧固螺钉 前段带有可攻入骨中的自攻型外螺纹,所述紧固螺钉后段外表面具有与所述紧固螺钉前段的 自攻型外螺纹连续对接的外螺纹,所述紧固螺钉后段外表面采用可与骨愈合的材料。本发明 的技术方案首先创新性地采用分段式、可拆卸式设计及加压设计,使紧固螺钉前段和后段可 通过不同的结构、形状及取材以实现不同的功能,并形成紧固螺钉前段和后段结构功能的互 补,使物理固定和生物愈合固定相结合,进而有望实现在来源广泛的前提下保证用于修复缺 损的装置与骨的愈合效果达到更优。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紧固螺钉前段的外形为具有自攻刃尖端的锥形结构,所述紧固螺钉 前段的外壁设有呈弧形增大的锐利深宽外螺纹。拥有自攻刃尖端的锥形结构使得本发明的装 置可以精确定位需要重建韧带(或肌腱)的起止点,锐利深宽外螺纹呈弧形增大的特点可进 一步保证固定中心点不会发生任何偏移,使之稳固固定于松质骨中,固定后即可获得足够的 强度对抗关节运动产生的牵张力。锐利深宽外螺纹的可使之稳固固定于松质骨中,固定后即 可获得足够的强度对抗关节运动产生的牵张力。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紧固螺钉后段的外壁设有平滑浅密外螺纹,所述紧固螺钉后段的外 径略小于所述紧固螺钉前段的最大外径。平滑浅密外螺纹小于锐利深宽外螺纹的设置可使紧 固螺钉后段与松质骨实现更全面的接触和愈合。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紧固螺钉前段的尾部设有前后段连接轴,所述前后段连接轴内开设 有螺纹孔,所述紧固螺钉后段为中空结构,所述紧固螺钉后段前部开设有套接于所述前后段 连接轴上的前后段连接孔,所述紧固螺钉后段通过一穿设其前后段连接孔并固接于螺纹孔内 的连接螺钉与所述紧固螺钉前段形成可拆卸式连接。这样的可拆卸式连接方式不仅结构简单、 制作方便,而且能够实现模块化加工,也便于后期遇到意外情况时对装置的组成部件进行拆 卸和替换。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用于修复韧带或肌腱缺损的装置中,优选的,所述紧固螺钉后段内 部紧邻所述前后段连接孔的后方开设有用于内置旋转改锥的内定位孔,所述内定位孔的内径 略大于所述前后段连接孔的内径。该内定位孔可用于固定紧固螺钉后段,当紧固螺钉前、后 段连接成一体后,则可通过该内定位孔一同旋转紧固螺钉前段和紧固螺钉后段。

进一步优选地,该装置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紧固螺钉后段的肌腱固定加压螺钉,所述肌腱 固定加压螺钉设有可转动式连接于人工肌腱的外端和可固接于所述紧固螺钉后段的内端;所 述紧固螺钉后段的尾部设有用于紧固所述肌腱固定加压螺钉内端的肌腱固定加压螺钉孔。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肌腱固定加压螺钉包括相互配合的旋转连接部及驱动所述旋转连接 部旋转的驱动部;该旋转连接部及驱动部的相互配合作用可实现对所述人工肌腱张力大小的 调节。更优选的,所述旋转连接部及驱动部的具体结构为:所述旋转连接部为一中空状的肌 腱固定加压螺钉螺帽,其外表面开设有用于紧固至所述肌腱固定加压螺钉孔的肌腱螺钉外螺 纹,所述肌腱固定加压螺钉螺帽尾端设有螺帽棘轮齿;所述驱动部为一铆接加压棘轮盘,所 述铆接加压棘轮盘为中空结构,所述铆接加压棘轮盘包括铆接杆和连接于所述铆接杆两端的 棘轮盘头和止挡部,所述棘轮盘头朝向所述铆接杆的一面设有棘轮盘棘轮齿,所述肌腱固定 加压螺钉螺帽套接在所述铆接杆的外围并卡在所述棘轮盘头和所述止挡部之间,所述棘轮盘 棘轮齿与所述螺帽棘轮齿相配合。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肌腱固定加压螺钉螺帽尾端开有用于旋转所述肌腱固定加压螺钉螺 帽的呈十字状的螺帽旋转沟槽,所述铆接加压棘轮盘开有用于旋转所述铆接加压棘轮盘的呈 十字状的棘轮盘旋转沟槽。

进一步地,所述人工肌腱为半球头人工肌腱,所述半球头人工肌腱包括半球头、肌腱体 部和肌腱收束部,肌腱收束部连接于所述半球头和肌腱体部之间,所述肌腱固定加压螺钉为 中空结构,所述肌腱收束部的外径小于所述肌腱固定加压螺钉的内径,所述半球头的底面直 径大于所述肌腱固定加压螺钉的内径,所述肌腱固定加压螺钉套接在所述肌腱收束部外围并 卡在所述半球头和肌腱体部之间。该半球头人工肌腱和肌腱固定加压螺钉之间可产生径向移 动和旋转转动,实现“肌腱中心固定”,避免目前韧带(或肌腱)修复手术中挤压螺钉将肌腱 挤向骨道一旁的缺点,同时实现肌腱与骨之间的微动,避免目前“肌腱与骨刚性结合”的缺 点。更优选的,所述半球头人工肌腱由聚酯纤维或弹性金属丝制成。

进一步地,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紧固螺钉后段与所述人工肌腱之间防止两者之间产 生摩擦的防肌腱摩擦保护卡环。设置该防肌腱摩擦保护卡环,避免人工肌腱与紧固螺钉后段 直接接触,避免摩擦,减少目前韧带(或肌腱)重建手术后成角摩擦效应。延长假体生存时 间。更优选的,所述防肌腱摩擦保护卡环为套接在所述肌腱外部并带有弹性的C形结构,在 其C形结构的两末端设有一个操作孔,通过卡住操作孔合拢所述防肌腱摩擦保护卡环,在所 述紧固螺钉后段的尾端设有放置所述防肌腱摩擦保护卡环的卡环沟槽。

相比于目前修复韧带或肌腱缺损手术方法中存在的来源不足、取自体肌腱造成二次损 伤、应用同种异体肌腱造成免疫排斥及疾病传播、难以调整修复的韧带或肌腱的张力、移植 替代物与骨远期愈合能力不足等缺陷,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1)设计为锥形锐利深宽外螺纹的紧固螺钉前段可直接攻入骨质中,锐利深宽外螺纹可 以达到足够的早期固定强度,金属骨小梁结构的紧固螺钉后段可将愈合时间长、限制多、成 功率偏低的肌腱与骨愈合转换为愈合成功率极高、可终生维持的骨与金属骨小梁的愈合,避 免了韧带(或肌腱)缺损修复手术愈合成功率不高的缺点,将物理固定与生物固定两种理念 结合,极大提升韧带(或肌腱)缺损修复手术的疗效。

(2)通过肌腱固定加压螺钉,可实现调节修复的韧带(或肌腱)张力,并可进行多次调 节,使修复韧带(或肌腱)张力至最满意的状态,避免通常韧带(或肌腱)缺损修复手术“一 旦固定即不可调节张力”的缺点,提高手术精度;肌腱固定加压螺钉和半球头人工肌腱结 合,配合紧固螺钉前段的锥形设计,实现真正的“肌腱中心定位、中心固定”,避免目前韧 带(或肌腱)修复手术中挤压螺钉将肌腱挤向骨道一旁的缺点,提高手术精度,符合生物力 学特点,避免应力集中,延长韧带(或肌腱)替代物的生存时间。

(3)防肌腱摩擦保护卡环的存在,极大减少了目前减少目前韧带(或肌腱)重建手术后 韧带(或肌腱)与骨的成角摩擦效应,避免韧带(或肌腱)磨损断裂。

(4)本发明兼顾了人工肌腱来源广泛、强度高、安全的优点,避免了其肌腱-骨愈合能 力低的缺点,扩增了韧带替代材料的来源,避免应用自体肌腱移植对病人的损伤,避免应用 同种异体肌腱免疫排斥反应、疾病传播的缺点。

应用本发明装置修复韧带的缺损或缺失,紧固螺钉的分段设计,使“力学固定”和“生 物愈合固定”两种固定理念相结合,持续保持有效的固定强度,早期即可自由活动和运动, 避免目前韧带(或肌腱)缺损修复手术后漫长的恢复期和繁琐的康复方法,也可显著降低韧 带(或肌腱)翻修手术的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 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 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 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紧固螺钉前段的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紧固螺钉前段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紧固螺钉前段的仰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紧固螺钉前段的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紧固螺钉后段的正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紧固螺钉后段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紧固螺钉后段的仰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连接螺钉正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连接螺钉俯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紧固螺钉前段与紧固螺钉后段装配正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紧固螺钉前段与紧固螺钉后段装配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半球头人工肌腱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肌腱固定加压螺钉螺帽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铆接加压棘轮盘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肌腱固定加压螺钉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半球头人工肌腱与肌腱固定加压螺钉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防肌腱摩擦保护卡环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装置整体的装配结构分解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装置装配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装置的另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装置修复股四头肌肌腱缺损的剖视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装置修复胫腓前韧带损伤的剖视图。

其中1、锐利深宽外螺纹;2、前后段连接轴;3、螺纹孔;4、锐利深宽外螺纹最大径; 5、紧固螺钉前段;6、平滑浅密外螺纹;7、平滑浅密外螺纹最大径;8、前后段连接孔;9、 内定位孔;10、肌腱固定加压螺钉孔;11、卡环沟槽;12、肌腱出口;13、连接螺钉螺帽; 14、连接螺钉螺杆;15、连接螺钉螺帽十字沟槽;16、紧固螺钉后段;17、连接螺钉;18、 半球头;19、肌腱收束部;20、肌腱体部;21、肌腱螺钉外螺纹;22、螺帽棘轮齿;23、螺 帽旋转沟槽;24、铆接杆;25、棘轮盘棘轮齿;26、棘轮盘旋转沟槽;27、铆接加压棘轮盘; 28、肌腱固定加压螺钉螺帽;29、人工肌腱;30、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1、操作孔;32、C 形卡环;33、防肌腱摩擦保护卡环;34、胫骨;35、腓骨;36、距骨;37、股四头肌肌腱 残端;38、髌骨;39、股骨;40、缝合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全面、细致 地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的实施例。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当某一元件被描述为“固定于、固接于、连接于或连通于”另一元 件上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固接、连接或连通在另一元件上,也可以是通过其他中间连接 件间接固定、固接、连接或连通在另一元件上。

除非另有定义,下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术语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 本文中所使用的专业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

除非另有特别说明,本发明中用到的各种原材料、试剂、仪器和设备等均可通过市场购 买得到或者可通过现有方法制备得到。

实施例:

如图18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修复韧带或肌腱缺损的装置,包括紧固螺钉前段5、 紧固螺钉后段16、连接螺钉17、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防肌腱摩擦保护卡环33以及人工肌 腱29,图19所示为该装置各部件装配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紧固螺钉前段5和紧固螺 钉后段16连接为一体后的结构称为紧固螺钉。

如图1至图4及图10、图11、图18、图19所示,为获取早期稳固的固定,本实施例中 应用的紧固螺钉前段5由金属制成(亦可由可吸收材料或陶瓷材料制成),紧固螺钉前段5可 深深植入骨干骺端松质骨中,其为拥有自攻刃尖端的锥形结构,紧固螺钉前段5外壁设有沿 螺旋走向逐渐增大的锐利深宽外螺纹1。拥有自攻刃的锥形尖端可以精确定位需要重建韧带 后肌腱的起止点,锐利深宽外螺纹1沿螺旋走向逐渐增大的特点保证固定中心点不会发生任 何偏移,锐利深宽外螺纹1可使紧固螺钉前段5稳固固定于松质骨中,固定后即可获得足够 的强度以承受关节运动产生的牵张力。紧固螺钉前段5与紧固螺钉后段16通过连接螺钉17 可拆卸地连接,紧固螺钉前段5的尾部设有前后段连接轴2用于连接紧固螺钉后段16,前后 段连接轴2内开有用于固定连接螺钉17的螺纹孔3。

如图5至图7及图10、图11、图18所示,紧固螺钉后段16用于连接其前方的紧固螺钉 前段5和其后方的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本实施例中的紧固螺钉后段16为中空结构,优选 为中空的的圆柱体结构,紧固螺钉后段16外表面具有与紧固螺钉前段5的锐利深宽外螺纹1 连续对接的平滑浅密外螺纹6,紧固螺钉后段16的外径略小于紧固螺钉前段5的最大外径。 平滑浅密外螺纹6较锐利深宽外螺纹1浅且光滑,平滑浅密外螺纹最大径7稍小于锐利深宽 外螺纹最大径4,这样可使紧固螺钉后段16与骨质有全面的接触。紧固螺钉后段16内部依 次开设有前后段连接孔8、内定位孔9、带有螺纹的肌腱固定加压螺钉孔10、卡环沟槽11及 肌腱出口12。前后段连接轴2可插入前后段连接孔8内,连接螺钉17穿过前后段连接孔8 后固接在前后段连接轴2上。在手术中,当紧固螺钉后段16与紧固螺钉前段5通过连接螺钉 17固定连接时,调整锐利深宽外螺纹1和平滑浅密外螺纹6的对接点使二者连续对接。内定 位孔9内径略大于前后段连接孔8的内径,可便于内接改锥,用于旋转紧固螺钉后段16;当 紧固螺钉前段5和紧固螺钉后段16连接后,可通过旋转内定位孔9可同时旋转紧固螺钉前段 5和紧固螺钉后段16。

如图8、图9、图11、图18所示,本实施例的连接螺钉17用于固定连接紧固螺钉前段5 和紧固螺钉后段16,其包括连接螺钉螺帽13和连接螺钉螺杆14,连接螺钉螺帽13底部有连 接螺钉螺帽十字沟槽15。

本实施例中的紧固螺钉后段16的外表面采用可与骨愈合的材料(例如金属骨小梁材料) 使之与骨达到生物学愈合,以获取长期稳固的强度。另外,紧固螺钉后段16的外表面金属骨 小梁材料内可含有通常应用的促骨生长因子,如骨形成发生蛋白(BMP)等,也可是其他类似 因子。

本实施例中,紧固螺钉后段16中的卡环沟槽11为圆柱形,其直径大于肌腱固定加压螺 钉孔10和肌腱出口12,用于容纳防肌腱摩擦保护卡环33。肌腱出口12为圆柱形,其直径大 于肌腱固定加压螺钉孔10而小于卡环沟槽11,肌腱体部20由肌腱出口12中伸出。

如图13、图14、图15、图16、图18所示,为了使修复的韧带(或肌腱)呈中心性固定, 同时为了固定韧带(或肌腱)后可以调节其张力,达到最优的韧带功能,本发明设计了中空 式带棘轮加压盘的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本发明的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为中空圆柱状,包 括相互配合的旋转连接部及驱动旋转连接部旋转的驱动部。旋转连接部为一中空状的肌腱固 定加压螺钉螺帽28,其外表面设有肌腱螺钉外螺纹21,尾端设有螺帽棘轮齿22以及呈十字 状的螺帽旋转沟槽23(参见图13)。驱动部为一中空结构的铆接加压棘轮盘27,包括铆接杆 24、连接在铆接杆24两端的棘轮盘头和止挡部(参见图14),铆接加压棘轮盘27开设有呈 十字状的棘轮盘旋转沟槽26。肌腱螺钉外螺纹21与上述紧固螺钉后段16的肌腱固定加压螺 钉孔10匹配(肌腱固定加压螺钉孔10为圆柱形,其与图15所示肌腱固定加压螺钉螺帽28 的肌腱螺钉外螺纹21相匹配),肌腱固定加压螺钉孔10的螺纹轴向长度大于肌腱固定加压螺 钉螺帽28的长度,以使得肌腱固定加压螺钉螺帽28在其内有一定的距离调节空间。铆接杆 24为中空圆柱体,肌腱固定加压螺钉螺帽28套接在铆接杆24的外围并卡在棘轮盘头和止挡 部之间(参见图15),棘轮盘头朝向铆接杆24的一面设有棘轮盘棘轮齿25,螺帽棘轮齿22 和棘轮盘棘轮齿25互相匹配。

如图12、图16、图18所示,本发明的人工肌腱29为半球头人工肌腱,包括半球头18、 肌腱收束部19及肌腱体部20,肌腱收束部19连接于半球头18和肌腱体部20之间。肌腱收 束部19的外径小于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的内径,半球头18的底面直径大于肌腱固定加压螺 钉30的内径,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套接在肌腱收束部19外围并卡在半球头18和肌腱体部 20之间。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内表面圆滑,可卡住人工肌腱半球头18,并可在肌腱收束部 19上自由旋转。人工肌腱29和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之间可产生径向移动和旋转转动。本实 施例的人工肌腱29可为聚酯纤维编织而成,也可是其他类似生物力学材料,如编织弹性金 属丝等。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配合紧固螺钉前段5的锥形设计,可实现真正的“肌腱中心定 位、中心固定”,避免目前韧带(或肌腱)修复手术中螺钉将肌腱挤向骨道一旁的缺陷,可 提高手术精度,符合生物力学特点,避免应力集中,延长韧带(或肌腱)替代物的生存时间。

如图17、图18所示,本实施例的防肌腱摩擦保护卡环33设置在紧固螺钉后段16与人 工肌腱29之间,防肌腱摩擦保护卡环33为套接在人工肌腱29外部并带有弹性的C形卡环 32,在其C形结构的两末端各有一个操作孔31,通过卡住操作孔31可合拢C形卡环32。C 形卡环32可通过紧固螺钉后段16的肌腱出口12置入卡环沟槽11中,放松操作孔31后C形 卡环32可回复原状。防肌腱摩擦保护卡环33可避免紧固螺钉后段16与人工肌腱29直接接 触,减少摩擦,减少目前韧带(或肌腱)缺损修复术后韧带(或肌腱)与骨的成角摩擦效应, 避免韧带(或肌腱)磨损断裂。

本实施例的装置适用于韧带或肌腱部分缺损或完全缺失的修复重建。

以修复陈旧性股四头肌肌腱断裂为例,如图21所示,当发生陈旧性股四头肌肌腱断裂时, 应用本实施例的装置修复股四头肌肌腱手术流程如下:

1、松解股骨39上的股四头肌肌腱残端37,测量其到髌骨38上极的距离。

2、根据髌骨38大小选择合适大小的紧固螺钉前段5、紧固螺钉后段16和连接螺钉17, 根据步骤1的距离选择合适长度的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和人工肌腱29的组配体。

3、于髌骨38上极原股四头肌肌腱止点内缘和外缘钻开骨皮质,应用连接螺钉17固定连 接紧固螺钉前段5和紧固螺钉后段16得到紧固螺钉,并确保前后段之间的螺纹连续;然后分 别使两枚紧固螺钉前段5尖端对准沿钻孔方向缓慢拧入紧固螺钉,直至紧固螺钉后段16的末 端平齐骨面。若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紧固螺钉后段16周围可先填入骨水泥,然后再植入紧 固螺钉,从而获得更稳固的固定。

4、将两条人工肌腱29自由端,即没有连接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的一端展开,牵引股四 头肌肌腱残端37至合适大小张力,将人工肌腱29自由端包绕股四头肌肌腱残端37,并采用 缝合线40加强缝合在一起。

5、体外作双侧屈膝实验对比,根据实验对比情况调整修复的股四头肌肌腱张力,直至与 健侧完全一致。临床手术中修复韧带(或肌腱)的阻挡和扭转是影响操作的难点。在当被修 复的韧带(或肌腱)固定于骨质上后,其张力就已确定,如果需要调整张力,就需要去除固 定,重新拧入固定物,否则会因为修复韧带(或肌腱)的阻挡而产生扭转,而反复操作容易 使固定强度降低。本发明装置的紧固螺钉采用棘轮齿和棘轮盘这种方式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 个问题。以本实施例为例,使用时,用中空“一”字改锥对铆接加压棘轮盘27的棘轮盘旋转 沟槽26施加径向压力并顺时针旋转90°,棘轮盘棘轮齿25带动螺帽棘轮齿22,使肌腱固定 加压螺钉螺帽28产生顺时针旋转,将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旋入紧固螺钉后段16中,放松改 锥对棘轮盘旋转沟槽26施加的径向压力,逆时针旋转铆接加压棘轮盘27旋转90°,棘轮盘 棘轮齿25和螺帽棘轮齿22之间传动效应消失,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并不会产生逆时针旋转, 再次用中空“一”字改锥对棘轮盘旋转沟槽26施加径向压力并顺时针旋转90°,可继续将 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拧入到紧固螺钉后段16中。重复上述步骤,每次旋转角度为90°左右, 即可避免人工肌腱29的扭转和对改锥的阻挡(其原理是将连续的360°圆周运动改为往复的 90°运动),实现增加人工肌腱29的张力。当需要调松人工肌腱29的张力时,可使用中空“一” 字改锥同时插入铆接加压棘轮盘27的棘轮盘旋转沟槽26和肌腱固定加压螺钉螺帽28的螺帽 旋转沟槽23,同时逆时旋转铆接加压棘轮盘27和肌腱固定加压螺钉螺帽28,肌腱固定加压 螺钉螺帽28向旋出方向转动。在临床使用时,铆接加压棘轮盘27还可以有效阻挡肌腱固定 加压螺钉30反向旋转的作用,人工肌腱29与肌腱固定加压螺钉螺帽28没有直接接触,人工 肌腱29的牵拉张力直接作用于铆接加压棘轮盘27的止挡部上,而铆接加压棘轮盘27相对于 肌腱固定加压螺钉螺帽28是可以自由旋转的,这就避免了人工肌腱29的牵拉张力转换为使 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的产生逆向旋转的力,避免了人工肌腱29的张力变松。

6、根据紧固螺钉后段16大小选择合适大小的防肌腱摩擦保护卡环33,通过卡住操作孔 31合拢C形卡环32,通过肌腱出口12将其置入卡环沟槽11中,放松操作孔31后C形卡环 32可恢复原状,卡在人工肌腱29和紧固螺钉后段16之间。转动防肌腱摩擦保护卡环33,确 保人工肌腱29和紧固螺钉后段16之间无接触。

为治疗韧带完全缺失或韧带残留端不足的情况,本发明装置的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为人 工肌腱29两端各连接一个紧固螺钉,即人工肌腱29包括两个半球头18及连接于两个半球头 18之间的肌腱体部20,两个半球头18和肌腱体部20之间均通过肌腱收束部19连接,两个 紧固螺钉的紧固螺钉前段5与紧固螺钉后段16通过连接螺钉17固定连接,再将套接在人工 肌腱29两端的两个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分别旋转连接入两个紧固螺钉的紧固螺钉后段16 内,最后将两个防肌腱摩擦保护卡环33分别置入两个紧固螺钉的紧固螺钉后段16卡环沟槽 11,装配完成后的本发明装置如图20所示。

在发生韧带完全缺失时,可应用图20所示的装置实现韧带的修复。

以修复胫腓前韧带断裂损伤为例,如图22所示,当胫腓前韧带发生缺损断裂时,应用本 实施例的装置修复胫腓前韧带的手术流程,如下:

1、测量胫腓前韧带上缘起止点和下缘起止点的距离。

2、根据连接的骨质大小选择合适大小的两个紧固螺钉前段5、两个紧固螺钉后段16和 两个连接螺钉17,根据步骤1的距离分别选择合适长度的两个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和一条 人工肌腱29连接成组配体。

3、分别于胫骨34和腓骨35上胫腓前韧带上缘起止点和下缘起止点处钻开骨皮质,应用 连接螺钉17固定连接紧固螺钉前段5和紧固螺钉后段16得到紧固螺钉,并确保前后段之间 螺纹连续;然后使紧固螺钉前段5尖端对准韧带起止点中心点,沿钻孔方向缓慢拧入紧固螺 钉,直至紧固螺钉后段16的末端平齐骨面。

4、分别将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和人工肌腱29的组配体拧入胫腓前韧带上缘和下缘的胫 骨34和腓骨35处紧固螺钉内,直至人工肌腱29绷紧并产生一定的张力。相对移动胫骨34、 腓骨35和距骨36,根据实验对比情况决定增加或者减低重建韧带张力,直至与健侧完全一 致。此处的张力调节与上述肌腱损伤修复时的调节方式基本一致,在两端均固定的情况下, 继续拧紧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可增加人工肌腱29的张力,放松肌腱固定加压螺钉30可降低 人工肌腱29的张力,避免通常修复韧带手术“一旦固定即不可调节张力”的缺点。

5、根据紧固螺钉后段16大小选择合适大小的防肌腱摩擦保护卡环33,通过卡住操作孔 31合拢C形卡环32,通过肌腱出口12将其置入卡环沟槽11中,放松操作孔31后C形卡环 32可恢复原状,卡在人工肌腱29和紧固螺钉后段16之间。转动防肌腱摩擦保护卡环33,确 保人工肌腱29和紧固螺钉后段16之间无接触。

在应用本发明装置修复缺损的肌腱后,紧固螺钉前段5深深固定于松质骨之中,可获取 足够的早期稳定性(一般有1年左右),紧固螺钉后段16通过连接螺钉17与紧固螺钉前段5 相连接,不会产生任何位移。3~6个月后,紧固螺钉后段16表面含有多孔的金属骨小梁材 料,并附有促进骨生长因子,使其可与松质骨很好的愈合,愈合几率接近100%,从而达到很 好的稳定效果。应用本发明装置修复缺损的韧带,修复韧带的起止点与患者韧带生物解剖附 着点的位置基本一致,修复韧带的张力也调整至和健侧一致。因此,修复韧带的功能和正常 韧带功能最为近似,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恢复本体感觉。

由上可见,本发明中的紧固螺钉后段外层由金属骨小梁材料制造,其在松质骨中愈合成 功率接近100%,加上紧固螺钉的分段设计,使“力学固定”和“生物愈合固定”两种固定理 念相结合,持续保持有效的固定强度,改变了韧带或肌腱修复手术中腱与骨愈合困难的局面, 是获取修复韧带或肌腱长久生存的关键点。本发明中肌腱固定加压螺钉可允许韧带或肌腱修 复完成后对其张力进行调节,通过双侧肢体韧带或肌腱功能的测试对比,决定如何调节其张 力,这是现有的韧带或肌腱缺损修复装置所不能完成的,也是保证重建韧带或肌腱优良功能 的重要改良。本发明兼顾了人工肌腱来源广泛、强度高、安全的优点,避免了其肌腱-骨愈合 能力低的缺点,扩增了韧带替代材料的来源,避免应用自体肌腱移植对病人的损伤,避免应 用同种异体肌腱免疫排斥反应、疾病传播的缺点,操作简单,减少了手术创伤,改善了疗效。 同时独特的分段设计可显著降低韧带或肌腱修复手术后翻修手术的难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已由优选实施例揭示如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意识到在不脱离本发 明所附的权利要求所揭示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 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