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制造大面积的尤其是具有至少一个混凝土层的成品壁部件的设备

用于制造大面积的尤其是具有至少一个混凝土层的成品壁部件的设备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可运动的成形托板(3)制造大面积的尤其是具有至少一个混凝土层(1)的成品壁部件(2)的设备,该设备包括能与成形托板(3)连接的用于使成形托板(3)转向的转向装置(4),该转向装置(4)装备有夹紧装置(5),该夹紧装置具有至少一个保持元件(6),该保持元件(6)在夹紧装置(5)上设置成能围绕基本上平行于成形托板(3)的表面(7)伸展的偏转轴线(8)偏转,通过保持元件(6)围绕其偏转轴线(8)的偏转,保持元件(6)的端部(9)能压紧在成品壁部件(2)上,成品壁部件(2)能在成形托板(3)上位置稳定地固定,为了将不同厚的成品壁部件(2)固定在成形托板(3)上,夹紧装置(5)可运动地设置在转向装置(4)上,在转向装置(4)和用于保持元件(6)的偏转轴线(8)之间的基本上垂直于偏转轴线(8)伸展的距离(10)能调节。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07336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进展控股股份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380072971.0

  • 发明设计人 E·努斯鲍姆尔;K·F·恩德雷斯;

    申请日2013-12-16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董华林

  • 地址 意大利布里克森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2:06:5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9-28

    授权

    授权

  • 2015-12-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28B7/08 申请日:201312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1-1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可运动的成形托板上制造大面积的尤其是 具有至少一个混凝土层的成品壁部件的设备,该设备包括能与成形托 板连接的用于使成形托板转向的转向装置,该转向装置装备有夹紧装 置,该夹紧装置具有至少一个保持元件,该保持元件在夹紧装置上设 置成能围绕基本上平行于成形托板的表面伸展的偏转轴线偏转,通过 保持元件围绕其偏转轴线的偏转,保持元件的端部能压紧在成品壁部 件上,该成品壁部件能在成形托板上位置稳定地固定。

背景技术

为了制造用于成品壁元件的成品壁部件已知使用所谓的转向装 置,该成品壁元件具有多壳的混凝土元件,该混凝土元件具有间隔开 距离彼此平行的两个混凝土部件,所述混凝土元件通过金属的钢筋相 互连接。该转向装置能使得用于第一成品壁部件的成形托板在硬化之 后旋转180°,第一混凝土层浇注在所述成形托板上并且随后硬化, 钢筋伸出。为此,转向装置与成形托板可连接并且可以下降、抬起和 旋转180°。为了连接转向装置和成形托板例如设置销,所述销能抓住 成形托板。此外这样的转向装置装备有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典型 地具有多个稍微在硬化的第一混凝土层的表面上方从侧面可放入的保 持元件,以便将硬化的混凝土元件或成品壁部件位置稳定地固定在成 形托板上,例如通过压紧,从而成品壁部件在旋转180°之后不从成形 托板落下。在此,成品壁部件在成形托板上的张紧可以借助保持元件 例如液压地或气动地进行。转向装置可以在包括轨道的行车道可移动 并且可以移动到如下位置,在所述位置上在用于第二成品壁部件的另 一个成形托板上安置包括还未硬化的混凝土的第二混凝土层。通过下 降转向装置,第一成品壁部件的已经硬化的第一混凝土层的向下指向 的伸出的钢筋元件现在可以部分地进入到第二成品壁部件的第二混凝 土层的还未硬化的混凝土中,并且借此在混凝土硬化之后与其建立连 接。结果形成具有两个连接的成品壁部件的成品壁元件,所述成品壁 元件在预制之后可以在建筑工地上浇注并且借此完成为成品壁。

在已知的装置中不利的是对保持元件的耗时操作,因为经常手动 地穿入和定向以及去除保持元件要求相对长的时间,由此延缓制造过 程。此外在近年许多注意力放到能量节省上,从而越来越制造具有两 个外部的混凝土层和处于它们之间的隔绝材料层(例如PU泡沫)的 成品壁元件。依赖于这样的成品壁元件的希望的隔绝特性,在此在两 个混凝土层之间的隔绝层厚度应该可变。隔绝层在此通常施加到第一 成品壁部件的硬化的第一混凝土层上并且保持元件接着张紧到隔绝层 的表面上,以便因此将成品壁部件在成形托板上位置稳定地固定。为 了制造不同厚的成品壁部件,尤其是基于不同厚的隔绝层,至今需要 附加的适配器,以便使保持元件与带有和/或没有隔绝部而需要的壁厚 适配。为了要求的壁厚或隔绝厚度,分别使用分开的适配器。这导致 在壁厚变换时对适配器的耗时的装配和拆卸。此外用于特别隔绝壁厚 必需附加的适配器并且总壁厚至今只能格状地调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避免前述的缺点并且给出相对于现有技术改善 的用于在可运动的成形托板上制造成品壁部件的设备。尤其是应简化 不同厚的成品壁部件和成品壁元件的制造并且提高制造过程的效率。

该任务按照本发明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解决。本发明有利的设 计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

按照本发明设定,为了将不同厚的成品壁部件固定在成形托板上, 夹紧装置可运动地设置在转向装置上,在转向装置和用于保持元件的 偏转轴线之间的基本上垂直于偏转轴线伸展的距离能调节。

各保持元件分别围绕偏转轴线可偏转地设置在夹紧装置上。通过 保持元件围绕其偏转轴线的偏转,保持元件的端部压紧在成品壁部件 的朝向该端部的表面上,由此,成品壁部件可以位置稳定地固定在成 形托板上。因此通过关于转向装置可调节高度的夹紧装置可以实现, 保持元件的偏转轴线能调节成相对于转向装置的不同的垂直距离。因 此通过夹紧装置相对于转向装置的高度可调节性可能的是,将不同厚 的成品壁部件借助夹紧装置固定在成形托板上。借此尤其是可能,将 不同厚的隔绝层设置在成品壁部件的混凝土层上并且将整个成品壁部 件固定在成形托板上。

因此本发明的如下实施形式是特别有利的,其中,夹紧装置基本 上垂直于成形托板的表面可移动地设置在转向装置上。由此能实现用 于保持元件的偏转轴线关于成形托板表面沿垂直于表面的方向的高度 调节。总体上能够借此也较符合人体工程学地构造成品壁部件在成形 托板上的固定的工作进程,因为通常重的并且不便于使用的保持元件 (例如重大约30kg并且长大约2.8m)不必去除和重新使用,而是通 过高度调节可以简单并且符合人体工程学地调节至相对于成形托板的 表面的希望的距离。

优选夹紧装置无级可移动地设置。高度调节或者说转向装置和偏 转轴线之间的距离调节可以在此通过驱动装置进行、例如丝杆驱动装 置或齿条驱动装置。可以设置,夹紧装置能无级地和/或由驱动装置支 持地运动。但当然也可以设置手动的高度调节。也可以设置,高度调 节在自动化过程内以数据处理控制的方式进行。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中可以设定,在转向装置上设置 有至少一个间距器,用于调节成形托板与能设置在间距器的止挡部上 的第二成形托板的距离,间距器可运动地设置在转向装置上,在转向 装置和间距器的止挡部之间的基本上垂直于偏转轴线伸展的止挡距离 能调节。通过间距器关于转向装置的这样的高度调节可以调节在两个 一上一下地设置的成形托板之间的距离。借助转向装置,成形托板连 同第一成品壁部件转向180°并且设置在第二成形托板上方,间距器从 转向装置中伸出并且间距器的止挡部放置在现在处于下面的第二成形 托板上。因此通过从转向装置中可伸出的间距器可以实现两个成形托 板之间的高度调节。这能够实现制造不同厚的成品壁元件。优选间距 器关于转向装置的高度调节也可以无级地和/或由驱动装置支持地(例 如丝杆驱动装置或齿条驱动装置)进行,其方式为,间距器能无级地 和/或由驱动装置支持地运动。在这里也可以设定,该高度调节在自动 化过程中以数据处理控制的方式进行。间距器的高度调节再次有较符 合人体工程学的工作进程的优点,因为为了制造不同厚的成品壁元件 可以放弃拆卸和安装不同长的并且通常数千克重的间距器。

本发明的如下实施形式是特别有利的,其中,间距器基本上垂直 于成形托板的表面可移动地设置在转向装置上。由此可实现间距器的 止挡部关于成形托板的表面沿垂直于该表面的方向的高度调节。

特别优选地可以设定,在转向装置和偏转轴线之间的距离能独立 于转向装置和间距器的止挡部之间的止挡距离调节。换句话说,两个 高度调节(偏转轴线关于转向装置的高度调节和间距器的止挡部关于 转向装置的高度调节)可以彼此独立地进行。但当然也可以设定,两 个高度调节以相同的程度实施。

按照另一个实施例可以设定,保持元件能从释放位置运动到保持 位置,保持元件能平移运动地设置在夹紧装置上,优选保持元件能基 本上平行于成形托板的表面运动。保持元件可以在此稍微在成品壁部 件(例如硬化的混凝土层和在其上设置的隔绝层)的表面上方从侧面 推入,下压装置的外端部可以抬起,例如通过气动单元如可加载的空 气软管。通过在其外端部上的抬起,保持元件围绕其偏转轴线偏转, 由此保持元件的处于成品壁部件的表面上方的端部挤压到成品壁部件 上,由此成品壁部件能位置稳定地固定在成形托板上。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通过具有权利要求9的特征的装置给出,即 一种用于在可运动的成形托板上制造大面积的、尤其是具有尤其是至 少一个混凝土层的成品壁部件的设备,该设备尤其是按照权利要求1 至8之一所述的设备,该设备包括能与成形托板连接的用于使成形托 板转向的转向装置,该转向装置装备有夹紧装置,该夹紧装置具有至 少一个保持元件,该保持元件在夹紧装置上设置成能围绕基本上平行 于成形托板的表面伸展的偏转轴线偏转,通过保持元件围绕其偏转轴 线的偏转,保持元件的端部能压紧在成品壁部件上,成品壁部件能在 成形托板上位置稳定地固定,保持元件基本上棒状地构成,保持元件 构造成能从纵向位置折弯到折弯位置。

由此,保持元件可以在从保持位置推出至释放位置中时折弯并且 由此需要较少侧旁空间,因为其在侧旁不如未折弯的保持元件伸出超 过夹紧装置那样多。反之,常规的、不可折弯的保持元件出于空间原 因经常完全从转向装置中去除并且为了制造另一个成品壁部件必须再 次装配在转向装置上,而提出的可折弯的保持元件可以保留在转向装 置上。由此取消以通常大约30kg重的并且大约2.8m长的保持元件的 费力的操作。尤其是可以利用提出的可折弯的保持元件提高工作进程 的人体工程学并且借此保护操作转向装置的工作者的健康。

按照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可以设定,保持元件具有保持部件和折 弯部件,折弯部件能相对于保持部件折弯,优选折弯部件围绕折弯轴 线可偏转地设置在保持部件上。

优选可以设定,保持元件能固定在纵向位置和/或折弯位置中。由 此可以避免保持元件的已折弯的折弯部件的不希望的摆动运动。优选 可以在此设定,保持元件具有卡锁连接装置,通过卡锁连接装置,折 弯部件能相对于保持部件固定。在一种特别的实施形式可以设定,卡 锁连接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在折弯部件上设置的、优选由压力弹簧加载 的止动栓和至少一个在保持部件上的至少部分地接纳止动栓的接纳 部,止动栓能运动到接纳部中。所述至少一个止动栓可以在此沿折弯 部件可运动设置在折弯部件上或折弯部件中。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变型方案中可以设定,为了将保持元件固定在 纵向位置中,保持部件具有至少一个包括接纳部的棒,所述接纳部用 于能从折弯部件运动到接纳部中的止动栓,优选折弯轴线与棒的朝向 折弯部件的棒端部间隔开地设置。

此外可以设定,所述至少一个止动栓与在折弯部件的端部上设置 的操纵装置优选经由杆连接,通过操纵该操纵装置,所述至少一个止 动栓能运动。操纵装置可以在此具有手拉柄,通过在手拉柄上的拉动 运动或推动运动,所述至少一个止动栓能运动。操纵装置也可以具有 可旋转地支撑的旋转栓,通过旋转栓的旋转,所述至少一个止动栓能 运动。

附图说明

本发明其他细节和优点借助对后续附图的说明来解释。附图如下:

图1a至1c具有两个成品壁部件包括处于内部的隔绝层的双壳 的成品壁元件的制造过程;

图2a具有两个成品壁部件包括处于内部的隔绝层的完成的成 品壁元件;

图2b具有两个成品壁部件没有处于内部的隔绝层的完成的成 品壁元件;

图3a提出的与成形托板连接的转向装置的前视图;

图3b图3a的布置结构的透视俯视图;

图4a图3a的布置结构在转向到第二成形托板上方时的前视图;

图4b按照图4a的转向期间的透视俯视图;

图5a已转向的并在第二成形托板上设置的转向装置的前视图;

图5b图5a的布置结构的底视图;

图6和7保持元件的偏转轴线关于用于不同厚的成品壁部件的 转向装置提出的高度调节的示例;

图8和9间距器关于用于不同厚的成品壁元件的转向装置提出 的高度调节的示例;

图10a至10c保持元件从其释放位置到其保持位置中的推入;

图11a至11c保持元件从其保持位置到其在转向装置的转向的 状态中的释放位置的推出;

图12a至12c提出的保持元件的可能的实施形式的不同视图;

图13图12a的保持元件在固定的纵向位置中的剖面图;

图14图12a的保持元件在未闭锁的纵向位置中的剖面图;

图15a至15d保持元件在从纵向位置至折弯位置的过渡期间的 详细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示出在成形托板3上制造第一成品壁部件2的不同步骤的朝 成形托板3观察的前视图。通过在成形托板3的表面7上设置的托板 止挡部32和在表面7上设置的模板部件23形成成形框架,在成形框 架内首先放入用于钢筋25的间隔件24。在下一个步骤中将钢筋25放 入间隔件24上并且接着引入混凝土层1。隔绝部26可以施加到混凝 土层1上,隔绝部26可以具有用于在其中要设置的连接杆28的预钻 的孔27。然而孔27也可以在隔绝部26的放入的状态中钻出。接着连 接杆28可以引入孔27中,所述连接杆接着用于与另一个成品壁部件 2'连接(见图1b)。

图1b示出第二成品壁部件2'的不同的制造步骤,所述第二成品 壁部件结合图1a的成品壁部件2形成成品壁元件33(见图1c)。对应 于图1a的步骤再次在成形框架32、23内放入间隔件24并且在其上放 入钢筋25。此后引入第二混凝土层1'。

图1c示出连接图1a和1b的成品壁部件2、2'以用于制造双壳的 成品壁元件33,所述成品壁元件在该预制之后在建筑工地上浇注并且 借此可以作为成品壁完成。

在第一混凝土层1硬化之后,成形托板3借助在此未示出的转向 装置(见图3a)抬起,偏转180°并且下降到第二成形托板3'上。在此 从第一成品壁部件2伸出的连接杆28进入到第二成品壁部件2'的还未 硬化的第二混凝土层1'中。在第二混凝土层1'硬化之后,这样完成的 成品壁元件33可以从下面的成形托板3'提起并且例如在仓库中储存。

图2a示出按照图1a至1c制造的成品壁元件33的前视图。图2b 示出可能的另一个成品壁元件33,其相对于图2a的成品壁元件33具 有不同的构造。在两个成品壁部件2、2'的两个混凝土层1、1'之间在 这里没有设置隔绝层并且在两个混凝土层1、1'之间的间隔通过弯曲的 连接杆28(例如格构大梁)实现。

图3a示出与成形托板3连接的提出的转向装置4的前视图并且图 3b示出所述布置结构的透视俯视图。转向装置4在此借助连接器29 与成形托板3连接,例如通过夹紧或通过从转向装置4中伸出的销, 所述销抓住成形托板3。在成形托板3的表面7上设置有具有混凝土 层1和在其上设置的隔绝部26的第一成品壁部件2。转向装置4装备 有夹紧装置5,所述夹紧装置具有多个保持元件6,所述保持元件能平 移运动地基本上平行于成形托板3的表面7可运动到成品壁部件2上。 每个保持元件6在此贴靠在夹紧座30的杆31上,保持元件6与杆31 的接触线形成保持元件6的偏转轴线8。通过保持元件6的外端部34 的抬起(箭头36),保持元件6可以围绕偏转轴线8偏转,从而保持 元件6的端部9可压紧到成品壁部件2上方(箭头37),由此成品壁 部件2位置稳定地可固定在成形托板3上。

保持元件6外端部34的抬起在此可通过在夹紧装置5上设置的张 紧单元35进行,例如通过在外端部34上贴靠的空气软管的空气加载。

为了可以将不同厚的成品壁部件2固定在成形托板3上,设置夹 紧装置5关于转向装置4的高度可调节性。夹紧装置5可以从转向装 置4中伸出,由此在转向装置4和用于保持元件6的偏转轴线8之间 的距离10能够调节。

此外,示出的转向装置4具有可调节高度的间距器11。转向装置 4的间距器11用于在成形托板3的转向的状态中调节成品壁部件2与 在另一成形托板3'上的另一成品壁部件2'的距离(例如见图1c)。通 过间距器11从转向装置4中可以伸出,能够分别按照期望的距离调节 转向装置4和间距器11的止挡部12之间的不同的止挡距离13。

在所示的示例中,不仅用于保持元件6的偏转轴线8的高度调节 而且用于间距器11的止挡部12的高度调节通过无级可调节的丝杆单 元实现。

图4a示出成形托板3在第二成形托板3'上方借助提出的转向装置 4的转向过程的前视图并且图4b示出对应的透视俯视图。

图5a示出在第二成形托板3'上方进行的转向之后的成形托板3 并且图5b示出图5a的布置结构的对应的底视图。借助间距器11的止 挡部12,转向装置4连同在其上连接的成形托板3沉降到第二成形托 板3'上。

图6和7分别示出用于制造不同厚的成品壁部件2的提出的转向 装置4。图7的成品壁部件2在此具有相比于图6的成品壁部件2较 厚的隔绝部26。通过夹紧装置5相对于转向装置4可运动,可以对应 地适配在转向装置4和保持元件6的偏转轴线8之间对应需要的距离 10,以便将不同厚的成品壁部件2固定在成形托板3上。为了与此对 应地也可以产生成形托板3、3'之间不同需要的距离,此外设置,间距 器11同样可运动地设置在转向装置4上。由此能够对应地调节转向装 置4和间距器11的止挡部12之间的不同的止挡距离13。

图8和9分别示出用于制造不同厚的成品壁元件33的提出的转向 装置4,成品壁部件2、2'分别相同地构造。在图9的成品壁元件33 中相比于图8的成品壁元件33期望成品壁部件2、2'之间的较大的距 离。通过从转向装置4中可伸出的间距器11,可以分别调节在转向装 置4和间距器11的止挡部12之间的希望的止挡距离13。

图10a至10c示出保持元件6从其释放位置14(图10a)至其保 持位置15(图10c)导入到成品壁部件2上方的步骤,以便可以将成 品壁部件2借助保持元件6固定在成形托板3上。保持元件6在此可 折弯地构成并且分别具有保持部件18和折弯部件19,折弯部件19相 对于保持部件18可折弯。

在图10a中,保持元件6处于其释放位置14中并且还未设置在成 品壁部件2上方。保持元件6处于折弯位置17中,从而其占据转向装 置4侧旁尽可能少的空间。在第一步骤中保持元件6现在上翻(见箭 头38),从而所述保持元件如在图10b中示出的处于纵向位置16中。 借助保持元件6的卡锁连接装置20(见图12a至图12d),保持元件6 可以固定在该纵向位置16中。作为下一步,保持元件在平移的运动中 推到成品壁部件2的表面上方(见箭头39)。在借助张紧单元35张紧 保持元件6之后(见图3a),保持元件6处于其保持位置15中,在所 述保持位置中,保持元件6的相应的端部9挤压到成品壁部件2的表 面上并且因此将成品壁部件2位置稳定地固定在成形托板3上。

图11a至11c示出在成形托板3转向和设置在另一个成形托板3' 上方之后保持元件6从其保持位置15(图11a)到其释放位置14(图 11c)的实施步骤,以便释放成品壁部件2。

首先保持元件6处于其保持位置15中,在所述保持位置中,所述 保持元件将成品壁部件2位置稳定地保持在成形托板3上。在保持元 件6与成品壁部件2的表面借助张紧单元35张紧被脱开之后(例如通 过结束空气软管的空气加载),保持元件6在平移的运动中侧向推出 (见箭头40)。作为下一步,保持元件6的卡锁连接装置20脱开并且 保持元件6折弯(见箭头41),从而保持元件处于折弯位置17中并且 由此占据转向装置4侧旁尽可能少的空间。

图12a示出提出的保持元件6的一种可能实施形式在其纵向位置 16中的透视图。图12b示出保持元件6的俯视图并且图12c示出保持 元件6的侧视图。保持元件6在其纵向位置16中通过处于保持元件6 内部的卡锁连接装置20可固定,所述卡锁连接装置可以通过在保持元 件6的外端部34上设置的操纵装置45操纵。在图13和图14的纵剖 面中,示出保持元件6在纵向位置16中借助卡锁连接装置20的固定。

保持元件6具有相互围绕折弯轴线42可偏转的保持部件18和折 弯部件19,从而折弯部件19相对于保持部件18可折弯,以便将保持 元件6从其纵向位置16置于折弯位置17中(例如见图10a)。在示出 的示例中折弯部件19围绕折弯轴线42可偏转地设置在保持部件18 上。保持部件18和折弯部件19分别具有两个管状的棒43。通过折弯 轴线42与棒端部44的间隔产生作用到保持部件18上的力的有利的力 传递,如果保持元件6处于其保持位置15中的话(例如见图11a)。

图13和14分别示出保持元件6的纵剖面,由此可看出设置在保 持元件6内部的卡锁连接装置20的工作原理。保持部件18具有两个 管状的棒43,在各棒的内部的空腔中在朝向折弯部件19的棒端部44 的区域中形成用于从折弯部件19可运动到接纳部22中的止动栓21 的接纳部22。折弯部件19同样具有两个管状的棒43,在各棒的内部 的空腔中,止动栓21沿折弯部件19可运动地支撑。止动栓21在示出 的示例中通过分别一个在棒43的内部伸展的杆46与在保持元件6的 外端部34上设置的操纵装置45连接。分别同样在棒43的内部设置的 压力弹簧47作用到止动栓21上,所述压力弹簧在对应的反力缺乏的 情况下将止动栓21挤压到在保持部件18的对应的棒43上的对应的接 纳部22中。止动栓21和可被止动栓21卡入的接纳部22因此形成卡 锁连接装置20,通过所述卡锁连接装置折弯部件19相对于保持部件 18可固定并且因此保持元件6在其纵向位置16中可固定。

止动栓21通过操纵所述操纵装置45从折弯部件19的棒43中可 伸出并且可运动到保持部件18的棒43中的接纳部22中。在示出的示 例中,操纵装置45具有可旋转支撑的旋转栓48和接纳旋转栓48的套 筒50,所述旋转栓包括从其周面伸出的导向销49,所述套筒包括在套 筒50的内壁上设置的螺旋线状的导向槽51(虚线表示),旋转栓48 的导向销49引导在所述导向槽中。通过旋转栓48的旋转,导向销49 沿套筒50的螺旋线状的导向槽51引导,由此旋转栓48附加于其旋转 运动也平移运动。换句话说,以旋转栓48的旋转形式对操纵装置45 的操纵引起旋转栓48沿折弯部件19的附加的平移运动。旋转栓48 可旋转地支撑地设置在板形的支柱52上,与止动栓21连接的杆46 也安装在所述支柱上。通过在旋转栓48旋转时引起的旋转栓48沿折 弯部件19的平移因此也使止动栓21对应地沿折弯部件19运动。操纵 装置45的操纵通过在旋转栓48的端部上安装的把手53变得容易。通 过导向槽51中的缺口可以此外允许将止动栓21对应地固定在适合的 位置上,导向销49可以锁入所述缺口中。

图15a至15d示出另一种可能的保持元件6在从其纵向位置16 至其折弯位置17过渡期间的详细视图。保持元件6在此如图12a至图 14的保持元件6类似地构造,区别在于,操纵元件45具有简单的手 拉柄54。手拉柄54通过杆46与止动栓21连接。杆46分别具有径向 伸出的凸缘55,分别有压力弹簧47作用到所述凸缘上,因此所述压 力弹簧在对应的反力缺乏的情况下将对应的止动栓21挤压到保持部 件18上的对应的接纳部22中。通过相反于压力弹簧47的弹簧力拉出 手拉柄54,止动栓21可以从其对应的接纳部22中拉出并且因此卡锁 连接装置20脱开。在卡锁连接装置20脱开之后,折弯部件19可以相 对于保持部件18折弯并且因此保持元件6被转变到其折弯位置17中。

止动栓21在其外端部上具有销56,所述销在保持元件6的折弯 位置17中可以卡入在保持部件18的表面上的对应的空隙57中,以便 将保持元件6固定在折弯位置17中并且阻止保持部件18和折弯部件 19之间的不希望的摆动运动。通过止动栓21借助压力弹簧47的示出 的压力弹簧加载的实施方式,止动栓21的销56在保持元件6的折弯 位置17中自动卡入空隙57中。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