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含噻菌灵和噻呋酰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一种含噻菌灵和噻呋酰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噻菌灵和噻呋酰胺的杀菌组合物,所述杀菌剂组合物的活性组分为噻菌灵和噻呋酰胺,噻呋酰胺与噻菌灵的质量比为1:20至20:1,组合物中活性组分质量百分含量为5-60%。本发明的杀菌剂组合物具有杀菌活性高,同时延缓病原物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且减少生产实际中防治用药量,经济、高效、安全、环保。本发明对多种作物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尤为显著。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6-27

    授权

    授权

  • 2016-04-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N47/02 申请日:201507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1-0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用杀菌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噻菌灵和噻呋酰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水稻纹枯病是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世界性范围内的流行性病害,也是我国水稻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其分布非常广泛,在我国各水稻主产区都有发生,尤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地区,危害非常严重,导致产量急剧下降。选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年来,虽然国内外学者在抗病育种方面取得了很多进展,但目前尚无选育出对水稻纹枯病完全免疫的水稻品种。目前水稻纹枯病菌防治还是依赖于药剂防治。目前我国在防治水稻纹枯病上一直采用以井冈霉素为主的药剂,在发病初期即在水稻分蘖末期病株率达到15%左右开始喷药防治,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已有报导显示,我国部分地区水稻纹枯病对井冈霉素已经产生了抗药性,导致的该药剂的防治效果不断下降。如果继续控制水稻纹枯病,尤其是筛选出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替代药剂,同时治理井冈霉素抗药性以及促进水稻纹枯病的可持续控制,已成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和水稻种植者面临的重大挑战。

噻菌灵属于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是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杀菌剂,可以防治柑橘贮藏病害、香蕉病害、小麦赤霉病、水稻恶苗病、苹果核梨的青霉病、炭疽病、灰霉病、黑星病、白粉病等多种植物病害,对植物病害防治兼有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可防治多种作物病害,与井冈霉素无交互抗药性。

噻菌灵的化学名称:2-(4-噻唑基)-1H-苯并咪唑。 

噻菌灵的化学结构式如下式所示:

噻呋酰胺又叫噻氟菌胺,它是含噻唑环的苯基酰胺化合物,属于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具有强内吸传导性和长持效性,可防治多种作物病害,特别是担子菌丝核菌属真菌引起的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主要作用机理是抑制病菌三羧酸循环中琥珀酸脱氢酶,导致菌体死亡。噻呋酰胺对丝核菌属、柄锈菌属、黑粉菌属、腥黑粉菌属、伏革菌属、核腔菌属等致病真菌均有活性,尤其对担子菌纲真菌引起的病害如纹枯病、立枯病等有特效,与井冈霉素无交互抗药性。

噻呋酰胺的化学名称:2',6'-二溴-2-甲基-4'-三氟甲氧基-4-三氟甲基-1,3-噻二唑-5-羟酰苯胺

噻呋酰胺的化学结构式如下式所示:

噻菌灵和噻呋酰胺菌为低毒类或微毒类农药,属于高效、低毒、对环境友好型杀菌剂。噻菌灵主要是作用于真菌的细胞分裂,噻呋酰胺作用与菌体的琥珀酸脱氢酶,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二者不存在交互抗药性。但很多研究表明,若这两种药剂单独使用来防治病害,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导致防效降低,甚至防治失败。杀菌剂抗药性行动委员会(FRAC)建议,将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复配使用,可以避免或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因此,将二者组合为杀菌组合物,不仅能有效解决水稻纹枯病的防治问题,而且能够避免或延缓病原物对其产生抗药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噻菌灵和噻呋酰胺的杀菌组合物,具有杀菌活性高,延缓病原物抗药性产生和发展,并使单位面积上总的用药量下降,经济、高效、环保。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含噻菌灵和噻呋酰胺的杀菌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剂组合物的活性组分为噻菌灵和噻呋酰胺,噻呋酰胺与噻菌灵的质量比为1:20至20:1,组合物中活性组分质量百分含量为5-60% 。

所述的活性组分噻呋酰胺与噻菌灵的质量比为1:10至10:1。

所述的噻呋酰胺与噻菌灵的质量比为1:3-8。

所述的噻呋酰胺与噻菌灵的质量比为1:4-6。

所述杀菌剂组合物的剂型为悬浮剂、乳油、水分散粒剂或可湿性粉剂。

本杀菌剂组合物对多种作物病害有更高的防治效果,对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尤为显著,用于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的防治。

本发明的显著效果和优点是:

本发明将两类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即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噻菌灵与SDHI类杀菌剂噻呋酰胺相组合,并加工成生产上容易使用的制剂,生物活性高,单位面积上总的用药量下降,大大降低了施药成本,同时在更大程度上延缓病原物抗药性产生和发展,降低了病原真菌对单一杀菌剂产生抗性的风险,延长了杀菌组合物中各组分的使用寿命,从而达到经济、高效、环保的效果。

本发明对作物真菌性病害有更高的防治效果,两组分之间存在明显增效作用;可代替部分高价位农药品种,并减少用药量,有效降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并能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本发明中噻菌灵和噻呋酰胺均属低等毒性,并且对人畜、有益生物、环境安全;可延缓病菌对单一药剂的抗药性。

首先测定噻菌灵和噻呋酰胺两单一化合物(以下简称药剂)的EC50(药物安全性指标),根据两单一药剂的EC50按Wadley法设定两药剂的组合比例,并根据Wadley增效系数C值,确定合适的组合物比例,然后按孙云沛法加以验证。

试验目标物为水稻纹枯病菌,但不限如此。试验采用菌丝生长测定法,按不同处理制作含药培养基,各处理4个重复,接菌3天后,调查各处理对水稻纹枯病菌的生长抑制效果。通过防效的机率值和系列药剂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根据Wadley法计算增效系数(SR),并据此作出综合评价。SR≤0.5表示具有拮抗作用, 0.5< SR<1.5表示具有相加作用, SR≥1.5为增效作用。SR值计算方法如下:

EC50(理论值)=(a+b)/(a/EC50A+b/EC50B)

SR= EC50(理论值)/ EC50(实际值)

SR≤0.5,则两种药剂混配有颉颃作用

SR=0.5~1.5,则两种药剂混配有加和作用

SR≥1.5,则两种药剂混配有增效作用

表1  噻呋酰胺和噻菌灵组合物对水稻纹枯病菌的Wadley法测定结果

配比(S:SF)回归方程相关系数EC50SR噻菌灵(S)Y=2.617X+6.0100.99410.411 噻呋酰胺(SF)Y=1.397X+6.0810.99480.168 20:1Y=0.782X+5.4790.98820.24421.574610:1Y=1.104X+5.7250.97760.22031.64885:1Y=1.142X+5.9150.98880.15792.09731:1Y=0.989X+5.8000.98630.15511.53771:5y=0.401x+5.36570.93080.12251.52131:10Y=1.359X+6.2840.97940.11271.57531:20Y=0.753X+5.6300.99230.14581.1856

注:S为噻菌灵,SF为噻呋酰胺。

从以上数据可以分析,不同比例的噻菌灵与噻呋酰胺组合物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效果各不相同,总体上看,其比例在1:20到20:1的范围内都有增效或加和作用,其中最大增效比例为5:1。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此。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 60%噻呋酰胺·噻菌灵可湿性粉剂的制备方法)

原料配方:按质量百分比

活性组分 噻呋酰胺       10%

活性组分 噻菌灵         50%

NNO                    6%

碳酸胺                  3%

白炭黑                  10%

高岭土                 余量。

制备方法:将上述物质均匀混合,混合物经气流粉碎机粉碎,制得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2 ( 30%噻呋酰胺·噻菌灵悬浮剂的制备方法)

活性组分 噻呋酰胺       15%

活性组分 噻菌灵         15%

木质素磺酸钠             6%

BY140                    4%

黄原胶                   0.1%

丙二醇                   1%

磷酸酯消泡剂             0.1%

水                      余量。

制备方法:根据配方,将个组分按比例称量,加入球磨机球磨30分钟,过滤,抽入分散罐高速剪切3分钟后经砂磨机充分研磨,控制固体组分粒子直径在2微米以内,研磨结束后搅拌均匀,即得悬浮剂产品。 实施例3 ( 40%噻呋酰胺·噻菌灵水分散粒剂的制备方法)

活性组分 噻呋酰胺       5%

活性组分 噻菌灵        35%

甲基脂肪酰胺苯磺酸钠    5%

碳酸钠                  3%

木质素磺酸钠           6%

凹凸棒土               余量。

制备方法:将噻呋酰胺、噻菌灵、甲基脂肪酰胺苯磺酸钠、碳酸钠、凹凸棒土一起混合均匀后,经气流粉碎机粉碎至粒径5μm,得母粉,将母粉与木质素磺酸钠充分混合后造粒、烘干、过筛,从而制得水分散性粒剂。

实施例4 ( 20%噻呋酰胺·噻菌灵悬浮剂)

活性组分 噻呋酰胺       15%

活性组分 噻菌灵         5%

木质素磺酸钠            6%

BY140                   4%

黄原胶                  0.1%

丙二醇                  1%

磷酸酯消泡剂            0.1%

水                      余量。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2。

实施例5 (45%噻呋酰胺·噻菌灵乳油 )

原料配方:按质量百分比

活性组分 噻呋酰胺       35%

活性组分 噻菌灵         10%

无水钙盐                5%

NP-10                   5%

二甲苯                  余量。

制备方法: 将活性组分噻呋酰胺在二甲苯反应釜中充分溶解,制成A液;将活性组分噻菌灵在二甲苯反应釜中充分溶解,制成B液;在不停搅拌状态下将A液混入B液,充分搅拌均匀,加入无水钙盐和NP-10,然后用溶剂二甲苯调整含量。

实施例6 (48%噻呋酰胺·噻菌灵乳油的制备方法)

原料配方:按质量百分比

活性组分 噻呋酰胺       36%

活性组分 噻菌灵         12%

DMF                     30%

无水钙盐                5%

NP-10                   5%

二甲苯                  余量。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5。

防治效果试验:

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效试验在凤阳县进行,试验面积为0.3hm2,每处理重复三次,在水稻孕穗期喷药防治,在施药15天后进行防效调查,防治结果见表2。结果表明,含有噻菌灵和噻呋酰胺的杀菌组合物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相同剂量或较低使用剂量下能达到更高的防治效果,且该杀菌组合物的各处理防效菌大于85%,显著高于对照药剂。

表2噻呋酰胺·噻菌灵杀菌组合物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大田药效*

    由于在水稻孕穗期也是防治稻曲病的防治适期,我们同时调查了药剂防治后对稻曲病的防治效果,防治结果见表3。结果表明,含有噻菌灵和噻呋酰胺的杀菌组合物对稻曲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各处理剂量下的防效均高于85%,显著高于对照药剂的防效。

表3噻呋酰胺·噻菌灵杀菌组合物对稻曲病的田间药效

由表2和表3的数据可知,含有噻呋酰胺和噻菌灵的杀菌组合物对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效,且不同配比的防效有所不同。值得注意的是,当噻菌灵和噻呋酰胺的配比为5:1时,与其它处理相比,在较低的用量下却对两种病害具有较高的防效,显示了较好的协同增效作用;而室内生测结果也表明,噻菌灵和噻呋酰胺的配比为5:1时,所测定的增效系数最高,二者的结果一致。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发明的若干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的实施例,还可以有很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认为是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