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高原地区树木种植坑及树木种植方法

高原地区树木种植坑及树木种植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原地区树木种植坑及树木种植方法。该高原地区树木种植坑,包括坑体及位于坑体内部的种植土;所述坑体的内表面上设置有一层泥浆护壁。该树木种植方法是基于上述种植坑的种植方法。通过设置在坑体内表面上的泥浆护壁,一方面可以在树木生长的前期起到有效的隔绝作用,大大降低了坑体内雨水、浇灌水的渗漏和种植土内肥力的流失;另一方面,当坑体内水量过多时泥浆护壁也具有一定的渗水作用,避免树木受涝;再一方面,随着树木的长大其根系可以穿透泥浆护壁继续生长,对树木的生长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7-07

    授权

    授权

  • 2015-12-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9/02 申请日:201506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1-1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林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原地区树木种植坑及树木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海拔高,气候干寒,日照时间长,蒸发量大,高原地区大多数土壤形成时间短,熟 化程度不高,多属砂壤土、砂性重、石砾多、质地偏粗、易漏肥;且高原地区的土壤有机质 含量低,即使有少数土地含腐殖质较多,亦因温度昼高夜低,微生物繁殖慢、数量少、分解 缓慢,很少为树木所吸收。因此,按照现行国家有关规范规定的种植土营养指标和种植坑技 术,难以适应高原地区种植要求。特别是针对工程建设破坏后的植被恢复地区,表层土壤完 全被破坏,土壤极度贫瘠,通过现有的种植坑进行种植透水强,保水保肥料性能极差。种植 乔灌木完全按照现行规范要求,对土壤进行改良,种植坑大小、种植土回填、种植养护均达 标情况下,也难以成活,即使成活,长势也难以达到要求。因此,提高植物种植后的成活率 和改善生态环境,关键是解决植物种植后保持其生长所需水分和养分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保水性和保肥性均较好的高原地区树木种植坑。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高原地区树木种植坑,包括坑体及位于坑 体内部的种植土;所述坑体的内表面上设置有一层泥浆护壁。

进一步的是,所述泥浆护壁由泥浆灌浆制成,所述泥浆主要由水、黏土和固化剂混合而 成;所述黏土的黏粒含量不小于30%,塑性指数不小于25;所述泥浆相对于水的比重为1.45~ 1.7,泥浆中黏土与固化剂的重量配比为10:1。

进一步的是,乔木类和花灌木类树苗的尺寸与坑体规格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进一步的是,所述泥浆护壁的厚度为5~8cm。

进一步的是,所述种植土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基土层、植土层和盖土层;所述基土 层为纯土壤,所述植土层为肥料、纯土壤和保水剂混合的改良土壤,所述盖土层为肥料和纯 土壤混合的改良土壤。

进一步的是,所述肥料为有机肥料;所述基土层的厚度为5~20cm;所述植土层的厚度 为30~80cm,植土层中肥料与纯土壤与保水剂的重量配比为3:7:0.3;所述盖土层中肥料与 纯土壤的重量配比为2:8。

进一步的是,所述种植土的上侧设有覆盖结构,所述覆盖结构包括覆盖在种植土上表面 的塑料膜和覆盖在塑料膜上表面的麻布;所述塑料膜上设有至少两个过孔。

进一步的是,所述坑体四周的地面上还设有整体呈环状结构的土埂,所述覆盖结构的边 缘与土埂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高原地区树木种植坑的树木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开挖坑体;

步骤二、采用水、黏土和固化剂混合配制泥浆;所述黏土的黏粒含量不小于30%,塑性 指数不小于25;泥浆中黏土与固化剂的重量配比为10:1;所述配得的泥浆相对于水的比重为 1.45~1.7;将模板与坑体的内表面间隔5~8cm支护在坑体内,采用自重灌浆法将泥浆灌入 模板和坑体的内表面之间形成厚泥浆护壁;

步骤三、将纯土壤回填到坑体内,并压实形成5~20cm厚的基土层;

步骤四、将树苗的根部垂直放入基土层上侧的坑体中心位置;并将纯土壤、肥料和保水 剂混合均匀后的改良土壤回填到基土层上侧的坑体内,形成30~80cm厚的植土层;

步骤五、将纯土壤和肥料混合均匀后的改良土壤回填到植土层上侧的坑体内形成盖土层, 并使得盖土层将树苗的根部被完全覆盖住;

步骤六、向坑体内浇水。

进一步的是,上述树木种植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七、将塑料膜和麻布依次覆盖设置在盖土层的上侧形成覆盖结构;其中,塑料膜上 设有至少两个过孔;

步骤八、在坑体四周的地表上筑一个高5~10cm的土埂,土埂呈环形设置并绕坑体一周, 并使覆盖结构的边缘与土埂连接;

步骤九、用倾斜设置的支架将树苗扶固,支架的下端支撑在地面上,支架的上端与树苗 的树干部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在坑体内表面上的泥浆护壁,一方面可以在树木生长的前期起到有效的 隔绝作用,大大降低了坑体内雨水、浇灌水的渗漏和种植土内肥力的流失;另一方面,当坑 体内水量过多时泥浆护壁也具有一定的渗水作用,可以避免树木受涝;再一方面,随着树木 的长大其根系可以穿透泥浆护壁继续生长,对树木的生长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且不会对环 境造成污染。

(2)、泥浆中黏土与固化剂的重量配比为10:1使制得的泥浆护壁既具有良好的隔绝作 用,又能够具有一定的渗水作用。

(3)、坑体的规格更合理,利于树苗在高原地区的种植;5~8cm为泥浆护壁的最佳厚度, 使其在树木生长前期具有良好的隔绝作用,在树木生长的中、后期便于树木根系的穿透。

(4)、包括基土层、植土层和盖土层的种植土结构合理,养分较高,提高了种植树木的 成活率。

(5)、通过在植土层和盖土层中添加合理配比的有机肥料,大大提高了树苗种植的存活 率,且利于树苗后期的生长。

(6)、塑料膜可以减少种植土中水分的蒸发,同时过孔能够使雨水或浇灌水向种植土中 渗透。麻布可以避免塑料膜下侧的种植土温度过高,发生烧根现象;同时,由于高原地区昼 夜温差大,夜间温度低,通过麻布还能够对种植土起到保温作用。

(7)、土埂可以拦蓄坑体四周的雨水,使雨水进入坑体中,利于树木的存活和生长。

(8)、通过本发明的树木种植方法在高原地区进行树木种植,成活率高,树木后期长势 较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高原地区树木种植坑种植有不带土球树苗的实施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高原地区树木种植坑种植有带土球树苗的实施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坑体1、泥浆护壁11、基土层2、植土层3、盖土层4、塑料膜5、过孔51、 麻布6、土埂7、树苗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高原地区树木种植坑,包括坑体1及位于坑体1内部的种植土;所 述坑体1的内表面上设置有一层泥浆护壁11。泥浆护壁11位于坑体1的内表面与种植土之 间,厚度优选为5~8cm,这样使泥浆护壁11既具有良好的隔绝作用,又便于树木根系的穿 透。泥浆护壁11由泥浆制成,所述泥浆主要由水、黏土和固化剂混合而成的半流体,其具有 乳浆稠度;制作时,可以将泥浆通过涂抹、灌浆等方式设置在坑体1的内表面上;其中,固 化剂又名硬化剂、熟化剂或变定剂,是一类增进或控制固化反应的物质或混合物。在树木生 长的前期,泥浆护壁11可以减少坑体1内水分和肥力的流失;在树木生长的中、后期,泥浆 护壁11基本与种植土和坑体1外土壤融为一体,树木的根系可以穿透泥浆护壁11继续生长, 对树木的生长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泥浆护壁11本身还是具 有一定的渗水性的,当坑体1内水量过多时,多余的水可以从泥浆护壁11中渗出。

为了使制成的泥浆护壁11具有最好的效果,选用黏粒含量不小于30%、塑性指数不小于 25的黏土制备泥浆;灌浆用的泥浆相对于水的比重为1.45~1.7,泥浆中黏土与固化剂的重 量配比为10:1。按照GB/T501231999《土工试验方法标准》规定,粒径小于0.005mm土颗粒 的含量为黏粒含量。塑性是表征细粒土物理性能一个重要特征,一般用塑性指数来表示;塑 性指数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了影响黏性土特征的各种重要因素;塑性指数愈大,表明土的 颗粒愈细,比表面积愈大,土的黏粒或亲水矿物(如蒙脱石)含量愈高,土处在可塑状态的 含水量变化范围就愈大。

为了提高树苗8在高原地区种植的存活率,同时为了保证树苗8后期的长势,我们针对 不同类型、不同大小的树苗8设置了特定规格的坑体1;具体的乔木类和花灌木类树苗8的 尺寸与坑体1规格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种植土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基土 层2、植土层3和盖土层4;所述基土层2为纯土壤,所述植土层3为肥料、纯土壤和保水剂 混合的改良土壤,所述盖土层4为肥料和纯土壤混合的改良土壤。纯土壤通常是指当地采集 的表土或是青稞种植土等等。植土层3覆盖了树苗8的大部分根部,主要用于给树苗8提供 必要的水分和养分;保水剂避免植土层3水分流失的过程中,也避免了养分的流失。盖土层 4能够进一步向植土层3中补充养分,以供树苗8吸收。通过主要由基土层2、植土层3和盖 土层4组成的种植土进行树木种植,既能保证种植成本,同时又能够更有效的提高种植土的 肥力,改良土壤性状,提高了树木的种植存活率,使所种植的树木长势较好。

为了使种植土中的营养更合理,使种植存活率更高;具体的,所述肥料为有机肥料;所 述基土层2的厚度为5~20cm;所述植土层3的厚度为30~80cm,植土层3中有机肥料与纯 土壤与保水剂的重量配比为3:7:0.3;所述盖土层4中有机肥料与纯土壤的重量配比为2:8。 其中,有机肥料是指含有有机物质,既能提供农作物多种无机养分和有机养分,又能培肥改 良土壤的一类肥料。有机肥料其中绝大部分为农家就地取材,自行积制的农家肥;农家肥的 种类繁多而且来源广、数量大,便于就地取材,就地使用,成本也比较低。有机肥料的特点 是所含营养物质比较全面,它不仅含有氮、磷、钾,而且还含有钙、镁、硫、铁以及一些微 量元素;通常在农家肥中适量地混配化肥不但可以有效地防止肥效挥发散失,而且可以使肥 效成倍提高,例如:在人粪尿中添加硫酸亚铁,可使人粪尿中的碳酸铵转化成性质较稳定的 硫酸铵,从而有效地抑制人粪尿中的氮素损失等。有机肥料大大提高了树苗8种植的存活率, 且利于其后期的生长。种植土中的有机肥料所含的营养元素多呈有机物状态,难于被树木直 接吸收利用,必须在土壤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化学物理作用和微生物的发酵,分解,使养分逐 渐释放,因而肥效长而稳定,从而利于树木的持续生长。另外,施用有机肥料有利于促进土 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使土壤中空气和水的比值协调,使土壤疏松,增加保水、保温、透气、 保肥的能力。

作为本发明的又一种改进,再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种植土的上侧设有覆盖结构,所 述覆盖结构包括覆盖在种植土上表面的塑料膜5和覆盖在塑料膜5上表面的麻布6;所述塑 料膜5上设有至少两个过孔51。塑料膜5通常为聚乙烯(PE)材料制成的膜,其具有良好的 粘附性能,不会起翘、脱落,同时具有较好的耐候性及持粘力稳定性。过孔51的数量可根据 不同高原地区的实际气候特点进行设置,如果蒸发量大则少设置一些过孔51减少蒸发,如果 雨水较多则可多设置一些过孔51;通常过孔51的孔径3cm,各孔之间的间距为15cm。麻布6 是指以各种麻类植物纤维制成的布,具有柔软舒适、透气清爽、耐洗、耐晒、防腐、抑菌等 特点。该覆盖结构中麻布6通常选用粗麻布;麻布6的厚度通常为3~5cm。高原地区的气候 通常为干旱缺水,日间蒸发量远远大于降雨量,通过塑料膜5可以有效减少种植土的表面蒸 发,同时通过过孔51能渗透雨水或是灌溉水;同时高原地区的日间光照时间长,麻布6可以 避免塑料膜5下部种植土温度过高,发生烧根现象;在夜间麻布6还能够起到保温作用。

考虑到高原地区降雨较少,为在下雨的时候更好的收集坑体1四周的雨水,所述坑体1 四周的地面上还设有整体呈环状结构的土埂7,所述覆盖结构的边缘与土埂7连接。其中, 所述坑体1位于土埂7的环形内侧;土埂7的高度通常为5~10cm,土埂7的整体为圆环或 矩形环。一般通过将土埂7沿覆盖结构的边缘设置一圈。

基于上述的高原地区树木种植坑的树木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开挖坑体1;根据种植树苗8杆径的大小开挖坑体1,坑体1的大小通常为规范 标准值的1.3~1.5倍;具体的乔木类和花灌木类树苗8的尺寸与坑体1规格的对应关系如下 表:

步骤二、采用水、黏土和固化剂混合配制泥浆;所述黏土的黏粒含量不小于30%,塑性 指数不小于25;泥浆中黏土与固化剂的重量配比为10:1;所述配得的泥浆相对于水的比重为 1.45~1.7;将模板与坑体1的内表面间隔5~8cm支护在坑体1内,采用自重灌浆法将泥浆 灌入模板和坑体1的内表面之间形成厚泥浆护壁11;

步骤三、将纯土壤回填到坑体1内,并压实形成5~20cm厚的基土层2;

步骤四、将树苗8的根部垂直放入基土层2上侧的坑体1中心位置;并将纯土壤、肥料 和保水剂混合均匀后的改良土壤回填到基土层2上侧的坑体1内,形成30~80cm厚的植土层 3;

步骤五、将纯土壤和肥料混合均匀后的改良土壤回填到植土层3上侧的坑体1内形成盖 土层4,并使得盖土层4将树苗8的根部被完全覆盖住;

步骤六、向坑体1内浇水。

步骤七、将塑料膜5和麻布6依次覆盖设置在盖土层4的上侧形成覆盖结构;其中,塑 料膜5上设有至少两个过孔51;

步骤八、在坑体1四周的地表上筑一个高5~10cm的土埂7,土埂7呈环形设置并绕坑 体1一周,并使覆盖结构的边缘与土埂7连接;土埂7的整体形状通常与坑体1的横截面相 似;

步骤九、用倾斜设置的支架将树苗8扶固,支架的下端支撑在地面上,支架的上端与树 苗8的树干部连接。

上述步骤三、四和五中的纯土壤优选为青稞种植土。上述步骤四和步骤五中的肥料优选 为有机肥料;植土层3中有机肥料与纯土壤与保水剂的重量配比为3:7:0.3;盖土层4中有 机肥料与纯土壤的重量配比为2:8。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