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电线接合部的止水方法及电线组排列装置

电线接合部的止水方法及电线组排列装置

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覆盖电线组的接合部的止水部通过流动状的合成树脂的固化而得到的情况下,流动状的合成树脂容易遍及多个绝缘电线之间的间隙,由此确保充分的止水性能。一对第一夹持部将电线组的接合部的第一包覆部夹入到平行的一对第一支承面之间。摆动机构使夹入第一包覆部的一对第一夹持部中的一方相对于另一方与第一支承面平行地往复位移。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99580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380073121.2

  • 发明设计人 浅见友彦;加藤卓;吉田康弘;

    申请日2013-08-09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高培培

  • 地址 日本三重县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1:38:1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7-2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H01R43/00 授权公告日:20170322 终止日期:20190809 申请日:20130809

    专利权的终止

  • 2017-03-22

    授权

    授权

  • 2015-11-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1R43/00 申请日:201308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0-2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电线组的接合部进行止水的方法及适合于在该方法中使用的电线组排列装置。

背景技术

搭载在以汽车为代表的车辆上的线束有时具有接合部。接合部是将从绝缘包覆露出的多个导体彼此接合的部分。接合部形成在包含多个绝缘电线的电线组的中间部或端部。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绝缘电线仅称为电线。

例如,接合部通过将多个导体焊接而形成。或者也有时将多个导体利用压接配件进行压接而形成接合部。

如专利文献1、2所示,电线组的接合部通过由合成树脂覆盖来止水。专利文献1、2所示的止水部是流动状的紫外线固化树脂固化后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紫外线固化树脂是光固化树脂的一例。

由合成树脂构成的止水部覆盖电线组中的包含从接合部到面向该接合部的绝缘包覆的端部的区域。以下,将该区域称为止水区域。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3603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08063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线束的止水部在止水区域的绝缘包覆的部分处,将多个电线之间的间隙填埋。由此,防止液体从多个电线之间的间隙向接合部的浸入。

然而,在将多个电线捆扎的情况下,流动状的合成树脂难以充分地遍及多个电线之间的间隙。这样的话,无法得到充分的止水性能。

此外,在止水部的材料包含光固化树脂的情况下,照射光未到达将捆扎的电线的内部的间隙填埋的光固化树脂。这样的话,光固化树脂在固化之前流出,因此无法得到充分的止水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通过流动状的合成树脂的固化来得到覆盖电线组的接合部的止水部的情况下,流动状的合成树脂容易遍及多个绝缘电线之间的间隙,由此确保充分的止水性能。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电线接合部的止水方法包括以下所示的第一夹持工序、摆动工序、并排维持工序及止水部形成工序。

(1)上述第一夹持工序是将从电线组中的面向接合部的绝缘包覆的端部隔开了间隔的位置的第一包覆部夹入彼此相对的一对第一夹持部的平行的一对第一支承面之间的工序。上述电线组包括多个绝缘电线,且具有将上述绝缘电线的各个导体接合了的部分即上述接合部。

(2)上述摆动工序是使夹入上述第一包覆部的上述一对第一夹持部中的一方相对于另一方与上述第一支承面平行地往复位移的工序。

(3)上述并排维持工序是将上述电线组中的至少上述绝缘包覆的端部维持成上述摆动工序的结束时的并排状态的工序。

(4)上述止水部形成工序是利用流动状的止水材料覆盖通过上述并排维持工序维持了状态的上述电线组的止水区域,进而,使该止水材料固化的工序。上述止水区域是上述电线组中的包括从上述接合部到上述绝缘包覆的端部的区域。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电线接合部的止水方法是第一方案的电线接合部的止水方法的一方案。在第二方案的电线接合部的止水方法中,上述并排维持工序包括以下所示的第二夹持工序、夹持解除工序、移动工序。

(3-1)上述第二夹持工序是将经由上述摆动工序而由上述一对第一夹持部夹持的上述电线组的第二包覆部夹入到彼此相对的一对第二夹持部的与上述第一支承面平行的一对第二支承面之间的工序。上述第二包覆部是上述电线组的上述第一包覆部与上述止水区域之间的部分。

(3-2)上述夹持解除工序是在上述第二夹持工序之后解除由上述第一夹持部进行的夹持的工序。

(3-3)上述移动工序是在上述夹持解除工序之后使夹持上述电线组的上述一对第二夹持部移动,由此使上述电线组向上述止水部形成工序的位置移动的工序。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的电线接合部的止水方法是第一方案或第二方案的电线接合部的止水方法的一方案。在第三方案的电线接合部的止水方法中,上述止水部形成工序包括以下所示的片材添加工序、止水材料供给工序、片材包覆工序、曝光工序。

(4-1)上述片材添加工序是将通过上述并排维持工序维持了状态的上述电线组的上述止水区域维持成沿着透明的片材上的状态的工序。

(4-2)上述止水材料供给工序是向上述片材上供给包含光固化树脂的流动状的上述止水材料的工序。

(4-3)上述片材包覆工序是利用被供给了上述止水材料的上述片材包覆上述电线组的上述止水区域,由此利用流动状的上述止水材料填埋上述电线组的上述止水区域与上述片材的间隙的工序。

(4-4)上述曝光工序是从上述片材的外侧向覆盖上述电线组的上述止水区域的上述止水材料照射光的工序。

本发明的第四方案的电线接合部的止水方法是第一方案至第三方案中的任一电线接合部的止水方法的一方案。在第四方案的电线接合部的止水方法中,上述第一夹持工序、上述摆动工序及上述并排维持工序在上述电线组的中间部分形成的上述接合部的两侧的位置处并行地进行。

而且,本发明也可以作为适合于上述的各方案的一夹持工序、摆动工序及并排维持工序中的使用的电线组排列装置的发明。本发明的第五方案的电线组排列装置是将上述电线组的绝缘包覆的部分排列成多个绝缘电线呈一列地排列的状态的装置。并且,上述电线组排列装置具备以下所示的各构成要素。

(1)第一构成要素是形成有平行的一对第一支承面的一对第一夹持部。上述一对第一夹持部将从上述电线组中的面向上述接合部的上述绝缘包覆的端部隔开了间隔的位置的第一包覆部夹入到上述一对第一支承面之间。

(2)第二构成要素是使夹入上述第一包覆部的上述一对第一夹持部中的一方相对于另一方与上述第一支承面平行地往复位移的摆动机构。

本发明的第六方案的电线组排列装置是第五方案的电线组排列装置的一方案。第六方案的电线组排列装置还具备以下所示的各构成要素。

(3)第三构成要素是形成有与上述第一支承面平行的一对第二支承面的一对第二夹持部。上述一对第二夹持部将由上述一对第一夹持部夹持了的上述电线组的第二包覆部夹入到上述一对第二支承面之间。上述第二包覆部是上述电线组的上述第一包覆部与上述绝缘包覆的端部之间的部分。

(4)第四构成要素是解除了由上述第一夹持部进行的夹持之后,使夹持上述电线组的上述一对第二夹持部移动的移动机构。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的各方案,电线组的接近止水区域的第一包覆部(绝缘包覆的部分)夹入到一对第一夹持部之间。此外,一对第一夹持部在保持夹入第一包覆部的状态下,与支承面平行地相对往复位移。

第一包覆部在夹入到一对第一夹持部之间的初期的阶段,可认为成为多个绝缘电线堆叠的状态。然而,当一对第一夹持部相对地往复位移时,绝缘电线堆叠的状态崩塌。其结果是,第一包覆部成为将全部的绝缘电线沿着第一支承面并排排列的状态(并排状态)。

在全部的绝缘电线未堆叠而并排排列的并排状态下,难以产生流动状的合成树脂难以流入的死区。即,流动状的合成树脂容易遍及全部的绝缘电线之间的间隙。其结果是,覆盖电线组的接合部的止水部在通过流动状的合成树脂的固化而得到的情况下,会确保充分的止水性能。

而且,在上述的第二方案及第六方案中,电线组从夹持第一包覆部的一对第一夹持部向夹持比第一包覆部靠接合部的第二包覆部的一对第二夹持部交付。此外,电线组在由一对第二夹持部夹持的状态下,向止水部形成工序的位置移动。

根据上述的第二方案及第六方案,即使在与第一夹持工序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处进行止水部形成工序的情况下,电线组中的从第二包覆部到绝缘包覆的端部的部分也会维持成摆动工序的结束时的并排状态。

因此,根据上述的第二方案及第六方案,能够并行地进行对于某电线组的止水部形成工序和使其他的电线组排列成并排状态的工序(第一夹持工序及摆动工序)。其结果是,能够有效地制造具有将接合部覆盖的止水部的线束。

而且,在上述的第三方案中,将接合部覆盖的止水部是由于包含光固化树脂的流动状的止水材料从将其包覆的透明的片材的外侧受光而固化的部分。在使用光固化树脂作为止水材料的情况下,在绝缘电线堆叠的部分,容易产生照射的光无法到达的死区。本发明特别适合于向这样的对象的适用。

而且,本发明如上述的第四方案那样,也可以适用于所谓中间接合的止水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线组排列装置10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电线组的俯视图。

图3是形成有止水部的电线组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止水方法中的第一夹持工序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止水方法中的摆动工序的图。

图6是表示摆动工序的结束时的情况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止水方法中的第二夹持工序的中途的情况的图。

图8是表示第二夹持工序的结束时的情况的图。

图9是表示第二夹持工序中的夹持部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止水方法中的夹持解除工序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止水方法中的移动工序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止水方法中的止水材料供给工序的第一例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止水方法中的片材添加工序的第一例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止水方法中的片材添加工序及止水材料供给工序的第二例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止水方法中的片材包覆工序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止水方法中的片材包覆工序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止水方法中的曝光工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下的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具体化后的一例,不是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的事例。

<电线组>

首先,参照图2、3,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线接合部的止水方法中的成为止水处理的对象的电线组90。电线组90是搭载在汽车等车辆上的线束的一部分。

电线组90包含多个电线9,进而具有接合部93。电线9是具有线状的导体91和将该导体91的周围覆盖的绝缘包覆92的绝缘电线。接合部93是将多个电线9各自的导体91接合了的部分。

在接合部93,将从绝缘包覆92露出的多个导体91彼此接合。接合部93形成在电线组90的中间部或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接合部93形成在电线组90的中间部。

导体91彼此的接合例如通过电阻焊接、超声波焊接、激光焊接等进行。或者,导体91彼此的接合也有时通过压接配件的压接进行。

如图3所示,在电线组90中的包含接合部93的规定的区域形成有止水部8。以下,将电线组90中的形成有止水部8的区域称为止水区域900。

止水区域900是电线组90中的至少包含从接合部93到包覆端部94的区域。包覆端部94是绝缘包覆92中的面向接合部93的端部。因此,止水区域900包括接合部93及在接合部93的附近从绝缘包覆92露出的导体91的全部。

止水部8包括止水材料81和片材82。止水材料81是将电线组90的止水区域900覆盖的合成树脂的构件。片材82在从止水材料81的外侧卷绕于止水区域900的状态下包覆止水材料81。

片材82防止流动状的止水材料81的流出。而且,分别由非导电性材料构成的止水材料81及片材82也是接合部93的绝缘包覆。

止水材料81通过向止水区域900供给的流动状的合成树脂的固化而得到。被供给了流动状的止水材料81的止水区域900在合成树脂固化之前由片材82包覆。

止水区域900由片材82包覆,从而止水区域900与片材82的间隙由流动状的止水材料81填埋。然后,通过止水材料81的固化,形成止水部8。

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固化树脂被使用作为止水材料81。这种情况下,片材82是透明的膜。需要说明的是,透明是指为了使止水材料81固化所需的带域的光能够透过。而且,在此所说的透明包括全透明和半透明中的任一者。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电线组90中的从面向接合部83的包覆端部94隔开了间隔的预先确定的部位称为第一包覆部95。第一包覆部95是止水区域900以外的部分。此外,将电线组90中的第一包覆部95与止水区域900之间的预先确定的部位称为第二包覆部96。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包覆部95及第二包覆部96的一例如图2所示。

<电线组排列装置>

接下来,参照图1、4,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线组排列装置10的结构。电线组排列装置10在形成将电线组90的接合部93覆盖的止水部8的工序的前工序中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止水方法中的第一夹持工序的图,但也是电线组排列装置10的侧视图。

电线组排列装置10是将具有接合部93的电线组90中的绝缘包覆92的部分排列成多个电线9呈一列地排列的状态的装置。更具体而言,电线组排列装置10将电线组90中的从第一包覆部95到包覆端部94的部分排列成多个电线9呈一列地排列的状态。

如图1所示,电线组排列装置10具备2组排列机构1、2组并排维持机构2。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安设于电线组排列装置10的电线组90由假想线(双点划线)描绘。

<排列机构>

而且,排列机构1具备一对第一夹持部11、第一夹持促动器12、摆动机构13及电线支承部14。此外,一对第一夹持部11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按压部111及第一承受部112。

一对第一夹持部11是分别形成有平行的一对第一支承面113、114的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第一支承面113、114分别是平面,即,第一按压部111的第一支承面113及第一承受部112的第一支承面114分别是平面。

第一夹持促动器12是使一对第一夹持部11的间隔、即一对第一支承面113、114的间隔变化的位移机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夹持促动器12使第一按压部111相对于第一承受部112接近和远离。

一对第一夹持部11通过第一夹持促动器12的作用,将电线组90的第一包覆部95夹入一对第一支承面113、114之间。此外,一对第一夹持部11通过第一夹持促动器12的作用,将电线组90的第一包覆部95的夹持解除。

即,第一夹持促动器12使第一按压部111接近第一承受部112,由此一对第一夹持部11将电线组90的第一包覆部95夹入。第一夹持促动器12使第一按压部111从第一承受部112远离,由此通过一对第一夹持部11解除电线组90的夹持。

而且,第一夹持促动器12通过弹力而将第一按压部111向第一承受部112侧按压。即,一对第一夹持部11通过弹力将第一包覆部95夹入。因此,在一对第一夹持部11将第一包覆部95夹入的状态下,一对第一夹持部11的间隔随着第一包覆部95的厚度的变化而变化。

为了使弹力作用于第一按压部111,可考虑第一夹持促动器12为气缸类型的促动器。而且,也可考虑将未图示的弹簧机构装入第一夹持促动器12的情况。

电线支承部14是将电线组90与第一承受部112一起支承的部分。电线支承部14在电线组90主要由一对第一夹持部11夹持之前,起到对电线组90进行支承的作用。

在此,说明各图所示的坐标轴中的X轴、Y轴及Z轴的各自的方向。Y轴方向是配置在一对第一夹持部11之间的电线组90的延伸方向(长度方向)。Z轴方向是一对第一夹持部11为了夹入电线组90而相对位移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Z轴方向是第一按压部111位移的方向。而且,X轴方向是与Y轴方向及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平行的一对第一支承面113、114是沿着X轴方向及Y轴方向的平面。此外,X轴方向及Y轴方向是水平方向,Z轴方向是铅垂方向。

摆动机构13是使夹入电线组90的第一包覆部95的一对第一夹持部11中的一方与第一支承面113、114平行地相对于另一方往复位移的机构。本实施方式的摆动机构13使第一承受部112沿着与电线组90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X轴方向)往复位移。

摆动机构13由气缸式的促动器等构成。例如,摆动机构13以几毫米至几十毫米左右的位移量进行往复位移。此时的往复次数可考虑例如2次至4次左右。

具备2组排列机构1的电线组排列装置10使用于在中间部分形成有接合部93的电线组90的排列处理。一方的排列机构1在电线组90的接合部93的两侧的第一包覆部95中的一方,执行基于一对第一夹持部11的夹持及基于摆动机构13的第一承受部112的往复动作。同样,另一方的排列机构1在电线组90的接合部93的两侧的第一包覆部95中的另一方,执行基于一对第一夹持部11的夹持及基于摆动机构13的第一承受部112的往复动作。2组排列机构1的处理在接合部93的两侧的位置处并行进行。

<并排维持机构>

并排维持机构2是将电线组90的绝缘包覆92的部分中的比第一包覆部95靠端部94侧的区域维持成由排列机构1进行的处理的结束时的状态(并排状态)的机构。此外,并排维持机构2将比第一包覆部95靠端部94侧的区域维持成由排列机构1进行的处理的结束时的状态,并使电线组90向下一工序的位置移动。

如图1、4所示,并排维持机构2具备一对第二夹持部21、第二夹持促动器22、横行促动器23及升降促动器24。此外,一对第二夹持部21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二按压部211及第二承受部212。

一对第二夹持部21是分别形成有平行的一对第二支承面213、214的构件。一对第二支承面213、214是与一对第一支承面113、114平行的面。

如后所述,一对第二夹持部21从一对第一夹持部11进行电线组90的交接。一对第二支承面213、214在该交接进行的时刻,只要与一对第一支承面113、114平行即可。

第二夹持促动器22与第一夹持促动器12同样,使一对第二夹持部21的间隔、即一对第二支承面213、214的间隔变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夹持促动器22使第二按压部211相对于第二承受部212接近和远离。

一对第二夹持部21通过第二夹持促动器22的作用,将电线组90的第二包覆部96夹入到一对第二支承面213、214之间。此外,一对第二夹持部21通过第二夹持促动器22的作用,将电线组90的第二包覆部96的夹持解除。

而且,与第一夹持促动器12同样,第二夹持促动器22优选通过弹力将第二按压部211向第二承受部212侧按压。由此,防止由于一对第二夹持部21的夹持力过强而电线组90破损的情况、或者由于一对第二夹持部21的夹持力过弱而电线组90脱落的情况。

横行促动器23及升降促动器24是使一对第二夹持部21移动的移动机构的一例。横行促动器23在与基于摆动机构13的往复位移的方向平行的方向(X轴方向)上,使一对第二夹持部21移动。

另一方面,升降促动器24在与基于摆动机构13的往复位移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使一对第二夹持部21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升降促动器24在与基于摆动机构13的往复位移的方向正交的方向(Z轴方向)上,使一对第二夹持部21移动。

横行促动器23及升降促动器24使一对第二夹持部21在由一对第二夹持部21夹持了的电线组90的第二包覆部96的位置与下一工序中应配置第二包覆部96的位置之间移动。需要说明的是,下一工序是在电线组90的止水区域900形成止水部8的工序。

更具体而言,横行促动器23及升降促动器24在一对第一夹持部11夹持了电线组90的第一包覆部95之后,使一对第二夹持部21向第二包覆部96的位置移动。例如,横行促动器23及升降促动器24在基于摆动机构13的往复位移动作结束时,使一对第二夹持部21向第二包覆部96的位置移动。

此外,横行促动器23及升降促动器24在进行了从一对第一夹持部11向一对第二夹持部21的电线组90的交接之后,使一对第二夹持部21移动。此时,横行促动器23及升降促动器24使夹持电线组90的一对第二夹持部21移动,由此使电线组90向止水部形成工序的位置7移动。

<电线接合部的止水方法>

接下来,参照图4~17,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线接合部的止水方法。在该止水方法中,进行以下所示的各工序。

<第一夹持工序>

如图4所示,第一夹持工序是将电线组90的第一包覆部95夹入一对第一夹持部11的平行的一对第一支承面113、114之间的工序。本工序通过第一夹持促动器12的动作进行。而且,本工序在电线组90载置于第一承受部112及电线支承部14的状态下进行。

如图4所示,第一包覆部95在夹入到一对第一夹持部11之间的初期的阶段,有时成为多个电线9堆叠的状态。

<摆动工序>

如图5所示,摆动工序是使夹入了第一包覆部95的一对第一夹持部11中的一方相对于另一方与第一支承面113、114平行地往复位移的工序。本工序通过摆动机构13的动作进行。

在摆动工序中,一对第一夹持部11在保持夹入第一包覆部95的状态下,与第一支承面113、114平行地相对往复位移。当一对第一夹持部11相对地往复位移时,电线9堆叠的状态崩塌。其结果是,如图6所示,第一包覆部95成为全部的电线9沿着第一支承面113、114并排排列的状态(并排状态)。

为了使摆动工序有效地发挥作用,优选一对第一支承面113、114中的一方与另一方相比,由相对于电线9的摩擦系数大的材料构成。例如,可考虑第一按压部111的第一支承面113是平滑的金属的表面,第一承受部112的第一支承面114是弹性体等橡胶材料的构件的面。

<并排维持工序>

接下来,进行将电线组90的至少包覆端部94维持成摆动工序的结束时的并排状态的工序(并排维持工序)。

在电线组90的止水区域900形成止水部8的工序(止水部形成工序)在与摆动工序相同的位置处进行的情况下,一对第一夹持部11只要继续夹持电线组90的第一包覆部95即可。这种情况下,一对第一夹持部11继续夹持电线组90的第一包覆部95的工序成为并排维持工序。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通过流水作业实现线束的制造工序的效率化,使经由摆动工序的电线组90快速地向下一工序的场所移动。由此,能够并行地进行第一夹持工序及摆动工序和止水部形成工序。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并排维持工序中,进行以下所示的第二夹持工序、夹持解除工序及移动工序。

<第二夹持工序(并排维持工序)>

如图7、8所示,第二夹持工序是将经由摆动工序而由一对第一夹持部11夹持的电线组90的第二包覆部96夹入一对第二夹持部21的一对第二支承面213、214之间的工序。

在本工序中,使一对第二夹持部21向第二包覆部96的位置移动的工序通过横行促动器23及升降促动器24的动作进行。而且,一对第二夹持部21夹入第二包覆部96的工序通过第二夹持促动器22的动作进行。

<夹持解除工序(并排维持工序)>

夹持解除工序是在第二夹持工序之后将第一夹持部11对第一包覆部95的夹持解除的工序。本工序通过第一夹持促动器12的动作进行。

<移动工序(并排维持工序)>

移动工序是在夹持解除工序之后,通过使夹持电线组90的一对第二夹持部21移动,由此使电线组90向止水部形成工序的位置7移动的工序。本工序通过横行促动器23及升降促动器24的动作进行。

<止水部形成工序)>

当电线组90向止水部形成工序的位置7移动时,进行止水部形成工序。止水部形成工序是利用流动状的止水材料81覆盖由并排维持工序维持了并排状态的电线组90的止水区域900,进而,使该止水材料81固化的工序。

在本实施方式中,止水部形成工序包括片材添加工序、止水材料供给工序、片材包覆工序及曝光工序。在此,止水材料供给工序可考虑在片材添加工序之前进行的情况及在片材添加工序之后进行的情况。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前者的情况称为第一例,将后者的情况称为第二例。

<片材添加工序及止水材料供给工序的第一例(止水部形成工序)>

如图12所示,在第一例中,首先,进行止水材料供给工序。在止水材料供给工序的第一例中,包含光固化树脂的流动状的止水材料81向透明的片材82上的配置止水区域900的预定的位置供给。

接下来,如图13所示,进行片材添加工序。片材添加工序是将通过并排维持工序维持了并排状态的电线组90的止水区域900维持成沿着透明的片材82上的状态的工序。

在片材添加工序的第一例中,接合部93的一部分浸渍于通过止水材料供给工序供给了的片材82上的止水材料81中,使止水区域900沿着片材82上。

另一方面,在第二例中,首先,进行片材添加工序,接着,进行止水材料供给工序。如图14所示,在止水材料供给工序的第二例中,包含光固化树脂的流动状的止水材料81向透明的片材82上的配置止水区域900的部分、尤其是配置接合部93的部分供给。

在止水材料供给工序中,止水材料81是如下所述的流动状态:具有能够遍及止水区域900的各电线9之间的程度的流动性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供给的状态的粘性。

作为止水材料81,使用以具有上述那样的流动性及粘性的流动状态涂敷之后能够固化的各种固化型树脂。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光固化树脂作为止水材料81的固化性树脂。光固化树脂的典型例是紫外线固化树脂。

紫外线固化树脂是例如具有光引发材料并且以聚氨酯丙烯酸酯、硅酮丙烯酸酯及环氧丙烯酸酯等丙烯酸酯低聚物和丙烯酸酯单体为主组成物的合成树脂。从在短时间内使止水材料81固化而形成止水部8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光固化树脂(通常为紫外线固化树脂)。本实施方式是使用紫外线固化树脂作为止水材料81的例子。

<片材包覆工序(止水部形成工序)>

在片材添加工序及止水材料供给工序之后,进行片材包覆工序。如图15、16所示,片材包覆工序是利用被供给了止水材料81的片材82将电线组90的止水区域900包覆的工序。止水区域900由片材82包覆,由此止水区域900与片材82的间隙由流动状的止水材料81填埋。

在图15、16所示的例子中,片材82在对折之后卷缠于接合部93及止水材料81。由此,接合部93及流动状的止水材料81由片材82包覆。

然而,利用片材82包覆接合部93及止水材料81的方法并不局限于此。需要说明的是,利用片材82包覆接合部93及止水材料81的方法及装置的具体例子是例如专利文献2等所示。

通过进行片材包覆工序,流动状的止水材料81将止水区域900与片材82的间隙填埋,将止水区域900的周围覆盖。而且,止水材料81由于从片材82受到的圧力,而容易遍及多个电线9之间。

<曝光工序(止水部形成工序)>

曝光工序在片材包覆工序之后进行。如图17所示,曝光工序是从片材82的外侧向覆盖电线组90的止水区域的止水材料81照射光的工序。在曝光工序中,由片材82卷缠的止水材料81暴露在曝光装置6的输出光下。

在止水材料81包含紫外线固化树脂的情况下,在曝光工序中照射紫外线(紫外光)。需要说明的是,曝光工序是使流动状的止水材料81固化的工序的一例。

<效果>

根据以上所示的实施方式,电线组90的接近止水区域900的第一包覆部95夹入到一对第一夹持部11之间。此外,一对第一夹持部11在将第一包覆部95夹入的状态下,与第一支承面113、114平行地相对往复位移。

如图4~6所示,当一对第一夹持部11相对往复位移时,电线9堆叠的状态崩塌。其结果是,第一包覆部95成为全部的电线9沿着第一支承面113、114并排排列的并排状态。

在全部的电线9未堆叠而并排排列的并排状态下,难以产生流动状的止水材料81难以流入的死区。即,流动状的止水材料81容易遍及全部的电线9之间的间隙。其结果是,将电线组90的接合部93覆盖的止水部8在通过流动状的合成树脂的固化而得到的情况下,会确保充分的止水性能。

而且,电线组90从夹持第一包覆部95的一对第一夹持部11向夹持比第一包覆部95更靠接合部93的第二包覆部96的一对第二夹持部21交付。此外,电线组90在由一对第二夹持部21夹持的状态下,向止水部形成工序的位置7移动。

因此,即使在与第一夹持工序的位置不同的位置进行止水部形成工序的情况下,电线组90中的从第二包覆部96到包覆端部94的部分也能维持摆动工序的结束时的并排状态。

因此,能够并行地进行对于某电线组90的止水部形成工序和使其他的电线组90排列成并排状态的工序(第一夹持工序及摆动工序)。其结果是,能够有效地制造具有覆盖接合部93的止水部8的线束。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止水材料81是包含光固化树脂的流动状的合成树脂由于从将止水材料81包覆的透明的片材82的外侧受光而固化的部分。在使用光固化树脂作为止水材料81的情况下,在电线9堆叠的部分,容易产生照射的光未到达的死区。因此,本实施方式若应用于这样的对象则特别优选。

而且,图1所示的电线组排列装置能够在电线组90的中间部分形成的接合部93的两侧的位置并行地进行第一夹持工序、摆动工序及并排维持工序。

<其他>

在以上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一对第一支承面113、114分别是平面。然而,也可考虑一对第一支承面113、114分别是比较小的曲率的圆弧面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摆动机构13使第一承受部112沿着圆弧面往复位移。

而且,作为止水材料81用的固化性树脂,也可考虑采用例如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等热固化性树脂。此外,作为固化性树脂,还可以采用以湿气固化性硅酮为代表的湿气固化树脂。

而且,处理对象是在端部形成有接合部93的电线组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电线组排列装置10的2组的排列机构1及2组的并排维持机构2中的1组的排列机构1及1组的并排维持机构2。

电线组排列装置10的并排维持机构2除了通过图1所示的机构实现之外,还可以通过所谓工业用机器人的臂机构等其他的机构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电线接合部的止水方法及电线组排列装置在各权利要求记载的发明的范围中,也可以将以上所示的实施方式及应用例自由组合,或者将实施方式及应用例适当变形或省略一部分来构成。

标号说明

1 排列机构

2 并排维持机构

6 曝光装置

7 止水部形成工序的位置

8 止水部

9 电线(绝缘电线)

10 电线组排列装置

11 一对第一夹持部

12 第一夹持促动器

13 摆动机构

14 电线支承部

21 第二夹持部

22 第二夹持促动器(移动机构)

23 横行促动器(移动机构)

24 升降促动器

81 止水材料

82 片材

83 接合部

90 电线组

91 导体

92 绝缘包覆

93 接合部

94 包覆端部

95 第一包覆部

96 第二包覆部

111 第一按压部

112 第一承受部

113、114 第一支承面

211 第二按压部

212 第二承受部

213、214 第二支承面

900 止水区域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