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不对称式P型12脉冲自耦变压整流器

不对称式P型12脉冲自耦变压整流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不对称式P型12脉冲自耦变压整流器,包括不对称式P型自耦变压器,主整流桥和辅整流桥。不对称式P型自耦变压器包括A、B、C三相,每相有一个原边绕组和一个副边绕组,且均具有中心抽头。合理设计匝比,通过副边电压与原边电压相量之和构造主、辅两组三相电压,不同时区,不同的主、辅电压矢量之和构成12相输出电压,经整流桥并联输出。主、辅整流桥按照输出矢量的切换顺序依次选通,不需要平衡电抗器。本发明既保持了自耦式结构体积小、重量轻的优点,又省去了平衡电抗器的使用,是一种具有最简结构的12脉变压整流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99372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510404297.2

  • 发明设计人 陈思;葛红娟;姜帆;赵权;杨光;

    申请日2015-07-10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吴旭

  • 地址 210016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御道街29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1:33:2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2-08

    授权

    授权

  • 2015-11-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2M7/06 申请日:201507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0-2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能变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对称式的P型12脉冲自耦变压整流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隔离型12脉变压整流器,利用副边绕组的星型连接和三角形连接方式,构 成两组相位相差30度的三相交流电压,整流后经平衡电抗器并联输出。其输入电流为 12阶梯波,仅含有12k±1次谐波,减小了输入电流总谐波含量(THD);该方案简单可 靠,缺点是变压器等效容量为输出功率的1.03倍,导致系统体积重量较大。

学者Sewan Choi提出采用自耦变压器代替隔离变压器的方法,如差接△绕组结构 的12脉自耦变压整流器。通过变压器的自耦连接,产生两组相差30度的三相电压。由 于自耦变压器等效容量小,仅为隔离变压器的18%,有助于变压整流系统的小型化。但 是在这种拓扑中,变压器副边绕组直接与整流桥中二极管串联,加大了二极管的换向电 感,使得换向角增大,不利用航空航天应用。将变压器绕组连接成封闭的多边形 (polygon),可大大减小二极管的换向电感,从而得到P型12脉自耦变压整流器。

无论是差接△还是P型绕组结构的12脉变压整流器,都需要平衡电抗器将两组整 流桥并联,使得两组桥均能独立工作,从而输出12相线电压矢量。然而,平衡电抗器 的加入增大了系统的复杂度和体积重量。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出一种不对称式P型12脉冲自耦变压整流器, 简化12脉自耦变压整流器的结构。

技术方案:不对称式P型12脉冲自耦变压整流器,包括不对称式P型移相自耦变 压器、主三相整流桥和辅三相整流桥;所述不对称式P型移相自耦变压器包括A相、B 相、C相,每相原边有一个绕组并且中心抽头,三相输入电源与对应相原边中心抽头相 连;每相副边有一个绕组并且中心抽头;A相原边绕组首端与B相副边绕组首端相连, A相原边绕组末端与C相副边绕组末端相连,A相副边绕组首端与C相原边绕组首端相 连,A相副边绕组末端与B相原边绕组末端相连,B相原边绕组首端与C相副边绕组首 端相连,B相副边绕组末端与C相原边绕组末端相连;A、B、C三相原边中心抽头作为 变压器主三相电压输出端,三相副边中心抽头作为变压器辅三相电压输出端;所述主三 相电压输出端与主三相整流桥的三相输入端对应相连,所述辅三相电压输出端与辅三相 整流桥的三相输入端对应相连;主、辅三相整流桥的正端相连,作为变压整流器的正输 出端;主、辅三相整流桥的负端相连,作为变压整流器的负输出端。

进一步的,所述自耦变压器A相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的匝比为1∶2.73。

进一步的,所述自耦变压器B相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的匝比为1∶2.73。

进一步的,所述自耦变压器C相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的匝比为1∶2.73。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不对称式P型12脉冲自耦变压整流器通过副边电压与原边电 压相量之和构造主、辅两组三相电压,不同时区,不同的主、辅电压矢量之和构成12 相输出电压,经整流桥并联输出含12个脉动的直流电压。与现有P型自耦连接的12脉 冲变压整流器相比,本发明结构十分简单,变压器绕组少、所有绕组截面积相同,且保 持了自耦变压器容量小的特点;12相输出线电压矢量经整流桥并联输出,二极管依据电 压矢量的切换顺序依次选通,不需要平衡电抗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三相绕组的电压合成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三相绕组的电流合成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A相输入电流的理论波形图;

图5为本发明输出电压和输入电流的仿真波形;

图6为本发明A相输入电流频谱分析图;

上面附图中的主要符号说明:A相绕组:ap-原边绕组,as-副边绕组,B/C相与 A相相同;Va、Vb、Vc-a/b/c相输入相电压,Va1、Vb1、Vc1-主三相电压,Va2、Vb2、 Vc2-辅三相电压,isa、isb、isc-a相、b相、c相输入电流,ia1/ia2/ib1/ib2/ic1/ic2- a1/a2/b1/b2/c1/c2端输出电流,il~i9-变压器各绕组电流;B1-主三相整流桥,B2-辅 三相整流桥,Vout-整流器输出电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更进一步的解释。

如图1所示,不对称式P型12脉冲自耦变压整流器,包括不对称式P型移相自耦 连接的变压器、主三相整流桥和辅三相整流桥。其中,不对称式P型移相自耦变压器包 括A相、B相、C相,A、B、C三相变压器原边均包含一个绕组并且该绕组中心抽头,三 相输入电源连接对应相原边中心抽头。每相副边同样包含一个绕组且该绕组中心抽头。 A相原边绕组ap首端与B相副边绕组bs首端相连,A相原边绕组ap末端与C相副边绕 组cs末端相连,A相副边绕组as首端与C相原边绕组cp首端相连,A相副边绕组as 末端与B相原边绕组bp末端相连,B相原边绕组bp首端与C相副边绕组cs首端相连, B相副边绕组bs末端与C相原边绕组cp末端相连。A、B、C三相原边中心抽头a1、b1、 c1作为变压器主三相电压输出端,A、B、C三相副边中心抽头a2、b2、c2作为变压器 辅三相电压输出端。三相变压器的原边中心抽头a1、b1、c1连接主三相整流桥的三相 输入端,三相变压器的副边中心抽头a2、b2、c2连接辅三相整流桥的三相输入端,主 整流桥和辅整流桥直接并联输出。

通过合理设计匝比:每相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的匝比均为1∶2.73,使自耦变压器 移相产生一组主三相交流电压Va1、Vb1、Vc1和一组辅三相交流电压Va2、Vb2、Vc2, 两组电压矢量相位相反,并且辅矢量的幅值为主矢量的0.732倍,从而在不同时区,主 辅矢量之和构造12相输出电压。

基于上述变压器绕组结构和匝比关系,自耦变压器电压合成关系如附图2所示。主 矢量间的线电压构成6相输出电压矢量,主矢量与对应相位相反的辅矢量构成其余6相 输出线电压矢量;各输出线电压矢量长度相等,相邻矢量间隔为30度。以A相为例, Va1b1、Va1a2、Va1c1和Va2a1四个输出矢量给负载供电。变压整流器输出平均电压Vd与输入相电压有效值Vin之间的关系满足:

Vd=12π0π/12cos>wt>dwt*6Va1=2.42Vin

当三相输入相电压为115V时,变压整流器的输出为278V,适用于航空270V高压 直流系统(稳态电压要求250-280V)。

主三相整流桥每个二极管的导通时间为90度,辅三相整流桥每个二极管的导通时 间为30度。即主桥流过3/4输出功率,辅桥流过1/4输出功率,两组整流桥的功率不对 称,主整流桥流过的功率为辅整流桥的3倍。

自耦变压整流器的绕组电流关系如图3所示。假设负载为大电感负载(二极管电流 波形为理想的方波),利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和磁势平衡定律,可以合成三相输 入电流的理论波形如图4(横坐标为电角度,纵坐标从上至下依次为电流i1,i6和isa, 纵坐标数值为负载电流的倍数)所示。输入电流波形含12个阶梯,有效地消除了5次、 7次等谐波含量。

特别地,本发明的变压器每一相只有两个绕组,并且所有绕组的电流有效值均相同, 因此该变压器绕组仅需要一种规格的导线,大大简化了自耦变压器的结构和设计过程。 经计算,变压器的等效容量仅为输出功率的25%,保持了自耦变压器体积小重量轻的优 点,有助于整流系统的小型化。

为验证本发明的有效性,以附图1中不对称式P型12脉冲自耦变压整流器为例进 行仿真实验。在115V/400Hz输入,270V 100A纯阻性负载输出时,变压整流系统的输 出电压和A相输入电流波形如图5所示(图5的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电压和电流), 输出电压含12个脉动,输入电流为12阶梯波,并且A相输入电流与输入A相电压(图 5中虚线所示)相位保持一致,具有高功率因数。图6(横坐标为频率,纵坐标为电流) 为A相输入电流的频谱分析,可见主要谐波为11、13次等12k±1谐波,总谐波含量为 15.22%,与传统的12脉变压整流器一致。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 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