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Cu-Ti非晶合金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Cu-Ti非晶合金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u-Ti非晶合金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非晶合金薄膜的结构式为CuxTi100-x(54≤x≤66),其中x为Cu元素的原子百分数;与通常的制备工艺不同的是,该非晶合金薄膜通过电子束+电阻蒸发复合镀膜的技术,在制备过程中,金属Ti和金属Cu分别采用电子束和电阻蒸发源蒸镀,衬底基板不需要加冷却装置,简化了制备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本发明制备的非晶薄膜,非晶结构明显,可以通过调节蒸镀电流和蒸镀时间,控制非晶薄膜的成分和尺寸。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00246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合肥工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510509138.9

  • 发明设计人 张博;朱振西;杨宇;

    申请日2015-08-18

  • 分类号C23C14/30(20060101);C23C14/26(20060101);C23C14/14(20060101);C22C45/00(20060101);

  • 代理机构34101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何梅生;卢敏

  • 地址 230009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屯溪路193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1:28:4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1-28

    授权

    授权

  • 2015-11-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23C14/30 申请日:201508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0-2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非晶合金薄膜材料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Cu-Ti非晶合金薄膜及其 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非晶合金是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开发的一种新型金属材料,与普通的晶态合金相比,因 其具有更加优异的力学性能、磁学性能、抗腐蚀性能以及生物兼容性,从而受到了材料领域 的广泛关注,并被认为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潜力。

非晶合金薄膜不仅具有块体非晶合金的优异特点,而且因为其类似于二维材料的特点, 制备所需的要求也更低,玻璃形成能力范围更宽。此外,非晶合金薄膜具有优秀的均匀性、 耐磨和耐腐蚀性、高硬度、高电阻性、高活性和催发性以及许多特殊的磁学性质。因为其优 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能,最近十多年非晶合金薄膜的开发、应用发展迅速,尤其在微/纳电子机 械系统(MEMS/NEMS)与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很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

Cu基非晶合金自从被开发以来,因为其较低的成本以及优良的力学性能受到材料领域的 关注,被认为具体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在制备非晶薄膜的工艺当中:1)磁控溅射法,其 制备的薄膜和基片结合力更牢固,但由于采用磁控溅射法需氩离子轰击靶材,制备样品易含 有杂质,且需制备靶材,操作过程复杂,成本较高;2)采用固相非晶化反应法需探索反应时 间、反应温度、单层薄膜厚度的适宜值,过程繁琐,且制备时间较长;3)采用双电子束蒸发 法时,基板会因两电子束蒸发源热辐射的影响,致使温度较高,一般采用衬底冷却装置。

采用电子束+电阻蒸发法制备的Cu-Ti非晶合金薄膜,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具有重要的 研究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考虑非晶合金薄膜的形成能力以及生产成本的前提下,提供了一种新型Cu-Ti 非晶合金薄膜以及制备方法,以期可以在衬底基板无冷却装置条件下获得非晶态的Cu-Ti合 金薄膜。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Cu-Ti非晶合金薄膜,其特点在于:所述Cu-Ti非晶合金薄膜的结构式为 CuxTi100-x(54≤x≤66),其中x为Cu元素的原子百分数。

上述的Cu-Ti非晶合金薄膜的具体制备过程如下:

(1)切取Cu块和Ti块,将Cu块和Ti块表面打磨,用丙酮和酒精依次清洗各10min,吹 干待用;

(2)使用电子束蒸发与电阻蒸发复合镀膜系统,将Ti块和Cu块作为靶材分别放置在电 子束蒸发用铜坩埚和电阻蒸发用钨舟中,将衬底放置在位于铜坩埚上方的衬底托盘上,不需 要冷却装置;

(3)抽真空至1×10-4Pa以下,调节电子束束流值在150~160mA,调节电阻蒸发电流为 115~135A,使Ti和Cu同时蒸发并沉积在衬底上,控制沉积时间为1~4h,即得沉积有Cu-Ti 非晶合金薄膜的衬底。

通过在150~160mA范围内调整电子束束流值和在115~135A范围内调整电阻蒸发电流获 得不同成分的Cu-Ti非晶合金薄膜;通过在1~4h范围内调整沉积时间获得不同厚度的Cu-Ti 非晶合金薄膜。

原材料Ti块和Cu块的纯度均不低于99.9wt.%。

上述的Cu-Ti非晶合金薄膜采用电子束蒸发与电阻蒸发复合镀膜系统制备,所用的设备 型号为:DZS-500型电子束/电阻蒸发镀膜系统,中科仪,中国(沈阳)。

上述Cu-Ti非晶合金薄膜的非晶结构特性采用X射线衍射法(XRD)检测,所用设备型 号为:X’Pert Pro MPD X射线衍射仪,帕纳科(Panalytical),荷兰。

上述Cu-Ti非晶合金薄膜的表面形貌及成分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及附 带的能谱仪(EDS)检测,所用设备型号为:SU8020,日本日立,日本。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发明的Cu-Ti非晶合金薄膜在较宽的成分范围内均能制备出非晶态薄膜,并且可 以通过调节电子束束流值、电阻蒸发电流和蒸镀时间来控制非晶薄膜的成分和厚度;

(2)本发明的Cu-Ti非晶合金薄膜采用电子束加电阻蒸发复合镀膜的技术,在制备过程 中,金属Ti和金属Cu分别采用电子束蒸发源和电阻蒸发源蒸镀,衬底基板不需要加冷却装 置,简化了制备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5制备的合金薄膜的XRD图,试验使用Cu靶的Kα射线;

图2为实施例2制备的合金薄膜的SEM表面形貌图;

图3为实施例2制备的合金薄膜的SEM端面形貌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Cu82Ti18合金薄膜的制备

步骤1:将原材料Ti(99.9wt%),Cu(99.9wt%)打磨去掉表面氧化皮,并经过丙酮, 酒精超声清洗各10min后,分别置于铜坩埚与钨舟内,将衬底玻璃片与硅片经丙酮、酒精、 去离子水超声清洗各10min后,吹干置于衬底托盘上;

步骤2:关进气阀,开冷却水,将排气管置于窗外,开镀膜设备总电源,开机械泵电源, 打开旁抽阀,打开真空计,待真空度小于10Pa时,关闭旁抽阀,打开电磁阀,打开闸板阀, 开启分子泵电源,当真空度低于1×10-4Pa时,开启电子枪电源,按扫描键,开枪灯丝电源, 调为0.3A,预热5分钟,束流控制调为手动,打开高压6KV,检查手控仪上束流是否为最小, 按下高压键,稳定2分钟,顺时针加大束流至25mA,调节光斑位置使其位于坩埚内,缓慢 增加束流至150mA,打开电阻蒸发电源,缓慢增加电流至135A,打开衬底旋转开关,使其 以20r/min旋转,打开挡板,沉积2小时后关闭;

步骤3:对上述步骤2所制得样品通过能谱仪检测其成分,可知所得样品的成分平均为 Cu82Ti18

步骤4:对上述步骤2所制得样品通过XRD检测其结构,如图1所示,出现明显的晶体 峰,其中第一个馒头峰为玻璃衬底干扰峰,第二个峰为样品峰明显尖锐化(40°~50°),说明 制备的样品已经部分晶化。

实施例2:Cu66Ti34非晶合金薄膜的制备

步骤1:将原材料Ti(99.9wt%),Cu(99.9wt%)打磨去掉表面氧化皮,并经过丙酮, 酒精超声清洗各10min后,分别置于铜坩埚与钨舟内,将衬底玻璃片与硅片经丙酮,酒精, 去离子水超声清洗各10min后,吹干置于衬底托盘上;

步骤2:关进气阀,开冷却水,将排气管置于窗外,开镀膜设备总电源,开机械泵电源, 打开旁抽阀,打开真空计,待真空度小于10Pa时,关闭旁抽阀,打开电磁阀,打开闸板阀, 开启分子泵电源,当真空度低于1×10-4Pa时,开启电子枪电源,按扫描键,开枪灯丝电源, 调为0.3A,预热5分钟,束流控制调为手动,打开高压6KV,检查手控仪上束流是否为最小, 按下高压键,稳定2分钟,顺时针加大束流至25mA,调节光斑位置使其位于坩埚内,缓慢 增加束流至155mA,打开电阻蒸发电源,缓慢增加电流至130A,打开衬底旋转开关,使其 以20r/min旋转,打开挡板,沉积2小时后关闭;

步骤3:对上述步骤2所制得样品通过能谱仪检测其成分,可知所得样品的成分平均为 Cu66Ti34非晶合金;

步骤4:对上述步骤2所制得样品通过XRD检测其结构,如图1所示,没有出现明显的 晶体峰,其中第一个馒头峰为玻璃衬底干扰峰,第二个馒头峰为样品峰(40°~50°),说明制 备的样品非晶态结构。

步骤5:对上述步骤2所制备的样品通过SEM检测其表面形貌,如图2所示,薄膜表面 平整致密,没有明显裂纹。

步骤6:对上述步骤2所制备的样品通过SEM检测其厚度,如图3所示,该薄膜约为 236nm。

实施例3:Cu60Ti40非晶合金薄膜的制备

步骤1:将原材料Ti(99.9wt%),Cu(99.9wt%)打磨去掉表面氧化皮,并经过丙酮, 酒精超声清洗各10min后,分别置于铜坩埚与钨舟内,将衬底玻璃片与硅片经丙酮,酒精, 去离子水超声清洗各10min后,吹干置于衬底托盘上;

步骤2:关进气阀,开冷却水,将排气管置于窗外,开镀膜设备总电源,开机械泵电源, 打开旁抽阀,打开真空计,待真空度小于10Pa时,关闭旁抽阀,打开电磁阀,打开闸板阀, 开启分子泵电源,当真空度低于1×10-4Pa时,开启电子枪电源,按扫描键,开枪灯丝电源, 调为0.3A,预热5分钟,束流控制调为手动,打开高压6KV,检查手控仪上束流是否为最小, 按下高压键,稳定2分钟,顺时针加大束流至25mA,调节光斑位置使其位于坩埚内,缓慢 增加束流至155mA,打开电阻蒸发电源,缓慢增加电流至125A,打开衬底旋转开关,使其 以20r/min旋转,打开挡板,沉积2小时后关闭;

步骤3:对上述步骤2所制得样品通过能谱仪检测其成分,可知所得样品的成分平均为 Cu60Ti40

步骤4:对上述步骤2所制得样品通过XRD检测其结构,如图1所示,没有出现明显的 晶体峰,其中第一个馒头峰为玻璃衬底干扰峰,第二个馒头峰为样品峰(40°~50°),说明制 备的样品非晶态结构。

实施例4:Cu59Ti41非晶合金薄膜的制备

步骤1:将原材料Ti(99.9wt%),Cu(99.9wt%)打磨去掉表面氧化皮,并经过丙酮, 酒精超声清洗各10min后,分别置于铜坩埚与钨舟内,将衬底玻璃片与硅片经丙酮,酒精, 去离子水超声清洗各10min后,吹干置于衬底托盘上;

步骤2:关进气阀,开冷却水,将排气管置于窗外,开镀膜设备总电源,开机械泵电源, 打开旁抽阀,打开真空计,待真空度小于10Pa时,关闭旁抽阀,打开电磁阀,打开闸板阀, 开启分子泵电源,当真空度低于1×10-4Pa时,开启电子枪电源,按扫描键,开枪灯丝电源, 调为0.3A,预热5分钟,束流控制调为手动,打开高压6KV,检查手控仪上束流是否为最小, 按下高压键,稳定2分钟,顺时针加大束流至25mA,调节光斑位置使其位于坩埚内,缓慢 增加束流至160mA,打开电阻蒸发电源,缓慢增加电流至125A,打开衬底旋转开关,使其 以20r/min旋转,打开挡板,沉积2小时后关闭;

步骤3:对上述步骤2所制得样品通过能谱仪检测其成分,可知所得样品的成分平均为 Cu59Ti41

步骤4:对上述步骤2所制得样品通过XRD检测其结构,如图1所示,没有出现明显的 晶体峰,其中第一个馒头峰为玻璃衬底干扰峰,第二个馒头峰为样品峰(30°~45°),说明制 备的样品非晶态结构。

实施例5:Cu54Ti46非晶合金薄膜的制备

步骤1:将原材料Ti(99.9wt%),Cu(99.9wt%)打磨去掉表面氧化皮,并经过丙酮, 酒精超声清洗各10min后,分别置于铜坩埚与钨舟内,将衬底玻璃片与硅片经丙酮,酒精, 去离子水超声清洗各10min后,吹干置于衬底托盘上;

步骤2:关进气阀,开冷却水,将排气管置于窗外,开镀膜设备总电源,开机械泵电源, 打开旁抽阀,打开真空计,待真空度小于10Pa时,关闭旁抽阀,打开电磁阀,打开闸板阀, 开启分子泵电源,当真空度低于1×10-4Pa时,开启电子枪电源,按扫描键,开枪灯丝电源, 调为0.3A,预热5分钟,束流控制调为手动,打开高压6KV,检查手控仪上束流是否为最小, 按下高压键,稳定2分钟,顺时针加大束流至25mA,调节光斑位置使其位于坩埚内,缓慢 增加束流至160mA,打开电阻蒸发电源,缓慢增加电流至120A,打开衬底旋转开关,使其 以20r/min旋转,打开挡板,沉积2小时后关闭;

步骤3:对上述步骤2所制得样品通过能谱仪检测其成分,可知所得样品的成分平均为 Cu54Ti46

步骤4:对上述步骤2所制得样品通过XRD检测其结构,如图1所示,没有出现明显的 晶体峰,其中第一个馒头峰为玻璃衬底干扰峰,第二个馒头峰为样品峰(40°~50°),说明制 备的样品非晶态结构。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