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输入串联输出并联的DC/DC变换器的电流差控制方法

输入串联输出并联的DC/DC变换器的电流差控制方法

摘要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输入串联输出并联的DC/DC变换器的电流差控制方法,该方法采用主-从结构最小化系统环路总数,主模块只有一个电压环控制输出电压,主模块的输出电流作为从模块输出电流环的基准,电压环与输出电流环是并联关系,在设计时可分别独立设计控制参数,互不影响;通过控制输出电流相等同时达到输入端均压的效果,由于是采用输出电流,省去了常规的输入均压环,简化了遥测电路的复杂性;各个模块输出电流环的参考电流由同一个主模块给出,避免了所有采样电流运算作和的步骤。该方法电路简单易于实现,能实现精确均压均流,在系统需要扩展及冗余备份时,能够改进为自动主-从模式,防止主模块失效,系统瘫痪的可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98001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申请/专利号CN201510390343.8

  • 发明设计人 张东来;曲璐;

    申请日2015-07-03

  • 分类号H02M3/00(20060101);

  • 代理机构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孙伟

  •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镇深圳大学城哈工大校区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1:28:4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4-06

    授权

    授权

  • 2015-11-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2M3/00 申请日:201507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0-1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DC/DC变换器电流差控制,尤其涉及一种输入串联输出并 联的DC/DC变换器的电流差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输入串联输出并联连接(ISOP)的方式,为达到系统均压均流目 的,现有的控制方法主要有:同占空比控制方法,即所有子变换器共用一 个输出电压环控制,占空比均相同;三环控制方法,包括输入均压环、输 出电流环、输出电压环;交叉控制法,包括输出电压环、输出电流环,将 构成系统的两个子变换器的占空比互换运行;上翘控制法,控制每一个子 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有正比关系,这样无需其他均压均流控制, 直接将各个子变换器输入端串联输出端并联连接即可基本均压均流。

总结现有的几种典型控制方式的特点,同占空比控制结构最为简单, 系统只有一个环路,但是会因为各个子变换器的参数不同而造成均压均流 精度不好,并且参数差异越大时精度越差。三环控制方法由于加入的输入 均压环,所以能够精确控制每个子变换器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流相等,但 是需要隔离检测输入端电压,并且每个子变换器包含3个环路,使系统结 构过于复杂不易实现;交叉控制方法从输出端控制负载电流相等,虽然省 去了隔离检测输入电压的电路,但是当构成系统的子模块数目较多时,系 统整体复杂程度大大提高,仍然不易实现;对于上翘控制方法,模块化程 度最高,因为各个子变换器之间没有相互连线,并且每个变换器都能够独 立工作,但是这种方法的均压均流精度与输出特性均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输入串联输出并联的 DC/DC变换器的电流差控制方法,该方法采用主-从结构最小化系统环路总 数,主模块只有一个电压环控制输出电压,主模块的输出电流作为从模块 输出电流环的基准,电压环与输出电流环是并联关系,在设计时可分别独 立设计控制参数,互不影响;通过控制输出电流相等同时达到输入端均压 的效果,由于采用输出电流,省去了常规的输入均压环,简化了遥测电路 的复杂性;各个模块输出电流环的参考电流由同一个主模块给出,避免了 所有采样电流运算作和的步骤。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输入串联输出并联(ISOP)的DC/DC变换器的电流差控制方法, 所述输入串联输出并联ISOP的DC/DC变换器包括N个变换器、一个输出 电压环、N-1个输出电流环;所述方法包括:将第N个变换器设置为主模 块,其他的N-1个变换器都是从模块,且所述N-1个变换器各有一个输出 电流环,所述N-1个变换器的输出电流环的参考电流都由主模块给出;所 述主模块的占空比只由所述输出电压环产生,所述从模块的占空比由输出 电压环和所述从模块对应的输出电流环的补偿电压取和产生。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N-1个从模块的输出电流是正反馈运 行。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DC/DC变换器为隔离型变换器。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输入串联输出并联(ISOP)的DC/DC 变换器的电流差控制方法,所述输入串联输出并联ISOP的DC/DC变换器 包括N个变换器、N个输出电压环、N个输出电流环;所述方法包括:每 个变换器对应一个输出电压环,所述N个输出电压环的补偿器输出端都通 过一个二极管相连,稳定运行时,所述N个输出电压环中补偿电压最高的 那个作为所有变换器的输出电压环补偿电压;输出电流环的基准也通过二 极管与所述输出电流环的输入端相连,最大的采样电流值作为系统的电流 基准,所述主模块和从模块的占空比均由最高的电压环补偿电压和对应的 输出电流环的补偿电压取和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两个正激变换器ISOP连接的DC/DC变换器电流差控 制方法原理图;

图2是输出电压环、输出电流环的补偿电压波形示意图;

图3是N个变换器ISOP连接构成的系统采用本发明的电流差控制方法 的控制框图;

图4是自动主-从控制策略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 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 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出的控制方法的基本结构是主-从结构,控制各个变换器的输 出负载电流相等,根据功率平衡守则,输入端电压也相应相等。采用两个 正激电路ISOP连接作为例子,分析本发明的电流差控制方法的工作原理。

如附图1所示,两个正激变换器(以下简称变换器1和变换器2),其 中变换器2是主模块,其占空比d2只由输出电压环产生,变换器1的占空 比d1由输出电压环和输出电流环的补偿电压取和产生。其中输出电压环控 制系统的输出电压,输出电流环控制两个模块的平均运行。输出电流环不 是由两个模块的平均电流作为参考电流,而是变换器2的输出电流作为输 出电流环的参考电流,并且变换器1的电流是正反馈运行。假设两个模块 各参数相等(变换器参数也可以不相等),并且运行于稳态条件下,当变换 器1的输入电压受到扰动上升时,vin1升高,变换器1的输出电流io1升高, 由于变换器1的输出电流是正反馈,令输出电流环输出的补偿电压是正值, d1增大,则i1增加,电容Cd1的电流减小,vin1减小,系统又回到平衡状态。 稳态时,本发明的电流差控制方法能够另两个模块的输出电流精确相等 io1=io2,由功率平衡原理,在两个模块效率基本相等的情况下,各自的输入 电压也基本相等。

附图2给出在系统运行时,两个环路的补偿电压的波形示意图,在t1时 刻之前两个模块平均运行vci的值为0,到t1时刻,变换器1的输入电压vin1受 扰动上升,io1上升,令vci是一个正值,该值叠加到Vc上使变换器1的占空比 增大,vin1下降回到平衡状态,t2时刻绕动消失。t3时刻vin2受扰动电压上升, io2电流上升,使vci是一个负值,该值叠加到Vc使变换器1的占空比减小,vin1的值升高,vin2的值下降回到平衡状态,t4时刻扰动消失。

本发明提出的电流差控制方法,在N个Buck推导型隔离拓扑中应用的 控制框图如附图3所示,其中第N个变换器作为主模块,只有一个共用的 输出电压环,其他的N-1个变换器都是从模块,且这N-1个变换器各有一 个输出电流环,从模块的输出电流环的参考电流都是由主模块给出的。

为了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附图4给出了改进的自动主-从电流差控 制方法原理图,每个模块完全相同,具有两个控制环,所有模块的电压环 补偿器输出端通过二极管相连,稳定运行时,最高的电压环补偿电压作为 所有模块的电压环补偿电压,输出电流环的基准也通过二极管相连,最大 的采样电流值作为整体的电流基准,例如模块1的电流io1最大,io1为所有输 出电流环的基准,所述主模块和从模块的占空比均由最高的电压环补偿电 压和对应的输出电流环的补偿电压取和产生。

本发明提出的方法采用主-从结构最小化系统环路总数,主模块只有一 个电压环控制输出电压,主模块的输出电流作为从模块输出电流环的基准, 电压环与电流环是并联关系,在设计时可分别独立设计控制参数,互不影 响;通过控制输出电流相等同时达到输入端均压的效果,由于是采样输出 电流,省去了常规的输入均压环,简化了遥测电路的复杂性;各个模块输 出电流环的参考电流由同一个主模块给出,避免了所有采样电流运算作和 求平均的步骤。本发明提出的电流差控制方法电路简单易于实现,能实现 精确均压均流,在系统需要扩展及冗余备份时,能够改进为自动主-从模式, 防止主模块失效,系统瘫痪的可能。

本发明可应用在通信、医疗、航天器电源等系统中,作为工作于连续 条件下的Buck推导型隔离拓扑输入端串联连接输出端并联连接的均压、均 流的控制方法,能够保证组成后的系统中各个子变换器之间平均分配输入 电压与输出电流。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 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 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 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