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被动分洪情景下的分洪区避险转移方案编制方法

一种被动分洪情景下的分洪区避险转移方案编制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被动分洪情景下的分洪区避险转移方案编制方法,属于灾害避险调度规划及其适应性对策研究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生成避险转移原始静态可行路径表;评价人员转移代价;评价基于时间窗口的避险转移方案;建立被动分洪情景下避险转移模型;求解所述避险转移模型。本发明充分考虑了洪水演进过程对避险转移过程的影响以及转移过程中的道路拥堵情况,所提出的时间窗口概念实现了二者与避险转移模型的有机结合,准确描述被动分洪情景下人员的转移过程。同时,针对传统方法在人员转移代价方面的不足,提出的基于道路拥堵系数的避险转移代价评价函数,实现了人员转移代价的科学量化。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9-29

    授权

    授权

  • 2015-11-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Q10/04 申请日:201507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0-2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灾害避险调度规划及其适应性对策研究技术领域,更具体 地,涉及一种被动分洪情景下的分洪区避险转移方案编制方法。

背景技术

分洪区洪水受灾人员避险转移方案制定是一种必要的非工程性防灾、 减灾措施,其将洪灾的自然规律和人为响应过程相结合,在充分利用己有 资料和信息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模拟技术制定出最佳避 险转移方案,为抗洪救灾决策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洪灾避险的目的是求得 待转移人员到救灾点的最佳撤离路线,目前多采用Dijkstra最短路径搜索 算法,但其计算和存储效率随着网络节点数的增大变低,不能满足避险转 移系统中对海量信息处理的需要。而被动分洪下的避险转移更是一类复杂 的多维、多约束、非线性规划问题,庞大的计算规模使得常规数学求解方 法的适应性受到限制,“维数灾”问题突出。同时,被动溃口洪水的演进 对转移道路的淹没情况是一个实时动态的过程,需根据洪水演进的时间尺 度有效识别转移道路的淹没情况,而现有主动分洪下的避险转移方法已不 适用于突发洪水事件情景下的可行道路快速选取及避险转移路径快速生成 要求。此外,避险转移过程中对道路的复用易导致拥堵问题,而现有研究 多采用一种半理论、半经验方法(例如路阻函数法和随机数模拟法)进行 道路拥堵权重计算,其未从流量、车速、密度三个主要参数对道路拥堵的 影响进行科学的分析,未能对不同时段道路阻力值进行准确的量化描述。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一种被动分洪情景 下的分洪区避险转移方案编制方法,制定出充分考虑洪水动态演进过程、 人员避险转移方式、转移道路拥堵情况的避险转移方案,为管理部门制定 被动分洪情景下分洪区避险转移策略提供决策支持,以解决现有方法难以 满足突发洪水事件情景下的可行道路快速选取及避险转移路径快速生成要 求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被动分洪情景下的分洪区避险转移方案编制方法,包 括以下步骤:

步骤1生成避险转移原始静态可行路径表,包括各行政村至可到达安 全地点的所有可行路径;

步骤2评价人员转移代价,若为有指挥情形则执行子步骤(2-1),若 为无指挥情形则执行子步骤(2-2),包括:

(2-1)针对第i个避险转移主体通过第j个路段,其转移耗时代价函 数如下公式所示:

Cost(rij)=Sjvi

其中,为第i个避险转移主体通过第j个路段需要的时间;Sj为 第j个路段的长度;vi为第i个避险转移主体的移动速度;

(2-2)针对第i个避险转移主体通过第j个路段,其转移耗时代价函 数如公下式所示:

cost(rij)=Sjvi·Gj(N)

其中,Gj(N)为第j个路段的拥堵系数;

步骤3评价基于时间窗口的避险转移方案,包括以下子步骤:

(3-1)根据洪水演进的时间尺度和总时段长度,将整个避险转移期划 分为若干个大小均等的时段,每个时段为一个时间窗口,每个时间窗口包 含洪水淹没道路信息、道路的人数和来源信息以及道路拥堵信息;

(3-2)同时考虑洪水淹没过程和道路拥堵情况,计算道路在每个时间 窗口的拥堵系数,实现避险转移方案的评价;

步骤4以所有避险转移主体的转移时间花费总和最小为优化目标,建 立被动分洪情景下避险转移模型如下所示:

min>>T=Σc=1CΣi=1IcCost(pc,i)=Σc=1CΣi=1IcΣj=1NCost(rc,ij)

pc,i={rc,i1,rc,i2,...,rc,iN},pc,iΦc

其中,T为总的避险转移时间花费;pc,i为第c个村庄的第i个避险转 移主体所选择的避险转移方案;为对应方案行进道路编号序列; Φc为第c个村庄所有避险转移主体可行的避险转移方案集合;Cost(pc,i)为 第c个村庄的第i个避险转移主体所选择的避险转移方案的代价函数;

步骤5求解所述避险转移模型,获得最优避险转移方案。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 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充分考虑了洪水演进过程对避险转移过程的影响以及转移过程 中的道路拥堵情况,所提出的时间窗口概念实现了二者与避险转移模型的 有机结合,准确描述被动分洪情景下人员的转移过程。同时,针对传统方法 在人员转移代价方面的不足,提出的基于道路拥堵系数的避险转移代价评 价函数,实现了人员转移代价的科学量化。此外,针对模型的多维、多约束、 非线性等问题,提出的基于逐次逼近思想的高效求解方法,能充分满足被 动分洪情景下避险转移方案的快速制定需求,且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被动分洪情景下的分洪区避险转移方案编制方法的流程 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生成可行路径转移树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被动分洪转移路径示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被动分洪转移路径示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路段时段拥堵状态结果表达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 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 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 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 以相互组合。

本发明运用时间窗口实现了洪水演进、人员的转移方式、道路拥堵间 的耦合,并提出有序和无序情景下人员转移代价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充分考虑各方面约束的被动分洪情景下避险转移模型,并针对模型 的多维、多约束、非线性等问题,运用逐次逼近优化算法实现模型的高效 求解,最终制定出避险转移方案。

本发明技术方案主要包括避险转移原始静态可行路径表生成策略、人 员转移代价评价、基于时间窗口的避险转移方案评价、建立被动分洪情景 下避险转移模型、避险转移模型求解五个方面的内容。

图1所示为本发明被动分洪情景下的分洪区避险转移方案编制方法的 流程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生成避险转移原始静态可行路径表

避险转移静态可行路径表是被动分洪避险转移模型的解空间,涉及各 行政村至可到达安全地点的所有可行路径。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制定该可 行路径表:

(1-1)构建路径拓扑结构。统计分洪区内的安全地点,包括安全区与 大堤安全台,将与安全地点直接相连的路径作为终点路径,并把路径编号 按照其对应的安全地点进行列表存储,生成道路的终点路径表;

(1-2)生成拓扑结构。提取分洪区所有路径结构,将各路径转化为点 考虑。分析两点之间的相互关系,若两条路径有交点,则设为“1”,若两 条路径无交点,则设为“0”。按照此方法,生成道路的邻接矩阵表;

(1-3)生成原始可行路径转移树。根据步骤(1-1)与步骤(1-2)所 得终点路径表、邻接矩阵表生成路径转移树,图2所示为本发明生成可行 路径转移树的流程图,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1-3-1)根据当前需要搜索的行政村,获取其对应编号,作为路径转 移树的根节点,并将与村庄相连的路径作为子节点;

(1-3-2)判断该根节点是否在终点路径表中,是则执行步骤(1-3-5), 否则执行步骤(1-3-3);

(1-3-3)判断路径总长度是否已经超过给定值,是则执行步骤(1-3-5), 否则执行步骤(1-3-4);

(1-3-4)根据邻接矩阵表,获取该根节点的子节点,并将该根节点的 路径长度加入到其子节点中,执行步骤(1-3-2);

(1-3-5)判断该根节点的所有子节点是否均在终点路径表中,或者总 路径长度超过给定值,若否则执行步骤(1-3-4),若是则结束,并输出最 终路径转移树。

步骤2评价人员转移代价

本发明将人员转移分为有指挥和无指挥两种情形,从实际情况出发, 将各村子的避险转移人员按照基层自治组织(例如村民小组和居民小组) 划分为不同的避险转移主体(可人工设定转移主体的规模),即每一个基 层自治组织为一个避险转移主体。同时,按照道路间的交叉点将道路划分 为不同的路段,在此基础上考虑避险转移中的拥堵问题,设计不同的评价 函数,实现不同情形下的人员转移代价评价。在步骤2中,若为有指挥情 形则执行子步骤(2-1),若为无指挥情形则执行子步骤(2-2),具体如 下:

(2-1)有指挥情形

在转移道路上有人员指挥的情况下,可以保证道路畅通,且车辆和人 员不会造成拥堵,均按照正常速度有序转移。此情况下,各村庄的最短距 离转移路线即为最优转移路线,且各村庄人员不需要分开行动,可以直接 集中通过最优路径进行转移。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针对第i个避险转移主 体通过第j个路段,其转移耗时代价函数如下公式(1)所示:

Cost(rij)=Sjvi---(1)

其中,为第i个避险转移主体通过第j个路段需要的时间;Sj为 第j个路段的长度;vi为第i个避险转移主体的移动速度,在本发明实施例 中,包括货车、轿车、机动三轮车、非机动车和步行5种转移方式;

(2-2)无指挥情形

在转移路段上无人员指挥的情况下,人员转移无序,易导致人员、车 辆等在转移过程中产生拥挤和堵塞现象。人员避险转移方案的优化目标是 总体转移时间最短,其中,针对第i个避险转移主体通过第j个路段,其 转移耗时代价函数如公下式(2)所示:

Cost(rij)=Sjvi·Gj(N),N=α1N1+α2N2+α3N3+α4N4+N5---(2)

其中,为第i个避险转移主体通过j路段需要的时间;Sj为第 j路段的长度;vi为第i个避险转移主体移动方式的速度;N为单位时间内 路段的拥堵值,以单个行人所造成的拥堵程度作为基本单位;N1~N5分别 为单位时间内此路段乘坐货车、轿车、机动三轮车、非机动车的避险转移 总人数和步行通过的避险转移总人数;α1~α4分别表示乘坐货车、轿车、 机动三轮车和非机动车的避险转移人员相对于单个步行人员对路段的拥堵 值影响权重(以货车为例,货车体积较大,行驶在人群中会产生阻碍作用, 因此乘坐货车人员的系数,即α1大于1);Gj(N)为第j路段拥堵系数,如 下表1和表2所示。

如表1所示,根据分洪区实际路况,道路分为5个等级,从高到低分 别为高速、国道、省道、县道和乡村道路,将拥堵划分为非常畅通、畅通、 轻度拥堵、中度拥堵和严重拥堵5个等级。通过查询下表1和2,可以得到 当前路段的拥堵等级和拥堵系数,同一拥堵等级内的拥堵系数,可根据其 上下限进行线性插值得到。以下两表中的数值以及上述的各个参数都可以 人工修改。

表1道路等级-拥堵等级-拥堵值对应表(单位:单位影响/小时)

拥堵等级 非常畅通 畅通 轻度拥堵 中度拥堵 严重拥堵 拥堵系数 1 (1.2,1.5] (1.5,1.8] (1.8,2.1] >2.1

表2拥堵等级-拥堵系数对应表

步骤3基于时间窗口的避险转移方案评价

在避险转移被动分洪过程中,需考虑溃口洪水的演进过程对转移道路 的淹没情况,本发明依据洪水演进的时间尺度,提出了时间窗口的概念, 基于分洪区地理空间信息分析,建立了不同时间窗口下的转移道路禁忌表; 在此基础上,运用“假设-检验-修正”的迭代计算方法,实现同时考虑洪 水演进过程和道路拥堵的避险转移方案评价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子步骤:

(3-1)划分时间窗口

根据洪水演进的时间尺度和总时段长度,将整个避险转移期划分为若 干个大小均等的时段,每个时段为一个时间窗口,每个时间窗口包含的信 息如下:

a、洪水淹没道路

运用GIS软件对不同时间的洪水淹没图层和分洪区道路网图层进行空 间分析,得到不同时间窗口下的被淹没道路的集合。

b、道路的人数和来源

通过避险转移主体在每条道路上的行进时间,以及避险转移主体的行 进路径,确定每个时间窗口下,每条道路上的人数、人员的组成以及人员 转移方式等,具体的计算方法如下:

避险转移主体A,转移路径为{r1,r2,…,ri,…,rn},在路径上的行进时 间为{t1,t2,…,ti,…,tn},时间窗口为{T1,T2,…,Tj,…,Tm},单位长度为ΔT。 依据如下公式(3)判断避险转移主体A在每个时间窗口所处的路段:

TmΣk=0i-1tkTm+1,Tn-1Σk=0i-1tk+tiTn---(3)

如ti满足上述公式,则表示在Tm至Tn时段,避险转移主体A处在ri道 路上。遍历所有的ti可得避险转移主体A每个时间窗口所处的道路;遍历 所有的避险转移主体可得每个时间窗口每条道路上的人员情况。

c、道路拥堵情况

根据不同时间窗口下每条道路上的人员数量、人员组成和转移交通工 具,计算每一条道路在每一个时间窗口的拥堵情况。

(3-2)迭代评价

在同时考虑洪水淹没过程和道路拥堵情况的情形下,计算道路在每个 时间窗口的拥堵系数时存在如下问题:道路的拥堵情况的计算是建立在道 路人员情况已知的基础下,而道路人员分布情况的确立依赖避险转移主体 在每条道路上的行进时间,但是行进时间又是由拥堵情况所决定。因此, 本发明采用一种“假设-检验-修正”的方法,进行迭代计算,来解决拥堵 系数和转移时间的不匹配问题,实现避险转移方案的评价,具体的迭代评 价步骤包括以下子步骤。

(3-2-1)根据当前道路拥堵系数,计算每个避险转移主体在每条道路 上的耗时,第一次计算则假定所有道路的拥堵系数为0,判断每个时段避险 转移主体所在路段,并以此为基础计算每个时段每个路段的拥堵情况,得 到各路段在每个时段的拥堵系数,用拥堵系数矩阵RT×N表示;

(3-2-2)根据步骤(3-2-1)中计算的拥堵系数矩阵RT×N,重新计算各 避险转移主体在每个路段的行进时间,并确定各避险转移主体每个时段所 处位置;

(3-2-3)判断重新计算的各路段时段拥堵系数与上一次计算的差值, 如果所有差值均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则迭代终止,输出每个时段各避险 转移主体所在位置以及各路段拥堵情况;否则以重新计算的拥堵系数为输 入条件,执行步骤(3-2-1)。

步骤4建立被动分洪情景下分洪区避险转移模型

在步骤1~3的基础上,建立被动分洪情景下分洪区避险转移模型,其 数学表述如下:

1、目标函数

以所有避险转移主体的转移时间花费总和最小为优化目标,如下公式 (4)所示:

min>>T=Σc=1CΣi=1IcCost(pc,i)=Σc=1CΣi=1IcΣj=1NCost(rc,ij)pc,i={rc,i1rc,i2,...,rc,iN},pc,iΦc---(4)

其中,T为总的避险转移时间花费;pc,i为第c个村庄的第i个避险转 移主体所选择的避险转移方案;为对应方案行进道路编号序列; Φc为第c个村庄所有避险转移主体可行的避险转移方案集合;Cost(pc,i)为 第c个村庄的第i个避险转移主体所选择的避险转移方案的代价函数。

2、约束条件

风险规避约束:避险转移主体所选择的避险方案必须规避因发生溃口 而带来的风险,描述为如下公式(5):

rc,ijΨ---(5)

其中,Ψ为被溃口洪水淹没的道路集合;为第c个村庄的第i个避 险转移主体的第j个行进的道路编号。

任意避险转移主体转移耗时最大约束:在进行避险转移的过程中,遵 循就近原则,并保证在限定的时间(村庄c中采用某种转移方式的避险转 移主体i至转移安置点的所有路径中最长耗时)内到达目的地,描述为如 下公式(6)所示:

Cost(pc,i)Cc,imax---(6)

其中,为第c个村庄允许的最大避险转移时间。

安置点容量约束:各安置点的实际安置人数不得超过该安置点的最大 安置容量,描述为如下公式(7)所示:

hkHkmax---(7)

其中,hk为第k号安置点实际安置人数;为第k号安置点的最大安 置容量。

路线有利调整约束:如果村庄c按照多条路径进行避险转移,则需保 证其每个避险转移主体的避险转移时间应低于该村庄c整体按照单一最短 路径转移的耗时,描述为如下公式(8)所示:

CcCcShort---(8)

其中,为村庄c整体按照单一最短路径转移的耗时。

步骤5求解避险转移模型,获得最优避险转移方案

在求解上述避险转移模型时,变量和约束条件的数目将随着转移主体 数目的增加而急剧增加,若采用常规的动态规划法求解,将遇到“维数灾” 问题,会使求解变得异常困难。为此,本发明采用逐次逼近算法进行模型 求解,其特点是将n维动态规划问题转化为n个一维子问题,使得计算工 作量只随维数n成线性增长而不是成指数增长。同时,为改善解的最优性, 从几个不同初始状态轨迹开始求得多组最优解,再从中选出最优的。即先 对避险转移主体1进行优化,其余n-1个避险转移主体运行策略和状态变 量序列暂时保持初始策略不变,这相当于对n维决策向量加n-1个等式约 束;再对避险转移主体2进行优化,除避险转移主体1保持新策略外,其 余转移主体仍保持初始策略,遍历寻找避险转移主体2的最优转移策略; 用同样方法对避险转移主体3、避险转移主体4、…、避险转移主体n分别 进行优化,得到各避险转移主体的最新策略;再从避险转移主体1开始, 重复上述步骤,进行第二轮、第三轮……迭代计算,直到目标函数不再改 善或前后两轮迭代目标函数值满足收敛要求为止。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中进行单个转移主体优化时均以整体效益目 标最大为目标。

逐次逼近算法的实现,包括以下子步骤:

(5-1)确定避险转移主体的计算顺序。按照如下原则确立避险转移主 体的计算顺序:分属不同村庄的避险转移主体,按照洪水前峰到达时间排 序,洪水前峰先到达的村庄所属的避险转移主体优先参与计算;分属同一 村庄的避险转移主体,计算的优先级相同,随机确立计算顺序;

(5-2)确定可行域。根据洪水分析结果生成的受淹道路表,将方案集 合Φi中包含受淹道路的避险转移方案移除,得到考虑溃口洪水影响的避险 转移方案集合,作为模型求解中各避险转移主体的可行域;

(5-3)生成初始轨迹,包括:

(5-3-1)在各避险转移主体的可行域内,在不考虑道路拥堵的前提下, 计算各避险转移方案的转移花费,并选取使得各主体避险转移花费最小的 解作为初始解;

(5-3-2)根据避险转移主体的计算顺序,在可行域内随机的选取避险 转移主体的避险转移方案,遍历所有的避险转移主体,得到一个随机解;

(5-3-3)按照子步骤(5-3-1)中方法得到一个初始解,按照子步骤 (5-3-2)中方法生成N-1个初始解,共生成N个初始解;

(5-4)循环迭代计算,分别以步骤(5-3)中的N个解作为初始解, 按如下步骤进行循环迭代计算,得到N个解,并从中选取最优的解作为模 型求解的最优解,包括:

(5-4-1)算法初始化,避险转移主体编号i=0,迭代次数g=0;

(5-4-2)针对第i个避险转移主体,循环遍历该主体的可行域,在考 虑拥堵的情况下,判断最大避险转移耗时约束和安置点容量约束,并记录 约束的破坏深度。选择约束破坏深度最小和整体目标最优的转移方案作为 该主体选择的避险转移方案,进入子步骤(5-4-3);

(5-4-3)判断是否为最后一个计算避险转移主体。若是,则令i=0, 进入子步骤(5-4-4);若否,则令i=i++,进入子步骤(5-4-2);

(5-4-4)迭代次数g是否达到最大?是则执行子步骤(5-4-5);否 则g++,执行子步骤(5-4-2);

(5-4-5)终止迭代,输出最终解。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如下:

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以湖北省2013年度洪水风险图建设项目中的荆江分 洪区为例,进行被动分洪方面的阐述。该工程的目的是通过模拟荆江分洪 区溃堤情景,制定符合实际需求的被动分洪避险转移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考虑长江荆江河段发生1000年一遇1954年型洪水,影 响范围为荆江分洪区内的179个村庄,包括99461户、399724人,转移方 式包括卡车、轿车、摩托车、非机动车和步行,转移使用的道路包括国道、 省道、县道和乡村道路。

本发明实施例中,被动分洪避险转移方案包含荆江分洪区内各村庄的 转移路线以及该转移方案下各道路路段的拥堵情形。

1:转移路线

结果输出为转移主体的转移路线对应路段序列以及完整路径,其中, 包含转移方式、转移路径、人数、耗时、安置点等信息,计算结果以GIS 图形文件(见图3、图4)和表格文件(见下表3)保存。

表3被动分洪应急转移表示例

图3和图4中灰黑色点表示待转移的村庄,带有箭头的道路表示该村 庄人员的转移路径,灰白色点表示转移安置点。

2:路段拥堵状态

在考虑拥堵的设定下,可以获得各时段(模型输出时间长度为15分钟) 各路段的拥挤情形,其中还包括人流来源和人流方式。最终生成路段拥堵 状态表(见下表4),表格内容包括时段编号、路段编号、人数、人口来源、 拥堵等级等。同时,对路段图层进行处理,增加拥堵等级等字段,可以以 shp图层方式(见图5)保存拥堵数据。图5中,不同灰度表示不同的道路 拥堵程度,颜色越黑道路越拥堵。

表4路段拥堵状态数据表示例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 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