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动物温热病初期的蓝莲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用于动物温热病初期的蓝莲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动物温热病初期的蓝莲口服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穿心莲0.8~1.2份,大青叶0.8~1.2份,板蓝根1.6~2.4份。本发明还涉及该蓝莲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对穿心莲进行75%乙醇40℃温浸提取2次,对大青叶和板蓝根先采用纯化水浸泡、水煎醇沉提取,对蓝莲口服液的提取高效、完全,简化组方,降低生产成本,并使穿心莲、板蓝根、大青叶等有限成分最大限度的同时被利用。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5-2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6/315 专利号:ZL2015103271211 申请日:20150615 授权公告日:20180821

    专利权的终止

  • 2018-08-21

    授权

    授权

  • 2015-11-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315 申请日:201506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0-2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兽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蓝莲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该口服液具有预防、治疗动物温热病的功能,尤其用于猪或鸡的日常预防治疗。

背景技术

中草药富含多种多样的营养成分,生物活性物质也非常丰富,同时具备营养和药物的双重功效,既可预防疾病,又可治疗病症,同时具有天然、毒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性和药物残留等特点,不仅可以用于个体治病,而且可以用于群体防治,适应集约化、规模化饲养的需要,并且符合无公害畜牧业、生产绿色畜产品的时代需求。中药口服液不仅包含原有汤剂的固有特色,而且具有保存性能良好、起效快,作用明显,用药和携带方便等优点,其不但保持了煎剂作用迅速的特点,又克服了煎剂临用时煎煮不便的缺点,且体积小,服用、贮藏及运输均较方便,在家畜、家禽和其他动物中均适用。

温热病是以热象偏重为主要特征并具有季节性和不同程度传染性的一类疾病,其对畜禽养殖的危害较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2010版二部》中收录有“清解合剂”、“双黄连口服液”等方剂都有清热解毒、治疗温热病的功效,但这些方剂中,如清解合剂由板蓝根、连翘、黄芩、金银花、玄参等12味中药组成,其成分多、制备和质量控制程序繁琐、药材成本太高,特别是双黄连口服液原料成本就在50元/kg,限制其在养殖生产中的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治疗动物温热病的方剂组方较大、成本较高、工艺较少、制剂缺乏等问题,本发明克服了传统的技术偏见,重组了方药,大大减少原药种类,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一种蓝莲口服液,并运用水煎醇沉提取及醇浸技术,解决提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使穿心莲、板蓝根、大青叶等的有效成分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设计一种用于动物温热病初期的蓝莲口服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穿心莲0.8~1.2份,大青叶0.8~1.2份,板蓝根1.6~2.4份

优选的,所述蓝莲口服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穿心莲1份,大青叶1份,板蓝根2份。

设计一种上述蓝莲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穿心莲,用其3倍重量的75%乙醇溶液于40℃温浸提取1小时,然后冲洗挤压出提取液,过滤,回收滤液;

(2)将步骤(1)所得滤渣加入其2倍重量的75%乙醇溶液中,于40℃温浸提取1小时,然后冲洗挤压出提取液,过滤,回收滤液,合并两次滤液,得到穿心莲提取液;

(3)取大青叶、板蓝根,分别加水煎煮,合并煎液,过滤,将滤液浓缩至密度为1.05~1.20g/cm3的浸膏;

(4)向所得浸膏中加入乙醇,至乙醇终浓度为70wt%,再搅匀、静置、过滤,所得滤液回收乙醇,得浓缩液;

(5)将步骤(2)所得穿心莲提取液与步骤(4)所得浓缩液混合,再加入穿心莲原料重量0.15~0.50倍的苯甲醇,然后加水制成穿心莲原料重量3.5~4.0倍的溶液,搅匀,静置12~15小时,即得蓝莲口服液。

本发明中蓝莲口服液的用法用量为:鸡0.5~1mL。

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的积极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通过对穿心莲进行75%乙醇40℃温浸提取2次,对大青叶和板蓝根先采用纯化水浸泡、水煎醇沉提取,对蓝莲口服液的提取高效、完全;对比现有技术穿心莲的提取方式(95%乙醇回流),简化了操作步骤,从而节约了生产成本。

(2)根据现有的文献记载,预防、治疗动物温热病的中药组方多是药味较多的大方剂(如清解合剂和清瘟败毒散)或原药材成本较高的方剂(如双黄连口服液),从而限制其在临床中的使用。本发明将价格较低的穿心莲进行提取引入到预防治疗动物温热病中,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3)利用先高温高湿再低温风吹的方式建立温热病初期的动物模型,这也是本发明改进之处;因为对于文献报道有酵母菌及脂多糖的造模方法,存在动物发热持续时间短,量取体温操作复杂,动物个体间基础体温存在差异;对于用细菌或病毒攻毒的造模方法,存在动物反应一过性或攻毒剂量及方式难以把握的问题;因而通过多次实验,发现采用8日龄鸡只,先在45℃下高温饲养2小时,后给以20℃冷风刺激1小时,4小时后挑取精神沉郁鸡只,所制作的动物模型符合温热病证型,这也是现有技术中所未见记载的。

(4)本发明在方剂药味组成及比例确定中,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经现有酵母菌及脂多糖制作的高热模型小鼠,通过大量试验筛选得到的组方及其配比,即:穿心莲1份,大青叶1份,板蓝根2份。这也是现有技术中所未见记载的。

(5)本发明克服了传统的技术偏见,重组方药,大大减少原药种类,仅精选板蓝根、大青叶、穿心莲三味中药(原料成本均在10元/kg以内)重新组方并提取制成口服液,其密度不小于1.05g/cm3,pH值在5.0~6.5范围内,其中,皂苷类成分含量在20%以上,穿心莲内酯与脱水穿心莲内酯总含量不低于0.2%,并利用人工创建的鸡和小鼠温病初期动物模型,证实其对畜禽温热病初期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组方中君药板蓝根性寒味苦,归心、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药用效果,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大头瘟疫、瘟毒发斑、高热头痛、流行性感冒、烂喉丹疹、水痘、疮肿、肝炎、麻疹等病症。臣药穿心莲性寒,味苦,归心、肺、大肠、膀胱经,其所含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等作用,是临床常用药,多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顿咳劳嗽,泄泻痢疾,热淋涩痛,痈肿疮疡等病症。大青叶为佐药,性寒、味苦,归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三者合用,共凑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对温热病初期尤其是风热感冒的发热、咽喉肿痛及口舌生疮等症有明显治疗作用。

具体实施方案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详述如下:

实施例1

一种蓝莲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穿心莲10Kg,用其3倍重量的75%乙醇溶液于40℃温浸提取1小时,然后冲洗挤压出提取液,过滤,回收滤液;

(2)将步骤(1)所得滤渣加入其2倍重量的75%乙醇溶液中,于40℃温浸提取1小时,然后冲洗挤压出提取液,过滤,回收滤液,合并两次滤液,得到穿心莲提取液;

(3)取大青叶10Kg、板蓝根20Kg,分别加水煎煮,合并煎液,过滤,将滤液浓缩至密度为1.05~1.20g/cm3的浸膏;

(4)向所得浸膏中加入乙醇,至乙醇终浓度为70wt%,再搅匀、静置、过滤,所得滤液回收乙醇,得浓缩液;

(5)将步骤(2)所得穿心莲提取液与步骤(4)所得浓缩液混合,再加入1.5 Kg的苯甲醇,然后加水制成35 Kg的溶液,搅匀,静置12小时,即得蓝莲口服液。测定其密度为1.05g/cm3,pH值为6.0,其中,皂苷类成分含量在22%,穿心莲内酯与脱水穿心莲内酯总含量为0.3%。

实施例2

一种蓝莲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穿心莲100Kg,用其3倍重量的75%乙醇溶液于40℃温浸提取1小时,然后冲洗挤压出提取液,过滤,回收滤液;

(2)将步骤(1)所得滤渣加入其2倍重量的75%乙醇溶液中,于40℃温浸提取1小时,然后冲洗挤压出提取液,过滤,回收滤液,合并两次滤液,得到穿心莲提取液;

(3)取大青叶100Kg、板蓝根200Kg,分别加水煎煮,合并煎液,过滤,将滤液浓缩至密度为1.05~1.20g/cm3的浸膏;

(4)向所得浸膏中加入乙醇,至乙醇终浓度为70wt%,再搅匀、静置、过滤,所得滤液回收乙醇,得浓缩液;

(5)将步骤(2)所得穿心莲提取液与步骤(4)所得浓缩液混合,再加入50Kg的苯甲醇,然后加水制成400Kg的溶液,搅匀,静置15小时,即得蓝莲口服液。测定其密度为1.10g/cm3,pH值为6.5,其中,皂苷类成分含量在21%,穿心莲内酯与脱水穿心莲内酯总含量为0.2%。

 用实施例1制备的蓝莲口服液进行温热病初期的药效学研究

1. 实验方法

1.1酵母-小鼠发热模型的建立

小鼠在25℃室温下正常饲养,实验前一天晚上开始禁食不禁水,实验当天,建模组的每只小鼠皮下注射10mL/kg的酵母混悬液(质量浓度为10%,现配现用),电子体温计测量小鼠体温,2h后开始升温,5h后温度逐渐降低。

1.2预防实验

实验前1小时每隔半小时测量一次小鼠体温,选取体温正常的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第1组为双黄连口服液用药组,灌胃0.6mL双黄连口服液;2、3组为蓝莲口服液用药组,分别灌胃0.4、0.6mL蓝莲口服液;4组为阳性对照组,5组为空白对照组,分别灌胃0.6mL生理盐水,1~4组灌胃3小时后皮下注射酵母混悬液,注射后1h、2h、3h、4h、5h、6h分别测量体温一次,观察并记录各小鼠体温变化。

1.3治疗实验

实验分组及处理方法同上述1.2, 1~4组皮下注射酵母混悬液之后立即灌胃给药,注射后1h、2h、3h、4h、5h、6h分别测量体温一次,观察并记录各小鼠体温变化。

2. 实验结果

2.1预防实验结果

表1结果显示,小鼠注射酵母2h后体温逐渐升高,5h后温度开始降低;三组用药小鼠在各时间点的体温与空白对照组的体温差异不明显,用药组小鼠与阳性对照组小鼠的体温差异也不显著(P >0.05);但各用药组的小鼠体温均低于阳性对照组。

表1  酵母模型预防实验

                                                 。

2.2治疗实验结果

表2结果可见,各用药组小鼠的体温均低于阳性对照组,但效果不显著(P>0.05),各组小鼠体温与空白对照组的差异也不显著(P>0.05),用药4h后2组和3组的解热效果要好于1组和阳性对照组。

表2  酵母模型治疗实验

用实施例1制备的蓝莲口服液进行温热病初期的临床试验研究

1.实验方法

8日龄肉鸡先在45℃下高温饲养2小时,后给以20℃冷风刺激1小时,4小时后挑取精神沉郁鸡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第1组为双黄连口服液用药组,灌胃0.6mL双黄连口服液;2、3组为蓝莲口服液用药组,分别灌胃0.4、0.6mL蓝莲口服液;4组为阳性对照组,另取20只正常鸡只作为第5组空白对照组,分别灌胃0.6mL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各组鸡只状态,连用5天,第7天检查所有鸡只。

2.实验结果

先高温再低温刺激时,所挑选的精神沉郁鸡只检后均见喉头红肿出血。但经5天用药后,1~3组用药组鸡只精神及喉头恢复正常,第4组阳性对照组精神仍沉郁且喉头仍有红肿出血,且个别症状仍比较严重。

温热病初期,病位在皮毛与肺(即在表),甚者入脏腑,主症发热、咳嗽、流涕。口干,咽痛,舌苔薄白或薄黄;凉药是用来解热的,使热去而阴液不受耗伤,有清热保津作用。板蓝根和穿心莲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蓝莲口服液对温热病初期症状有确切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选用KM小鼠建立温热病初期(卫分证为主+气分证)模型,与其他文献中选用的大鼠发热模型相比具有易操作、病理症状明显的优势。

小鼠皮下注射酵母后发热缓慢,发热持续时间长,从预防和治疗的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到三剂量蓝莲口服液对酵母引起的发热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各用药组的解热效果不易区分,另外中药制剂从吸收到发挥药效的时间较长,小鼠注射酵母4h后,蓝莲口服液对酵母发热的预防效果明显好于治疗效果。药效学实验表明蓝莲口服液对温热病初期有确切的防治效果。

药效学及临床试验结果均表明蓝莲口服液对温热病初期小鼠及鸡只均有较好的预防治疗作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