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具有生物黏附特性的天麻素鼻用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具有生物黏附特性的天麻素鼻用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生物黏附特性的天麻素鼻用微球,所述微球按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将天麻素溶于醋酸水溶液中,加入壳聚糖搅拌混匀,为水相;将Span80溶于液体石蜡中,为油相;将上述水相和油相各自预先加热至40~50℃,再将水相缓慢加入油相中,并同向搅拌乳化20~50min,然后加入交联剂甲醛,于40~60℃下进行交联3~6h,静置,倾去上层油相,下层微球经石油醚、无水乙醇洗涤,抽滤,真空干燥,得到所述的天麻素鼻用微球;本发明制备的天麻素鼻用微球在鼻腔滞留时间长,释药速度平稳、完全,可提高脑内药物分布、生物利用度与药效作用,且安全无毒。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95826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中医药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510333025.8

  • 申请日2015-06-16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黄美娟

  • 地址 310053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48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1:23:5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9-14

    授权

    授权

  • 2015-11-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9/16 申请日:201506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0-0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生物黏附特性的天麻素鼻用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药物制剂领 域。

(二)背景技术

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β-D葡萄吡喃糖苷)是天麻的主要化学成分,也是天麻活性成 分中含量最高的有效单体成分,具有镇静催眠、抗癫痫、镇痛、保护神经元细胞、抗氧化、 抗炎、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多种药理作用,广泛应用于偏头痛、眩晕、神经衰弱、脑梗死等疾 病的治疗,且毒性低,不良反应小。目前,临床应用的天麻素制剂主要有片剂、注射剂等剂 型。

天麻素的作用部位在于脑部中枢,而其为水溶性药物,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有研究认为 天麻素的作用是透过血脑屏障后在脑内代谢为苷元而保留在脑内发挥疗效。常规途径给药, 脑内的药物浓度低,需要较大的给药剂量才能达到治疗效果。而且天麻素的代谢非常快,在 体内不易积蓄,为保持疗效,临床要求给药频繁。但是频繁注射给药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口 服给药剂量大时会出现恶心等胃肠道副反应。

鼻腔给药系统,通常是指在鼻腔内使用而发挥全身治疗作用的制剂,与其它给药途径相 比较,其具有以下特点:①鼻黏膜面积大,黏膜下血管非常丰富,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交 织成网状,药物可迅速吸收,自血管进入体循环;②避免了药物口服时的首过效应,生物利 用度较高;③给药方便,便于患者自己用药,依从性好。有研究显示,一些药物经鼻腔给药, 可以绕过血脑屏障,直接入脑,提高生物利用度,从而减少给药剂量、给药次数,减少外周 药物的浓度,并且给药方便,改善患者的依从性。因此,鼻黏膜有望成为天麻素向脑内输送 的新途径。

授权的专利“天麻素鼻腔给药制剂”(专利号CN200610053088)中已提到天麻素以鼻 喷雾剂、滴鼻剂、软膏剂、凝胶剂、粉末剂剂型给药。制剂中含有一种或多种辅助剂,包括 渗透促进剂、增溶剂、乳化剂、防腐剂、增稠剂、稳定剂、芳香剂及pH促进剂;此外,在 制剂中加入泊洛沙姆407与188组合(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在30℃以上时可使溶 液转化为凝胶粘附于鼻腔上,延长天麻素在鼻腔的停留时间。文献“天麻素鼻用原位凝胶靶 向性研究”(四川大学学报,2008,39(3):438-440)报道,用离子敏感型凝胶材料去乙酰 结冷胶为基质制备天麻素鼻用原位凝胶,大鼠经鼻给予天麻素鼻用原位凝胶后,大鼠脑组织 中的药物分布显著高于天麻素静注给药组(P<0.01)。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生物黏附特性的天麻素鼻用微球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 方法制备的天麻素鼻用微球平均粒径48μm左右(80%在40~60μm间),具有鼻粘膜黏附特 性,在鼻腔内滞留时间长(可达4小时),释药完全,天麻素包封于微球中,不受鼻腔内代 谢酶的影响,稳定性好,脑内药物分布高,显著提高了药物生物利用度与治疗偏头痛等脑部 疾病的药效作用;且不影响鼻纤毛的运动(生理功能),对鼻粘膜无明显刺激性,局部安全 性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生物黏附特性的天麻素鼻用微球,所述微球按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将天麻素溶于醋酸水溶液中,加入壳聚糖搅拌混匀,为水相;将Span80溶于液体石蜡 中,为油相;将上述水相和油相各自预先加热至40~50℃,再将水相缓慢加入油相中,同向 搅拌乳化20~50min,然后加入交联剂甲醛,在温度40~60℃下交联3~6h,静置,倾去上层 油相,下层微球经石油醚、无水乙醇洗涤,过滤,真空干燥,得到所述的具有生物黏附特性 的天麻素鼻用微球;

所述醋酸水溶液中醋酸的体积分数为2%~10%;所述天麻素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 0.5~10;所述水相中,壳聚糖的质量浓度为2.0%~4.0%;所述油相中,Span80的质量浓度为 2.0%~3.0%;所述油相和水相的体积比为7~10:1。

本发明所述的天麻素鼻用微球,优选所述醋酸水溶液中醋酸的体积分数为5%~7%。

优选所述天麻素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1~5。

推荐所述交联剂甲醛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8~12:1。

所述同向搅拌乳化的过程中,推荐同向搅拌的速率为800~1200rpm。

本发明所述的具有生物黏附特性的天麻素鼻用微球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制备的天麻素鼻用微球平均粒径48μm左右(80%在40~60μm间),包封 率、载药量高,扫描电镜观察很少粘连,球形、圆整度好,流动性好;

(2)本发明制备的天麻素鼻用微球具有较好的鼻黏膜黏附特性,药物在鼻腔内滞留时 间长,天麻素在微球鼻腔滞留时间内释放完全,脑内药物分布与生物利用度较高,治疗偏头 痛等脑部疾病的药效作用强;

(3)本发明制备的天麻素鼻用微球不影响鼻纤毛的运动,对鼻黏膜无明显刺激性,安 全性好。

(四)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

(1)制备水相:称取0.30g天麻素溶于10mL 5%(体积分数)醋酸水溶液中,再加入 0.30g壳聚糖搅拌均匀使其完全溶胀,即得水相。

(2)制备油相:称取1.4g Span80溶于70mL液体石蜡中,即得油相。

(3)制备微球:将上述水相和油相各自预先加热至40℃,在1000rpm搅拌速度下,将 水相均匀缓慢加入油相中,并同向搅拌乳化30min,再加入甲醛3mL,在40℃下交联3h, 静置,倾去油相,下层微球经石油醚(50mL×3)、无水乙醇(40mL×1)洗涤,抽滤,真 空干燥,得到天麻素鼻用微球1.03g。

采用电镜扫描法(SEM)检测上述天麻素鼻用微球的微观特征,检测结果显示:天麻 素鼻用微球形态规则,呈圆球形;微球表面药物晶体较少。

用带标尺的显微镜(×100)测定上述制备的天麻素鼻用微球的平均粒径与粒径分布, 结果微球平均粒径为48.25μm,其中40~60μm的微球占总数的79.49%。

采用HPLC法测定天麻素鼻用微球中天麻素含量,计算得到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 别为22.27%和76.36%。

采用蟾蜍黏膜试验,以普通药物粉末为对照,测定天麻素鼻用微球的黏附力,结果显 示,普通药物粉末的滞留时间为176.92s,纤毛清除速率为0.34mm/min,折算成在人鼻黏膜 的滞留时间为20~30min;而天麻素鼻用微球的滞留时间为1204.37s,纤毛清除速率为 0.07mm/min,折算成在人体鼻腔的滞留时间约为3~4h,表明天麻素鼻用微球具有明显的黏 膜黏附性,可较好满足鼻腔给药要求。

体外释药试验结果表明,天麻素原料药及天麻素鼻用微球的体外释放动力学模型拟合 均最接近Weibull模型。由Weibull方程求得天麻素原料药的t50(释放50%所需时间)和t90(释放90%所需时间)分别为12.68min和44.57min,天麻素鼻用微球的t50和t90分别为 42.18min和123.77min;天麻素鼻用微球在鼻腔滞留时间内释药完全,满足鼻腔给药的要求。

实施例2

(1)制备水相:称取0.40g天麻素溶于100mL 2%(体积分数)醋酸水溶液中,再加 入4g壳聚糖搅拌均匀使其完全溶胀,即得水相。

(2)制备油相:称取24g Span80溶于800mL液体石蜡中,即得油相。

(3)制备微球:将上述水相和油相各自预先加热至40℃,在1000rpm搅拌速度下,将 水相均匀缓慢加入油相中,并同向搅拌乳化30min,再加入甲醛32mL,在50℃下交联3h, 静置,倾去油相,下层微球经石油醚(50mL×3)、无水乙醇(40mL×1)洗涤,抽滤,真 空干燥,得到天麻素鼻用微球1.28g。

采用电镜扫描法(SEM)检测上述天麻素鼻用微球的微观特征,检测结果显示:天麻 素鼻用微球形态规则,呈圆球形;微球表面药物晶体较少。

用带标尺的显微镜(×100)测定上述制备的天麻素鼻用微球的平均粒径与粒径分布, 结果微球平均粒径为49.63μm,其中40~60μm的微球占总数的80.32%。

采用HPLC法测定天麻素鼻用微球中天麻素含量,计算得到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 别为23.55%和75.37%。

采用蟾蜍黏膜试验,以普通药物粉末为对照,测定天麻素鼻用微球的黏附力,结果显 示,普通药物粉末的滞留时间为176.91s,纤毛清除速率为0.34mm/min,折算成在人鼻黏膜 的滞留时间为20~30min;而天麻素鼻用微球的滞留时间为1198.73s,纤毛清除速率为 0.07mm/min,折算成在人体鼻腔的滞留时间约为3~4h,表明天麻素鼻用微球具有明显的黏 膜黏附性,可较好满足鼻腔给药要求。

体外释药试验结果表明,天麻素原料药及天麻素鼻用微球的体外释放动力学模型拟合 均最接近Weibull模型。由Weibull方程求得天麻素原料药的t50(释放50%所需时间)和t90(释放90%所需时间)分别为12.66min和44.54min,天麻素鼻用微球的t50和t90分别为 40.08min和115.73min;天麻素鼻用微球在鼻腔滞留时间内释药完全,满足鼻腔给药的要求。

实施例3

(1)制备水相:称取8.0g天麻素溶于100mL 5%(体积分数)醋酸水溶液中,再加入 4.0g壳聚糖搅拌均匀使其完全溶胀,即得水相。

(2)制备油相:称取20g Span80溶于1000mL液体石蜡中,即得油相。

(3)制备微球:将上述水相和油相各自预先加热至45℃,在1200rpm搅拌速度下,将 水相均匀缓慢加入油相中,并同向搅拌乳化20min,再加入甲醛40mL,在40℃下交联6h, 静置,倾去油相,下层微球经石油醚(1500mL×3)、无水乙醇(1000mL×1)洗涤,抽滤, 真空干燥,得到天麻素鼻用微球27.57g。

采用电镜扫描法(SEM)检测上述天麻素鼻用微球的微观特征,检测结果显示:天麻 素鼻用微球形态规则,呈圆球形;微球表面药物晶体较少。

用带标尺的显微镜(×100)测定上述制备的天麻素鼻用微球的平均粒径与粒径分布, 结果微球平均粒径为46.73μm,其中40~60μm的微球占总数的77.83%。

采用HPLC法测定天麻素鼻用微球中天麻素含量,计算得到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 别为21.72%和74.85%。

采用蟾蜍黏膜试验,以普通药物粉末为对照,测定天麻素鼻用微球的黏附力,结果显 示,普通药物粉末的滞留时间为176.89s,纤毛清除速率为0.34mm/min,折算成在人鼻黏膜 的滞留时间为20~30min;而天麻素鼻用微球的滞留时间为1217.33s,纤毛清除速率为 0.06mm/min,折算成在人体鼻腔的滞留时间约为3~4h,表明天麻素鼻用微球具有明显的黏 膜黏附性,可较好满足鼻腔给药要求。

体外释药试验结果表明,天麻素原料药及天麻素鼻用微球的体外释放动力学模型拟合 均最接近Weibull模型。由Weibull方程求得天麻素原料药的t50(释放50%所需时间)和t90(释放90%所需时间)分别为12.69min和44.58min,天麻素鼻用微球的t50和t90分别为 45.08min和135.86min;天麻素鼻用微球在鼻腔滞留时间内释药完全,满足鼻腔给药的要求。

实施例4

(1)制备水相:称取3.0g天麻素溶于100mL10%(体积分数)醋酸水溶液中,再加入 2.0g壳聚糖搅拌均匀使其完全溶胀,即得水相。

(2)制备油相:称取20g Span80溶于1000mL液体石蜡中,即得油相。

(3)制备微球:将上述水相和油相各自预先加热至50℃后,在900rpm搅拌速度下, 将水相均匀缓慢加入油相中,并同向搅拌乳化50min,再加入甲醛16mL,在60℃下交联5h, 静置,倾去油相,下层微球经石油醚(500mL×3)、无水乙醇(400mL×1)洗涤,抽滤, 真空干燥,得到天麻素鼻用微球10.82g。

采用电镜扫描法(SEM)检测上述天麻素鼻用微球的微观特征,检测结果显示:天麻 素鼻用微球形态规则,呈圆球形;微球表面药物晶体较少。

用带标尺的显微镜(×100)测定上述制备的天麻素鼻用微球的平均粒径与粒径分布, 结果微球平均粒径为47.55μm,其中40~60μm的微球占总数的78.07%。

采用HPLC法测定天麻素鼻用微球中天麻素含量,计算得到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 别为21.16%和76.35%。

采用蟾蜍黏膜试验,以普通药物粉末为对照,测定天麻素鼻用微球的黏附力,结果显 示,普通药物粉末的滞留时间为176.90s,纤毛清除速率为0.34mm/min,折算成在人鼻黏膜 的滞留时间为20~30min;而天麻素鼻用微球的滞留时间为1221.53s,纤毛清除速率为 0.06mm/min,折算成在人体鼻腔的滞留时间约为3~4h,表明天麻素鼻用微球具有明显的黏 膜黏附性,可较好满足鼻腔给药要求。

体外释药试验结果表明,天麻素原料药及天麻素鼻用微球的体外释放动力学模型拟合均 最接近Weibull模型。由Weibull方程求得天麻素原料药的t50(释放50%所需时间)和t90(释放90%所需时间)分别为12.68min和44.57min,天麻素鼻用微球的t50和t90分别为 44.98min和138.34min;天麻素鼻用微球在鼻腔滞留时间内释药完全,满足鼻腔给药的要求。

实施例5

(1)制备水相:称取1.0g天麻素溶于100mL 5%(体积分数)醋酸水溶液中,再加入 3.0g壳聚糖搅拌均匀使其完全溶胀,即得水相。

(2)制备油相:称取27g Span80溶于900mL液体石蜡中,即得油相。

(3)制备微球:将上述水相和油相各自预先加热至40℃后,在1200rpm搅拌速度下, 将水相均匀缓慢加入油相中,并同向搅拌乳化40min,然后加入甲醛24mL,在45℃下交联 6h,静置,倾去油相,下层微球经石油醚(150mL×3)、无水乙醇(100mL×1)洗涤,抽 滤,真空干燥,得到天麻素鼻用微球3.91g。

采用电镜扫描法(SEM)检测上述天麻素鼻用微球的微观特征,检测结果显示:天麻 素鼻用微球形态规则,呈圆球形;微球表面药物晶体较少。

用带标尺的显微镜(×100)测定上述制备的天麻素鼻用微球的平均粒径与粒径分布, 结果微球平均粒径为45.22μm,其中40~60μm的微球占总数的75.73%。

采用HPLC法测定天麻素鼻用微球中天麻素含量,计算得到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 别为20.48%和80.16%。

采用蟾蜍黏膜试验,以普通药物粉末为对照,测定天麻素鼻用微球的黏附力,结果显 示,普通药物粉末的滞留时间为176.90s,纤毛清除速率为0.33mm/min,折算成在人鼻黏膜 的滞留时间为20~30min;而天麻素鼻用微球的滞留时间为1197.11s,纤毛清除速率为 0.07mm/min,折算成在人体鼻腔的滞留时间约为3~4h,表明天麻素鼻用微球具有明显的黏 膜黏附性,可较好满足鼻腔给药要求。

体外释药试验结果表明,天麻素原料药及天麻素鼻用微球的体外释放动力学模型拟合 均最接近Weibull模型。由Weibull方程求得天麻素原料药的t50(释放50%所需时间)和t90(释放90%所需时间)分别为12.67min和44.55min,天麻素鼻用微球的t50和t90分别为 40.02min和115.31min;天麻素鼻用微球在鼻腔滞留时间内释药完全,满足鼻腔给药的要求。

实施例6

(1)制备水相:称取2.0g天麻素溶于100mL 10%(体积分数)醋酸水溶液中,再加 入3.0g壳聚糖搅拌均匀使其完全溶胀,即得水相。

(2)制备油相:称取14.0g Span80溶于700mL液体石蜡中,即得油相。

(3)制备微球:将上述水相和油相各自预先加热至40℃后,在800rpm搅拌速度下, 将水相均匀缓慢加入油相中,并同向搅拌乳化30min,再加入甲醛24mL,在55℃下交联5h, 静置,倾去油相,下层微球经石油醚(300mL×3)、无水乙醇(200mL×1)洗涤,抽滤, 真空干燥,得到天麻素鼻用微球6.78g。

采用电镜扫描法(SEM)检测上述天麻素鼻用微球的微观特征,检测结果显示:天麻 素鼻用微球形态规则,呈圆球形;微球表面药物晶体较少。

用带标尺的显微镜(×100)测定上述制备的天麻素鼻用微球的平均粒径与粒径分布, 结果微球平均粒径为49.02μm,其中40~60μm的微球占总数的81.72%。

采用HPLC法测定天麻素鼻用微球中天麻素含量,计算得到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 别为23.87%和80.93%。

采用蟾蜍黏膜试验,以普通药物粉末为对照,测定天麻素鼻用微球的黏附力,结果显 示,普通药物粉末的滞留时间为176.89s,纤毛清除速率为0.33mm/min,折算成在人鼻黏膜 的滞留时间为20~30min;而天麻素鼻用微球的滞留时间为1207.33s,纤毛清除速率为 0.07mm/min,折算成在人体鼻腔的滞留时间约为3~4h,表明天麻素鼻用微球具有明显的黏 膜黏附性,可较好满足鼻腔给药要求。

体外释药试验结果表明,天麻素原料药及天麻素鼻用微球的体外释放动力学模型拟合均最接 近Weibull模型。由Weibull方程求得天麻素原料药的t50(释放50%所需时间)和t90(释放 90%所需时间)分别为12.69min和44.56min,天麻素鼻用微球的t50和t90分别为44.85min 和139.46min;天麻素鼻用微球在鼻腔滞留时间内释药完全,满足鼻腔给药的要求。

实施例7天麻素淀粉微球对大鼠鼻黏膜超微结构的影响

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空白淀粉微球,按实施例1方法制备天麻素鼻用微球。选取SD雄 性大鼠15只,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空白壳聚糖微球组、天麻素组、天麻素鼻用微球组、 去氧胆酸钠组共5组,每组3只。将大鼠用20%的乌拉坦麻醉后,双侧鼻腔给药,每侧10μl, 给药后使其维持仰卧状态,让药液充分接触鼻黏膜,4h后处死大鼠。大鼠处死后立即剪开 鼻腔,取鼻中隔黏膜,用pH7.0的PBS洗净血块及黏液,肉眼观察鼻黏膜有无充血红肿现 象。同时每组各取鼻黏膜2块,制备SEM标本。

肉眼观察结合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发现无论是天麻素原料药还是天麻素鼻用微球,大 鼠鼻黏膜均无充血红肿现象,且纤毛运动活跃,排列致密整齐,无脱落倒伏不正常现象,表 明天麻素鼻用微球对鼻黏膜无明显刺激性,具有局部安全性。

实施例8天麻素鼻用微球的药效学研究

按实施例1方法制备天麻素鼻用微球。取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 组、天麻素静脉注射组、天麻素微球鼻腔给药组,天麻素鼻腔给药组,天麻素灌胃组共6 组,每组10只。造模前每组预防性给药5天,各组给药剂量按天麻素(30mg/kg)计,其 中模型组与空白组给予生理盐水。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于第5天后皮下注射硝酸 甘油注射液(10mg/kg),复制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III。

造模成功后,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评价和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测定。具体方法如下:

(1)行为学评价

①耳红:观察大鼠造模后耳红出现和消失的时间。②挠头:从造模之时起观察大鼠造模 后在每一时间段挠头的次数。挠头出现时间以大鼠出现连续挠头次数达5次以上为标志,消 失时间以一个时间段中大鼠挠头次数少于5次并出现倦怠、疲乏的表现为标志。

(2)大鼠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测定

行为学评价结束后,将大鼠断头处死,取脑并迅速分离脑干,称重后放入预先编号的冻 存管中,置于液氦中储存,备用。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大鼠脑内去甲肾上腺素(NE), 5-羟吲哚乙酸(5-HIAA),5-羟色胺(5-HT),多巴胺(DA)等单胺类神经递质及血清中 NO的含量。

行为学评价结果见下表:

表1不同给药途径对偏头痛大鼠耳红出现和消失时间的影响(n=10)

表2不同给药途径对偏头痛大鼠挠头和爬笼次数的影响(n=10,t=180min)

行为学评价结果显示,不管是天麻素静脉给药、口服给药、鼻腔给药还是天麻素鼻用微 球鼻腔给药,均能延迟耳红出现,加速耳红消失,减少大鼠挠头、爬笼次数,说明天麻素对 偏头痛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与其它实验组比较,天麻素鼻用微球鼻腔给药组大鼠的耳红出 现时间明显推迟,且耳红持续时间,挠头和爬笼次数都大幅减少,说明将天麻素制备成鼻用 黏附微球后显著提高天麻素预防和治疗偏头痛的药效作用。

大鼠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测定结果见下表:

表3不同途径给药后大鼠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测定结果(n=10)

大鼠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模型组脑内NE、5-HIAA、5-HT、DA含量 明显下降,血清中NO的含量急剧上升,而给予天麻素的各个实验组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 量明显高于模型组,血清中NO的含量比模型组低,其中天麻素鼻用微球鼻腔给药组的各指 标含量均较接近空白对照组,说明天麻素鼻用微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天麻素预防和治疗偏头 痛的药效作用。

实施例9天麻素鼻用微球的药动学研究

按实施例1方法制备天麻素鼻用微球。取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天麻素静脉注 射组、天麻素微球鼻腔给药组,天麻素鼻腔给药组共3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乌拉坦(0.5g /kg)对大鼠进行浅度麻醉,再分别静注天麻素溶液、微量注射器经鼻给予天麻素和天麻素 鼻用微球,给药剂量均以天麻素(30mg/kg)计。于静脉注射给药后2、5、15、30、45、60、 90、120和150min,鼻腔给药后5、15、30、45、60、90、120、150和180min,断头取血, 同时迅速开颅分离大脑、小脑及嗅球,用生理盐水洗去表面血污,再用滤纸将水分吸干,样 品于-80℃冰箱中保存。将血浆和组织样品进行处理后,采用LC-MS法分别测定血浆中的天 麻素及脑组织中天麻苷元的浓度。采用统计矩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 天麻素鼻用微球在血液与脑组织中的局部生物利用度(F)用公式计 算。以脑靶向指数(BTI)对天麻素鼻用微球的脑靶向性进行评价,

天麻素鼻用微球的药动学实验结果见下表:

表4不同途径给药后血浆中天麻素与脑组织中天麻苷元的药动学参数(n=10)

表5天麻素鼻用微球的生物利用度与脑靶向指数

结果显示,与天麻素静脉注射组相比,天麻素鼻用微球鼻腔给药组大鼠脑组织中的药物 分布显著增加。大脑、小脑及嗅球的药时曲线下面积分别增加4.80、4.59和6.79倍,脑靶 向指数分别为8.93、8.90和12.44,药物平均滞留时间增加近7倍。说明天麻素鼻用微球具 有很好的靶向性和缓释作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