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白芨组培苗状苗营养液、营养组合物及壮苗方法

白芨组培苗状苗营养液、营养组合物及壮苗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白芨组培苗状苗营养液、营养组合物及壮苗方法。该营养液能够促进白芨组培苗根的生长和增重,从而可增强白芨组培苗的抗逆能力,显著提高白芨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并且缩短生产周期,节约成本。采用白芨组培苗营养液的白芨组培苗壮苗的方法能够提高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缩短生产周期,间接提高产量和土地的利用率,节约成本。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7-19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G24/10 授权公告日:20180227 终止日期:20180729 申请日:20150729

    专利权的终止

  • 2018-02-27

    授权

    授权

  • 2015-11-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31/00 申请日:201507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0-0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白芨组培苗营养液、营养组合物及壮苗方法。

背景技术

白芨的种子极细小,似粉末状无胚乳,只有几个细胞构成的发育不完全的胚。自然条件下极难萌发和生长,实生苗的栽培较为困难,传统栽培繁殖主要靠分株繁殖,但分株繁殖周期长,繁殖效率低,而且耗种量大,很难满足大量栽培的需要。

无土栽培(soilless culture)不用土壤,用其它物质培养植物的方法,包括水培、雾(气)培、基质栽培等。19世纪中,W.克诺普等发明了这种方法。到20世纪30年代开始把这种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在二十一世纪人们进一步改进技术,使得无土栽培发展起来。无土栽培中用人工配制的培养液供给植物矿物营养的需要。无土栽培是一种不用天然土壤而采用含有植物生长发育必需元素的营养液来提供营养物质,使植物能够正常生长的栽培技术。在无土栽培技术中,能否为植物提供一种比例协调,浓度适量的营养液,是栽培成功的关键。

白芨依靠分株繁殖很难满足大量栽培的需要,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繁殖大量种苗,远较分株繁殖快捷高效,但实验证明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白芨试管苗移栽成活率非常低,这个问题不仅发生在白芨组培苗,而在其他植物上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原因是研究者们一般注重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获得再生苗,而对获得再生苗之后,如何使其完成完整的生活史都没有做过多的研究和重视,本发明旨在研究白芨组培苗壮苗技术,获得壮苗处理的白芨组培苗移栽大田其成活率明显提高,而且抗逆性明显,从而降低了田间管理成本和管理难度,具有推广价值。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白芨组培苗营养液、营养组合物及壮苗方法。本发明提供的白芨组培苗营养液能够使其根系生长健壮,提高自身的抗逆能力,增强白芨苗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提高白芨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本发明提供的壮苗方法成本低,易操作。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白芨组培苗营养液,包括NH4NO3、KNO3、KH2PO4、Ca(NO3)2·4H2O、MgSO4·7H2O、FeSO4·7H2O、Na2EDTA、MnSO4·4H2O、ZnSO4·7H2O、H3BO3、KI、Na2MoO4·2H2O、CuSO4·5H2O、CoCl2·6H2O或NAA中的一种或两者以上的混合物。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白芨组培苗营养液的pH值为5.6~6.0。

作为优选,本发明提供的白芨组培苗营养液的pH值为5.8。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白芨组培苗营养液以质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每L所述白芨组培苗营养液中包括如下组分:

以水定容。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白芨组培苗的壮苗方法,将白芨苗预培养后,用所述白芨组培苗营养液浸没其根部培养、移栽。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用本发明提供的白芨组培苗营养液的壮苗方法,所述预培养为选取苗高6~8cm的白芨苗,加入水浸没所述白芨无菌试管苗的根部,在26℃、光照强度1500lux的条件下培养2d。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用本发明提供的白芨组培苗营养液的壮苗方法中,所述培养为在26℃、光照强度1500lux的条件下培养2d。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用本发明提供的白芨组培苗营养液的壮苗方法中,所述培养为将预培养后的白芨苗,种植于装有蛭石和所述白芨组培苗营养液的炼苗装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用本发明提供的白芨组培苗营养液的壮苗方法中,所述炼苗装置中蛭石的装填高度为3~8mm,所述白芨组培苗营养液的装填量为100~200mL。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用本发明提供的白芨组培苗营养液的壮苗方法中,所述移栽具体为待苗高12-15cm时移栽。

作为优选,所述移栽具体为待苗高12-15cm时移栽到含有腐殖质的土壤中遮阴15d。

具体的,用本发明提供的白芨组培苗营养液的壮苗方法为:选取苗高5-6cm生长健壮的白芨无菌试管苗,将培养瓶瓶盖打开,向培养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浸没白芨根部,然后置于室内培养2d,光照强度1500lux左右,温度在26℃。

将白芨无菌试管苗用镊子从培养瓶中小心取出,将根系上的培养基用流水冲洗干净,之后种植于装有蛭石的炼苗盘。

①试验组A:将配好的营养液均匀的洒入炼苗盘,加入100-200mL的营养液至没过2/3蛭石为好,待株高达12-15cm时随机抽取10株测定根数量、根长及时间。

②试验组B:将冲洗干净的白芨组培苗移栽至土壤,待株高达12-15cm时随机抽取10株测定白芨组培苗根数量、根长、成活率。

③试验组C:对照,在培养基中培养至株高达12-15cm时随机取样10株测定以上指标。

将以上实验组置于室内,温度保持在26℃,光照强度1500lux,光照周期与外环境一致。苗高到12-15cm时将白芨植株移栽含有腐殖质的土壤中遮阴15d。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白芨组培苗营养液,包括NH4NO3、KNO3、KH2PO4、Ca(NO3)2·4H2O、MgSO4·7H2O、FeSO4·7H2O、Na2EDTA、MnSO4·4H2O、ZnSO4·7H2O、H3BO3、KI、Na2MoO4·2H2O、CuSO4·5H2O、CoCl2·6H2O或NAA中的一种或两者以上的混合物。上述白芨组培苗营养液能够促进白芨组培苗根的生长和增重,从而可增强白芨组培苗的抗逆能力,显著提高白芨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并且缩短生产周期,节约成本。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白芨组培苗壮苗的方法,将白芨苗预培养后,用所述白芨组培苗营养液浸没其根部培养、移栽。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选取苗高6-8cm生长健壮的白芨无菌试管苗,将培养瓶瓶盖打开,向培养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浸没过白芨根部,然后置于室内培养2d;(2)将白芨无菌试管苗用镊子从培养瓶中小心取出,将根系上的培养基用流水冲洗干净,冲洗时避免损坏根系,之后种植于装有蛭石和专用营养液的炼苗盘,(3)将炼苗盘置于室内,温度保持在26℃,光照周期与外环境一致(4)将白芨苗高长到12-15cm的白芨苗植株移栽到含有腐殖质的土壤中遮阴15d左右,等白芨组培苗生长稳定之后,撤除遮荫网,即完成移栽。采用白芨组培苗营养液的白芨组培苗壮苗的方法能够促进白芨组培苗根的生长和增重,从而可增强白芨组培苗的抗逆能力,显著提高白芨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并且缩短生产周期,节约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芨组培苗营养液、营养组合物及壮苗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本发明的方法及应用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本发明提供的白芨组培苗营养液、营养组合物及壮苗方法中所用原料及试剂均可由市场购得。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营养液的配制

称取如下原料:

加水定容至1L,调整pH值为5.6~6.0,制得营养液。

实施例2营养液的配制

称取如下原料:

加水定容至1L,调整pH值为5.6~6.0,制得营养液。

实施例3营养液的配制

称取如下原料:

加水定容至1L,调整pH值为5.6~6.0,制得营养液。

实施例4营养液的配制

称取如下原料:

加水定容至1L,调整pH值为5.6~6.0,制得营养液。

实施例5

选取苗高5-6cm生长健壮的白芨无菌试管苗,将培养瓶瓶盖打开,向培养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浸没白芨根部,然后置于室内培养2d,光照强度1500lux左右,温度在26℃。

将白芨无菌试管苗用镊子从培养瓶中小心取出,将根系上的培养基用流水冲洗干净,之后种植于装有蛭石的炼苗盘。

①试验组A:将配好的营养液均匀的洒入炼苗盘,加入150ml的实施例1制备的营养液至没过2/3蛭石为好,待株高达12-15cm时随机抽取10株测定根数量、根长及时间。

②试验组B:将冲洗干净的白芨组培苗移栽至土壤,待株高达12-15cm时随机抽取10株测定白芨组培苗根数量、根长、成活率。

③试验组C:对照,在培养基中培养至株高达12-15cm时随机取样10株测定以上指标。

将以上实验组置于室内,温度保持在26℃,光照强度1500lux,光照周期与外环境一致。

苗高到12-15cm时将白芨植株移栽含有腐殖质的土壤中遮阴15d左右,生长稳定后统计其移栽成活率。

表1 不同培养基质对白芨组培生长的影响

注:表中同列如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

如表1所示,结果表明实验组A,移栽成活率显著高于试验组B和试验组C。从成苗时间看,试验组A成苗时间为23天,成苗最快。成苗后根条数,试验组A为9条,最多,显著多于试验组C,但与试验组B无显著差异。试验组A根的长度最长,显著长与试验组B和试验组C。

取实施例2至实施例4制备的营养液进行上述试验,结果与实施例1制备的营养液的效果相近,无显著差异(P>0.05)。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