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基于不完备营配信息融合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

基于不完备营配信息融合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不完备营配信息融合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步骤包括将配电网络的所有供电用户划分为多个供电台区,读入所有告警信息;根据每一个供电链路中的告警装置及告警信息对设备分层;读入第一个故障报修电话信息作为当前故障报修电话;找到当前故障报修电话对应的供电链路,计算每一层设备在受理当前故障报修电话时的故障隶属度;计算每一个设备在受理当前故障报修电话后的最终故障隶属度;根据每一个设备的最终故障隶属度评判当前供电链路的故障区段。本发明能够达到容错性和快速性的故障定位要求,具有故障定位准确性高、容错性好、定位速度快的优点。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8-25

    授权

    授权

  • 2015-11-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R31/08 申请日:201505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0-0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网故障定位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不完备营配信息融合的配电网故障 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系统的稳定发展,配电网的自动化水平也变得越来越高,大量的自动化装置已 经被成功应用于配电网。但是,由于受到建设费用的限制,一般只在负荷密集区建设配电自 动化,且通常是分步实施。很多自动化水平较低的供电区域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其设备陈 旧、结构混杂、保护落后,缺乏规范的管理和定期的维护,且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气候的影 响,存在事故率高、事故查找困难、安全可靠性差等问题。

由营销信息和配电运行信息构成的营配信息即为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的依据。现有应用 于自动化水平较低区域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营销信息,该方法 依据供电用户打来的报修电话来推断每个台区的供电状态,从而估计故障区段;第二类是基 于配电运行信息,该方法依据告警装置(分界开关和故障指示器)上传至集控中心的信号, 获取相关采集点的运行情况,从而缩小故障的查找范围。(1)基于用户报修电话的定位方法 先根据配电设备和用户的连接关系,在所有停电用户报修电话信息正确且完备的情况下能准 确判断故障区段。但受到主观原因以及知识水平因素的影响,供电用户对于自身的停电故障 认识不够充分,这样容易产生用户误打报修电话或者用户未及时拨打报修电话,常常导致在 大量的随机报修电话中包含着很多不确定性信息,甚至是错误信息。在此种情况下,基于故 障报修电话的定位方法将不能满足要求。(2)基于设备告警信息的定位方法依赖于信息采集 装置上传的有限信息,根据故障线路中最后一个上传告警信息的采集装置和第一个未上传告 警信息的采集装置构成的区间来确定定位故障。但考虑到资金有限,很多分支线路都只安装 少量甚至没有安装信息采集装置,因而无法提供相应的开关状态信息,所以,该方法只能缩 小人工巡线范围,无法定位具体的故障区段。此外,由于告警装置大多是被动检测,依赖发 生故障前后配电网参数的变化,若故障信号本身较弱,或受到电磁干扰和谐波污染,信号失 真将较大,容易导致保护装置的误动或拒动,从而影响了告警信息的准确性,特别是当安装 环境通讯信号不稳定性时,也极易导致告警信息的漏报。因此,基于设备告警信息的方法具 有相当的局限性,难以准确和详细定位发生故障的区段。

无论是基于故障报修电话还是基于设备告警信息的定位方法,考虑到供电用户主观因素 的影响和告警信息的不确定性,理论正确率都不是很高。此种情况下,对多来源故障信息的 综合考虑和分析将尤为重要。因此为了降低人工巡查的强度,如何实现不完备的营配信息的 模糊融合,对用户报修电话信息、分界开关信息和故障指示器信息进行整体性地分析和处理, 从而实现配电网故障的精确定位得到准确的故障区段,降低配电网的自动化程度不高区域中 故障定位的错误概率,已经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故障定位准确性高、 容错性好、定位速度快的基于不完备营配信息融合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不完备营配信息融合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步骤包括:

1)将配电网络的所有供电用户划分为多个供电台区,每一个供电台区沿潮流方向回溯到 母线之间的线路为该供电台区的供电链路,读入配电网络中所有告警装置的告警信息;

2)根据每一个供电链路中的告警装置及告警信息对该供电链路中的设备分层;

3)读入配电网络的第一个故障报修电话信息作为当前故障报修电话;

4)找到当前故障报修电话对应的供电链路,计算该供电链路中每一层设备在受理当前故 障报修电话时的故障隶属度;

5)计算出整个配电网络中每一个设备在受理当前故障报修电话后的最终故障隶属度;

6)分别将整个配电网络中每一个设备的最终故障隶属度和预设的隶属度阈值比较来评判 当前供电链路的故障区段,如果不存在最终故障隶属度大于预设的隶属度阈值的设备,则读 入配电网络的下一个故障报修电话信息作为当前故障报修电话,跳转执行步骤4);否则如果 存在最终故障隶属度大于预设的隶属度阈值的设备,则判断故障区段位于该设备的上游的设 备和下游的设备之间。

优选地,所述步骤2)的详细步骤如下:

2.1)从配电网络中选择一条供电链路作为当前供电链路;

2.2)判断当前供电链路中是否存在告警装置,所述告警装置包括分界开关和故障指示器, 如果不存在告警装置则跳转执行步骤2.4);否则如果存在告警装置,则跳转执行下一步;

2.3)统计当前供电链路中各个设备上的告警装置输出的告警信息最大数量,所述设备上 的告警装置包括装设于设备上的分界开关、装设于设备上或设备和下游设备之间供电链路上 的故障指示器,若告警信息最大数量为0或1则跳转执行步骤2.4);若告警信息最大数量为 2,则跳转执行步骤2.5);

2.4)针对当前供电链路中的所有设备进行分层,跳转执行步骤2.6);

2.5)针对当前供电链路中上传告警信息数量为2的设备及其下游设备进行分层;

2.6)判断配电网络中的所有供电链路是否已经分层完毕,如果所有供电链路尚未分层完 毕,则跳转执行步骤2.1);否则如果所有供电链路已经分层完毕,则跳转执行步骤3)。

优选地,所述步骤4)的详细步骤包括:

4.1)找到当前故障报修电话对应的供电链路;

4.2)判断当前供电链路中是否存在告警装置以及各个设备上的告警装置输出的告警信息 最大数量,如果不存在告警装置或者告警信息最大数量为0,则跳转执行步骤4.3);若告警 信息最大数量为1,则跳转执行步骤4.4);若告警信息最大数量为2,则判断上传告警信息数 量为2的设备的下游是否存在上传告警信息数量为1的设备,如果不存在上传告警信息数量 为1的设备则跳转执行步骤4.3),否则如果存在告警信息数量为1的设备则跳转执行步骤 4.4);

4.3)根据式(1)计算当前供电链路中每一层设备的权重,跳转执行步骤4.5);

Ci=1+A×idivni<n1i<divn---(1)

式(1)中,Ci表示当前供电链路中第i层设备的权重,n表示当前供电链路中的设备总 层数,A表示预设的权重因子,divn表示预设的比设备总层数n小的临界层阈值;

4.4)根据式(2)计算当前供电链路中每一层设备的权重系数,根据式(3)计算当前供 电链路中每一层设备的权重,跳转执行步骤4.5);

ki=0i<m1im---(2)

式(2)中,ki表示当前供电链路中第i层设备的权重系数,m表示当前供电链路中上传 告警信息数量为2的设备的下游上传告警信息数量为1的设备所处的最大分层层次;

Ci=1.6ki+1+A×idivni<n1i<divn---(3)

式(3)中,Ci表示当前供电链路中第i层设备的权重,ki表示当前供电链路中第i层设 备的权重系数,n表示当前供电链路中的设备总层数,A表示预设的权重因子,divn表示预 设的比设备总层数n小的临界层阈值;

4.5)根据式(4)计算当前供电链路中每一层设备在受理当前故障报修电话时的故障隶 属度;

μAn(x)=Ci×iΣk=1nCk×k---(4)

式(2)中,表示第i层设备x在受理当前故障报修电话An时的故障隶属度,Ci表 示当前供电链路中第i层设备的权重,n表示当前供电链路中的设备总层数,Ck表示当前供 电链路中第k层设备的权重。

优选地,所述临界层阈值divn的值为n-1,其中n表示当前供电链路中的设备总层数。

优选地,所述预设的权重因子A的值为0.085。

优选地,所述步骤5)具体是指根据式(5)计算出整个配电网络中每一个设备在受理当 前故障报修电话后的最终故障隶属度;

μt(x)=ϵ×μA1+A2+...+At(x)+(1-ϵ)×α(x)---(5)

式(5)中,μt(x)表示配电网络中的某一个设备x在受理当前故障报修电话后的最终故 障隶属度,ε为权重系数,表示合并t个故障报修电话A1~At后设备x的综合隶 属度,α(x)表示修正函数,设备x的综合隶属度的计算方式如式(6)所示,修 正函数α(x)的计算方式如式(7)所示;

μA1+A2+...+At(x)=Σi=1tμAi(x)-Σ1i<jnμAiAj(x)+Σ1i<j<ktμAiAjAk(x)-...+(-1)t-1Σ1i<j<...tμAiAj...At(x)---(6)

式(6)中,表示合并t个故障报修电话A1~At后设备x的综合隶属度,表示设备x在仅受理故障报修电话A1~At中第i个故障报修电话Ai后的故障隶属度,表 示设备x在仅受理故障报修电话A1~At中第j个故障报修电话Aj后的故障隶属度,表示 设备x在仅受理故障报修电话A1~At中第k个故障报修电话Ak后的故障隶属度,表示设 备x在仅受理故障报修电话A1~At中内最后一个故障报修电话At时的故障隶属度,表 示故障隶属度的乘积,表示故障隶属度的乘 积,表示故障隶属度的乘积;

α(x)=Ns(x)Nr(x)---(7)

式(7)中,α(x)表示修正函数,Ns(x)表示表示设备x下游对应有故障报修电话的供电台 区的数目,Nr(x)表示设备x下游的实际供电台区的总数。

优选地,所述步骤6)的详细步骤包括:

6.1)根据式(8)计算出整个配电网络中每一个设备的最终故障隶属度和预设的隶属度 阈值的比较量;

relt(x)=μt(x)-B                  (8)

式(8)中,relt(x)表示配电网络中设备x的最终故障隶属度和预设的隶属度阈值的比较 量,μt(x)表示配电网络中设备x在受理当前故障报修电话后的最终故障隶属度,B表示预设 的隶属度阈值;

6.2)根据式(9)计算出整个配电网络中每一个设备的故障状态量;

TMt(x)=1relt(x)00relt(x)<0---(9)

式(9)中,TMt(x)表示配电网络中设备x的故障状态量,relt(x)表示设备x的最终故障 隶属度和预设的隶属度阈值的比较量,故障状态量TMt(x)为1则判断设备x处于故障状态, 故障状态量TMt(x)为0则判断设备x处于正常状态;

6.3)根据整个配电网络中每一个设备的故障状态量判断每一层设备的故障状态,如果不 存在故障状态量为1的设备x,则读入配电网络的下一个故障报修电话信息作为当前故障报 修电话,跳转执行步骤3);否则如果存在故障状态量为1的设备x,则判断故障区段位于设 备x的上游的设备和下游的设备之间。

优选地,所述预设的隶属度阈值B的值为0.915。

本发明基于不完备营配信息融合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具有下述优点:本发明将配电网 络的所有供电用户划分为多个供电台区,读入配电网络中所有告警装置的告警信息,并根据 每一个供电链路中的告警装置及告警信息对该供电链路中的设备分层;然后逐个读入配电网 络的第一个故障报修电话信息作为当前故障报修电话,找到当前故障报修电话对应的供电链 路,计算该供电链路中每一层设备在受理当前故障报修电话时的故障隶属度,计算出整个配 电网络中每一个设备在受理当前故障报修电话后的最终故障隶属度,根据整个配电网络中每 一个设备的最终故障隶属度评判当前供电链路的故障区段,能够达到容错性和快速性的故障 定位要求,具有故障定位准确性高、容错性好、定位速度快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的基本流程示意图。

图2为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的配电网拓扑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步骤2)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步骤3)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的基本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基于不完备营配信息融合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的步骤包括:

1)将配电网络的所有供电用户划分为多个供电台区,每一个供电台区沿潮流方向回溯到 母线之间的线路为该供电台区的供电链路,读入配电网络中所有告警装置的告警信息;

2)根据每一个供电链路中的告警装置及告警信息对该供电链路中的设备分层;

3)读入配电网络的第一个故障报修电话信息作为当前故障报修电话;

4)找到当前故障报修电话对应的供电链路,计算该供电链路中每一层设备在受理当前故 障报修电话时的故障隶属度;

5)计算出整个配电网络中每一个设备在受理当前故障报修电话后的最终故障隶属度;

6)分别将整个配电网络中每一个设备的最终故障隶属度和预设的隶属度阈值比较来评判 当前供电链路的故障区段,如果不存在最终故障隶属度大于预设的隶属度阈值的设备,则读 入配电网络的下一个故障报修电话信息作为当前故障报修电话,跳转执行步骤4);否则如果 存在最终故障隶属度大于预设的隶属度阈值的设备,则判断故障区段位于该设备的上游的设 备和下游的设备之间。

本实施例中,配电网络的所有供电用户被划分为不同供电台区(例如一台变压器的供电 范围或区域),按潮流方向进行反向回溯,将每个供电台区到配电网络的母线之间的所有设备 编入链路数组,链路数组的元素为其供电链路中的设备编号,从而使用链路数组来表示供电 链路。例如针对如图2所示的配电网络拓扑图中,则将配电网络的所有供电用户划分为T1~ T9共9个供电台区,9个供电台区T1~T9对应9个链路数组,每一个链路数组对应一个供电 链路。如供电台区T1所在的第一个供电链路中设备编号分别为T1、K4、K1,对应链路数组包 含T1、K4、K1共3个元素;供电台区T9所在的第9个供电链路中的设备编号分别为T9、K8、 K7、K6、K2、K1,对应链路数组包含共T9、K8、K7、K6、K2、K16个元素。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步骤2)的详细步骤如下:

2.1)从配电网络中选择一条供电链路作为当前供电链路;

2.2)判断当前供电链路中是否存在告警装置,告警装置包括分界开关和故障指示器(当 线路存在故障电流时,分界开关或故障指示器会通过光纤或GSM/GPRS无线通信网络传输告 警信息到主站),如果不存在告警装置则跳转执行步骤2.4);否则如果存在告警装置,则跳转 执行下一步;

2.3)统计当前供电链路中各个设备上的告警装置输出的告警信息最大数量,设备上的告 警装置包括装设于设备上的分界开关、装设于设备上或设备和下游设备之间供电链路上的故 障指示器,若告警信息最大数量为0或1则跳转执行步骤2.4);若告警信息最大数量为2, 则跳转执行步骤2.5);

2.4)针对当前供电链路中的所有设备进行分层,跳转执行步骤2.6);

2.5)针对当前供电链路中上传告警信息数量为2的设备及其下游设备进行分层;分层具 体是指针对供电链路所经过的所有设备依次划分为不同层次。例如,变电站出口端的断路器 (供电链路的潮流方向的第一个设备)的层次定义为1,沿潮流方向所经过的第二个设备供 电层次定义为2,依次类推,直到所有元素的层次划分完毕;

2.6)判断配电网络中的所有供电链路是否已经分层完毕,如果所有供电链路尚未分层完 毕,则跳转执行步骤2.1);否则如果所有供电链路已经分层完毕,则跳转执行步骤3)。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步骤4)的详细步骤包括:

4.1)找到当前故障报修电话对应的供电链路;

4.2)判断当前供电链路中是否存在告警装置以及各个设备上的告警装置输出的告警信息 最大数量,如果不存在告警装置或者告警信息最大数量为0,则跳转执行步骤4.3);若告警 信息最大数量为1,则跳转执行步骤4.4);若告警信息最大数量为2,则判断上传告警信息数 量为2的设备的下游是否存在上传告警信息数量为1的设备,如果不存在上传告警信息数量 为1的设备则跳转执行步骤4.3),否则如果存在告警信息数量为1的设备则跳转执行步骤 4.4);

4.3)根据式(1)计算当前供电链路中每一层设备的权重,跳转执行步骤4.5);

Ci=1+A×idivni<n1i<divn---(1)

式(1)中,Ci表示当前供电链路中第i层设备的权重,n表示当前供电链路中的设备总 层数,A表示预设的权重因子,divn表示预设的比设备总层数n小的临界层阈值;

4.4)根据式(2)计算当前供电链路中每一层设备的权重系数,根据式(3)计算当前供 电链路中每一层设备的权重,跳转执行步骤4.5);

ki=0i<m1im---(2)

式(2)中,ki表示当前供电链路中第i层设备的权重系数,m表示当前供电链路中上传 告警信息数量为2的设备的下游上传告警信息数量为1的设备所处的最大分层层次;

Ci=1.6ki+1+A×idivni<n1i<divn---(3)

式(3)中,Ci表示当前供电链路中第i层设备的权重,ki表示当前供电链路中第i层设 备的权重系数,n表示当前供电链路中的设备总层数,A表示预设的权重因子,divn表示预 设的比设备总层数n小的临界层阈值;

4.5)根据式(4)计算当前供电链路中每一层设备在受理当前故障报修电话时的故障隶 属度;

μAn(x)=Ci×iΣk=1nCk×k---(4)

式(2)中,表示第i层设备x在受理当前故障报修电话An时的故障隶属度,Ci表 示当前供电链路中第i层设备的权重,n表示当前供电链路中的设备总层数,Ck表示当前供 电链路中第k层设备的权重。

对于处于供电链路中较高层次的设备而言,其下游的供电台区较少,对应的报修电话数 量也少,本实施例在计算过程中通过式(1)和式(3)来提高这部分设备的故障隶属权重来 避免系统的故障漏报,本实施只能够考虑对应的报修电话数量也少的较高层次的设备主要集 中在最后两层,因此本实施例中临界层阈值divn的值为n-1,其中n表示当前供电链路中的 设备总层数。因此,式(1)和式(3)中在计算第n层和第n-1层设备的故障隶属度的权重 时加上一个A×i,i为设备的层次,层次越高,则i的值也越大,这样能较好地反映这两层设 备的实际隶属度。本实施例中预设的权重因子A的值为0.085,因此式(1)和式(3)中在计 算第n层和第n-1层设备的故障隶属度的权重时加上一个A×i的值为0.085i。此外,如果供 电链路仅存在单告警信息(即同一设备区段内只存在单个分界开关或故障指示器的告警信息) 时,对该链路中所有设备进行分层并计算其故障隶属度,同时通过式(2)提高告警装置下游 设备的故障隶属度的权重。式(2)中权重系数ki的作用是提高告警装置下游区域的故障隶属 度的权重,在若线路存在单告警信息,则在该告警装置下游区域可能存在故障,为此,需要 提高该装置下游设备的故障隶属度权重。由于告警装置只能监测其下游区域的故障,则只需 提高供电层次大于m的设备的故障隶属度权重。考虑到告警装置可能发生误报,权重系数ki取值如果过高,则会造成故障定位错误。大量仿真实验表明,当权重系数ki取1.6时,既能 有效减少告警装置下游设备故障隶属度达到阈值所需的报修电话数量,同时若该告警信息属 于误报,也能通过来自其他供电区域的报修电话准确定位故障区段。

下面将以如图2所示的配电网拓扑图中的第9条供电链路(对应的供电台区为T9)为例, 对告警信息最大数量为0、1、2三种情况下的每一层设备在受理当前读入故障报修电话信息 时的故障隶属度进行举例说明:

I)告警信息最大数量为0的情况。

若第一个故障报修电话信息A1来自供电台区T9,且该供电链路中的所有设备均没有上传 告警信息,则在分层时从变电站出口断路器K1开始划分供电层次,定义设备K1的层次为1, 沿潮流方向所经过的第二个设备K2的层次为2,依次类推,设备K6的层次为3,设备K7的层 次为4,设备K8层次为5,设备T9的层次为6,该供电链路所有设备的供电层次划分完毕。然 后,由于该供电链路中的所有设备均没有上传告警信息,因此按公式(1)和(4)计算各设 备的故障隶属度(用取值于区间[0,1]的数值表示设备属于故障程度的高低,越接近于1,故 障可能性越大)。由于该供电链路共有6个设备,链路数组Z中的元素总数n的值为6,可计 算得到:μA1(K1)=0.038,μA1(K2)=0.076,μA1(K6)=0.115,μA1(K7)=0.153,μA1(K8)=0.272,μA1(T9)=0.346.

II)告警信息最大数量为1的情况。

若第一个故障报修电话信息A1来自供电台区T9,且该供电链路中上传告警信息数量为1 的设备为K6和K8且没有上传告警信息数量为2的设备,则对所有设备进行分层,再依据公式 (2)、(3)和(4)计算各设备的故障隶属度,其中链路数组Z中的元素总数n的值为6,当 前供电链路中上传告警信息数量为1的设备所处的最大分层层次m的值为5,计算得到: μA1(K1)=0.023,μA1(K2)=0.046,μA1(K6)=0.069,μA1(K7)=0.091,μA1(K8)=0.345,μA1(T9)=0.426.

III)告警信息最大数量为2的情况。

若第一个故障报修电话信息A1来自供电台区T9,且该供电链路中上传告警信息数量为2 的设备为K6,且没有上传告警信息数量为1的设备区段,则在分层时沿着该供电链路以设备 K6为起点往其下游方向依次划分供电层次。若在设备K6的下游区域存在上传告警信息数量 为1的设备,且编号为K8,则按公式(2)、(3)和(4)计算相关设备的故障隶属度,其中 链路数组Z中的元素总数n的值为4,当前供电链路中上传告警信息数量为1的设备所处的最 大分层层次m的值为3,计算得到:μA1(K6)=0.043,μA1(K7)=0.086,μA1(K8)=0.367,若在设备K6的下游区域不存在上传告警信息数量为1的设备和告警信息数 量为2的设备,则按公式(1)和(4)计算各设备的故障隶属度,其中链路数组Z中的元素 总数n的值为4,计算得到:μA1(K6)=0.082,μA1(K7)=0.165,μA1(K8)=0.311,μA1(T9)=0.442.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步骤5)用于在步骤4)的基础上进行营配信息的融合,模糊融 合营销信息(故障报修电话信息)和配电告警信息(分界开关信息、故障指示器信息),对不 同设备的故障隶属度进行合并计算最终故障隶属度,从而为步骤6)的故障定位提供基础数 据。本实施例中,步骤5)具体是指根据式(5)计算出整个配电网络中每一个设备在受理当 前故障报修电话后的最终故障隶属度;

μt(x)=ϵ×μA1+A2+...+At(x)+(1-ϵ)×α(x)---(5)

式(5)中,μt(x)表示配电网络中的某一个设备x在受理当前故障报修电话后的最终故 障隶属度,ε为权重系数,表示合并t个故障报修电话A1~At后设备x的综合隶 属度,α(x)表示修正函数,设备x的综合隶属度的计算方式如式(6)所示,修 正函数α(x)的计算方式如式(7)所示;

μA1+A2+...+At(x)=Σi=1tμAi(x)-Σ1i<jnμAiAj(x)+Σ1i<j<ktμAiAjAk(x)-...+(-1)t-1Σ1i<j<...tμAiAj...At(x)---(6)

式(6)中,表示合并t个故障报修电话A1~At后设备x的综合隶属度,表示设备x在仅受理故障报修电话A1~At中第i个故障报修电话Ai后的故障隶属度,表 示设备x在仅受理故障报修电话A1~At中第j个故障报修电话Aj后的故障隶属度,表示 设备x在仅受理故障报修电话A1~At中第k个故障报修电话Ak后的故障隶属度,表示设 备x在仅受理故障报修电话A1~At中内最后一个故障报修电话At时的故障隶属度,表 示故障隶属度的乘积,表示故障隶属度的乘 积,表示故障隶属度的乘积;

α(x)=Ns(x)Nr(x)---(7)

式(7)中,α(x)表示修正函数,Ns(x)表示表示设备x下游对应有故障报修电话的供电台 区的数目,Nr(x)表示设备x下游的实际供电台区的总数。一般情况下,若某设备发生故障, 则其下游的供电区域都会发生供电故障,则报修电话也会来自这些区域,α(x)的计算值接近 或等于1;若设备正常运行,该故障属于误报,则来自其下游供电区域的报修电话极少,α(x) 的计算值接近或等于0。

以如图2所示的配电网拓扑图为例,若第一个故障报修电话A1和第二个故障报修电话 A2分别来自供电台区T3和供电台区T4,线路中上传告警信息数量为1的设备为K4,且没有上 传告警信息数量为2的设备,则按式(5)合并这供电台区T3和供电台区T4对应的两个链路数 组中对应元素的故障隶属度,则设备K4在受理当前时间段内所有故障报修电话信息后的最终 故障隶属度为:

μ2(K4)=0.8×μA1+A2(K4)+0.2×Ns(K4)Nr(K4).

以设备K4的计算过程为例:其中,由于下游报修电话来源的区域数为2,则Ns(K4)取值 为2,由于K4下游的实际供电区域总数为4,则Nr(K4)取值为4,α(K4)的计算值为0.5。由 于K4为上传告警信息数量为1的设备,则按第4步的方法计算和再结合公 式(6),由于t=2,公式经过变形为μA1+A2(K4)=μA1(K4)+μA2(K4)-μA1(K4)×μA2(K4),最后得 到同理可得T3、T4、K2、K1的最终故障隶属度分别为μ2(K1)=0.119, μ2(K5)=0.633,μ2(T3)=0.443,μ2(T4)=0.443。

本实施例中,步骤6)的详细步骤包括:

6.1)根据式(8)计算出整个配电网络中每一个设备的最终故障隶属度和预设的隶属度 阈值的比较量;

relt(x)=μt(x)-B                   (8)

式(8)中,relt(x)表示配电网络中设备x的最终故障隶属度和预设的隶属度阈值的比较 量,μt(x)表示配电网络中设备x在受理当前故障报修电话后的最终故障隶属度,B表示预设 的隶属度阈值;

6.2)根据式(9)计算出整个配电网络中每一个设备的故障状态量;

TMt(x)=1relt(x)00relt(x)<0---(9)

式(9)中,TMt(x)表示配电网络中设备x的故障状态量,relt(x)表示设备x的最终故障 隶属度和预设的隶属度阈值的比较量,故障状态量TMt(x)为1则判断设备x处于故障状态, 故障状态量TMt(x)为0则判断设备x处于正常状态;

6.3)根据整个配电网络中每一个设备的故障状态量判断每一层设备的故障状态,如果不 存在故障状态量为1的设备x,则读入配电网络的下一个故障报修电话信息作为当前故障报 修电话,跳转执行步骤3);否则如果存在故障状态量为1的设备x,则判断故障区段位于设 备x的上游的设备和下游的设备之间。本实施例中,预设的隶属度阈值B的值为0.915。

以如图2所示的配电网拓扑图为例,若假定在某段时间内前6个故障报修电话分别来自 供电台区T3、供电台区T4、供电台区T1、供电台区T4、供电台区T3、供电台区T4,线路中上 传单重告警信息数量为1的设备为K4,且没有上传告警信息数量为2的设备,则合并计算后 的相关设备的最终故障隶属度分别为:μ6(K1)=0.251,μ6(K4)=0.780,μ6(K5)=0.886, μ6(T1)=0.654,μ6(T3)=0.752,μ6(T4)=0.862,再计算故障状态量TM6(x),得到 TM6(T1)=TM6(T3)=TM6(T4)=TM6(K1)=TM6(K4)=TM6(K5)=0,由于不存在TM等于1的设 备,因此需要继续读入下一个故障报修电话。若下一个报修电话来自供电台区T3,则通过进 一步计算,相关设备的最终故障隶属度分别为μ7(K1)=0.275,μ7(K4)=0.813,μ7(K5)=0.923, μ7(T1)=0.654,μ7(T3)=0.862,μ7(T4)=0.862,再计算故障状态量,得到TM7(K5)=1, TM7(T1)=TM7(T3)=TM7(T4)=TM7(K1)=TM7(K4)=0,因设备K5的故障状态量为1,则判定故 障区段位于设备K5的上游的设备和下游的设备之间,故障定位结束。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先以数组表示每个供电台区到母线之间的供电路径,基于潮流方向, 根据不同供电链路中告警信息的数量对设备划分层次,在单重告警(告警信息最大数量为1)、 双重告警(告警信息最大数量为2)以及无告警(告警信息最大数量为0)三种情况下,通过 定义不同的隶属函数确定相应数组元素的故障权重,再融合用户报修电话信息进行故障隶属 度的合并计算,最后通过模糊故障评判得出故障定位结果,能够达到容错性和快速性的故障 定位要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 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 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