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四氢苯并e1,2,4三氮杂*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四氢苯并e1,2,4三氮杂*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四氢苯并[e][1,2,4]三氮杂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94540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大连理工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510295631.5

  • 发明设计人 王保民;张焕瑞;曲景平;

    申请日2015-06-02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赵淑梅

  • 地址 116024 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园区凌工路2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1:09:3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7-21

    授权

    授权

  • 2015-11-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7D487/04 申请日:201506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9-3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四氢苯并[e][1,2,4]三氮杂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杂 环化合物及合成方法领域。

背景技术

苯并三氮杂类化合物作为苯并二氮杂类药物的生物电子等排体,具有 重要的生物和药理活性。苯并三氮杂类化合物具有治疗中枢神经疾病的活性, 有些化合物还具有抗炎抗癌、治疗高血压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作用,并且可用 作CCK2拮抗剂等药物活性(Biochem.Pharmacol.,2004,68,417-421;J.Mol. Graph.Model.,2008,27,409-420;Bioorg.Med.Chem.,2008,16,2974-2983;Med. Chem.Res.,2013,22,1488-1496.)。正是因为苯并三氮杂类化合物具有广泛而 重要的生物活性,因此基于新结构的苯并三氮杂类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已经 引起了科学家们极大的兴趣。基于苯并三氮杂类结构的先导化合物的研究与 开发也已经成为科学家们努力的方向之一。

综上所述,苯并三氮杂类化合物因其广泛且重要的生物和药理活性而成 为药物化学和有机合成领域中的一类重要分子,因此,基于新结构的苯并三氮 杂类化合物的分子设计与合成方法的开发,对具有潜在治疗多种疾病的新的 苯并三氮杂类结构的先导化合物的研究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新颖的四氢苯并[e][1,2,4]三氮杂类化合物及其制 备方法。

一种四氢苯并[e][1,2,4]三氮杂类化合物,所述四氢苯并[e][1,2,4]三氮杂类化合物的结构通式如(Ⅰ)所示:

其中:

R1选自H,卤素,碳数18以下酯基、酰氨基,碳数18以下的烷基、烷氨 基、烷氧基、烷硫基,碳数18以下的烯基,碳数18以下的芳基、芳氨基、芳 氧基、芳硫基,优选自碳数6~10的芳基;

R2-R3选自-CH2-CH2-、

R4选自碳数18以下的烷基,碳数18以下的芳基,优选自碳数6~10的 芳基,碳数18以下的杂芳基,优选自碳数1~10的杂芳基,碳数18以下的烯基。

R5选自碳数18以下的烷酰基,碳数18以下的芳酰基,优选自碳数6~10 的芳酰基,碳数18以下的烯酰基等吸电子取代基。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四氢苯并[e][1,2,4]三氮杂类化合物的制 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邻氨基芳香醛(Ⅱ)和N’-酰基芳香肼(Ⅲ)为原料, 在酸催化下反应,反应式如下,得到结构式(Ⅰ)所示的四氢苯并[e][1,2,4]三氮 杂类化合物。

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酸选自酸性较强的有机酸,如三氟乙 酸,对甲苯磺酸,三氟甲磺酸,对硝基苯磺酸,甲磺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式(Ⅱ)、式(Ⅲ)、式(Ⅰ)中各个取代 基的具体结构中:

R1选自H,卤素,碳数18以下酯基、酰氨基,碳数18以下的烷基、烷氨 基、烷氧基、烷硫基,碳数18以下的烯基,碳数18以下的芳基、芳氨基、芳 氧基、芳硫基,优选自碳数6~10的芳基;

R4选自碳数18以下的烷基,碳数18以下的芳基,优选自碳数6~10的芳基, 碳数18以下的杂芳基,优选自碳数1~10的杂芳基,碳数18以下的烯基。

R5选自碳数18以下的烷酰基,碳数18以下的芳酰基,优选自碳数6~10的 芳酰基,碳数18以下的烯酰基等吸电子取代基。

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邻氨基芳香醛(Ⅱ)与N’-酰基芳香肼(Ⅲ) 摩尔比为1:1~1.5。

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酸与原料化合物(Ⅱ)的摩尔比为0.05~ 0.5:1.0~1.5。

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酸与原料化合物(Ⅲ)的摩尔比为0.05~ 0.5:1.0~1.5。

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反应温度在室温至150℃,反应时间为10分 钟至48小时。

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反应在溶剂中进行,所述溶剂选自甲醇、 乙醇、异丙醇、甲苯、乙腈等溶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溶剂用量为每摩尔化合物(Ⅱ)2.5升。

表1中列举了上述式(Ⅱ)、式(Ⅲ)、式(Ⅰ)中各个取代基的具体结构 和产物结构。

表1

通过实验论证,认为本发明的机理如下:在酸的作用下,化合物邻氨基芳 香醛(Ⅱ)和N’-酰基芳香肼(Ⅲ)发生缩合反应生成甲亚胺亚胺,然后发生[1,5]- 负氢迁移生成两性离子中间体,继而环化生成产物四氢苯并[e][1,2,4]三氮杂类 化合物。

下面以邻吡咯烷基苯甲醛与N’-乙酰苯肼的反应为例,说明此反应的机理。

在三氟乙酸的作用下,N’-乙酰苯肼与邻吡咯烷基苯甲醛缩合,生成甲亚胺 亚胺中间体。然后在酸活化下,发生[1,5]-负氢迁移生成两性离子中间体,继而 发生环化反应生成1-(5-苯基-3,3a,5,6-四氢-1H-苯并[e]吡咯并[2,1-c][1,2,4]三氮杂 -4(2H)-基)乙酮。如下所示:

从反应机理可以看出,本发明经过缩合反应和[1,5]-负氢迁移/环化的串联反 应过程,为“一锅法”合成。本发明反应机理新颖,全部产物都为新的苯并三 氮杂类化合物,未见文献报道。

发明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一锅法”的简单程序高效构建了结构新颖的四氢苯并[e][1,2,4] 三氮杂类化合物。反应先经过邻氨基芳香醛(Ⅱ)与N’-酰基芳香肼(Ⅲ)的缩合反 应生成甲亚胺亚胺中间体,然后发生[1,5]-负氢迁移/环化过程生成目标产物。目 前利用以甲亚胺亚胺为中间体的串联负氢迁移/环化反应机理来合成苯并三氮杂 类化合物的方法未见文献报道。而且,这类四氢苯并[e][1,2,4]三氮杂类化合 物也未见文献报道。该反应操作简便,产物收率较高,为研究这类苯并三氮杂 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及其他用途提供了很好的合成途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是下面的实验实例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 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 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 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制备苯基(5-苯基-3,3a,5,6-四氢-1H-苯并[e]吡咯并[2,1-c][1,2,4]三 氮杂-4(2H)-基)甲酮

室温下,向5mL的反应管中,加入邻吡咯烷基苯甲醛(70.1mg,0.40mmol), N’-苯甲酰苯肼(89.1mg,0.42mmol,1.05eq.),1mL乙醇溶解,加入TFA(6μL, 0.08mmol,1.05eq.)后加热至50℃反应4h。反应冷却后加入TEA 20μL,室温 搅拌10min,反应液析出大量白色固体。抽滤,少量乙醇洗涤,乙醚洗涤,得 目标化合物白色固体128.1mg,产率87%。

实施例2制备(7-氯-5-苯基-3,3a,5,6-四氢-1H-benzo[e]吡咯并[2,1-c][1,2,4]三 氮杂-4(2H)-基)(苯基)甲酮

室温下,向5mL的反应管中,加入2-氯-6-吡咯烷基苯甲醛(83.6mg,0.40 mmol),N’-苯甲酰苯肼(89.1mg,0.42mmol,1.05eq.),1mL乙醇溶解,加入TFA (6μL,0.08mmol,1.05eq.)后加热至50℃反应4h。反应冷却后加入TEA 20μL, 室温搅拌10min,反应液析出大量白色固体。抽滤,少量乙醇洗涤,乙醚洗涤, 得目标化合物白色固体143.4mg,产率89%。

实施例3制备(8-硝基-5-苯基-3,3a,5,6-四氢-1H-benzo[e]吡咯并[2,1-c][1,2,4] 三氮杂-4(2H)-基)(苯基)甲酮

室温下,向5mL的反应管中,加入2-吡咯烷基-5-硝基苯甲醛(88.1mg,0.40 mmol),N’-苯甲酰苯肼(89.1mg,0.42mmol,1.05eq.),1mL乙醇溶解,加入TFA (6μL,0.08mmol,1.05eq.)后加热至50℃反应4h。反应冷却后加入TEA 20μL, 室温搅拌10min,反应液析出大量白色固体。抽滤,少量乙醇洗涤,乙醚洗涤, 得目标化合物黄色固体91.6mg,产率65%。

实施例4制备(9-溴-5-苯基-3,3a,5,6-四氢-1H-苯并[e]吡咯并[2,1-c][1,2,4]三 氮杂-4(2H)-基)(苯基)甲酮

室温下,向5mL的反应管中,加入4-溴-6-吡咯烷基苯甲醛(101.7mg,0.40 mmol),N’-苯甲酰苯肼(89.1mg,0.42mmol,1.05eq.),1mL乙醇溶解,加入TFA (6μL,0.08mmol,1.05eq.)后加热至50℃反应4h。反应冷却后加入TEA 20μL, 室温搅拌10min,反应液析出大量白色固体。抽滤,少量乙醇洗涤,乙醚洗涤, 得目标化合物白色固体138.4mg,产率77%。

实施例5制备1-(5-苯基-3,3a,5,6-四氢-1H-苯并[e]吡咯并[2,1-c][1,2,4]三氮 杂-4(2H)-基)乙酮

室温下,向5mL的反应管中,加入邻吡咯烷基苯甲醛(70.1mg,0.40mmol), N’-乙酰苯肼(63.1mg,0.42mmol,1.05eq.),1mL乙醇溶解,加入TFA(6μL,0.08 mmol,1.05eq.)后加热至50℃反应4h。反应冷却后加入TEA 20μL,室温搅拌 10min。粗产物柱层析(石油醚/乙酸乙酯=10~3梯度洗脱)得目标化合物淡 黄色固体88.4mg,产率72%。

实施例61-(7-氯-5-苯基-3,3a,5,6-四氢-1H-苯并[e]吡咯并[2,1-c][1,2,4]三氮杂 -4(2H)-基)乙酮

室温下,向5mL的反应管中,加入2-氯-6-吡咯烷基苯甲醛(83.6mg,0.40 mmol),N’-乙酰苯肼(63.1mg,0.42mmol,1.05eq.),1mL乙醇溶解,加入TFA (6μL,0.08mmol,1.05eq.)后加热至50℃反应4h。反应冷却后加入TEA 20μL, 室温搅拌10min。粗产物柱层析(石油醚/乙酸乙酯=10~3梯度洗脱)得目标 化合物淡黄色固体84.0mg,产率62%。

实施例7 1-(8-溴-5-苯基-3,3a,5,6-四氢-1H-苯并[e]吡咯并[2,1-c][1,2,4]三氮杂 -4(2H)-基)乙酮

室温下,向5mL的反应管中,加入2-吡咯烷基-5-溴苯甲醛(101.7mg,0.40 mmol),N’-乙酰苯肼(63.1mg,0.42mmol,1.05eq.),1mL乙醇溶解,加入TFA (6μL,0.08mmol,1.05eq.)后加热至50℃反应4h。反应冷却后加入TEA 20μL, 室温搅拌10min。粗产物柱层析(石油醚/乙酸乙酯=10~3梯度洗脱)得目标 化合物淡黄色固体105.1mg,产率68%。

实施例8 1-(9-溴-5-苯基-3,3a,5,6-四氢-1H-苯并[e]吡咯并[2,1-c][1,2,4]三氮杂 -4(2H)-基)乙酮

室温下,向5mL的反应管中,加入4-溴-6-吡咯烷基苯甲醛(101.7mg,0.40 mmol),N’-乙酰苯肼(63.1mg,0.42mmol,1.05eq.),1mL乙醇溶解,加入TFA (6μL,0.08mmol,1.05eq.)后加热至50℃反应4h。反应冷却后加入TEA 20μL, 室温搅拌10min。粗产物柱层析(石油醚/乙酸乙酯=10~3梯度洗脱)得目标 化合物淡黄色固体92.7mg,产率60%。

实施例91-(10-氯-5-苯基-3,3a,5,6-四氢-1H-苯并[e]吡咯并[2,1-c][1,2,4]三氮 杂-4(2H)-基)乙酮

室温下,向5mL的反应管中,加入2-吡咯烷基-3-氯苯甲醛(83.6mg,0.40 mmol),N’-乙酰苯肼(63.1mg,0.42mmol,1.05eq.),1mL乙醇溶解,加入TFA (6μL,0.08mmol,1.05eq.)后加热至50℃反应4h。反应冷却后加入TEA 20μL, 室温搅拌10min。粗产物柱层析(石油醚/乙酸乙酯=10~3梯度洗脱)得目标 化合物淡黄色固体91.6mg,产率67%。

实施例10 1-(5-(4-甲氧基苯基)-3,3a,5,6-四氢-1H-苯并[e]吡咯并[2,1-c][1,2,4] 三氮杂-4(2H)-基)乙酮

室温下,向5mL的反应管中,加入邻吡咯烷基苯甲醛(70.1mg,0.40mmol), N'-(4-甲氧基苯基)乙酰肼(75.7mg,0.42mmol,1.05eq.),1mL乙醇溶解,加入 TFA(6μL,0.08mmol,1.05eq.)后加热至50℃反应2h。反应冷却后加入TEA 20 μL,室温搅拌10min。粗产物柱层析(石油醚/乙酸乙酯=10~3梯度洗脱)得 目标化合物淡黄色固体95.8mg,产率71%。

实施例111-(5-(4-甲基苯基)-3,3a,5,6-四氢-1H-苯并[e]吡咯并[2,1-c][1,2,4]三 氮杂-4(2H)-基)乙酮

室温下,向5mL的反应管中,加入邻吡咯烷基苯甲醛(70.1mg,0.40mmol), N'-(4-甲基苯基)乙酰肼(69.0mg,0.42mmol,1.05eq.),1mL乙醇溶解,加入TFA (6μL,0.08mmol,1.05eq.)后加热至50℃反应2h。反应冷却后加入TEA 20μL, 室温搅拌10min。粗产物柱层析(石油醚/乙酸乙酯=10~3梯度洗脱)得目标 化合物淡黄色固体84.8mg,产率66%。

实施例12 1-(5-(4-氯苯基)-3,3a,5,6-四氢-1H-苯并[e]吡咯并[2,1-c][1,2,4]三氮 杂-4(2H)-基)乙酮

室温下,向5mL的反应管中,加入邻吡咯烷基苯甲醛(70.1mg,0.40mmol), N'-(4-氯苯基)乙酰肼(77.5mg,0.42mmol,1.05eq.),1mL乙醇溶解,加入TFA(6 μL,0.08mmol,1.05eq.)后加热至50℃反应6h。反应冷却后加入TEA 20μL, 室温搅拌10min。粗产物柱层析(石油醚/乙酸乙酯=10~3梯度洗脱)得目标 化合物淡黄色固体97.8mg,产率72%。

实施例13 1-(5-(4-溴苯基)-3,3a,5,6-四氢-1H-苯并[e]吡咯并[2,1-c][1,2,4]三氮 杂-4(2H)-基)乙酮

室温下,向5mL的反应管中,加入邻吡咯烷基苯甲醛(70.1mg,0.40mmol), N'-(4-溴苯基)乙酰肼(96.2mg,0.42mmol,1.05eq.),1mL乙醇溶解,加入TFA(6 μL,0.08mmol,1.05eq.)后加热至50℃反应8h。反应冷却后加入TEA 20μL, 室温搅拌10min。粗产物柱层析(石油醚/乙酸乙酯=10~3梯度洗脱)得目标 化合物淡黄色固体106.6mg,产率69%。

实施例14 1-(5-(3-甲基苯基)-3,3a,5,6-四氢-1H-苯并[e]吡咯并[2,1-c][1,2,4]三 氮杂-4(2H)-基)乙酮

室温下,向5mL的反应管中,加入邻吡咯烷基苯甲醛(70.1mg,0.40mmol), N'-(3-甲基苯基)乙酰肼(70.6mg,0.42mmol,1.05eq.),1mL乙醇溶解,加入TFA (6μL,0.08mmol,1.05eq.)后加热至50℃反应2h。反应冷却后加入TEA 20μL, 室温搅拌10min。粗产物柱层析(石油醚/乙酸乙酯=10~3梯度洗脱)得目标 化合物淡黄色固体106.7mg,产率83%。

实施例15 1-(5-(3-溴苯基)-3,3a,5,6-四氢-1H-苯并[e]吡咯并[2,1-c][1,2,4]三氮 杂-4(2H)-基)乙酮

室温下,向5mL的反应管中,加入邻吡咯烷基苯甲醛(70.1mg,0.40mmol), N'-(3-溴苯基)乙酰肼(96.2mg,0.42mmol,1.05eq.),1mL乙醇溶解,加入TFA(6 μL,0.08mmol,1.05eq.)后加热至50℃反应10h。反应冷却后加入TEA 20μL, 室温搅拌10min。粗产物柱层析(石油醚/乙酸乙酯=10~3梯度洗脱)得目标 化合物淡黄色固体105.1mg,产率68%。

实施例16 1-(5-(3,5-二甲基苯基)-3,3a,5,6-四氢-1H-苯并[e]吡咯并 [2,1-c][1,2,4]三氮杂-4(2H)-基)乙酮

室温下,向5mL的反应管中,加入邻吡咯烷基苯甲醛(70.1mg,0.40mmol), N'-(3,5-二甲基苯基)乙酰肼(74.9mg,0.42mmol,1.05eq.),1mL乙醇溶解,加 入TFA(6μL,0.08mmol,1.05eq.)后加热至50℃反应2h。反应冷却后加入TEA  20μL,室温搅拌10min。粗产物柱层析(石油醚/乙酸乙酯=10~3梯度洗脱) 得目标化合物淡黄色固体108.7mg,产率81%。

实施例17 1-(5-(3,4-二氯苯基)-3,3a,5,6-四氢-1H-苯并[e]吡咯并[2,1-c][1,2,4] 三氮杂-4(2H)-基)乙酮

室温下,向5mL的反应管中,加入邻吡咯烷基苯甲醛(70.1mg,0.40mmol), N'-(3,4-二氯苯基)乙酰肼(92.0mg,0.42mmol,1.05eq.),分子筛200mg,1mL 乙醇溶解,加入TFA(6μL,0.08mmol,1.05eq.)后加热至50℃反应14h。反应 冷却后加入TEA 20μL,室温搅拌10min。粗产物柱层析(石油醚/乙酸乙酯= 10~3梯度洗脱)得目标化合物淡黄色固体66.8mg,产率44%。

实施例18 1-(5-(萘-1-基)-3,3a,5,6-四氢-1H-苯并[e]吡咯并[2,1-c][1,2,4]三氮 杂-4(2H)-基)乙酮

室温下,向5mL的反应管中,加入邻吡咯烷基苯甲醛(70.1mg,0.40mmol), N'-(萘-1-基)乙酰肼(84.0mg,0.42mmol,1.05eq.),1mL乙醇溶解,加入TFA(6 μL,0.08mmol,1.05eq.)后加热至50℃反应3h。反应冷却后加入TEA 20μL, 室温搅拌10min。粗产物柱层析(石油醚/乙酸乙酯=10~3梯度洗脱)得目标 化合物淡黄色固体105.2mg,产率74%。

表2为本发明实施例合成的具体的四氢苯并[e][1,2,4]三氮杂类化合物结 构,物理性质及表征数据,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些化合物。

表2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