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延伸杆和具有该延伸杆的动力工具

一种延伸杆和具有该延伸杆的动力工具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延伸杆和具有延伸功能的动力工具,该延伸杆能够减少延伸杆和动力工具在使用过程中的晃动,并且防止杆之间的电力连接在使用中断开。为此,本发明涉及一种延伸杆和具有延伸功能的动力工具,延伸杆包括多个杆部分,杆与杆之间通过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连接;所述的第二接头具有套管和主紧固件,所述的第一接头设置能够插入所述套管的导杆,第一接头还设置与所述主紧固件配合的副紧固件;在导杆和套管之间设置第一导环第二导环和第三导环;第一导环第二导环和第三导环设置临接的锥面;所述的导环至少择一的设置有缺口。动力工具在上述的杆的一端安装有工作头,杆上装有控制动力部工作的组件,杆上还设置操作手柄。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92008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天佑电器(苏州)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10096806.5

  • 发明设计人 卞小贤;李建新;

    申请日2014-03-17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亭融街8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1:04:4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0-10

    授权

    授权

  • 2015-10-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3/08 申请日:201403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9-2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延伸动力工具的延长杆,和使用此种延伸杆的电动工具。

背景技术

动力工具,例如修枝锯、修枝剪的修剪工具常被用作树木和灌木等进行切割和修整。为了使用方便使用这类工具通常能够通过延伸杆延伸其高度以便于修剪人体高度无法触及的灌木和树枝,从而操作者无需借助梯子等工具方便的进行操作。通常动力部设置在延伸杆的端部,使用时操作者手持工具的另一端将包括延伸杆的在内的动力工具托举进行操作,延伸杆在靠近操作者的一端设置用于控制动力工具工作的操作装置,为了避免出现“头重脚轻”的现象,现有的动力工具通常将能源供应装置设置在与动力工具相对的杆的另一端,例如将具有延伸杆的电动高枝锯的电池包放置在延伸杆的末端,通过内置在延伸杆内的导线向高枝锯的电机输送电力。同时为了避免延伸杆过长,对包装、运输和存储等造成不便,制造商发展出了一种多个杆部分组成的延伸杆,多个延伸杆之间通过接头衔接,杆的内部还具有用于传输电力的导线,接头处还设置用于传输电力的可分离式电连接机构。使用时只需将各杆部分衔接在一起即可延伸动力工具的有效工作高度。

例如专利CN1748458B公开了一种动力工具延伸杆,该延伸杆包括:至少三个杆部分,每个杆部分内部都具有用来传送电能的电导体,且每个杆部分能够与相邻的杆部分连接以电力连接相邻杆部分,至少三个杆部分包括其上适于具有手柄和电源的第一杆部分,处于第一和第三杆部分之间的第二杆部分,以及适于其上具有动力工具的第三杆部分;

       第一连接部分,其结合第一和第二杆部分,该第一连接部分包括第一插头和第一插座所述的第一插头形状适合以适配在所述第一插座中并防止转动;

       第二连接部分,其结合第二和第三连接杆部分,该第二连接部分包括第二插头和第二插座所述第二插头形状适合以配合在所述第二插座中并防止转动;

其中第一部分形状不同于第二部分连接部分,这样第一杆部分可以连接到第二或者第三杆部分上;以及其中当杆部分被连接时,来自电源的电能能够输送到动力工具上。

上述专利公开的电动工具设置至少多个杆部分,并通过多个连接部分连接电源和电动工具,电源设置在杆上,然而当使用多个杆相互连接时,连接部分之间的间隙会造成延长杆在使用过程中晃动的问题,尤其当安装在延伸杆端部的动力工具重量较大时,或动力工具操作时其本身的动力对延伸杆的牵动较大时。这种晃动会造成杆之间的电力连接断开,杆与杆之间的插头和插座接触不良使得动力工具无法正常工作,也会使操作动力工具变得困难,动力工具工作时不易控制。因此需要提出一种延伸杆,该延伸杆能够减少延伸杆和动力工具在使用过程中的晃动,并且防止杆之间的电力连接在使用中断开,使动力工具更易于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延伸杆和具有延伸功能的动力工具,该延伸杆能够减少延伸杆和动力工具在使用过程中的晃动,使动力工具更易于控制,并且防止杆之间的电力连接在使用中断开。为此,本发明涉及一种延伸杆和具有延伸功能的动力工具,延伸杆包括多个杆部分,杆与杆之间通过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连接;所述的第二接头具有套管和主紧固件,所述的第一接头设置能够插入所述套管的导杆,第一接头还设置与所述主紧固件配合的副紧固件;在导杆和套管之间设置第一导环第二导环和第三导环;第一导环第二导环和第三导环设置临接的锥面;所述的导环至少择一的设置有缺口。动力工具在上述的杆的一端安装有工作头,杆上装有控制动力部工作的组件,杆上还设置操作手柄。

为了进一步更好的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以下优选的技术方案:

优选的,第二导环设置在第一和第三导环之间,第二导环具有两方向向对的锥面,第一导环和第三导环分别设置与第二导环配合的锥面。

优选的,第二导环锥面设置在导环的两端,锥面位于导环的内表面,所述的第一和第三导环锥面位于其外表面。

优选的,第二导环锥面设置在导环两端,锥面位于导环的外表面,所述的第一和第三导环锥面位于其内表面。

优选的,第二导环设置缺口,该缺口从导环的一端延伸至导环的另一端。

优选的,第一和第二导环设置一缺口,该缺口从导环的一端延伸至导环的另一端。

优选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分别设置导环限位件。

优选的,主紧固件和副紧固件紧固时,紧固时第一导环和第三导环夹紧第二导环。

优选的,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设置插头或插座,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衔接时相应的插头插入插座。

优选的,杆内还设置用于传输电力的电导体,电导体与所述的接头连接。

第二导环的锥面位于导环的内表面,第一和第三导环的锥面位于外表面时,导环夹紧时第二导环膨胀。

第二导环的锥面位于导环的外表面,第一和第二导环的锥面位于内标面,导环夹紧时第一和第三导环膨胀。所述缺口使导环具有一定弹性,导环能够在外力消除后恢复原状。

所述的紧固件紧固时,第一导环、第三导环夹紧第二导环使得设置了缺口的导环膨胀从而收死导杆和套管之间的间隙,导杆和套管之间的间隙被收死后杆与杆之间没有晃动的空间,使得延伸杆能够减少延伸杆和动力工具在使用过程中的晃动,并且防止杆之间的电力连接在使用中断开,使动力工具更易于控制。

 

附图说明

图1展示了已装配的动力工具。

图2展示了已装配的动力工具的剖面。

图3展示了杆之间接头分解示意图。

图4展示杆之间接头局部放大结构。

图5展示图2中A-A剖面示意图。

图6展示了实施例二导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

如图1展示的动力工具,具有多个连接杆1构成的长杆,杆与杆之间使用第一接头20和第二接头21相互连接,图示中使用了3个杆,为了加长或缩短动力工具的长度也可以更多或者较少的杆。多个杆相互连接后的长度与各个杆长度之和大致相等,杆使用质量轻高强度的材料制成,例如铝合金。长杆的上端与工作头2连接,工作头是惯常的动力锯,但工作头不仅限于动力锯还可以是其他通常的动力工具例如修枝机。动力锯包括工作锯条4和驱动锯条的电机,电机设置在机身靠下的位置。电机的动力来自设置在长杆下端的电池包4,电池包采用一种易于拆装的方式设置在长杆的下端,在长杆的内部设置了用于传输电力的导体,导体的一端与电池包连接另一端与电机连接,导体通常采用具有绝缘层的导线14,在导线14和电机的回路中串接了用于控制电机工作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包括习知的电源开关,电源开关通常设置在靠近主手柄15的位置,主手柄设置在电池包上方,靠近主手柄具有一副手柄16,副手柄大致呈U形。操作动力工具时握住主手柄15控制电源开关,同时握住副手柄16以稳定动力工具。

如图2所述的长杆呈中空的管状在管的内部具有两根导线14,导线的末端连接至电力接头17,在接头与接头之间设置了便于拆卸的电力连接插头18和插座19。杆与杆之间通过第一接头20和第二接头21连接在一起,长杆包括底杆22、中间杆23和上杆24,底杆22设置第二接头21,该第二接头与中间杆下部的第一接头20连接。中间杆23上端具有同样的第二接头21,该第二接头21与上杆第一接头20连接。明显地,也可以在中间杆设置两个第二接头21在上杆和底杆设置第一接头20,或者在中间杆23设置两个第一接头20在上杆和底杆设置第二接头21,或者其他的能够连接多个杆并且易于想到的接头的组合。所述的第一接头20和第二接头21具有能够相互配合的紧固件,通常使用螺纹结构或卡扣结构。

如图3至图5所述的第二接头21设置在杆的末端,杆呈中空的管状,杆的末端径向向外膨胀形成碗状的用于接收相邻杆的套管25。在套管25的后面固定了一限位件26,所述限位件呈环状包围套管25后部的杆,限位件26的前端具有环绕设置的筋261,限位件的外表设置了纵向延伸的筋262,限位件26采用通常的方式与杆固定例如螺钉或铆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限位件和套管25的外部包围着一大致呈锥形的主紧固件27,主紧固件内部具有大致呈锥形的空间271,主紧固件后部径向向内延伸形成能够与限位件抵触的钩部272,主紧固件与第一接头的副紧固件通过螺纹273固定。旋紧主紧固件时,主紧固件27和副紧固28件共同将第一接头20和第二接头21拉近,使第一接头20前端的导杆110插入第二接头的套管25内。所述的主紧固件27的作用是使第一接头的导杆110插入第二接头的套管25内,从而使得第一接头20和第二接头21固定,因此主紧固件27和副紧固28件不限于采用螺纹的结构,典型的现有结构能够使得上述导杆插入套管内并固定都能够作为可选的实施方案。

导杆110的前端设置了一用于传递电力的电连接插头18,插头18设置在导杆110的内部,插头18的两侧分别与副紧固28铆接在导杆110上,所述的插头18内布置接头电极181,接头电极与在杆内部的导线14连接,所述的插头18采用绝缘且强度较高尼龙材料制成。在第二接头21的内部设置了用于接受所述插头18的插座19,插座19设置在第二接头的套管25内,其外径大小恰好适于与套管25的内壁贴合,插座19内设置了与插头18电极配合的接头电极181,接头电极181采用通常的金属触片,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连接时相应的接头电极181也能够相互连接从而使得电能通过接头传递。所述的插座19是双层的环状结构,包括内环190和外环191,内环形成接纳插头18的空间,并且该接纳空间的截面呈D形,相应的插头18的横截面也呈D形,D形接头和插座19能够防止接头在使用时发生旋转,当然能够防止接头旋转的接头不限于D形,其他适合的形状也可以作为接头可选的结构。在内环的与外环之间形成环形腔192,接头连接时,导杆110前端插入所述的环形腔192内。

导杆110的外表面与套管25的内表面具有三个位置相邻的导环,包括位于两侧的第一导环31、第三导环33和处于中间位置的第二导环32,所述导环都采刚性、耐磨性好的钢制成。第一导环31的外侧与插头18外环末端临接,第三导环33与副紧固28件径向向内延伸的壁临接。第一、第三导环的内侧端部形成锥面30,第二导环32两端设置与所述第一、第三导环锥面吻合的锥面30,本实施例导环沿轴向X锥面的截面是与导环呈一定角度延伸的直线,第一、第三导环33的截面直线与导环内表面的夹角是锐角,第一第三导环的锥面位于导环外表面呈外凸状;第二导环32的截面直线与导环内表面夹角是钝角,第二导环32的锥面位于导环的内表面呈内凹状。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所采用的锥面与直线沿轴旋转形成的面相同,作为一种可选的代替方案所述锥面还可以与采用其他曲线沿轴旋转形成的面相同,例如第一、第三导环33内侧的外端设置抛物面且第一、第三导环呈外凸状,第二导环32设置与第一、第三导环吻合的抛物面并且第二导环32呈内凹状(参照图3)。第二导环32的宽度L大于第一和第三导环33的宽度,第二导环32的宽度与第一第三导环33的宽度之和相等,本发明设置第一和第三导环33的宽度相等。第一导环31与第三导环33的壁的厚度相等,第一导环31与第三导环33厚度之和大于导杆110外表面到套管25内表面的间隙G的高度,本实施例的第二导环32的厚度与第一和第三导环的厚度相等。第二导环32壁具有缺口34,缺口沿导环轴X向从导环的一端延伸到导环的另一端,该缺口34呈矩形,容易想到缺口也能够设置成其他形状,例如梯形、楔形、不规则多边形、具有弧线的形状。设置缺口34的目的是使刚性很大的导环获得一定的弹性,使得在接头紧固时第二导环32能够膨胀收紧接头导杆110与套管25之间的间隙G,接头分离时导环能够自行恢复至膨胀前的状态。为了便于装配,可选择地在第一导环31和第三导环33设置了与第二导环32相同的缺口34,第一、第三导环也可以不设置所述缺口。

安装时,导杆110插入套管25内,导杆110上的插头18也进入导管内的插座D形空间,第一、第二、第三导环处于导杆110与套管25的间隙G内。旋转主紧固件27,主紧固件27将副紧固28件和导杆110拉向套管25,方向如标记F,由于插座外环191和副紧固28件向内延伸壁281的限位作用,第一和第三导环将第二导环32夹紧二者的锥面30进入第二导环锥面的下方,第二导环32在第一、第三导环锥面30的作用下径向向外膨胀并收紧导杆110与套管25之间的间隙G。第二导环32具有一定宽度,其膨胀后与套管25内表面的接触面积也大使得导杆110与套管25之间无法晃动,膨胀后导环与导杆110和套管25之间处于紧配的状态,第二导环32和第一导环31或第三导环33的厚度之和大于导杆110和套管25之间的间隙G,因此导杆110和套管25之间的间隙G可以被完全收死,使得套管25与导杆110之间没有晃动的空间。在使用动力工具时接头内插头18与插座19不会因为杆的晃动而断开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二

参照图6,与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第二导环32两端锥面30呈外凸状,其锥面设置在导环外表面。第一和第三导环与第二导环32相邻端的锥面呈内凹状,其锥面设置在导环的内表面。第一导环31和第三导环33设置与实施方式一相同的缺口。为了便于装配,可选择地在第二导环32上设置所述缺口34,第二导环32也可以不设置缺口。旋转主紧固件27,主紧固件27将副紧固件28和导向杆拉向套管25,由于插座19外环和副紧固28件向内延伸壁281的限位作用,第一和第三导环将第二导环32夹紧,第一、第三导环与第二导环32接触的一端锥面呈内凹状,第二导环32的锥面30进入第一和第三导环锥面下方,此时第一和第三导环在第二导环32的作用下径向向外膨胀并收紧导杆110与套管25之间的间隙G。第二导环32和第一或第三导环33的厚度之和大于导杆110和套管25之间的间隙G。本实施方式能够达到与实施方式一相同的技术效果,即导杆110和套管25之间的间隙G可以被完全收死,杆与杆之间没有晃动的空间,在使用动力工具时接头内的插头18与插座19不会因为杆的晃动而断开连接。

总之,主紧固件27和副紧固28件紧固时,第一导环31、第二导环32和第三导环33夹紧,缺口使刚性导环具有弹性即具有膨胀和复原的特性,存在于第一导环31和第三导环33设置了与第二导环32配合的锥面,锥面按照实施例一所述的方式设置则第二导环32膨胀收死导杆110与套管25之间的间隙G,锥面按照实施例二所述的方式设置则第一导环31和第三导环33膨胀收死导杆110与套管25之间的间隙G。导杆110与套管25之间的间隙G被收死,杆与杆之间没有晃动的空间,该延伸杆能够减少延伸杆和动力工具在使用过程中的晃动,并且防止杆之间的电力连接在使用中断开,使动力工具更易于控制。

上述实施例是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本发明技术方案还可以有更多的变换,例如通过旋转抛物线形成所述锥面,导环与导环之间的锥面即抛物面,或者使用其他曲线旋转形成所述锥面。上述较佳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