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超高频RFID技术的图书馆典藏方法

一种基于超高频RFID技术的图书馆典藏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高频RFID技术的图书馆典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使用RFID读取设备读取附着在每本图书上的RFID标签,RFID读取设备对应每组图书读取的信息包括:标签的ID信息id,采集到当前标签的相位差θ、以及采集到当前标签的时间t,用三元组Tag=〈id、t、θ〉表示RFID读取设备对应每组图书读取的信息;步骤2,对三元组Tag中的信息进行预处理;步骤3,获取图书相位的变化规律,建立模型、分析RFID天线和图书的位置关系进行图书排序。本发明首先利用射频相位将盘点过程中多读到的其他层图书剔除,然后再将本层图书进行排序,从而可以准确地定位出每一本图书所在的位置,方便借阅者。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91561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510389001.4

  • 申请日2015-07-03

  • 分类号G06K7/00(20060101);G06K7/10(20060101);

  • 代理机构32237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胡建华

  • 地址 210023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63号南京大学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0:55:1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9-26

    授权

    授权

  • 2015-10-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K7/00 申请日:201507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9-1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高频RFID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超高频RFID技术的图书 馆典藏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 术,通过无线信号自动识别物体并获取其中存储的相关数据。RFID技术作为物联网感 知层重要的感知技术,在与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结合之后可以实现目标物体的 跟踪定位以及信息共享。RFID技术具有非视线识别、识别速度快、数据存储容量大、 安全性高等优点。RFID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仓储管理、物流等服务行业,极大的提高 了其管理和运作效率,成为重要的智能化基础设施。

目前RFID技术分为高频和超高频两种,随着超高频RFID技术的成熟以及标签价 格的降低,超高频RFID技术也开始在图书馆领域进行使用。超高频RFID技术给图书 馆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诸如查询图书定位,快速自助借还等开始服务于借阅者。 其中图书定位功能尤为重要,极大地缩短了借阅者在图书馆中查找图书所花费的时间, 而实现这一功能则需要准确的图书馆馆藏信息,经常性的进行图书典藏工作可以保证 图书馆馆藏数据的准确性。

目前而言,大多数图书馆仍然使用条形码进行图书管理,这给图书典藏带来了极 大的挑战:1、一次只能识别一个条形码,而图书馆的藏书量很大,这使得图书管理人 员的工作量很大;2、条形码扫描要求在视线范围之内,而图书馆为了保护条形码,一 般将条形码贴在图书内部,因此图书典藏时需要打开图书。当使用条形码来管理图书 时,图书典藏的工作量很大,而且对图书管理人员的要求很多。超高频RFID技术给图 书馆带来了很多便利,使得图书馆快速典藏成为现实。但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 由于超高频RFID识别范围比较广以及室内多径效应,使得图书馆典藏时,很容易读到 其他书架以及本书架其他层的图书,无法达到图书准确典藏的目的;2、目前图书典藏 只能实现以层为单位的典藏粒度,无法达到以书为单位的粒度,即无法对每一层典藏 的图书进行排序。因此,总体而言,图书馆的典藏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工来完成。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超 高频RFID的图书馆典藏方法,利用超高频RFID技术中的射频相位来自动识别图书馆 中每一层图书的排列顺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高频RFID技术中射频相位的图 书典藏方法,包括:基于射频相位的变化率来剔除书架非本层图书的方法,基于以射 频相位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图书排序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使用RFID读取设备读取附着在每本图书上的RFID标签,RFID读取设 备对应每组图书读取的信息包括标签的ID信息id,采集到当前标签的相位差θ、以及 采集到当前标签的时间t,用三元组Tag=<id、t、θ>表示RFID读取设备对应每组图书 的读取信息;

步骤2,对三元组Tag中的信息进行预处理;

步骤3,获取图书相位的变化规律,建立模型、分析RFID天线和图书的位置关系 进行图书排序。

其中,步骤2包括:

步骤2-1,根据id的不同,将三元组Tag划分为不同的子集,使得每一个子集中标 签的ID信息是一致的;

步骤2-2,获取所有三元组中t的最小值,将每一个三元组中的时间t都减去该最 小值,获得时间差值,根据时间差值从小到大对每一个子集中的三元组进行排序。

步骤3包括:

步骤3-1,对于每一个已经排好序的子集中的三元组,依次计算相位差的变化率, 选择其中A个变化率最大的相位差,A是自然数,将这A个相位差变化率的算术平均 值作为该子集的相位差变化率,即标签ID信息为id的标签的相位差变化率;本发明优 先选择其中变化率最大的5个,当选取数量较少时,有一定的偶然性,数量太多时, 效果区分不是很明显,通过实验发现,5个是最为优化的数量,将这5个相位差变化率 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子集的相位差变化率,即ID信息为id标签的相位差变化率;

步骤3-2,计算所有子集的相位差变化率,当相位差变化率小于设置的阈值时,将 其所属的图书划分为书架其他层的图书,并将其剔除,否则划分为本层图书,将其保 留。其中,阈值可以设置为所有相位差变化率的算术平均值。

步骤3-3,在划分好的本层图书数据中,对于每一个子集,根据步骤3-2计算的相 位差变化率,获取相位差变化率小于设置阈值的时间段,将这个时间段的中间值作为 时间T1

步骤3-4,对于每一个子集中的数据,对相位差随着时间增加,其值由增加变化为 减少的那一段,即相位差从0开始递增到最大值P(P∈(0,2π)),然后从最大值P递 减为0的那一段。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二次曲线拟合,根据拟合的曲线,计算出最高 点所在的时间T2

步骤3-5,对于每一个子集中的所有三元组数据,计算相位的加权平均时间T3

步骤3-6,使用权重系数α123确定最终的时间T:

T=α1*T12*T23*T3

α123=1,

其中,0<α123<1,根据时间T,对图书从前到后进行排序,时间T的值最小 的图书排在最前面,然后图书根据T值由小到大依次排序。

本发明首次将相位引入到图书馆典藏领域,并且精确的实现了图书馆典藏。从而 使得借阅者可以方便、快捷的查找到需要借阅的图书。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对盘点 的每一层图书进行排序,从而可以准确的定位出来每一本图书所在的位置,方便借阅 者。

有益效果:通过本方法可以剔除书架非本层的图书,实现只读取本层图书的目的, 解决图书馆盘点中多读的问题;本方法实现了对该层的图书进行排序的目的,可以准 确的定位出每一本书的位置,提高了图书馆典藏的精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更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和/ 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

图1是天线与书架的位置关系图。

图2是相位差随着时间变化图。

图3是天线与一本图书的相对位置图。

图4是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RFID阅读器通过天线发射电磁波,电磁波到达RFID标签后被标签反射回来,RFID 阅读器通过接收到反射电磁波,来识别RFID标签。发射电磁波有初始发射相位,反射 过来的接收电磁波有接收相位,本实施例则是通过接收相位与发射相位的相位差来实 现图书馆的典藏。目前,Impinj阅读器R420可以提供对相位差的识别支持,本实施例 使用Impinj R420进行实现。根据Impinj公司提供的资料,相位差随着距离变化规律如 下:

θ=(-2πλ×2d+δ)mod2π---(1)

其中θ表示相位差,d表示距离,即阅读器天线与标签的距离,λ表示电磁波的波长, δ表示其他的影响因素。相位差θ随着距离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规律,变化周期为2π。

图书馆图书一般都是整齐摆放,在进行图书典藏时,天线一般从图书旁边经过并 且相互平行,俯视图如图1。

天线按照与书平行的方向,先远到近、再由近到远进行移动,在移动过程中,获 取图书的相位差θ。通过理论分析及实验,相位差随着时间变化有如图2的规律。

通过图2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当由远到近时,相位差呈现周期性的递增;当由近及远时,相位差呈现周期性 的递减;相位差总体呈现一种对称性的变化。

2、当天线距离标签较远时,相位差随着时间的变化率较大;当天线距离标签较近 时,相位差随着时间的变化率较小。

根据阅读器天线和图书的位置关系进行建模,为了更清楚的描述模型,现只描述 一本书的情况,其俯视图如图3:

H表示贴有标签的图书,天线从E点匀速移动到G点,E点和G点关于F点对称, 其中EF和FG的长度分别为r,HF与EG垂直,HF的长度为s,表示天线与书架的垂 直距离。其中EH的长度为d,表示天线与标签的真实距离,随着天线的移动,真实距 离不停的变化。假设标签的中心与阅读器天线的中心,在同一高度;阅读器天线的移 动速度为v。则真实距离d,随着时间变化t如下:

d(t)=s2+(r-νt)2,0trνs2+(νt-r)2,rν<t2rν---(2)

当标签的中心与阅读器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时,将高度差的绝对值记为h。则真实 距离d,随着时间变化如下:

d(t)=s2+h2+(r-νt)2,0trνs2+h2+(νt-r)2,rν<t2rν---(3)

根据Impinj公司提供的公式(1),可以得出相位差随着时间的变化如下:

θ(t)=(-2πλ×2s2+h2+(r-νt)2+δ)mod2π,0trν(-2πλ×2s2+h2+(νt-r)2+δ)mod2π,rν<trν---(4)

对θ(t)进行求导,可以得出来相位差随着时间的变化率如下:

θ(t)=(4πλν(r-νt)s2+h2+(r-νt)2)mod2π,0trν(-4πλν(νt-r)s2+h2+(νt-r)2)mod2π,rν<trν---(5)

通过公式(5),可以得出:

当时,相位差随着时间的变化率(绝对值)越来越小,最终为0。

当时,相位差随着时间的变化率(绝对值)越来越大,从0开始变化。

当s越大时,相位差的变化率(绝对值)越小;类似,当h越大时,相位差的变 化率(绝对值)越小。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利用相位进行超高频RFID图书馆典藏的方法,包括接收相位 与发射相位的相位差数据采集:

1、将RFID标签粘贴在图书中,并将RFID信息与图书信息进行绑定,并将绑定 结果保存到数据库中去。

2、按照设定的速度将天线进行移动,在移动过程中采集标签的信息,包括标签的 ID信息,相位差信息、以及时间信息。本实施例中使用三元组Tag=<id、t、θ>来表示 采集到的标签信息,其中id表示当前标签的ID信息,t表示采集到当前标签的时间,θ表 示采集到当前标签的相位差信息。由于天线不停的移动,因此采集过程中,获取的是 三元组序列,即:Tag1、Tag2…Tagn

3、将采集到的标签信息,即三元组序列保存到数据库,用来进行分析、处理。

对于使用RFID技术的图书馆,当进行图书典藏时,需要对书架的每一层进行盘点。 当盘点书架的某一层时,很容易读到该层上下层以及背面书架的图书。本实施例中利 用相位来解决图书典藏中遇到的问题:

1、将采集到标签信息,即三元组序列按照id进行划分,即首先区分出来不同的图 书信息,假设采集到了n个不同的id,则此次可以划分成n个不同的数据集,每一个 数据集都代表同一本书的信息。

2、分别对n个数据集进行预处理:由于标签之间的相互干扰以及多径效应的影响, 造成采集到的数据有一定的误差。将每一个数据集中的数据,按照时间进行排序,数 据集中的时间分别减去最小时间,然后将最小时间设为0,这样时间从0开始变化。采 集到的相位差应该满足公式(4)。根据公式(4),对数据进行处理,剔除与公式(4)偏差比 较大的数据。

3、对n个已经预处理过的数据集分别进行平滑处理;平滑处理的目的是:去除高 斯噪声的影响,让数据的变化规律更加符合实际真实情况。

4、对n个已经处理过的数据集分别进行相位差计算:由于数据集中的数据已经按 照时间排好序,以第一个数据集为例,假设数据集中有m个数据,则相位差的变化率 计算如下:

νari=θi+1-θiti+1-ti,1im-1---(6)

选择5个最大的变化率,计算其平均值,作为该数据集的相位变化率var。

5、根据公式(5)可以发现,上下层以及背面图书的相位差变化率比该层图书的相位 差变化率小,因此通过对所有图书的相位差变化率分析比较,可以将需要进行典藏的 某一层的图书和该层上下层以及背面书架的图书区分出来,达到图书准确典藏的目的。 即当var>V时,则为该层的图书,否则是其他层的图书。其中V是一个阈值,设置为 所有该层所有图书相位差变化率的算术平均值。通过相位实现了超高频RFID图书馆的 精确典藏,有利于超高频RFID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进一步使用。

本实施例在精确典藏每一层图书的基础上,对每一层的图书进行排序。现有的RFID 图书馆典藏只是盘点到每一层,盘点粒度为书架的每一层;这在图书馆中是远远不够 的,本实施例利用相位,使得盘点粒度达到每一本书,这样可以使得借阅者准确的获 取每一本书的位置,方便借阅者对图书的查找,节约了借阅者大量的时间。

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1、根据每本图书相位差随时间的变化率,获取变化率最小的时间段,本实施例将 获取时间段的中间值作为时间T1

2、根据预处理和平滑处理后的数据,对相位差变化曲线中相位差变化趋势由增加 变化为减少的一段,进行二次曲线拟合。根据拟合的曲线,计算出最高点所在的时间T2

3、根据初始数据,利用公式(7),获取时间T3,同样以第一个数据集为例,该数据 集中有m个数据,该时间为相位的加权平均时间。

T3=Σi=1m(θiΣj=1mθj*ti)---(7)

4、使用权重系数α123(0<α123<1)来确定最终的时间T=α1*T12* T23*T3,α123=1。根据时间T,对图书进行排序:时间越小,表示图书 的顺序越靠前。

5、对于权重系数α123,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当天线大且圆极化的极化 方式时,α12的值可以设置大一些、α3的值可以设置的小一些,例如针对Larid 9028 天线,权重系数为:α1=0.3,α2=0.65,α3=0.05。当天线小且线极化的极化方式时, α12的值可以设置小一些、α3的值可以设置的大一些,例如针对边长为8cm的陶瓷天 线,权重系数为:α1=0.15,α2=0.05,α3=0.8。

本实施例的基于相位的图书馆典藏流程如图4所示。

1、图书标签扫描

假设正面书架分为三层,从上到下分别为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背面书架同样 分为三层,从上到下分别为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为了方便描述,分别用A1、A2、 A3表示正面书架的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用B1、B2、B3表示背面书架的第一层、 第二层、第三层。假设A1、A2、A3、B1、B2、B3每一层有图书30本。

在每一本书中,贴有RFID标签,图书按照正常的方式整齐的摆放在书架的每一层 上。将RFID标签信息与图书信息进行绑定,并将绑定结果保存到数据库中;这样可以 保证RFID标签和图书一一对应,当读到RFID标签信息,就可以确定对应的图书信息。 在书架的每一层中,同样贴有RFID标签,称为层标,用来标记书架的每一层;新书上 架时,将层标与该层的图书进行绑定,并将绑定结果保存到数据库中去;当读取RFID 层标时,就可以从数据库中获取该层应该有多少图书。

假设阅读器的天线T正对着A2层,天线T与A2的垂直距离为35cm,天线以0.1m/s 的速度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天线与A2的垂直距离始终不变,即天线T始终与书架平行 移动。

图书馆典藏的流程是:读取层标,从数据库中获取该层应有多少图书,即查询结果; 移动阅读器天线进行标签扫描,获得扫描结果;将扫描结果与查询结果进行比较,得 到典藏结果:正确的图书、错架图书、丢失图书;错架图书是指:本来不应在该层的 图书,被错误的放到了该层,丢失图书是指:本来应该在该层的图书,典藏时没有查 找到。

阅读器天线首先读取A2层的层标,并从数据库中获取查询结果;阅读器天线移动 时,对图书进行扫描,获取扫描结果。获取标签的信息:标签的ID信息、相位差信息、 以及时间信息等。由于超高频RFID识别范围比较广以及室内多径效应,使得图书馆典 藏时,很容易读到其他书架以及本书架其他层的图书。此时的扫描结果中,包含了其 它层:A1、A3、B1、B2、B3中的图书,因此,当直接使用扫描结果与查询结果进行比 较的时候,获取的典藏结果显然是不正确的。

2、扫描结果处理

(1)将扫描结果进行预处理:根据图2的变化规律,剔除一部分数据。

(2)将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平滑处理。

(3)将平滑处理后的数据,根据标签的ID信息进行分类,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 排序;由于标签与图书信息一一对应,因此,可以对每一本图书,计算相位差随着时 间的变化率。

(4)获取典藏结果

对标签变化率进行分析处理;由于天线是匀速移动的,因此距离天线越远,相位差 随着时间的平均变化率越小。由于天线T正对着A2层,因此天线T与A2层图书的距离 最近,相位差随着时间的平均变化率最大。通过对所有图书相位差分析比较,可以将A2层与A1、A3、B1、B2、B3层的图书区分出来,进而将扫描结果中A2层以外的图书剔除 出去,获得新的扫描结果,并使用新的扫描结果与查询结果进行比较,获得典藏结果, 达到图书典藏的目的。

3、更细粒度的典藏

现有的RFID图书馆典藏只是盘点到每一层,盘点粒度为书架的每一层;这在图书 馆中是远远不够的,利用相位,使得盘点粒度达到每一本书,这样可以使得借阅者准 确的获取每一本书的位置,方便借阅者对图书的查找,节约了借阅者大量的时间。

(1)根据相位差随着时间的变化率,获取变化率最小的时间段,本实施例将获取 时间段的中间值作为时间T1

(2)根据预处理和平滑处理后的数据,对相位差变化曲线中相位差变化趋势由增 加变化为减少的一段,进行二次曲线拟合。根据拟合的曲线,计算出最高点所在的时 间T2

(3)根据公式(7),计算相位加权平均时间T3

(4)使用权重系数α123来确定最终的时间T=α1*T12*T23*T3

(5)根据时间T,对图书进行排序:时间越小,表示图书的顺序越靠前。这样就 使得图书馆典藏到每一本书,而不是以前的每一层。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超高频RFID技术的图书馆典藏方法,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 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 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 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 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