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基于时间检测的动静态分簇结合策略

基于时间检测的动静态分簇结合策略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时间检测的动静态分簇结合策略,包括以下步骤:对时间段L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90172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9-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510218124.1

  • 申请日2015-04-30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郭官厚

  • 地址 710071 陕西省西安市太白南路2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0:45:3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1-23

    授权

    授权

  • 2015-10-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B7/02 申请日:201504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9-0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静态分簇结合策略,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时间检 测的动静态分簇结合策略,属于通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终端与多媒体的普及应用与多元化,人们对无线通信的 传输速率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这些需求,LTE(Long Term  Evolution)3GPP(the 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标准引入了单用户和多用户MIMO(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技术,同时通过协作多点传输(CoMP),提高小区 边缘用户的吞吐量,消除小区间干扰。协作多点传输CoMP (coordinated multipoint)一般基于基站间共享哪些信息分为两 类:CoMP joint processing(CoMP-JP)和CoMP coordinated  beamforming(CoMP-CB)。

CoMP-CB只需要协作的基站间共享CSI和调度信息。CoMP-CB也称 为空间ICI协作(ICIC),保持了小区的概念:在每个小区中,基站 对用户形成波束,不仅增强了对自己小区中目标用户的信号强度,而 且减少了对相邻小区用户的干扰。每个基站只需要知道发给目标用户 的数据信息和相邻小区的CSI与调度信息。与JP相比,CB减小了对 backaul容量的要求,但是只是避免ICI,却没有积极开发利用ICI。

对于CoMP-JP,数据和CSI都需要通过基站和中心处理单元 (central unit CU)间的backhaul进行共享。CU可以是一个独立 的单元,也可以与基站协作,换句话说,就是每个BS都可以充当CU。 JP使得多个协作基站像一个大的多天线基站一样,分布式天线阵列 形成波束发向其覆盖区域内的各个用户。JP对backaul链路、基站 间信号和数据的同步性有较高的要求。

CoMP可以显著提高频谱效率和边缘用户的吞吐量,但是在回程反 馈(backhaul)上要求额外的信号发送开销,尤其是在联合处理信号 中。为了降低这些额外的开销或使这些额外开销可控,只有有限的基 站间能够协作,选择哪些基站进行协作,即为分簇。

分簇技术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即:静态分簇和动态分簇。

静态分簇是基于时不变信息建立,比如基站位置和信号传播特性, 还有潜在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位置,分簇结构一般在 小区规划时就已确定,且一旦确定就不再改变。一般假设协作发生在 不超过三个的小区中。

动态分簇是基于信道状态信息动态地选择最佳协作集合。基站在 一个相干时间内通过用户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重新调整选择与自己 协作的基站。

静态分簇相比于动态分簇,复杂度较低,但是不能更好地适应信 道状态的变化。

动态分簇更加灵活,但也带来了更高的复杂度、更大的开销以及 对反馈链路的更高要求。

如果将全部的基站进行静态分簇,将不能保证分簇时时最优性; 如果将全部的基站进行动态分簇,将存在负载和开销较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时间检 测的动静态分簇结合策略,该策略将动态分簇和静态分簇结合,扬长 避短,在保证提高系统容量的同时,既可以更好地适应信道状态变化, 又可以减小复杂度以及系统开销。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时间检测的动静态分簇结合策略,其特征在于,包括以 下步骤:

Step1:根据用户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对基站进行动态分簇,每 隔T时间基站根据用户反馈进行一次协作集合的调整;

Step2:令L=nT,以L为一个大周期,中心单元将每个T时段内 的分簇结果存储在一个集合里,时间L内共有n个集合;

Step3:在时间段Lm后,m=1、3、5、……,对时间段Lm内的n个 分簇信息集合进行比较判断,将集合中的簇划分成三类:结构固定不 变的簇、结构明显变化的簇、出现频率较高的簇;

Step4:在时间段Lm+1内,对时间段Lm内的结构固定不变的簇和出 现频率较高的簇作静态分簇处理,对时间段Lm内的结构明显变化的簇 做动态分簇处理,在动态分簇处理过程中备选协作基站不包括作静态 处理的基站;

Step5:在时间段Lm+2内,对时间段Lm+1内的所有基站作动态分簇 处理。

前述的基于时间检测的动静态分簇结合策略,其特征在于,对于 作静态分簇处理的基站,选择它们在各自时间段内的协作组合成员作 为后一个时间段的协作基站。

前述的基于时间检测的动静态分簇结合策略,其特征在于,在整 个分簇以及协作处理过程中,中心单元只保存当前时刻所在大周期的 前一个大周期内的分簇信息。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1)将动态分簇和静态分簇结合,扬长避短,既更好地适应了信 道状态变化,又降低了复杂度和系统开销;

(2)进行周期性地检测和调整,既避免了错误利用某些簇结构形 成的偶然性和特殊性,又有效地利用了历史分簇信息,使系统的负载 降低;

(3)定期处理历史分簇信息,有效防止了中心单元内存溢出。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时间和分簇结构的举例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本发明的基于时间检测的动静态分簇结合策略,其包括以下步骤:

Step1:动态分簇

用户收集各基站的信道状态信息,并将收集到的这些信道状态信 息反馈给自己的服务基站,根据用户反馈的信道状态信息,对基站进 行动态分簇,每隔T时间基站根据用户反馈进行一次协作集合的调 整。

Step2:收集历史分簇信息

令L=nT,以L为一个大周期,中心单元将每个T时段内的分簇结 果存储在一个集合里,时间L内共有n个集合。

Step3:整理历史分簇信息

在第一个时间段L1后,对时间段L1内的n个分簇信息集合进行比 较判断,将集合中的簇划分成三类:

(1)结构固定不变的簇;

(2)结构明显变化的簇;

(3)出现频率较高的簇。

Step4:利用历史分簇信息进行动静态结合分簇

在第二个时间段L2内,对于时间段L1内的结构固定不变的簇和 出现频率较高的簇,在第二个时间段L2内不再考虑这些簇内的基站成 员调整问题,相当于对这些簇作静态分簇处理;对于时间段L1内的 结构明显变化的簇,在第二个时间段L2内对这些簇做动态分簇处理, 在动态分簇处理过程中备选协作基站不包括作静态处理的基站。

在一定时长内,对于簇结构固定或变化频率较小的基站,可以认 为它们的信道状态比较稳定,没必要因为偶尔的波动而花费开销为其 重新分簇,将这个作为参考信息,那么在下一个固定周期内可以假设 它们仍然较稳定,对其做静态分簇处理,与传统的全部基站进行动态 分簇相比,可以大大减少开销和负载以及复杂度。

在一定时长内,对于簇结构变化较明显的基站,可以认为它们的 信道状态不太稳定,对其做动态分簇处理,相比于全部基站进行静态 分簇,可以更好地适应信道状态变化,保证对边缘用户的公平性。

Step5:重新进行动态分簇且有优先考虑对象

在第三个时间段L3内,对时间段L2内的所有基站作动态分簇处理。

对于在第二个时间段L2内作静态分簇处理的基站,在时间段L3内选择协作基站时,可以优先考虑它们在时间段L2内的协作组合成 员,也就是说,对于作静态分簇处理的基站,选择它们在各自时间段 内的协作组合成员作为后一个时间段的协作基站,这样可以有效减少 计算量、复杂度以及负载。

Step6:整理判断上一个周期的分簇信息

在第三个时间段L3后,对时间段L3内的n个分簇信息集合进行 比较判断,将集合中的簇划分成三类:结构固定不变的簇、结构明显 变化的簇、出现频率较高的簇。

Step7:利用上一个周期的分簇信息作出分簇决策

在第四个时间段L4内,对时间段L3内的结构固定不变的簇和出 现频率较高的簇作静态分簇处理,对时间段L3内的结构明显变化的 簇做动态分簇处理,在动态分簇处理过程中备选协作基站不包括作静 态处理的基站。

Step8:再次重新动态分簇

在第五个时间段L5内,对时间段L4内的所有基站作动态分簇处 理。

照此依次向下进行,即在第5个时间段L5后,首先对时间段L5内的n个分簇信息集合进行比较判断,将集合中的簇划分成三类:结 构固定不变的簇、结构明显变化的簇、出现频率较高的簇,然后在第 6个时间段L6内,对时间段L5内的结构固定不变的簇和出现频率较 高的簇作静态分簇处理,对时间段L5内的结构明显变化的簇做动态 分簇处理,在动态分簇处理过程中备选协作基站不包括作静态处理的 基站,最后在第7个时间段L7内,对时间段L6内的所有基站作动态 分簇处理。

在此整个分簇以及协作处理过程中,中心单元既可以定期处理历 史分簇信息,例如,在每S个周期L内(S>1),可以将前S-1个周期 L内的分簇信息清空,即只保存当前时刻所在大周期的前一个大周期 内的分簇信息,也可以在每个周期L内都处理历史分簇信息,即只保 存当前时刻所在大周期的前一个大周期内的分簇信息。定期或及时处 理历史分簇信息,可以防止中心单元内存溢出。

从整体来说,基站的簇结构一直是在动态调整的,本发明的动静 态分簇结合策略在调整过程中,参考了历史分簇信息,所以有部分基 站相当于作了静态分簇处理,动中有静,动静结合。

下面结合图1,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动静态分簇结合策略。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基于时间和分簇结构的举例说明图。

在图1中,簇结构(1,2,3)和簇结构(4,5,10)在 周期L1内频繁出现,那么在下一个周期L2内将不再重新为其分簇, 直接将簇结构(1,2,3)和簇结构(4,5,10)划为簇,对 于剩下的基站,则重新进行分簇;簇结构(7,11,14)在周期L2内 频繁出现,说明周期L2内的信道状态相比于周期L1内的信道状态发 生了变化,所以在周期L2内要对所有成员重新进行动态分簇,以防 止信道状态发生较大变化时利用过时的历史分簇信息作为错误参考 的情况发生,这样一来保证了动静分簇结合策略对信道状态的适应性 以及最优性。

当然,上述情况只是举例说明了信道在两个周期内发生较大变化 的特例,所以在周期L3内对所有基站进行动态分簇,可以保证及时 调整分簇偏差。即使信道状态在两个周期内未发生较大变化,在周期 L3内所做的处理(对前一时间段内的所有基站作动态分簇处理)也可 以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由此可见,本发明的基于时间检测的动静态分簇结合策略,其将 动态分簇和静态分簇结合,扬长避短,在保证提高系统容量的同时, 既可以更好地适应信道状态变化,又可以减小复杂度以及系统开销。 也就是说,本发明的动静态分簇结合策略既利用了动态和静态分簇的 优点,又中和减少了它们的缺点。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 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