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线缆退火过程中加热后的冷却装置

一种线缆退火过程中加热后的冷却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缆退火过程中加热后的冷却装置,包括护线管、冷却壳体、收线壳体;所述冷却壳体包括密闭的冷却腔室;所述护线管连通加热腔室、冷却腔室、收线腔室;所述冷却壳体上设有喷嘴,所述喷嘴连通冷却壳体外界与冷却腔室,所述喷嘴连通冷却壳体外界的一端连接液态气体供应装置,液态气体在利用载体的情况下通过喷嘴喷入冷却腔室;所述冷却壳体上开设有连通外界的通孔,冷却腔室通过所述通孔与冷却壳体外界的抽气装置连接。线缆在加热腔室内加热,完成后进入冷却腔室,液态气体在利用载体的情况下通过喷嘴喷入冷却腔室,喷向线缆,对线缆进行适当冷却,之后,抽气装置将冷却腔室中的液态气体和载体抽走。之后,线缆进入收线腔室。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83120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苏州圣利线缆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510196852.7

  • 发明设计人 邬月良;

    申请日2015-04-23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连平

  • 地址 215156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胥口镇孙武路596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0:21:3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4-12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22F1/08 授权公告日:20170208 终止日期:20180423 申请日:20150423

    专利权的终止

  • 2017-02-08

    授权

    授权

  • 2016-12-14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C22F1/08 登记生效日:20161125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50423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5-09-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22F1/08 申请日:201504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8-1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缆加工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线缆退火过程中 加热后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线缆经过拉制工序后,铜线内部产生了残余应力,外部表现为线 缆变硬、变脆,需要通过必要的热处理工序来消除这种应力和恢复线 缆的综合性能,这一过程就是对线缆进行退火处理,通常方法是把拉 制好的线缆放入加热炉内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温一定的时间,然后再 让线缆随着炉体自然冷却,但是,让线缆随着炉体自然冷却会花费很 长的时间,这不利于线缆的后续加工进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线缆进行退火处理后, 线缆随着炉体自然冷却,花费的时间较长,不利于提高线缆的后续加 工效率。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退火过程中加热后的冷却装 置,包括护线管、冷却壳体、收线壳体;所述收线壳体包括密闭的收 线腔室,所述收线腔室内设有线缆卷绕装置;所述冷却壳体包括密闭 的冷却腔室;所述护线管包括第一护线管段与第二护线管段,所述第 一护线管段的一端与加热炉密封衔接,且与加热腔室连通,所述第一 护线管段的另一端与冷却壳体的一端密封衔接,且与冷却腔室连通, 所述第二护线管段的一端与冷却壳体的另一端密封衔接,且与冷却腔 室连通,所述第二护线管段的另一端与收线壳体密封衔接,且与收线 腔室连通;所述冷却壳体上设有喷嘴,所述喷嘴连通冷却壳体外界与 冷却腔室,所述喷嘴连通冷却壳体外界的一端连接液态气体供应装 置,液态气体在利用载体的情况下通过喷嘴喷入冷却腔室;所述冷却 壳体上开设有连通外界的通孔,冷却腔室通过所述通孔与冷却壳体外 界的抽气装置连接。

按上述技术方案,线缆在加热炉的加热腔室内加热,加热完成后, 线缆经第一护线管段进入冷却腔室,液态气体在利用载体的情况下通 过喷嘴喷入冷却腔室,喷向线缆,对线缆进行适当冷却,之后,抽气 装置将冷却腔室中的液态气体和载体抽走。之后,线缆经过第二护线 管段进入收线腔室,线缆卷线装置卷绕线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液态气体借助载体对线缆进行适当冷却,以 提高线缆退火处理的效率。在液态气体借助载体喷向线缆进行降温的 同时,液态气体可从线缆表面带走氧化皮及其他杂琐,再由抽气装置 将氧化皮颗粒及其他杂琐随液态气体和载体从冷却腔室中抽走。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说明,所述液态气体为惰性气体,优 选氮气,所述载体为压力气体。

作为本发明对上述冷却壳体的一种说明,所述冷却壳体呈圆筒 状,所述喷嘴的数量优选八个,所述八个喷嘴沿圆周向均匀分布在冷 却壳体上,所述八个喷嘴位于冷却壳体的同一径向平面上。工作中, 八个喷嘴中的液态气体同时喷向线缆表面。

基于上述对于冷却壳体的说明,所述冷却壳体上开设有两个连通 外界的通孔,所述两个通孔相向设置,两个通孔均与抽气装置连接。

基于上述对于冷却壳体的说明,所述第一护线管段的中心线、第 二护线管段的中心线、冷却壳体的中心线重合。如此设计,线缆从加 热腔室中笔直地通向收线腔室中。

作为本发明对收线壳体的一种的说明,所述线缆卷绕装置包括卷 线轴、卷线筒;所述卷线轴包括方形轴部和圆形轴部,所述方形轴部 的横截面为方形,所述圆形轴部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方形轴部和圆 形轴部的连接处设有径向定位板,所述方形轴部远离径向定位板的一 端面上螺接有定位件;所述卷线筒的内腔横截面为方形,所述卷线筒 两端设有径向护板;所述卷线筒套设在卷线轴的方形轴部上,所述卷 线筒的一端止于卷线轴的径向定位板,另一端止于定位件,所述卷线 轴的圆形轴部一端枢接在收线腔室的一侧壁上,且突出收线壳体与电 机联接。电机驱动卷线轴旋转,卷线轴带动卷线筒旋转卷绕线缆,卷 线筒完成线缆的卷绕后,操作人员从卷线轴上旋下定位件,再从卷线 轴的方形轴部上取下卷线筒。

基于上述对于收线壳体的说明,所述收线壳体包括第一侧板、第 二侧板、位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的中间壳体部,所述第二侧板 与中间壳体部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侧板固定连接在中间壳体和第二 侧板上,所述固定连接为可拆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中间 壳体部组构成密闭的冷却腔室;所述卷线轴的圆形轴部一端枢接在第 二侧板上。其中,所述中间壳体部呈圆环状,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 板呈方形板状,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四个角处开设有相对应的 螺栓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位于中间壳体部的外部,所述第一侧板通过 螺栓固定连接在第二侧板上。

作为本发明对收线壳体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二侧板上设有过渡 杆,所述过渡杆位于收线腔室内,所述过渡杆的中心线与卷线轴的中 心线平行,所述过渡杆中心线与卷线轴中心线处于同一竖直平面上, 所述过渡杆中心线与第二护线管段中心线垂直且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过渡杆枢接在第二侧板上。如此设计,加热后的 线缆经过第二护线管段后进入收线腔室,首先经过过渡杆,再卷绕在 卷线筒上。由于卷线筒上的线缆由少逐渐积多,进入收线腔室的线缆 在经过第二护线管段与收线腔室衔接处时,可能与所述衔接处碰擦, 过渡杆的设置可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线缆退火过程中加热后的冷却装置的结构示 意图;

图2为图1中冷却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左视所述冷却壳体所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收线壳体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5为图4中线缆卷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卷线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

10-护线管;11-第一护线管段;12-第二护线管段;

20-冷却壳体;200-冷却腔室;21-喷嘴;22-通孔;

30-收线壳体;301-线缆卷绕装置;31-卷线轴;311-方形轴 部;312-圆形轴部;313-径向定位板;314-定位件;32-卷线筒; 321-径向护板;33-第一侧板;34-第二侧板;35-中间壳体部; 36-过渡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一种线缆退火过程中加热后的冷却装置,包括护线管10、 冷却壳体20、收线壳体30。

结合图2、图3,所述冷却壳体20包括密闭的冷却腔室200,所 述冷却壳体20上设有喷嘴21,所述喷嘴21连通冷却壳体20外界与 冷却腔室200,所述喷嘴21连通冷却壳体20外界的一端连接液态气 体供应装置,液态气体在利用压力气体的情况下通过喷嘴21喷入冷 却腔室200;所述冷却壳体20上开设有连通外界的通孔22,冷却腔 室200通过所述通孔22与冷却壳体20外界的抽气装置连接。其中, 所述冷却壳体20呈圆筒状,所述喷嘴21的数量为八个,所述八个喷 嘴21沿圆周向均匀分布在冷却壳体20上,所述八个喷嘴21位于冷 却壳体20的同一径向平面上;所述冷却壳体20上开设有两个连通外 界的通孔22,所述两个通孔22相向设置。

如图4,所述收线壳体30包括密闭的收线腔室300,所述收线腔 室300内设有线缆卷绕装置301。

上述收线壳体30,结合图4、图5、图6,所述线缆卷绕装置301 包括卷线轴31、卷线筒32;所述卷线轴31包括方形轴部311和圆形 轴部312,所述方形轴部311的横截面为方形,所述圆形轴部312的 横截面为圆形,所述方形轴部311和圆形轴部312的连接处设有径向 定位板313,所述方形轴部311远离径向定位板313的一端面上螺接 有定位件314;所述卷线筒32的内腔横截面为方形,所述卷线筒32 两端设有径向护板321;所述卷线筒32套设在卷线轴31的方形轴部 311上,所述卷线筒32的一端止于卷线轴31的径向定位板313,另 一端止于定位件314,所述卷线轴31的圆形轴部312一端枢接在收 线腔室300的一侧壁上,且突出收线壳体30与电机联接。

上述收线壳体30,如图4,所述收线壳体30包括第一侧板33、 第二侧板34、位于第一侧板33和第二侧板34之间的中间壳体部35, 所述第二侧板34与中间壳体部35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侧板33固 定连接在中间壳体部35和第二侧板34上,所述固定连接为可拆连接, 所述第一侧板33、第二侧板34、中间壳体部35组构成密闭的冷却腔 室200;所述卷线轴31的圆形轴部312一端枢接在第二侧板34上。 其中,所述中间壳体部35呈圆环状,所述第一侧板33和第二侧板 34呈方形板状,所述第一侧板33和第二侧板34的四个角处开设有 相对应的螺栓连接孔,所述螺栓连接孔位于中间壳体部35的外部, 所述第一侧板3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第二侧板34上。

如图1,所述护线管10包括第一护线管段11与第二护线管段12, 所述第一护线管段11的一端与加热炉密封衔接,且与加热腔室连通, 所述第一护线管段11的另一端与冷却壳体20的一端密封衔接,且与 冷却腔室200连通,所述第二护线管段12的一端与冷却壳体20的另 一端密封衔接,且与冷却腔室200连通,所述第二护线管段12的另 一端与收线壳体30密封衔接,且与收线腔室300连通。所述第一护 线管段11的中心线、第二护线管段12的中心线、冷却壳体20的中 心线重合。

如图4,所述收线壳体30的第二侧板34上设有过渡杆36,所述 过渡杆36位于收线腔室300内,所述过渡杆36的中心线与卷线轴 31的中心线平行,所述过渡杆36中心线与卷线轴31中心线处于同 一竖直平面上,所述过渡杆36中心线与第二护线管段12中心线垂直 且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线缆在加热炉的加热腔室内加热,加热完成后,线缆经第一护线 管段11进入冷却腔室200,液态气体在利用压力气体的情况下通过 喷嘴21喷入冷却腔室200,喷向线缆,对线缆进行适当冷却,之后, 抽气装置将冷却腔室200中的液态气体和载体抽走。之后,线缆经过 第二护线管段12进入收线腔室300,线缆卷线装置301卷绕线缆。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 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