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刹车防抱死及汽车刹车失灵补救装置

刹车防抱死及汽车刹车失灵补救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刹车防抱死及汽车刹车失灵补救装置,它包括制动主缸、制动轮缸、刹车片、刹车鼓以及电路控制系统。在车辆原有的刹车系统基础上增设有气压调控器、自动开闭器、气动缸。气压调控器包括依次相邻而置的气压储存室、气压调节室和气压控制室,与所述制动主缸的气压输出端连接的所述气压储存室内设有密封阀、密封阀回位弹簧和与所述气压调节室连通的储存室出气口,气压调节室内设有与制动轮缸或气动缸连通的通气口,所述气压控制室内设有气压调节阀、排气出口和气压调节阀回位弹簧。本发明具有可使采用气压式、油压式刹车技术的汽车刹车失灵时能够实现自动救助、防抱死,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适用于高、中、低档所有车辆等特点。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82804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时继才;

    申请/专利号CN201510292895.5

  • 发明设计人 时继才;

    申请日2015-06-02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延边科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金国荣

  • 地址 133700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敦化市丹江街江东花园8号楼7单元201室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0:12:0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5-22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B60T8/36 授权公告日:20180119 终止日期:20190602 申请日:20150602

    专利权的终止

  • 2018-01-19

    授权

    授权

  • 2015-10-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0T8/36 申请日:201506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8-1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刹车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防抱死及紧急救助刹车失灵的刹车防抱死及汽车刹车失灵补救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刹车关系到人们的生命、财产的安全,也牵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团圆,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汽车的刹车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气压式刹车,另一种是油压式刹车。这两种刹车方式均把制动主缸的压力作用在制动轮缸内,压力推动刹车片与刹车盘或与刹车鼓咬紧,形成刹车的效果。现在汽车刹车技术虽已成熟,但因刹车失灵而造成的事故时有发生,也就是气压式刹车、油压式刹车的车辆,还缺少一种刹车失灵危急时刻,即能自动救助紧急刹车,同时还具备刹车防抱死功能的装置。目前采用气压式刹车方式的少数高档汽车已使用气压式ABS刹车防抱死装置,但是由于气压式ABS刹车防抱死装置结构复杂、造价很高,因此,中低档的车辆等绝大数的车辆还没有使用ABS刹车防抱死装置。因此,气压式刹车的车辆还缺少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的刹车防抱死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可使气压式刹车的车辆在刹车的过程中产生刹车防抱死功能,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所有档次车辆的刹车防抱死及汽车刹车失灵补救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刹车防抱死功能,同时在气压式汽车刹车失灵时能够自动救助,具有刹车失灵时紧急刹车的功能,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刹车防抱死及汽车刹车失灵补救装置。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刹车防抱死功能,同时在油压式汽车刹车失灵时能够自动救助,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刹车防抱死及汽车刹车失灵补救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刹车防抱死及汽车刹车失灵补救装置包括制动主缸、制动轮缸、刹车片、刹车盘及电路控制系统,它还包括气压调控器,所述气压调控器包括依次相邻而置的气压储存室、气压调节室和气压控制室,所述气压储存室内设有密封阀、气压输入端、密封阀回位弹簧和与所述气压调节室连通的储存室出气口;所述气压调节室内设有通气口;所述气压控制室内设有内部带有排气道的气压调节阀、位于所述气压调节阀一端侧并与所述排气道连通的排气出口和气压调节阀回位弹簧,所述气压调节阀的排气道入口通过圆柱形孔由气压控制室延伸到气压调节室;所述气压控制室的一侧设有一端带有电磁铁的电磁铁顶杆。

所述气压调控器的气压输入端通过气管与制动主缸连接,气压调控器的通气口通过气管与制动轮缸连接。

所述气压调控器的气压输入端上通过管道连接有应急单项储气筒,所述气压调控器的通气口与中央设有圆柱孔的自动开闭器的一端刹车通道入口连接,所述自动开闭器的另一端刹车通道入口通过气管与制动主缸连接,所述自动开闭器圆柱孔中间位置处的下侧公用刹车通道与制动轮缸连接。

所述气压输入端上通过管道连接有应急储气筒,所述气压调控器的通气口上连接有气动缸的一侧通气口,所述气动缸的另一侧设有应急制动主油缸,所述应急制动主油缸的输出端通过油管与中央设有圆柱孔的自动开闭器的一端通道入口连接,所述自动开闭器的另一端通道入口通过油管与制动主缸连接,所述自动开闭器的下侧公用刹车通道与制动轮缸连接。

所述密封阀设有密封阀导向端,所述密封阀导向端上设有至少两个通气孔。

所述电路控制系统包括蓄电池、与所述蓄电池输出端连接的继电器、与继电器输出端连接的刹车踏板行程传感器,所述刹车踏板行程传感器输出电源端接地,所述蓄电池输出端通过继电器吸合的触点与电子控制器连接,所述电子控制器电源输入端与轮速传感器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子控制器输出端与电磁铁输入电源端连接,所述轮速传感器信号输出端与电子控制器信号输入端连接。

所述自动开闭器的圆柱孔内设有配有O型圈的柱塞,设置于圆柱孔两端的刹车通道入口的内径小于圆柱孔的内径,所述圆柱孔中间位置处下端设有公用刹车通道。

采用上述结构的本发明刹车防抱死及汽车刹车失灵补救装置由于在车辆原有的刹车系统的的基础上增设了气压调控器,可使气压式刹车的车辆在刹车的过程中可产生刹车防抱死的刹车效果,又增设自动开闭器,可使气压式刹车的车辆在刹车失灵时可产生刹车防抱死刹车效果的同时实现气压式汽车刹车失灵时的自动救助,再增设应急制动主油缸,可使油压式刹车的车辆在刹车失灵时可产生刹车防抱死刹车效果的同时实现油压式汽车刹车失灵时的自动救助,并且由于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适用于高、中、低档所有车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电路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刹车防抱死及汽车刹车失灵补救装置包括汽车原有的刹车踏板4、制动主缸5、制动轮缸16、刹车片18、刹车盘19以及电路控制系统。所述制动主缸5和制动轮缸16之间设有气压调控器26,所述气压调控器26包括依次相邻而置的气压储存室6、气压调节室8和气压控制室10,通过气管29与所述制动主缸5的气压输出端连接的所述气压储存室6内设有密封阀27、气压输入端33、密封阀回位弹簧25和与所述气压调节室8连通的储存室出气口24。所述气压输入端33上通过气管29连接有与刹车踏板4连接的制动主缸5。所述密封阀27设有密封阀导向端28,所述密封阀导向端28上设有至少两个通气孔7,可使压缩空气在气压储存室6内正常流通。所述气压调节室8内设有与制动轮缸16连通的通气口20,气压调节室8内的空间用于调节气压。所述气压控制室10内设有内部带有排气道9的气压调节阀14、位于所述气压调节阀14一端侧并与所述排气道9连通的排气出口11和套装在气压调节阀后座51的内端排气出口11处的气压调节阀回位弹簧15,气压调节阀14的排气道入口22通过圆柱形孔50由气压控制室10延伸到气压调节室8,所述圆柱形孔50内设有O型圈30;所述气压控制室10的一侧设有一端设有电磁铁顶杆12的电磁铁13。

如图4所示,所述电路控制系统包括蓄电池1、与所述蓄电池输出端连接的继电器2、与继电器输出端连接的刹车踏板行程传感器3,所述刹车踏板行程传感器3输出电源端接地,所述蓄电池1输出端通过继电器2吸合的触点与电子控制器23连接,所述电子控制器23电源输入端与轮速传感器21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子控制器23输出端与电磁铁13输入电源端连接,所述轮速传感器21信号输出端与电子控制器23信号输入端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的本发明刹车防抱死及汽车刹车失灵补救装置适用于气压式刹车的车辆,具有刹车防抱死功能,其工作原理是:

只要刹车踏板被踩动,此时,刹车踏板行程传感器3触动后电源端接地,从而启动电路自动控制,通过电路控制系统启动电磁铁顶杆12。电磁铁顶杆12的一端电磁铁13与气压控制室10组合,电磁铁顶杆12顶在气压控制室10内的气压调节阀后座51外端,套装在气压调节阀后座51内端排气道出口处11的气压调节阀回位弹簧15可使调节阀14回位。气压调节阀排气道入口22通过圆柱形孔50由气压控制室10延伸到气压调节室8,调节阀排气道入口22与密封阀27之间隔有1-5毫米间隙,使气压调节阀14准备接触并推启配有密封阀回位弹簧25的密封阀27。电磁铁顶杆12顶起时,可使气压调节阀排气道入口22接触并顶起密封阀27,气压储存室6内的压缩空气进入气压调节室8内;电磁铁顶杆12回位时,密封阀回位弹簧25推动密封阀27与气压储存室出气口24之间靠紧,气压调节阀回位弹簧15推动调节阀14回位,密封阀27与调节阀排气道入口22之间离有1-5毫米间隙,气压调节室8内少量的压缩空气由调节阀排气道入口22进入经排气道9由调节阀排气道出口11排入气压控制室10内,由气压控制室排气口31排出。以此往复运动,可使来自于车辆自身制动主缸5的制动气压转变为间歇性的制动气压。气压调节室通气口20通过刹车气管与车辆自身的制动轮缸16接通,在所述制动轮缸16的作用下通过刹车片18与刹车盘19间歇性咬合控制轮胎17,可使气压式刹车的车辆在刹车的过程中产生刹车防抱死的刹车效果。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发明刹车防抱死及汽车刹车失灵补救装置包括刹车踏板4、制动主缸5、制动轮缸16、刹车片18、刹车盘19以及电路控制系统,还包括气压调控器26和自动开闭器34。所述气压调控器26包括依次相邻而置的气压储存室6、气压调节室8和气压控制室10。所述气压储存室6内设有密封阀27、密封阀回位弹簧25和与所述气压调节室8连通的储存室出气口24,所述密封阀27设有密封阀导向端28,所述密封阀导向端28上设有至少两个通气孔7,可使压缩空气在气压储存室6内正常流通。所述气压调节室8内设有与制动轮缸16连通的通气口20,气压调节室8内的空间用于调节气压。所述气压控制室10内设有内部带有排气道9的气压调节阀14、位于所述气压调节阀14一端侧并与所述排气道9连通的排气出口11和套装在气压调节阀后座51内端排气出口11处的气压调节阀回位弹簧15,气压调节阀14的排气道入口22通过圆柱形孔50由气压控制室10延伸到气压调节室8,所述圆柱形孔50内设有O型圈30;所述气压控制室10的一侧设有一端设有电磁铁顶杆12的电磁铁13。所述气压储存室6内设有气压输入端33,所述气压输入端33上通过管道连接有应急单项储气筒32,所述气压调控器26的通气口20与中央设有圆柱孔35的自动开闭器34的右端通道入口45连接,所述自动开闭器34的左端通道入口46通过气管29与制动主缸5连接,所述自动开闭器圆柱孔35的下侧中间位置设有公用刹车通道36,通过公用刹车通道36使所述自动开闭器34与制动轮缸16连接。所述应急单项储气筒32通过其上部输气管43与车上的空气压缩机连接。所述自动开闭器34的圆柱孔35内设有配有O型圈47的柱塞42,所述圆柱孔35两端通道入口45、46的内径小于圆柱孔35的内径。两个通道入口45、46可限制柱塞42在圆柱孔35内的行程,也可密封。

本发明刹车防抱死及汽车刹车失灵补救装置实施例2适用于气压式刹车。气压式刹车的车辆因刹车踏板4与制动主缸5连接部分有故障、制动主缸5损坏、气压不足、管路断裂等引发的刹车失灵时,本发明汽车刹车失灵补救装置均可发挥有效作用。

其工作原理是:

当车辆自有的刹车正常时,圆柱孔35内的柱塞42封闭自动开闭器34的与气压调控器通气口20连接的管路右通道入口45即自动补救刹车通道入口45,而自动开闭器34的左通道入口46即车辆自身刹车通道入口46与公用刹车通道36之间开通;当车辆自有的刹车失灵时,圆柱孔35内的柱塞42与自动补救刹车管路之间产生压力,压力推动柱塞42关闭车辆自身刹车通道入口46,自动补救刹车通道入口45与公用刹车通道36之间开通。

刹车正常时,刹车踏板4不会被踩到底,刹车失灵后,刹车踏板4即将被踩到底。此时,刹车踏板行程传感器3触动后电源端接地,从而启动电路自动控制。所述应急单项储气筒32通过与车辆上的空气压缩机气压输出端连接,应急单项储气筒32通过管道52与气压调控器26的储存室气压输入端33连接,气压储存室6内的密封阀回位弹簧25推着密封阀27与储存室出气口24之间靠紧。密封阀导向端28上的多个通气孔7使压缩空气在储存室6内正常流通。电磁铁顶杆12的一端电磁铁13与气压控制室10组合,电磁铁顶杆12顶在气压控制室10内的气压调节阀后座51外端,套装在气压调节阀后座51内端排气道出口处11的气压调节阀回位弹簧15可使调节阀14回位。气压调节阀排气道入口22通过所述圆柱形孔50由气压控制室10延伸到气压调节室8,其位置于调节阀排气道入口22与密封阀27之间隔有1-5毫米间隙,使气压调节阀14准备接触并顶启配有密封阀回位弹簧25的密封阀27。电磁铁顶杆12顶起时,可使气压调节阀排气道入口22接触并顶起密封阀27,气压储存室内6的压缩空气进入气压调节室8内;电磁铁顶杆12回位时,密封阀回位弹簧25推动密封阀27与气压储存室出气口24之间靠紧,气压调节阀回位弹簧15推动调节阀14回位,密封阀27与调节阀排气道入口22之间离有1-5毫米间隙,气压调节室8内少量的压缩空气由调节阀排气道入口22进入经排气道9由调节阀排气道出口11排入气压控制室10内,由气压控制室排气口31排出。此结构往复运动可使压缩空气转变为间歇性的制动气压,气压调控器通气口20与自动开闭器的自动补救刹车通道入口45连接,间歇性的制动气压推动自动开闭器34内的柱塞42关闭车辆自身的另一侧通道入口46,自动补救刹车通道入口45与公用刹车通道36之间开通。自动开闭器公用刹车通道36与车辆自身的制动轮缸16接通,间歇性的制动气压推动车辆自身的刹车片18与刹车盘19间歇性咬合,既能形成气压式刹车防抱死的刹车效果,又可实现自动救助紧急刹车,能够达到刹车失灵时紧急刹车的效果。

该实施例中的电路自动控制系统与实施例1中所述的相同,如图4所示。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本发明刹车防抱死及汽车刹车失灵补救装置包括刹车踏板4、制动主缸5、制动轮缸16、刹车片18、刹车盘19以及电路控制系统,还设有气压调控器26。所述气压调控器26包括依次相邻而置的气压储存室6、气压调节室8和气压控制室10。所述气压储存室6内设有密封阀27、密封阀回位弹簧25和与所述气压调节室8连通的储存室出气口24,所述密封阀27设有密封阀导向端28,所述密封阀导向端28上设有至少两个通气孔7,可使压缩空气在气压储存室6内正常流通。所述气压调节室8内设有与气动缸37连通的通气口20,气压调节室8内的空间用于调节气压。所述气压控制室10内设有内部带有排气道9的气压调节阀14、位于所述气压调节阀14一端侧并与所述排气道9连通的排气出口11和套装在气压调节阀后座51内端排气出口11处的气压调节阀回位弹簧15,通过圆柱形孔50气压调节阀14的排气道入口22由气压控制室10延伸到气压调节室8,所述圆柱形孔50内设有O型圈30;所述气压控制室10的一侧设有一端设有电磁铁顶杆12的电磁铁13,电磁铁顶杆12顶在气压控制室10内的气压调节阀后座51外端。所述气压调控器26的气压储存室6还设有气压输入端33,所述气压输入端33上通过气管52连接有小型应急储气筒32,所述气压调控器26的通气口20上连接有气动缸37的一侧通气口38,所述气动缸37的另一侧设有应急制动主油缸39,所述气动缸37内的活塞顶杆40顶靠在应急制动主油缸39内活塞的外端,所述应急制动主油缸39的输出端通过油管41与中央设有圆柱孔35的自动开闭器34的右端通道入口45连接,所述自动开闭器34的左端通道入口46通过管道与制动主缸5连接。设置于所述自动开闭器圆柱孔35中间位置处下侧的公用刹车通道36与制动轮缸16连接。所述自动开闭器34的圆柱孔35内设有配有O型圈47的柱塞42,所述圆柱孔35两端通道入口45、46的内径小于圆柱孔35的内径。两个通道入口45、46可限制柱塞42在圆柱孔35内的行程,也可密封。

本发明刹车防抱死及汽车刹车失灵补救装置实施例3适用于油压式刹车。油压式刹车因刹车踏板4与制动主缸5连接部分有故障、制动主缸5损坏、油压不足、刹车油缺少、管路断裂等引发的刹车失灵时,本发明汽车刹车失灵补救装置均可发挥有效作用。

其工作原理是:

当刹车正常时,刹车踏板4不会被踩到底,刹车失灵后,刹车踏板4即将被踩到底。此时,刹车踏板行程传感器3触动后电源接地,从而启动电路自动控制。小型应急储气筒32通过管道52与气压调控器26的储存室气压输入端33连接,气压储存室6内的密封阀回位弹簧25推着密封阀27与储存室出气口24之间靠紧。密封阀导向端28上的多个通气孔7使压缩空气在储存室6内正常流通。电磁铁顶杆12一端的电磁铁13一端与气压控制室10组合,电磁铁顶杆12顶在气压控制室10内的气压调节阀后座51外端,套装在气压调节阀后座51内端排气道出口处11的气压调节阀回位弹簧15可使调节阀14回位。气压调节阀排气道入口22通过所述圆柱形孔50由气压控制室10延伸到气压调节室8,调节阀排气道入口22与密封阀27之间隔有1-5毫米间隙,使气压调节阀14准备接触并顶启配有密封阀回位弹簧25的密封阀27。电磁铁顶杆12顶起时,可使气压调节阀排气道入口22接触并顶启密封阀27,气压储存室内6的压缩空气进入气压调节室8内;电磁铁顶杆12回位时,密封阀回位弹簧25推动密封阀27与气压储存室出气口24之间靠紧,气压调节阀回位弹簧15推动调节阀14回位,密封阀27与调节阀排气道入口22之间离有1-5毫米间隙,气压调节室8内少量的压缩空气由调节阀排气道入口22进入经排气道9由调节阀排气道出口11排入气压控制室10内,由气压控制室排气口31排出。以此往复运动,可使压缩空气转变为间歇性的制动气压,气压调节室通气口20与气动缸37的通气口38连接,气动缸37内有与活塞49连体、套设有活塞回位弹簧48的活塞顶杆40顶靠在应急制动主油缸39内活塞的外端,应急制动主油缸39内可产生间歇性的制动油压,应急制动主油缸39经油管41与自动开闭器的自动补救刹车通道入口45连接,油压推动自动开闭器34内的柱塞42关闭自动开闭器车辆自身的刹车通道入口46,自动救助刹车通道入口45与自动开闭器公用刹车通道36之间开通,自动开闭器公用刹车通道36与车辆自身的制动轮缸16接通,间歇性的制动油压推动车辆自身的刹车片18与刹车盘19间歇性咬合,从而既能形成油压式刹车防抱死的刹车效果,又可实现自动补救紧急刹车的效果,具有刹车失灵时紧急刹车的功效,适用于盘式或鼓式刹车。

该实施例中的电路自动控制系统与实施例1中所述的相同,如图4所示。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