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神经衰弱性睡眠障碍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治疗神经衰弱性睡眠障碍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神经衰弱性睡眠障碍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领域。该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各原料药组成:山萸肉20-40份、炒酸枣仁5-15份、生酸枣仁5-15份、黄连3-6份、肉桂0.4-4份、阿胶7-12份、川芎15-25份、生牡蛎15-25份、茯苓10-15份、知母10-15份、石膏15-25份、手掌参10-15份、茴心草10-15份。本发明功效补气血益肝肾、养心安神,对神经衰弱引起的睡眠障碍疗效显著、使用安全、副作用少,较单纯西医治疗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81517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510254806.8

  • 申请日2015-05-19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胡佳

  • 地址 252201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阿胶街78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0:07:1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1-24

    授权

    授权

  • 2015-09-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898 申请日:201505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8-0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神经衰弱性睡眠障碍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神经衰弱性失眠属中医“不寐” 范畴,多发于中青年,以脑力劳动者居多,起病缓慢, 病程较长。主要表现为晚上兴奋,心烦难眠,多梦易醒,白天思睡,精神不振,倦怠乏力, 伴头昏脑胀,心悸健忘,厌食腹胀等症状。

失眠症几乎以失眠为唯一的症状,其他症状很少,而神经衰弱除有主诉失眠外,易衰弱、易兴奋、躯体不适症状明显多于失眠症。目前用于治疗神经衰弱性失眠的药物虽然很多,但都不能彻底根治。西药多以安眠药为主,但这些药副作用大,大多依赖性较强,容易成瘾,且不能根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效果明显、有效率高,无副作用的治疗神经衰弱性睡眠障碍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神经衰弱性失眠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各原料药组成:山萸肉20-40份、炒酸枣仁5-15份、生酸枣仁5-15份、黄连3-6份、肉桂0.4-4份、阿胶7-12份、川芎15-25份、生牡蛎15-25份、茯苓10-15份、知母10-15份、石膏15-25份、手掌参10-15份、茴心草10-15份。

优选的,各原料药的重量份是:山萸肉30份、炒酸枣仁10份、生酸枣仁10份、黄连8份、肉桂3份、阿胶10份、川芎20份、生牡蛎20份、茯苓12份、知母12份、石膏20份、手掌参12份、茴心草12份。

本发明药物活性组分可以加入制备不同剂型时所需的各种辅料,例如崩解剂、润滑剂、 黏合剂等,以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适宜的临床制剂,例如可以是胶囊剂、丸剂、散剂、颗粒剂、片剂、口服液或滴丸剂等,优选为胶囊剂或颗粒剂。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一种制备方法:按所述重量份称取各原料药;将各原料药粉碎,过筛,加入制剂成型 所需的辅料或赋型剂,制备成胶囊剂、片剂或丸剂。

优选的,所述的黄连阿胶组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所述重量份称取各原料药;

(2) 将山萸肉、生牡蛎、茯苓、知母、石膏、茴心草用水提取两次,合并水液,减压浓缩,将浓缩液喷雾干燥,备用;

(3)将黄连、手掌参、肉桂、川芎、炒酸枣仁和生酸枣仁用40-80%乙醇提取两次,将乙醇提取液回收乙醇后,喷雾干燥,备用;

(4)将阿胶粉碎后与步骤(2) 和(3)所得到的产物混合均匀,加入药物制剂辅料混匀制成制剂半成品,再经制剂成型工艺制成制剂成品。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组合物在制备神经衰弱性睡眠障碍药物中的应用。

神经衰弱性失眠的多由情志所伤,精神过度紧张,或大病久病之后,脏腑功能失调所致。若恼怒抑郁,肝郁化火,灼伤心阴,扰及神明,可致心肝热盛;忧思过度,耗伤心脾,脾虚血少,心失濡养,心神不守,而为心脾两亏,纵欲不节,肾阴亏耗,虚火上炎,肾水不能上潮心火不能下济而皆能导致神经衰弱性失眠。中医理论认为,失眠一症,无论病因如何,病机总为人体阴阳失交,阳不入阴所致。神经衰弱性失眠,由于病人长期夜间睡眠不足,暗耗精血,使阴阳不能互根互用,阴阳两虚,表现为:夜间阴虚,虚阳外越,阳不入阴,心烦难眠,或多梦易醒,故《医效秘传不得眠》有“夜以阴为主,阴气盛则目闭而安卧,若阴虚为阳所胜,则终夜烦扰而不眠也” 之说。白天阳虚阴敛,阳不出阴;或脾阳不足,清阳不升;或心阳不足,血运无力,症见神疲乏力,精神不振,心悸健忘,头昏脑胀。

方解:方中山萸肉、阿胶、手掌参补气养血、滋阴益肝肾共为君药;知母、石膏清火除烦、降相火,黄连、肉桂交通心肾;牡蛎祛痰潜阳,生熟酸枣仁、茴心草敛气安神、安心肾,川芎活血行气,载药入脑。诸药合用,共奏补气血益肝肾、养心安神之功,对神经衰弱引起的睡眠障碍有良好的效果。

本发明处方中的各个药物的研究:

山萸肉:味酸、涩、性微温。功用:补益肝肾,涩精止汗:用于肝肾不足之腰酸遗精、头晕目眩、月经过多以及尿频、自汗等症。主治:治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小便频数,肝虚寒热,虚汗不止,心摇脉散。《本经》: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雷公炮炙论》:壮元气,秘精。《别录》:肠胃风邪,寒热疝瘕,头风,风气去来,鼻塞,目黄,耳聋,面疱,温中,下气,出汗,强阴,益精,安五脏,通九窍,止小便利,明目,强力。《药性论》:治脑骨痛,止月水不定,补肾气;兴阳道,添精髓,疗耳鸣,除面上疮,主能发汗,止老人尿不节。《日华子本草》:暖腰膝,助水脏,除一切风,逐一切气,破癥结,治酒皶。《珍珠囊》:温肝。《本草求原》:止久泻,心虚发热汗出。

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功能主治: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本经》: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别录》:除脑中冷动,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诸寒冷气,心腹坚痛,中恶,卒急肿痛,胁风痛,温中内寒。《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壮筋骨,调众脉,破癥结宿血,养新血,长肉,鼻洪,吐血及溺血,痔瘘,脑痈发背,瘰疬瘿赘,疮疥,及排脓消瘀血。《医学启源》:补血,治血虚头痛。王好古:搜肝气,补肝血,润肝燥,补风虚。《纲目》:燥湿,止泻痢,行气开郁。

牡蛎:味咸,性微寒。归肝、胆、肾经。功能主治: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用于惊悸失眠,眩晕耳鸣,瘰疬痰核,症瘕痞块。煅牡蛎收敛固涩。用于自汗盗汗,遗精崩带,胃痛吞酸。《本经》: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瘘,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别录》:除留热在关节荣卫,虚热去来不定,烦满;止汗,心痛气结,止渴,除老血。涩大小肠,止大小便,疗泄精,喉痹,咳嗽,心胁下痞热。《药性论》:"主治女子崩中。止盗汗,除风热,止痛。治温疟。又和杜仲服止盗汗。病人虚而多热,加用地黄、小草。《海药本草》:主男子遗精,虚劳乏损,补肾正气,止盗汗,去烦热,治伤寒热痰,能补养安神,治孩子惊痫。《珍珠囊》:"软痞积。又治带下,温疟,疮肿,为软坚收涩之剂。《纲目》:化痰软坚,清热除湿,止心脾气痛,痢下,赤白浊,消疝瘕积块,瘿疾结核。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功能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别录》: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药征》:主治悸及肉瞤筋惕,旁治头眩烦躁。

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本经》: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辩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本草备要》:治痈疽疮疥,酒毒,胎毒。除疳,杀蛔。

阿胶:味甘,性平。归肺、肝、肾经。功能主治: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肌痿无力,心烦不眠,虚风内动,肺燥咳嗽,劳嗽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妊娠胎漏。《本经》: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久服益气。《药性论》:主坚筋骨,益气止痢。《千金·食治》:治大风。《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并鼻洪、吐血、肠风、血痢及崩中带下。《纲目拾遗》:治内伤腰痛,强力伸筋,添精固肾。

酸枣仁:性平,味甘、酸。归肝、胆、心经。功能主治:补肝,宁心,敛汗,生津。用于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伤口渴。《本经》:主心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疼,湿痹。《别录》:主烦心不得眠,脐上下痛,血转久泄,虚汗烦渴,补中,益肝气,坚筋骨,助阴气,令人肥健。《药性论》:主筋骨风,炒末作汤服之。王好古:治胆虚不眠,寒也,炒服;治胆实多睡,热也,生用。《本草汇言》:敛气安神,荣筋养髓,和胃运脾。《本草再新》:平肝理气,润肺养阴,温中利湿,敛气止汗,益志定呵,聪耳明目。

茴心草,苔藓类真藓科大叶藓属植物暖地大叶藓Rhodobryumgiganteum(Schwaegr.)Par.,别名回心草、茴薪草、铁脚一把伞、岩谷伞、大叶藓;味辛、苦、性平。功能与主治:养心安神,清肝明目。用于心悸怔忡,神经衰弱,外用治目赤肿痛。《云南中草药选》:镇静,壮阳。《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安神镇静。治心慌、心悸、心脏病。

知母:味苦、甘,性寒。归肺、胃、肾经。功能主治: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本经》: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别录》:疗伤寒久疟烦热,胁下邪气,膈中恶及风汗内疸。陶弘景:甚疗热结,亦主疟热烦。《药性论》:主治心烦躁闷,骨热劳往来,生产后蓐劳,肾气劳,憎寒虚损,患人虚而口干,加而用之。《日华子本草》:通小肠,消痰止嗽,润心肺,补虚乏,安心止惊悸。张元素:"凉心去热,治阳明火热,泻膀胱肾经火,热厥头痛,下痢腰痛,喉中腥臭。王好古:泻肺火,滋肾水,治命门相火有余。《本草求原》:治嗽血,喘,淋,口病,尿血,呃逆,盗汗,遗精,痹痿,瘈疭。

生石膏:味甘、辛,性大寒。归肺、胃经。功能主治: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本经》: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产乳,金疮。《别录》: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膈热,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亦可作浴汤。《药性论》:治伤寒头痛如裂,壮热,皮如火燥,烦渴,解肌,出毒汗,主通胃中结,烦闷,心下急,烦躁,治唇口干焦。《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狂,下乳,头风旋,心烦躁,揩齿益齿。《长沙药解》:清心肺,治烦躁,泄郁热,止燥渴,治热狂,火嗽,收热汗,消热痰,住鼻衄,调口疮,理咽痛,通乳汁,平乳痈,解火灼,疗金疮。

手掌参:为兰科植物手参和粗脉手参的块茎。别名:佛手参、掌参(《宁夏中草药手册》),手儿参(《陕西中草药》),旺拉(藏名)。味甘,性平。功能主治补益气血,生津止渴。治肺虚咳喘,虚劳消瘦,神经衰弱,久泻,失血,带下,乳少,慢性肝炎。《东北药植志》:制成粘液,用于中毒和泻下;泡酒为强壮、强精剂。《黑龙江民间中药》:泡酒治阴痿。《中国药植图鉴》:消瘀,治跌打损伤,积血不行。《四川常用中草药》:补血益气,生津止渴。治肺虚咳喘,虚痨赢瘦,缺乳汁。《陕西中草药》:滋补强壮,补脾润肺,安神镇惊,益气止痛。治身体虚弱,神经衰弱,劳伤,咳嗽,气喘。

肉桂: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功能主治: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治命门火衰,肢冷脉微,亡阳虚脱,腹痛泄泻,寒疝奔豚,腰膝冷痛,经闭症瘕,阴疽,流注,及虚阳浮越,上热下寒。《本经》: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别录》:主心痛,胁风,胁痛,温筋,通脉,止烦、出汗。主温中,利肝肺气,心腹寒热、冷疾,霍乱转筋,头痛,腰痛,止唾,咳嗽,鼻齆:能堕胎,坚骨节,通血脉,理疏不足;宣导百药,无所畏。《日华子本草》:治一切风气,补五劳七伤,通九窍,利关节,益精,明目,暖腰膝,破痃癖症瘕,消瘀血,治风痹骨节挛缩,续筋骨,生肌肉。《医学启源》:补下焦不足,治沉寒肩冷及表虚自汗。《主治秘要》:渗泄,止渴。王好古:补命门不足,益火消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胶囊剂的制备

按以下重量称取各原料:山萸肉400g、炒酸枣仁150g、生酸枣仁150g、黄连60g、肉桂40g、阿胶120g、川芎250g、生牡蛎250g、茯苓150g、知母150g、石膏250g、手掌参150g、茴心草150g。

(1) 将山萸肉、生牡蛎、茯苓、知母、石膏、茴心草用水提取二次,第一次加水8倍重量,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6倍重量,煎煮1小时;将煎煮液合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55℃) 清膏,减压干燥,备用;

(2) 将黄连、手掌参、肉桂、川芎、炒酸枣仁和生酸枣仁用6倍量80%乙醇提取二次,每次1 小时,提取液回收乙醇,浓缩,减压干燥,备用;

(3) 将阿胶粉碎后与步骤(1)和(2)所得到的产物混合均匀,加入适量的糊精,混匀,干压成颗粒,灌装成胶囊1000粒,每粒装0.5g,即得。

实施例2:胶囊剂的制备

处方组成:山萸肉300g、炒酸枣仁100g、生酸枣仁100g、黄连80g、肉桂30g、阿胶100g、川芎200g、生牡蛎200g、茯苓120g、知母120g、石膏200g、手掌参120g、茴心草120g。

制备工艺:

(1) 将黄连、手掌参、肉桂、川芎、炒酸枣仁和生酸枣仁加70%乙醇8倍量提取2次,每次1.5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后,浓缩至相对密度1.08~1.12(60℃),喷雾干燥制得细粉备用;

(2) 将山萸肉、生牡蛎、茯苓、知母、石膏、茴心草加水10倍量提取2次,每次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08~1.12(60℃),喷雾干燥制得细粉备用;

(4)取醇提液喷雾干燥细粉、水提液喷雾干燥细粉、阿胶粉100g混匀后制粒,灌装,制得胶囊1000粒,即得。

实施例3:散剂的制备

按以下重量称取各原料药:山萸肉200 g、炒酸枣仁50 g、生酸枣仁50 g、黄连30 g、肉桂4 g、阿胶70 g、川芎150 g、生牡蛎150 g、茯苓100 g、知母100 g、石膏10 g、手掌参100 g、茴心草100 g;将上述各原料药粉碎后,过 80 目筛,分包装,即得。

实施例4:颗粒剂的制备

(1) 按以下重量称取各原料:山萸肉300g、炒酸枣仁100g、生酸枣仁100g、黄连80g、肉桂30g、阿胶100g、川芎200g、生牡蛎200g、茯苓120g、知母120g、石膏200g、手掌参120g、茴心草120g;

(2)将山萸肉、生牡蛎、知母、石膏、茴心草用水提取二次,第一次加水 10倍重量,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8倍重量,煎煮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1.35(55℃) 的清膏;减压干燥,备用;

(4) 将黄连、手掌参、肉桂、川芎、炒酸枣仁和生酸枣仁用60%乙醇提取,提取液回收乙醇浓缩后减压干燥,备用;

(5) 将阿胶和茯苓粉碎后与步骤(2)、(3)和(4)所得到的产物混合均匀,加入可溶性淀粉,蔗糖,混匀,干燥、粉碎、加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干燥,整粒,分装,制得1000袋,即得。

实施例5:临床研究实验

一、临床资料

选取具有完整资料的病人103 例,随即分成两组,治疗组52例, 男 26 例, 女 26 例,年龄22-55岁,平均年龄41岁,病程2个月至10余年。对照组51例,男25例,女26例, 平均年龄 43 岁,病程 1 个月至 11 年,两组病例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病例选择:病倒选择以失眠多梦为主证的神经衰弱症,并排除严重的心、肝、肾、脑等器质性病变。中医辩证属于(1)心肾不交型:心烦不寐、多梦、头晕、耳鸣、心悸、健忘、口干少津、腰酸梦遗或口舌生疮、舌尖红、脉细数。(2)心胆气虚型:失眠并心悸胆怯、气短倦怠、舌淡、脉细数。(3)心脾两虚型:失眠多梦并心悸分健忘,头晕目眩、神疲、面色少华、苔薄白、脉细弱。

疗程及注意事项:两组患者均以两周为一疗程,每组病例需要服完一个疗程才记入统计病例,禁服安眠类药物,以免影响观察结果的准确性。观察指标:所有病例均以失眠多梦为主证,结合舌象、脉象共同作为观察指标,并进行分级观察。神经衰弱的其它症状为次证。诸如头晕、脑胀、烦燥易怒、健忘心悸、神疲乏力等,对次证的变化以 (-)(+)(++) 表示。(-) 为正常,(+) 为正常,(++) 为重度。

失眠分级:(1)0级:无症状。(2)I级:入睡困难,约需半小时入睡,或睡眠时间短,醒后感觉身体较轻松,或寐而不酣、时醒时寐、醒后易入睡。(3)II级:入睡困难,辗转反侧,需半小时以上方可入睡、早醒、醒后感觉昏昏欲睡,疲乏无力或睡眠浅,时醒时寐,醒后较难入睡。(4)III 级:彻夜难眠或眠而多梦,是睡非睡或睡眠不足 3-4 小时,虽有睡眠但乏力,头晕脑胀等症状无明显改善。

做梦分级:(1)0级:无梦或少梦。(2)I级:做梦较多。(3)II级:做梦多,醒后仍思睡。(4)III 级:梦境纷纭,醒后昏昏欲睡。

二、试验方法

对照组:灵芝片,一次三片,一日三次。

治疗组:本发明实施例2所制备的胶囊剂;口服,一次 5 粒,一日 3 次。

三、疗效判定标准 :

治愈:失眠做梦为0 级。显效:失眠做梦改善二级以上,或失眠做梦改善一级,次证有半数以上消失。有效:失眠做梦改善一级以上,次证消失不足半数。无效:失眠做梦无改善。[0041] 按照疗效判断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见表1。

表1  本发明的临床治疗结果表

组别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治疗组5332(60.4)14(26.4)6(11.3)1(1.9)98.10%对照组5218(34.0)12(12.6)14(26.4)8(15.1)84.90%

治疗组共53例,其中痊愈32例,占60.4%;显效14例,占26.4%;有效6例,占11.3%;无效1例,占1.9%,总有效率为98.1%;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 84.9%;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 <0.005)。

实施例6:典型病例

1、许某,男性,教师,47岁,长期过度劳累,患神经衰弱综合征,心悸、头昏、失眠、纳差、神色不振、出虚汗,舌质红、苔薄黄津少,脉细弱稍弦滑。小便黄少,大便燥热,属心脾气虚兼肝肾阴虚,统归。服用本发明胶囊剂2个月后睡眠即正常,偶尔头晕,服药3个月痊愈,半年后随访未复发。

2、张某,女,18岁,高三学生,上高三时,出现神经衰弱、心悸、乏力、失眠、盗汗、纳差、月经不调,自感心怯,曾多次来市级医院就诊,服用氨基酸、肌酐、维生素等调治,未见明显效果。中医诊治,证见:舌质红、苔薄黄而燥,脉弦滑稍细数。服用本发明胶囊剂10 天后病情好转,乏力、神倦懒言等症状仍存,2月后后病情完全缓解,并顺利考入理想的大学。至今未见复发。

3、李某,男21岁,2013年3月就诊,该患者三年前曾患神经衰弱症,夜间长期失眠、心悸,难以入睡,或经服镇静药,入睡后因而心悸而惊醒,曾多次到医院检查确诊为“神经衰弱”而大量服用谷维素,维生素C、维生素B1、安定等调节神经功能的药物治疗均未见好转,近一个月内病情愈加严重,至此出现心烦及彻夜不眠的现象而要求中医中药治疗。症状:心烦、失眠、头痛如裂、入睡困难、易惊醒、心悸、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健忘遗梦。口干津少、舌质红、苔黄腻。服用本发明胶囊剂1个月后诸症状均已减轻,睡眠基本恢复正常,3个月后病情完全缓解。至今未见复发。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