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白菜型冬油菜幼苗的抗寒剂及其使用方法

白菜型冬油菜幼苗的抗寒剂及其使用方法

摘要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白菜型冬油菜抗寒剂。一种白菜型冬油菜幼苗的抗寒剂,其主要特点在于由如下原料组成,15-25mg/L,纯度≥99.9%,ABA脱落酸;其余为水。本发明针对北方寒旱区白菜型冬油菜容易遭受低温冻害的问题,通过化控手段促进冬油菜地上部分和根系的生长,尤其是根的增粗生长,突出的表现为干物质积累增加,可为冬油菜的安全越冬提供保障。同时可降低叶片细胞膜的通透性(相对电导率)和减少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积累,从而减轻了冬油菜叶片受低温冻害的程度,明显提高了其抗寒性,对冬油菜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3-0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N43/653 授权公告日:20170222 终止日期:20180316 申请日:20150316

    专利权的终止

  • 2017-02-22

    授权

    授权

  • 2015-08-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N43/653 申请日:201503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7-2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白菜型冬油菜抗寒剂。

背景技术

白菜型冬油菜(Brassica rapa L.)为芸薹属作物二倍体基本种之一,早熟、耐寒而且类型丰富,是我国栽培油菜的三大类型之一。白菜型油菜植株一般比较矮小,主根较发达,侧根中等或发达。叶基部全抱茎。花淡黄至深黄,花瓣圆形、较大,开花时花瓣侧迭或呈覆瓦状;花序中间花蕾低于开放的花朵;花药外向开裂。油菜花艳美蛟丽,能美化环境,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并含有丰富的花蜜,是发展养蜂业的良好蜜源,在新疆与巴旦木套种,增加巴旦木的结实率,可提高复种指数。产量和含油率均高于同类地区传统的油料作物胡麻和白菜型春油菜,还可增加冬春季地表覆盖面积,有效减少沙尘原,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很显著。

油菜含油率高,且含有丰富的脂肪酸和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易于消化,是较理想的食用植物油。随着近代育种技术的提高,菜籽油的油质随之得到提高,低毒低芥酸的新品种,逐渐被推广开来,用途也越来越广泛。北方寒旱区是冬油菜的主要栽培地带,然而该区冬春季气候寒冷干燥,冬季负积温低,极端低温低,持续时间长,冬油菜的整个生育均处在极端严酷的生态条件下,因此该地区对品种抗寒性要求苛刻,冬油菜抗寒性研究一直是北方寒旱区油菜研究的主要课题。

超强抗寒冬油菜品种的选育成功,是北方寒旱区种植冬油菜成为可能,但冬油菜的抗寒性仍是限制该区冬油菜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许多研究者也提出了许多抗寒保苗措施,研究表明灌水、地膜覆盖、秸秆覆盖等措施和适期早播、合理的群体密度等技术均可提高冬油菜的越冬率,同时也提出“秋壮春发”等一系列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孙万仓.北方寒旱区冬油菜栽培技术[M].中国农业出版社:60-128)。但这些措施都费工费时,效果不明显,效益不高。然而大量研究发现,外源化学试剂喷施可使植物体内产生活性氧自由基系统向消除活性氧自由基系统转化,产生大量渗透调节物质,减轻细胞膜受低温冻 害的程度,从而提高抗寒性。研究还发现ABA(脱落酸)能够提高植物的抗寒性(刘春玲,陈慧萍,刘娥娥,等.水稻品种对几种逆境的多重耐性及与ABA的关系[J].作物学报,2003,29(5):725-729;于晶,张林,苍晶,等.外源ABA对寒地冬小麦东农冬麦1号幼苗生长及抗冷性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08,28(5):883-887;HU Li-Yong,FU Ting-Dong,WU Jiang-Sheng,et al.Changes in Endogenous Hormone Content of Brassica napus During Growth and Development[J].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2003,29(3):239-244.);多效唑能促进油菜根系的生长,为冬油菜安全越冬和及时返青提供物质保障(张智,张耀文,任军荣,赵小光,曹永红,李殿荣,田建华,杨建利.多效唑处理后油菜苗在低温胁迫下的光合及生理特性[J].西北农业学报,2013,22(10):103-107);PEG(聚乙二醇)能够提高植物的抗逆性(戴玉池,黄亮,陈良碧.5种抗寒剂对早稻湘早籼25号幼苗的耐寒生理鉴定及其利用[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0,23(3):89-93),尿素能够促进植物地上部分的生长(刘晓静,于铁峰,张德罡,郝凤,蒯佳林.秋施不同缓释氮肥对坪用草地早熟禾抗寒性影响的研究[J].草地学报,2011,19(4):612-618.)。另外,烯效唑(李春喜,王言景,邵云,姜丽娜,张黛静,蒿宝珍,姚利娇,冯荣成.化学调控剂不同施用方式对小麦抗冻性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0,30(2):384-390.)、水杨酸(孙刚,曹敏建,张弘,于海秋,赵新华.不同浓度配比的PEG、二甲基亚砜和水杨酸引发对玉米种子抗寒性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422(3):86-90.)、油菜素内酯(田丹青,葛亚英,潘刚敏,等.不同外源物质处理对红掌抗寒性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2(8)1142-1144.)、6-苄基腺嘌呤(周琴,孙小芳,郭月玲,江海东.6-BA和PP333对油菜幼苗抗寒性的影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7,29(3):288-290.)等对提高油菜的抗寒性均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单个的试剂处理对提高抗寒性作用效果不明显,难以达到抗寒目的。然而,对于能够提高白菜型冬油菜的抗寒性的理想试剂尚未有报道。因此,本发明公开一种冬油菜抗寒剂,旨在为北方寒旱区冬油菜的发展提供保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白菜型冬油菜幼苗的抗寒剂。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一种白菜型冬油菜幼苗的抗寒剂的使用方法。

本发明针对北方寒旱区白菜型冬油菜容易受低温冻害的问题,配置一种白菜型冬油 菜的抗寒剂,能可靠、有效的提高白菜型冬油菜的抗寒性,其作用效果在于可显著促进油菜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尤其是根的增粗生长,突出的表现为干物质积累增加,为冬油菜的安全越冬提供保障,同时可减轻叶片受低温冻害的程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白菜型冬油菜幼苗的抗寒剂,其主要特点在于由如下原料组成,15-25mg/L,纯度≥99.9%,ABA脱落酸;其余为水。

所述的白菜型冬油菜幼苗的抗寒剂,原料组成还包括有250-350mg/L纯度≥99.9%PEG-6000聚乙二醇-6000。

所述的白菜型冬油菜幼苗的抗寒剂,原料组成还包括有,40-60mg,纯度≥99.9%PP333多效唑。

所述的白菜型冬油菜幼苗的抗寒剂,原料组成还包括有,40-60mg,纯度≥99.9%PP333多效唑。

所述的白菜型冬油菜幼苗的抗寒剂,原料组成还包括有,5-15g/L纯度≥99.5%尿素。

所述的白菜型冬油菜幼苗的抗寒剂的使用方法,其主要特点在于步骤为:

(1)按上述组成配置白菜型冬油菜幼苗的抗寒剂;

(2)待油菜幼苗长至5-6片真叶时,在0℃以下低温来临之前,气温在5℃以上时喷施,喷施直到叶片滴水为止,剂量大田为40-50L/亩,盆栽为3-4mL/株,喷施时间为上午9点30分至10点30分,喷施一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与现有抗寒剂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

1诱导提高抗寒性作用显著,尤其能够促进白菜型冬油菜地上部分和根系的生长,特别是根的增粗生长,又可降低叶片膜的通透性和丙二醛的积累,保护细胞膜结构,减轻叶片受低温伤害的程度,从而提高抗寒性。

2操作简单,方法易行,无副效应,对农业生产具有现实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低温胁迫下不同处理对幼苗形态的影响示意图;

图中:A:Longyou 6;B:Longyou 7;C:Tianyou 2;D:Tianyou 4;(1):T1;(2):T2;(3):T3;(4):T4;(5):T5;(6):T6

图2不同抗寒剂处理对大田幼苗电导率的影响示意图;

图中:注/Note:大小写英文字母表示1%和5%水平差异显著性,下同Different caps  and lower case letters indicate difference at0.01and 0.05level.Same as below。

图3不同抗寒剂处理对大田幼苗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示意图;

图4不同抗寒剂处理对盆栽幼苗电导率的影响示意图;

图5不同抗寒剂处理对盆栽幼苗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下面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一种白菜型冬油菜幼苗的抗寒剂,由如下组成,20mg/L,纯度≥99.9%,ABA脱落酸,其余为水。

实施例2:一种白菜型冬油菜幼苗的抗寒剂,由如下组成,15mg/L,纯度≥99.9%,ABA脱落酸,其余为水。

实施例3:一种白菜型冬油菜幼苗的抗寒剂,由如下组成,25mg/L,纯度≥99.9%,ABA脱落酸,其余为水。

实施例4:一种白菜型冬油菜幼苗的抗寒剂,由如下组成,20mg/L,纯度≥99.9%,ABA脱落酸,300mg/L,纯度≥99.9%,PEG-6000聚乙二醇-6000,其余为水。

实施例5:一种白菜型冬油菜幼苗的抗寒剂,由如下组成,15mg/L,纯度≥99.9%,ABA脱落酸,250mg/L,纯度≥99.9%,PEG-6000聚乙二醇-6000,其余为水。

实施例6:一种白菜型冬油菜幼苗的抗寒剂,由如下组成,25mg/L,纯度≥99.9%,ABA脱落酸,350mg/L纯度≥99.9%,PEG-6000聚乙二醇-6000。其余为水。

实施例7:一种白菜型冬油菜幼苗的抗寒剂,由如下组成,20mg/L,纯度≥99.9%,ABA脱落酸,50mg/L,纯度≥99.9%PP333多效唑,其余为水。

实施例8:一种白菜型冬油菜幼苗的抗寒剂,由如下组成,15mg/L,纯度≥99.9%,ABA脱落酸,40mg/L,纯度≥99.9%,PP333多效唑,其余为水。

实施例9:一种白菜型冬油菜幼苗的抗寒剂,由如下组成,25mg/L,纯度≥99.9%,ABA脱落酸,60mg/L纯度≥99.9%,PP333多效唑,其余为水。

实施例10:一种白菜型冬油菜幼苗的抗寒剂,由如下组成,20mg/L,纯度≥99.9%,ABA脱落酸,300mg/L,纯度≥99.9%PEG-6000聚乙二醇-6000,50mg/L,纯度≥99.9%PP333多效唑,其余为水。

实施例11:一种白菜型冬油菜幼苗的抗寒剂,由如下组成,15mg/L纯度≥99.9%ABA 脱落酸,250mg/L,纯度≥99.9%PEG-6000聚乙二醇-6000,40mg/L纯度≥99.9%PP333多效唑,其余为水。

实施例12:一种白菜型冬油菜幼苗的抗寒剂,由如下组成,25mg/L纯度≥99.9%ABA脱落酸,350mg/L纯度≥99.9%PEG-6000聚乙二醇-6000,60mg/L纯度≥99.9%PP333多效唑,其余为水。

实施例13:一种白菜型冬油菜幼苗的抗寒剂,由如下组成,20mg/L纯度≥99.9%ABA脱落酸,300mg/L纯度≥99.9%PEG-6000聚乙二醇-6000,50mg/L纯度≥99.9%PP333多效唑,10g/L纯度≥99.5%尿素,其余为水。

实施例14:一种白菜型冬油菜幼苗的抗寒剂,由如下组成,15mg/L纯度≥99.9%ABA脱落酸,250mg/L纯度≥99.9%PEG-6000聚乙二醇-6000,40mg/L纯度≥99.9%PP333多效唑,5g/L纯度≥99.5%尿素,其余为水。

实施例15:一种白菜型冬油菜幼苗的抗寒剂,由如下组成,25mg/L纯度≥99.9%ABA脱落酸,350mg/L纯度≥99.9%PEG-6000聚乙二醇-6000,60mg/L,纯度≥99.9%PP333多效唑,15g/L纯度≥99.5%尿素,其余为水。

实施例16:所述的白菜型冬油菜幼苗的抗寒剂的使用方法,其主要步骤为:

(1)按上述实施例1、4、7、10、13组成配置白菜型冬油菜幼苗的抗寒剂;

(2)待油菜幼苗长至5-6片真叶时,在0℃以下低温来临之前,气温在5℃以上时喷施,喷施直到叶片滴水为止,剂量大田为40-50L/亩,盆栽为3-4mL/株,喷施时间为上午9点30分至10点30分,喷施一次。

实施例17:所述的白菜型冬油菜幼苗的抗寒剂的使用方法,其主要特点在于步骤为:

(1)按上述实施例2、5、8、11、14组成配置白菜型冬油菜幼苗的抗寒剂;

(2)待油菜幼苗长至5-6片真叶时,在0℃以下低温来临之前,气温在5℃以上时喷施,喷施直到叶片滴水为止,剂量大田为40-50L/亩,盆栽为3-4mL/株,喷施时间为上午9点30分至10点30分,喷施一次。

实施例18:所述的白菜型冬油菜幼苗的抗寒剂的使用方法,其主要特点在于步骤为:

(1)按上述实施例3、6、9、12、15组成配置白菜型冬油菜幼苗的抗寒剂;

(2)待油菜幼苗长至5-6片真叶时,在0℃以下低温来临之前,气温在5℃以上时喷施,喷施直到叶片滴水为止,剂量大田为40-50L/亩,盆栽为3-4mL/株,喷施时间为上午9点30分至10点30分,喷施一次。

实验验证例: 

1.配置5种不同组分的抗寒剂,药品用蒸馏水溶解,包括:

(1)20mg/LABA;

(2)20mg/LABA+300mg/LPEG-6000;

(3)20mg/LABA+50mg/LPP333

(4)20mg/LABA+300mg/LPEG-6000+50mg/LPP333

(5)20mg/LABA+300mg/LPEG-6000+50mg/LPP333+10g/L尿素。

2.试验材料

试验采用陇油6号、陇油7号、天油2号、天油4号4种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特性如表1.

表1 试验材料及来源Table 1Name and source of material tested 

      

3.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大田和盆栽相结合的方式,设T1、T2、T3、T4、T5、T66个处理(表2)。试剂PEG-6000、ABA、PP-333、尿素分别由天津市光复精细化工研究所、Biosharp、天津福德士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场提供。 

表2 试验设计Table 2Experiment design 

      

注/Note:+表示添加该试剂,-表示不添加该试剂+and-show that existing and not existing this substance in mixed liquor respectively. 

1)大田试验

试验材料于某年8月22日播种于甘肃省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兰州新区上川试验基地。小区面积2.4m2,长2m,宽1.2m,设3个重复。采用开沟条播的播种方式播种,行距15cm,株距7-8cm,土壤肥力良好。待幼苗长至5-6片真叶时(当年10月19日),用 喷壶喷施油菜叶片,喷施时间为上午9点30到10点30分,喷施剂量约为5-6ml/株,当日气温为3~13℃。20、15、10、5cm深度的地温分别为9℃、11℃、13℃、16℃。处理后于11月4日分别采取不同处理近心叶处第1-3片功能叶片,放到冰盒中带回实验室(甘肃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和甘肃省干旱生境作物学重点实验室)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取样当日气温-5~6℃,20、15、10、5cm深度的地温分别为5℃、3℃、1℃、2℃。

2)盆栽试验

盆栽试验,于同年11月3播种,放置于甘肃农业大学温室大盆中,大盆温度5-20℃,播种于塑料花盆中,花盆高16cm,口径12cm。待油菜幼苗长至5-6片真叶时(同年12月10日),进行药品喷施处理,喷施时间为上午10点,喷施剂量约为4-5ml/株。喷施后第8天搬出温室大盆自然低温处理2天,气温-7~4℃。处理后分别对各处理幼苗照相,观察对幼苗形态的影响,并取样带回实验室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

4测定指标与方法

1)相对电导率的测定

电导率采用DDS-302+纯水电导率仪进行测定。用自来水将叶片冲洗干净,再用蒸馏水冲洗3次,用吸水纸吸干表面水分,将叶片剪成适宜长度的长条,快速称取鲜样3份,每份0.2g,分别置于10ml去离子水的试管中,封口,室温下浸泡10h,用电导仪测定电导值R1,然后沸水浴30min,冷却至室温后摇匀,再次测定电导值R2。相对电导率=R1/R2。

2)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丙二醛采用2-硫代巴比妥酸法进行测定。称取剪碎的叶片0.5g,加入1ml10%的TCA和少量石英砂,研磨至匀浆,再加4mlTCA进一步研磨,匀浆在4000r/min离心10min,上清液为提取液。吸取离心的上清液2ml(对照加2ml蒸馏水),加入2ml0.6%的TBA溶液,混匀物于沸水浴上反应15min,迅速冷却后再离心,取上清液测定532、600、450nm下的消光值。MDA含量(umol/g)=6.45*(D532-D600)-0.56*D450*提取液体积(ml)/植物组织鲜重(g)。

3)干物质的测定 

随机选取各处理发育良好健壮株5株,整株采挖,带回实验室冲洗干净,用吸水纸吸干,室温晾10min后测定根长、根颈直径、地上地下部鲜干重。

1不同抗寒剂处理对低温胁迫后白菜型冬油菜幼苗形态的影响

经过两天的低温冻害后,CK组,即T1处理叶片明显的较其它处理受冻害程度严重,如图1(1),整个叶片失水,呈现萎蔫状态,叶片表面无光泽,叶边缘开始黄花,叶柄失去支撑能力。其次是T6处理受到轻度的伤害,如图1(6)。而其它处理,幼苗旺盛生长,叶片有光泽,叶片半直立,T2、T3、T4、T5处理间幼苗形态无明显的差异,如图1(2)-(5)。

2不同抗寒剂处理对白菜型冬油菜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

2.1不同抗寒剂处理对大田幼苗电导率的影响

质膜的电导性是其在膜两侧主动运输离子的能力,但质膜受到冻害损伤时膜的选择透过性丧失,离子可自由通过,因此,相对电导率越大,说明膜结构的损伤程度越大,其抗寒性越弱。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抗寒剂处理,均较CK相对电导率降低(图2),整体表现出抗寒性较强的陇油6号、陇油7号相对电导率低于抗寒性较弱的天油2号、天油4,与对照相比,T3、T4、T5、T6处理效果明显,较CK差异极显著,其中T5处理较CK效果最明显,相对电导率最低,陇油6号、陇油7号、天油2号、天油4号相对电导率分别较CK降低43.7%、45.1%、30.8%、35.9%。相对电导率降低,则质膜透性降低,细胞膜受损伤的程度降低,对保护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起到积极的作用。

2.2不同抗寒剂处理对大田幼苗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当植物叶片受到冻害时,膜结构受到破坏,细胞内积累大量的膜脂过氧化产物,如丙二醛(MDA)等物质积累。研究表明,不同的抗寒剂处理,均较CK MDA的含量降低(图3),差异显著。整体表现出抗寒性较强的陇油系列品种较抗寒性较弱的天油系列品种降低的幅度更大,处理效果T5>T4>T6>T3>T2>T1,其中T5处理效果最明显,各品种MDA含量分别较CK降低37.1%、32.8%、33.6%、29.9%。说明抗寒剂处理对降低白菜型冬油菜幼苗丙二醛含量效果是明显的。

2.3不同抗寒剂处理对盆栽幼苗电导率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5种不同的抗寒剂处理对白菜型冬油菜叶片相对电导率有明显的影响(图4)。无论是抗寒性强的品种还是抗寒性较弱的品种,喷施抗寒剂后,相对电导率较CK降低,差异达到极显著。以天油2号为例,T2-T65种抗寒剂处理相对电导率分别较T1降低11.2%、23.9%、28.5%、43.7%、16.3%,T3、T4、T5处理均较CK差异达到极显著,其中T5处理效果最明显,相对电导率最低。抗寒剂对其它品种的影响与天油2号一致,但抗寒性较强的陇油系列品种效果更明显,相对电导率降低的幅度更大。说明喷施抗寒剂后可能诱导产生了抗寒调节性物质,使细胞膜免受低温冻害,因此相对电导率 降低。

2.4不同抗寒剂处理对盆栽幼苗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喷施抗寒剂能够显著降低丙二醛的含量(图5),抗寒性较强的品种效果更明显,5种抗寒剂处理均可降低丙二醛的含量,陇油6号T4、T5处理效果明显,较CK差异极显著。T5处理对陇油7号效果明显,丙二醛含量降低最多,较CK差异极显著。同样T5处理对天油2号和天油4号也效果明显,作用最佳,丙二醛含量较CK降低最多。

3不同抗寒剂处理对白菜型冬油菜幼苗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研究显示,抗寒剂处理对根长影响都不明显,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表3);而主要的影响体现在诱导根颈的膨大,主要表现为干物质积累。调查显示,不同的抗寒剂处理均对根颈直径影响明显,诱导根颈增粗,T4、T5处理增加更明显,较CK达到显著水平。根干重的增加也主要集中在T4、T5处理。同样,抗寒剂处理能够显著的增加油菜地上部分的生长,使油菜地上部分鲜干重增加,而T6处理对叶片鲜重的影响更为明显。说明抗寒剂处理能够刺激地上部分和根的生长,根颈粗,鲜干重较CK增加,使根系积累大量的有机物,为安全越冬和及时返青提供保障。

表3 不同抗寒剂处理对盆栽幼苗干物质积累的影响Table 3.Effect of different cold-resistant pharmaceuticals on growth and weight of winter rape 

      

      

本研究表明,5种不同的抗寒剂对提高白菜型冬油菜的抗寒性效果是明显的,从形态方面主要表现在,受低温胁迫之后,叶片受低温冻害的程度降低,叶片表面有光泽,地上部分半直立,旺盛生长。而CK叶片干枯,萎蔫,有黄花的趋势。处理的地上部分鲜干重明显增加,根系生长明显,尤其是可促进根的膨大生长,根是冬油菜越冬的唯一营养器官,根系积累大量的有机物,为安全越冬和及时返青提供保障。

存在这种现象的生理生化基础是,喷施抗寒剂后叶片相对电导率降低,因此细胞膜通透性降低,保护细胞膜结构,减轻叶片受低温冻害的程度,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积累减少。这主要是由于ABA、PEG-6000、PP333都能够提高植物的抗逆性,诱导使植物向抗逆生理调节机制转化,这已经得到证实。研究证明,低温下,外源ABA诱导处理小麦幼苗可产生特异性抗寒蛋白;聚乙二醇处理水稻幼苗具有良好的抗寒能力,在低温胁迫条件下,聚乙二醇能维持原生质膜半透性的稳定而不遭破坏,对原生质膜减轻寒害胁迫,从而提高早稻幼苗的抗寒能力;在油菜苗期喷施多效唑能缓解低温胁迫对油菜的抑制影响,促进低温胁迫下油菜幼苗的生长,减缓低温对其伤害;而尿素含有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对促进植物地上部分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作用。

不同的抗寒剂处理对白菜型冬油菜的抗寒性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不同的抗寒剂作用效果不同,单个试剂处理效果不明显。本研究表明,20mg/L ABA、300mg/L PEG-6000和50mg/L PP333组合作用效果最明显,可显著提高冬油菜的抗寒性,而添加尿素之后,抗寒性反而有所降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并非尿素抑制了其它几种试剂的诱导作用,而是尿素促进了地上部分叶片的生长,可能使叶片相对含水量大大的增加,自由水和束缚水的比值增加,抗逆性相对减弱。

因此,综合考虑,20mg/L ABA、300mg/L PEG-6000和50mg/L PP333组合是5种抗寒剂中效果最佳的抗寒剂。

本试验所用仪器:JY/YP电子天平,CAP型电子天平,可见分光光度计,DDS-302+ 纯水电导率仪,湘仪超低温离心机,烘箱,EOS数码单反相机,研钵,25mL刻度试管,1.5L小型喷壶。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