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低扬程螺旋提升泵

低扬程螺旋提升泵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扬程螺旋提升泵,其包括:一圆柱型外壳、若干间隔层叠并且可转动地固定在所述外壳内的螺旋叶轮、及位于所述外壳的顶部的驱动装置,所述螺旋叶轮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外壳的上部设有一出水孔,下部设有底阀,沿所述底阀的周侧还开设有一圈进水孔,在每一进水孔的孔口内侧均覆设有一用于防止出水倒灌的止水装置,各所述螺旋叶轮均同轴套设在一转轴上,所述转轴的底部与所述外壳下部通过防水的机械密封轴承相连接,所述转轴的顶部与驱动装置相连接。由于本发明的螺旋泵提升高度较低,其转速较慢,大大小于一般水泵,因此具有提升效率高、结构简单、不宜堵塞的优点。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79125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顾建嗣;

    申请/专利号CN201510167781.8

  • 发明设计人 顾建嗣;尹希勤;

    申请日2015-04-10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王法男

  • 地址 200060 上海市普陀区安远路662弄10号802室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0:02:3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3-2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F04D3/02 授权公告日:20170315 终止日期:20190410 申请日:20150410

    专利权的终止

  • 2017-03-15

    授权

    授权

  • 2016-11-02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F04D3/02 登记生效日:20161014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50410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5-08-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04D3/02 申请日:201504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7-2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力提升设备,特别涉及一种主要用于相邻水池或水槽间水位差不大的低扬程螺旋提升泵。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用于水力提升的设备有各种类型的水泵。由于受到水泵特性的影响,在低扬程运行时(低于水泵工作曲线下限时),往往容易引起叶轮的气蚀。

在水厂的处理设施中,经常需要在相邻的水池或水槽间进行低扬程的提升,水位差往往只有几十厘米,甚至只有几厘米。而选用一般的水泵就会影响设备运行或降低设备的效率,增加运行成本。特别是需要调节流量,就变的更为困难。例如,污水处理厂的生物反应池,需要从好氧区内回流至缺氧区,水量大,扬程低,还需要调节流量。

目前通常选用的常规水泵,水头浪费、效率低,电耗大。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需要研发一种用于相邻水池或水槽间水位差不大的水力提升设备。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满足和便于相邻水池或水槽间水位差不大的水力提升的低扬程螺旋提升泵,一圆柱型外壳、若干间隔层叠并且可转动地固定在所述外壳内的螺旋叶轮、及位于所述外壳的顶部的驱动装置,所述螺旋叶轮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外壳的上部设有一出水孔,下部设有底阀,沿所述底阀的周侧还开设有一圈进水孔,在每一进水孔的孔口内侧均覆设有一用于防止出水倒灌的止水装置,各所述螺旋叶轮均同轴套设在一转轴上,所述转轴的底部与所述外壳下部通过防水的机械密封轴承相连接,所述转轴的顶部与驱动装置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水装置为一柔性止水片,所述柔性止水片为双层结构:所述柔性止水片的内层为橡胶片,所述柔性止水片的外层为塑料薄膜,位于外层的所述塑料薄膜的面积大于位于内层的所述橡胶片的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止水装置的一边固定于所述进水孔的上方,另一边垂下覆盖住进水孔的孔口。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还可通过一固定圈将止水装置的一边固定在进水孔的上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每一所述螺旋叶轮的轮缘外侧均嵌装有耐磨橡胶圈,用于螺旋叶轮在旋转过程中与外壳之间形成防水密封。本实施例中的耐磨橡胶圈为市售产品。

在一些实施例中,层叠设置的所述螺旋叶轮的总高度为所述进水孔的下檐到所述出水孔的上檐的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为一电机,所述电机电连接一变速箱。本实施例中,变速箱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变速箱,并且可采用已知的电连接方式与电机相连接。该部分非本发明点改进点所在,故在此不作赘述。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施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各进水口处还均设有一止水装置,不仅能防止停泵时出水倒灌,而且还能形成2次止水,止水效果好。

2、进一步地,螺旋叶轮的长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螺旋叶轮外侧嵌装有耐磨橡胶,在旋转过程中与外壳形成密封,能有效防止漏水。

3、而且,螺旋叶轮转轴的f端轴承为机械密封,可防止水进入轴承中。由于螺旋泵提升高度较低,其转速较慢,大大小于一般水泵,因此本发明具有提升效率高、结构简单、不宜堵塞的优点。

4、此外,螺旋泵主要用于低扬程的提升,而不同直径的螺旋提升泵流量主要取决于螺旋叶轮的转速,另外还可以通过电机变频改变螺旋叶轮转速,方便的调节提升流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视图。

图3为图1中的B部分的放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螺旋叶轮1、外壳2、底阀3、电机4、耐磨橡胶圈5、出水孔6、轴承座7、机械密封轴承8、柔性止水片9、进水孔10、轴承座支撑板11、橡胶片12、塑料薄膜13、固定圈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出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低扬程螺旋提升泵(以下简称螺旋泵)主要利用螺旋叶轮转动时产生向上的推力,进行低扬程水力提升,其主要包括:螺旋叶轮1、罩设螺旋叶轮1的圆柱型的外壳2、位于外壳2顶端的变速箱、电机4及装在外壳2底端的底阀3;螺旋叶轮通过位于外壳上部、下部的轴承固定,变速箱和电机与螺旋叶轮电连接,外壳的上部设有出水孔6,沿底阀3的周侧开有一圈进水孔10。进水孔尺寸和数量根据提升水量和允许通过固体直径确定。

而为了减少提升高度,螺旋泵采用淹没出流,因此在本发明的低扬程螺旋泵的各进水口处还均设有一止水装置,以防止停泵时出水倒灌。

为了降低水头损失,本实施例的止水装置采用的是柔性止水方式。具体为:在每一进水孔的内侧均装有一柔性止水片9,各柔性止水片均为双层结构:柔性止水片的内层为橡胶片12,柔性止水片的外层为高强度的塑料薄膜13。

安装时,将柔性止水片9的一边用固定圈14固定在进水孔10的孔口上方,另一边则垂下覆盖住进水孔10的孔口。这样当螺旋泵工作时,水可以从外侧自动流入泵内。而当螺旋泵停止工作时,由于内侧水压高,内层橡胶片将进水孔的孔口覆盖住,外层高强度塑料薄膜再将内层橡胶片12覆盖住,这样便在柔性止水片9与进水孔10之间形成2次止水,使泵内的水无法流出,防止了出水倒灌。因此,本发明采用这种止回方式,结构简单,水头损失小,止水效果好。

另外,本发明由于固定螺旋叶轮的转轴的下端轴承是浸在水中,为防止水进入轴承中,位于外壳下部的轴承采用机械密封轴承。具体为:如图2所示,外壳的下端通过四块轴承座支撑板11先固定轴承座7,然后再在轴承座7上装机械密封轴承8,以用于固定螺旋叶轮1。

此外,在螺旋叶轮轮缘的外侧嵌装有耐磨橡胶圈5,用于在旋转过程中使螺旋叶轮1与外壳2之间形成密封,防止水倒流。

螺旋泵的出水孔的直径与外壳直径相同或略小,可采用法兰或卡口的方式与装在外墙上的出水管连接。螺旋泵安装方式灵活,可以根据需要,垂直或倾斜的安装在水面上,将水从一个水池提升到另一个水池或水槽中。

本发明使用方法如下:

将内置螺旋叶轮的圆柱型外壳的螺旋泵垂直于水面上,外壳下部设有进水孔的部分浸没在水中,这样外壳内的螺旋叶轮大部分浸没在水中。将外壳上部的出水孔和固定在墙上的出水管连接。运行螺旋泵,则装在外壳2上端的变速箱及电机4带动螺旋叶轮1旋转,水从进水孔10进入,通过螺旋叶轮1旋转产生的向上推力,将水提升至出水孔6并且自出水孔6排出。当螺旋泵停止运行后,通过进水孔10内侧的柔性止水片9的止水作用,防止了出水孔6的水到流。

本发明主要是利用螺旋叶轮的旋转产生的向上推力进行水力提升,螺旋叶轮的叶片长度可根据需提升高度确定。而螺旋泵主要用于低扬程的提升,因此不同直径的螺旋提升泵流量主要取决于螺旋叶轮的转速,可以通过电机变频改变螺旋叶轮转速,因此还可方便的调节提升流量。

由于本发明的螺旋泵提升高度较低,其转速较慢,大大小于一般水泵,因此具有提升效率高、结构简单、不宜堵塞的优点。

另外,本发明的螺旋泵的驱动装置都在水上,转速低、结构简单、装卸方便,并且具有效率高、流量可调、便于运行管理的优点,因此在低扬程的提升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发明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