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带有相联接的行星齿轮级的传动单元

带有相联接的行星齿轮级的传动单元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尤其是用于风力发电设备的传动单元(1),具有驱动侧的第一行星齿轮级(2)、第二行星齿轮级(3)和从动侧的第三行星齿轮级(4),这些行星齿轮级分别具有中央太阳轮(5;6;7)、环绕该太阳轮的齿圈(14;15;16)和径向布置在这两者之间、可转动地被支撑地保持在行星架(8;9;10)中的行星齿轮(11;12;13),并与围绕传动单元(1)的纵向上定向的旋转轴线可转动地构造的器件如此地彼此相联接,即,传动单元(1)的驱动侧的转速可在从动侧被提高。根据本发明,用于联接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级(2;3)的器件包括从动连接装置(21),其将第二行星齿轮级(3)的太阳轮(6)或齿圈(15)与第三行星齿轮级(4)的齿圈(16)或行星架(10)抗扭地联接。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10-0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F16H1/46 授权公告日:20180126 终止日期:20181011 申请日:20131011

    专利权的终止

  • 2018-01-26

    授权

    授权

  • 2015-08-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16H1/46 申请日:201310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7-1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如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中详细定义的形式的传动单元。

背景技术

尤其是用于风力发电设备的传动装置用于在传动装置输入轴与传动装置输出轴之间的转矩和转速的转换。在此,将传动装置输入轴上转速较低的高转矩转换为传动装置输出轴上转速较高的、降低了的转矩。原则上,该传动装置可被划分为具有依次串联的行星齿轮级或具有并联的行星齿轮级的传动装置类型。在后一种类型中包括所谓的差动机构传动装置,其一般由三个行星齿轮级构成。通过前两个齿轮级的合适的联接可实现在这两个行星齿轮级上的有利的转矩分配。在第三行星齿轮级中的叠合使得能够实现功率合并(Leistungszusammenführung)以及与此相伴的、相应展示的高传动比范围。

发明内容

基于本发明的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来实现。其他有利的设计方案由从属权利要求和附图得出。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尤其是用于风力发电设备的传动单元,其具有第一、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级。第一行星齿轮级在驱动侧,第三行星齿轮级在从动侧而第二行星齿轮级优选布置在传动单元中的第一与第三行星齿轮级之间的区域中。这些行星齿轮级分别具有中央太阳轮、环绕该太阳轮的齿圈和径向布置在这两者之间的行星齿轮。行星齿轮可转动地被支撑地保持在行星架中。行星齿轮级的太阳轮、行星架和/或齿圈可在传动单元的圆周方向上可转动地或固定地构造。在后者的情况中,其与传动单元的壳体刚性地联接或构造成壳体的部分。三个行星齿轮级与器件这样彼此相联接:使传动单元的驱动侧的转速能在从动侧被提高。这些器件绕在传动单元的纵向上定向的旋转轴线可转动地构造。这些器件可具有共同的旋转轴线、尤其是传动单元的中轴线或者也可分别具有自身的旋转轴线。这些旋转轴线彼此平行地定向。优选这些旋转轴线至少部分彼此同轴地定向。为了联接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级,这些器件包括从动连接装置。该从动连接装置优选将第二行星齿轮级的齿圈或太阳轮与第三行星齿轮级的齿圈或行星架抗扭地联接。因此,这些器件构造成可绕共同的旋转轴线转动的单元。由此,传动单元可非常紧凑地构造。此外,传动单元的结构成本被降低,从而使其的制造变得更有利。

如下是有利的:当用于联接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级的器件包括驱动连接装置时。由此,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级可如此地彼此相联接:使得彼此相联接的元件(太阳轮、行星架和/或齿圈)作为一个单元可绕共同的旋转轴线旋转。由此,可非常成本合算地实现传动单元,因为降低了构造成本。此外可省去昂贵且易出故障的支承装置,从而降低了传动单元的失效风险。

优选地,借助于驱动连接装置将两个行星齿轮级中一个行星齿轮级的太阳轮与另一行星齿轮级的行星架抗扭地联接。由此使第一行星齿轮级的太阳轮与第二行星齿轮级的行星架或第一行星齿轮级的行星架与第二行星齿轮级的太阳轮通过驱动连接装置抗扭地相联接。替代地或附加地,借助于驱动连接装置可将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级的两个齿圈抗扭地彼此相联接。由此可实现从第一行星齿轮级到第二行星齿轮级的转矩传递。由此可有利地实现到高速的较高的传动比。此外,该传动单元的结构体积通过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级的联接而降低,因为易出故障且昂贵的支承装置被省去了。

当用于联接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级的器件包括两个驱动连接装置时,尤其能够实现到高速的较高的传动比。在此,优选每个驱动连接装置将两个行星齿轮级的不同元件(太阳轮、行星架和/或齿圈)彼此联接。这样,当两个驱动连接装置中的第一驱动连接装置将第一行星齿轮级的太阳轮与第二行星齿轮级的行星架、第二个驱动连接装置将第一行星齿轮级的行星架与第二行星齿轮级的太阳轮分别构造成彼此抗扭地相联接的单元时,传动单元尤其是可以实现简单的构造。替代地,第一驱动连接装置联接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级的两个齿圈而第二驱动连接装置联接第一行星齿轮级的太阳轮和第二行星齿轮级的行星架。在这两种情况中,传动单元都能非常紧凑地构成。此外可以在结构简单的情况下实现到高速的较高的传动比。还可有利地降低作用到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级上的转矩,从而使这些行星齿轮级能够非常节省结构空间地构造,因为其只须承载较小的转矩。

当器件包括将第一、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级彼此刚性联接的总连接装置时,则尤其是可以降低传动单元的结构成本以及由此的制造成本。该总连接装置这样将三个行星齿轮级彼此联接:使每个行星齿轮级的元件(太阳轮、行星架和/或齿圈)相应地共同构造成可绕共同的旋转轴线在传动单元的圆周方向上转动的单元。

当总连接装置将第一行星齿轮级的太阳轮与第二或第三行星齿轮级的太阳轮以及与这两个行星齿轮级中的另一个的齿圈抗扭地相联接时,可以确保较低的绝对转速和相对转速以及相应较低的行星齿轮组力矩。由此总连接装置联接第一行星齿轮级的太阳轮和第二行星齿轮级的太阳轮以及第三行星齿轮级的行星架。或者替代地,总连接装置联接第一行星齿轮级的太阳轮与第二行星齿轮级的行星架和第三行星齿轮级的太阳轮。由此可以有利地实现在最小的传动单元的安装空间的情况下到高速的非常高的传动比。总连接装置的上面所列举的优点尤其是存在于如下的传动单元的情形中:其中驱动侧的转矩不被分配,而是完全进入到第一行星齿轮级中。

替代地,当总连接装置将第一行星齿轮级的齿圈与第二行星齿轮级的太阳轮和第三行星齿轮级的行星架抗扭地联接时是具有优点的。因此,第一行星齿轮级的齿圈、第二行星齿轮级的太阳轮和第三行星齿轮级的行星架构成可绕旋转轴线共同转动的单元。由此,行星齿轮组力矩可被较低地保持,因为驱动侧的转矩可被分配到所有三个行星齿轮级上。因此,当驱动侧的转矩可被分配到传动单元的所有行星齿轮级上时,尤其可以实现总连接装置的以上所述的联接的优点。由此,可以将传动单元构造成非常节省结构空间的,因为三个行星齿轮级只须分别承载较小的分转矩。

同样有利的是,总连接装置将第一、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级的齿圈抗扭地彼此联接。由此可降低传动单元的构造成本,从而使得能够更加成本合算地制造传动单元。

当用于联接第一和第三行星齿轮级的器件包括桥式连接装置时,可使传动单元驱动侧的转速在从动侧有效地提高。优选地,该桥式连接装置这样联接第一行星齿轮级的太阳轮和第三行星齿轮级的行星架:使它们能够作为一个单元绕共同的旋转轴线旋转。此外,由此还可使传动单元非常紧凑地构成。

在驱动侧转矩非常高的情况下尤其是有利的:当行星齿轮级彼此相联接,使得驱动侧的转矩可被分配到至少两个行星齿轮级、尤其是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级上并且在第三行星齿轮级中可被合并时。替代地,还可以使驱动侧的转矩尤其是在使用总连接装置的情形下分配到所有三个行星齿轮级上。由此可使这些行星齿轮级的尺寸更小,因为它们仅须承载较小的转矩。因此,使传动单元的结构体积减小。

当驱动连接装置或总连接装置在驱动侧构造成驱动轴或与驱动轴抗扭地相联接时,可以节省结构空间且构造简单地实现将驱动侧的转矩分配到多个行星齿轮级上。

当传动单元、尤其是在完全被引入到第一行星齿轮级中的驱动侧的转矩的情况下具有两个器件、尤其是从动连接装置、驱动连接装置和/或总连接装置时,可以使传动单元以更小的构造成本、更加成本合算地、容易地、以较低的绝对转速和相对转速、非常好的啮合效率、到高速的高传动比以及紧凑的结构方式实现。

当驱动侧的转矩被分配到多个行星齿轮级上时,当传动单元具有三个器件,尤其是从动连接装置、驱动连接装置、桥式连接装置和/或总连接装置时,尤其是可以实现先前所提及的优点。

传动单元可在结构上简单地且坚固地实现,当总支架与驱动轴和/或第三行星齿轮级的太阳轮与从动轴相联接时。驱动轴和从动轴彼此尤其是同轴地布置和/或具有相同的转动方向。

同样有利的是,当第三行星齿轮级、尤其是借助于其太阳轮与圆柱齿轮级(Stirnradstufe)相联接时。由此可附加地提高额定转速。可将圆柱齿轮级构造成,能够将传动单元应用在风能发电设备中的高速应用中。在此,为此所设置的发电机以大约1.5501/min的额定转速来运行。替代地,还可将圆柱齿轮级然构造成用于中速应用的,其中使用发电机转速明显较小的、大约为4501/min的较大的发电机。在这两种实施方式中,都能够在实现高传动比的同时完全实现结构形式紧凑、坚固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和图2以示意性的半图的形式示出了具有两个驱动连接装置和一个从动连接装置的传动单元的两种不同的实施方式,

图3以示意性的半图示出具有驱动连接装置、桥式连接装置和从动连接装置的传动单元的第三实施方式,

图4和图5以示意性的半图示出具有总连接装置、驱动连接装置和从动连接装置的传动单元的第四和第五实施方式,

图6和图7以示意性的半图示出具有驱动连接装置和从动连接装置的传动单元的第六和第七实施方式,以及

图8,图9和图10以示意性的半图示出具有总连接装置和从动连接装置的传动单元的第八、第九和第十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至10中分别示出了传动单元1的不同的实施方式。传动单元1尤其是设置用于风力发电设备且相应地具有第一行星齿轮级2、第二行星齿轮级3和第三行星齿轮级4。第一行星齿轮级2在驱动侧an布置在驱动轴12的区域中。第三行星齿轮级4在从动侧ab在从动轴18的区域中构造。第二行星齿轮级3布置在第一行星齿轮级2与第三行星齿轮级4之间。这三个行星齿轮级2、3、4中的每一个分别具有一个中央太阳轮5、6、7和围绕该太阳轮的齿圈14、15、16。径向在这两者之间布置有多个行星齿轮,它们在径向内部区域中与太阳轮5、6、7啮合而在径向外部区域中与齿圈14、15、16啮合。根据示意性的半图,在图中分别仅示出每个行星齿轮级2、3、4的行星齿轮11、12、13中的一个。行星齿轮11、12、13在各行星齿轮级2、3、4中借助于行星架8、9、10在传动单元1的径向上被保持。行星齿轮11、12、13可转动地被支撑地容纳在相应的行星架8、9、10中。三个行星齿轮级2、3、4彼此联接,使得驱动侧的转速较低的高转矩被转换成从动侧的转速较高的低转矩。

在图1至10中示出的实施方式彼此间的不同在于其相应的元件(也就是说其相应的太阳轮5、6、7;行星架8、9、10和齿圈14、15、16)之间的不同联接。对这些联接进行协调,使得传动单元1非常节省结构空间地构成。由此使传动单元的重量较小,从而使其尤其是能够出色地用在风力发电设备的情形中。此外,传动单元1的不同实施方式的特征在于较低的构造成本,由此使得制造成本降低。此外,在传动单元1的当前的联接概念使得能够在良好的啮合效率、较低的绝对转速和相对转速以及较低的行星齿轮组力矩的情形下实现到高速的高传动比。

在图1至5中示出的传动单元的实施方式构成第一组,在其中行星齿轮组2、3、4如此地彼此相联接:使驱动侧的转矩被分配到行星齿轮级2、3、4中的至少两个上。在从动侧,被分配的转矩在第二行星齿轮级(图1和图2)或在第三行星齿轮级中被合并。

在图6至10中示出的传动单元1的实施方式构成第二组,在其中驱动侧的转矩不被分配到多个行星齿轮级2、3、4上。替代地,在这些实施方式中总的驱动侧的转矩被引入到第一行星齿轮级2中。

在图1中示出的传动单元具有三个用于联接三个行星齿轮级2、3、4的器件。相应地,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级2、3与第一驱动连接装置19和第二驱动连接装置20彼此相联接。第一驱动连接装置19连接第一行星齿轮级2的第一行星架8和第二行星齿轮级3的第二太阳轮6。第二驱动连接装置20联接第一行星齿轮级2的第一太阳轮5和第二行星齿轮级3的第二行星架9。为了联接第二行星齿轮级3和第三行星齿轮级4,传动单元1具有构造成从动连接装置21的第三联接。从动连接装置21连接第二行星齿轮级3的第二齿圈15和第三行星齿轮级4的第三行星架10。第一驱动连接装置19、第二驱动连接装置20和从动连接装置21相应地构造成可基本上在传动单元1的圆周方向上转动的单元。因此,相应的行星齿轮级2、3、4的相应地为此相联接的元件以相同的转速在传动单元1的圆周方向上转动。

根据图1,第一驱动连接装置19与驱动轴17相联接或者在其驱动侧的区域中构造成驱动轴。由于第一驱动连接装置19,驱动侧的转矩被分配到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级2、3的第一行星架8和第二太阳轮6上。由此,两个行星齿轮级2、3可非常节省结构空间地构成,因为其只须承载较小的力。第一行星齿轮级2的第一齿圈14固定地构造。为此,其与传动单元1的在图1中未示出的壳体相联接或构造成该壳体。基于借助于第一驱动连接装置19引入到第一行星齿轮级2中的部分转矩,第一行星架8被置于旋转,使得可转动地被支撑在其中的第一行星齿轮11在固定的第一齿圈14中翻滚(abrollen),使得由此径向在内部联接的第一太阳轮5被置于相对驱动轴17同向旋转。

由于第二驱动连接装置20,第二行星架9因此在相对第一行星架8且相对驱动轴17相同定向的旋转方向上运动。第二行星架9由于在第一行星齿轮级2中的传动比而快于第一驱动连接装置19和与此相联接的第二太阳轮6旋转。由此,在径向外部的区域中与第二行星齿轮12处于接合中的第二齿圈15被置于相对第二驱动连接装置20相同定向的旋转中。因为第二齿圈15借助于从动连接装置21与第三行星架10相联接,所以第三行星齿轮13在第三行星齿轮级4的固定的第三齿圈16中如此地滚动,使得在径向内部的区域中与第三行星齿轮13处于接合中的第三太阳轮7被置于相对驱动轴17相同定向的旋转中。第三太阳轮7在从动侧与从动轴18相联接或构造成从动轴。

在图2中示出的传动单元1的联接概念中,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级2、3同样借助于第一和第二驱动连接装置19、20相联接。第一驱动连接装置19类似地与驱动轴17抗扭地相连接或在驱动侧构成为驱动轴17。

此外,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级3、4也与从动连接装置21有效连接。区别于在图1中示出的第一个实施例,第一驱动连接装置包括第一太阳轮5和第二行星架9。因此,驱动侧的转矩经由驱动轴17被引入到传动单元1中,在此,第一驱动连接装置19将转矩分配到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级2、3上。第二驱动连接装置20将第一行星齿轮级2的第一齿圈14抗扭地与第二行星齿轮级3的第二齿圈5联接。作为第三联接,传动单元1如先前实施的那样包括从动连接装置21,其将第二行星齿轮级3的第二太阳轮6与第三行星齿轮级4的第三行星架10抗扭地联接。此外,第一行星齿轮级2的第一行星架8和第三行星齿轮级4的第三齿圈16固定地构造。由此,驱动轴17、第一驱动连接装置19和从动连接装置21在相同的方向上转动。第二驱动连接装置20与此相反地旋转。

因此,根据图2,第一太阳轮5和第二行星架9借助于驱动轴17上的转矩被置于旋转中,在此,该转矩被分配到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级2、3上。由于第一行星架8固定地构造在第一行星齿轮级2中,因此第一行星齿轮11的作用使得第一齿圈14相对驱动轴17的旋转方向相反地运动。这同样适用于借助于第二驱动连接装置20与第一齿圈14抗扭地相联接的第二齿圈15。因此,第二行星架9和第二齿圈15彼此在相反的方向上旋转,由此使与第二行星齿轮12啮合的第二太阳轮6的转速提高。由于从动连接装置21,第二太阳轮6将叠合的转矩传递到第三行星架10上。这使得第三行星齿轮13在固定的第三齿圈16中翻滚且因此使第三太阳轮7被置于相比于第三行星架10相同定向的旋转中。

在图3中示出的传动单元1的替代实施方式中同样具有三个联接。第一联接通过第一行星齿轮级2的第一行星架8与第二行星齿轮级3的第二太阳轮6之间的驱动连接装置19构成。驱动连接装置19与驱动轴17相联接或者在驱动侧构成驱动轴。因此,驱动侧的转矩被分配到第一行星架8和第二太阳轮6上。在从动侧,传动单元1具有在第二行星齿轮级3与第三行星齿轮级4之间的从动连接装置21,其将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级3、4的第二和第三齿圈15、16抗扭地彼此联接。传动单元1的第三联接借助于桥式连接装置22构造,其跨接第二行星齿轮级3并因此联接第一行星齿轮级2和第三行星齿轮级4。桥式连接装置22在驱动侧包括第一行星齿轮级2的第一太阳轮5而在从动侧包括第三行星齿轮级4的第三行星架10。

由此,在驱动侧被引入的转矩借助于驱动连接装置19被分配到第一行星架8和第二太阳轮6上。由于固定的第一齿圈14,第一行星齿轮11滚动,使得第一太阳轮5被置于相对驱动轴17相同定向的旋转中。基于桥式连接装置22,使第三行星架10由此同样在相同的旋转方向上旋转。在第二行星齿轮级3的区域中,第二行星架9固定地构造。在其中可转动地被支承的第二行星齿轮12通过第二太阳轮6驱动,使第二齿圈15被置于相对第一驱动连接装置19相反的旋转中。第三齿圈16由于从动连接装置21被置于相对第二齿圈15相同定向的旋转中。因此,第三齿圈16和第三行星架10彼此在相反的方向上转动,从而使得径向在内部啮合的第三太阳轮7的转速被明显提高。替代在图3中示出的实施例,当同时交换在第二行星齿轮级的行星架和齿圈上的连接时,还可将第二行星齿轮级实施为正行星齿轮组(Plus-Planetensatz),也就是说这样的话正行星齿轮组的齿圈于是是固定的,且行星架于是与第三行星齿轮级的齿圈相连接。

图4示出传动单元1的一个实施例,其中,三个行星齿轮级2、3、4类似于在前述的实施例中借助于三个联接彼此相联接。传动单元1具有驱动连接装置19,其联接第一行星齿轮级2和第二行星齿轮级3。为此驱动连接装置19包括第一太阳轮5和第二行星架9。此外,在第二与第三行星齿轮级3、4之间构造有从动连接装置21,其将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级3、4的两个齿圈15、16相联接。作为第三联接元件,传动单元1具有总连接装置23,其将第一齿圈14、第二太阳轮6和第三行星架10构造成一个可绕旋转轴线转动的单元。总连接装置23在驱动侧构造成驱动轴17或与驱动轴17相连接。

由此,驱动侧的转矩借助总连接装置23被分配到第一、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级2、3、4上。基于固定的第一行星架8,第一齿圈14驱动第一行星齿轮11,使第一太阳轮15或者驱动连接装置19相比于驱动轴17在相反的方向上旋转。这同样适用于借助于驱动连接装置19相联接的第二行星架9。因此在第二行星齿轮级3中,第二行星架9和第二太阳轮6在相反的方向上转动,从而使第二行星齿轮12的转速提高。第二行星齿轮12又啮合到径向在外部布置的第二齿圈15中。由于从动连接装置21,第三齿圈16相比于第三行星架10在相反的方向上旋转,由此又使第三行星齿轮13的转速被提高。因此基于与第三行星齿轮13啮合的第三太阳轮7,从动轴18的转速相比于驱动轴17明显更高。

在图5中示出的实施例与在图2中示出的实施例大致相同。其区别在于,图2中的第二从动连接装置20在图5中通过总连接装置23来替代。该总连接装置将三个行星齿轮级2、3、4的所有三个齿圈14、15、16彼此联接,从而构造成一个可转动的单元。因此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三齿圈16由于总连接装置23同样被置于旋转中,其相反于从动连接装置21的旋转方向。因此,第三行星齿轮13的转速被额外地提高,从而在从动侧存在更快速地转动的从动轴18。

在下面所列举的图6至图10的实施例不具有在驱动侧的转矩分配。作为替代,驱动侧的转矩完全被带入到第一行星齿轮级2中。为此,在所有五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行星架8与驱动轴17相联接或在驱动侧构造成驱动轴17。因此,在第一行星架8中可转动地被支承的第一行星齿轮11在固定的第一齿圈14中转动,使在径向内部的区域中处于齿啮合中的第一太阳轮5被置于相对于驱动轴17的旋转相同作用的旋转中。此外,在图6至图10中示出的实施例仅具有两个联接。

在图6中示出的传动单元1的第一联接构造成驱动连接装置19,其将第一太阳轮5与第二行星架9抗扭地联接。第二行星架9因此在与驱动轴17相同的方向上转动。因为第二行星齿轮级3的第二太阳轮6固定地构成,所以第二行星齿轮12将第二齿圈15同样置于与第二行星架9一致的旋转方向上。借助于布置在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级3、4之间的区域中的从动连接装置21,第二齿圈15的转矩被传递给第三行星架10。第三行星齿轮级4的第三齿圈16固定地构造,从而使第三行星齿轮13翻滚,使第三太阳轮7被置于相对驱动轴17相同定向的旋转中。在此从动轴18与第三太阳轮7抗扭地相联接。

在图7中示出的传动单元1中,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级2、3与驱动连接装置19抗扭地相联接。第二和第三行星齿轮级3、4借助于从动连接装置21处于有效连接中。在此,从动连接装置21联接第一太阳轮5和第二行星架9。该第二行星架将第二行星齿轮12置于旋转中,从而使该第二行星齿轮在固定的第二齿圈15中翻滚,使第二太阳轮6被置于旋转中。第二太阳轮6的转矩借助于从动连接装置21被引入到第三行星架10中。基于固定的第三太阳轮7,第三齿圈16借助于第三行星齿轮13被置于旋转中。第三齿圈16在从动侧构造成从动轴18或与从动轴18抗扭地相联接。驱动轴17、驱动连接装置19、从动连接装置21和从动轴18在相同的方向上转动。

在图8中示出的实施例同样具有两个联接,其中,其中一个联接构造成总连接装置23。总连接装置23联接第一行星齿轮级2的第一太阳轮5、第二行星齿轮级3的第二行星架9和第三行星齿轮级4的第三太阳轮7。它们相应地在与驱动轴17的转动方向一致的旋转方向上转动。在第二行星齿轮级3与第三行星齿轮级4之间构造有从动连接装置21,在此其将第二行星齿轮级3的第二太阳轮6与第三行星齿轮级4的第三行星架10抗扭地联接。第二行星齿轮级3的第二齿圈15固定地构造,从而使得借助于总连接装置23被置于旋转中的第二行星齿轮12在第二齿圈15中翻滚,使在径向内部的区域中处于齿啮合中的第二太阳轮6被置于旋转中。在此,第二太阳轮6的旋转方向与驱动轴17的旋转方向相符。因此,第三太阳轮7和第三行星架10在相同的方向上旋转。基于在第二行星齿轮级3中的传动比,第三行星架10相比于第三太阳轮7旋转得更快,从而使第三齿圈16在相对于驱动轴17相同定向的方向上被置于转动中。第三齿圈16与从动轴18抗扭地相联接或在从动侧构造成从动轴18。

在图9中示出的传动单元1的备选的联接概念大致上与在图8中示出传动单元1的的联接概念一致。区别在于,从动连接装置21构造在第二太阳轮6与第三齿圈16之间。因此,第三齿圈16和第三太阳轮7在相同的方向上旋转。然而因为从动连接装置21相比于总连接装置23旋转得更快,因此第三行星架10被置于相对于驱动轴17相同定向的旋转中。

根据在图10中示出的第十实施例,三个行星齿轮级2、3、4同样借助于总连接装置23彼此相联接。该总连接装置包括第一太阳轮5、第二太阳轮6和第三行星架10。它们相应地作为单元在相对驱动轴17相同定向的旋转方向上转动。第二行星齿轮级3和第三行星齿轮级4通过从动连接装置21相联接,其将第二齿圈15和第三齿圈16抗扭地彼此连接。第二行星齿轮级3的第二行星架9固定地构造,从而使得第二齿圈15或者从动连接装置21被置于相反于总连接装置23的旋转中。因此基于从动连接装置21,第三齿圈16和第三行星架10也在相反的方向上旋转。由此,第三行星齿轮13或者与此啮合的第三太阳轮7的转速被提高。在此第三太阳轮7充当从动轴18。

在所有十个实施例中,当同时更换行星架联结和齿圈联结且固定传动比的绝对值提高1时,在所有允许可联结性(Bindbarkeit)的地方均可将单个或多个负行星齿轮组(Minus-Planetensatz)转换成正行星齿轮组。此外,可以在每个轴上设置电机或其它的能源/动力源。同样地,还可在第三行星齿轮级的下游设置附加的行星齿轮级和/或圆柱齿轮级。

本发明不局限于所示出和描述的实施例。在本发明范围内的各种变更方案同样是可能的,例如通过特征的组合,即便是其是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示出的且描述的。

附图标记列表

1.传动单元

2.第一行星齿轮级

3.第二行星齿轮级

4.第三行星齿轮级

5.第一太阳轮

6.第二太阳轮

7.第三太阳轮

8.第一行星架

9.第二行星架

10.第三行星架

11.第一行星齿轮

12.第二行星齿轮

13.第三行星齿轮

14.第一齿圈

15.第二齿圈

16.第三齿圈

17.驱动轴

18.从动轴

19.第一驱动连接装置

20.第二驱动连接装置

21.从动连接装置

22.桥式连接装置

23.总连接装置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