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冷连轧机组极薄带钢轧制的张力制度优化方法

一种冷连轧机组极薄带钢轧制的张力制度优化方法

摘要

一种冷连轧机组极薄带钢轧制的张力制度优化方法,涉及专门适用于金属轧机或其加工产品的控制设备或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冷连轧机组极薄料轧制过程综合控制的张力制度优化,使用冷连轧机组控制系统现有的设备参数与工艺参数数据,根据各机架入口张应力、出口张应力、变形抗力、轧制速度、带材的宽度、入口厚度、出口厚度、工作辊直径,计算当前工况下各机架的打滑因子、热滑伤指数、振动系数、轧制力、轧制功率,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实现张力制度优化控制,在考虑轧制稳定性、打滑、热滑伤与振动的的同时,兼顾压下能力、轧制效率以及各机架的出口板形和张应力分布,表征带材质量的末机架出口板形明显下降,带材质量比传统方法有明显改进。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78553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10026171.1

  • 发明设计人 王康健;郑涛;

    申请日2014-01-21

  • 分类号B21B37/48(20060101);

  • 代理机构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刘立平

  • 地址 201900 上海市宝山区富锦路885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9:48:0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11-30

    授权

    授权

  • 2015-08-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21B37/48 申请日:201401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7-2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专门适用于金属轧机或其加工产品的控制设备或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冷 连轧机组在极薄料轧制过程综合控制的张力制度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冷连轧机组而言,在生产过程中,机架间的张力作为一个重要的轧制工艺参数, 对轧制的稳定性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以往,现场在生产过程中,对于CVC型冷连轧机 组的张力设定主要考虑的是轧制稳定性、打滑与振动的防治等问题,而对板形、压下能 力、轧制效率等问题几乎没有考虑。实际上,对于冷连轧机组而言,在压下规程与润滑 工艺给定的前提下,成品带材的板形并不是弯辊、窜辊等辊系参数单独作用的结果,而 与张力制度密切相关。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带钢自动张力设定系统及方法”(申请号: 201310236505.3申请公布号:CN103341508A)公开了一种带钢自动张力设定系统及方法。 采用的技术方案可概括为:带钢自动张力设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系统获取带钢的 参数数值;S2.根据参数数值在张力设定表中自动选定相应的张力设定值;S3.根据选定 的张力设定值对电机进行张力控制。虽然该方法能够根据带钢的参数选取张力设定值, 但是,该发明仅适用于恒张力控制系统。尽管中间辊窜动以及工作辊与中间辊的弯辊等 辊系参数的优化可以较大程度的改变机架出口的板形,但这种改变是以特定的张力制度 为基础的,并且所能改变的程度是有限而非无限的。以弯辊为例,如果弯辊力太大,则 会带来四分之一浪等附加浪形,造成产品降级。而中间辊如果窜动过大,则又会使得辊 间受力出现较为严重的尖峰分布,导致轧辊辊耗急剧增加。对冷连轧机组的张力规程进 行优化,可以有效避免这两种极端情况的发生。特别的,对于3+2型五机架CVC机型的 冷连轧机组极薄带钢轧制而言,不但涉及到板形问题,而且又涉及到压下能力及轧制效 率问题,应该让机架间轧制压力与轧制功率更为均衡,从而保证压下与轧制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连轧机组极薄带钢轧制的张力制度优化方法,可以充分 结合3+2型CVC冷连轧机组的设备与工艺特点,不但考虑到轧制稳定性、打滑与振动的 防治等问题,而且兼顾到压下、轧制效率、板形、打滑与振动的综合控制,可以在保证 生产效率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冷连轧机组极薄带钢轧制的张力制度优化方法,用于3+2型CVC冷连轧机组的 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张力制度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1:获取冷连轧机组的设备参数与工艺参数;

S02:给定目标函数初始值F0=1×1010,各机架加权系数αi

S03:定义第一机架出口张应力中间过程参数k1和寻优步长ΔT,并令 k1=0,ΔT=10MPa;

S04:令第一机架出口张应力T1=Tmin+k1ΔT;

S05:定义第二机架出口张应力中间过程参数k2,并令k2=0.5;

S06:令第二机架出口张应力T2=k2T1

S07:判断不等式Tmin≤T2≤Tmax是否成立?若不等式成立,则转入步骤S08;否则, 转入步骤S21;

S08:定义第三机架出口张应力中间过程参数k3,并令k3=0.5;

S09:令第三机架出口张应力T3=k3T2

S10:判断不等式Tmin≤T3≤Tmax是否成立?若不等式成立,则转入步骤S11;否则, 转入步骤S20;

S11:定义第四机架出口张应力中间过程参数k4,并令k4=0.5;

S12:令第四机架出口张应力T4=k4T3

S13:判断不等式Tmin≤T4≤Tmax是否成立?若不等式成立,则转入步骤S14;否则, 转入步骤S19;

S14:根据各机架入口张应力Ti-1,出口张应力Ti,变形抗力σs,轧制速度为vi,带 材的宽度B,入口厚度hi-1,出口厚度hi,工作辊直径Dwi计算当前工况下各机架的打滑 因子ψi,热滑伤指数振动系数φi,轧制力Pi,轧制功率Fi

S15: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其中,Pmaxi为机架i所允许的最大轧制压力, Fmaxi为机架i所允许的最大轧制功率,ψ*为临界打滑因子,为临界滑伤指数,φ*为临 界振动系数;若不等式成立,则转入步骤S16;否则,转入步骤S19;

S16:利用金属变形模型和辊系弹性模型计算各机架出口张应力分布σ1ij,其中, i=1~5,表征机架号;j表征轧辊辊身方向上或带材宽度方向上的条元号;

S17:计算目标函数F=Σi=15αiσ1ijmax-σ1ijminTi;

S18:判断不等式F<F0是否成立?若不等式成立,则令F0=F,Tiy=Ti,其中, i=1~4,并转入步骤S19;否则,直接转入步骤S19;

S19:判断不等式k4<1.5是否成立?若不等式成立,则令k4=k4+0.1,转入步骤S12; 否则,转入步骤S20;

S20:判断不等式k3<1.5是否成立?若不等式成立,则令k3=k3+0.1,转入步骤S09; 否则,转入步骤S21;

S21:判断不等式k2<1.5是否成立?若不等式成立,则令k2=k2+0.1,转入步骤S06; 否则,转入步骤S22;

S22: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若不等式成立,则令k1=k1+1,转入步骤 S04;否则,转入步骤S23;

S23:输出最优张应力Tiy,其中,i=1~4,完成机组张力制度的优化。

本发明的冷连轧机组极薄带钢轧制的张力制度优化方法的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01包括以下步骤:

a1)收集3+2型CVC冷连轧机组的设备参数,包括1-5#机架工作辊直径Dwi,4-5# 机架中间辊直径Dmi,1-5#机架支撑辊直径Dbi,1-5#机架工作辊辊型分布值ΔDwij, 4-5#机架中间辊辊型分布值ΔDmij,1-5#机架支撑辊辊型分布值ΔDbij,1-5#机架工作 辊辊身长度Lwi,4-5#机架中间辊辊身长度Lmi,1-5#机架支撑辊辊身长度Lbi,1-5#机 架工作辊弯辊缸中心距lwi,4-5#机架中间辊弯辊缸中心距lmi,1-5#机架支撑辊压下螺 丝中心距lbi

a2)收集3+2型CVC冷连轧机组的设备工艺特征参数,包括:各个机架所允许的最 大轧制压力Pmaxi,各个机架所允许的最大轧制功率Fmaxi,临界打滑因子ψ*,临界滑 伤指数临界振动系数φ*,目标板形目标板形允许最大偏差Δσ1,1-3#机架 工作辊许用最大窜动量δwimax,4-5#机架中间辊许用最大窜动量δmimax,1-5#机架工作 辊最大正弯辊力1-5#机架工作辊最大负弯辊力4-5#机架中间辊最大正 弯辊力中间辊最大负弯辊力允许的最大压靠长度Llim

a3)收集待生产带钢的工艺参数,包括带材的钢种,屈服极限σs,宽度B,来料 的厚度h0,各机架出口厚度hi,轧制速度Vi,开卷张应力T0,卷取张应力T5,4-5# 机架中间辊窜动量δi,1-5#机架工作辊弯辊力Swi,4-5#机架中间辊弯辊力Smi

a4)收集3+2型CVC冷连轧机组的设备工艺特征参数,包括:机架间允许的最大张 应力Tmax,机架间允许的最小张应力Tmi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冷连轧机组极薄带钢轧制的张力制度优化方法,不但考虑到轧制稳定 性、打滑、热滑伤与振动的防治等问题,同时兼顾到了压下能力、轧制效率以及各机架 的出口板形和张力分布的综合控制。采用本发明的冷连轧机组极薄带钢轧制的张力制度 优化方法后,表征带材质量的末机架出口板形下降了24.0%,带材质量比传统方法有明 显改进。

2.本发明的冷连轧机组极薄带钢轧制的张力制度优化方法,使用冷连轧机组控制系 统现有的设备参数与工艺参数数据,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实现张力制度优化控制,可以 在不增加设备投资的情况下提高轧制过程控制精度,提高带钢轧制产品质量,可以给企 业带来较大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冷连轧机组极薄带钢轧制的张力制度优化方法的控制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方法与传统方法末机架的板形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行进一步地详 细描述。

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的冷连轧机组极薄带钢轧制的张力制度优化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为了进 一步说明本发明所述相关技术的应用过程,本实施例以1420五机架3+2型CVC冷连轧机组 为例,详细地介绍某3+2型CVC冷连轧机组极薄带钢轧制过程中张力制度优化方法的设定 过程。在图1所示的控制流程图中,本发明的张力制度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01中,获取冷连轧机组的关键设备参数与工艺参数,包括以下步骤:

a1)收集3+2型CVC冷连轧机组的设备参数,包括:

1-5#机架工作辊直径Dwi={482.89,486.32,459.24,386.21,394.5}(单位:mm),

4-5#机架中间辊直径Dmi={526.29,537.34}(单位:mm),

1-5#机架支撑辊直径Dbi={1231.99,1179.48,1176.12,1241.3,1241.3}(单位:mm),

1-3#机架工作辊辊型分布值

ΔDw1j={-78.181,-18.329,25.474,54.963,71.867,77.927,4.853,64.399,48.292,8.258,6.035, -16.647,-38.056,-56.459,,-70.125,-77.321,-76.315,-65.376,-42.77,-6.767,44.367} (单位μm),

4-5#机架工作辊辊型分布值ΔDwij=0,

4-5#机架中间辊辊型分布值

ΔDmij={-78.181,-23.081,18.626,48.241,67.067,76.403,77.552,71.815,60.494,44.889,26.302,6.035, -14.612,-34.336,-51.837,-65.813,-74.963,-77.985,-73.578,-60.441,-37.272,-2.769,44.367} (单位μm),

1-5#机架支撑辊辊型分布值ΔDbij=0,

1-5#机架工作辊辊身长度Lwi=1350mm,

4-5#机架中间辊辊身长度Lmi=1510mm,

1-5#机架支撑辊辊身长度Lbi=1350mm,

1-5#机架工作辊弯辊缸中心距lwi=2500mm,

4-5#机架中间辊弯辊缸中心距lmi=2500mm,

1-5#机架支撑辊压下螺丝中心距lbi=2500mm;

a2)收集3+2型CVC冷连轧机组的设备工艺特征参数,包括:

各个机架所允许的最大轧制压力Pmaxi=(1800t,1800t,1800t,1800t,1800t),

各个机架所允许的最大轧制功率Fmaxi=(2680kw,4000kw,4000kw,4000kw,4000kw),

临界打滑因子ψ*=0.43,

临界滑伤指数=0.85,

临界振动系数φ*=0.9,

目标板形

σ1jo={10.58,5.85,2.56,-0.23,-2.45,-4.07,-5.25,-6.42,-5.25,-4.07,-2.45,-0.23,2.56,5.85,10.58}

目标板形允许最大偏差Δσ1=10I,

1-3#机架工作辊许用最大窜动量δwimax=80mm,

4-5#机架中间辊许用最大窜动量δmimax=80mm,

1-5#机架工作辊最大正弯辊力

1-5#机架工作辊最大负弯辊力

4-5#机架中间辊最大正弯辊力

中间辊最大负弯辊力

允许的最大压靠长度Llim=120mm;

a3)收集待生产带钢的工艺参数,包括:

带材的钢种MRT-4CA,

屈服极限σs=400MPa,

宽度B=966mm,

来料的厚度h0=2.02mm,

各机架出口厚度hi={1.15515,0.642261,0.396439,0.259047,0.181},

轧制速度Vi={110,190.3152,342.294,552.597,848.658,1214.598},

开卷张应力T0=80MPa,

卷取张应力T5=60Mpa,

1-3#机架工作辊窜动量δwi={34.3,38.8,42.9}(单位:mm),

4-5#机架中间辊窜动量δmi={34.0,33.0}(单位:mm),

1-5#机架工作辊弯辊力Swi={19.8,26.4,22.6,22.7,10.9}(单位:t),

4-5#机架中间辊弯辊力Smi={21.8,41.8}(单位:t);

a4)收集3+2型CVC冷连轧机组的设备工艺特征参数,包括:

机架间允许的最大张应力Tmax=250Mpa,

机架间允许的最小张应力Tmin=80Mpa;

在步骤S02中,给定目标函数初始值F0=1×1010,各机架加权系数 αi={0.1,0.15,0.2,0.25,0.3};

在步骤S03中,定义第一机架出口张应力中间过程参数k1和寻优步长ΔT,并令 k1=0,ΔT=10MPa;

在步骤S04中,令第一机架出口张应力T1=Tmin+k1ΔT=80MPa;

在步骤S05中,定义第二机架出口张应力中间过程参数k2,并令k2=0.5;

在步骤S06中,令第二机架出口张应力T2=k2T1=40MPa;

在步骤S07中,判断不等式Tmin≤T2≤Tmax是否成立?若不等式成立,则转入步骤S08; 否则,转入步骤S21;显然不等式Tmin≤40MPa≤Tmax不成立,转入步骤S21;

在步骤S08中,定义第三机架出口张应力中间过程参数k3,并令k3=0.5;

在步骤S09中,令第三机架出口张应力T3=k3T2=40MPa;

在步骤S10中,判断不等式Tmin≤T3≤Tmax是否成立?若不等式成立,则转入步骤S11; 否则,转入步骤S20;显然不等式Tmin≤40MPa≤Tmax不成立,转入步骤S20;

在步骤S11中,定义第四机架出口张应力中间过程参数k4,并令k4=0.5;

在步骤S12中,令第四机架出口张应力T4=k4T3=40MPa;

在步骤S13中,判断不等式Tmin≤T4≤Tmax是否成立?若不等式成立,则转入步骤S14; 否则,转入步骤S19;显然不等式Tmin≤40MPa≤Tmax不成立,转入步骤S19;

在步骤S14中,根据各机架入口张应力Ti-1,出口张应力Ti,变形抗力σs,轧制速度 为vi,带材的宽度B,入口厚度hi-1,出口厚度hi和工作辊直径Dwi,计算当前工况下各 机架的

打滑因子ψi={0.150,0.167,0.157,0.143,0.127},

热滑伤指数={0.102,0,149,0.307,0.462,0.530},

振动系数φi={0.0135,0.0532,0.1353,0.3444,0.7051},

轧制力Pi=(1013.01,939.33,967.22,729.33,717.99},

轧制功率Fi={1837.37,2401.91,3033.40,2173.89,2013,7751};

在步骤S15中,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其中,Pmaxi为机架i所允许的最大 轧制压力,Fmaxi为机架i所允许的最大轧制功率,ψ*为临界打滑因子,为临界滑伤指 数,φ*为临界振动系数;若不等式成立,则转入步骤S16;否则,转入步骤S19,显然, 该不等式成立,转入步骤S16;

在步骤S16中,利用金属变形模型和辊系弹性模型计算各机架出口张应力分布:

σ11j={81.4,95.5,109.2,121.4,131.5,138.7,142.8,143.8,143.5,140.0,133.2,123.6,111.7,98.4,84.7},

σ12j={135.3,147.7,159.4,169.5,177.6,183.3,186.3,186.7,187.0,184.5,179.3,171.7,161.9,150.6,138.5},

σ13j={55.4,66.5,76.7,85.6,92.6,97.5,100.339100.8,100.7,98.4,93.7,87.,78.4,68.3,57.4},

σ14j={42.3,59.6,74.9,87.4,96.6,102.5,105.2,104.7,106.1,104.3,98.9,90.1,77.9,62.9,45.8},

σ15j={17.9,33.6,47.7,59.6,68.8,75.1,78.6,79.3,79.4,76.4,70.5,61.6,50.0,36.1,20.5},

其中,j表征轧辊辊身方向上或带材宽度方向上的条元号);

在步骤S17中,计算目标函数F=Σi=15αiσ1ijmax-σ1ijminTi=0.70;

在步骤S18中,判断不等式F<F0是否成立?若不等式成立,则令F0=F,Tiy=Ti, 这里,i=1~4,并转入步骤S19;否则,直接转入步骤S19;显然不等式F<F0成立, F0=0.7;

在步骤S19中,判断不等式k4<1.5是否成立?若不等式成立,则令k4=k4+0.1=0.1, 转入步骤S12;否则,转入步骤S20;

在步骤S20中,判断不等式k3<1.5是否成立?若不等式成立,则令k3=k3+0.1=0.1, 转入步骤S09;否则,转入步骤S21;

在步骤S21中,判断不等式k2<1.5是否成立?若不等式成立,则令k2=k2+0.1,转 入步骤S06;否则,转入步骤S22;

在步骤S22中,判断不等式是否成立?若不等式成立,则令 k1=k1+1=1,转入步骤S04;否则,转入步骤S23;

在步骤S23中,这里,i=1~4,输出最优张应力Tiy=(200,200,100,140)(单位:MPa), 从而完成机组张力制度的优化。

为了方便比较,表1分别给出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与传统方法得出的1#~5#机架目 标函数的计算明细的统计情况。通过表1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冷连轧机组极薄带钢 轧制的张力制度优化方法后,表征各机架张应力分布的目标函数从0.72降到0.38,下降 了47.2%。

表1本发明与传统方法的目标函数计算明细的对比表

本发明在考虑板形的同时,也考虑到了打滑、振动、热滑伤的影响,为了方便比较, 表2分别给出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与传统方法得出的最大打滑因子、最大振动系数、最 大热滑伤指数以及末机架板形的对比。通过表2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冷连轧机组极 薄带钢轧制的张力制度优化方法后,用于表征打滑的特征参数打滑因子从0.28降到0.20, 下降了28.6%;用于表述热滑伤的特征参数热滑伤指数从0.61下降到了0.52,下降了 14.8%;用于表征轧机振动的振动系数从0.81下降到0.73,下降了9.9%;用来表示带材 质量的末机架出口板形从26.7I下降到20.3I,下降了24.0%。图2是本发明方法与传统 方法末机架板形对比图,由图2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冷连轧机组极薄带钢轧制的张 力制度优化方法后,表示带材质量的末机架板形比传统方法有明显改进。

表2本发明与传统方法最大打滑因子、最大热滑伤指数、最大振动系数、末机架出口板形对比表

对比项 最大打滑因子 最大热滑伤指数 最大振动系数 末机架板形 本发明 0.20 0.52 0.73 20.3I 传统方法 0.28 0.61 0.81 26.7I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的技 术方案,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任何基于本发明的实质精神对以上所述实施例 所作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