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建筑机械以及用于铣刨和运走建筑机械铣刨材料流的方法

建筑机械以及用于铣刨和运走建筑机械铣刨材料流的方法

摘要

在自驱动的用于处理地面的建筑机械(1)中,尤其是冷铣刨机、再生机或露天采矿机,包括铣刨鼓(6)和传送设备(18),铣刨鼓(6)由机架(2)支撑,传送设备(18)布置在机架(2)处,其在处理操作期间从铣刨鼓(6)接收铣刨材料(3),且在传送方向(30)上在持续转动的第一输送带(10)上沿着抛物线轨迹(9)在卸料端(11)处将铣刨材料卸载到卸料点,设置为实现以下特征:至少地,传送设备(18)在传送方向(30)上观察的最后部段包括布置在输送带(10)上的不少于一条持续转动的遮盖带(12a,12b),遮盖带基本上平行于输送带(10)延伸,且在输送带(10)的长度的至少一部分部段上抵靠输送带(10)上的铣刨材料(3)。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72720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维特根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10806727.9

  • 发明设计人 C·贝尔宁;C·巴里马尼;G·亨;

    申请日2014-12-22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北京市路盛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唐超尘

  • 地址 德国温德哈根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9:33:3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4-27

    授权

    授权

  • 2015-07-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1C23/088 申请日:201412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6-2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驱动建筑机械,尤其是根据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 冷铣刨机、再生机、露天采矿机和根据权利要求13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铣 刨和运走铣刨材料流的方法。

背景技术

当使用路面铣刨机去除地面或路面材料时,产生的铣刨材料由路面铣 刨机通过传送设备装载到运输车上。在这种布置中,传送设备可包括一个 或多个输送带,其从铣刨鼓接收材料并沿着抛物线卸料轨迹在卸料端将铣 刨材料卸载。铣刨材料的装载在作业中(即,当路面铣刨机和运输车在运 动时)实现。在该过程中,重要的是以受控的方式将铣刨材料传送到运输 车,因为如果铣刨材料不被卸载到规定的卸料点则可能影响旁边的交通流 量,或者当铣刨材料没有全部到达运输车的装载表面时会引起额外的清扫 操作。

为了引导材料流,传送设备的(在传送方向上观察的)至少最后部段 可优选地安装成横向地和/或在高度上可枢转,在这种情况下,能额外地通 过调节传送速度来影响抛物线轨迹。

铣刨材料的属性取决于所要执行的任务和所调节的操作参数而有所不 同,所述任务例如是精细铣刨或去除整个道路路面,所述操作参数例如是 路面铣刨机的行进速度、铣刨深度和铣刨材料的类型。

具体而言,单位时间铣刨材料的量,以及其组成和铣刨材料的碎片的 尺寸大小可能有所不同。

总体上已知的是,通过一个或多个连续的输送带将铣刨材料装载到运 输车上。

在陡峭坡度的输送机中,还已知的是使用双带的带式输送机(EP 0 249  084)。

对于路面铣刨机中已知的简单输送带,由于铣刨材料的不均匀性和铣 刨材料的量的变化,可能形成不连续的材料流。

这归因为这样的事实:取决于铣刨材料碎片的尺寸大小,即特别是如 果输送带上有非常多或非常少的铣刨材料或者在具有平板状碎片的铣刨材 料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在碎片之间的相对运动和碎片与输送带的相对运动。

特别是在输送带高速运转的情况下,在铣刨材料和输送带之间可能会 形成波动的滑动量。结果,可能会产生铣刨材料的各个成分的不同卸料速 度,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铣刨材料的不同碎片的飞行路径偏离规 定的抛物线轨迹。另外一个结果是,平均来说,有效的卸料速度低于输送 带的速度而导致能量的损失。

此外,减速的材料流更易于受到外部影响,例如横向于输送带施加的 风负载,因为这会使传送方向上的动能降低。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机械,以及用于铣刨和运走建筑 机械铣刨材料流的方法,其中可以改进的方式计算铣刨材料的卸料和对其 以更高水平的可重现性(reproducibility)进行调节。

以上目的可分别通过权利要求1和13的特征得以实现。

本发明有利地设置成,至少地,传送设备在传送方向上观察的的最后 部段包括布置在输送带上方的不少于一条持续转动的遮盖带,所述遮盖带 基本平行于输送带延伸,且在输送带长度的至少一部分部段上抵靠输送带 上的铣刨材料。

本发明提供如下的优点:

通过在输送带上方布置不少于一条遮盖带,可更精确地调节材料流的 形式和方向以及集束。总而言之,可获得铣刨材料的更高且更均匀的卸料 速度以及可对卸料速度进行更精确的调节,这特别是因为从产生更低滑动 量的意义上来说,可以实现从输送带到铣刨材料的更好的力传动。

由于现在可由叠加的遮盖带确保密封,可避免过去到目前为止都需要 的侧面密封件,该侧面密封件在输送带处产生摩擦损失。总的来说,提高 的能量效用(energy performance)确保能够减少燃料消耗并在污染物排放 方面更好地符合法律的规定。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设置成将传送设备或传送设备的最后部段布置 成在机架处在倾斜和/或横向对齐方面枢转。

遮盖带优选地在朝向输送带的方向上弹性地被预加张力。在这种布置 中,通过遮盖带自身的重量也可产生接触力。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遮盖带设置成在高度上可调节和/或以预加张 力的方式被支撑在朝向输送带的方向上。被弹性地支撑使得能够补偿遮盖 带的重量的一部分,或者针对重量负载增加初始张力,或者仅仅下股动态 地压靠着输送带上的铣刨材料。

在本发明进一步的发展中,输送带设置成具有可折叠的设计,其中输 送带的前面部段或在传送方向上观察的最后部段在处于运输位置时能够向 下枢转。为此目的,遮盖带优选地可以是分割的设计,使得在彼此后面布 置的两条遮盖带一起布置在输送带上。在这种布置中,在运输方向上观察 的最后的遮盖带可折叠,优选地与输送带的前面部段一起能够向下折叠。 因此路面铣刨机的运输长度能显著降低。

遮盖带还可以仅仅布置在输送带的可折叠的前面部段的区域中。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输送带设置成包括用于上股和下股的支撑辊 子,以及输送带的上股的支撑辊子在正交于传送方向延伸的平面中形成运 输通道,该运输通道在输送带的上股上具有凹形横截面。

根据进一步的发展,遮盖带设置成包括用于遮盖带的上股和下股的支 撑辊子,以及用于遮盖带的下股的支撑辊子在正交于传送方向延伸的平面 中允许根据出现在输送带上的铣刨材料的量来灵活地调节遮盖带的下股的 横截面的形状。可在支撑辊子布置的每个位置上动态地实现根据出现在输 送带上的铣刨材料的量对下股的横截面形状进行的灵活调节。

优选地,遮盖带的下股的铰接的支撑辊子设置成在朝向第一输送带的 方向上被弹性地预加张力。为此目的,至少地,用于输送带的上股的支撑 辊子和用于遮盖带的下股的支撑辊子包括以铰接的方式相互耦联的多个辊 子节段。在这种布置中,输送带的上股的节段优选地支撑在固定位置处, 而以可移动的方式支撑用于遮盖带的下股的支撑辊子,以使得各个辊子节 段能相对于彼此采取不同的角位置。

或者,也可能将用于遮盖带的下股的支撑辊子设置成在传送方向上观 察在彼此后面的V型双重布置。

带(即输送带和不少于一条遮盖带)的传送速度是独立地可变的和/或 可调节的。

不少于一条遮盖带可以在输送带端部前面的卸料端的区域中从输送带 分开。

不少于一条遮盖带可以在输送带卸料端的区域中延伸超过在传送方向 上观察的输送带的端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设置成遮盖带在卸料端在运输方向上观察时面对输 送带伸出,且遮盖带的伸出部分相对于输送带绕着横向且平行于输送带延 伸的轴线可枢转,或者绕着输送带的端部以弧线的形状被引导。遮盖带的 伸出部分的可枢转性可影响铣刨材料的抛物线卸料轨迹。

在其中例如遮盖带的下股绕着输送带的末端以弧线的形状被引导的这 种实施例中,遮盖带的最后偏转辊子能够从其中遮盖带的下股以弧线的形 状例如在大约90°的角度范围中包围输送带的末端的位置移动到其中在运 输方向上观察时最后偏转辊子位于遮盖带的成直线的延伸部的位置。

取决于所述偏转辊子的位置,可改变抛物线轨迹以便使得能够调节铣 刨材料在运输车的装载表面上的碰撞点。

可以设置成带包括分别在入口侧和出口侧的基本成直线的偏转辊子, 以及在传送方向上观察的不少于一个的最后偏转辊子相对于各自相对的偏 转辊子可枢转。偏转辊子在卸料端处的可调节性使得尽管有高传送速度, 但在合适的情况下如果需求增加,则材料流能够更加强烈地形成集束且能 够缩短抛物线轨迹,以使得卸料点移动到更接近于传送设备。

在用于铣刨和运走路面铣刨机的铣刨材料流的方法中,设置成在输送 带的长度的至少一部分上,在传送设备的输送带和不少于一条上部遮盖带 之间运输铣刨材料。

在该过程中,遮盖带可在朝向下部输送带的方向上被弹性地预加张力, 下部输送带至少在其与铣刨材料接触的部分承载铣刨材料。

铣刨材料可以在下部输送带的运输通道中被运输,在这个过程中,上 部遮盖带的下股以如此方式被引导以使得下股压靠铣刨材料,该下股取决 于铣刨材料的量具有从凸形到凹形(convex to concave)的横截面形状。

在带之间接收铣刨材料的带可在入口侧以会聚的方式被引导和/或在 出口侧以分开的方式被引导。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示出以下:

图1示出路面铣刨机,

图2示出在纵向中心平面上的通过图1的传送设备的截面图,

图3示出沿着图2中线III-III所取的截面图,

图4示出根据图3的具有负载的输送带的截面图,

图5示出折叠状态下传送设备的侧视图,

图6示出用于输送带的下股的支撑辊子的替代设计,以及

图7示出具有伸出的且可枢转的遮盖带的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用于铣刨地面或路面的建筑机械1,其也被称做冷铣刨机。

冷铣刨机具有包含例如四个履带单元的底盘,所述底盘支撑路面铣刨 机1的机架2。可理解的是,履带单元可全部或部分地由轮子替代。

横向于行进方向延伸的铣刨鼓6安装在机架2上。优选地经由升降柱 通过履带单元的高度调节来设置铣刨深度。如图1所示的冷铣刨机也被称 为前装载式路面铣刨机,因为其能够将铣刨材料3朝向在行进方向上所观 察的前方传送到运输车上的卸料点。传送设备18的第一输送带5布置在行 进方向上观察的铣刨鼓6的前面,所述第一输送带5优选地将铣刨材料3 传送到第二输送带10。可以理解的是,路面铣刨机1也可仅包括单个输送 带,输送带也可布置在路面铣刨机1的后部。

如图1所示的冷铣刨机示出也允许使用折叠的传送设备18的建筑机械 的典型实施例。一种可折叠的输送带总体上可从EP 2 113 613 A1中已知。

图2示出通过传送设备18的纵向中心平面的部分截面图,该传送设备 18包括下部输送带10和两条连续的上部遮盖带12a、12b。不少于一条遮 盖带12a、12b布置在传送设备18的输送带10的上面,使得尽管如附图所 示的实施例,也可仅有单个的遮盖带12布置在输送带10的上面。

输送带10和遮盖带12a、12b是绕着基本上成直线的偏转辊子20至25 持续转动的带,其中在传送方向30上观察的前面的偏转辊子20、22、24 可优选地是从动偏转辊子,且其中在传送方向30上观察的后面的偏转辊子 21、23、25也可以是球形的设计。

输送带10和遮盖带12a、12b各包括上股13、15和下股14、16,在该 布置中,单个或多个遮盖带12a、12b的下股14可以在朝向输送带10的上 股15的方向上被预加张力。

总而言之,不少于一条遮盖带12a、12b可以相对于输送带10在高度 上可调节。为此目的,传送设备18包括用于输送带10的框架44和用于遮 盖带12a、12b的框架42a、42b,其中引导元件40被设置在所述框架的侧 面,其使得不少于一条遮盖带12a、12b能相对于输送带10在高度上可调 节。

在这种布置中,遮盖带12a、12b和它们各自的下股14可缘于其自身 的重量压靠在输送带10上或压靠在输送带10上运输的铣刨材料3上。

侧面引导设备40(图1和图5)布置在遮盖带10和输送带12a、12b 的两侧上,其可与弹簧设备结合以使得遮盖带12a、12b不以其全部重量压 靠在输送带10的上股15上。

不言而喻,也可以调节引导设备40从而使得能够在输送带10和遮盖 带12a、12b的框架42a、42b、44之间预设特定的永久距离。

引导元件40替代地还可以与弹簧元件结合,该弹簧元件对不少于一条 遮盖带12a、12b的框架42a、42b向下预加张力。由表示沿着图2中的线 III-III所取截面图的图3和图4可最佳地看出,支撑辊子32可优选地用于 输送带10的上股15,所述支撑辊子32的辊子节段32a、32b、32c以铰接 的方式互相连接,且与上股15一起形成用于铣刨材料3的具有凹形横截面 的底座。在这种设计中,支撑辊子32优选地布置在框架44中的固定位置 中。

不少于一条遮盖带12a、12b的下股14包括可移动的支撑辊子34,该 辊子34也可分节段并以铰接的方式互相连接,使得它们能从输送带10具 有最小负载时的最低位置(如图3所示)变化到输送带10在负载状态中时 的位置(如图4所示)。为此目的,例如使用一种机构将在基本正交平面中 的支撑辊子34分别引导到遮盖带12a和12b。在这种布置中,每个支撑辊 子34由例如三个辊子节段34a、34b、34c组成,其中所有的辊子节段例如 通过在框架42a、42b处的四连杆机构50被引导在正交平面中。

用于遮盖带12a或12b的下股14的支撑辊子34可以分别通过弹簧元 件例如罗斯塔块件(Rosta-Blocks)预加张力地抵靠下股14。

不少于一条遮盖带12a、12b的上部支撑辊子35和输送带10的下部支 撑辊子33可以是被支撑在相对于框架42a、42b、44的固定位置中的成直 线的辊子。

而且,输送带10或遮盖带12a、12b可分别包括侧面引导设备46,其 分别在相对于框架42a、42b、44的特定高度上布置在不少于一条遮盖带的 上股13处和在输送带的下股16处,以保证侧向引导。遮盖带12a、12b在 入口侧以会聚的方式在偏转辊子23、25和第一支撑辊子34之间被引导到 输送带10,然而在出口侧,遮盖带12a、12b以发散的方式被引导在朝向在 传送方向30上观察的前面的偏转辊子22、24的方向上。

在这种设计中,在传送方向30上观察的最后的遮盖带12b的在传送方 向30上观察的前面的偏转辊子22可以布置成相对于运输带10的偏转辊子 20枢转,使得可通过不同的方式调节在运输带10和不少于一条最后遮盖 带12b之间的铣刨材料3的卸料方向。

输送带10的上股15和不少于一条遮盖带12a、12b的下股14分别在 传送方向30上以相同的、优选地可调节的传送速度移动或以可调节的不同 传送速度移动。可通过传送设备18的传送速度和高度调节来影响在卸料端 11的抛物线轨迹9的形状,以及可通过分别调节在最后的遮盖带12b和输 送带10之间的距离和枢转角度的来影响在卸料端11的抛物线轨迹9的形 状。

由图5可见,出于运输目的,传送设备18的前面部段17能向下折叠 且锁定在图5可见的端部位置处。适于这种目的的回转机构60的示例大体 上描述在EP 2 113 613 A中。优选地设置成对传送设备18的折叠的前面部 段17设置其自身的遮盖带12b。在输送带10上布置的遮盖带12a、12b的 这样的分段使得能保持输送带10的折叠可能性。

图6示出输送带10的上股15的支撑辊子32的替代实施例。

在这个实施例中,成直线的支撑辊子32采用双重布置,支撑辊子32 布置成在传送方向30上紧跟着彼此后面且一起在传送方向30上形成输送 带10的上股15的V型的支撑。

输送带10和遮盖带12a、12b在面向铣刨材料3的表面上所具有的轮 廓使得运输表面上的滑动量能够最小化。

图7示出这样的实施例,其中遮盖带12b的伸出部段12c是可枢转的, 以便调节铣刨材料流3到规定的卸料点27的抛物线轨迹。

上部遮盖带12b在卸料端11处延伸超过偏转辊子22,且在离偏转辊子 22一定距离处包括附加的偏转辊子26,该偏转辊子26在朝向输送带10的 方向上可绕着优选地与偏转辊子22的轴线共轴的基本水平的轴线枢转。

可以理解的是,尽管有如图7所示的实施例,面对输送带10伸出的部 段12c也可更长,以这样的方式使得遮盖带12b、12c的下股14能以例如 多达90°的弧线的形状在偏转辊子20的区域中围绕着输送带10。

如图7中的虚线所示,偏转辊子26也可被带到这样的位置,其中遮盖 带12b的可枢转部段12c延伸在余下遮盖带12b的成直线的延长部上。在 这种情况下,如图7的虚线所示,产生用于铣刨材料3的不同抛物线轨迹。

因此可通过伸出部段12c的枢转位置来确定在运输车的装载表面28上 的卸料点27的位置。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