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中风后偏瘫肢体肿胀的中药熏洗剂

一种治疗中风后偏瘫肢体肿胀的中药熏洗剂

摘要

本发明涉及治疗中风后偏瘫肢体肿胀的中药熏洗剂,可有效解决中风后偏瘫肢体肿胀的用药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该中药是由以下原料药物制成:红花20-30g、伸筋草20-30g、艾叶15-25g、花椒20-30g、透骨草20-30g、桂枝10-20g、鸡血藤15-25g和独活15-25g,将上述原料药物粉碎,混合均匀,装入药袋内即可,本发明原材料丰富,组分科学,配伍合理,互相支持,是用于中风后偏瘫肢体肿胀的有效药物,具有温通经脉、活血通络、祛风除湿之功,疗效好,用药安全,无毒副作用,是治疗中风后偏瘫肢体肿胀药物上的创新。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3-10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6/758 授权公告日:20171114 终止日期:20190305 申请日:20150305

    专利权的终止

  • 2017-11-14

    授权

    授权

  • 2015-07-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758 申请日:201503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7-0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特别是一种治疗中风后偏瘫肢体肿胀的中药熏洗剂。

背景技术

    中风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而中风后偏瘫侧肢体肿胀是一个较为常见的现象。现代医学认为中风后偏瘫侧肢体肿胀主要是由于中风后偏瘫侧自主神经中枢受累,引起外周神经纤维的营养障碍,出现皮肤、皮下软组织的病理改变及功能障碍,容易产生手足肿胀,发凉,疼痛,皮肤粗糙,皮下瘀紫。目前,治疗中风后偏瘫侧肢体肿胀无疗效确切的药物,因此,治疗中风后偏瘫侧肢体肿胀的药物上改进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中风后偏瘫肢体肿胀的中药熏洗剂,可有效解决中风后偏瘫肢体肿胀的用药问题。

中医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中风病是由于患者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素虚或痰浊、瘀血内生,加之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饮酒饱食、用力过度、气候骤变等诱因,而致瘀血阻滞、痰热内蕴,或阳化风动、血随气逆,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脉外,引起昏仆不遂,发为本病。而中风后偏瘫肢体肿胀是痰瘀阻滞经脉、水湿停滞所致;患肢体温降低乃经络瘀阻、阳气不通、气血运行不畅使肌肉和关节得不到濡养。治疗宜温通经脉、活血通络、祛风除湿为主。据此,本发明解决的技术方案是,该中药是由以下原料药物制成:红花20-30g、伸筋草20-30g、艾叶15-25g、花椒20-30g、透骨草20-30g、桂枝10-20g、鸡血藤15-25g和独活15-25g,将上述原料药物粉碎,混合均匀,装入药袋内即可。

本发明原材料丰富,组分科学,配伍合理,互相支持,是用于中风后偏瘫肢体肿胀的有效药物,具有温通经脉、活血通络、祛风除湿之功,疗效好,用药安全,无毒副作用,是治疗中风后偏瘫肢体肿胀药物上的创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可由以下原料药物制成:红花20g、伸筋草20g、艾叶15g、花椒20g、透骨草20g、桂枝10g、鸡血藤15g和独活15g,将上述原料药物粉碎,混合均匀,装入药袋内即可。

实施例2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还可由以下原料药物制成:红花25g、伸筋草25g、艾叶20g、花椒25g、透骨草25g、桂枝15g、鸡血藤20g和独活20g,将上述原料药物粉碎,混合均匀,装入药袋内即可。

实施例3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还可由以下原料药物制成:红花30g、伸筋草30g、艾叶25g、花椒30g、透骨草30g、桂枝20g、鸡血藤25g和独活25g,将上述原料药物粉碎,混合均匀,装入药袋内即可。

    本发明组方合理配伍,协同作用,通过熏洗借助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粘膜作用于肌体,促使腠理疏通、脉络调和、气血流畅,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加之熏洗时从远端向近端搓揉患肢,以疏通经络、滑利关节,促进血液循环,从而使药物直达患处,调和气血,使患肢紧张感减轻,肿胀消退。诸药合用,具有温通经脉,活血通络,祛风除湿之功效,有效用于治疗中风后偏瘫肢体肿胀,疗效好,用药安全,并经临床实验得到了充分证明,有关临床实验资料如下:

1 临床资料

1.1病例资料  观察病例共60例,患者均为河南省中医院脑病科门诊和住院患者,随机单盲分为治疗组、对照组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中男21例,女9例,年龄48~70岁,平均60.5岁,病程10天~4个月,平均2个月。脑梗死患者25例,脑出血患者5例;其中单侧上肢肿胀10例,单侧下肢肿胀12例,两侧上下肢均肿胀8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48~72岁, 平均61.5岁,病程11天~4个月,平均2个月。脑梗死患者26例,脑出血患者4例;其中单侧上肢肿胀11例,单侧下肢肿胀12例,两侧上下肢均肿胀7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符合《中医内科学》中“中风”的诊断标准:半身不遂者,轻度仅见肢体力弱或活动不利,重者则完全瘫痪。西医诊断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或MRI证实。肢体肿胀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软组织损伤症状分级标准制定。

纳入标准:1.符合西医诊断标准;2.符合中医诊断及证型标准;3.年龄45岁~75岁之间;4.同意参加实验,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治疗方案

2.1对照组 给予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脑保护、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等,伴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者给予降压、控制血糖及扩冠等处理。缺血性卒中加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治疗。配合常规针刺及康复治疗。

2.2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本发明中药散剂熏洗,将本发明药袋用沸水2500ml冲泡于熏洗盆内,加盖10 min,测水温在65-75°时,将患肢暴露平置于熏洗盆上,盖上浴巾,待药液温度降至38-45°时,揭去浴巾,将患肢浸泡于药液中,从远端向近端反复多次搓揉,并用热毛巾蘸药液擦洗不能浸泡的肿胀部位(药液冷却后可直接将瓷盆放于电炉上加温后继续使用)。每侧偏瘫肢体各熏洗20min,每日1次,10d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文献拟定。痊愈:患肢肿胀完全消失,神经系统体征得以改善,3个月内肢体浮肿未出现。显效:患肢肿胀完全消失,神经系统体征得以改善,3个月内偶有肢体浮肿,但很快消退。有效:患肢肿胀减轻,神经系统体征有所改善。无效:患者肢体肿胀无好转。

3.2两组患者疗效比较,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组别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30)1883196.67%对照组(30)6661260.00%

从上表可见,治疗组30例患者中,痊愈18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1例,愈显率86.67%,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30例患者中,痊愈6例,显效6例,有效6例,无效12例,愈显率40.00%,总有效率为60.00%。经Ridit检验,U=4.82, P<0.01,两组疗效比较有极显著性意义。

结论

由上述情况表明,本发明是用于中风后偏瘫肢体肿胀的有效药物,具有温通经脉,活血通络,祛风除湿之功效,有效率达96%以上,本发明组份科学,原料丰富,价格低廉,合理配伍,互相支持,无毒副作用,疗效显著,安全可靠,临床意义巨大。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