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齿轮、电机齿轮装置、车辆、带齿轮的发电机及力传输件

齿轮、电机齿轮装置、车辆、带齿轮的发电机及力传输件

摘要

一种车辆具有一电机齿轮装置,该车辆的后轮被连接至该齿轮的输出轴,而该齿轮的输入轴被连接至一电机。该齿轮具有一外轮、一内轮及一延伸于该外轮与该内轮之间的牵引装置。还设置有一旋转传动器,其将该压力装置抬离该内轮的外周边并向着该外轮的内周边推动该压力装置。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71273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TQ系统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510085274.X

  • 发明设计人 鲁迪·霍贝尔;安东·罗森伯格;

    申请日2010-03-30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翟羽

  • 地址 德国塞费尔德德林巿米尔豪路2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9:23:3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6-30

    授权

    授权

  • 2015-07-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16H55/17 申请日:201003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6-1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本申请为申请号201080015450.8、申请日2010年03月30日、发明名称“齿 轮、电机齿轮装置、车辆、带齿轮的发电机及力传输件”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是有关于一种具有一输入轴及一输出轴的齿轮,特别地,本申请 是有关于一种具有这种齿轮的电机齿轮装置及一种具有这种电机齿轮装置的 机动车辆。本申请还涉及一种发电机,带有一驱动装置例如内燃机或用于水 或风的推进器,依据本申请还具有一发电机装置以产生电流并且具有一齿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改进的齿轮、电机齿轮装置、车辆、带齿轮的发电机及 力传输件。

该齿轮具有一输入轴及一输出轴,还具有一外轮及一相对于该外轮被同 心设置且通常位于该外轮内侧的内轮。还设置有一环形或圆柱形或椭圆形的 牵引器,其延伸于该外轮与该内轮之间。一转动的传动器抬起或拖动该牵引 装置离开该内轮的外周边且将其推向该外轮的内周边。这对于一能提供高传 动比的变速箱而言是一种简单、可靠的设置。

有许多方式用于将该输入轴与该输出轴连接至该齿轮。特别的有利的是 将该输入轴连接至该传动器,以及将该输出轴连接至该内轮或该外轮。然后 未被连接至该输出轴的轮需要保持稳固或被连接至该齿轮的一机座上。

另外,还可以将该输入轴连接至该外轮或该内轮,而该输出轴则被连接 至该传动器。然后未被连接至该输入轴的轮需要保持稳固或被连接至该齿轮 的一机座上。这种布置需要仔细地被设计,以避免该传动器自锁,但这对于 将来自缓慢电源的高输入扭矩转换成被发电机通常需要的高转动频率是特别 有用的。

该牵引装置可以被设置成一种可转动的内连接链键的封闭链条,例如螺 栓链或滚子链。

不但有可能将该链条设置为一种单链条,还可能设置为一双链条或三重 链。这种双链条或三重链的其中一优点在于:该传动器可以被设置一个不同 于该内轮或该外轮的轴平面的轴平面中。然后可以设置更高的传动比。

该齿轮可以被设置为一种一排齿轮设计,其中该牵引装置具有一单径向 部,用来与该外轮及该内轮相接触。在该一排齿轮设计中,该传动器通常从 位于该内轮与该外轮之间的间隙内接触该牵引装置或该压力装置。该传动器、 该内轮、该外轮以及该牵引装置或该压力装置基本上位于相同的轴平面中, 使得该设计轴向对称。

在一种轴向非对称的两排齿轮设计中,该内轮与该外轮通常位于不同的 轴平面中,其中该传动器是位于该内轮的轴平面内或该外轮的轴平面内。然 后该牵引装置轴向延伸于该内轮与该外轮的轴平面之间,并在他们各自周围 的不同位置与该内轮及该外轮接触。

在一种三排齿轮设计中,两对内轮与外轮通常设置在不同的轴平面上, 其中该传动器位于这两对内轮与外轮之间的一第三轴平面上。还可以想到一 种三排齿轮设计,具有两个内轮与一个外轮,或者可选择地具有两个外轮及 一个内轮。在另一选择中,还可能提供一种具有两个传动部分的双排传动器, 其中每一传动部分都被设计在一个与该内轮的轴平面不同的轴平面中。然后 该牵引装置轴向延伸于该外轮与该内轮的轴平面之间,并在他们各自周边的 不同位置与该内轮及该外轮相接触。

还可能提供一种轴向对称的三排齿轮设计,具有位于不同的轴平面中的 两个外轮与一个内轮。其中该传动器位于该内轮的轴平面内。还可能提供一 种具有两个传动部分的双排传动器,其中每一传动部分均设置在每个外轮的 轴平面上。然后该牵引装置轴向延伸于该内轮与该外轮的轴平面之间,并在 他们各自周边的不同位置与该内轮及该外轮相接触。

该牵引装置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连续的椭圆形牵引元件,其可以是一可 变形的圆形环或圆柱体。这样一种牵引装置易于制造,特别是如果该牵引元 件被设置为一种有柔性带的形式,可能会带有齿。这样一种牵引元件通常由 塑料或橡胶制成,其设置于一金属网或者一纺织或无纺织纤维上。

在一非常有利的形式中,该牵引元件包括一薄的柔性的齿条元件,其有 可能设置有齿,并且它还可以由塑料制成。该柔性齿条元件可以包括许多个 针,其直立于或自该齿条元件的至少一轴平面凸出,且其与该柔性齿条元件 同轴设置。具有这样一种牵引装置,可以实现极高的传动比,因为该外轮的 直径与该内轮的直径之间的差异几乎可以与这些针的直接一样小。

该传动器或这些传动器,通过将他们相对于该外轮与该内轮同心地组装, 可以设置在一可转动的传动架上。如前面所讲,该传动架最好是被连接至该 输入轴或该输出轴,以实现高传动比。

这些传动器可以被组装在一轴上,这样当该轴被设置在该传动架上时, 他们就能够转动。另外,该传动器可以固定至该传动架,其中该牵引装置包 括许多个可转动的接触元件,例如位于链条螺栓上的滚子。

还有可能将这些传动器设置为偏离该传动架的转动轴,这样该传动器的 转轴就被设置为离开该传动架的转轴。这提供了新形状的外表面的传动器, 其容易制造。

此外,该传动器的转轴可以基本上与该传动架的转轴一致,其中面向该 牵引装置的该传动器的一接触表面基本上被设置成椭圆形状。提供一基本的 椭圆形状,包括设置一个非圆形平坦表面,其中是圆的,因此可以在该接触 表面与该牵引装置之间设置一种轴承或许多个球。

在一个可能使用的该齿轮中,设置有一电机,该电机的一转子被连接至 该齿轮的输入轴。对于轻型车辆,通常设置有一种具有一径向间隙的直流无 刷电机,但同样能应用其它类型的电机还有内燃机,如在下面描述的实施例。 因为该齿轮箱同时也可以是电机箱,所以容易在该直流无刷电机设置本申请 的该齿轮。

一种车辆,特别是一种两轮或三轮的车辆,能被安装这样的一种电机齿 轮装置,其中该车辆的至少一被动轮被连接至该齿轮的该输出轴。

该齿轮还可以被使用于一种发电机,其具有一驱动装置例如是一内燃机 或一种水力或风力推进器,以及具有一产生装置用来产生电力。然后该齿轮 的一输入轴被连接至该驱动装置,而该齿轮的一输出轴则被连接至该发电机 的一输入轴。

一种有利的传动组件,用来接触在一齿轮中的牵引装置,其包括一个或 多个第一传动元件以及一个或多个第二传动元件,他们设置在一可转动的传 动架上,而该传动架是相对于该外轮与该内轮被同心组装并且最好是被连接 至该输入轴或该输出轴以实现高传动比。这些传动元件都组装在一轴上,这 样他们能够在该传动架上转动。该第一传动元件与该第二传动元件都被设置 为偏离该传动架的转轴,这样一种排布允许新形状的传动器,其为齿轮的设 计提供了一些特别的自由度。

还有可能通过将这两个传动元件相对移开而收紧或拉紧具有这两个传动 元件的该传动器。因此可以设置一种导引,用来将该第一传动元件相对于该 第二传动元件移动,以及具有一导引元件的传动调节裂缝。该导引元件被设 置在该传动架中的支架调整裂缝中,或者该导引元件通过导引裂缝而被设置 在相邻的传动元件中。

在另一种形式中,本申请的齿轮设置有一输入轴与一输出轴,其中至少 一旋转的传动器推动该压力装置离开该外轮的内周边,并将该压力装置推向 该内轮的外周边。该齿轮非常相似于其它选择,其中该传动器将该牵引装置 从该内轮的外周边移入该外轮的内周边。其它齿轮的大都数设计元件能够被 用于具有该压力装置的齿轮上,除非该压力装置需要能传输压缩力。这就是 为什么许多具有可移动键的链条都不能被用作一种压力装置。

本申请还为该齿轮提供一种薄的柔性的齿条元件,该齿条元件包括许多 个针,其直立于或自该齿条元件的至少一轴平面凸出,并且其与该柔性齿条 元件同轴设置。这些针还可以直立于该齿条元件的两个轴平面上。一种在许 多轴向圆柱孔中设置有许多个针的柔性齿条元件容易制造。已经证明由后硬 化钢制成的这些针是有利的,而且由铝制作该齿条元件。

附图说明

参考以下附图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申请的实施例,其中:

图1表示由本申请公开的一电机齿轮装置的前视图;

图2表示沿着图1中横断线J-J穿过图1所示的电机齿轮装置的剖面;

图3表示沿着图1中横断线F-F穿过图1所示的电机齿轮装置的剖面;

图4表示图1所示的电机齿轮装置的俯视图;

图5表示沿着横断线H-H穿过图4所示的电机齿轮装置的剖面;

图6表示图1所示的电机齿轮装置的有角度的前视图;

图7表示图6所示的电机齿轮装置去掉外轮盖的视图;

图8表示图6所示的电机齿轮装置的另一视图;

图9表示一种定子,具有一内轮架及如图6所示的电机齿轮装置的内轮;

图10是该定子的俯视图,具有该内轮架及在适当位置具有传动架的如图9 所示的内轮;

图11表示图1所示的电机齿轮装置的有角度的后视图;

图12表示图11所示的电机齿轮装置去掉外轮盖后的示图;

图13表示图11所示的电机齿轮装置的另一视图;

图14表示图11所示的电机齿轮装置去掉外轮后的示图;

图15表示沿着横断面M-M穿过图14所示的电机齿轮装置的剖面;

图16表示由本申请公开的被整合在一车架中的另一电机齿轮装置的有角 度的后视图;

图17表示又一电机齿轮装置的视图;

图18表示具有一链齿轮装置的另一电机齿轮装置的俯视图;

图19至图22表示由本申请公开谐波链齿轮的动作;

图23表示由一实施例公开的具有一双链条的谐波链齿轮;

图24表示由一实施例公开的具有一三重链的谐波链齿轮;

图25表示图24所示的谐波链齿轮沿着图24中的剖面标记F-F剖开的示图;

图26表示具有一双链条的谐波链齿轮的另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7表示一谐波链齿轮的另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8表示一滚子链的切面图;

图29表示一电机齿轮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部分爆炸图;

图30表示在图29中被忽略掉的齿轮零件的爆炸图;

图31表示图29中的电机齿轮装置的示意图;

图32表示穿过图29中的电机齿轮装置的剖面图;

图33表示图29中的电机齿轮装置侧视图;

图34表示穿过图29中的电机齿轮装置的另一个剖面;

图35表示前面实施例的具有压力装置的一种形式;

图36表示具有一两排针针环的一谐波链驱动的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37表示穿过图36的电机齿轮装置的剖面;

图38表示具有一两排针针环及一钢丝滚道轴承的一谐波链驱动的一实施 例的爆炸图;

图39表示具有一两排针针环及两个椭圆拖盘的一谐波链驱动的一实施例 的爆炸图;

图40表示穿过如图38或图39所示的电机齿轮装置的剖面;

图41表示穿过如图36所示的电机齿轮装置的剖面;

图42表示穿过如图37所示的电机齿轮装置的剖面;

图43表示穿过如图38所示的电机齿轮装置的剖面;

图44表示穿过如图37所示的电机齿轮装置的局部剖面;

图45表示一针环的侧视图;

图46表示穿过该针环的一元件的剖面;

图47表示具有一齿带的一谐波链驱动的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48表示穿过图47的谐波链驱动的第一剖面;以及

图49表示穿过图47的谐波链驱动的第二剖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15表示在本申请中公开的第一种电机齿轮装置100。

在图2中最清楚地显示,其表示沿着图1中横断线J-J穿过图1所示的电机齿 轮装置100的剖面。该电机齿轮装置100是被分为一杯状机座1、一内轮6在本 案中其以一件式被设置于一组装在该机座1内的输出轴11上因此它能够转动、 及一滚子链8其通过一组装在该机座1内的传动架5上而被导引于该机座1与该 内轮6之间因此它能够转动。

在图1中能够清楚地看到,该机座1在其内侧具有沿径向朝内面对的外轮 齿2,而该内轮6具有沿径向向外面对的内轮齿7。该滚子链8被设计为它以一 种形式配合的连接方式与该外轮齿2和该内轮齿7啮合。

该传动架5本身被最清楚地表示于图3中,图3表示沿着图1中横断线F-F穿 过图1所示的电机齿轮装置100的另一剖面。

一第一传动器3与一第二传动器4设置于该外轮齿2和该内轮齿7之间且随 着传动架5在外围转动,每一传动器3、4都能牵引该滚子链8的一部分进入该 外轮齿2,并且通过该内轮齿7将该滚子链8抬离该第一传动器3与该第二传动 器4。

通过该第一、第二传动器3、4牵引或举起该滚子链8已经表示于图5中, 其表示沿着图4中横断线H-H的剖面。为了实现这种目的,该第一传动器3与 该第二传动器4都具有一面对该内轮齿7的弯曲的镰刀形的内表面,以及一沿 该滚子链8滑行的凸起的外表面13。

该传动架5被设计圆筒形的主体,其组装于该机座1内的一前径向轴承14 及一后径向轴承15上,因此它能够围绕该电机齿轮装置100的一对称轴10旋 转。在这种排布中,该传动架5被设计为与该第一、第二传动器3、4呈一件式, 其最清楚地表示于图3中。

为了简化该传动架5的轴承组件,该机座1由两部分制成:一杯形前座体 部16及一圆筒形中心座体部17,二者径向配合。在这种排布中,该杯形前座 体部16具有一向前延伸的轴承支撑18,一前输出轴的轴承19设置于其中。图6 中已最清楚地表示出在该前座体部16的径向外侧部与该轴承支撑18之间的区 域中形成有孔20,这些孔20的总数为12。他们被用透明的塑料面板(未图示) 密封防止漏油。这些透明的面板可供观察机座1内的油位,并且能被用来监控 该电机齿轮装置100的运转。

与该前座体部16轴向相反的该机座1的侧面是被一杯状后座体部9封闭, 该杯状后座体部9具有一接收口28,以供一后输出轴的轴承26安装,且该输出 轴11安装于该后输出轴的轴承26中,因此机座1能够转动。

一圆盘状定子板50被夹持于该后座体部9与该中心座体部17之间的一轴 向中心位置,在此处利用固定螺栓51,定子板50被拧紧至该后座体部9,因此 它不能转动。该定子板50具有围绕其周边的若干个电枢22,这些电枢22面对 着该传动架5的内壳体表面。在这种排布中,该定子/电枢22被线圈绕组(未 图示)环绕,当该电机齿轮装置1在运转时,电流流过线圈绕组。此外,带有 电容连接器54的几个中间电路环形电容器52被用来作为逆变元件53的蓄能 器,逆变元件53也设置在该定子板50上。在该逆变元件53与该后座体部9的内 壁之间延伸的冷却本体55负责散热。在此排布中,该后座体部9设置有冷却翼, 在图4中最清楚地表现出这些冷却翼。

该定子板50通过电源线缆56被供电,而电源线缆56通过该后座体部9离 开。

若干个永久磁铁21设置于该圆筒形传动架5的里面或内壳体表面,且围绕 该传动架5的周围分布。在图3中最清楚地表现出这些永久磁铁21,图3表示沿 着横断线F-F穿过图1所示的电机齿轮装置的剖面。在图3中,已移除该后座体 部9及该电机齿轮装置100的其它部件。在这种排布中,永久磁铁21被设计为 一假想圆柱体的壳体表面的零件,因此他们能与该传动架5的内壳体表面平 齐。由于这些久磁铁21的存在,该传动架5成为电力电机的转子。

在图9中最清楚地表示出若干个电枢22,其径向相对于永久磁铁21。电枢 22径向围绕该内轮6的圆柱体形壳体设置,因此他们能够绕着对称轴10与内轮 6一起转动。在此排布中,电枢22被一线圈绕组(未图示)环绕,且一电子控 制装置(同样未图示)将电流施加至线圈绕组。这就产生一个与永久磁铁21 相互作用的交变磁场。

如图3中特别清楚地显示,永久磁铁21延伸超出该传动架5的下边缘少许 距离。在永久磁铁21的周边附近的定子板上安装有感测器,其用来识别该传 动架5的位置。在此排布中,不但可能利用像霍尔感测器的标准感测器,而且 可能利用偏宜的光学感测器或简单的感应线圈。当永久磁铁21经过时,能够 针对该传动架5的位置变化而在感应线圈中产生特有的感应电流。

如图2中特别清楚地显示,该滚子链8具有若干个螺栓23,滚筒24及垫片 25位于螺栓23上并与螺栓23共同形成若干个链键。在此排布中,滚筒24的外 径、该外轮齿2的几何尺寸以及该内轮齿7的几何尺寸被设计为能够在该机座7 与该内轮6之间建立一链驱动。

在此排布中,在该机座1与该传动架5之间的一密封垫(此处未图示)能 确保该滚子链8以及在该传动器3、4、该滚子链8以及轴承14、15、19之间的 滑动接触能够接受润滑,而不会有油达到该定子22、该定子板55与该磁铁21 的区域。

为能更好理解该电机齿轮装置100的结构,图6至图15展示了拆解的各阶 段。

图6表示图1所示的电机齿轮装置100在其全组装状态时的有角度的前视 图。通过观察面板可以看到孔20中的清晰图像,其中有该齿轮装置包括该外 轮齿2、该滚子链8、该内轮齿7及两传动器3、4的运转方式。

图7表示将图6所示的电机齿轮装置100移除前座体部16之后的视图,可以 清楚地看到带有内轮齿6的该内轮6。在图7中已经移除该传动架5上的且位于 两传动器4、5之间的区域的油密封垫,图7给出该定子22的电枢冲压片的视图。

图8表示将图6所示的电机齿轮装置100移除定子板50之后的视图。该定子 22,仍能够在图7中看见,但不能在图8中看见。结果,能够在该传动架5的内 侧清楚地看见该永久磁铁21。

图9表示在图8中被移除的定子22,还带有内轮6及输出轴11。图10表示如 图9中所示带有内轮的定子的俯视图,在适当位置带有该传动架5、两轴承14、 15、定子板50及电容连接器54。

图11表示图1所示的电机齿轮装置100的有角度的后视图,但已移除该后 座体部9,能够清楚地看见该传动架5带有凸出的永久磁铁21。该定子22可见 于该永久磁铁21与该定子板50之间。在图12中特别清楚地展示该定子22,其 中已经移除该前座体部16、该中心座体部17及该传动架5。

图13表示将图11所示的电机齿轮装置100移除该中心座体部17与该定子 板50之后的视图。

图14表示图10所示的电机齿轮装置100的另一视角图。

图15表示沿着横断面M-M穿过图14所示的电机齿轮装置的剖面,可以清 楚地看到带有两传动器3、4的该传动架5。这两传动器3、4之间的间隙被用塑 料观察镜(未图示)密封,以防止油泄露。

当图1至图15所示的该电机齿轮装置100在运转时,带有该机座1、内轮6 及滚子链8的链驱动会按照以下启动。以适当的方式将交流电压施加至环绕该 电枢22的线圈绕组(未图示),并配合该永久磁铁21而产生一交变磁场。在此 排布中,一电子控制装置(图中有表现出该电子控制装置的逆变元件及中间 电路环形电容器)确保该交变磁场让该传动架5围绕该对称轴10旋转。该第一、 第二传动器3、4与该传动架5一起围绕该对称轴10并沿着圆周方向移动。

在图5中最清楚地显示,在此排布中,在该滚子链8中的链键被不断地朝 着该外轮齿2推动。在该过程中,沿该传动架5的外围方向的随后的链条则会 在后面牵引内轮。在这种情况下,在该外轮齿2与该内轮齿7之间半径差异导 致一预定的传动比。

在上述实施例中,一齿轮装置与一电机结合使用。该齿轮装置包括有带 有外轮齿2的机座1、带有内轮齿7与输出轴11的内轮6、滚子链8、以及带有第 一传动器3与第二传动器4的传动架5,还能够与用来驱动该传动架5的另一种 型式的电机一起使用。原理上,还可能驱动该输出轴11同时保护该传动架5 或该机座1。然后,该输出转矩能够从该机座或从该传动架5输出。

图16表示在本申请中揭露的另一电机齿轮装置100的有角度的俯视图。图 16中的该电机齿轮装置100与图1至图15所示的电机齿轮装置100实质相同,相 同零件给出相同的参考标号。在此排布中,第一框筒30及第二框筒3被焊接至 该前座体部16的外围,从而形成二轮车(未图示)的一框架。该输出轴11驱 动该车辆(未图示)的一后轮。

图17表示又一电机齿轮装置的视图,其具有与之前图中所示的电机齿轮 装置实质上相同的零件,并且相同零件给出相同的参考标号。

在此排布中,意图要采用二轮车车胎的一牵引或从动轮33被拧紧于该输 出轴11。该牵引轮33设置有一自由转动装置或自由轮。

在图17中最清楚地显示,第一横向链接34与第二横向链接35被固定至该 前座体部16。

图18表示另一电机齿轮装置100,其被设计为车辆的一轮毂电机,此处未 全部表示出来。那些与图1至17所示的电机齿轮装置100相同的零件采用了相 同的参考标号,或对于功能相同但外形不同的元件则采用相同的参考标号并 加撇号。

与之前的实施例相比较,该输出轴11’是固定的,它被安装在车辆的叉管 (未图示)的两个方形端部65上。一后轴螺母64将该后座体部9’紧固在该输 出轴11’的一轴凸起66上。在该输出轴11’相对端,一前轴螺母63决定轴承19’、 60的使用,通过轴承组装该前座体部16’与该中心座体部17’,因此他们能够 在该输出轴11’或该后座体部9’上转动。

在此排布中,该前座体部16’与该中心座体部17’的每一个都设置有一轮辋 凸缘62,从而形成一轮缘,以供轮胎61放置。

因此通过该前座体部16’与该中心座体部17’来驱动该轮胎61,而该输出轴 11’则被固定在该横臂式管64中。

图19至图22表示由本申请揭露的该谐波链齿轮。在此排布中,该滚子链8 中的链键被该第一4、第二传动器4连续地牵引或抬离于该外轮齿2。

既然这样,该前座体部16被固定至该外轮齿2,在图19至22中,这可以用 字母B标记在被固定的该前座体部16的顶部。

该传动器3、4围绕着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的该传动器5。在图19中该第二传 动器4位于-35°(度)的位置,在图20中该第二传动器4位于2°(度)的位置, 在图21中该第二传动器4位于+25°(度)的位置,以及在图22中该第二传动器 4位于+53°(度)的位置。

在该过程中,跟随该第二传动器4在该传动架5的外围方向上的该滚子链8 的链条牵引着该内轮6随其移动,这可以用标记在该内轮6上的字母C、及标记 在该滚子链8上的字母A表示。

当该第二传动器4从图19所示的-35°(度)的位置顺时针移动至图22所示 的+53°(度)的位置时,该内轮6会逆时针转动约30°(度)的角度。

在这些情况中,该外轮齿2与该内轮齿7之间在半径上的差异会导致约3:1 的预定传动比。

在本申请中,能够以几种方式完成输出。第一,该外轮1可以按照如图1 至17中所示的实施例的方式被固定。此处,当该电机正驱动该传动架5时,通 过该内轮6输出。另一种,该内轮6可以按照如图18所示的实施例被固定,当 电机正在驱动该传动架5时,通过该外轮1输出。

作为选择,还可能是由电机驱动该内轮6,而固定该传动架5或该外轮1。 当外轮1被固定时,通过该传动架5输出。相反地,如果该传动架5被固定,则 通过该外轮1输出。在这些设计中,有必要特别注意在该滚子链8区域的摩擦 特性,以防止自抑。自抑或自锁可以通过该滚子链8的该滑动表面的适当设计 来避免,还可以通过采用摩擦减少的措施,例如润滑油或在例如该传送器3、 4上增加轴承来避免。

因此,该电机还可以驱动该外轮1,而经过该传动架5或该内轮6输出,这 需要依据是该内轮6还是该传动架5被固定住而决定。

该滚子链8能够用其它的牵引或压力装置替代,例如利用一齿带,在其两 面还可以设置牙齿。类似的设计将在图47至49中描述。取代如实施例中通过 在轮子上的牙齿与该滚子链形成间隙配合的形式配合,还可能是将该牵引或 压力装置中的牙齿与该内轮或外轮形成间隔配合的形式配合。最后,还能想 到的是利用该相应的轮子与该牵引或压力装置之间的摩擦连接。

图23表示另一电机驱动装置100的剖面F-F,其被设计为一车辆的一轮毂 电机,此处未全部表示出来。对应于前面图1至22中所示零件的那些零件采用 了相同的参考标号。该剖面被标记为F-F是因为该剖面的方向与图3中的剖面 方向相同,图3中该链条被抬离该内轮6。

相较于图3,该传动架5被位于该内轮6的侧面的一杯状区域79延伸,在该 杯状区域79上设置有两个平行于该对称轴10的轴83、84。两个齿轮80、81组 装于位于该轴83、84上的球形轴承85、86上。齿轮80、81对应于在图3中所示 的传动器3、4。齿轮80、81与一双链条8’的一第二链条82的内侧相配合,该 第二链条82用虚线90表示。这两轴83、84被设置为相对于该对称轴10相互面 对并自该对称轴10有相同距离。在图23所示的实施例中,此距离小于该内轮6 的半径。

如以上所述,在运作时,该传动架5被设置为借助施加在永久磁铁21上的 力而转动,因此该双链条8’的第一链条87的外侧借助齿轮80、81被拖进该外 轮齿2内。该双链条8’的第一链条87的内侧与该内轮齿7及该内轮6配合。因此 该输出轴11是以先前在图19至22中所表示的方式被驱动。

该双链条8’的使用能允许齿轮80、81在平行于该内轮6的一平面中转动, 因此可以为齿轮80、81选择最佳尺寸。使用较大的齿轮80、81可以增大在齿 轮80、81与该链条8’之间、以及该链条8’与该外轮齿2之间的接触表面。出现 的力量也因此被更均匀地分布,并且减少在该链条8’与该外轮齿2上的负荷。 此外,有可能使得该内轮齿7与该外轮齿2之间的距离变小。这意味着有可能 在给定的牙齿尺寸下实现更高的减速。

不使用齿轮80、81,而可能使用滚筒,滚筒能向外推动该第二链条82的 内侧。该滚筒以及尤其是齿轮80、81能够偏转沿着该链条8’外围发生的力。 这将导致在该链条8’被拖入该外齿2时的摩擦损失降低。

图24与图35表现另一实施例,其中设置有三重链8”以取代图23所示的双 链条’,已经表示于图23中的元件就不在重复。如图24所示的剖面H’-H’被设 置为平行于图4中标示的对应的剖面H-H,并朝着该输出轴11偏移。

一传动盘90被组装在该输出轴11上,因此它能够自由转动。在该传动盘 90上设置有两个轴91、92,齿轮93、94分别安装在轴91、92上。齿轮93、94 相对于该对称轴10位于其相对两侧,并且啮合该三重链8”的第三链条88。该 传动盘90上在该轴91、92处的面积被切掉,用这样的方式,在三重链被抬离 该内轮6的区域则随意保留。在该传动盘90的中心,留下一自由环绕该输出轴 的圆形开口。该传动盘90的两个外区域95、96是位于该内轮齿7的外围,并通 过两固定件(未图示)被刚性连接至该传动架5。固定件穿过该内轮6与该外 轮齿2之间的间隔。

图25表示沿着图24中的横断线F-F的剖面,其与图23所示的剖面相似。如 图25中最佳地显示,齿轮93、94被设置在与该三重链8”的第二链条82相啮合 的齿轮80、81的对面。与齿轮80、81相类似,齿轮93、94也是组装在球形轴 承97、98上。为保证图25的清晰度,第二链条82与第三链条88是用虚线表示, 而仅有最上面和最下面的链条螺栓被全部绘制出来。

由于该三重链8”相对于图25所示的内轮6是轴对称设置,所以在该三重链 8”上的负荷比图23所示的双链条8’会更均匀。

该传动盘90能够被位于该输出轴11上的附加轴承支撑。该传动架还可以 是其它合适的形状以代替杯状区域79。另外,图23至25所示的实施例还可以 与上面说明其它输出形式相结合。进一步来讲,有可能设置固定至该传动架 的传动器以代替齿轮或滚筒,这会是一种更简单的设计。

图26表示一谐波链齿轮的另一实施例的爆炸图,它是从对着输入端的一 侧观看的。沿着X方向位于该内轮6后面的零件未被表现出。如图23所示,图 26还表示一种双链条8’,具有位于输入侧的第一链条87及第二链条82,该第 一链条87与该第二链条82被整合为一完整的双链条。该第一链条87还可被称 为第一链排,而该第二链条82还可被称为第二链排。与图23不同,在该第二 链条82的轴平面上设置有一链滑块100,用来将该双链条8’的第一链条87牵引 于该外轮齿2中。包含有该外轮齿2的该外轮,包括四个零件,由四个相同形 状的四分环105、106、107、108组成。测量该双链条8’的长度使得该双链条8’ 位于该链滑块100外围的附近。内轮6位于该双链条8’的输入侧链条87的平面 上,并被设计为一种带有外齿的环。传动架5穿过该内轮6的内侧。

该链滑块由四块位于该链条82平面上的板3、4、101、102组成。在这些 板3、4的区域中,该双链条8’被抬离该内轮6。因此这些板3、4、101、102能 作为传动器3、4、101、102,以传送该内轮6的齿与该外轮齿2之间的转矩。 该链滑块的这些板3、4、101、102被拧设在一圆形调整板104与一盘状滑块链 固定器103之间的位置。因此该调整板104与该链滑块固定器103形成该传动架 5的组件。为了从前面组装,在该内轮6的四分环105、106、107、108上、在 该链滑块固定器103上、在该链滑块100的这些板上、在该调整板104上、以及 在该前座体部16上设置有螺孔。如果是通过该外轮输入并通过该传动架5输 出,则按照以下方式组装。该外轮被拧紧至一空心圆柱上,该空心圆柱被连 接至该驱动电机的转子。该内轮6被拧紧至另一空心圆柱上,该空心圆柱被连 接至该定子22上。此外,该链滑块固定器103、该链滑块100及该调整板104 都通过在一个在另一个的上面的螺孔被拧设至该输出轴11上。

在图26的选择性的实施例中,该传动架的该链滑块还能够被设计为一个 零件,且该内轮可以由不同数量的零件组成。该传动架5还能这样设计,如图 23中所示将滚筒或齿轮安装在其上,以将该双链条8’牵引或抬离该外轮齿2。

由于使用了双链条8’,传动器3、4、101、102的压力不会直接作用在该 外轮105、106、107、108上。任何运转噪音都能被该双链条8’补偿。特别地, 该外轮可由若干个零件制作并因此易于制造。

在以上描述的实施例中,齿轮装置经常与电机相结合,该齿轮装置包括 有该双链条8’、该链滑块100、该外轮齿2、该内轮6及带有传动器3、4、101、 102的该传动架5,该齿轮装置能够与任何电机、引擎或涡轮相结合。在理论 上,驱动外轮105、106、107、108、该内轮6或该传动架5是有可能的。如果 外轮105、106、107、108被驱动,则可以固定该传动架5并从该内轮6输出该 输出转矩,或者也可以固定该内轮6并从该传动架5输出转矩。如果该内轮6 被驱动,则可以固定该传动架5并从外轮105、106、107、108输出该输出转矩, 或者也可以固定外轮105、106、107、108并从该传动架5输出转矩。如果该传 动架5被驱动,则可以固定该内轮6并从外轮105、106、107、108输出该输出 转矩,或者也可以固定外轮105、106、107、108并从该内轮6输出转矩。

图27表示一谐波链驱动的另一实施例的爆炸图,与图26中相似的元件采 用相同的参考标号。代替图26所示的链滑块100,图27采用环状圆盘109、110 以将该双链条8’牵引或抬离于该外轮齿2。圆盘109、110组装在位于轴113、 114上的球形轴承111、112上,因此他们能转动。轴113、114被安装在牵引固 定器103上并平行于该对称轴10,他们相对于该对称轴彼此面对,且他们基本 上被设置为自该对称轴10有相同距离。

图28表示应用于如图2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双链条8’的切面,该双链条8’ 被设计为一种滚子链。在该双链条8’中,一套筒117被一滚筒24围绕。两个套 筒117通过两块板25连接在一起。四个外板116连接两个链键,这四个外板116 直接坐在螺栓23上。

在套筒117与滚筒24之间设置有一间隙,其中可以添加润滑油。因此滚筒 24能够在套筒117上自由转动。作为转动滚筒的结果,滚子链相较于简单的套 筒链能减少牵引器与链条之间的摩擦。因此,在图27所示的实施例中,有可 能省却球形轴承111、112。

另一方面,如果在牵引器与链条之间的任何打滑都能通过球形轴承补偿, 例如图27所示的实施例,则可以使用没有滚子的链条,例如套筒链或螺栓链。

在图24、25、27的实施例中能够最佳地看出,将该传动架的区域设计成 一种齿形的或非齿形的偏心盘是有可能的,其相对于该输出轴的轴线是偏心 组装,以输出位于该外轮齿2与该内轮6之间的链条8、8’、8”上的转矩。在此 布置中,该偏心盘的带齿区域具有一最远离该输出轴11的轴线的点,且该偏 心盘的偏心组装与在图1至15或图26的实施例中的传动架一致。该内轮6是通 过该齿形偏心盘的偏心移动压向该链条8、8’、8”,并且借助该偏心盘的偏心 移动进一步移动该链条8、8’、8”。如果该内轮6相对于该外轮移动,链条8、 8’、8”将与传动器啮合并围绕其转动轴移动该传动架5。

当将偏心盘用作传动器时,有可以会使用滚珠或滚柱,不作为牵引装置, 而作为压力装置以围绕该外轮齿2的牙齿之间的圆形间隙滚动。

图29至图34表示带有一双链条的电机齿轮装置的另一实施例,在该实施 例中,输出轴采用输出环269的形式。该偏心盘283、291、偏心轮轴承284、 288、以及牵引盘285、287形成一传动器。

图29表示一电机齿轮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部分爆炸图,该电机齿轮装置 的齿轮零件在图29中被省略,但他们被表示于图30中,并在图29中用若干个 圆点来表示。图29从左至右表示:一前座体部16、一带有部分可见的定子块 22和一转子5的电机块270、一支撑圆柱268、以及一轴承固定器18’,其中其 中一输出环269同心安装在该支撑圆柱268、第一输出轴承271与第二输出轴承 272上。

轴11(未表现在图29及图30中)被同心设置于该电机块270的里面。与图 18所示的实施例相似,该轴11通过一叉件固定至一框体,其仍未在此表示出 来。该输出环269以类似于图18所示的方式连接至一轮辋凸缘。与图18不同的 是,然而该输出环269是被安装在一支撑圆柱268上,而未如图18所示直接安 装至转子5上。相较于图18所示的形式,这会提高稳定性并减少摩擦。此外, 在图29所示的形式中,它更容易使用相同的电机设计用于当输出是通过内轮。

该支撑圆柱268被设计成一带有凸缘的中空圆柱,该支撑圆柱268的凸缘 被拧设至该电机块270的凸缘上。该输出轴承271、272被设计为一环形球轴承, 其被同心设置于该输出环269的里面,其中一个位于该电机侧,另一个位于该 齿轮侧。

在该齿轮侧的输出轴承272与该轴承固定器18’之间设置有齿轮零件,如 图30中所示。

图30表示在图29中省略掉的齿轮零件的爆炸图,图30从左至右表示:一 环形外轮固定器275、一环形内轮6、一双链条8’、一由四个相同环段277、278、 279、280组成的外轮276、一外轮固定环281、一盘状偏心凸轮固定器282、一 电机侧的偏心凸轮283、一电机侧的偏心凸轮轴承284、一电机侧的牵引环285、 一齿轮侧的牵引环287、一齿轮侧的偏心轮轴承288、一隔离环290、一齿轮侧 的偏心凸轮291,以及一轮缘固定器18’,如图29所示。

该外轮固定器275被紧紧地拧至如图29所示的该转子5的前表面,该外轮 276的四个环组件277、278、279、280通过螺孔被固定于该外轮固定环281与 该外轮固定器275之间。

该外轮276、外轮固定环279及该轮缘固定器18’是通过一个在另一个的上 面的螺孔被拧至该外轮固定器275上,该外轮固定器275又被依次紧紧地拧设 至该输出环269。

该电机侧的圆形偏心凸轮283被牢牢地偏心地拧在该盘状偏心凸轮固定 器282上,而该盘状偏心凸轮固定器282被依次牢牢地同心地拧在该转子5的前 表面上。在该偏心凸轮固定器282上设置有一盘状凸起,该电机侧的偏心凸轮 轴承284放置于其上。该电机侧的偏心凸轮轴承284被设置在该电机侧的圆形 偏心盘283的外侧并与该电机侧的圆形偏心盘283的中心同心。该电机侧的牵 引环285被设置在该电机侧的偏心凸轮轴承284的外侧并与该电机侧的偏心凸 轮轴承284的中心同心。

该齿轮侧的圆形偏心凸轮291被牢牢地拧在该电机侧的圆形偏心凸轮 283,隔离环290位于该偏心盘283、291之间,且该隔离环290放置在该电机侧 的圆形偏心凸轮283的盘状凸起286上。该齿轮侧的偏心轮轴承288被设置在该 齿轮侧的偏心凸轮291的外侧并与该齿轮侧的偏心凸轮291的中心同心。该齿 轮侧的牵引环287被设置在该齿轮侧的偏心轮轴承289的外侧并与该齿轮侧的 偏心轮轴承288的中心同心。

在此布置中,该电机侧的偏心盘283与该齿轮侧的偏心盘291被设置为相 互联系,因此在该偏心盘283上最远离该轴11最远的点与在该偏心盘291上距 离该轴11最远的点是相对于该11彼此相对。此外,该偏心凸轮固定器282、该 电机侧的偏心凸轮283以及该齿轮侧的偏心凸轮291利用四个螺钉穿过一个在 另一个的上面的螺孔而被拧至该转子5的前表面上。这些螺钉被示意性地表现 于图30中。两个相同的牵引环285、287都具有L形的侧面,如特别清楚地显示 于图32中。因此有可能使得这两个相同的偏心凸轮轴承284、288与这两个偏 心盘283、291的厚度大于该双链条8’的该齿轮侧链条274的宽度。

该内轮6组装在该双链条8’的电机侧链条273的轴平面中,然而该外轮76 与该电机侧、齿轮侧的牵引环85、87则位于该双链条8’的齿轮侧链条274的轴 平面中。该牵引环285、287的半径是经过设计的,这样该双链条8’的齿轮侧 链条274能与外轮齿2啮合于两个牵引区中,在牵引区中该牵引环285、287邻 近于该双链条8’,且这两个牵引区相对于该对称轴11完全彼此面对。另外, 该双链条8’的长度也是被设计的,因此该双链条8’的该电机侧链条73能与该内 轮6啮合于两个区,其大致相互面对,且其远离该牵引区约45度。

在图29至34的实施例中,该传动架与该传动器包括有该偏心凸轮固定器 282、该偏心凸轮283、该偏心凸轮轴承284、该牵引环285、该牵引环287、该 齿轮侧偏心凸轮轴承288、该隔离环290、该齿轮侧偏心凸轮291及该轮缘固定 器18’。传动器包括该牵引环285与该牵引环287,分别地。此外,带有外轮齿 2的外轮276是由四个环组件277、278、279、280、276。

图31表示从齿轮侧观看图29中电机齿轮装置的视图,在此结构布置中, 该电机侧的牵引环285、该齿轮侧的牵引环287及该齿轮侧的偏心凸轮轴承288 都能够通过位于该轮缘固定器18’上的孔看到。

图32表示沿着图30中的横断线K-K穿过图29的电机齿轮装置的剖面图, 其中该横断线K-K穿过相对的牵引区。该双链条8’的这两个链排273、274已被 表现于剖面中,其中一个连续的链条螺栓可在左边看见,而另一个则在右边。 在相对的牵引区中的该牵引环285、287的内侧邻近于该双链条8’的齿轮侧链 条274。在横断线K-K的平面中,该双链条8’的电机侧链条273被抬离该内轮。

图33表示图29的电机齿轮装置侧面图。为能表示该电机齿轮装置的内部 结构,在图33中横断线L-L被表示为弯折。

图34表示沿着图33中的横断线L-L而穿过图29的电机齿轮装置的另一剖 面。该电机侧的牵引环285、该电机侧的偏心凸轮轴承284以及放在它前面的 该隔离环290均被表示在贯穿该双链条8’的齿轮侧链条274的该剖平面的前 部。图34表示该隔离环290的半径被设计为大于该电机侧偏心凸轮轴承284与 该对称轴10的轴线之间的最小距离。

该电机侧偏心凸轮轴承284的另一部分被表现在贯穿该双链条8’的电机 侧链条273的切平面L-L的后方区,还表现了该内轮6。在图30的下方区域的电 机侧链条273邻近于该内轮。在它后面,还能够看到该电机5的一部分前表面, 其中设置有通风孔。

当该电机工作时,通过组装于其上的永久磁铁上的力的作用而使得电机5 转动,这导致拧在该电机5上的该偏心盘283、291围绕该轴11转动。该偏心盘 283、291围绕该轴11的转动能通过该偏心凸轮轴承284、288传送至该牵引盘 285、287,其相对于该偏心凸轮283、291的对称轴同心设置。同样,该牵引 盘285、287的转动会引起该齿轮侧链条274的牵引区围绕该对称轴11转动。在 此过程中,该牵引盘285、287在该偏心凸轮轴承284、288上转动,从而使得 该双链条的横向力偏向至该牵引盘285、287。

该双链条8’的链键少于该外轮276上的齿数。另外,该双链条8’的链条与 该内轮6与该外轮276的齿相啮合,因此该双链条8’不会相对于他们打滑。因 此该外轮必须为每个偏心盘的旋转而围绕该轴11前进nA–nK个齿,例如(nA- nK)/nA*360°,其中nA是外轮上的齿数,nK是双链条8’上的链键数,此外给 出了一nA/(nA-nK)的减速比。

该外轮276将其旋转动作传送至该外轮固定器275、以及通过一螺丝连接 的该输出环269上。该输出环269在该输出轴承271、271上转动,该输出环269 的旋转动作被传送至车辆的驱动轮上,这可以直接通过一直接安装至该输出 环269上的驱动轮轮辋凸缘来实现,或者间接地通过一链驱动以类似于图18 所示的方式来实现。

如在图29至34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表现的一种齿轮装置具有很多优点。由 于该牵引环285、287与该轴11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且该牵引环285、287还极 大地填充了该外轮的内部空间,因此很少会产生不平衡。

由于该牵引环285、287的特别布置,选择较大的牵引环285、287半径是 有可能的,这使得该牵引区域能被延伸,从而不会发生偶发负荷。此外,由 于该双链条8’的长度还可以再长,所以还有可能实现一更大的减速。

将该牵引环285、287组装在与轴11形成一预定距离的球形轴承284、288 上可确保在该双链条8’与该外轮齿2之间不会发生或很少发生打滑,还减少摩 擦损失。此外,不必要利用滚子链补偿打滑,而简单的螺栓链就足够了。这 还意味着该双链条8’的设计更加稳定。

如图29至34所示的具有双链条的实施例相对于在图23至27中表现的具有 链条/三重链条的实施例的另一优点已经被详述。相同的或相似的优点在此应 用。

在图29至34所示的实施例中,有可能利用一双滚子链代替或加上该偏心 凸轮轴承284、288。

在图29至34所示的实施例的形式中,还可以通过该内轮6输出。为此,该 牵引盘285、287与该外轮276均被设置在该电机侧的链平面273中,而该外轮 276被固定至该机座的不动件。另一方面,该内轮6被设置在该齿轮侧的链平 面274中,且该内轮6被固定至一输出环269。

在此设置中,该输出环269的半径有效地大于该外轮276的半径。在本文 中,词语“固定”包括了利用该中间零件的间接固定。

在通过该外轮276输出与通过该内轮6输出的情况中,还有可能将转动的 动作向内传送至一输出轴11,以代替向外传送至一输出环269,其此情况中, 省去输出环269与输出轴承271、272。然后该内轮6与该外轮276可以被固定至 该输出轴11,而该输出轴11可以依照图2所示用于该内轮2的相似方式被支撑 于该球形轴承上。

图35表示前面实施例具有推动装置或压力装置的一种形式,压力装置131 被设置在一转动的内轮6与一不动的外轮130之间代替牵引装置。该压力装置 131可以例如采用一柔性金属环或金属圆柱体的形式。该压力装置131、该内 轮6及该外轮130被制作成:在该压力装置131与该内轮6之间以及在该压力装 置131与该外轮130之间很少或没有打滑。此形状可以采用例如齿形。

两压力轮132、133被设置在一转动载环134上,以这样一种方式,他们被 沿着该载环的移动方向设置在该压力装置13的前面,并与该压力装置131接 触。在此布置中,该载环与该压力轮132、133相当于位于该内轮6与该外轮130 之间的一传动器,为加固该压力装置131,还可能选择性地设置稳定轮135、 136,其在该压力装置附近抵靠着该压力轮132、133工作。作为另一种选择, 为了从外面朝着该内轮推动该压力装置,还可能提供另外两个压力轮(未图 示)作为该传动器的零件。设置该压力轮或稳定轮,因此他们能围绕他们的 轴转动,且能使得该压力装置131旋转。该旋转的压力装置将其旋转动作传送 至该内轮6。

在图35所示的方案中,对于该内轮还可能是不动的,而且通过该外轮130 输出。在这种情况下,输入和输出都具有相同的转动方向。

图36至图46表示另一实施例中,其中已经在上面提及的零件就不会在下 面的描述中说明。

图36表示具有一两排针针环308的一实施例的爆炸图。针对该第二输出轴 承272的右侧,图35从左至右依次表示:第一内环6’、一两排针针环308、一 具有电机侧偏心凸轮283’及电机侧偏心凸轮轴承284’的电机侧牵引盘285’、一 具有齿轮侧偏心凸轮291’及齿轮侧偏心凸轮轴承288’的齿轮侧牵引盘287’、第 二内环6”,以及在前面实施例中所示的零件。该牵引盘285’、287’被制作为 圆形盘。

这是一种三排齿轮设计,其中一内轮与一外轮的这两对6’、2’与6”、2” 分别位于不同的轴平面上,其中具有传动器285’、287’、283’、284’、288’、 291’的该传动架设置在位于内轮与外轮的这两对6’、2’与6”、2”之间的一第三 平面上。

该第一内环6’及该第二内环6”被连接至该定子22,外轮齿2’、2”被设计 为输出环269的一两排内齿。

此处,该针环308的该两排针作为一牵引装置在该外轮的内周边2’、2” 与该内轮6’、6”的外周边7’、7”之间延伸。这些针305的凸出部,其可以最好 地在图46中看见,具有牵引链的螺栓功能,能与外轮及内轮6’、6”的齿相互 作用。在一被动传动器285’、287’、283’、284’、288’、291’的情况中,该针 环308被抬离该内轮6’、6”的外周边7’、7”,并向着该外轮的内周边2’、2”推 动,从而在该内轮与该外轮之间创造一相对移动。在该内轮6’、6”被驱动的 情况下,在该外轮与该针环308之间,此中还有该传动器285’、287’、283’、 284’、288’、291’,产生一相对移动。在其它该外轮被驱动的情况下,在该内 轮6’、6”与该针环308之间,此中还有该传动器285’、287’、283’、284’、288’、 291’,产生一相对移动。然后该传动器285’、287’、283’、284’、288’、291’ 通过该针环308驱动。

该输出环269被刚性连接至一输出驱动,例如一轮辋凸缘。

在该电机侧偏心凸轮283’上设置有四个调节裂缝301,其以直角面向该电 机侧偏心凸轮283’的半径。这四个调节裂缝301包括两对调节裂缝,每一对的 调节裂缝301具有相同的取向,且两对的调节裂缝301相互垂直。在调节裂缝 中设置有导引圆柱,可以在图47中看见。在齿轮侧偏心凸轮291’中的孔被制 作为椭圆孔。

通过调节裂缝301,该牵引器285’、287’的偏心可以通过沿着调节裂缝301 移动该偏心凸轮283’、291’还有该牵引盘285’、287’来调节,因此该两排针针 环308被拉紧。当该齿轮侧偏心凸轮291’的中心沿着两个导引圆柱从该对称轴 10离开时,该针环308被拉紧。该齿轮侧偏心凸轮291’的椭圆孔允许该齿轮侧 偏心凸轮291’相对于穿过该椭圆孔的螺栓移动。

当该齿轮侧偏心凸轮通过螺丝被紧固至该电机侧偏心凸轮时,其中螺丝 穿过该齿轮侧偏心凸轮291’的椭圆孔及穿过该电机侧偏心凸轮283’的对应孔, 该齿轮侧偏心凸轮291’被按压在导引圆柱与该电机侧偏心凸轮291’,并且固定 该齿轮侧偏心凸轮291’的位置。

图37表示穿过图36的电机齿轮装置的剖面图。

图38、39表示具有一两侧针环308及一钢丝滚道轴承302的一谐波链驱动 的两个实施例的爆炸图。相较于图36的实施例,牵引盘285”、287”未被设计 为圆形,而是椭圆形牵引盘。优选地,该椭圆的中心位于该对称轴11上,这 样该椭圆形牵引盘位于彼此的顶部。表现在图36中的该偏心凸轮283’、291’ 未在图38的实施例中使用。同样,偏心凸轮轴承也未在此处使用。取而代之 的,利用钢丝滚道轴承302、303也被称为“弗兰克轴承”吸收摩擦。该钢丝 滚道轴承302、303排列在该牵引盘285”、287”与该输出环269之间。通过该牵 引盘285”、287”的旋转移动,该钢丝滚道轴承302、303被变形且被压向该外 轮齿2上。在运转期间,该钢丝滚道轴承302、303吸收在该牵引盘285”、287” 与该两排针针环308的内表面之间的摩擦,该两排针针环308可以在图46中更 好地被看见。

图38与图39在钢丝滚道轴承302、303的形式上不相同,在图38中,利用 了一完整的钢丝滚道轴承302,包括四个钢丝环及一柔性球盒。这四个钢丝环 被排列为使得他们围绕该球形轴承的球。这些球被握持于该柔性球盒中。这 四个钢丝环可以从图43的剖面图中看到。在一选择性的实施例中,钢丝环的 数量还可以是两个、三个或四个以上。在图39中,利用了钢丝滚道轴承302 的一内部零件303,包括一柔性球盒但没有钢丝环。

图40表示依据图38或图39穿过电机齿轮装置的剖面图。在该内轮齿与该 外轮齿之间设置有缝隙,因此缝隙仅足够大到能吸收这些针305。缝隙越小, 对于这些齿的给定齿形的传动比就越大。因此,对于具有一针环308的实施例 而言,特别大的传动比是有可能的。

图41表示依据图36穿过电机齿轮装置的剖面图,该剖面图由穿过相对着 的牵引区的一平面而截取的,其中显示了一个牵引区。可以看到,该电机侧 牵引环285’朝该针环308的一柔性环304推动,这样针305就会朝一外轮推动。 该外轮被设计为两个外轮,其当作该轴承支撑18及该输出环269的内齿来实 现,该轴承支撑18及该输出环269是利用螺丝被刚性连接。齿在此处未被表现, 但表现在图36中。该偏心凸轮,其上通过轴承支撑该牵引环285’、287’,是通 过四个螺丝被拧设至转子5上,其中一螺丝末端可见于图42中。

图46表示该两排针针环308的详细视图。该两排针针环308的两排针是由 宽度为20mm厚度为1.5mm的钢制的针305形成的,其从中心弹性环304的两侧 凸伸出来。该弹性环304最好是由金属,例如铁、铝、青铜或其它合金制作而 成,该弹性环304包括有细长间隙,该针305可以组装于其中。

图42表示依据图37穿过电机齿轮装置的剖面图,该剖面图类似于图41所 示的剖面图。但相较于图41,该柔性环被向外推动,不是通过两个略有轴向 不对称的牵引盘,而是通过位于该牵引装置或针环的该柔性环元件304的中间 平面内的轴承球,这样球会在该针环308的内表面上沿着一圆形路径而行。还 可以进一步看到,钢丝滚道轴承的内部元件的球被支撑在该椭圆形牵引盘 285”、287”的一圆形槽中,以从里面引导球。该钢丝滚道轴承的内部元件的 柔性盒已表现于剖面中。在该柔性环304的里面,也设置有一圆形槽,以从外 侧引导球。通过使用圆形槽,不再需要提供环钢丝来引导球,而是一带有球 的柔性盒就足够了,例如由钢丝滚道轴承的内部元件所提供的柔性盒。

图43表示依据图38穿过电机齿轮装置的剖面视图。相较于前面的图42, 提供了一完整的钢丝滚道轴承。这四个钢丝可以在一方形间隙的外转角中看 到,方形间隙是由该牵引盘285”、287”的矩形开口及位于该针环308的该柔性 环304的内侧的一零件上的一矩形开口包围而成。这四个钢丝由该矩形开口支 撑,一球盒被表现在剖面图中在球的每一侧。

图44表示依据图37穿过该电机齿轮装置的局部剖面,从内到外,表示一 椭圆形牵引盘287’、该钢丝滚道轴承302、以及该两排针针环308。该钢丝滚 道轴承302的球盒及钢丝环从侧面表现,在放大的剖面中,从侧面表现出球盒。

图45及图46表示该两排针针环302的细部视图。在此视图中,表现出一弹 性环304的内边界与外边界,其中针305的直径被设置为1.5mm,从内环至外 环的距离是3mm,且未变形的该滚道球轴承的半径是205mm。在上述实施例 中的该滚道球轴承302的优点是:它的可变形度依靠该牵引盘285’、285”、 287’、287”的压力。

在图36至46的实施例中,其包括一针环302,一传动架具有传动器其设置 于该针环302的内侧,围绕该轴10旋转。传动器推动该针环的柔性内环、并位 于两相对着的牵引区域、将针环的针抬离该内轮/轮。在牵引区,在该外轮齿 /齿的齿间推动该针排的针305,针305依次对该外轮齿/齿施加一侧力,使得该 外轮转起来。

在实施例中,传动器是用圆形或椭圆形的牵引盘或牵引环来实现的,并 且传动架是用固定传动器的一支撑件实现的。吸收摩擦的轴承在那些在牵引 盘与该外轮齿之间的设置一柔性轴承的实施例中可以被看作是该传动器的部 分,并在牵引盘从内侧被支撑在轴承上的实施例中可以被看作是该传动架的 部分。

图47表示另一实施例,其中一齿带被用作压力装置。

在该第二输出轴承272的右侧,图35表示,从左至右表示,一外轮276’、 第一内环6’、一齿带310、一带有电机侧偏心凸轮283’与电机侧偏心凸轮轴承 284’的电机侧牵引盘285’、一带有齿轮侧偏心凸轮291’与齿轮侧偏心凸轮轴承 288’的齿轮侧牵引盘287’、以及在前面实施例中所现的元件。该牵引盘285’、 287’被制作为圆形盘。

此设计与两排齿轮设计一致,其中该内轮6与该牵引盘285’、287’是位于 两个不同的轴平面上。相较于包含一两排针针环的前面实施例,该外轮276’ 延伸超过该齿带310的整个宽度。该内环6连接至定子22,外轮齿2被设计为外 环276’的内齿。。

作用牵引装置的该齿带310延伸于该外轮276’的内周边2与该内轮6的外 周边之间。该齿带310被设计为一种带有内齿与外齿的齿带,该齿带310的齿 具有牵引装置的螺栓的功能,其与该外轮276’及该内轮6的齿相互作用。在一 被动传动器285’、287’、283’、284’、288’、291’的情况中,该齿带310被抬离 该内轮6的外周边7,并被推向该外轮276’的内周边2,从而在该内轮与该外轮 之间产生一相对移动。在该内轮6被驱动的情况下,在该外轮276’与该齿带之 间,此中还有该传动器285’、287’、283’、284’、288’、291’,产生一相对移 动。在该外轮被驱动的其它情况中,在该内轮6与该齿带之间,此中还有该传 动器285’、287’、283’、284’、288’、291’,产生一相对移动。然后该传动器 285’、287’、283’、284’、288’、291’通过该齿带驱动。

该输出环269被刚性连接至一输出驱动,例如一轮辋凸缘。

在该电机侧偏心凸轮283’上,设置有四个调节裂缝301,其以一直角面向 该电机侧偏心凸轮283’的半径。在调节裂缝301中设置有导引圆柱。在齿轮侧 偏心凸轮291’中所设置的孔被制作为椭圆孔。该齿轮缘的调整及拉紧的机构 类似于之前参照图36的描述。

图48表示沿着一弯折平面穿过图47的谐波链齿轮的剖面,使得平面的一 半在该内轮6前面切开,另一半在该电机侧牵引盘285’的前面切开。该牵引盘 285’、287’的位置使得两相对牵引区位于该剖面中这两半的边界上。可以看到, 调节裂缝位于连接两牵引区的一条线的方向上。

图49表示穿过图47的该谐波链齿轮的剖面,其中切割平面穿过该对称轴 10与相对的牵引区。该齿带310的一部分表现在牵引区中,利用其将偏心凸轮 固定至转子5的这四个螺丝的其中两个可见于剖面中,以及利用其将内轮6固 定至定子22的六个螺丝的其中两个也可见于图中。

对于在本申请中所表现或描述的实施例,各种形式的电动机与该谐波链 齿轮一起使用在原理上是可能的。其转子上设置有永久磁铁的无刷直流电机 可以是简单的,同时在此设置中也是有利的。对此末端,该定子具有线圈绕 组,如本实施例中所示,其上施加一适当的脉冲直流电压,并与该永久磁铁 相结合产生一交变磁场,其依次引起该转子转动。在此布置中,有可能在该 转子的区域以辅助线圈或霍尔感测器的形式设置感应器,以决定转子的瞬间 位置,考虑到控制流过该线圈绕组的电流。无感测器的电机设计也是有可能 的,其中目前的转子位置是通过线圈或定子线圈的一感应电压而决定。

在另一方案中,有可能将同步电机或异步电机与在本申请中揭露的该谐 波链齿轮一起使用。在这种情况中,他们通常被当作交流电机。异步电机具 有的优点是:因为旋转电磁场会带动被设计成一短路绕组的转子,其中该交 变磁场产生一磁场,所以异步电机能被无电刷操作。

另外,还可能使用直流电机,其中利用电刷将电流施加至该转子线圈。

位于该转子中的该线圈与同步电机及直流电机的定子可以串联或并联操 作。原理上,所有的组合都是有可能的,例如同步串联电机、同步并联或并 激电机、直流串联电机或直流并联或分流电机。同步电机还可以被配备一永 久磁铁作为转子,在此情况中,还可以想到与转子线圈的组合。

能被并联运转的同步电机具有一转矩曲线,其相较于速度在很大程度上 是恒定的。相反地,串联运转的同步电机的可用转矩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升高。

对于异步电机还有同步并联电机,观察到一顶点时,其达到一最大转矩。 当速度下降至低于一定水平时,该可用转矩减少。在旋转直流电机中,在特 定角度的旋转没有对固定转矩产生特别的影响。

在具有串行连接行为的电机中,负载下可以观察到速度的更强跌落。由 于没有开关设备,例如带有固定的减速装置的运转有可能会超过一较宽的速 度范围,因此具有串行连接行为的电机特别适合本申请的标的。

此外,直流串联电机,其在低载下产生一非常高的速度、而当载荷提高 时然后速度会急剧跌落,已经证明特别成功。他们产生一高启动转矩的高速 驱动,这在驱动车辆时是特别地想要的。当从静止启动时,一串联电机,尤 其是直流串联电机具有一高转矩,其允许高的启动加速度。在完全没有负载 时,该速度能达到非常高的水平。一电子控制装置通过减少电源并通过对该 电机应用一较低驱动电压方便地阻止这种情况。

有了合适的开关以控制一异步电机的定子的线圈,就有可能产生相似的 特性,另外的优点是不需要集电器与电刷驱动该电机。事实上,这导致一简 单设计的更强大的短路转子,其具有与串联电机相似的一种特性曲线。

根据该电机的结构设计,双分裂和单分裂式轴向电机是有可能的,还能 想到一种带有一内电机或一外电机的径向电机。外电机具有更高的转动惯量, 其对于该驱动装置的运转平滑具有一有利影响。轴向电机与该径向电机的结 合也是有可能的,特别地当他们被设计为外电机时。

本发明的标的可利用一较宽范围的电机类型实现,包括交流电机、直流 电机、无刷直流电机、串联电机、并激电机、同步电机及异步电机。还可以 使用内燃机,例如活塞式引擎或甚至燃汽轮机。

电机的上述类型在原理上还可以被用作发电机,其中与该电机的主轴连 接的该齿轮零件是该齿轮的输出轴。

该齿轮还可以被用作一低速驱动装置,例如水力涡轮机或风力涡轮机, 以一相对高的速度驱动一发电机。

另外,该齿轮还可以被用作一高速驱动装置,例如一内燃机或一气体或 燃料涡轮机,以驱以相对低的速度驱动一发电机。

已经在上面描述过的本申请的实施例原理上具有共同的一外轮及一内 轮,这样牵引装置延伸于该外轮的内周边与该内轮的外周边之间。常用的牵 引装置包括有塑料或金属链条、齿带及可变形的金属或塑料圆柱体或其它椭 圆形状。在一被动传动器的情况中,牵引装置被抬离该内轮的外周边并被推 向该外轮的内周边,从而在该内轮与该外轮之间产生一相对移动。在该内轮 被驱动的情况下,在该外轮与该牵引装置之间,此中还有该传动器,产生一 相对移动。在该外轮被驱动的其它情况中,在该内轮与该牵引装置之间,此 中还有该传动器,产生一相对移动。然后通过该牵引装置驱动该传动器。

本申请还涵盖了另一个实施例,其中为传送主要的压缩力而设置一压力 装置或推动装置,以代替在该内轮与该外轮之间传送主要张力的一牵引装置。 金属或塑料圆柱体或其它的椭圆形状被经常用作压力装置。这样一种齿轮具 有一输入轴及一输出轴,该齿轮具有一外轮、一相对于该外轮为同心排列的 内轮、以及该压力装置延伸于该外轮与该内轮之间;并且至少一旋转传动器 驱动或推动该压力装置远离该外轮的内周边并朝向该内轮的外周边。在一被 动传动器的情况中,牵引装置被抬离该内轮的外周边并被推向该外轮的内周 边,从而在该内轮与该外轮之间产生一相对移动。如果,此处该内轮被驱动, 则在该外轮与该牵引装置之间,此中还有该传动器,产生一相对移动。在该 外轮被驱动的其它情况中,在该内轮与该牵引装置之间,此中还有该传动器, 产生一相对移动。然后通过该牵引装置驱动该传动器。

该压力装置可以被设计为一柔性金属护套,其能够传输推力和弯矩。在 这种情况下,传动器靠在该护套的外侧,并将它从齿到齿的拖动。本申请的 标的还涉及一种谐波链齿轮,其中该传动器组装在轴上,这样他们就能够轴 动并且在将该轴设置在该传动架上。在此布置中,该传动器可以被设计为齿 轮或滚筒。

在一种轴向非对称的一种一排齿轮设计中,例如在图1至图22及在图35 所示的实施例中,该牵引装置或该压力装置具有一个单径向部,用来与该外 轮及该内轮相接触。在该一排齿轮设计中,该传动器通常从位于该内轮与该 外轮之间的间隙内接触该牵引装置或该压力装置。该传动器、该内轮、该外 轮以及该牵引装置或该压力装置基本上位于相同的轴平面中。

在一种轴向非对称的两排齿轮设计中,例如在图23、图26-34及图47-49 的实施例中,该内轮与该外轮通常位于不同的轴平面中,其中该传动器是位 于该内轮的轴平面内或该外轮的轴平面内。该牵引装置或该压力装置轴向延 伸于该内轮与该外轮的轴平面之间,并在他们各自周围的不同位置与该内轮 及该外轮接触。

在一种三排齿轮设计中,例如图36-46的实施例中,两对内轮与外轮设置 在不同的轴平面上,其中该传动器位于这两对内轮与外轮之间的一第三轴平 面上。

在未被图式表现的另一实施例中,一三排齿轮设计具有两个内轮及一个 外轮,或者也可以具有两个外轮及一个内轮。

还有可能提供一种具有一内轮及一外轮的三排齿轮设计。如图24-25所 示,还有可能提供一种具有两个传动部分的双排传动器,其中每一传动部分 被设计在一个轴平面中,其与该内轮的轴平面不同。该牵引装置或该压力装 置轴向延伸于该外轮与该内轮的轴平面之间,并在他们各自周边的不同位置 与该内轮及该外轮相接触。

尽管未被图式表示,但还有可能提供一种轴向对称的三排齿轮设计,具 有位于不同的轴平面中的两个外轮与一个内轮。其中该传动器位于该内轮的 轴平面内。还可能提供一种双排传动器,具有两个传动部分,其中每一传动 部分均设置在每个外轮的轴平面上。该牵引装置或该压力装置轴向延伸于该 内轮与该外轮的轴平面之间,并在他们各自周边的不同位置与该内轮及该外 轮相接触。

总而言之,任意数量的内轮与任意数量的外轮的结合是有可能的,其中 可以使用单排传动器或者具有多排传动部分的多排传动器。实施例仅表现了 被揭露在本申请中的其中一些组合。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