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能够改变驱动模式的摄像设备和图像信号控制方法

能够改变驱动模式的摄像设备和图像信号控制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改变驱动模式的摄像设备和图像信号控制方法。该摄像设备能够在不会导致实时取景显示发生定格的情况下,改变实时取景用拍摄驱动模式。在经由第一路径所发送的从摄像元件输出的图像信号用于实时取景并且经由第二路径所发送的从摄像元件输出的图像信号用于AF的状态下对开关进行操作的情况下,改变摄像元件的驱动模式,以使得来自第二路径的图像信号能够用于实时取景;之后将实时取景信号的获取目的地从第一路径改变为第二路径;之后改变驱动模式,以使得从第一路径输出高清晰实时取景图像信号;并且之后将实时取景信号的获取目的地从第二路径改变为第一路径。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66089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佳能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410687648.0

  • 发明设计人 影山贵史;

    申请日2014-11-25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北京魏启学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魏启学

  • 地址 日本东京都大田区下丸子3丁目30番2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9:04:0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3-16

    授权

    授权

  • 2015-06-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N5/225 申请日:201411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5-2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改变驱动模式的摄像设备和该摄像设备所执行的图像 信号控制方法,其中该摄像设备配备有能够从两个以上的路径同时输出图像 信号的摄像传感器。

背景技术

使用诸如CCD传感器和CMOS传感器等的摄像元件的摄像设备的示例 包括配备有实时取景功能的摄像设备。该实时取景功能为如下功能,其中该 功能使得可以通过将基于从摄像元件连续读出的图像信号的图像顺次显示 在摄像设备的例如背面上所设置的液晶显示器等的显示装置,来进行被摄体 图像的确认。

在使用电池作为摄像设备的电源的情况下,期望降低拍摄待机状态下实 时取景显示所用的电力消耗,但另一方面,存在期望高清晰实时取景显示的 情况。为了应对该情况,已提出了用于在非操作状态的实时取景显示和拍摄 准备状态(例如,半按下快门按钮以对被摄体进行AF操作等的状态)的实时取 景显示之间切换实时取景显示方法的技术。

例如,日本特开2012-105225已提出了用于实现高清晰实时取景显示的 技术。在日本特开2012-105225中,将针对像素的曝光时间控制为在像素区 域之间不同、即例如以行为单位而不同,由此获取高感光度像素信息和低感 光度像素信息,并且基于表示各个不同感光度的这些不同类型的像素信息来 确定输出像素值,由此使得可以生成宽动态范围图像。

然而,为了在采用低电力消耗模式的低图像质量显示和拍摄准备所用的 高清晰显示之间切换实时取景显示,需要改变实时取景所用的拍摄驱动模 式。在实时取景所使用的拍摄驱动模式改变时发生时滞,因而在该时滞期间 无法获得实时取景图像,这导致实时取景显示或所记录运动图像发生定格 (freezing)(连续显示相同图像并持续了延长时间段或者连续记录相同图像的 现象)。

此外,在传统的摄像设备中,在例如根据拍摄视角(视角)的变化来改变 实时取景显示或运动图像记录所用的拍摄驱动模式的情况下,与上述相同, 在拍摄驱动模式改变时产生时滞,这使得无法获得该时滞期间的图像。这导 致发生上述的实时取景显示或所记录运动图像的定格。

例如,在日本特开2007-228433中,已提出了用于应对该问题的技术。 在日本特开2007-228433所述的技术中,被配置为通过根据电子变焦倍率改 变拍摄驱动模式来进行图像变倍的摄像设备针对摄像元件的像素的各读出 行,对在改变拍摄驱动模式之前和之后所获得的图像数据进行依赖于曝光时 间差的增益校正。根据该处理,获得了实时取景显示或运动图像记录所用的 图像数据,其中该图像数据是通过向改变拍摄驱动模式之前和之后所获得的 图像数据项赋予连续性而形成的。

然而,日本特开2007-228433所述的技术具有如下问题:改变拍摄驱动 模式时所进行的增益校正控制变复杂。此外,存在如下忧虑:由于包括增益 校正所使用的增益的差异等的因素在区域之间改变,因此校正之后所获得的 帧图像的图像质量与未经校正的其它帧的图像质量相比有所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使得可以在不会导致实时取景显示发生定格的情况下改变 实时取景用拍摄驱动模式的技术。

本发明还提供使得可以在不会导致实时取景显示或运动图像记录发生 定格或者不会使图像质量劣化的情况下、改变实时取景显示和运动图像记录 所用的拍摄驱动模式的技术。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一种摄像设备,包括:摄像元件,其包括 沿行方向和列方向排列的多个像素;驱动单元,用于在从第一拍摄模式、第 二拍摄模式和第三拍摄模式所选择的一个或多个拍摄模式中驱动所述摄像 元件,其中在所述第一拍摄模式中,从所述摄像元件的预定读出行的像素读 出图像信号,在所述第二拍摄模式中,与所述第一拍摄模式中的所述预定读 出行的数量相比,从不同数量的读出行读出图像信号,以及在所述第三拍摄 模式中,所述摄像元件的读出图像信号的读出行与所述第一拍摄模式中的读 出行或所述第二拍摄模式中的读出行不重叠;输出单元,其包括包含第一输 出路径和第二输出路径的至少两个输出路径,其中所述第一输出路径和所述 第二输出路径用于在执行从所述第一拍摄模式、所述第二拍摄模式和所述第 三拍摄模式所选择的至少两个拍摄模式的情况下,分开输出从所述摄像元件 读出的图像信号;以及控制单元,用于在从所述第一输出路径输出的所述第 一拍摄模式中的图像信号用于显示单元上的图像显示、并且从所述第二输出 路径输出的所述第三拍摄模式中的图像信号用于与所述图像显示不同的用 途的状态改变为所述图像显示要使用的图像信号来自于所述第二拍摄模式 中的图像信号的状态的情况下,进行以下操作:将所述图像显示要使用的图 像信号的获取目的地从所述第一输出路径临时改变为所述第二输出路径,将 所述第一拍摄模式改变为所述第二拍摄模式,以使得从所述第一输出路径输 出所述第二拍摄模式中的图像信号,以及将所述图像显示要使用的图像信号 的获取目的地从所述第二输出路径改变为所述第一输出路径。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提供一种摄像设备,包括:摄像元件,其包括 沿行方向和列方向排列的多个像素;驱动单元,用于在从第一拍摄模式、第 二拍摄模式、第三拍摄模式和第四拍摄模式所选择的一个或多个拍摄模式中 驱动所述摄像元件,其中在所述第一拍摄模式中,从所述摄像元件的预定读 出行的像素读出图像信号,在所述第二拍摄模式中,与所述第一拍摄模式中 的所述预定读出行的数量相比,从不同数量的读出行读出图像信号,以及在 所述第三拍摄模式和所述第四拍摄模式中,所述摄像元件的读出图像信号的 读出行与所述第一拍摄模式中的读出行或所述第二拍摄模式中的读出行不 重叠;输出单元,其包括包含第一输出路径和第二输出路径的至少两个输出 路径,其中所述第一输出路径和所述第二输出路径用于在执行从所述第一拍 摄模式、所述第二拍摄模式、所述第三拍摄模式和所述第四拍摄模式所选择 的至少两个拍摄模式的情况下,分开输出从所述摄像元件读出的图像信号; 以及控制单元,用于在从所述第一输出路径输出的所述第一拍摄模式中的图 像信号用于显示单元上的图像显示、并且从所述第二输出路径输出的所述第 三拍摄模式中的图像信号用于与所述图像显示不同的用途的状态改变为所 述图像显示要使用的图像信号来自于所述第二拍摄模式中的图像信号的状 态的情况下,进行以下操作:将所述第三拍摄模式改变为所述第四拍摄模式, 以使得从所述第二输出路径输出所述第四拍摄模式中的图像信号,将所述图 像显示要使用的图像信号的获取目的地从所述第一输出路径临时改变为所 述第二输出路径,将所述第一拍摄模式改变为所述第二拍摄模式,以使得从 所述第一输出路径输出所述第二拍摄模式中的图像信号,将所述图像显示要 使用的图像信号的获取目的地从所述第二输出路径改变为所述第一输出路 径,以及将所述第四拍摄模式改变为所述第三拍摄模式,以使得从所述第二 输出路径输出所述第三拍摄模式中的图像信号。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中,提供一种摄像设备,包括:摄像元件,其包括 沿行方向和列方向排列的多个像素;驱动单元,用于在从第一拍摄模式、第 二拍摄模式和第三拍摄模式所选择的一个或多个拍摄模式中驱动所述摄像 元件,其中在所述第一拍摄模式中,从所述摄像元件的预定读出行的像素读 出图像信号,在所述第二拍摄模式中,与所述第一拍摄模式中的所述预定读 出行的数量相比,从不同数量的读出行读出图像信号,以及在所述第三拍摄 模式中,所述摄像元件的读出图像信号的读出行与所述第一拍摄模式中的读 出行或所述第二拍摄模式中的读出行不重叠;输出单元,其包括包含第一输 出路径和第二输出路径的至少两个输出路径,其中所述第一输出路径和所述 第二输出路径用于在执行从所述第一拍摄模式、所述第二拍摄模式和所述第 三拍摄模式所选择的至少两个拍摄模式的情况下,分开输出从所述摄像元件 读出的图像信号;以及控制单元,用于在从所述第一输出路径输出的所述第 一拍摄模式中的图像信号用于显示单元上的图像显示、并且从所述第二输出 路径输出的所述第三拍摄模式中的图像信号用于与所述图像显示不同的用 途的状态改变为所述图像显示要使用的图像信号来自于所述第二拍摄模式 中的图像信号的状态的情况下,进行以下操作:临时停止使用所述第三拍摄 模式中的图像信号的用于与所述图像显示不同的用途的处理,开始在所述第 二拍摄模式中驱动所述摄像元件,以使得从所述第二输出路径输出所述第二 拍摄模式中的图像信号,将所述图像显示要使用的图像信号的获取目的地从 所述第一输出路径改变为所述第二输出路径,将所述第一拍摄模式改变为所 述第三拍摄模式,以使得从所述第一输出路径输出所述第三拍摄模式中的图 像信号,以及重新开始使用从所述第一输出路径输出的所述第三拍摄模式中 的图像信号的用于与所述图像显示不同的用途的处理。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中,提供一种摄像设备,其能够经由第一输出路径 和第二输出路径从摄像元件获取图像信号,所述摄像设备包括:控制单元, 用于在从所述第一输出路径输出的图像信号用于显示单元上的实时取景、并 且从所述第二输出路径输出的图像信号用于与所述实时取景不同的用途的 情况下,进行以下操作:改变所述摄像元件的驱动模式,以使得从所述第二 输出路径输出的图像信号能够用于第一清晰度的实时取景显示,将所述实时 取景要使用的图像信号的获取目的地从所述第一输出路径改变为所述第二 输出路径,改变所述摄像元件的驱动模式,以使得从所述第一输出路径输出 能够用于与所述第一清晰度不同的第二清晰度的实时取景的图像信号,以及 将所述实时取景要使用的图像信号的获取目的地从所述第二输出路径改变 为所述第一输出路径。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中,提供一种摄像设备,包括:摄像元件,其包括 沿行方向和列方向排列的多个像素;驱动单元,用于在第一拍摄模式和第二 拍摄模式的至少一个拍摄模式中驱动所述摄像元件,其中在所述第一拍摄模 式中,从所述摄像元件的预定读出行的像素读出图像信号,以及在所述第二 拍摄模式中,与所述第一拍摄模式中的所述预定读出行相比,从不同的读出 行读出图像信号;输出单元,其包括第一输出路径和第二输出路径,其中所 述第一输出路径和所述第二输出路径用于分开输出所述第一拍摄模式中从 所述摄像元件读出的图像信号和所述第二拍摄模式中从所述摄像元件读出 的图像信号;以及控制单元,用于在从所述第一输出路径输出的所述第一拍 摄模式中的图像信号用于显示单元上的图像显示和/或向着存储器单元的记 录的状态改变为所述图像显示和/或所述记录要使用的图像信号来自于所述 第二拍摄模式中的图像信号的状态的情况下,进行以下操作:开始从所述第 二输出路径输出所述第二拍摄模式中的图像信号,以及之后将所述图像显示 和/或所述记录要使用的图像信号的获取目的地从所述第一输出路径改变为 所述第二输出路径。

在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中,提供一种摄像设备,包括:摄像元件,其包括 沿行方向和列方向排列的多个像素;驱动单元,用于在第一拍摄模式和第二 拍摄模式的至少一个拍摄模式中驱动所述摄像元件,其中在所述第一拍摄模 式中,从所述摄像元件的预定读出行的像素读出图像信号,以及在所述第二 拍摄模式中,与所述第一拍摄模式中的所述预定读出行相比,从不同的读出 行读出图像信号;输出单元,其包括第一输出路径和第二输出路径,其中所 述第一输出路径和所述第二输出路径用于分开输出所述第一拍摄模式中从 所述摄像元件读出的图像信号和所述第二拍摄模式中从所述摄像元件读出 的图像信号;合成单元,用于对从所述第一输出路径输出的图像信号和从所 述第二输出路径输出的图像信号进行合成;以及控制单元,用于在从所述第 一输出路径输出的所述第一拍摄模式中的图像信号用于显示单元上的图像 显示和/或向着存储器单元的记录的状态改变为所述图像显示和/或所述记录 要使用的图像信号来自于所述第一拍摄模式中的图像信号和所述第二拍摄 模式中的图像信号的合成信号的状态的情况下,进行以下操作:开始从所述 第二输出路径输出所述第二拍摄模式中的图像信号,之后利用所述合成单元 对从所述第一输出路径输出的图像信号和从所述第二输出路径输出的图像 信号进行合成,以及将所合成的图像信号用于所述图像显示和/或所述记录。

在本发明的第七方面中,提供一种摄像设备,包括:摄像元件,其包括 以二维方式排列的多个像素;摄像控制单元,用于针对所述摄像元件的不同 区域中的各区域,以彼此独立的方式控制读出速率和曝光条件中的至少一 个;设置单元,用于设置从所述摄像元件读取图像信号所使用的驱动模式; 以及显示控制单元,用于在基于从所述摄像元件的第一区域连续读取的第一 图像信号的多个第一图像连续显示在显示单元上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设置单 元所进行的驱动模式的改变,来将要显示在所述显示单元上的图像改变为基 于从所述摄像元件的与所述第一区域不同的第二区域读出的第二图像信号 的第二图像。

在本发明的第八方面中,提供一种图像信号控制方法,用于经由包括第 一输出路径和第二输出路径的多个输出路径来从包括沿行方向和列方向排 列的多个像素的摄像元件获取图像信号,并且使用所获取到的图像信号在显 示单元上进行图像显示,其中,在通过在第一拍摄模式中驱动所述摄像元件 来从所述第一输出路径输出所述图像显示所使用的图像信号的状态改变为 使用通过在第二拍摄模式中驱动所述摄像元件而从所述第一输出路径输出 的图像信号的所述图像显示的情况下,所述图像信号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将所述第一拍摄模式中从所述第一输出路径输出的图像信号用于所述图 像显示;将通过在第三拍摄模式中驱动所述摄像元件而从所述第二输出路径 输出的图像信号用于与所述图像显示不同的用途;将所述图像显示要使用的 图像信号的获取目的地从所述第一输出路径临时改变为所述第二输出路径; 将所述第一拍摄模式改变为所述第二拍摄模式,以使得从所述第一输出路径 输出所述第二拍摄模式中的图像信号;以及将所述图像显示要使用的图像信 号的获取目的地从所述第二输出路径改变为所述第一输出路径,其中,在所 述第一拍摄模式中,从所述摄像元件的预定读出行的像素读出图像信号,在 所述第二拍摄模式中,与所述第一拍摄模式中的所述预定读出行的数量相 比,从更大数量的读出行读出图像信号,以及在所述第三拍摄模式中,所述 摄像元件的读出图像信号的读出行与所述第一拍摄模式中的读出行或所述 第二拍摄模式中的读出行不重叠。

在本发明的第九方面中,提供一种图像信号控制方法,用于经由包括第 一输出路径和第二输出路径的多个输出路径来从包括沿行方向和列方向排 列的多个像素的摄像元件获取图像信号,并且使用所获取到的图像信号在显 示单元上进行图像显示,其中,在通过在第一拍摄模式中驱动所述摄像元件 来从所述第一输出路径输出所述图像显示所使用的图像信号的状态改变为 使用通过在第二拍摄模式中驱动所述摄像元件而从所述第一输出路径输出 的图像信号的所述图像显示的情况下,所述图像信号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将所述第一拍摄模式中从所述第一输出路径输出的图像信号用于所述图 像显示;将通过在第三拍摄模式中驱动所述摄像元件而从所述第二输出路径 输出的图像信号用于与所述图像显示不同的用途;将所述摄像元件的驱动模 式从所述第三拍摄模式改变为第四拍摄模式;将所述图像显示要使用的图像 信号的获取目的地从所述第一输出路径临时改变为所述第二输出路径;将所 述第一拍摄模式改变为所述第二拍摄模式,以使得从所述第一输出路径输出 所述第二拍摄模式中的图像信号;将所述图像显示要使用的图像信号的获取 目的地从所述第二输出路径改变为所述第一输出路径;以及将所述第四拍摄 模式改变为所述第三拍摄模式,以使得从所述第二输出路径输出所述第三拍 摄模式中的图像信号,其中,在所述第一拍摄模式中,从所述摄像元件的预 定读出行的像素读出图像信号,在所述第二拍摄模式中,与所述第一拍摄模 式中的所述预定读出行的数量相比,从更大数量的读出行读出图像信号,在 所述第三拍摄模式中,所述摄像元件的读出图像信号的读出行与所述第一拍 摄模式中的读出行或所述第二拍摄模式中的读出行不重叠,以及在所述第四 拍摄模式中,所述摄像元件的读出图像信号的读出行与所述第一拍摄模式中 的读出行或所述第二拍摄模式中的读出行不重叠。

在本发明的第十方面中,提供一种图像信号控制方法,用于经由包括第 一输出路径和第二输出路径的多个输出路径来从包括沿行方向和列方向排 列的多个像素的摄像元件获取图像信号,并且使用所获取到的图像信号在显 示单元上进行图像显示,其中,在通过在第一拍摄模式中驱动所述摄像元件 来从所述第一输出路径输出所述图像显示所使用的图像信号的状态改变为 使用通过在第二拍摄模式中驱动所述摄像元件而从所述第二输出路径输出 的图像信号的所述图像显示、并且改变通过在第三拍摄模式中驱动所述摄像 元件而从所述第二输出路径输出的图像信号用于与所述图像显示不同的用 途的状态以使得从所述第一输出路径输出所述第三拍摄模式中的图像信号 的情况下,所述图像信号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第一拍摄模式中从 所述第一输出路径输出的图像信号用于所述图像显示;将所述第三拍摄模式 中从所述第二输出路径输出的图像信号用于与所述图像显示不同的用途;临 时停止使用所述第三拍摄模式中的图像信号的用于与所述图像显示不同的 用途的处理;开始在所述第二拍摄模式中驱动所述摄像元件,以使得从所述 第二输出路径输出所述第二拍摄模式中的图像信号;将所述图像显示要使用 的图像信号的获取目的地从所述第一输出路径改变为所述第二输出路径;将 所述第一拍摄模式改变为所述第三拍摄模式,以使得从所述第一输出路径输 出所述第三拍摄模式中的图像信号;以及重新开始使用所述第三拍摄模式中 的图像信号的用于与所述图像显示不同的用途的处理,其中,在所述第一拍 摄模式中,从所述摄像元件的预定读出行的像素读出图像信号,在所述第二 拍摄模式中,与所述第一拍摄模式中的所述预定读出行的数量相比,从更大 数量的读出行读出图像信号,以及在所述第三拍摄模式中,所述摄像元件的 读出图像信号的读出行与所述第一拍摄模式中的读出行或所述第二拍摄模 式中的读出行不重叠。

在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中,提供一种摄像设备的图像信号控制方法,所 述摄像设备能够经由第一输出路径和第二输出路径从摄像元件获取图像信 号,所述图像信号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从所述第一输出路径输出的图 像信号用于显示单元上的实时取景;将从所述第二输出路径输出的图像信号 用于与所述实时取景不同的用途;改变所述摄像元件的驱动模式,以使得从 所述第二输出路径输出的图像信号能够用于第一清晰度的实时取景显示;将 所述实时取景要使用的图像信号的获取目的地从所述第一输出路径改变为 所述第二输出路径;改变所述摄像元件的驱动模式,以使得从所述第一输出 路径输出能够用于与所述第一清晰度不同的第二清晰度的实时取景的图像 信号;将所述实时取景要使用的图像信号的获取目的地从所述第二输出路径 改变为所述第一输出路径;以及改变所述摄像元件的驱动模式,以使得从所 述第二输出路径输出能够用于与所述实时取景不同的用途的图像信号、或者 不从所述第二输出路径输出图像信号。

在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中,提供一种图像信号控制方法,用于经由包括 第一输出路径和第二输出路径的多个输出路径来从包括沿行方向和列方向 排列的多个像素的摄像元件获取图像信号,并且使用所获取到的图像信号在 显示单元上进行图像显示以及/或者进行所获取到的图像信号向着存储器单 元的记录,其中,在从第一拍摄模式中从所述第一输出路径所输出的图像信 号用于所述图像显示和/或所述记录的状态起、将所述图像显示和/或所述记 录要使用的图像信号改变为第二拍摄模式中的图像信号的情况下,所述图像 信号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第一拍摄模式中从所述第一输出路径输 出的图像信号用于所述图像显示和/或所述记录;开始从所述第二输出路径输 出所述第二拍摄模式中的图像信号;以及将所述图像显示和/或所述记录要使 用的图像信号的获取目的地从所述第一输出路径改变为所述第二输出路径, 其中,在所述第一拍摄模式中,从所述摄像元件的预定读出行的像素读出图 像信号,以及在所述第二拍摄模式中,从与所述第一拍摄模式中的所述预定 读出行不同的读出行读出图像信号。

在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中,提供一种图像信号控制方法,用于经由包括 第一输出路径和第二输出路径的多个输出路径来从包括沿行方向和列方向 排列的多个像素的摄像元件获取图像信号,并且使用所获取到的图像信号在 显示单元上进行图像显示以及/或者进行所获取到的图像信号向着存储器单 元的记录,其中,在从第一拍摄模式中从所述第一输出路径所输出的图像信 号用于所述图像显示和/或所述记录的状态起、将所述图像显示和/或所述记 录要使用的图像信号改变为第二拍摄模式中的图像信号和所述第一拍摄模 式中的图像信号的合成信号的情况下,所述图像信号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将所述第一拍摄模式中从所述第一输出路径输出的图像信号用于所述图 像显示和/或所述记录;开始从所述第二输出路径输出所述第二拍摄模式中的 图像信号;对从所述第一输出路径输出的图像信号和从所述第二输出路径输 出的图像信号进行合成;以及使用所合成的图像信号来进行所述图像显示和 /或所述记录,其中,在所述第一拍摄模式中,从所述摄像元件的预定读出行 的像素读出图像信号,以及在所述第二拍摄模式中,从与所述第一拍摄模式 中的所述预定读出行不同的读出行读出图像信号。

在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中,提供一种图像信号控制方法,用于针对包括 以二维方式排列的多个像素的摄像元件的不同区域中的各区域,以彼此独立 的方式控制读出速率和曝光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图像信号控制方法包括 以下步骤:在基于从所述摄像元件的第一区域连续读取的第一图像信号的多 个第一图像连续显示在显示单元上的情况下,根据从所述摄像元件读取图像 信号所使用的驱动模式的改变,来将要显示在所述显示单元上的图像改变为 基于从所述摄像元件的与所述第一区域不同的第二区域读出的第二图像信 号的第二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第七方面至第十一方面和第十四方 面,经由第一输出路径和第二输出路径从摄像元件获取图像信号,其中从第 一输出路径输出的图像信号用于实时取景显示(图像显示),并且从第二输出 路径输出的图像信号用于除实时取景显示以外的用途。根据该状态,首先, 改变摄像元件的驱动模式,以使得从第二输出路径输出的图像信号可用于实 时取景显示,并且将实时取景显示所用的图像信号的获取目的地从第一输出 路径改变为第二输出路径。接着,改变摄像元件的驱动模式,以使得从第一 输出路径输出清晰度不同的实时取景显示所用的图像信号,并且将实时取景 显示所用的图像信号的获取目的地从第二输出路径改变为第一输出路径。

这样使得可以在不会导致实时取景显示发生定格的情况下、改变实时取 景显示所用的拍摄驱动模式,从而减轻用户使用实时取景显示时的压力,以 由此可以提高用户友好性。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第六方面、第十二方面和第十三方面,在配备 有能够经由第一输出路径和第二输出路径获取不同的图像信号的摄像元件 的摄像设备中,在拍摄驱动模式改变时,图像信号的获取目的地在第一输出 路径和第二输出路径之间改变。利用该结构,即使在实时取景显示或运动图 像记录的拍摄驱动模式改变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实时取景显示或运动图像 记录发生定格、以及图像质量发生劣化。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 显。以下所述的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可以单独实现,或者在需要的情况下或 在将来自各个实施例的元件或特征组合在一个实施例中有益的情况下、可以 作为多个实施例或其特征的组合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如从背面侧所观看的、作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摄像设备的 数字照相机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数字照相机的硬件结构的框图。

图3A是图1所示的数字照相机的摄像部中所包括的摄像元件的示意立体 图。

图3B是图3A所示的摄像元件的框图。

图4是在示意性说明图1所示的数字照相机的实时取景显示期间、从图3A 和3B所示的摄像元件所读出的信号的读出行时使用的图。

图5是示出图1所示的数字照相机的独立AF操作期间的摄像部中的、来 自Ch1的输出信号、来自Ch2的输出信号和独立AF操作开始信号之间的关系 的时序图。

图6是使用相关技术的、在将拍摄驱动模式从正常实时取景用拍摄驱动 模式改变为清晰度更高的高清晰实时取景用拍摄驱动模式的情况下的相关 信号和操作的时序图。

图7是利用相关技术所进行的、在进行快门按钮的第一开关的操作(半按 下操作)的情况下的实时取景模式改变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由于通过使用相关技术的图7的实时取景模式改变处理的拍 摄驱动模式的改变所引起的、拍摄信号的变化等的时序图。

图9是由图1所示的数字照相机在该数字照相机正进行独立AF操作但并 非处于摄像元件内部AF评价模式的情况下操作第一开关时所进行的图像信 号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由于通过图9的图像信号控制处理的拍摄驱动模式的改变所 引起的、拍摄信号的变化等的时序图。

图11是由图1所示的数字照相机在并非处于独立AF操作的状态下操作第 一开关的情况下所进行的图像信号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由于通过图11的图像信号控制处理的拍摄驱动模式的改变 所引起的、拍摄信号的变化等的时序图。

图13是由作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摄像设备的数字照相机在如下 情况下所进行的图像信号控制处理的时序图:在图9的图像信号控制处理中 将实时取景用拍摄信号的获取目的地从Ch1改变为Ch2之后,来自Ch2的输出 信号继续用于实时取景。

图14是由作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摄像设备的数字照相机在如下情况下 所进行的图像信号控制处理的时序图:在图11的图像信号控制处理中将实时 取景用拍摄信号的获取目的地从Ch1改变为Ch2之后,来自Ch2的输出信号继 续用于实时取景,并且停止来自Ch1的拍摄信号的输出。

图15是示意性说明作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摄像设备的数字照相 机中的改变视角时从摄像元件所读出的信号的读出行时使用的图。

图16A~16C是示出参考图15所述的各拍摄模式中的视角的图。

图17是在使用数字照相机的运动图像拍摄期间进行变焦操作的情况下 所进行的图像信号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18是示意性示出在将数字照相机的拍摄模式从参考图15所述的采用 视角A的拍摄驱动模式改变为采用视角B1的拍摄驱动模式的情况下的相关 信号和操作的时序图。

图19是示意性示出在将数字照相机的拍摄模式从参考图15所述的采用 视角B1的拍摄驱动模式改变为采用视角C的拍摄驱动模式的情况下的相关 信号和操作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这里,采用 紧凑型数字照相机(以下称为“数字照相机”)作为根据本发明的摄像设备的示 例,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图1是如从背面侧所观看的、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由附图标记100表 示的数字照相机的外观的立体图。

数字照相机100的背面设置有显示图像和各种信息的显示部101。显示部 101例如是液晶显示器或有机EL显示器,并且可被配置为用作控制台部,其 中该控制台部配备有触摸面板从而用作输入功能。此外,数字照相机100的 背面还设置有:操作部102,其由诸如用于接收来自用户的各种操作的各种 开关和按钮等的操作构件所构成;模式切换开关104,用于改变针对被摄体 的拍摄模式;以及控制器轮103,其能够以可转动的方式进行工作。操作部 102的操作构件的一部分还设置在数字照相机100的上表面,并且例如,进行 变焦操作的变焦杆设置在数字照相机100的上表面。以下将参考图2来说明操 作部102、控制器轮103、模式切换开关104的功能等。

数字照相机100的上表面设置有:快门按钮121,用于给出拍摄指示;以 及电源开关122,用于在数字照相机100的电源接通和电源断开之间切换。以 下将参考图2来详细说明快门按钮121的功能。

数字照相机100具有外部设备可以经由连接线缆111和连接器112连接至 的侧面。数字照相机100能够将图像数据(静止图像数据和运动图像数据)经由 连接线缆111和连接器112输出至外部设备。

数字照相机100的下表面设置有:存储介质槽(未示出),其可以利用盖131 来进行开闭;以及诸如存储卡等的存储介质130,其可以相对于存储介质槽 插入和移除。存储介质槽内所容纳的存储介质130可以与数字照相机100的控 制器(以下参考图2所述的系统控制器210)进行通信。注意,存储介质130不限 于例如相对于存储介质槽可以插入和移除的存储卡,而且还可以是诸如 DVD-RW盘等的光盘以及诸如硬盘等的磁盘,并且进一步可以内置在照相机 主体中。

图2是数字照相机100的硬件结构的框图。数字照相机100包括挡板201、 构成摄像光学系统的拍摄透镜202和快门203、摄像部204、AF评价值计算部 205和闪光灯217。

挡板201覆盖摄像光学系统,由此防止摄像光学系统被污染和损坏。拍 摄透镜202由包括变焦透镜和调焦透镜的透镜组构成。快门203具有光圈功能 并且调节曝光量。摄像部204包括将光学图像转换成电气信号(模拟信号)的摄 像元件。更具体地,该摄像元件例如由CCD传感器或CMOS传感器来实现。 此外,摄像部204具有模数转换功能,并且将从摄像元件输出的模拟电气信 号(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数字图像数据)。

AF评价值计算部205基于根据摄像部204生成的数字信号所获得的对比 度信息等来计算AF评价值,并且将所获得的AF评价值经由摄像部204输出至 以下所述的系统控制器210。通过使闪光灯217发光,可以在拍摄低光场景和 背光场景时对不足照度进行补偿。

数字照相机100还包括图像处理器206、存储器控制器207、数模转换器 208、存储器209、系统控制器210、非易失性存储器211、系统计时器212、 系统存储器213和显示部101。

图像处理器206和存储器控制器207接收通过由摄像部204进行的模数转 换所生成的数字信号。图像处理器206对从摄像部204接收到的数据(数字图 像数据)或从存储器控制器207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诸如预定像素插值和缩小 等的调整大小以及诸如颜色转换等的信号处理。此外,图像处理器206使用 所拍摄图像的图像数据来进行预定计算处理,并且系统控制器210使用图像 处理器206所生成的计算结果来进行曝光控制和调焦控制。例如,系统控制 器210进行利用TTL(通过镜头)方法的AF(自动调焦)处理、AE(自动曝光)处 理、光控处理和AWB(自动白平衡)处理。注意,在图像处理器206进行AF处 理的情况下,有时使用来自摄像部204中所包括的AF评价值计算部205的输 出。

将从摄像部204输出的数字信号(数字图像数据)经由图像处理器206和存 储器控制器207、或者经由存储器控制器207写入存储器209。存储器209不仅 存储数字信号,而且还存储摄像部204所获取到的并且经过了模数转换的图 像数据以及要显示在显示部101上的图像数据。存储器209具有足以存储预定 数量的静止图像、预定持续时间的运动图像和语音数据的存储容量。此外, 存储器209还用做图像显示存储器(视频存储器)。

将存储器209中所存储的图像显示所用的数字数据发送至数模转换器 208。数模转换器208将所接收到的数字数据转换成模拟信号,并且将该模拟 信号供给至显示部101,由此在显示部101上显示图像。如上所述,显示部101 是诸如液晶显示器等的显示装置,并且基于从数模转换器208输出的模拟信 号来显示图像。注意,由摄像部204根据从摄像元件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得 到的并且累积在存储器209中的数字信号可以由数模转换器208转换成模拟 信号并且被顺次传送至显示部101以供显示,由此可以实现电子取景器功能。 也就是说,这使得可以进行直通图像显示。

非易失性存储器211是电可擦除且可存储的存储器,并且例如是以闪速 存储器为代表的EEPROM。非易失性存储器211存储系统控制器210所执行的 程序和操作所使用的常数等。注意,这里所述的程序是用于执行以下参考附 图所述的处理的程序。

系统控制器210通过执行非易失性存储器211中所存储的各种程序来控 制数字照相机100的整体操作,并且例如进行以下所述的各种处理。此外, 系统控制器210通过控制存储器209、数模转换器208和显示部101等来进行显 示控制。将系统控制器210从非易失性存储器211读出的程序以及操作所用的 常数和变量等载入系统存储器213。对于系统存储器213,使用RAM。系统计 时器212使用内置时钟来对各种控制所用的时间进行计时。

图2所示的操作部102、控制器轮103、快门按钮121、模式切换开关104 和电源开关122与参考图1所述的各组件相同。

构成操作部102的各种操作构件中的一部分例如用于选择显示部101上 所显示的各种功能图标,并且在选择预定功能图标的情况下,针对各场景相 应地分配预定功能。也就是说,使用操作部102的操作构件作为各种功能按 钮。

将作为可转动工作的操作构件的控制器轮103与例如用于指示所选择项 的四方向按钮相组合进行使用。在可转动地操作控制器轮103的情况下,生 成与操作量(例如,转动角度和转动次数)相对应的电气脉冲信号。系统控制 器210分析所生成的脉冲信号,由此控制数字照相机100的各部件。

注意,控制器轮103可以是诸如自身转动的构件以及自身不转动但利用 触摸传感器来检测转动操作的构件等的任何类型,只要该构件是可以检测转 动操作的操作构件即可。

如以上参考图1所述,操作部102包括设置在数字照相机100的上表面的 变焦杆。该变焦杆是以包围快门按钮121的方式配置的,并且在预定角度范 围内可转动。用于转动变焦杆的操作不仅用于进行拍摄透镜202的光学变焦 操作,而且还用于进行如下操作,其中该操作用于在超过光学变焦操作的极 限而进行变焦操作的情况下,将该变焦操作改变为电子变焦操作,从而进一 步改变电子变焦的变焦倍率。

快门按钮121包括第一开关SW1和第二开关SW2。在快门按钮121在操作 期间被半按下的情况下,第一开关SW1接通,由此将用于指示拍摄准备的信 号发送至系统控制器210。在接收到表示第一开关SW1的接通的信号时,系 统控制器210开始AF处理、AE处理、AWB处理和光控处理等所用的操作。 在全按下快门按钮121的情况下、即在快门按钮121的操作完成的情况下,第 二开关SW2接通,由此将用于指示拍摄开始的信号发送至系统控制器210。 在接收到表示第二开关SW2的接通的信号时,系统控制器210进行从自摄像 部204读取信号起直到将图像数据写入存储介质130中为止的一系列拍摄操 作。

模式切换开关104是用于使数字照相机100的操作模式在诸如静止图像 拍摄模式、运动图像拍摄模式和再现模式等的各种模式之间切换的开关。静 止图像拍摄模式的示例包括自动拍摄模式、自动场景判断模式、手动模式、 作为针对各拍摄场景类型所设置的设置的各种场景模式、程序AE模式和定 制模式等。通过操作模式切换开关104,可以将模式直接改变为静止图像拍 摄模式中所包括的这些模式其中之一。然而,这并非限制性的,而且例如, 在通过操作模式切换开关104将模式改变为静止图像拍摄模式之后,可以使 用其它操作构件来将模式改变为静止图像拍摄模式中所包括的上述模式其 中之一。同样,运动图像拍摄模式也可以包括多个模式。

数字照相机100包括电源部214和电源控制器215。电源部214由诸如碱性 电池和锂电池等的一次电池、诸如NiCd电池、NiMH电池和Li电池等的二次 电池、或者AC适配器来实现,并且用于向电源控制器215供给电力。电源控 制器215由均未示出的电池检测电路、DC-DC转换器和用于在要通电的块之 间切换的切换电路构成。电源控制器215检测电源部214中是否安装有电池、 电池的类型和电池的剩余量,并且基于该检测结果和来自系统控制器210的 指示来控制DC-DC转换器,以将所需电压供给至包括存储介质130的各部件 并持续所需时间段。

数字照相机100包括存储介质接口216,其中该存储介质接口216用于在 存储介质130安装在存储介质槽(未示出)中的情况下,使得能够在存储介质 130和系统控制器210之间进行通信。参考图1已详细说明了存储介质130,因 而省略了其说明。

图3A是摄像部204中所包括的摄像元件的示意立体图,并且图3B是图3A 所示的摄像元件的框图。

摄像元件包括:第一芯片30,其由多个像素301构成并且配置在光入射 侧上;以及第二芯片31,其由诸如列扫描电路313a和313b以及行扫描电路312 等的像素驱动电路、以及AF评价值计算部205(这些被称为“周边电路”)构成。 摄像元件是通过在第二芯片31上层压第一芯片30构成的。第一芯片30由像素 301构成,并且第二芯片31由周边电路构成,由此可以将用于制造周边电路 的处理和用于制造像素301的处理分开,从而使得可以通过使周边电路的配 线细线化和高密度化来实现高速处理、小型化和高功能化。此外,如以下将 说明的,摄像部204中所包括的摄像元件使得能够针对摄像元件的各个不同 区域,来控制读出速率和曝光条件中的至少一个。

第一芯片30包括沿行方向和列方向按固定间隔配置成矩阵的多个像素 301。此外,第一芯片30还包括:传送信号线303、复位信号线304和行选择 信号线305,这些信号线在行方向(水平方向)上连接至各像素301;以及列信 号线302a和302b,其连接至在列方向上邻接的各像素301。换句话说,列信 号线302a和302b根据各邻接读出行而连接至不同的像素301。以下将参考图4 来说明像素连接方式。

第二芯片31包括:列ADC块311,其中列信号线302a和302b分别连接至 列ADC块311;行扫描电路312,用于扫描各行;以及列扫描电路313a和313b, 用于扫描各列。此外,第二芯片31还包括定时控制电路314、水平信号线315a 和315b、帧存储器317、AF评价值计算部205和开关316。

定时控制电路314响应于来自系统控制器210的控制信号,来进行针对行 扫描电路312、列扫描电路313a和313b以及列ADC块311各自的定时控制。水 平信号线315a和315b分别根据列扫描电路313a和313b所控制的定时来传送 从列ADC块311所输出的数字信号。帧存储器317临时存储以下所述的作为从 水平信号线315b所输出的图像信号的AF评价值检测用拍摄信号。AF评价值 计算部205(参见图2)根据从帧存储器317所输出的AF评价值检测用拍摄信号 来检测AF评价值。开关316使输出至水平信号线315b的AF评价值检测用拍摄 信号的输出目的地在帧存储器317(以及因而AF评价值计算部205)和图像处 理器206之间切换。

在摄像元件中,各像素301包括光电二极管PD、浮动扩散FD、传送晶体 管M1、复位晶体管M2、放大晶体管M3和选择晶体管M4。注意,各晶体管 是n沟道MOSFET。

传送信号线303、复位信号线304和行选择信号线305分别连接至传送晶 体管M1、复位晶体管M2和选择晶体管M4的各栅极。这些信号线在行方向上 延伸以同时驱动同一行中所包括的像素301,由此可以控制线顺次工作型卷 帘快门和所有行同时工作型全局快门的操作。列信号线302a和302b分别连接 至邻接行中的选择晶体管M4的源极。

光电二极管PD累积通过光电转换所生成的电荷,并且其P侧接地且其N 侧连接至传送晶体管M1的源极。在传送晶体管M1接通的情况下,尽管光电 二极管PD中的电荷被传送至浮动扩散FD,但该浮动扩散FD具有寄生电容, 因而电荷累积在该寄生电容部分中。

放大晶体管M3的漏极连接至电源电压,并且栅极连接至浮动扩散FD。 放大晶体管M3将浮动扩散FD的电压转换成电气信号。选择晶体管M4用于以 行为单位来选择要读出信号的像素。选择晶体管M4的漏极连接至放大晶体 管M3的源极,并且源极连接至列信号线302a或302b。在选择晶体管M4接通 的情况下,将与浮动扩散FD的电压相对应的电压输出至列信号线302a或 302b。复位晶体管M2的漏极连接至电源电压,并且源极连接至浮动扩散FD。 复位晶体管M2将浮动扩散FD的电压复位为电源电压。

接着,将参考图4来说明要连接至列信号线302a和302b的像素的选择。 图4是在示意性说明数字照相机100的实时取景显示期间从摄像元件所读出 信号的读出行时使用的图。在图4的左半部分中,使用以与像素阵列相对应 的方式配置的采用拜尔阵列的颜色滤波器的各颜色(R,G(Gb,Gr),B)的指示 来示出摄像元件的像素301的配置。在图4的右半部分中,示出以下所述的各 读出模式中的所选择行的集合的示例。

在正进行实时取景显示的状态下,将实时取景用拍摄信号输出至列信号 线302a。在列ADC块311中将输出至列信号线302a的实时取景用拍摄信号从 模拟转换成数字。通过列扫描电路313a的操作来从列ADC块311将在列ADC 块311中转换成数字信号的实时取景用拍摄信号读出至水平信号线315a。将 读出至水平信号线315a的数字化后的实时取景用拍摄信号从摄像部204输出 至图像处理器206。

这里,在检测到图像处理器206基于主被摄体的运动和实时取景用拍摄 信号所计算出的AF评价值小时,系统控制器210将独立AF操作开始信号输出 至摄像部204。在摄像部204中,在独立AF操作开始信号到达第二芯片31的情 况下,以使像素301的读出行分开从而使得能够同时进行实时取景所用的摄 像和AF评价值检测所用的摄像的方式,将AF评价值检测用拍摄信号输出至 列信号线302b。注意,独立AF操作是指使用独立于实时取景用拍摄信号(Ch1) 的拍摄信号(Ch2)来进行AF操作,并且以下将参考图5来说明其详情。

在第一实施例中,图4所示的行编号1和2表示AF拍摄所用的读出行,并 且在AF用拍摄驱动模式(第三拍摄模式)中,从由行编号1和2表示的读出行读 出信号。图4所示的行编号3和4表示正常实时取景拍摄所用的读出行,并且 在正常实时取景用拍摄驱动模式(第一拍摄模式)中,从由行编号3和4表示的 读出行读出信号。在第一实施例中,以行为单位顺次进行行编号1和2的读出 行的读出扫描和行编号3和4的读出行的读出扫描,并且针对每8行重复读出 扫描操作。此外,通过以从垂直方向的同色的每4个像素中剔除3个像素的间 隔剔除方式读取信号来驱动摄像元件,以进行AF拍摄和正常实时取景拍摄这 两者。因此,AF评价值检测用摄像时输出的图像信号具有与正常实时取景拍 摄时输出的图像信号相同的图像质量,因而该图像信号还可用于实时取景显 示。同样,正常实时取景拍摄时输出的图像信号也可用于AF评价值检测。

另一方面,通过对操作部102等进行操作,在更重视实时取景拍摄的图 像质量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较大数量的读出线来进行拍摄。例如,在用于进 行与正常实时取景相比清晰度更高的高清晰实时取景A1所用的拍摄的高清 晰实时取景A1用拍摄驱动模式(第二拍摄模式)中,将由行编号3、4、7和8表 示的读出行设置为拍摄行。此外,还可以进行清晰度与高清晰实时取景A1 相同的高清晰实时取景A2所用的拍摄,以使得将作为AF用拍摄行的行编号1 和2的读出行包括在拍摄行中。在用于进行高清晰实时取景A2所用的拍摄的 高清晰实时取景A2用拍摄驱动模式(第四拍摄模式)中,将由行编号1、2、5 和6表示的读出行设置为拍摄行。注意,将AF用拍摄驱动模式和高清晰实时 取景A2用拍摄驱动模式中读出图像信号的读出行设置成与正常实时取景用 拍摄驱动模式和高清晰实时取景A1用拍摄驱动模式中读出图像信号的读出 行不发生重叠。

还可以进行清晰度更高的高清晰实时取景B所用的拍摄,并且在高清晰 实时取景B用拍摄驱动模式(第五拍摄模式)中,可以通过从垂直方向的同色 的每4个像素中剔除1个像素(使用同色的3个像素)的间隔剔除来驱动摄像元 件以进行拍摄。在这种情况下,将由行编号3、4、5、6、7和8表示的读出行 设置为实时取景用拍摄行。通过如上所述以所选择行的集合为单位使AF拍摄 所用的读出行和实时取景拍摄所用的读出行分开,可以获取到在电荷累积时 间(曝光条件)和数据大小方面有所不同的图像数据。

在列ADC块311中将输出至列信号线302b的AF评价值检测用拍摄信号 从模拟转换成数字。通过列扫描电路313b的操作从列ADC块311将在该列 ADC块311中转换成数字信号的AF评价值检测用拍摄信号读出至水平信号 线315b。将读出至水平信号线315b的数字化后的AF评价值检测用拍摄信号输 出至开关316。

在数字照相机100的操作模式响应于从系统控制器210输出的控制信号 而改变为摄像元件内部AF评价模式的情况下,将从水平信号线351b经由开关 316输出的并且存储在帧存储器317中的AF评价值检测用拍摄信号发送至AF 评价值计算部205。AF评价值计算部205基于所接收到的AF评价值检测用拍 摄信号的对比度信息来计算AF评价值,并且仅将AF评价值信号从摄像部204 的摄像元件输出至系统控制器210。另一方面,在数字照相机100的操作模式 响应于从系统控制器210输出的控制信号而没有改变为摄像元件内部AF评价 模式的情况下,将AF评价值检测用拍摄信号从水平信号线315b经由开关316 输出至图像处理器206。

在以下说明中,将用于从列信号线302a向水平信号线315a输出拍摄信号 的路径(第一输出路径)称为通道1(以下表示为“Ch1”)。此外,将用于从列信 号线302b向水平信号线315b输出拍摄信号的路径(第二输出路径)称为通道2 (以下表示为“Ch2”)。在第一实施例中,可以执行在从摄像元件读出图像信号 所使用的所选择行的集合方面有所不同的两个模式,由此可以将各模式中所 读出的图像信号从Ch1和Ch2分开输出。

图5是示出独立AF操作期间的摄像部204中的、从Ch1输出的信号、从Ch2 输出的信号和独立AF操作开始信号之间的关系的时序图。在使得能够实现从 Ch1和Ch2可以进行的高速帧频信号输出的定时,输出垂直同步信号。在该 示例中,从Ch1输出实时取景用拍摄信号,并且这些实时取景用拍摄信号是 通过以30FPS的帧频驱动摄像元件所输出的。另一方面,该垂直同步信号是 以240Hz输入的。在这种情况下,对来自Ch1的实时取景用拍摄信号进行控 制,以使得针对每4个垂直同步信号,通过忽略3个垂直同步信号来进行一次 实时取景用拍摄信号的输出。系统控制器210根据图像处理器206基于在直到 从Ch1输出实时取景用拍摄信号的时刻T1为止的时间段内输入至图像处理器 206的实时取景用拍摄信号所进行的计算的结果,来进行自动调焦控制(AF 控制)。

在时刻T1,系统控制器210判断为需要进行独立AF操作,并且输入独立 AF操作开始信号。在输入了独立AF操作开始信号的情况下,与接下来输入 的垂直同步信号同步地开始来自Ch2的AF评价值检测用拍摄信号的输出控 制。在对像素301进行曝光之后,在时刻T2首次输出AF评价值检测用拍摄信 号。此时,如果数字照相机100处于摄像元件内部AF评价模式,则摄像部204 的AF评价值计算部205基于AF评价值检测用拍摄信号来计算AF评价值,并 且将所计算出的AF评价值输出至系统控制器210。另一方面,如果数字照相 机100不是处于摄像元件内部AF评价模式,则将AF评价值检测用拍摄信号输 入至图像处理器206,并且系统控制器210根据图像处理器206基于AF评价值 检测用拍摄信号所进行的计算的结果来进行AF控制。因而,在进行独立AF 操作的情况下,使用彼此独立的拍摄信号来分别进行实时取景显示和AF操 作。也就是说,独立AF操作是不使用从Ch1输出的实时取景用拍摄信号、而 是独立于从Ch1输出的拍摄信号使用从Ch2输出的拍摄信号所进行的AF控制 的操作。

图5示出AF评价值检测用拍摄信号是按可变帧频从Ch2输出的。更具体 地,在时刻T3,系统控制器210输入用于使来自Ch2的AF评价值检测用拍摄 信号的输出的帧频减半的控制信号。通过输入该控制信号,在下次输入垂直 同步信号之后,针对每2个垂直同步信号通过忽略1个垂直同步信号来进行一 次从Ch2输出AF评价值检测用拍摄信号。可以通过改变帧频来改变最大曝光 时间,因而系统控制器210进行用于通过根据拍摄场景改变帧频来确保AF精 度的控制。可以彼此独立地控制来自Ch1的输出的帧频(读出速率)和来自Ch2 的输出的帧频,并且响应于在时刻T4的独立AF操作开始信号的输入的终止, 停止从Ch2输出AF评价值检测用拍摄信号。

这里,将参考图6~8来说明在使用实时取景显示的拍摄期间被估计为由 于相关技术所引起的问题。在参考图6~8所给出的说明中,根据需要,将使 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说明与数字照相机100的组成元件相同的组成元件所进 行的处理和操作。

图6是使用相关技术的、在拍摄驱动模式从正常实时取景用拍摄驱动模 式改变为清晰度更高的高清晰实时取景用拍摄驱动模式的情况下的相关信 号和操作的时序图。与垂直同步信号同步地对摄像元件的像素301进行曝光 (向着拍摄面的曝光),并且从摄像部204读出一帧的拍摄信号。与图6中未示 出的水平同步信号同步地控制针对摄像元件的多个像素301的各行所进行的 拍摄驱动和信号输出。行扫描电路312通过从拍摄面的最上行向该拍摄面的 最下行顺次进行向着复位信号线304的信号输入来进行复位处理,并且在经 过了曝光时间之后,通过利用列ADC块311顺次进行模拟向着数字的转换来 输出拍摄信号。在图6中横轴取时间的情况下,以平行四边形表示该向着拍 摄面的曝光。

图像处理器206所读出的拍摄信号在经过图像处理器206所进行的(包括 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之后,通过存储器控制器207所进行的信号控制被累积 在存储器20的视频存储区域中。存储器209中所存储的图像显示数据由数模 转换器208转换成模拟信号,并且供给至显示部101,由此进行实时取景显示。

在将正常实时取景用拍摄驱动模式改变为高清晰实时取景用拍摄驱动 模式的情况下,产生了由于该改变而变得不可用的帧,因而如图6所示,在 显示部101的显示画面上发生实时取景显示的临时定格。在高清晰实时取景 用拍摄驱动模式中,由于读出行的数量大于正常实时取景用拍摄驱动模式中 的读出行的数量,因此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对拍摄面进行从最上行到最下行的 扫描。这在图6中由倾斜角增大的平行四边形的形状来表示。

例如,在操作了快门按钮121的第一开关SW1(半按下快门按钮121)的情 况下,发生上述的从正常实时取景显示向着高清晰实时取景显示的改变。图 7是在进行了快门按钮121的第一开关SW1的操作(半按下操作)的情况下、利 用一般相关技术所进行的实时取景模式切换处理的流程图。

在显示正常实时取景的状态下操作第一开关SW1的情况下,在步骤S701 中,系统控制器210进行AE处理。注意,AE处理可以如下:该AE处理在对 第一开关SW1进行操作之前已终止。在下一步骤S702中,系统控制器210将 拍摄驱动模式从正常实时取景用拍摄驱动模式改变为AF用拍摄驱动模式。注 意,AF用拍摄驱动模式可以与正常实时取景用拍摄驱动模式相同,并且在这 种情况下,无需改变驱动模式。然而,这里假定在AF用拍摄驱动模式中,以 与正常实时取景用拍摄驱动模式的情况相比更高的帧频来驱动摄像元件,因 而在步骤S702中将驱动模式改变为AF用拍摄驱动模式,以使AF控制高速化。

接着,在步骤S703中,系统控制器210进行AF处理。然后,在步骤S704 中,系统控制器210将拍摄驱动模式从AF用拍摄驱动模式改变为高清晰实时 取景用拍摄驱动模式。结果,在快门按钮121的第二开关SW2的操作待机状 态中,实现了高清晰实时取景显示。

图8是以与图6相同的方式示出由于通过图7的实时取景模式切换处理的 拍摄驱动模式的改变所引起的拍摄信号的变化等的时序图。通过图8显而易 见,在操作了快门按钮121的第一开关SW1之后并且在数字照相机100进入第 二开关SW2的操作待机状态之前,发生了两次实时取景显示的定格。

如参考图6~8所述,估计出相关技术存在实时取景显示由于驱动模式的 改变而发生定格的问题。相比之下,如以下参考图9~12所述,第一实施例被 配置成可以在不会导致在显示画面上发生实时取景显示的定格的情况下改 变驱动模式。具体地,在显示画面上,显示如下图像,其中该图像是基于在 由于驱动模式的改变因而无法从Ch1读出图像信号的时间段内从Ch2所读出 的图像信号。

图9是由图1所示的数字照相机100在该数字照相机100正进行独立AF操 作但并非处于摄像元件内部AF评价模式的情况下操作第一开关SW1时所进 行的图像信号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S901中,系统控制器210使用从Ch1输出的并且用于正常实时取景 显示的正常实时取景用拍摄信号(在图9中表示为“Ch1拍摄信号”)来进行AE 处理。注意,AE处理可以如下:该AE处理在对第一开关SW1进行操作之前 已终止。在下一步骤S902中,系统控制器210使用从Ch2输出的AF评价值检 测用拍摄信号(在图9中表示为“Ch2拍摄信号”)来进行AF处理。

接着,在步骤S903中,系统控制器210将驱动模式从AF用拍摄驱动模式 改变为实时取景用拍摄驱动模式,以使得代替AF评价值检测用拍摄信号,从 Ch2输出实时取景用拍摄信号。注意,在步骤S903中,代替改变为实时取景 用拍摄驱动模式,可以将驱动模式改变为正常实时取景用拍摄驱动模式或高 清晰实时取景用拍摄驱动模式(高清晰实时取景A2)。这里,假定将实时取景 用拍摄驱动模式改变为正常实时取景用拍摄驱动模式。

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AF用拍摄和正常实时取景用拍摄时从 相同数量的读出行读出信号(各读出行却不同),因而无需改变驱动模式。然 而,在第一实施例中,系统控制器210进行控制,以使得改变之后的Ch2的帧 频变得等于Ch1的帧频,并且从Ch2输出的拍摄信号的曝光条件(感光度和曝 光时间)变得与从Ch1输出的拍摄信号的曝光条件相同。

接着,在步骤S904中,系统控制器210将实时取景用拍摄信号的获取目 的地从Ch1改变为Ch2。然后,在步骤S905中,系统控制器210改变驱动模式, 以使得来自Ch1的输出信号从正常实时取景用拍摄信号改变为高清晰实时取 景用拍摄信号(高清晰实时取景A1)。此外,在步骤S906中,系统控制器210 将实时取景用拍摄信号的获取目的地从Ch2改变为Ch1。结果,在数字照相 机100处于第二开关SW2的操作待机状态的情况下,实现了高清晰实时取景 显示。

然后,如果需要连续进行独立AF操作,则系统控制器210将驱动模式改 变为AF用拍摄驱动模式(或AF用帧频),以使得再次从Ch2输出AF评价值检测 用拍摄信号。另一方面,如果不需要进行独立AF操作,则系统控制器210停 止从Ch2输出拍摄信号。

图10是示出由于通过图9的图像信号控制处理的拍摄驱动模式的改变所 引起的拍摄信号的变化等的时序图。通过图10显而易见,通过改变实时取景 用拍摄信号的获取目的地,在不会导致在显示画面上发生实时取景显示的定 格的情况下,在数字照相机100处于第二开关SW2的操作待机状态时,实时 取景显示改变为高清晰实时取景显示。注意,将从高清晰实时取景用拍摄驱 动模式下开始输出图像信号起、直到在对图像信号进行实时取景所用的图像 处理之后将这些图像信号输出至显示部101为止的时间段设置为等于在正常 实时取景用拍摄驱动模式下进行相同处理所需的时间段。此外,在第一实施 例中,为了使得可以在显示重复周期内完成高清晰实时取景显示时的(包括 显像处理的)信号处理,向从正常实时取景显示时的图像处理完成起、直到 显示正常实时取景为止的时间段设置余量。

图11是在非独立AF操作期间的状态下操作第一开关SW1的情况下、数字 照相机100所进行的图像信号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S1101中,系统控制器210使用从Ch1输出的并且用于正常实时取 景显示的正常实时取景用拍摄信号来进行AE处理。注意,AE处理可以如下: 该AE处理在对第一开关SW1进行操作之前已终止。在下一步骤S1102中,为 了使实时取景用拍摄信号开始从Ch2输出,系统控制器210将拍摄驱动模式设 置为实时取景用拍摄驱动模式。

此时所设置的实时取景用拍摄驱动模式可以是正常实时取景用拍摄驱 动模式或高清晰实时取景用拍摄驱动模式(高清晰实时取景A2)。尽管这里假 定设置了正常实时取景用拍摄驱动模式,但在第一实施例中,在AF用拍摄和 正常实时取景用拍摄时从相同数量的读出行读出信号,因而无需改变驱动模 式。然而,这里,系统控制器210进行控制,以使得改变之后的Ch2的帧频变 得等于Ch1的帧频,并且从Ch2输出的拍摄信号的曝光条件(感光度和曝光时 间)变得等于从Ch1输出的拍摄信号的曝光条件。

在步骤S1103中,系统控制器210将实时取景用拍摄信号的获取目的地从 Ch1改变为Ch2。在下一步骤S1104中,系统控制器210将驱动模式从正常实 时取景用拍摄驱动模式改变为高清晰实时取景用拍摄驱动模式,以使得从 Ch1输出高清晰实时取景用拍摄信号(第一高清晰实时取景A1)。此外,在步 骤S1105中,系统控制器210在驱动模式的改变完成之后,将实时取景用拍摄 信号的获取目的地从Ch2改变为Ch1。结果,在数字照相机100处于第二开关 SW1的操作待机状态的情况下,实现了高清晰实时取景显示。之后,在步骤 S1106中,系统控制器210停止从Ch2输出拍摄信号。

图12是示出由于通过图11的图像信号控制处理的驱动模式的改变所引 起的拍摄信号的变化等的时序图。此外,在图12中,从Ch1和Ch2分别输出 的拍摄信号发生改变,并且实时取景用拍摄信号的获取目的地改变。这样使 得可以在不会导致在显示画面上发生实时取景显示的定格的情况下,在数字 照相机100处于第二开关SW2的操作待机状态时进行高清晰实时取景显示。

注意,在第一实施例中,代替作为AF控制所用的拍摄信号所描述的拍 摄信号,可以使用分别用于曝光控制、白平衡控制、用于检测被摄体的特征 点的控制和用于检测被摄体的运动的控制等的拍摄信号其中之一。此外,代 替利用AF评价值计算部205仅计算AF评价值,可以利用为此所设置的各评价 值计算部来计算分别用于曝光控制、白平衡控制、用于检测被摄体的特征点 的控制和用于检测被摄体的运动的控制等的评价值。

接着,将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作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摄像设备 的数字照相机100中,可以经由Ch1和Ch2这两个拍摄信号输出通道从摄像部 204输出实时取景用拍摄信号,并且仅从Ch2输出AF评价值检测用拍摄信号。 相比之下,第二实施例被配置成可以使用来自Ch1的输出信号作为AF评价值 检测用拍摄信号。作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摄像设备的数字照相机具有与第一 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数字照相机100的硬件结构相同的硬件结构,因而省略了 其说明。

图13是在如下情况下所进行的图像信号控制处理的时序图:在图9的步 骤S904中,将实时取景用拍摄信号的获取目的地从Ch1改变为Ch2,然后来 自Ch2的输出信号继续用于实时取景。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假定在步骤S903 中将Ch2的拍摄驱动模式改变为高清晰实时取景用拍摄驱动模式(高清晰实 时取景A2)。结果,临时停止步骤S902中所执行的AF处理。

在改变了实时取景用拍摄信号的获取目的地之后,如果需要进行独立 AF操作,则将驱动模式改变为AF用拍摄驱动模式,以使得从Ch1输出AF评 价值检测用拍摄信号。这样使得可以重新开始AF处理。另一方面,如果无需 进行独立AF操作,则仅需停止从Ch1输出拍摄信号。图13示出驱动模式已改 变为AF用拍摄驱动模式的示例。在第二实施例中,在AF用拍摄和正常实时 取景用拍摄中从相同数量的读出行读出信号,因而无需改变驱动模式,但将 帧频改变为AF处理所用的帧频。

图14是在如下情况下所进行的图像信号控制处理的时序图:在图11的图 像信号控制处理的步骤S1103中,在将实时取景用拍摄信号的获取目的地从 Ch1改变为Ch2之后,来自Ch2的输出信号继续用于实时取景。然而,在本实 施例中,在步骤S1102中,将Ch2的拍摄驱动模式改变为高清晰实时取景用拍 摄驱动模式(高清晰实时取景A2)。在将实时取景用拍摄信号的获取目的地从 Ch1改变为Ch2之后,停止从Ch1输出拍摄信号。

此外,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可以在数字照相机100 处于第二开关SW2的操作待机状态的情况下显示高清晰实时取景。

接着,将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作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摄像设备的 数字照相机具有与第一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数字照相机100的硬件结构相同的 硬件结构,因而省略了其说明。在第三实施例中,执行在从摄像元件读出图 像信号所使用的所选择行的集合方面有所不同的两个拍摄驱动模式,由此可 以使在各拍摄驱动模式下所读出的图像信号从Ch1和Ch2分开输出。注意, Ch1和Ch2的定义与第一实施例中所给出的定义相同。

接着,将参考图15来说明要连接至列信号线302a和302b的像素的选择。 图15是示意性说明数字照相机100中的在改变视角时从摄像元件所读出的信 号的读出行(拍摄行)时使用的图。在图15的左半部分,使用以与像素阵列相 对应的方式配置的采用拜尔阵列的颜色滤波器的各颜色(R,G(Gb,Gr),B)的 指示来示出摄像元件的像素301的排列。在图15的右半部分,示出采用以下 所述的视角A、B1、B2和C的各拍摄模式中的所选择行的示例。

行编号1和2表示采用视角A的拍摄时的读出行。行编号3、4、7和8表示 采用视角B1的拍摄时的读出行,并且行编号1、2、5和6表示采用视角B2的 拍摄时的读出行。因而,在采用视角B1和B2的拍摄模式中,与采用视角A的 拍摄模式的情况相比,读出行的间隔剔除率不同。在采用视角B1的拍摄和采 用视角B2的拍摄中,尽管读出行不同,但读出行的数量相同,并且如以下将 参考图16A~16C所述,实际摄像所采用的视角相同。行编号1~8表示采用视 角C的拍摄时的读出行。因此,在采用视角C的拍摄模式中,与采用视角A、 B1和B2的拍摄模式的情况相比,读出行的间隔剔除率不同。在第三实施例 中,以行为单位顺次进行读出操作,并且针对每8行重复读出操作。

此外,在第三实施例中,在采用视角A的拍摄、采用视角B1的拍摄、采 用视角B2的拍摄和采用视角C的拍摄的任意拍摄中,使用相同数量的读出行 来进行拍摄。换句话说,拍摄面上的拍摄范围(视角)随着间隔剔除的读出行 的数量而改变。图16A~16C是示出参考图15所述的各拍摄模式中的视角的 图。在视角A的情况下,通过对读出行进行2/8行间隔剔除来使用拍摄面整体 进行拍摄。在视角B1和B2的情况下,通过对读出行进行4/8行间隔剔除来使 用拍摄面区域的1/2进行拍摄。在视角C的情况下,在无需对读出行进行间隔 剔除的情况下,使用拍摄面区域的1/4进行拍摄。注意,视角B1、B2和C并非 必须对拍摄面的中心部进行切出。

图17是在使用数字照相机100的运动图像拍摄期间进行变焦操作的情况 下所进行的图像信号控制处理的流程图。在系统控制器210的控制下进行图 17的图像信号控制处理。

首先,在步骤S1701中,系统控制器210判断是否进行了用于终止运动图 像拍摄的操作。如果进行了终止操作(步骤S1701中为“是”),则系统控制器210 终止运动图像拍摄。如果没有进行终止操作(步骤S1701中为“否”),则系统控 制器210进入步骤S1702。

在步骤S1702中,系统控制器210判断是否操作了变焦杆。如果没有操作 变焦杆(步骤S1702中为“否”),则系统控制器210返回至步骤S1701,而如果操 作了变焦杆(步骤S1702中为“是”),则系统控制器210进入步骤S1703。在步骤 S1703中,系统控制器210判断步骤S1702中所进行的变焦杆的操作是否是光 学变焦操作。如果变焦杆的操作不是光学变焦操作(步骤S1703中为“否”),则 系统控制器210进入步骤S1704,而如果变焦杆的操作是光学变焦操作(步骤 S1703中为“是”),则系统控制器210进入步骤S1705。

在步骤S1703中,在拍摄透镜202的变焦透镜已达到变焦倍率的上限位置 的状态下、操作变焦杆以进一步增大变焦倍率的情况下、或者在电子变焦操 作期间操作变焦杆的情况下,判断为变焦杆的操作不是光学变焦操作。此外, 在数字照相机100能够通过针对拍摄透镜202的变焦透镜控制进行光学变焦 操作的情况下,进行步骤S1703的判断,但在数字照相机100不能进行光学变 焦操作的情况下,跳过该判断。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未示出,但处理从步骤 S1702进入步骤S1704,并且不执行步骤S1705。

在步骤S1704中,系统控制器210判断是否由于步骤S1702中的变焦杆的 操作因而需要改变摄像元件的拍摄驱动模式从而改变视角。在步骤S1704中, 需要根据此时的电子变焦倍率来改变控制。由于该原因,如果基于电子变焦 倍率和所输入的变焦杆的操作判断为所需的视角的变化没有大到从视角A、 B1和B2以及C其中之一改变为邻接视角的情况下(步骤S1704中为“否”),则系 统控制器210进入步骤S1706。另一方面,如果所需的视角的变化大到足以从 视角A、B1和B2以及C其中之一改变为邻接视角的情况下(步骤S1704中为 “是”),则系统控制器210进入步骤S1707。

在步骤S1705中,系统控制器210进行光学变焦操作。在步骤S1706中, 系统控制器210通过切出图像数据的预定区域并将该预定区域存储在图像处 理器206中来进行电子变焦处理。在步骤S1707中,系统控制器210改变拍摄 驱动模式。更具体地,系统控制器210将驱动模式从采用视角A的摄像元件的 驱动改变为采用视角B1或B2的摄像元件的驱动、或者从采用视角B1或B2的 摄像元件的驱动改变为采用视角C的摄像元件的驱动、或者从采用视角C的 摄像元件的驱动改变为采用视角B1或B2的摄像元件的驱动、或者从采用视 角B1或B2的摄像元件的驱动改变为采用视角A的摄像元件的驱动。在执行了 步骤S1705、S1706和S1707之后,系统控制器210返回至步骤S1701。

将参考图18和19来说明图17的图像信号控制处理的步骤S1707的示例。

图18是示意性示出数字照相机100中的从采用视角A的拍摄驱动模式向 着采用视角B1的拍摄驱动模式的改变的时序图。在图18所示的示例中,采用 视角A的拍摄驱动模式是第一拍摄模式,并且采用视角B1的拍摄驱动模式是 第二拍摄模式。

在使得能够实现从Ch1和Ch2可以进行的高速帧频信号输出的定时,输 出图18所示的垂直同步信号。与该垂直同步信号同步地对摄像元件的像素 301进行曝光(向着拍摄面的曝光),并且从摄像部204输出一帧的图像信号(拍 摄信号)。

首先,假定通过对拍摄面进行曝光来从Ch1输出采用视角A的拍摄驱动 模式中的图像信号,并且使用这些图像信号来进行实时取景显示和运动图像 记录,但没有从Ch2输出图像信号。与水平同步信号(未示出)同步地控制针 对摄像元件的多个像素301的各行所进行的拍摄驱动和信号输出。行扫描电 路312通过从拍摄面的最上行向着该拍摄面的最下行顺次进行向着复位信号 线304的信号输入来进行复位处理,并且在经过了曝光时间之后,通过利用 列ADC块311顺次进行模拟向着数字的转换来输出这些拍摄信号。在图18中 横轴取时间的情况下,以平行四边形表示该向着拍摄面的曝光。

从Ch1输出的拍摄信号在经过了图像处理器206所进行的(包括显像处理 的)图像处理之后,通过存储器控制器207所进行的信号控制累积在存储器 209的视频存储区域中。此外,从Ch1输出的图像信号由图像处理器206进行 编码处理,并且被存储在存储器209中。存储器209的视频存储区域中所累积 的图像数据由数模转换器208转换成模拟信号,从而被供给至显示部101,由 此进行实时取景显示。此外,将存储器209中所存储的图像数据记录在存储 介质130中,由此进行运动图像记录。

在实时取景显示和运动图像记录从采用视角A改变为采用视角B1的情 况下,首先,在从Ch1输出采用视角A的图像信号的状态下,开始采用视角 B1的拍摄驱动模式的摄像元件的驱动,以使得从Ch2输出采用视角B1的图像 信号。然后,在从Ch2输出的图像信号变得可用于实时取景显示和运动图像 记录时,将实时取景显示和运动图像记录所用的图像信号的获取目的地从 Ch1改变为Ch2。这样使得可以使用从Ch2输出的图像信号来进行实时取景显 示并将运动图像记录在存储介质130中。注意,从Ch2输出的图像信号的实时 取景显示和记录所用的信号处理与以上所述的从Ch1输出的图像信号的实时 取景显示和记录所用的信号处理相同。

注意,优选地,从自Ch1输出采用视角A的图像信号起、直到将这些图 像信号在经过了实时取景显示和运动图像记录所用的信号处理之后输出至 显示部101和存储介质130为止的时间段等于从自Ch2输出采用视角B1的图 像信号起、直到将这些图像信号在经过了实时取景显示和运动图像记录所用 的信号处理之后输出至显示部101和存储介质130为止的时间段。

根据上述控制,即使在运动图像拍摄期间进行用于将驱动模式从采用视 角A的拍摄驱动模式改变为采用视角B1的拍摄驱动模式的电子变焦的情况 下,也可以防止存储介质130中所记录的运动图像出现间断,并且还可以防 止实时取景显示出现间断。

图19是示意性示出数字照相机100中的从采用视角B1的拍摄驱动模式向 着视角C的拍摄驱动模式的改变的时序图。在图19所示的示例中,采用视角 B1的拍摄驱动模式是第一拍摄模式,采用视角B2的拍摄驱动模式是第二拍 摄模式,并且通过同时执行采用视角B1的拍摄驱动模式和采用视角B2的拍 摄驱动模式来实现采用视角C的拍摄驱动模式。

首先,假定从Ch2输出采用视角B1的图像信号,使用这些图像信号来进 行实时取景显示和运动图像记录,但没有从Ch1输出图像信号。按预定定时 来开始采用视角B2的拍摄驱动模式的摄像元件的驱动,从而使得从Ch1输出 采用视角B2的图像信号。然后,在从Ch1输出的图像信号变得可用于实时取 景显示和运动图像记录的情况下,利用图像处理器206将从Ch1输出的图像信 号和从Ch2输出的图像信号合成,并且使用所生成的合成信号作为图像信号 来进行显像及后续处理。通过如此合成来自视角B1所用的读出行的信号和来 自视角B2所用的读出行的信号,可以形成没有进行间隔剔除处理的采用视角 C的合成图像信号,并且通过使用这些合成图像信号,可以在不会导致实时 取景显示发生定格的情况下进行实时取景显示和运动图像记录。

优选地,从自Ch2输出采用视角B1的图像信号起、直到将这些图像信号 在经过了实时取景显示和运动图像记录所用的信号处理之后输出至显示部 101和存储介质130为止的时间段等于从自Ch2输出采用视角B1的图像信号 起、直到将合成图像信号在经过了实时取景显示和运动图像记录所用的信号 处理之后输出至显示部101和存储介质130为止的时间段。

注意,通过使得在正从Ch1输出采用视角B1的图像信号的状态下从Ch2 输出采用视角B2的图像信号、并且使得利用图像处理器206合成从Ch1和Ch2 分别输出的图像信号,也可以获得采用视角C的图像信号。此外,还通过使 得在预先输出采用视角B2的图像信号的状态下输出采用视角B1的图像信 号,同样可以获得采用视角C的图像信号。

根据上述控制,即使在运动图像拍摄期间进行用于将驱动模式从采用视 角B1的拍摄驱动模式改变为采用视角C的拍摄驱动模式的电子变焦的情况 下,也可以防止存储介质130中所记录的运动图像出现间断,并且还可以防 止实时取景显示出现间断。

例如,可以通过在执行图18所示的处理之后执行图19所示的处理,来实 现从视角A向着视角C的改变。

其它实施例

还可以通过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存储介质(例如,非瞬态计算机可读存储 介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进行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的 功能的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和通过下面的方法来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 中,该系统或设备的计算机通过例如从存储介质读出并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 令以进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功能来进行上述方法。该计算机可以 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或其它电路中的一个或多个, 并且可以包括单独计算机或单独计算机处理器的网络。例如可以从网络或存 储介质将这些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提供至计算机。该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例如硬 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的存储 器、光盘(诸如致密盘(CD)、数字多功能盘(DVD)或蓝光盘(BD)TM等)、闪速 存储装置和存储卡等中的一个或多个。

尽管已经参考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 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符合最宽的解释,以包含所有 这类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本申请要求2013年11月2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3-242742和2013年 11月2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13-242743的优先权,在此通过引用包含这两 个申请的全部内容。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