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昆虫细胞色素P450基因及其应用

一种昆虫细胞色素P450基因及其应用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昆虫细胞色素P450基因及其应用,包括昆虫细胞色素P450基因、基因片段及其dsRNA和dsRNA在致死害虫中的应用。首先对飞蝗的细胞色素P450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后,获得CYP4G102基因,其核苷酸全长序列为SEQ ID NO:1,氨基酸序列为SEQ ID NO:2。而后获得序列为SEQ ID NO:3的该基因片段,由该片段合成dsRNA。将上述合成的dsRNA注入飞蝗体腔后,此种昆虫因蜕皮后体壁保水性能减弱,导致体内水分过度散失而死亡,死亡率达到100%。本发明为基于RNA干扰的害虫防治提供分子靶标,可用于害虫防治。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67381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山西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510118799.9

  • 申请日2015-03-18

  • 分类号C12N15/53(20060101);C12N15/10(20060101);C12N15/113(20100101);A01N57/16(20060101);A01P7/04(20060101);

  • 代理机构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张福增

  • 地址 030006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坞城路92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9:04:0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0-17

    授权

    授权

  • 2015-07-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12N15/53 申请日:201503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6-0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昆虫细胞色素P450基因、基因片段及其dsRNA和 dsRNA在致死害虫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在我国,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农业虫害的综 合防治是农业植物保护的重要工作。飞蝗具有迁飞性和暴发性,蝗灾是我国农业历史上的重 大自然灾害。蝗灾治理仍主要采取化学防治方法,杀虫剂的大规模应用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 境造成了严重威胁。在绿色植保的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探索新型环保的害虫防治方法成为植 物保护领域的发展方向。

目前,基于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的害虫控制方法,已成为新的害虫防治 手段。该技术利用昆虫自身基因片段,通过RNAi抑制昆虫体内生长发育或生化代谢中关键 基因的表达,以控制害虫为害。该技术具有抗虫专一性,对非靶标生物无杀伤作用和对环境 无毒无害的优势。

RNAi常用的导入方法有注射、饲喂、浸泡、组织培养、病毒感染、转基因等。利用RNAi 技术防治害虫的可行性已被证实,2007年发表于Nature Biotechnology中的两篇学术论文报道 了该领域进展。已成功培育出dsRNA转基因玉米和棉花植株,诱导特异性RNAi反应,达到 了防治害虫的目的(Baum et al,2007;Mao et al,2007)。研究表明,RNA干扰技术能够有效 控制害虫,在农业植保防治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实现基于RNAi害虫有效控制的关 键问题是筛选害虫特异性和高效致死作用的dsRNA。

昆虫表皮脂类主要成分为碳氢化合物、醇及蜡脂等,其可防止昆虫体内水分的过分蒸发, 同时在昆虫防御、生殖及通讯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抑制昆虫表皮脂类合成可达到 害虫防治的目的。细胞色素P450单氧化酶基因CYP4G102主要负责飞蝗表皮脂类物质的合 成,由于CYP4G基因是昆虫所特有的,故采用该基因开展基于RNAi的害虫防治应用是安全 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昆虫细胞色素P450基因、基因片段及其dsRNA和dsRNA在 致死害虫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昆虫细胞色素P450基因(全长序列),其核苷酸序列是SEQ ID NO: 1,序列长度为1686bp;氨基酸序列是SEQ ID NO:2,序列长度为561aa。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昆虫细胞色素P450基因片段,其核苷酸序列是SEQ ID NO:3。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昆虫细胞色素P450基因片段的获得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飞蝗细 胞色素P450基因(CYP4G102)氨基酸序列分析后,选择细胞色素P4504G家族的特征区域, 设计上游引物SEQ ID NO:4和下游引物SEQ ID NO:5,以含有核苷酸序列SEQ ID NO:1 的质粒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SEQ ID NO:3的DNA片段,该片段含有T7启动子,核 苷酸序列长度为443bp。

进一步,以SEQ ID NO:3的DNA片段为模板,利用试剂盒合成dsRNA(dsCYP4G102)。

SEQ ID NO:3合成的dsRNA(简称为dsCYP4G102)在致死害虫中的应用:注射上述 dsRNA到昆虫体腔,结果表明:SEQ ID NO:3合成的dsRNA可以特异性地沉默飞蝗细胞色 素P450基因CYP4G102的mRNA表达,导致飞蝗体壁保水性能减弱,体内水分过度散失而 死亡。

附图说明

图1:飞蝗2龄若虫注射dsRNA 24h后,细胞色素P450(LmCYP4G102)基因的mRNA 表达情况。β-actin为内参基因,**P<0.01(dsGFP:注射dsGFP的对照组,dsCYP4G102: 注射dsCYP4G102的实验组)。

图2:飞蝗2龄若虫注射dsRNA后对若虫生长发育的影响。注射dsCYP4G102的实验组 若虫在蜕皮至3龄后不久便死亡,虫体出现失水皱缩(图2A)、变脆易碎(图2B)的表型。 (dsGFP:注射dsGFP的对照组,dsCYP4G102:注射dsCYP4G102的实验组)。

图3:飞蝗2龄若虫注射dsRNA后,蜕皮至3龄时若虫体重的比较。注射dsCYP4G102 的实验组若虫蜕皮死亡后体重明显减轻。***代表两组之间体重差异极显著(P<0.0001,T-test) (dsGFP:注射dsGFP的对照组,dsCYP4G102:注射dsCYP4G102的实验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飞蝗细胞色素P450基因cDNA全长序列的获得

基于飞蝗转录组数据库,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飞蝗细胞色素P450基因进行搜索,经过 序列分析,获得相关基因部分序列。通过cDNA末端快速克隆PCR技术,获得飞蝗细胞色素P450 基因(LmCYP4G102)cDNA全长序列,核苷酸序列长度为1686bp,编码561个氨基酸。

实施例2:飞蝗细胞色素P450基因片段及其dsRNA的获得

1)飞蝗细胞色素P450基因片段的获得

根据细胞色素P4504G家族特征区域的序列,采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特异性引 物,上游引物序列为SEQ ID NO:4,下游引物序列为SEQ ID NO:5,所有引物均由生工生 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以含有SEQ ID NO:1的质粒为模板,PCR扩增获得飞 蝗细胞色素P450基因片段,用SV Gel and PCR Clean-Up System(Promega)试剂盒 将所获飞蝗细胞色素P450基因片段进行纯化。

2)飞蝗细胞色素P450基因片段dsRNA的合成

以1)步骤获得的飞蝗细胞色素P450基因片段SEQ ID NO:3为模板,按照T7RiboMAXTMExpress RNAi System(Promega)试剂盒说明书,体外转录合成dsRNA(dsCYP4G102)。得到 的dsRNA用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其单一性,用NANODROP(Thermo Scientific,USA) 将其定量至终浓度为2μg/μL,保存至-80℃冰箱备用。

实施例3:细胞色素P450基因片段合成的dsRNA致死飞蝗实验

1、飞蝗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4G102片段合成的dsRNA注射

选取飞蝗2龄第2天大小均一、健康状况一致的若虫,设置注射dsGFP的对照组和注射 SEQ ID NO:3的dsRNA(dsCYP4G102)的实验组。采用微量注射器将体外合成的dsRNA 注射至若虫体腔,dsRNA的注射量为4μg/头,每组各60头若虫,设置3个生物学重复。注 射完毕后,将若虫置于纱笼中放于人工气候箱中饲养(光照:黑暗时间=14h:10h,温度30±2℃, 湿度60%),给以新鲜小麦幼苗喂食。

2、飞蝗细胞色素P450基因沉默效率检测

取注射dsRNA 24h后的若虫,对照组和实验组均取12头,雌雄各半,设置3个生物学 重复。Trizol法提取总RNA,采用M-MLV反转录酶获得第一链cDNA,以此为模板进行 Real-time PCR,检测目的基因(LmCYP4G102)和内参基因(β-actin)的相对表达量,以计 算目的基因的沉默效率。结果表明该基因的沉默效率达90%(图1)。

3、注射dsRNA后飞蝗表型的观察

2龄若虫注射dsRNA后,对照组与注射dsCYP4G102实验组的若虫在取食量、体型变化 及体重增长方面并无显著差异,而且均可顺利蜕皮至3龄,但dsCYP4G102注射组若虫在蜕 至3龄后不久(约20min)便死亡,放置一段时间后(约3-4h),虫体出现失水皱缩的表型, 极易破碎(图2A-B)。此时,将对照组与注射dsCYP4G102实验组的3龄若虫按雌雄分类, 称量体重进行比较。结果发现dsCYP4G102注射组若虫体重明显减轻(图3)。

4、注射dsRNA后飞蝗死亡情况统计

注射dsCYP4G102的飞蝗实验组死亡率为100%。这与注射dsGFP的对照组(死亡率为0%) 相比,致死效果明显。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