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考虑井间差异的二元复合驱后续水驱阶段的提液方法

一种考虑井间差异的二元复合驱后续水驱阶段的提液方法

摘要

一种考虑井间差异的二元复合驱后续水驱阶段的提液方法,根据注化学剂结束后的增油量优化各单井的提液注入量,结合注采井间动态关联性优化各单井的提液产出量。本发明所述方法是基于注二元后的增油效果和注采井间动态关联性的差异所提出一种有效的提液方法,该方法根据注二元后各井组的增油效果进行提液注入量分配,化学剂注入阶段增油效果越好的井,分配的提液注入量也越大;基于井组注采平衡原则,根据井组内各井间动态动态关联性进行单井产液量分配,与注入井动态关联性高的生产井,分配的产液量小,反之与注入井动态关联性低的生产井,分配的产液量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63216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申请/专利号CN201510066462.8

  • 申请日2015-02-09

  • 分类号E21B43/22;E21B47/00;

  • 代理机构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吕利敏

  • 地址 266580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8:49:4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3-23

    授权

    授权

  • 2015-06-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21B43/22 申请日:201502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5-2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井间差异的二元复合驱后续水驱阶段的提液方法,属于石油 开采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非均质性强,原油粘度大,含水率高,开发矛盾突出的油藏,采用注入聚合 物、表面活性剂两种化学剂的二元复合驱技术,可发挥聚合物改善水油流度比和表面 活性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作用,达到较好的降水增油效果。但随着聚合物和表面活 性剂注入量的进一步增加,增油效果变差,因此,受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的限制,聚 合物、表面活性剂两种化学剂的用量需优化,在注入化学剂优化用量后要进行后续水 驱开发。

在注化学剂阶段,由于化学剂溶液中聚合物的增粘作用,以及油层对聚合物吸附 捕集而引起的渗流阻力增加,油层的注入和产液能力不断降低;进入后续水驱阶段后, 随着化学剂溶液的采出,注采能力不断恢复,同时,由于含水率不断上升,日产油量 不断下降,为保证较好的增油效果,减缓产量递减幅度,一般在化学剂注入结束时刻 提高各单井的注采量,即进行提液措施调整,全区平均提液幅度一般选择为20%。

目前,油田采用的提液方法为笼统提液方法,该方法未考虑各井组增油量以及注 采井间动态关联性的差异,在原注采液量的基础上各井按相同的提液幅度进行提液, 实际应用的开发效果有限。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考虑井间差异的二元复合驱后续水 驱阶段的提液方法,为油田的控水增油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考虑井间差异的二元复合驱后续水驱阶段 的提液方法。该方法是针对非均质性强、开采不均匀的二元复合驱油藏后续水驱阶段 的提液方法,可为油田的控水稳油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发明概述:

一种考虑井间差异的二元复合驱后续水驱阶段的提液方法,根据注化学剂结束后 的增油量优化各单井的提液注入量,结合注采井间动态关联性优化各单井的提液产出 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考虑井间差异的二元复合驱后续水驱阶段的提液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1)根据区块井网中井位的分布特征,划分井组;

(2)监测区块井网中各生产井注化学剂结束时的增油量,根据生产井在各井组中 所处的位置将其增油量劈分至所属的各个井组;所述生产井的增油量按照劈分系数分 配至所属的各个井组中,其中,所述生产井属于N个井组,则所述生产井的劈分系数 为1/N,则该生产井劈分至各井组的增油量分别为:该生产井的增油量与劈分系数1/N 的乘积;

(3)计算各井组的注入量分配系数,并根据所述注入量分配系数劈分区块的总提 液注入量,得到各井组的提液注入量;

其中所述注入量分配系数为井组内各生产井在该井组的增油量之和与区块的总 增油量之比,即:

Ki=QoiΣi=1nQoi---(I)

在式(I)中,Ki为井组i的注入量分配系数;Qoi为井组i中各生产井在该井组的 增油量之和,m3;n为井组总数;

其中所述各井组的提液注入量计算方法为:

Qi=QI·Ki   (II)

式(II)中,Qi为井组i的提液注入量,m3/d;QI为区块总提液注入量,m3/d;

(4)根据注采平衡原理得到各井组的提液产出量,各井组的总提液产出量与注入 量相等,即:

(III)

Qp=Qi

式(III)中,Qp为井组i的提液产出量,m3/d;

(5)计算注采井间的动态关联系数,并根据注采井间动态关联系数劈分各井组的 提液产出量,得到各生产井在该井组获得的提液产出量;

所述注采井间动态关联系数计算方法属于现有技术,具体参见参考文献: Alejandro A.,Larry W.L.Inferring interwell connectivity only from well-rate fluctuations  in waterfloods.SPE Reservoir Evaluation&Engineering,2003,6(1):6-16;

其中,所述各生产井在某一井组的产液量计算方法为:

Qij=Qi·EXP(Ci-Cij)Σj=1mEXP(Ci-Cij)---(IV)

式(IV)中,Qij为井组i中第j口井的产液量;Qi为井组i的提液注入量,m3/d;为该井组i中所有生产井与注入井之间动态关联系数的平均值;Cij为井组i中第j口 井的动态关联系数;m为井组i中生产井总数,口;

(6)生产井在其所属的各井组获得的提液产出量之和即为该生产井的最终提液产 出量。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2)中,监测区块井网中各生产井注化学剂结束时的 增油量,其监测时间是从注入化学剂开始到采取提液措施时为止。

本发明的优势在于:

本发明所述考虑井间差异的二元复合驱后续水驱阶段的提液方法是基于注二元 后的增油效果和注采井间动态关联性的差异所提出一种有效的提液方法,该方法根据 注二元后各井组的增油效果进行提液注入量分配,化学剂注入阶段增油效果越好的 井,分配的提液注入量也越大;基于井组注采平衡原则,根据井组内各井间动态关联 性进行单井产液量分配,与注入井动态关联性高的生产井,分配的产液量小,反之与 注入井动态关联性低的生产井,分配的产液量大。

油井提液是二元复合驱后续水驱阶段的一项重要开发调整措施,本发明所述方法 是在油田注入和生产动态数据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注化学剂增油效果和注采井间动态 关联性的差异提出的一种提液方法,其定性具有客观性,可操作性强,为二元复合驱 后续水驱阶段的控水稳油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附图表说明

图1:本发明所述提液方法的流程图;

图2:区块井位及井组划分图;

图3:差异式提液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接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的说明,但不限于此。

表1:区块动态数据统计和井组提液注入量;

表2:区块内各生产井提液产出量;

如图1-3所示。

实施例1、

在某二元复合驱先导试验区,设计井位19口,见图2,其中,生产井11口,注 入井8口,采用正对式行列注采井网,于2003年9月开始注聚合物前置段塞,注入 0.078倍孔隙体积;2004年6月开始注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主段塞,注入0.49 倍孔隙体积;2010年1月转后续水驱。为了保证后续水驱的开发效果,进行提液措施 调整。该措施在化学剂注入结束时刻提高各单井的注采量,全区平均提液幅度优化后 确定为20%,即8口注入井和11口生产井的注采液量均由960m3/d提高到1152m3/d。 以下以注入井I 1-1所属井组为例说明确定注采井单井提液注入量和单井提液采出量 的具体过程。

一种考虑井间差异的二元复合驱后续水驱阶段的提液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1)根据区块井网中井位的分布特征,划分井组;井组划分是以注入井为中心, 按照各生产井的井位分布进行划分,图2中区块共有8口注入井,即划分为8个井组, 其中各个井组以虚线分割开;

(2)监测区块井网中各生产井注化学剂结束时的增油量,根据生产井在各井组中 所处的位置将其增油量劈分至所属的各个井组;步骤(2)中,监测区块井网中各生 产井注化学剂结束时的增油量,其监测时间是从注入化学剂开始到采取提液措施时为 止;所述生产井的增油量按照劈分系数分配至所属的各个井组中,其中,所述生产井 属于N个井组,则所述生产井的劈分系数为1/N,则该生产井劈分至各井组的增油量 分别为:该生产井的增油量与劈分系数1/N的乘积;

根据井位分布对四口生产井P2-1、P2-2、P-2-和P2-4的增油量进行劈分,P2-1、 P2-2、P-2-3和P2-4均处于两个井组内,因此劈分系数为1/2,从而得到各井组内生 产井的增油量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3)计算各井组的注入量分配系数,并根据所述注入量分配系数劈分区块的总提 液注入量,得到各井组的提液注入量;

其中所述注入量分配系数为井组内各生产井在该井组的增油量之和与区块的总 增油量之比,即:

Ki=QoiΣi=1nQoi---(I)

在式(I)中,Ki为井组i的注入量分配系数;Qoi为井组i中各生产井在该井组的 增油量之和,m3;n为井组总数;

I1-1井组注化学剂结束时增油量为15897t,区块总增油量为90546t,计算得I1-1 井组注入量分配系数为0.176;

其中所述各井组的提液注入量计算方法为:

Qi=QI·Ki   (II)

式(II)中,Qi为井组i的提液注入量,m3/d;QI为区块总提液注入量,m3/d;

当全区提液注入量为1152m3/d时,得I1-1井组的提液注入量为202m3/d;其它 井组的增油量和提液后的注入量如表1所示;

(4)根据注采平衡原理得到各井组的提液产出量,各井组的总提液产出量与注入 量相等,即:

(III)

Qp=Qi

式(III)中,Qp为井组i的提液产出量,m3/d;

因此,I1-1井组提液产出量为202m3/d;

(5)计算注采井间的动态关联系数,并根据注采井间动态关联系数劈分各井组的 提液产出量,得到各生产井在该井组获得的提液产出量;

所述注采井间动态关联系数计算方法属于现有技术,具体参见参考文献: Alejandro A.,Larry W.L.Inferring interwell connectivity only from well-rate fluctuations  in waterfloods.SPE Reservoir Evaluation&Engineering,2003,6(1):6-16;

其中所述各生产井在某一井组的产液量计算方法为:

Qij=Qi·EXP(Ci-Cij)Σj=1mEXP(Ci-Cij)---(IV)

式(IV)中,Qij为井组i中第j口井的产液量;Qi为井组i的提液注入量,m3/d;为该井组i中所有生产井与注入井之间动态关联系数的平均值;Cij为井组i中第j口 井的动态关联系数;m为井组i中生产井总数,口;

利用监测的注入井的提液注入量、生产井的含水率以及产液量计算井组内注采井 间的动态关联系数,各井组内注采井间的动态关联系数如表1所示。P1-1和P2-1两 口生产井与注入井I1-1间的动态关联系数分别为0.562和0.438。在井组提液产出量 为202m3/d条件下,得P1-1和P2-1井在该井组获得的提液产出量分别为87m3/d和 115m3/d;

(6)生产井在其所属的各井组获得的提液产出量之和即为该生产井的最终提液产 出量;

P2-1属于I1-1和I2-1两个井组,重复步骤(5)计算得到P2-1在I2-1井组获得的提 液产出量为112m3/d。因此,P2-1的最终提液产出量为227m3/d;P1-1井只属于I1-1 井组,因此,最终提液产出量为87m3/d。。

重复此过程可确定试验区所有生产井的提液产出量,见表2:

表2

生产井 P1-1 P2-1 P3-1 P1-2 P2-2 提液产出量,m3/d 87 227 40 50 146 生产井 P1-3 P2-3 P3-3 P2-4 P3-4 提液产出量,m3/d 218 159 74 74 77

对比考虑井间差异提液和不考虑井间差异提液不同情况的开发效果,见图3,在 后续水驱阶段考虑井间差异提液时的含水率更低,其最终采收率提高1.37%。可见,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二元复合驱后续水驱阶段的提液方法效果显著。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