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褐潮藻种检测方法及试剂盒

一种褐潮藻种检测方法及试剂盒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褐潮藻种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设计并合成特异性引物AanF和AanR和探针Aan?probe,AanF的序列为AAAGCTCGTAGTTGGATTCCTGG,AanR的序列为GTGTTCAACGCAGGCTTACG,探针Aan?probe的序列为CTTGCGATGGTCTATCCT;2)选择标准品藻株,并构建重组质粒标准品;3)构建标准曲线;4)引物AanF、引物AanR、探针Aan?probe特异性验证;5)样品检测与结果分析。本发明所述的检测方法可以用于褐潮藻种的定性、定量检测,具有灵敏度高、重现性好、连续可测、操作简便、易于控制、分析时间短等优点。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56128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申请/专利号CN201410818507.8

  • 发明设计人 王丽平;郑丙辉;

    申请日2014-12-24

  • 分类号C12Q1/68(20060101);C12Q1/04(20060101);C12R1/89(20060101);

  • 代理机构11212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杨立

  • 地址 100012 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北苑大羊坊8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8:20:2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2-01

    授权

    授权

  • 2015-05-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12Q1/68 申请日:201412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4-2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藻类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褐潮藻种检测方法及试剂 盒。

背景技术

褐潮藻种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在分类学上属于原生藻菌门 (Stramenopiles)、浮生藻纲(Pelagophyceae)。自2009年开始,我国秦 皇岛近岸海域出现了由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简写为A. anophagefferens)引发的有害赤潮——褐潮,给北戴河滨海旅游业和水产 养殖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对于我国而言,褐潮是一种新型生态灾害,其原 因种A.anophagefferens的藻细胞不仅太小(约3μm),而且没有明显的形 态特征,采用在显微镜下观察藻细胞形态的传统方法进行物种鉴定非常困 难,急需找到一种快速有效的定性定量检测技术,为监测褐潮的发生和发展 过程、及时预防褐潮暴发所带来的危害提供技术支持。目前分子探针技术是 对藻类种群动态进行直接监测的主要发展方向,而大量、连续甚至实时跟踪 监测目标藻类种群动态变化过程,是开展有害褐潮暴发机理、预防褐潮暴发 研究的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鉴于传统方法鉴定褐潮藻种比较困难, 提供一种定性、定量的褐潮藻种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重现性好、连续 可测、操作简便、易于控制、分析时间短等优点。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褐潮藻种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设计并合成特异引物和探针:

采用序列比对软件(如ClustalW)比对A.anophagefferens和GenBank 中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藻种(如Aureoumbra lagunensis和Pelagococcus  subviridis)的18S rDNA序列,设计A.anophagefferens的特异性引物 AanF、AanR和探针Aan probe,进行合成;

所述引物AanF具有如SEQ ID NO.1所示的序列: AAAGCTCGTAGTTGGATTCCTGG;

所述引物AanR具有如SEQ ID NO.2所示的序列:GTGTTCAACGCAGGCTTACG;

所述探针Aan probe具有如SEQ ID NO.3所示的序列: CTTGCGATGGTCTATCCT;

2)构建重组质粒标准品:

a)选择标准品藻株:由于目前我国褐潮暴发藻种还未实现室内纯化培 养,因此选择A.anophagefferens(CCMP1784)藻株作为标准品藻株,所述标 准品藻株购自NCMA(National Center for Marine Algae and Microbiota), 经检测与我国褐潮原因种具高度同源性(同源性可以达到99.7%),接种, 采用(f/2+Si)培养液培养,获得标准品藻株培养液;

b)利用显微镜检测标准品藻株培养液的藻细胞数,利用0.45μm滤膜过 滤,收集藻细胞,将带有藻细胞的滤膜-20℃保存;

c)将步骤b)所述滤膜上的藻细胞提取DNA,并利用引物SSU-F(如SEQ ID  NO.4所示)和SSU-R(如SEQ ID NO.5所示)PCR扩增后测序验证,当测序结 果与预期序列一致后,即为藻细胞标准品DNA提取液;

d)以步骤c)得到的藻细胞标准品DNA提取液为模板,利用引物AanF和 引物AanR进行PCR扩增,得到PCR产物,并纯化,得到纯化产物;将纯化 后的PCR产物采用TaKaRa pMDTM18-T Vector Cloning Kit进行连接转化克 隆,提取质粒并测序,比对序列,与预期序列一致说明结果正确,得到的质 粒即为重组质粒标准品。

3)构建标准曲线:

a)选取步骤2)获得的重组质粒标准品,利用Nanodrop 2000测定其质量 浓度,根据质粒浓度与拷贝数换算公式:拷贝数浓度=(质量浓度×10-9×6.02 ×1023)/(碱基对数×660),计算获得质粒拷贝数浓度(copies/μL),将 其按照10倍梯度系列稀释;

取至少5个梯度的重组质粒标准品,每个浓度样品一式三份,作为荧光 定量PCR扩增的模板,利用引物AanF、AanR和探针Aan probe进行荧光定 量PCR扩增,得到Ct值;将质粒拷贝数的对数值(以10为底)与相应Ct 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最终获得重组质粒标准品的Ct-质粒拷贝数标准曲线;

b)选取步骤2)得到的已知A.anophagefferens藻细胞数量的藻细胞标 准品DNA提取液,进行10倍系列梯度稀释,取至少5个梯度的藻细胞标准 品DNA提取液模板作为模板,每个浓度样品一式三份,用AanF、AanR和探 针Aan probe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得到Ct值;将藻细胞数的对数值(以 10为底)与相应Ct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藻细胞标准品DNA提取液的 Ct-藻细胞数标准曲线;

c)通过步骤a)中得到的重组质粒标准曲线和步骤b)中得到的藻细胞标 准曲线,以质粒拷贝数为横坐标、藻细胞数对数(以10为底)为纵坐标, 得到质粒拷贝数-藻细胞数标准曲线;

4)引物和探针特异性验证:分别提取中肋骨条藻、三角褐指藻、海洋小 球藻和海洋原甲藻中的DNA,分别以双蒸水、中肋骨条藻DNA提取液、三角 褐指藻DNA提取液、海洋小球藻DNA提取液和海洋原甲藻DNA提取液为阴性 对照,以引物AanF、引物AanR和探针Aan Probe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 当检测不到扩增曲线时,说明所用引物和探针不能用于这些样品的检测,进 一步说明所述引物和探针为褐潮藻种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

5)检测样品和结果分析:

a)提取待测样品DNA:采集表层水样,记录待测样品的体积,每个站位 取至少3个平行样,立即用0.45μm滤膜过滤,藻细胞被滤膜收集,带有藻 细胞的滤膜-20℃保存;提取滤膜上的藻细胞中的DNA,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 检测,分装,保存,作为未知待测样品DNA提取液;

b)步骤a)得到的未知待测DNA提取液为模板,利用引物AanF、AanR和 探针Aan probe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得到Ct值,根据步骤3)得到的Ct- 质粒拷贝数标准曲线、Ct-藻细胞数标准曲线、质粒拷贝数-藻细胞数标准曲 线,计算待测样品中的藻细胞数,除以待测样品的体积,得到藻细胞密度。

本发明所述的DNA提取方法可以采用常规的DNA提取方法,也可以采用 市售的试剂盒进行提取,如本发明所述的实施例中利用土壤DNA提取试剂盒 UltraCleanTM Soil DNA Isolation Kit(Mo Bio Laboratories,Inc.,Solana  Beach,California,USA)提取DNA。

本发明所述的藻细胞标准品DNA提取液和重组质粒标准品可以在-80℃ 下长期保存(一年以内),保存时间超过1年后,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精确 性,藻细胞标准品DNA提取液和重组质粒标准品建议重新提取 A.anophagefferens的DNA和构建重组质粒标准品。

一种利用上述褐潮藻种检测方法制备的褐潮藻种检测试剂盒,包括:重 组质粒标准品、藻细胞标准品DNA提取液、引物AanF、引物AanR、探针Aan  probe、阴性对照、荧光定量PCR扩增试剂。

所述荧光定量PCR扩增试剂包括:2×PROBE FAST qPCR Master Mix  Universal、ROX校正染料、PCR级无菌水,所述荧光定量PCR扩增试剂均为 市售。

所述阴性对照为双蒸水、中肋骨条藻DNA提取液、三角褐指藻DNA提取 液、海洋小球藻DNA提取液和海洋原甲藻DNA提取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述的褐潮藻种检测方法是一种针对褐潮藻种的快速、有效的检 测技术,既可以用于定性检测,也可以用于定量检测;为监测褐潮的发生和 发展过程、及时预防褐潮暴发所带来的危害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分子探针技 术对藻类种群动态进行直接监测,可以大量、连续甚至实时跟踪监测目标藻 类种群动态变化过程,是开展有害褐潮暴发机理、预防褐潮暴发研究的基础。 本发明所述的褐潮藻种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重现性好、连续可测、操作 简便、易于控制、分析时间短等优点,本发明所述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具有 良好的特异性。

另外,本发明所述的褐潮藻种检测方法还具备如下优势: A.anophagefferens的藻细胞标准品DNA提取液和制作好的 A.anophagefferens重组质粒标准品保存在-80℃下,可以长期保存。因此不 需要每次测定样品都需要提取藻细胞DNA和构建重组质粒标准品,只需要利 用已构建好的重组质粒标准品和藻细胞标准品DNA提取液构建标准曲线,生 成质粒拷贝数-藻细胞数标准曲线,使检测步骤更为简洁,检测时间短。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根据本发 明所述的褐潮藻种检测方法,将本发明所述的特异性引物AanF、AanR和探 针Aan probe试剂、藻细胞标准品DNA提取液、重组质粒标准品等试剂组装 成试剂盒,以检测试剂盒的形式提供,方便、快捷的用于褐潮藻种的定性、 定量检测。

附图说明

图1为倒置显微镜下的A.anophagefferens藻细胞;

图2为A.anophagefferens重组质粒标准品扩增图;

图3为A.anophagefferens重组质粒标准品Ct-质粒拷贝数标准曲线;

图4为A.anophagefferens藻细胞标准品DNA提取液扩增图;

图5为A.anophagefferens藻细胞标准品DNA提取液的Ct-藻细胞数标 准曲线;

图6为双蒸水、中肋骨条藻DNA提取液、三角褐指藻DNA提取液、海洋 小球藻DNA提取液、海洋原甲藻DNA提取液的荧光定量PCR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 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一种褐潮藻种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设计并合成特异引物和探针:

采用ClustalW软件比对A.anophagefferens和GenBank中与其亲缘关 系较近的藻种(如Aureoumbra lagunensis和Pelagococcus subviridis) 的18S rDNA序列,设计A.anophagefferens的特异性引物AanF、AanR和 Taqman探针Aan probe,进行合成:

引物AanF具有如SEQ ID NO.1所示的序列:AAAGCTCGTAGTTGGATTCCTGG;

引物AanR具有如SEQ ID NO.2所示的序列:GTGTTCAACGCAGGCTTACG;

探针Aan probe具有如SEQ ID NO.3所示的序列:CTTGCGATGGTCTATCCT。

2)构建重组质粒标准品:

a)选择标准品藻株:由于目前我国褐潮暴发藻种还未实现室内纯化培 养,因此选择A.anophagefferens(CCMP1784)藻株作为标准品藻株,所述标 准品藻株购自NCMA(National Center for Marine Algae and Microbiota), 经检测与我国褐潮原因种具高度同源性(同源性为99.7%),采用(f/2+Si) 培养液培养,获得标准品藻株培养液;

标准品藻株的培养方法如下:

配制(f/2+S i)培养液:

配制钠盐溶液:将7.5g NaNO3、0.5g NaH2PO4·2H2O、2.0g Na2SiO3·9H2O 一起置于烧杯中,加入50mL双蒸水充分溶解,定容至100mL,混匀;

配制微量元素溶液:将3.15g FeCl3·6H2O和4.36gNa2EDTA混合,一起 置于烧杯中,溶于900mL双蒸水,再依次加入1mL 9.8g/L CuSO4·5H2O溶液、 1mL 22g/L ZnSO4·7H2O溶液、1mL 10g/L CoCl2·6H2O溶液、1mL 180g/L MnCl2·4H2O溶液、1mL 6.3g/L NaMoO4·6H2O溶液,混合均匀,双蒸水定容至1000mL, 混合均匀,即微量元素溶液;

配制维生素培养液:取100mg维生素B1和0.5mg维生素B12注射性瓶装 药剂混合到一起,溶于1000mL双蒸水中,即维生素培养液;

将上述钠盐溶液、微量元素溶液、维生素培养液均按照1/1000比例加 入灭菌海水中用于A.anophagefferens的培养;

取8个灭过菌的250mL三角瓶,加入盐度为(30±1)psu的100mL灭 菌海水,按照1/1000比例加入(f/2-Si)培养液,从处于指数生长期的 A.anophagefferens的同一培养瓶中,取20mL培养液分别接种到这8个三角 瓶中,无菌透气封口膜封口,水温(20±1)℃、光强(3000±100)lx和光 暗周期12h:12h条件下培养。

b)计算藻细胞培养液藻细胞数:

培养10天后,将8个三角瓶中的藻细胞培养液同时倒入灭过菌的1000mL 三角瓶中,轻轻混匀后,取3份5mL于4000rpm下离心10min(三个平行), 每个离心管中移走4mL上清液,剩余1mL(相当于浓缩5倍),轻轻混匀后, 取1μL直接在倒置显微镜40倍放大倍数下进行藻细胞计数,每份样品3个 平行。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的藻细胞如图1所示;

显微镜下计数结果为藻细胞密度平均75cells/μL,因此原培养液的藻 细胞密度为75cells/μL÷5倍=15cells/μL=1.5×107cells/L。另外取3 份200mL(0.2L)样品分别用0.45μm滤膜过滤,滤膜上收集了藻细胞,将 带有藻细胞的滤膜-20℃保存,用于样品总DNA的提取,因此每个滤膜所包 含的藻细胞数量约为1.5×107cells/L×0.2L=3.0×106个。

c)提取标准品藻株DNA:

利用土壤DNA提取试剂盒UltraCleanTM Soil DNA IsolationKit(Mo Bio  Laboratories,Inc.,Solana Beach,California,USA)提取收集的标准品 藻株DNA,获得A.anophagefferens的藻细胞标准品DNA提取液;以该藻细 胞标准品DNA提取液为模板,采用真核生物通用引物SSU-F和SSU-R进行PCR 扩增,

引物SSU-F的序列如SEQI D NO.4所示,为ACC TGG TTG ATC CTG CCA GT;

引物SSU-R的序列如SEQI D NO.5所示,为TCA CCT ACG GAA ACC TTGT;

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如下所示:

PCR反应体系:

10×buffer 2μl dNTP(2.5mM) 1.6μl 引物SSU-F(10μM) 0.3μL 引物SSU-R(10μM) 0.3μL Takara Taq酶(5U/μL) 0.2μL 模板 1μL 双蒸水 补充至20μL

PCR反应条件:

将PCR产物纯化后进行测序,测序结果如SEQ ID NO.6所示,获得的序 列长度为1717bp,经BLAST验证与GenBank登录号HQ710572.1的 A.anophagefferens的18S rRNA序列同源性为100%,与登录号JQ420078.1、 AF117778.1、AF117776.1、AF119119.1、AF117777.1、AF118443.1、 AF117779.1、JQ420083.1、JQ420077.1、JQ420082.1、JQ420084.1、 JQ420080.1、JQ420079.1和JQ420081.1的A.anophagefferens的18S rRNA 序列同源性为99%,与登录号U40257.1的A.anophagefferens的18S rRNA 序列同源性为98%,表明上述所提取的藻细胞标准品DNA提取液即为 A.anophagefferens的标准品DNA,且根据步骤b)测得的藻细胞数量为3.0 ×106个。

d)将A.anophagefferens的藻细胞标准品DNA提取液采用所设计的引物 AanF和AanR进行PCR扩增,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如下所示:

PCR反应体系:

10×buffer 2μl dNTP(2.5mM) 1.6μl 引物AanF(10μM) 0.3μL 引物AanR(10μM) 0.3μL Takara Taq酶(5U/μL) 0.2μL 模板 1μL 双蒸水 补充至20μL

PCR反应条件:

将得到的PCR产物进行纯化,然后将纯化后的PCR产物采用TaKaRa  pMDTM18-T Vector Cloning Kit进行连接、转化、获得单克隆,提取质粒并 纯化,然后采用引物AanF和AanR进行PCR扩增,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验, 取通过验证的阳性重组质粒进行测序,测序结果如SEQ ID NO.7所示,得到 的序列长度为168bp,经BLAST验证与GenBank登录号JQ420084.1、 JQ420083.1、JQ420082.1、JQ420078.1、JQ420077.1、HQ710572.1、 AF117778.1、AF117776.1、AF117779.1、AF119119.1、AF117777.1和 AF118443.1的A.anophagefferens的18S rRNA同源性都为100%,表明目标 DNA序列已经成功连接,所得质粒即为A.anophagefferens的重组质粒标准 品。

3)构建标准曲线:

a)构建重组质粒标准品Ct-质粒拷贝数标准曲线

将步骤2)获得的重组质粒标准品,用Nanodrop 2000测定其质量浓度, 根据质粒浓度与拷贝数换算公式:拷贝数浓度=(质量浓度×10-9×6.02× 1023)/(碱基对数×660),计算获得重组质粒标准品的拷贝数浓度 (cop ies/μL),将其按照10倍梯度系列稀释。取至少5个梯度的重组质 粒标准品作为模板,每个浓度样品一式三份,用AanF、AanR和探针Aan probe 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具体过程如下:

测定质粒质量浓度后,计算得到重组质粒标准品的拷贝数浓度为3.79 ×1010copies/μL,将其按照10倍梯度系列稀释,选取3.79×109copies/ μL、3.79×108copies/μL、3.79×107copies/μL、3.79×106copies/μL、 3.79×105copies/μL、3.79×104copies/μL、3.79×103copies/μL共七个 质粒浓度梯度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荧光定量PCR扩增反应条件和反应体 系如下所示,扩增效果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相邻标准品Ct值之差几乎 相同(约为3),说明各梯度标准品扩增正常;然后将质粒拷贝数的对数值(以 10为底)与相应Ct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最终生成重组质粒标准品的Ct- 质粒拷贝数标准曲线,如图3所示,重组质粒标准品Ct-质粒拷贝数标准曲 线方程为:Ct=42.341-3.241×l g(质粒copies)(即方程1),其中R2=0.999, 扩增效率Eff%=103.474%,在一般正常扩增效率(90%-110%)范围内,说明 本实验结果可靠。

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

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

b)构建标准品DNA提取液的Ct-藻细胞数标准曲线:

将步骤2)所获得的A.anophagefferens的藻细胞标准品DNA提取液进行 10倍系列梯度稀释,该藻细胞标准品DNA提取液所对应的 A.anophagefferens藻细胞数量为3.0×106cells,取至少5个梯度的藻细胞 标准品DNA提取液作为模板,每个浓度样品一式三份,用引物AanF、引物 AanR和探针Aan probe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扩增体系和扩增条件同步 骤3)的a)。具体过程如下:选取3.0×106cells、3.0×105cells、3.0× 104cells、3.0×103cells、3.0×102cells和3.0×101cells共六个藻细胞数 量梯度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扩增效果见图4所示,从图4可以看出,相 邻标准品Ct值之差几乎相同(约为3),说明各梯度标准品扩增正常。然后 将藻细胞数的对数值(以10为底)与相应Ct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最终生 成标准品DNA提取液的Ct-藻细胞数标准曲线,如图5所示,标准曲线方程 为:Ct=38.631-3.200×lg(藻细胞copies)(即为方程2),其中,R2=0.998, 扩增效率为Eff%=105.334%,在一般正常扩增效率(90%-110%)范围内,扩 增正常。

c)通过步骤a)中得到的重组质粒标准品的Ct-质粒拷贝数标准曲线和步 骤b)中得到的藻细胞标准品DNA提取液的Ct-藻细胞数标准曲线可以获得重 组质粒标准品的质粒拷贝数与藻细胞数的换算关系:根据方程1和方程2获 得藻细胞数与质粒拷贝数之间的关系为lg(藻细胞copies)=[3.241×lg(质 粒copi es)-3.710]/3.200(即方程3)。

4)引物AanF、引物AanR和探针Aan probe特异性验证

分别提取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硅藻)、三角褐指藻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硅藻)、海洋小球藻(Chlorella sp.,绿 藻)和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甲藻)中的DNA,分别以双蒸水 和中肋骨条藻DNA提取液、三角褐指藻DNA提取液、海洋小球藻DNA提取液 和海洋原甲藻DNA提取液作为阴性对照,以引物AanF、引物AanR和探针Aan  Probe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荧光定量PCR的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同步骤 3),荧光定量PCR结果如图6所示,发现没有检测到双蒸水和该四种对照藻 DNA提取液的扩增曲线,进一步证实了所设计的AanF、AanR和Aan probe 是A.anophagefferens藻株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说明所设计的引物AanF、 引物AanR和探针Aan probe具有特异性。

5)样品检测与结果分析: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首先采集研究区域内环境水体样品,记录样品的体 积,立即用0.45μm滤膜过滤,滤膜-20℃保存。将附在滤膜上的藻细胞提 取DNA,经过纯化后作为待测样品DNA模板与本发明所构建的重组质粒标准 品、藻细胞标准品DNA同时采用本发明所设计的引物和探针进行荧光定量 PCR扩增,获得重组质粒标准品的Ct-质粒拷贝数标准曲线、藻细胞标准品 DNA提取液的Ct-藻细胞数标准曲线、重组质粒标准品的质粒拷贝数-藻细胞 数标准曲线、以及环境样品的Ct值,最后通过质粒拷贝数与藻细胞数间的 关系计算得到环境样品中的藻细胞数量,然后将藻细胞数量除以所收集待测 样品的体积,最终获得环境中的藻细胞密度。为了提高检测结果的精确度, 每次使用过程中可以重新制定标准曲线。具体样品检测的操作步骤如下:

a)提取环境样品DNA:采集表层水样(0-5cm),每个站位取三个平行样, 每个样品采集500mL,立即用0.45μm滤膜过滤,滤膜-20℃保存;采用土壤 DNA提取试剂盒UltraCleanTM Soil DNA IsolationKit(Mo Bio Laborator ies, Inc.,Solana Beach,California,USA)提取所得滤膜上的藻细胞的DNA, 得到环境样品总DNA提取液,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后,分装,-80℃超 低温冰箱保存,作为未知待测样品DNA提取液;

b)以步骤a)得到的待测样品DNA提取液为模板,利用引物AanF、AanR 和探针Aan probe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参见步骤 3),根据步骤4)得到的重组质粒标准品的Ct-质粒拷贝数标准曲线、藻细胞 标准品DNA提取液的Ct-藻细胞数标准曲线、重组质粒标准品的质粒拷贝数- 藻细胞数标准曲线,计算环境样品中的藻细胞数,将藻细胞数除以待测样品 的体积,得到藻细胞密度。

实施例1

A.anophagefferens纯藻株样品对所构建定量PCR检测方法的验证:

取3个灭过菌的3000mL三角瓶,加入1200mL灭菌海水,按照1/1000 比例加入(f/2-Si)培养液,从处于指数生长期A.anophagefferens的同一 培养瓶中,分别取300mL接种到这3个三角瓶中,培养9天后,显微镜下计 数,计数方法同具体上述步骤2)的步骤b),结果为3.2×106cells/L。用 0.45μm滤膜过滤,分别获得藻细胞数分别为3.2×106cells、3.2×103cells 和3.2×102cells的样品,并提取这些样品中的DNA,经纯化后,以纯化后的 DNA为模板,用引物AanF、AanR和探针Aan probe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 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见上述步骤3),通过上述步骤4)得到的重 组质粒标准品的Ct-质粒拷贝数标准曲线、藻细胞标准品DNA提取液的Ct- 藻细胞数标准曲线、重组质粒标准品的质粒拷贝数-藻细胞数标准曲线,计 算样品中的藻细胞数,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定量PCR方法对A.anophagefferens纯种藻细胞的检测结果

结果表明荧光定量PCR方法对A.anophagefferens纯种藻细胞的检测 结果与显微镜计数结果(表1中实际数量)没有明显差异(p>0.05),因此 本发明所构建的定量PCR检测方法对A.anophagefferens纯藻株的检测结 果有效。

褐潮暴发时,A.anophagefferens藻细胞密度最高可达106cells/mL, 该方法可以检测的细胞数量为101-106cells之间,当水体中藻细胞浓度过低 或过高时,可以通过增大或减小采样体积,从而使得样品的藻细胞数量在检 测范围之内,实现对环境样品中A.anophagefferens的藻细胞进行精确检 测的目的。

实施例2利用本发明所述方法检测环境样品

首先,样品采集:根据2009年-2012年秦皇岛近岸海域褐潮暴发主要区 域,设置采样站位Q(119°′25.568′’E,39°′45.056’N),采样时间2013 年4月-9月,采样频率每月1次,月初采集。采样期间水温在9.2-26.8℃, 盐度30-32psu。

其次,环境样品总DNA的提取:在Q站位收集表层水样(0-5cm),取 500mL,立即用0.45μm滤膜过滤,滤膜(带有藻细胞)-20℃保存,每次三 个平行;采用土壤DNA提取试剂盒UltraCleanTM SoilDNA IsolationKit(Mo  Bio Laboratories,Inc.,Solana Beach,California,USA)提取所得滤膜 上藻细胞的总DNA,-80℃超低温冰箱中保存待测;将得到DNA采用琼脂糖电 泳检测,从而获得环境样品的DNA模板,作为未知待测样品DNA提取液。

最后,以获得的未知样品待测DNA提取液为模板,用引物AanF、引物 AanR和探针Aan probe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和 反应条件见上述步骤3),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利用前面所述制备好的 A.anophagefferens藻细胞重组质粒标准品、藻细胞标准品DNA提取液和未 知待测样品DNA提取液同时进行荧光定量PCR,获得重组质粒标准品的Ct- 质粒拷贝数标准曲线、藻细胞标准品DNA提取液的Ct-藻细胞数标准曲线、 重组质粒标准品的质粒拷贝数-藻细胞数标准曲线,根据标准曲线方程,计 算各环境样品中的藻细胞数,以采样体积为基数,获得环境样品的藻细胞密 度。结果如表2所示:

表2秦皇岛环境样品4月-9月A.anophagefferens藻细胞检测结果

实施例3环境样品检测结果有效性的验证:

为了进一步验证本发明所述的A.anophagefferens藻细胞荧光定量PCR 检测技术检测环境样品的有效性,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这些环境样品进行 同步检测。

高通量测序技术(pyrosequencing),堪称二代测序技术,不仅可以检 测各种已知微型生物,而且还能发现新物种,从而了解一个环境中的所有微 型生物的全貌,甚至含量甚微的物种。目前该项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检测各 种环境样品中的微型生物群落组成,如海水、土壤、废水处理系统等。

实施例2所获得的秦皇岛Q站位2013年4月-9月水样DNA提取液为模 板,采用真核生物通用引物euk516F(具有SEQ ID NO.8所示序列 GGAGGGCAAGTCTGGT)和euk1055R(具有SEQ ID NO.9所示序列 ARCGGCCATGCACCACC)进行PCR扩增,为了保证后续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及可 靠性,首先尽可能使用低循环数扩增,其次保证每个样品扩增的循环数统一。 选取3个样品进行预实验,确保在最低的循环数中绝大多数的样品能够扩增 出浓度合适的产物。

PCR反应体系:

5×FastPfu buffer 4μl dNTPs(2.5mM) 2μl 引物euk516F(5μM) 0.4μL 引物euk1055R(5μM) 0.4μL FastPfu聚合酶 0.4μl 模板 2μL 双蒸水 补充至20μL

PCR反应条件:

将PCR产物进行荧光定量和均一化后,采用Roche 454FLX Titanium  sequencer(Roche 454Life Sciences,Branford,CT,USA)上机进行高通 量测序。然后对测序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根据barcode标签统计有效序列; 对有效序列进行修剪,去除低质量序列,丢弃长度短于200bp、模糊碱基数 大于0、序列平均质量低于25的序列,最后获得高质量的优化序列用于后续 分析;通过归类操作(cluster),将序列按照彼此的相似性分归为许多分 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在此基础上进行每个样 品的OTUs统计;在进行分类学分析时,首先将每一条优质序列都与SILVA (SSU111版)的SSUrRNA数据库进行比对,找出其最相近且可信度达80%以上 的种属信息。为了获得每个OTUs的分类学信息,将97%相似水平下每一个 OTUs中的所有序列进行一致性分析,找出同一OTUs中的不同序列的最近亲 缘关系的种属信息作为该OTUs的种属信息。由于检测过程中使用的是真核 生物通用引物,一些真菌、微型浮游动物也会被检测出来,因此在进行分类 信息整理过程中,将这些真核生物DNA序列去除后再重新整理浮游藻类的种 类组成。

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结果发现4月、5月、6月、7月、8月和9月分别 检测到藻类物种24种、42种、44种、48种、41种和55种,其中褐潮藻株 A.anophagefferens仅在5月、6月和7月被检测到:5月有5个OTUs,占 浮游藻类种群的0.05%;6月有6个OTUs,占浮游藻类种群的0.12%;7月有 78个OTUs,占浮游藻类种群的1.05%。另外4月、8月和9月检测到的前15 种优势藻种类见表3所示:

表3秦皇岛Q站位4月、8月和9月优势藻种类组成的检测结果

比较采用本发明所设计的引物AanF、AanR和探针Aan probe对Q站位 水体DNA样本的检测结果(表2)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检测结果表明:

1)对褐潮藻种A.anophagefferens的检测结果一致:秦皇岛Q站位在 5月、6月和7月出现A.anophagefferens,藻细胞密度为7月>6月>5月;

2)尽管水体样品在4月、8月和9月有多种藻类(表3),但在进行荧 光定量PCR过程中都没有检测到扩增曲线,进一步证实引物AanF、AanR和 探针Aan probe具有专一性,是A.anophagefferens的特异引物和探针,环 境样品中其它优势藻类对检测结果没有干扰。

本发明所述的A.anophagefferens的藻细胞标准品DNA提取液和制作好 的A.anophagefferens重组质粒标准品保存在-80℃下,可以长期保存。因 此不需要每次测定样品都需要提取藻细胞DNA和构建质粒,只需要用现成的 藻细胞DNA提取液和重组质粒标准品构建标准曲线,获得质粒拷贝数-藻细 胞密度的关系方程。但是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精确性,DNA模板和质粒保存 超过1年后,建议重新提取A.anophagefferens的DNA和构建重组质粒标准 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 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 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