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甜菜碱表面活性剂、制备方法及在强化采油中的应用

甜菜碱表面活性剂、制备方法及在强化采油中的应用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烃基胺聚氧乙烯醚磺酸盐型甜菜碱表面活性剂、制备方法以及在油田强化采油中的应用。主要解决目前生产技术中表面活性剂作为驱油剂在高温、高矿化度下驱油效果差,同时由于含碱,对地层及油井带来巨大伤害,腐蚀设备及输送管道,污染环境等问题。发明通过采用甜菜碱表面活性剂,其结构如式(I)所示,其中R为C8~C40的烃基,R1和R2独立取自C1~C4的亚烷基,n+m=2~100,x=1~100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油田的强化采油生产中。(I)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5-11

    授权

    授权

  • 2015-05-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9K8/584 申请日:201310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4-2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甜菜碱表面活性剂、制备方法及在强化采油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我国多数油田现如今处于高含水期开采阶段,仍有六成以上的石油“留守”地下。而且,注水开发的油田大多数都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双高”阶段,“多井低产”的问题难以回避。若把井下剩余石油开采出来,相当于我国的可采储量增加一倍以上。因此,发展三次采油是我国石油开采的必经之路。

所谓三次采油,是对比一次采油、二次采油而言的。通俗地讲,在石油开采初期,只是利用地层的天然能量开采石油,称为一次采油,其采收率仅为10%左右。通过向地层补充能量来开采石油的方法,如注水、注气等,称为二次采油。目前世界上已有大量油田采用二次采油方法,但采收率一般也只能达到25% 到40% 左右。三次采油,则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手段,继续开采地下剩余的石油,以此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在三次采油技术手段中,复合驱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并且实践证明此技术可以较好的提高原油采收率。其中活性剂(包括表面活性剂和碱)由于具有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等作用,使聚合物驱后地下的残余油(油膜、盲端油等)重新启动,从而提高采收率。

根据

Er=Ev>* Ed

其中Er表示采收率,%;Ev表示波及系数,%;Ed为洗油效率,%。因此提高采收率,必须提高波及系数及洗油效率。而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则直接决定了实际生产中复合驱油剂的洗油效率。因此开发新型的表面活性剂对于我国三次采油产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目前,在普通油藏(一、二类油藏)中已经有表面活性剂被成功应用(CN1458219A),采油表面活性剂应用的最多的还是石油磺酸盐,重烷基苯磺酸盐等炼油副产物改性的表面活性剂,这类表面活性剂的特点是取材广泛、价格低廉,但是对于高温、高矿化度的油藏来说,对一、二类油藏来说效果较好的表面活性剂则不能有效降低界面张力,并表现为化学结构易变,严重的色谱分离等等,不能胜任。在同一个分子中引入多个活性官能团的新型表面活性剂,可大大提高表面活性,而且可能会产生协同作用,增加抗盐性。

在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剩余油以不连续的油膜被圈闭在油藏岩石的孔隙中,作用于油珠上的两个主要力是粘滞力和毛细管力,如果选用合适的表面活性剂体系,降低油水间的界面张力,使储油层油水间的界面张力从20~30mN/m降至较低或超低值(10-3~10-4mN/m),便能减少使剩余油移动时油珠变形所带来的阻力,从而大幅提高驱油效率。专利U.S.Pat.No.6258859B1提供一种烃基胺聚氧乙烯醚羧酸盐,其水溶性和抗盐性有所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现有技术中表面活性剂存在高温、高盐条件下驱油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甜菜碱表面活性剂,该表面活性剂具有在高温、高盐条件下驱油效率高的特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提供一种与解决技术问题之一相对应的甜菜碱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三是技术问题之一所述甜菜碱表面活性剂在油田驱油中的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甜菜碱表面活性剂,其结构如式(I)所示:

(I)

其中R为C8~C40的烃基,R1和R2独立取自C1~C4的亚烷基,n+m=2~100,x=1~100。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m+n=2~20,更优选为m+n=12~16;优选x=1~20,更优选为x=2~6。所述R优选为C8~C25的烃基,更优选C12~C20的烷基。

从提高采收率的角度出发,上述技术方案中最优选技术方案:R为C10~C14的烷基、m+n=8~16、x=1~5;最最优选的技术方案是:R为C12~C14的烷基、m+n=9~16、x=3~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二,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所述的甜菜碱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 RNH2与所需量环氧乙烷反应得到烃基聚氧乙烯醚叔胺;反应温度优选为80~180℃,压力优选为0~0.80MPa(表压);

b)在酸性催化剂存在下3-氯-2-羟基丙磺酸或者3-氯-2-羟基丙磺酸的碱金属盐与所需量的环氧乙烷反应得到3-氯-2-(聚氧乙烯基)丙磺酸或者3-氯-2-(聚氧乙烯基)丙磺酸碱金属盐;反应温度优选20~100℃,压力优选0~0.80MPa(表压);

c)将步骤a所得烃基聚氧乙烯醚叔胺溶解到C6~C8芳烃中,加入碱金属氢氧化物或碱土金属氢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碱,所述烃基聚氧乙烯醚叔胺与所述碱的摩尔比为1:(1~3),在30~60℃下碱化0.5~3小时,加入3-氯-2-(聚氧乙烯基)丙磺酸或者3-氯-2-(聚氧乙烯基)丙磺酸碱金属盐,其中所述烃基聚氧乙烯醚叔胺与3-氯-2-(聚氧乙烯基)丙磺酸或者3-氯-2-(聚氧乙烯基)丙磺酸碱金属盐的摩尔比为1:(1~4),搅拌下反应温度为30~80℃,反应时间为6~18小时得到甜菜碱表面活性剂。

上述技术方案中,当n+m=2时所述步骤a)优选在不外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得到烃基聚氧乙烯醚叔胺。当n+m>2时所述步骤a)优选首先在不外加催化剂的情况下每摩尔烃基伯胺与2摩尔环氧乙烷反应,然后再在碱性催化剂的存在下与所需余量的环氧乙烷反应得到烃基聚氧乙烯醚叔胺。所述的酸性催化剂优选为三氟化硼或五氯化锑中至少一种。所述碱性催化剂优选为碱金属氢氧化物或碱土金属氢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a)所述反应温度更优选为150~180℃。

为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之三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上述技术问题之一的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甜菜碱表面活性剂在油田驱油中的应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应用的具体方法可以为将以重量份数计包括本发明技术问题之一所述表面活性剂1份与水100~2000份的驱油剂注入含油地层。其中采用的水可以是去离子水、河水、地下水、海水,优选为总矿化度范围为10000-50000mg/L、Ca2++Mg2+为500-2000mg/L的水,出于施工方便、节约水资源等方面的考虑,更优选为油田注入水,例如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胜利油田胜坨二区注入水。

本发明的技术关键在于表面活性剂采用了新型两性甜菜碱表面活性剂,其中的丙磺酸盐基团位于两个氧乙烯链段中间,与现有技术中两性表面活性剂相比,本发明采用的表面活性剂大大提高了抗盐、抗钙镁能力,因而可用于高矿化度、较高温度的油层驱油,具有很高的理论意义,并且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及实际意义。

本发明表面活性剂在的胜利油田胜坨二区地层温度85℃、矿化度16000~32000mg/L、Ca2、Mg2浓度为450~2000mg/L的条件下仍可以与原油形成10-3mN/m数量级的超低界面张力,从而驱动原油,提高采收率10%以上,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表面活性剂制备

a)向装有冷凝装置和搅拌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十八烷基伯胺(1摩尔),边通氮气边加热到150℃时,加热40分钟后加入环氧乙烷(2摩尔),温度维持在155℃搅拌反应1小时。降温至80℃,加入氢氧化钡作为催化剂,加热至140℃,开启真空系统,在0.06MP真空下脱水1小时,然后用氮气吹扫4次以除去体系中的空气,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165℃缓缓通入环氧乙烷(4摩尔),控制压力≤0.80MPa进行烷氧基化反应至反应结束,冷却后用草酸中和、过滤、脱水,得十八烷基聚氧乙烯(n+m=6)醚叔胺。其中氢氧化钡的用量为十八烷基伯胺和环氧乙烷重量的0.5wt%。

b)通氮气,将3-氯-2-羟基丙磺酸钠(1摩尔)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气体分散器的反应器中,加入47wt%(以BF3计)三氟化硼的乙醚溶液(7.2g)边通氮气边室温下搅拌3小时。开启真空系统,抽真空1小时,用氮气吹扫4次,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60℃缓缓通入环氧乙烷(2摩尔),控制压力≤0.40MPa进行乙氧基化反应;反应结束后,用氮气吹扫体系,冷却后中和、抽真空脱除挥发物,得到3-氯-2-(聚氧乙烯基(2))丙磺酸钠。

c)将步骤a)所得十八烷基聚氧乙烯(n+m=6)醚叔胺(1摩尔)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分水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250 毫升苯和40克氢氧化钠,在60℃下碱化2小时,加入3-氯-2-(聚氧乙烯基(2))丙磺酸钠,在回流状态下,反应8小时。反应结束后,蒸除苯,用10wt%的盐酸水溶液将体系的pH调到2,得到酸型表面活性剂粗产物,用三倍于所述粗产物重量的乙酸乙酯萃取得到乙酸乙酯溶液,蒸除乙酸乙酯溶液中的溶剂后,用40wt%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然后在体积比丙酮:乙醇:水为2:1:1的混合溶剂中重结晶得到3-(十八烷基胺聚氧乙烯(n+m=6)醚)-2-(聚氧乙烯醚(2))丙磺酸盐。

2、表面活性剂性能评价

驱油剂配制:

将上述表面活性剂1重量份与胜利油田胜坨二区注入水500重量份混合得到的透明驱油剂用于界面张力评价和驱油实验。其中本发明所有实施例和比较例中所用胜利油田胜坨二区注入水的组成见表1。为便于比较将驱油剂的组成列于表2。

a)界面张力评价

采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生产TX-500C旋转滴界面张力仪,在80℃下,转速为6000转/分条件下,测定上述驱油剂与胜利油田胜坨二区采出的脱水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结果见表3。

b)驱油实验评价

按照SY/T6424-2000复合驱油体系性能测试方法中的复合驱油体系物理模拟驱油效果测试,在85℃下,长度为30cm,直径为2.5cm,渗透率为1.5 m2的岩心上进行模拟驱油实验。先用胜利油田胜坨二区注入水进行水驱至含水98%,水驱结束后,转注0.3pv(岩心孔隙体积)上述驱油剂,然后水驱至含水98%,提高原油采收率结果见表4。

【实施例2

1、表面活性剂制备

a)向装有冷凝装置和搅拌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十八烷基伯胺(1摩尔),边通氮气边加热到150℃时,加热40分钟后加入环氧乙烷(2摩尔),温度维持在155℃搅拌反应1小时。降温至80℃,加入氢氧化钡作为催化剂,加热至140℃,开启真空系统,在0.06MP真空下脱水1小时,然后用氮气吹扫4次以除去体系中的空气,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165℃缓缓通入环氧乙烷(1摩尔),控制压力≤0.80MPa进行烷氧基化反应至反应结束,冷却后用草酸中和、过滤、脱水,得十八烷基聚氧乙烯(n+m=3)醚叔胺。其中氢氧化钡的用量为十八烷基伯胺和环氧乙烷重量的0.5wt%。

b)通氮气,将3-氯-2-羟基丙磺酸钠(1摩尔)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气体分散器的反应器中,加入47wt%(以BF3计)三氟化硼的乙醚溶液(25.0g)边通氮气边室温下搅拌3小时。开启真空系统,抽真空1小时,用氮气吹扫4次,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60℃缓缓通入环氧乙烷(7摩尔),控制压力≤0.40MPa进行乙氧基化反应;反应结束后,用氮气吹扫体系,冷却后中和、抽真空脱除挥发物,得到3-氯-2-(聚氧乙烯基(7))丙磺酸钠。

c)将步骤a)所得十八烷基聚氧乙烯(n+m=3)醚叔胺(1摩尔)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分水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250 毫升苯和40克氢氧化钠,在60℃下碱化2小时,加入3-氯-2-(聚氧乙烯基(7))丙磺酸钠,在回流状态下,反应8小时。反应结束后,蒸除苯,用10wt%的盐酸水溶液将体系的pH调到2,得到酸型表面活性剂粗产物,用三倍于所述粗产物重量的乙酸乙酯萃取得到乙酸乙酯溶液,蒸除乙酸乙酯溶液中的溶剂后,用40wt%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然后在体积比丙酮:乙醇:水为2:1:1的混合溶剂中重结晶得到3-(十八烷基胺聚氧乙烯(n+m=3)醚)-2-(聚氧乙烯醚(7))丙磺酸盐。

2、表面活性剂性能评价

除了驱油剂组成不同以外,性能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为便于比较将驱油剂的组成列于表2,将评价结果列于表3和表4。

【实施例3

1、表面活性剂制备

a)向装有冷凝装置和搅拌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十八烷基伯胺(1摩尔),边通氮气边加热到150℃时,加热40分钟后加入环氧乙烷(2摩尔),温度维持在155℃搅拌反应1小时。降温至80℃,加入氢氧化钡作为催化剂,加热至140℃,开启真空系统,在0.06MP真空下脱水1小时,然后用氮气吹扫4次以除去体系中的空气,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165℃缓缓通入环氧乙烷(6摩尔),控制压力≤0.80MPa进行烷氧基化反应至反应结束,冷却后用草酸中和、过滤、脱水,得十八烷基聚氧乙烯(n+m=8)醚叔胺。其中氢氧化钡的用量为十八烷基伯胺和环氧乙烷重量的0.5wt%。

b)边通氮气边将3-氯-2-羟基丙磺酸钠(1摩尔)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气体分散器的反应器中,加入47wt%(以BF3计)三氟化硼的乙醚溶液(7.2g)边通氮气边室温下搅拌3小时。开启真空系统,抽真空1小时,用氮气吹扫4次,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60℃缓缓通入环氧乙烷(2摩尔),控制压力≤0.40MPa进行乙氧基化反应;反应结束后,用氮气吹扫体系,冷却后中和、抽真空脱除挥发物,得到3-氯-2-(聚氧乙烯基(2))丙磺酸钠。

c)将步骤a)所得十八烷基聚氧乙烯(n+m=8)醚叔胺(1摩尔)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分水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250 毫升苯和40克氢氧化钠,在60℃下碱化2小时,加入3-氯-2-(聚氧乙烯基(2))丙磺酸钠,在回流状态下,反应8小时。反应结束后,蒸除苯,用10wt%的盐酸水溶液将体系的pH调到2,得到酸型表面活性剂粗产物,用三倍于所述粗产物重量的乙酸乙酯萃取得到乙酸乙酯溶液,蒸除乙酸乙酯溶液中的溶剂后,用40wt%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然后在体积比丙酮:乙醇:水为2:1:1的混合溶剂中重结晶得到3-(十八烷基胺聚氧乙烯(n+m=8)醚)-2-(聚氧乙烯醚(2))丙磺酸盐。

2、表面活性剂性能评价

除了驱油剂组成不同以外,性能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为便于比较将驱油剂的组成列于表2,将评价结果列于表3和表4。

【实施例4

1、表面活性剂制备

a)向装有冷凝装置和搅拌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十八烷基伯胺(1摩尔),边通氮气边加热到150℃时,加热40分钟后加入环氧乙烷(2摩尔),温度维持在155℃搅拌反应1小时。降温至80℃,加入氢氧化钡作为催化剂,加热至140℃,开启真空系统,在0.06MP真空下脱水1小时,然后用氮气吹扫4次以除去体系中的空气,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165℃缓缓通入环氧乙烷(7摩尔),控制压力≤0.80MPa进行烷氧基化反应至反应结束,冷却后用草酸中和、过滤、脱水,得十八烷基聚氧乙烯(n+m=9)醚叔胺。其中氢氧化钡的用量为十八烷基伯胺和环氧乙烷重量的0.5wt%。

b)边通氮气边将3-氯-2-羟基丙磺酸钠(1摩尔)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气体分散器的反应器中,加入47wt%(以BF3计)三氟化硼的乙醚溶液(14.0g)边通氮气边室温下搅拌3小时。开启真空系统,抽真空1小时,用氮气吹扫4次,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60℃缓缓通入环氧乙烷(4摩尔),控制压力≤0.40MPa进行乙氧基化反应;反应结束后,用氮气吹扫体系,冷却后中和、抽真空脱除挥发物,得到3-氯-2-(聚氧乙烯基(4))丙磺酸钠。

c)将步骤a)所得十八烷基聚氧乙烯(n+m=9)醚叔胺(1摩尔)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分水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250 毫升苯和40克氢氧化钠,在60℃下碱化2小时,加入3-氯-2-(聚氧乙烯基(4))-丙磺酸钠,在回流状态下,反应8小时。反应结束后,蒸除苯,用10wt%的盐酸水溶液将体系的pH调到2,得到酸型表面活性剂粗产物,用三倍于所述粗产物重量的乙酸乙酯萃取得到乙酸乙酯溶液,蒸除乙酸乙酯溶液中的溶剂后,用40wt%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然后在体积比丙酮:乙醇:水为2:1:1的混合溶剂中重结晶得到3-(十八烷基胺聚氧乙烯(n+m=9)醚)-2-(聚氧乙烯醚(4))丙磺酸盐。

2、 表面活性剂性能评价

除了驱油剂组成不同以外,性能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为便于比较将驱油剂的组成列于表2,将评价结果列于表3和表4。

【实施例5

1、表面活性剂制备

a)向装有冷凝装置和搅拌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十八烷基伯胺(1摩尔),边通氮气边加热到150℃时,加热40分钟后加入环氧乙烷(2摩尔),温度维持在155℃搅拌反应1小时。降温至80℃,加入氢氧化钡作为催化剂,加热至140℃,开启真空系统,在0.06MP真空下脱水1小时,然后用氮气吹扫4次以除去体系中的空气,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165℃缓缓通入环氧乙烷(10摩尔),控制压力≤0.80MPa进行烷氧基化反应至反应结束,冷却后用草酸中和、过滤、脱水,得十八烷基聚氧乙烯(n+m=12)醚叔胺。其中氢氧化钡的用量为十八烷基伯胺和环氧乙烷重量的0.5wt%。

b) 边通氮气边将3-氯-2-羟基丙磺酸钠(1摩尔)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气体分散器的反应器中,加入47wt%(以BF3计)三氟化硼的乙醚溶液(26.5g)边通氮气边室温下搅拌3小时。开启真空系统,抽真空1小时,用氮气吹扫4次,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60℃缓缓通入环氧乙烷(8摩尔),控制压力≤0.40MPa进行乙氧基化反应;反应结束后,用氮气吹扫体系,冷却后中和、抽真空脱除挥发物,得到3-氯-2-(聚氧乙烯基(8))丙磺酸钠。

c)将步骤a)所得十八烷基聚氧乙烯(n+m=12)醚叔胺(1摩尔)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分水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500 毫升苯和40克氢氧化钠,在60℃下碱化2小时,加入3-氯-2-(聚氧乙烯基(8))丙磺酸钠,在回流状态下,反应8小时。反应结束后,蒸除苯,用10wt%的盐酸水溶液将体系的pH调到2,得到酸型表面活性剂粗产物,用三倍于所述粗产物重量的乙酸乙酯萃取得到乙酸乙酯溶液,蒸除乙酸乙酯溶液中的溶剂后,用40wt%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然后在体积比丙酮:乙醇:水为2:1:1的混合溶剂中重结晶得到3-(十八烷基胺聚氧乙烯(n+m=12)醚)-2-(聚氧乙烯醚(8))丙磺酸盐。

2、表面活性剂性能评价

除了驱油剂组成不同以外,性能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为便于比较将驱油剂的组成列于表2,将评价结果列于表3和表4。

【实施例6

1、表面活性剂制备

a)向装有冷凝装置和搅拌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十八烷基伯胺(1摩尔),边通氮气边加热到150℃时,加热40分钟后加入环氧乙烷(2摩尔),温度维持在155℃搅拌反应1小时。降温至80℃,加入氢氧化钡作为催化剂,加热至140℃,开启真空系统,在0.06MP真空下脱水1小时,然后用氮气吹扫4次以除去体系中的空气,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165℃缓缓通入环氧乙烷(14摩尔),控制压力≤0.80MPa进行烷氧基化反应至反应结束,冷却后用草酸中和、过滤、脱水,得十八烷基聚氧乙烯(n+m=16)醚叔胺。其中氢氧化钡的用量为十八烷基伯胺和环氧乙烷重量的0.5wt%。

b)将边通氮气边将3-氯-2-羟基丙磺酸钠(1摩尔)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气体分散器的反应器中,加入47wt%(以BF3计)三氟化硼的乙醚溶液(14.0g)边通氮气边室温下搅拌3小时。开启真空系统,抽真空1小时,用氮气吹扫4次,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60℃缓缓通入环氧乙烷(4摩尔),控制压力≤0.40MPa进行乙氧基化反应;反应结束后,用氮气吹扫体系,冷却后中和、抽真空脱除挥发物,得到3-氯-2-(聚氧乙烯基(4))丙磺酸钠。

c)将步骤a)所得十八烷基聚氧乙烯(n+m=16)醚叔胺(1摩尔)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分水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250 毫升苯和40克氢氧化钠,在60℃下碱化2小时,加入3-氯-2-(聚氧乙烯基(4))丙磺酸钠,在回流状态下,反应8小时。反应结束后,蒸除苯,用10wt%的盐酸水溶液将体系的pH调到2,得到酸型表面活性剂粗产物,用三倍于所述粗产物重量的乙酸乙酯萃取得到乙酸乙酯溶液,蒸除乙酸乙酯溶液中的溶剂后,用40wt%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然后在体积比丙酮:乙醇:水为2:1:1的混合溶剂中重结晶得到3-(十八烷基胺聚氧乙烯(n+m=16)醚)-2-(聚氧乙烯醚(4))丙磺酸盐。

2、表面活性剂性能评价

除了驱油剂组成不同以外,性能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为便于比较将驱油剂的组成列于表2,将评价结果列于表3和表4。

【实施例7

1、表面活性剂制备

a)向装有冷凝装置和搅拌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十八烷基伯胺(1摩尔),边通氮气边加热到150℃时,加热40分钟后加入环氧乙烷(2摩尔),温度维持在155℃搅拌反应1小时。降温至80℃,加入氢氧化钡作为催化剂,加热至140℃,开启真空系统,在0.06MP真空下脱水1小时,然后用氮气吹扫4次以除去体系中的空气,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165℃缓缓通入环氧乙烷(16摩尔),控制压力≤0.80MPa进行烷氧基化反应至反应结束,冷却后用草酸中和、过滤、脱水,得十八烷基聚氧乙烯(n+m=18)醚叔胺。其中氢氧化钡的用量为十八烷基伯胺和环氧乙烷重量的0.5wt%。

b)边通氮气边将3-氯-2-羟基丙磺酸钠(1摩尔)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气体分散器的反应器中,加入47wt%(以BF3计)三氟化硼的乙醚溶液(14.0g)边通氮气边室温下搅拌3小时。开启真空系统,抽真空1小时,用氮气吹扫4次,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60℃缓缓通入环氧乙烷(4摩尔),控制压力≤0.40MPa进行乙氧基化反应;反应结束后,用氮气吹扫体系,冷却后中和、抽真空脱除挥发物,得到3-氯-2-(聚氧乙烯基(4))丙磺酸钠。

c)将步骤a)所得十八烷基聚氧乙烯(n+m=18)醚叔胺(1摩尔)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分水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250 毫升苯和40克氢氧化钠,在60℃下碱化2小时,加入3-氯-2-(聚氧乙烯基(4))丙磺酸钠,在回流状态下,反应8小时。反应结束后,蒸除苯,用10wt%的盐酸水溶液将体系的pH调到2,得到酸型表面活性剂粗产物,用三倍于所述粗产物重量的乙酸乙酯萃取得到乙酸乙酯溶液,蒸除乙酸乙酯溶液中的溶剂后,用40wt%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然后在体积比丙酮:乙醇:水为2:1:1的混合溶剂中重结晶得到得到3-(十八烷基胺聚氧乙烯(n+m=18)醚)-2-(聚氧乙烯醚(4))丙磺酸盐。

2、表面活性剂性能评价

除了驱油剂组成不同以外,性能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为便于比较将驱油剂的组成列于表2,将评价结果列于表3和表4。

【实施例8

1、表面活性剂制备

a)向装有冷凝装置和搅拌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十八烷基伯胺(1摩尔),边通氮气边加热到150℃时,加热40分钟后加入环氧乙烷(2摩尔),温度维持在155℃搅拌反应1小时。降温至80℃,加入氢氧化钡作为催化剂,加热至140℃,开启真空系统,在0.06MP真空下脱水1小时,然后用氮气吹扫4次以除去体系中的空气,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165℃缓缓通入环氧乙烷(3摩尔),控制压力≤0.80MPa进行烷氧基化反应至反应结束,冷却后用草酸中和、过滤、脱水,得十八烷基聚氧乙烯(n+m=5)醚叔胺。其中氢氧化钡的用量为十八烷基伯胺和环氧乙烷重量的0.5wt%。

b)边通氮气边将3-氯-2-羟基丙磺酸钠(1摩尔)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气体分散器的反应器中,加入47wt%(以BF3计)三氟化硼的乙醚溶液(14.0g)边通氮气边室温下搅拌3小时。开启真空系统,抽真空1小时,用氮气吹扫4次,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60℃缓缓通入环氧乙烷(4摩尔),控制压力≤0.40MPa进行乙氧基化反应;反应结束后,用氮气吹扫体系,冷却后中和、抽真空脱除挥发物,得到3-氯-2-(聚氧乙烯基(4))丙磺酸钠。

c) 将步骤a)所得十八烷基聚氧乙烯(n+m=5)醚叔胺(1摩尔)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分水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250 毫升苯和40克氢氧化钠,在60℃下碱化2小时,加入3-氯-2-(聚氧乙烯基(4))丙磺酸钠,在回流状态下,反应8小时。反应结束后,蒸除苯,用10wt%的盐酸水溶液将体系的pH调到2,得到酸型表面活性剂粗产物,用三倍于所述粗产物重量的乙酸乙酯萃取得到乙酸乙酯溶液,蒸除乙酸乙酯溶液中的溶剂后,用40wt%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然后在体积比丙酮:乙醇:水为2:1:1的混合溶剂中重结晶得到3-(十八烷基胺聚氧乙烯(n+m=5)醚)-2-(聚氧乙烯醚(4))丙磺酸盐。

2、表面活性剂性能评价

除了驱油剂组成不同以外,性能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为便于比较将驱油剂的组成列于表2,将评价结果列于表3和表4。

【实施例9

1、表面活性剂制备

a)向装有冷凝装置和搅拌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十六烷基伯胺(1摩尔),边通氮气边加热到150℃时,加热40分钟后加入环氧乙烷(2摩尔),温度维持在155℃搅拌反应1小时。降温至80℃,加入氢氧化钡作为催化剂,加热至140℃,开启真空系统,在0.06MP真空下脱水1小时,然后用氮气吹扫4次以除去体系中的空气,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165℃缓缓通入环氧乙烷(14摩尔),控制压力≤0.80MPa进行烷氧基化反应至反应结束,冷却后用草酸中和、过滤、脱水,得十六烷基聚氧乙烯(n+m=16)醚叔胺。其中氢氧化钡的用量为十六烷基伯胺和环氧乙烷重量的0.5wt%。

b)边通氮气边将3-氯-2-羟基丙磺酸钠(1摩尔)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气体分散器的反应器中,加入47wt%(以BF3计)三氟化硼的乙醚溶液(34.0g)边通氮气边室温下搅拌3小时。开启真空系统,抽真空1小时,用氮气吹扫4次,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60℃缓缓通入环氧乙烷(10摩尔),控制压力≤0.40MPa进行乙氧基化反应;反应结束后,用氮气吹扫体系,冷却后中和、抽真空脱除挥发物,得到3-氯-2-(聚氧乙烯基(10))丙磺酸钠。

c) 将步骤a)所得十六烷基聚氧乙烯(n+m=16)醚叔胺(1摩尔)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分水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400 毫升苯和38克氢氧化钠,在60℃下碱化2小时,加入3-氯-2-(聚氧乙烯基(10))丙磺酸钠,在回流状态下,反应8小时。反应结束后,蒸除苯,用10wt%的盐酸水溶液将体系的pH调到2,得到酸型表面活性剂粗产物,用三倍于所述粗产物重量的乙酸乙酯萃取得到乙酸乙酯溶液,蒸除乙酸乙酯溶液中的溶剂后,用40wt%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然后在体积比丙酮:乙醇:水为2:1:1的混合溶剂中重结晶得到3-(十六烷基胺聚氧乙烯(n+m=16)醚)-2-(聚氧乙烯醚(10))丙磺酸盐。

2、表面活性剂性能评价

除了驱油剂组成不同以外,性能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为便于比较将驱油剂的组成列于表2,将评价结果列于表3和表4。

【实施例10

1、表面活性剂制备

a)向装有冷凝装置和搅拌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十六烷基伯胺(1摩尔),边通氮气边加热到150℃时,加热40分钟后加入环氧乙烷(2摩尔),温度维持在155℃搅拌反应1小时。降温至80℃,加入氢氧化钡作为催化剂,加热至140℃,开启真空系统,在0.06MP真空下脱水1小时,然后用氮气吹扫4次以除去体系中的空气,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165℃缓缓通入环氧乙烷(10摩尔),控制压力≤0.80MPa进行烷氧基化反应至反应结束,冷却后用草酸中和、过滤、脱水,得十六烷基聚氧乙烯(n+m=12)醚叔胺。其中氢氧化钡的用量为十六烷基伯胺和环氧乙烷重量的0.5wt%。

b) 边通氮气边将3-氯-2-羟基丙磺酸钠(1摩尔)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气体分散器的反应器中,加入47wt%(以BF3计)三氟化硼的乙醚溶液(14.0g)边通氮气边室温下搅拌3小时。开启真空系统,抽真空1小时,用氮气吹扫4次,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60℃缓缓通入环氧乙烷(4摩尔),控制压力≤0.40MPa进行乙氧基化反应;反应结束后,用氮气吹扫体系,冷却后中和、抽真空脱除挥发物,得到3-氯-2-(聚氧乙烯基(4))丙磺酸钠。

c)将步骤a)所得十六烷基聚氧乙烯(n+m=12)醚叔胺(1摩尔)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分水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400 毫升苯和38克氢氧化钠,在60℃下碱化2小时,加入3-氯-2-(聚氧乙烯基(4))丙磺酸钠,在回流状态下,反应8小时。反应结束后,蒸除苯,用10wt%的盐酸水溶液将体系的pH调到2,得到酸型表面活性剂粗产物,用三倍于所述粗产物重量的乙酸乙酯萃取得到乙酸乙酯溶液,蒸除乙酸乙酯溶液中的溶剂后,用40wt%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然后在体积比丙酮:乙醇:水为2:1:1的混合溶剂中重结晶得到3-(十六烷基胺聚氧乙烯(n+m=12)醚)-2-(聚氧乙烯醚(4))丙磺酸盐。

2、表面活性剂性能评价

除了驱油剂组成不同以外,性能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为便于比较将驱油剂的组成列于表2,将评价结果列于表3和表4。

【实施例11

1、表面活性剂制备

a)向装有冷凝装置和搅拌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十六烷基伯胺(1摩尔),边通氮气边加热到150℃时,加热40分钟后加入环氧乙烷(2摩尔),温度维持在155℃搅拌反应1小时。降温至80℃,加入氢氧化钡作为催化剂,加热至140℃,开启真空系统,在0.06MP真空下脱水1小时,然后用氮气吹扫4次以除去体系中的空气,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165℃缓缓通入环氧乙烷(7摩尔),控制压力≤0.80MPa进行烷氧基化反应至反应结束,冷却后用草酸中和、过滤、脱水,得十六烷基聚氧乙烯(n+m=9)醚叔胺。其中氢氧化钡的用量为十六烷基伯胺和环氧乙烷重量的0.5wt%。

b)边通氮气边将3-氯-2-羟基丙磺酸钠(1摩尔)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气体分散器的反应器中,加入47wt%(以BF3计)三氟化硼的乙醚溶液(14.0g)边通氮气边室温下搅拌3小时。开启真空系统,抽真空1小时,用氮气吹扫4次,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60℃缓缓通入环氧乙烷(4摩尔),控制压力≤0.40MPa进行乙氧基化反应;反应结束后,用氮气吹扫体系,冷却后中和、抽真空脱除挥发物,得到3-氯-2-(聚氧乙烯基(4))丙磺酸钠。

c)将步骤a)所得十六烷基聚氧乙烯(n+m=9)醚叔胺(1摩尔)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分水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400 毫升苯和38克氢氧化钠,在60℃下碱化2小时,加入3-氯-2-(聚氧乙烯基(4))丙磺酸钠,在回流状态下,反应8小时。反应结束后,蒸除苯,用10wt%的盐酸水溶液将体系的pH调到2,得到酸型表面活性剂粗产物,用三倍于所述粗产物重量的乙酸乙酯萃取得到乙酸乙酯溶液,蒸除乙酸乙酯溶液中的溶剂后,用40wt%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然后在体积比丙酮:乙醇:水为2:1:1的混合溶剂中重结晶得到3-(十六烷基胺聚氧乙烯(n+m=9)醚)-2-羟基丙磺酸盐得到3-(十六烷基胺聚氧乙烯(n+m=9)醚)-2-(聚氧乙烯醚(4))丙磺酸盐。

2、表面活性剂性能评价

除了驱油剂组成不同以外,性能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为便于比较将驱油剂的组成列于表2,将评价结果列于表3和表4。

【实施例12

1、表面活性剂制备

a)向装有冷凝装置和搅拌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十二烷基伯胺(1摩尔),边通氮气边加热到150℃时,加热40分钟后加入环氧乙烷(2摩尔),温度维持在155℃搅拌反应1小时。降温至80℃,加入氢氧化钡作为催化剂,加热至140℃,开启真空系统,在0.06MP真空下脱水1小时,然后用氮气吹扫4次以除去体系中的空气,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165℃缓缓通入环氧乙烷(6摩尔),控制压力≤0.80MPa进行烷氧基化反应至反应结束,冷却后用草酸中和、过滤、脱水,得十二烷基聚氧乙烯(n+m=8)醚叔胺。其中氢氧化钡的用量为十二烷基伯胺和环氧乙烷重量的0.5wt%。

b)边通氮气边将3-氯-2-羟基丙磺酸钠(1摩尔)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气体分散器的反应器中,加入47wt%(以BF3计)三氟化硼的乙醚溶液(4.0g)边通氮气边室温下搅拌3小时。开启真空系统,抽真空1小时,用氮气吹扫4次,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60℃缓缓通入环氧乙烷(1摩尔),控制压力≤0.40MPa进行乙氧基化反应;反应结束后,用氮气吹扫体系,冷却后中和、抽真空脱除挥发物,得到3-氯-2-(聚氧乙烯基(1))丙磺酸钠。

c)将步骤a)所得十二烷基聚氧乙烯(n+m=8)醚叔胺(1摩尔)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分水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800 毫升苯和40克氢氧化钠,在60℃下碱化2小时,加入33-氯-2-(聚氧乙烯基(1))丙磺酸钠,在回流状态下,反应8小时。反应结束后,蒸除苯,用10wt%的盐酸水溶液将体系的pH调到2,得到酸型表面活性剂粗产物,用三倍于所述粗产物重量的乙酸乙酯萃取得到乙酸乙酯溶液,蒸除乙酸乙酯溶液中的溶剂后,用40wt%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然后在体积比丙酮:乙醇:水为2:1:1的混合溶剂中重结晶得到3-(十二烷基胺聚氧乙烯(n+m=8)醚)-2-(聚氧乙烯醚(1))丙磺酸盐。

2、表面活性剂性能评价

除了驱油剂组成不同以外,性能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为便于比较将驱油剂的组成列于表2,将评价结果列于表3和表4。

【实施例13

1、表面活性剂制备

a)向装有冷凝装置和搅拌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十二烷基伯胺(1摩尔),边通氮气边加热到150℃时,加热40分钟后加入环氧乙烷(2摩尔),温度维持在155℃搅拌反应1小时。降温至80℃,加入氢氧化钡作为催化剂,加热至140℃,开启真空系统,在0. 06MP真空下脱水1小时,然后用氮气吹扫4次以除去体系中的空气,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165℃缓缓通入环氧乙烷(7摩尔),控制压力≤0.80MPa进行烷氧基化反应至反应结束,冷却后用草酸中和、过滤、脱水,得十二烷基聚氧乙烯(n+m=9)醚叔胺。其中氢氧化钡的用量为十二烷基伯胺和环氧乙烷重量的0.5wt%。

b)边通氮气边将3-氯-2-羟基丙磺酸钠(1摩尔)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气体分散器的反应器中,加入47wt%(以BF3计)三氟化硼的乙醚溶液(10.0g)边通氮气边室温下搅拌3小时。开启真空系统,抽真空1小时,用氮气吹扫4次,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60℃缓缓通入环氧乙烷(3摩尔),控制压力≤0.40MPa进行乙氧基化反应;反应结束后,用氮气吹扫体系,冷却后中和、抽真空脱除挥发物,得到3-氯-2-(聚氧乙烯基(3))丙磺酸钠。

c)将步骤a)所得十二烷基聚氧乙烯(n+m=9)醚叔胺(1摩尔)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分水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300 毫升苯和38克氢氧化钠,在60℃下碱化2小时,加入3-氯-2-(聚氧乙烯基(3))丙磺酸钠,在回流状态下,反应8小时。反应结束后,蒸除苯,用10wt%的盐酸水溶液将体系的pH调到2,得到酸型表面活性剂粗产物,用三倍于所述粗产物重量的乙酸乙酯萃取得到乙酸乙酯溶液,蒸除乙酸乙酯溶液中的溶剂后,用40wt%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然后在体积比丙酮:乙醇:水为2:1:1的混合溶剂中重结晶得到3-(十二烷基胺聚氧乙烯(n+m=9)醚)-2-(聚氧乙烯醚(3))丙磺酸盐。

2、表面活性剂性能评价

除了驱油剂组成不同以外,性能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为便于比较将驱油剂的组成列于表2,将评价结果列于表3和表4。

【实施例14

1、表面活性剂制备

a)向装有冷凝装置和搅拌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十四烷基伯胺(1摩尔),边通氮气边加热到150℃时,加热40分钟后加入环氧乙烷(2摩尔),温度维持在155℃搅拌反应1小时。降温至80℃,加入氢氧化钡作为催化剂,加热至140℃,开启真空系统,在0.06MP真空下脱水1小时,然后用氮气吹扫4次以除去体系中的空气,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165℃缓缓通入环氧乙烷(14摩尔),控制压力≤0.80MPa进行烷氧基化反应至反应结束,冷却后用草酸中和、过滤、脱水,得十四烷基聚氧乙烯(n+m=16)醚叔胺。其中氢氧化钡的用量为十四烷基伯胺和环氧乙烷重量的0.5wt%。

b)边通氮气边将3-氯-2-羟基丙磺酸钠(1摩尔)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气体分散器的反应器中,加入47wt%(以BF3计)三氟化硼的乙醚溶液(17.5g)边通氮气边室温下搅拌3小时。开启真空系统,抽真空1小时,用氮气吹扫4次,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60℃缓缓通入环氧乙烷(5摩尔),控制压力≤0.40MPa进行乙氧基化反应;反应结束后,用氮气吹扫体系,冷却后中和、抽真空脱除挥发物,得到3-氯-2-(聚氧乙烯基(5))丙磺酸钠。

c) 将步骤a)所得十四烷基聚氧乙烯(n+m=16)醚叔胺(1摩尔)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分水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250 毫升苯和40克氢氧化钠,在60℃下碱化2小时,加入3-氯-2-(聚氧乙烯基(5))丙磺酸钠,在回流状态下,反应8小时。反应结束后,蒸除苯,用10wt%的盐酸水溶液将体系的pH调到2,得到酸型表面活性剂粗产物,用三倍于所述粗产物重量的乙酸乙酯萃取得到乙酸乙酯溶液,蒸除乙酸乙酯溶液中的溶剂后,用40wt%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然后在体积比丙酮:乙醇:水为2:1:1的混合溶剂中重结晶得到3-(十四烷基胺聚氧乙烯(n+m=16)醚)-2-(聚氧乙烯醚(5))丙磺酸盐。

2、表面活性剂性能评价

除了驱油剂组成不同以外,性能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为便于比较将驱油剂的组成列于表2,将评价结果列于表3和表4。

【实施例15

1、表面活性剂制备

a)向装有冷凝装置和搅拌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十二烷基伯胺(1摩尔),边通氮气边加热到150℃时,加热40分钟后加入环氧乙烷(2摩尔),温度维持在155℃搅拌反应1小时。降温至80℃,加入氢氧化钡作为催化剂,加热至140℃,开启真空系统,在0.06MP真空下脱水1小时,然后用氮气吹扫4次以除去体系中的空气,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165℃缓缓通入环氧乙烷(6摩尔),控制压力≤0.80MPa进行烷氧基化反应至反应结束,冷却后用草酸中和、过滤、脱水,得十二烷基聚氧乙烯(n+m=8)醚叔胺。其中氢氧化钡的用量为十二烷基伯胺和环氧乙烷重量的0.5wt%。

b)边通氮气边将3-氯-2-羟基丙磺酸钠(1摩尔)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气体分散器的反应器中,加入47wt%(以BF3计)三氟化硼的乙醚溶液(7.2g)边通氮气边室温下搅拌3小时。开启真空系统,抽真空1小时,用氮气吹扫4次,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60℃缓缓通入环氧乙烷(2摩尔),控制压力≤0.40MPa进行乙氧基化反应;反应结束后,用氮气吹扫体系,冷却后中和、抽真空脱除挥发物,得到3-氯-2-(聚氧乙烯基(2))丙磺酸钠。

c) 将步骤a)所得十二烷基胺聚氧乙烯(n+m=8)醚叔胺(1摩尔)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分水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500毫升苯溶剂和40克氢氧化钠,在60℃下碱化2小时,加入3-氯-2-(聚氧乙烯基(2))丙磺酸钠,在回流状态下,反应8小时。反应结束后,滴加过量的稀盐酸将体系的pH调到2,得到酸型表面活性剂粗产物,用三倍于所述粗产物重量的乙酸乙酯萃取得到乙酸乙酯溶液,蒸除乙酸乙酯溶液中的溶剂后,用40wt%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然后在体积比丙酮:乙醇:水为2:1:1的混合溶剂中重结晶得到242克3-(十二烷基胺聚氧乙烯(n+m=8)醚)-2-(聚氧乙烯(2)醚)丙磺酸盐。

2、表面活性剂性能评价

除了驱油剂组成不同以外,性能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为便于比较将驱油剂的组成列于表2,将评价结果列于表3和表4。

【实施例16

1、表面活性剂制备

a)向装有冷凝装置和搅拌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CH3(CH2)7CH=CH(CH2)11NH2(1摩尔),边通氮气边加热到150℃时,加热40分钟后加入环氧乙烷(2摩尔),温度维持在155℃搅拌反应1小时。降温至80℃,加入氢氧化钡作为催化剂,加热至140℃,开启真空系统,在0.06MP真空下脱水1小时,然后用氮气吹扫4次以除去体系中的空气,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165℃缓缓通入环氧乙烷(3摩尔),控制压力≤0.80MPa进行烷氧基化反应至反应结束,冷却后用草酸中和、过滤、脱水,得二十二烯基聚氧乙烯(n+m=5)醚叔胺。其中氢氧化钡的用量为二十二烷基伯胺和环氧乙烷重量的0.5wt%。

b)边通氮气边将3-氯-2-羟基丙磺酸钠(1摩尔)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气体分散器的反应器中,加入47wt%(以BF3计)三氟化硼的乙醚溶液(14.0g)边通氮气边室温下搅拌3小时。开启真空系统,抽真空1小时,用氮气吹扫4次,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60℃缓缓通入环氧乙烷(4摩尔),控制压力≤0.40MPa进行乙氧基化反应;反应结束后,用氮气吹扫体系,冷却后中和、抽真空脱除挥发物,得到3-氯-2-(聚氧乙烯基(4))丙磺酸钠。

c) 将步骤a)所得二十二烯基聚氧乙烯(n+m=5)醚叔胺(1摩尔)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分水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400 毫升苯溶剂和30克氢氧化钠,在60℃下碱化2小时,加入3-氯-2-(聚氧乙烯基(4))丙磺酸钠,在回流状态下,反应8小时。反应结束后,蒸除苯,用10wt%的盐酸水溶液将体系的pH调到2,得到酸型表面活性剂粗产物,用三倍于所述粗产物重量的乙酸乙酯萃取得到乙酸乙酯溶液,蒸除乙酸乙酯溶液中的溶剂后,用40wt%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然后在体积比丙酮:乙醇:水为2:1:1的混合溶剂中重结晶得到3-(二十二烯基胺聚氧乙烯(n+m=5)醚)-2-(聚氧乙烯(4)醚)磺酸盐。

2、表面活性剂性能评价

性能评价方法同实施例1。为便于比较将驱油剂的组成列于表2,将评价结果列于表3和表4。

【比较例1

1、 表面活性剂制备

a)向装有冷凝装置和搅拌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十二烷基伯胺(1摩尔),边通氮气边加热到150℃时,加热40分钟后加入环氧乙烷(2摩尔),温度维持在155℃搅拌反应1小时。降温至80℃,加入氢氧化钡作为催化剂,加热至140℃,开启真空系统,在0.06MP真空下脱水1小时,然后用氮气吹扫4次以除去体系中的空气,然后将体系反应温度调至165℃缓缓通入环氧乙烷(7摩尔),控制压力≤0.80MPa进行烷氧基化反应至反应结束,冷却后用草酸中和、过滤、脱水,得十二烷基聚氧乙烯(n+m=9)醚叔胺。其中氢氧化钡的用量为十二烷基伯胺和环氧乙烷重量的0.5wt%。

b)将步骤a)所得十二烷基聚氧乙烯(n+m=9)醚叔胺加入到装有搅拌装置、冷凝回流装置和分水装置的反应器中,加入500 毫升苯和40克氢氧化钠,在60℃下碱化2小时,加入3-氯-2-羟基丙磺酸钠,在回流状态下,反应8小时。反应结束后,蒸除苯,用10wt%的盐酸水溶液将体系的pH调到2,得到酸型表面活性剂粗产物,用三倍于所述粗产物重量的乙酸乙酯萃取得到乙酸乙酯溶液,蒸除乙酸乙酯溶液中的溶剂后,用40wt%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和,然后在体积比丙酮:乙醇:水为2:1:1的混合溶剂中重结晶得到3-(十二烷基聚氧乙烯(n+m=9)醚)-2-羟基丙磺酸盐,结构如下:

2、表面活性剂性能评价

驱油剂配制:

将上述表面活性剂1重量份与胜利油田胜坨二区注入水500重量份混合得到的透明驱油剂用于界面张力评价和驱油实验。

a)界面张力评价

采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生产TX-500C旋转滴界面张力仪,在80℃下,转速为6000转/分条件下,测定上述驱油剂与胜利油田胜坨二区采出的脱水原油之间的界面张力结果见表5。

b)驱油实验评价

按照SY/T6424-2000复合驱油体系性能测试方法中的复合驱油体系物理模拟驱油效果测试,在80℃下,长度为30cm,直径为2.5cm,渗透率为1.5 m2的岩心上进行模拟驱油实验。先用胜利油田胜坨二区注入水进行水驱至含水98%,水驱结束后,转注0.3pv(岩心孔隙体积)上述驱油剂,然后水驱至含水98%,提高原油采收率结果见表5。

【比较例2

1、表面活性剂制备

按照专利U.S. Pat. No.4466891A所述的方法,合成如下结构的表面活性剂:

2、表面活性剂性能评价

将上述表面活性剂1重量份与胜利油田胜坨二区注入水500重量份混合得到的透明驱油剂,其它同比较例1,为便于比较将结果列于表5。

表1 胜利油田胜坨二区注入水

表2 实施例1-16驱油剂组成

表3 实施例1-16驱油剂界面张力性能

表4 实施例1-16驱油实验结果

表5 比较例1-2性能测试结果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