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线电极吸引装置及线电极回收装置

线电极吸引装置及线电极回收装置

摘要

实施方式的线电极吸引装置配置在从两侧对线电极进行夹持并将该线电极排出的第1及第2回收辊的排出侧,将排出的线电极沿回收方向吸引,由该第1及第2回收辊夹持并排出的线电极是从对被加工物进行放电加工的区域行进而来的线电极,该线电极吸引装置具有:第1部件,其具有与第1及第2回收辊的周表面的一侧紧密接触的第1曲面,该第1曲面具有尖锐部;第2部件,其具有与第1及第2回收辊的周表面的另一侧紧密接触的第2曲面,该第2曲面具有尖锐部;以及第3部件,其在中央部形成用于使排出的线电极沿回收方向行进的通孔,该第3部件以在第1曲面和第2曲面之间,将用于与第1及第2回收辊的周表面之间形成空隙的2个槽与通孔相接地形成的方式,将第1部件和第2部件连结,在第1、第2及第3部件的某个上形成有用于将流体沿通孔的回收方向喷出的流体喷出口。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24520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380002222.0

  • 发明设计人 中岛洋二;阿部达也;

    申请日2013-04-12

  • 分类号B23H7/1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112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何立波;张天舒

  • 地址 日本东京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8:15:3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6-22

    授权

    授权

  • 2015-01-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23H7/10 申请日:201304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12-2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回收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中的线电极的线 电极吸引装置及线电极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线电极放电加工机具有下述部分等:线电极保持部,其 包含卷绕有线电极的线电极线轴;线电极自动接线装置,其包含送出 线电极的线电极输送辊以及将线电极向上部线电极引导部引导的引 导管;上部线电极引导部,其包含一边与线电极接触一边供给电流的 上部供电件以及在加工过程中保持线电极的上部导丝嘴;下部线电极 引导部,其包含一边与线电极接触一边供给电流的下部供电件以及在 加工过程中保持线电极的下部导丝嘴;线电极输送部,其包含对线电 极的方向进行转换的下部辊以及喷出流体的吸引器,该流体用于使得 线电极易于被输送至线电极回收部;以及线电极回收部,其包含回收 线电极的线电极回收辊以及将线电极与流体分离的线电极回收管端 部。并且,通过一边回收线电极一边在线电极和被加工物之间施加脉 冲电压而产生放电,并一边使被加工物与上部线电极引导部及下部线 电极引导部之间发生相对移动一边以线锯的形式将被加工物加工成 任意形状。

通常,使用直径从0.3mm至0.1mm的线电极,利用线电极自动 接线装置,使该线电极通过上部线电极引导部、被加工物的加工开始 孔、下部线电极引导部、下部辊部并自动地输送至线电极回收部,由 此完成接线。但是,在使用直径小于0.1mm的线电极的情况下,存 在由于在回收辊上附着有使得输送容易化的流体,导致线电极卷绕在 回收辊上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2421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2-05922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07-0012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对此,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防止插入时线电极卷绕在回 收辊上,打开回收辊并通过引导线电极的管将线电极输送至推出器。 在此情况下,由于使用使管移动的复杂的机构,因此存在易于发生故 障的缺点。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利用吸引机构的流体,借助吸引机构 入口部的吸引力和出口部的输送力,能够将线电极加工后的使用完的 线电极向线电极回收箱等排出,但并没有特别地设置用于防止线电极 卷绕至回收辊上的机构。

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通过对诱导管的线电极导入口 的周壁以成为向回收辊的紧贴程度高的形状的方式实施尖锐化,从而 能够使线电极导入口的开口端极端地接近于回收辊,能够高效地吸引 线电极。然而,由于将线电极导入口的开口端极端地接近于回收辊, 从而由于封堵空气的入口而导致线电极导入口周边的空气不再流动, 存在无法吸引已卷绕在回收辊上的线电极前端的问题。另外,在没有 对诱导管实施尖锐化的情况下,通过吸引力产生空气流动,但无法可 靠地传递至线电极,线电极前端会卷绕在回收辊上。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线电 极吸引装置及线电极回收装置,该线电极吸引装置及线电极回收装置 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可靠地防止线电极卷绕至回收辊上。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实现目的,本发明的线电极吸引装置配置 在从两侧对线电极进行夹持并将该线电极排出的第1及第2回收辊的 排出侧,将排出的所述线电极沿回收方向吸引,由该第1及第2回收 辊夹持并排出的线电极是从对被加工物进行放电加工的区域行进而 来的线电极,该线电极吸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第1部件,其具 有与所述第1及第2回收辊的周表面的一侧紧密接触的第1曲面,该 第1曲面具有尖锐部;第2部件,其具有与所述第1及第2回收辊的 周表面的另一侧紧密接触的第2曲面,该第2曲面具有尖锐部;以及 第3部件,其在中央部形成用于使排出的所述线电极沿所述回收方向 行进的通孔,该第3部件以在所述第1曲面和所述第2曲面之间,将 用于与所述第1及第2回收辊的周表面之间形成空隙的2个槽与所述 通孔相接地形成的方式,将所述第1部件和第2部件连结,在所述第 1、第2及第3部件的某个上形成有用于将流体沿所述通孔的所述回 收方向喷出的流体喷出口。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线电极吸引装置具有下述效果,即,能够防止 线电极卷绕至线电极回收辊上,能够可靠地回收线电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线电极放电加工机的 结构的图。

图2是作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线电极吸引装置的吸引器的斜 视图。

图3是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吸引器从线电极回收辊的旋转轴 方向观察的吸引器的剖视图。

图4是使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吸引器与线电极回收辊紧密接触 而使用的状况的斜视图。

图5是使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吸引器与线电极回收辊紧密接触 而使用的状况的另一个斜视图。

图6是表示将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吸引器与线电极回收辊紧密 接触而使用的状况下的从旋转轴方向观察的情况的图。

图7是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线电极回收装置的动作的示意 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线电极的回收用输送带的图。

图9是表示将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吸引器与线电极的回收用输 送带紧密接触而使用的状况下的从旋转轴方向观察的情况的图。

图10是表示将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吸引器与下部辊紧密接触而 使用的状况下的从旋转轴方向观察的情况的图。

图11是作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线电极吸引装置的吸引器的斜 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线电极吸引装置及线电极 回收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本实施 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线电极放电加工机的 结构的图。线电极放电加工机如图1所示,具有:线电极保持部,其 由卷绕有线电极1的线电极线轴11、和转换线电极1的方向的滑轮 12a、12b、12c构成;上部线电极引导部,其由上部线电极引导块体 41、一边与线电极1接触一边供给电流的上部供电件42、在加工过 程中保持线电极1的上部导丝嘴43、使线电极1容易与上部供电件 42接触的上部引导部44、喷出用于使线电极1通过被加工物51的加 工开始孔并向下部线电极引导部引导的喷流体的喷嘴45、在加工过 程中向被加工物51喷出加工液的上部加工液喷嘴46构成;线电极自 动接线装置,其由输送线电极1的线电极输送辊21、将线电极1卷 绕保持在线电极输送辊21上的线电极输送夹紧辊22a、22b、将线电 极1向上部线电极引导部引导的引导管31、使流体流向引导管的引 导管头部32构成;下部线电极引导部,其由下部线电极引导块体61、 一边与线电极1接触一边供给电流的下部供电件62、在加工过程中 保持线电极1的下部导丝嘴63、使线电极1容易与下部供电件62接 触的下部引导部64、在加工过程中向被加工物51喷出加工液的下部 加工液喷嘴65构成;线电极回收部,其由回收线电极1的线电极回 收辊81a、81b、和使线电极1与流体分离的线电极回收管端部82构 成;以及线电极输送部,其由下部辊块体71、转换线电极1的方向 的下部辊72、吸引器73、将线电极1向线电极回收部引导的下部引 导管74构成,该吸引器73在产生使得线电极1易于从下部导丝嘴 63向下部引导部64输送的负压的同时,喷出使得线电极1易于向线 电极回收部输送的流体,该线电极放电加工机一边回收线电极1一边 通过在线电极1和被加工物51之间施加脉冲电压而产生放电,在使 被加工物51与上部线电极引导部及下部线电极引导部之间发生相对 移动的同时以线锯的形式将被加工物加工成任意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直径从0.3mm至0.1mm、甚至是直径小 于0.1mm的线电极1。通过线电极自动接线装置,使线电极1通过 上部线电极引导部、被加工物51的加工开始孔、下部线电极引导部、 下部辊部而自动地输送至线电极回收部,由此完成接线。

图2示出作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电极吸引装置的吸引器 100的斜视图,图3示出从线电极回收辊81a、81b的旋转轴方向观 察的吸引器100的剖视图。在吸引器100上,分别在第1部件109 上设置有能够与线电极回收辊81a、81b的圆柱形状的周表面的一侧 紧密接触的形状的曲面105及106,相同地,在第2部件110上设置 有能够与圆柱形状的周表面的另一侧紧密接触的形状的曲面115及 116。曲面105及115是与线电极回收辊81a的周表面相同的形状, 曲面106及116是与线电极回收辊81b的周表面相同的形状。曲面 105及106隔着尖锐部而形成第1曲面,曲面115及116隔着尖锐部 而形成第2曲面。

并且,吸引槽107形成在曲面105和曲面115之间,吸引槽108 形成在曲面106和曲面116之间,该吸引槽107和吸引槽108沿线电 极回收辊81a、81b的旋转轴方向各自具有恒定宽度。只要能够通过 第1部件109及第2部件110而与线电极回收辊81a、81b的圆柱形 状的周表面紧密接触,则吸引槽107及108沿该旋转轴方向的宽度也 可以不是恒定宽度。在吸引槽107及108之间,形成有被第1部件 109及第2部件110夹着的通孔150,吸引至该通孔150中的线电极 1能够从线电极回收辊81a、81b的排出侧沿回收方向行进。另外, 第1部件109、第2部件110及将两者连结而形成吸引槽107及108 的部件(第3部件)可以是各自独立的部件,也可以一体形成。

吸引器100与图1的线电极回收辊81a、81b紧密接触而使用。 在图4及图5中示出该状况的斜视图,在图6中示出从线电极回收辊 81a、81b的旋转轴方向观察到的情况。吸引器100及线电极回收辊 81a、81b构成线电极回收装置。

在将第1部件109及第2部件110连结而形成吸引槽107及108 的部件(第3部件)上形成有压缩空气导入口101、102,能够从外 部导入压缩空气。另外,在上述第3部件的通孔150侧的侧面,形成 有朝向线电极回收(排出)方向的压缩空气喷出口103、104。

通过直至线电极1输送至线电极回收装置为止,向压缩空气导 入口101及102导入压缩空气,从压缩空气喷出口103及104喷出压 缩空气,从而在作为吸引机构的吸引器100的通孔150的入口部产生 负压。如果产生了负压,则外部空气流入至设在吸引器100上的吸引 槽107及108中,由此以将线电极1从线电极回收辊81a、81b剥离 的方式,沿线电极回收辊81a、81b的周壁产生流体的流动。试图卷 绕在线电极回收辊81a、81b上的线电极1的前端由于该流体的流动, 输送至吸引器100的排出侧,而不会卷绕在线电极回收辊81a、81b 上。

此外,压缩空气导入口及压缩空气喷出口并非必须形成在上述 第3部件上,也可以形成在第1部件109及第2部件110上。只要作 为流体喷出口的压缩空气喷出口朝向线电极回收方向,则也可以形成 大于或等于2个。另外,在上述中,设为使用压缩空气而产生负压, 但只要是能够在通孔150的入口部产生负压的流体即可,并不限定于 压缩空气。

并且,在使吸引器100与线电极回收辊81a、81b极度接近的情 况下,通过使外部空气的流动仅集中于沿吸引槽107及108的流动, 从而强化防止线电极1的卷绕的效果。另外,通过在线电极放电加工 中也将压缩空气导入至吸引器100,能够防止向线电极回收辊81a、 81b的卷绕。

使用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线电极回收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 示意图、即图7,详细进行说明。通过将压缩空气导入至压缩空气导 入口101及102,并从朝向线电极排出方向的压缩空气喷出口103及 104喷出压缩空气,在吸引器100的入口部产生负压。被线电极回收 辊81a、81b从两侧夹持而输送至线电极回收装置的线电极1虽然试 图卷绕在线电极回收辊81a、81b上,但由于沿在第1部件109及第 2部件110之间形成的吸引槽107及108流入的外部空气的流动,将 线电极1从线电极回收辊81a、81b剥离而防止卷绕。并且,线电极 1在吸引器100的通孔150的形成了负压的区域受到吸引,经由通孔 150的内部而输送至图7左侧的吸引器100的排出侧(回收方向)。

如图2所示,在能够与线电极回收辊81a、81b紧密接触的第1 部件109及第2部件110之间形成的吸引槽107及108各自的两侧, 流动被第1部件109及第2部件110遮挡,来自线电极回收辊81a、 81b的旋转轴方向的外部空气的流动被阻挡。由此,能够使外部空气 的流动仅集中于沿吸引槽107及108的流动,如使用图7所说明的那 样,能够将线电极1从线电极回收辊81a、81b剥离而防止卷绕。只 要能预计到由第1部件109及第2部件110的存在带来的对来自两侧 的外部空气的遮挡效果,则吸引力提高,因此,吸引槽107及108 沿线电极回收辊81a、81b的旋转轴方向(与图7的纸面垂直的方向) 的宽度是任意的,但只要具有从线电极回收辊81a、81b输送的线电 极1沿该旋转轴方向移动的最大范围的宽度就足够。通过将吸引槽 107及108的宽度减小至线电极1沿该旋转轴方向移动的最大范围, 从而强化吸引力,能够进一步提高由沿吸引槽107及108的外部空气 的流动实现的剥离效果。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对夹持线电极1而将线电极1输送至吸引器 100的机构为线电极回收辊81a、81b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夹持并 输送线电极1的机构并不限定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线电极放电 加工机的线电极回收装置中夹持并输送线电极1的机构不是图1所示 的线电极回收辊81a、81b,而是图8所示的线电极的回收用输送带 810a、810b。回收用输送带810a、810b分别由线电极回收辊81a及 81c、81b及81d张设。在线电极1的排出侧张设回收用输送带810a、 810b的是线电极回收辊81a、81b。线电极1被回收用输送带810a、 810b从两侧(上下)夹持而拉入,向如图9所示地设置的吸引器100 排出。

由回收用输送带810a、810b夹持而输送的线电极1,被与回收 用输送带810a、810b的由线电极回收辊81a、81b张拉的区域如图9 所示地紧密接触的吸引器100吸引而回收。图9所示的吸引器100与 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结构相同,线电极1虽然试图卷绕在回收用输 送带810a、810b的由线电极回收辊81a、81b张拉的区域上,但由于 沿在第1部件109及第2部件110之间形成的吸引槽107及108而流 入的外部空气的流动,将线电极1从回收用输送带810a、810b的该区 域剥离而防止卷绕。

实施方式3

上述实施方式中已说明的在吸引器100上能够与圆柱形状紧密 接触地相对的形状的曲面上设置吸引槽的方法,并不仅限于线电极回 收装置,也可以使用于在图1所示的线电极放电加工机的转换线电极 1的方向的下部辊72的后段处设置的线电极吸引装置。将作为上述 线电极吸引装置的吸引器200的例子在图10中示出。图11是吸引器 200的斜视图。

并不是如吸引器100那样能够与2个圆柱形状紧密接触地相对 的具有尖锐部的曲面,而是如图11所示,在吸引器200上分别在第 1部件209及第2部件210上设有能够与下部辊72的圆柱形状紧密 接触地相对的形状的曲面205及215。

并且,在该曲面205及215之间形成有沿下部辊72的旋转轴方 向具有恒定宽度的吸引槽207。只要能够通过第1部件209及第2部 件210而与下部辊72的圆柱形状的周表面紧贴,则吸引槽207沿该 旋转轴方向的宽度可以不是恒定宽度。与吸引槽207相接地形成有被 第1部件209及第2部件210夹着的通孔250,吸引至该通孔250中 的线电极1能够从下部辊72的输送侧沿送出方向(图10的左方)行 进。另外,第1部件209、第2部件210及将两者连结而形成有吸引 槽207的部件(第3部件)可以是各自独立的部件,也可以一体形成。

如图10所示,在将第1部件209及第2部件210连结而形成有 吸引槽207的部件(第3部件)上形成有压缩空气导入口201、202, 能够从外部导入压缩空气。另外,在上述第3部件的通孔250侧的侧 面,形成有朝向线电极送出方向的压缩空气喷出口203、204。

吸引器200如图10所示,与下部辊72紧密接触而使用。通过 将压缩空气导入至吸引器200的压缩空气导入口201及202,并使压 缩空气从朝向线电极排出方向的压缩空气喷出口203及204喷出,从 而在吸引机构即吸引器200的通孔250的入口部产生负压。如果产生 负压,则外部空气流入至设在吸引器200上的吸引槽207,由此以将 线电极1从下部辊72剥离的方式,沿下部辊72的周壁产生流体的流 动。试图沿下部辊72向图10的上方卷绕的线电极1的前端由于该流 体的流动,输送至吸引器200的排出侧,而不会卷绕在下部辊72上。 压缩空气导入口及压缩空气喷出口的形成位置及个数、用于产生负压 的流体的种类并不限定于上述情况。

并且,与实施方式1相同地,在使吸引器200与下部辊72极度 接近的情况下,通过使外部空气的流动仅集中于沿吸引槽207的流 动,从而强化防止线电极1的卷绕的效果。另外,通过在线电极放电 加工中也将压缩空气导入至吸引器200,能够防止向下部辊72的卷 绕。另外,只要能够预计由从下部辊72的轴向两侧夹着吸引槽207 的第1部件209及第2部件210的存在带来的对来自两侧的外部空气 的遮挡效果,则吸引力提高,因此,吸引槽207沿下部辊72的旋转 轴方向(与图10的纸面垂直的方向)的宽度是任意的,但只要具有 从下部辊72输送的线电极1沿该旋转轴方向移动的最大范围的宽度 就足够。通过将吸引槽207的宽度减小至线电极1沿该旋转轴方向移 动的最大范围,从而强化吸引力,能够进一步提高由沿吸引槽207 的外部空气的流动实现的剥离效果。

并且,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实施阶段,在不脱 落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多种变形。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包含 有多种阶段的发明,通过公开的多个结构要件的适当组合能够提取出 多种发明。例如,在即使从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全部结构要件中删除几 个结构要件,也能够解决发明内容一栏中记载的课题,并能够得到发 明的效果一栏中记载的效果的情况下,可以将该结构要件删除后的结 构作为发明而进行提取。并且,也可以将不同的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要 素进行适当的组合。

工业实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所涉及的线电极吸引装置及线电极回收装置, 对防止在线电极放电加工机中使用的线电极向辊卷绕有效,特别地, 适用于通过吸引器对直径小于0.1mm的线电极进行吸引的线电极吸 引装置及线电极回收装置。

标号的说明

1线电极,11线电极线轴,12a、12b、12c滑轮,21线电极 输送辊,22a、22b线电极输送夹紧辊,31引导管,32引导管头部, 41上部线电极引导块体,42上部供电件,43上部导丝嘴,44上 部引导部,45喷嘴,46上部加工液喷嘴,51被加工物,61下部 线电极引导块体,62下部供电件,63下部导丝嘴,64下部引导部, 65下部加工液喷嘴,71下部辊块体,72下部辊,73、100、200吸 引器,74下部引导管,81a、81b线电极回收辊,82线电极回收管 端部,101、102、201、202压缩空气导入口,103、104、203、204 压缩空气喷出口,105、106、115、116、205、215曲面,107、108、 207吸引槽,109、209第1部件,110、210第2部件,150、250通 孔,810a、810b回收用输送带。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