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提高了护理/医疗适合性的床垫

提高了护理/医疗适合性的床垫

摘要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开发一种新的适合预防褥疮的提高了护理/医疗适合性的床垫。该床垫的特征在于,具有:弹性泡沫体,其至少形成为两层,由基层部弹性泡沫体和上层部弹性泡沫体构成;多片长条状的凝胶片,其设在上述弹性泡沫体之间,且上述凝胶片的长度方向设定在与弹性泡沫体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配置在以上述埋设状态设置的凝胶片的上方的上层部弹性泡沫体的至少一部分以与至少两片相邻的凝胶片的表面相交叉的方式作为宽度比凝胶片的长度尺寸短的泡沫块而构成。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24489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株式会社TAICA;

    申请/专利号CN201380020973.5

  • 发明设计人 石川英;望月重利;笹泽宣弘;

    申请日2013-04-16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刘新宇

  • 地址 日本东京都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8:15:3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12-28

    授权

    授权

  • 2015-01-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G7/05 申请日:201304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12-2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卧床状态的患者有时会出现的被称为压疮(日文:床 擦れ)或褥疮的症状的防止效果得到提高的适合预防褥疮等的床垫,特别涉 及一种进行了结合使用状况的最优化以及通过改善适于清洗的性能来提高 清洁性等的改良的提高了护理/医疗适合性的床垫。

背景技术

对于所谓的卧床状态的老年人、疗养人这样的患者,有可能会由于长时 间在床上一直保持恒定的姿势而出现压疮等症状,因此,需要经常进行体位 变换等护理。当然,在对患者进行这样的充分的体位变换、身体擦拭等护理 的情况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防止所谓的被称为压疮的褥疮出现,但是在目 前的公共场所进行护理或者在家中进行护理的现状为难以寻求到理想的人 为护理。

根据这样的现状为了谋求在装置方面预防出现褥疮症状,提出了若干方 案。上述方案的着眼点大多是从如下角度进行开发等,该角度为:压力集中 在作为褥疮多发部位的例如骶骨部位等,因此从减少该压力这样的方向进行 应对,或者出现褥疮症状受透气状态极大影响这样的着眼点出发,以确保透 气性。

然而,在通常的研究者中,在推测出现褥疮症状的原因的过程中,该透 气性自不必说,公知从排除压力集中向褥疮症状多发部位的方向进行改善也 是极为有效的,作为排除这样的压力集中的手段,提出了充气床垫、泡沫床 垫(Foam mattress)等多种方案。作为上述充气床垫,存在控制气压或者局 部地切换控制压力的方法,虽然压力集中的排除效果较高,但也存在这样的 问题:在停电时无法控制压力,并且,有时因充气床垫特有的晃动而引起不 适感,而且,在充气床垫上进行体位变换、将使用者(被护理人)搬到充气 床垫上时,被护理人和护理人的姿势容易变得不稳定等。另一方面,泡沫床 垫是使用单块泡沫聚氨酯等发泡材料(弹性泡沫体)的床垫或层叠泡沫聚氨 酯等发泡材料(弹性泡沫体)而成的床垫,其具有如下特征,即不需要像充 气床垫那样通过动力控制压力,因此也被称为静止型床垫,该床垫能够改善 上述的充气床垫的问题,因此大多使用于褥疮程度中等或较低的使用者。然 而,对于通常被作为寝具用的床垫材料而利用的泡沫聚氨酯等材料,在采用 硬度较硬的材料情况下容易发生体位的压力局部地集中,因此存在诱发出现 褥疮的倾向,另一方面,在较软的情况下虽然具有压力分散效果,但能够排 除压力向骶骨部位等集中,但会导致患者的体位下沉并且弯曲,诱发其他病 变等,上述各情况均具有二律背反的技术缺陷。

本申请人提出了用于解决这样的泡沫床垫的技术上的问题的新技术,并 已经作为日本特许第4674943号“褥疮预防用垫”(参照专利文献1)获得授 权,且其实施产品在市场上受到好评并被认可。

该技术着眼于使用者的脊柱为多关节的情况,发明的原理在于,沿与使 用者的脊柱正交的方向将多片长条状的凝胶片配置在发泡垫材料的层间,凝 胶片与在身高方向上为多种形态的睡姿的各部位相对应地在纵长方向上弹 性变形(伸长变形),并像吊床那样保持使用者(支承作用)。此时,理想的 情况是:凝胶片始终在纵长方向上延伸并像吊床那样对使用者进行作用。

从这样的观点出发,本申请人在继续进行技术开发的过程中得到以下所 示那样的新发现。即,发现了:利用单片配置在凝胶片的上层的发泡垫材料 较大地覆盖凝胶片的一面,由此随着使用者所躺位置的下沉而在该上层的发 泡垫材料全方位地产生拉伸应力,因此作用于凝胶片的荷重(应力)方向也 是多样的,所以荷重的一部分未体现在使上述的凝胶片沿纵长方向延伸的作 用上,支承作用未被充分利用,具有改善的余地。

而且,除了这样的新发现外,对于供此类护理/医疗用的器具,根据各使 用者个体的身体状况等的不同,被要求的内容也不同,而始终被要求一一对 应的技术改良。该具体的技术要求是指,例如对因体重差异导致的垫材料变 形、弹性机能降低的改良,或者是指为了使需要频繁翻身(体位变换)的使 用者、其护理人而言容易地进行频繁翻身(体位变换)的改良,而且是指坐 在床上时的安全对策,而且是指按一定时间间隔进行清洗/消毒等的对策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67494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本发明,为了综合性地回应这样的各种技术要求,本申请人在对其 所积累的泡沫床垫的技术施加了进一步的改良而提出了一种新的适合预防 褥疮的提高了护理/医疗适合性的床垫。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即,技术方案1所述的提高了护理/医疗适合性的床垫的特征在于,包括: 弹性泡沫体,其至少由基层部弹性泡沫体和上层部弹性泡沫体构成;多片长 条状的凝胶片,其设在上述基层部弹性泡沫体与上述上层部弹性泡沫体之 间,且上述凝胶片的长度方向设定在与弹性泡沫体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 上,配置在上述凝胶片的上方的上层部弹性泡沫体的至少一部分以与至少两 片相邻的凝胶片的表面相交叉的方式作为宽度比凝胶片的长度尺寸短的泡 沫块而构成。

另外,在上述技术方案1所述的技术特征的基础上,技术方案2所述的提 高了护理/医疗适合性的床垫的特征在于,多个上述泡沫块在下部连结在一 起。

此外,在上述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技术特征的基础上,技术方案3所述 的提高了护理/医疗适合性的床垫的特征在于,上述泡沫块为长片状,其长边 方向中心线与凝胶片的长边方向中心线相交叉的角度为90°±60°。

此外,在上述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特征的基础上,技术方 案4所述的提高了护理/医疗适合性的床垫的特征在于,各上述泡沫块具有不 同的形状或性状。

此外,在上述技术方案1~4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特征的基础上,技术方 案5所述的提高了护理/医疗适合性的床垫的特征在于,按照日本工业标准 K6400-3,上述泡沫块及/或上层部弹性泡沫体的回弹性为50%以上。

此外,在上述技术方案1~5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特征的基础上,技术方 案6所述的提高了护理/医疗适合性的床垫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弹性泡沫体的 长边方向侧缘部形成有侧部硬质部。

此外,在上述技术方案1~6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特征的基础上,技术方 案7所述的提高了护理/医疗适合性的床垫的特征在于,上述弹性泡沫体的全 部或局部利用无膜泡沫形成。

此外,在上述技术方案6或7所述的技术特征的基础上,技术方案8所述 的提高了护理/医疗适合性的床垫的特征在于,上述凝胶片的两端位于在俯视 下与上述侧部硬质部重叠的位置。

此外,在上述技术方案1~8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特征的基础上,技术方 案9所述的提高了护理/医疗适合性的床垫的特征在于,在上述上层部弹性泡 沫体的除位于使用者的腰部的部位以外的范围内形成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 横向间隙部。

此外,在上述技术方案1~9中任一项所述的技术特征的基础上,技术方 案10所述的提高了护理/医疗适合性的床垫的特征在于,按照日本工业标准 K6400-2:25%压缩,上述基层部弹性泡沫体的硬度被设定在上层部弹性泡 沫体的硬度以上,且上层部弹性泡沫体的硬度为50N~120N。

发明的效果

首先,采用技术方案1~4所述的发明,能够确保体压分散性,并提高凝 胶片的吊床效果,谋求维持良好的姿势,因此能够减轻对使用者身体的负担, 并能够谋求防止褥疮(压疮)。

另外,采用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使用者能够容易地进行翻身时的动 作,因此能够减轻使用者的负担、其护理人的负担。

此外,采用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在床垫的靠侧缘部的位置存在有硬 质部,因此该硬质部发挥犹如对床垫实施了镶边那样的作用,能够防止使用 者自床垫脱落、使在就座于铺有该床垫的床的状态下使用者的座位稳定,结 果,能够提高自该状态下起立时的稳定性。

此外,采用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通过将无膜泡沫作为材料,由此能 够提高材料的透气性和透水性、提高清洗性能,并且能够顺利地进行清洗后 的干燥,从而能够提高清洁性。

此外,采用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由于在俯视下凝胶片的两端与硬质 部重叠,因此能够得到凝胶片的端部被稳定地保持的状况,能够更加可靠地 得到基于凝胶片像吊床那样的支承效果。

此外,采用技术方案9、10所述的发明,能够实现与使用者的身体部位 相对应的适当的支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床垫的使用状态以及支承作用部的变形的方式的立 体图。

图2是分开表示床垫的构成材料的立体图以及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3是床垫的俯视图、主视图和侧视图。

图4是表示在使用者以仰卧姿势躺着的状态下泡沫块和凝胶片协同变形 的状态的主视图和横剖视图。

图5是表示弹性泡沫体的变化的横剖视图以及表示凝胶片的配置方式的 俯视图。

图6是表示各种泡沫块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泡沫块的形成例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泡沫块与凝胶片的组合方式的变化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泡沫块与凝胶片的配置方式的变化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泡沫块形成为作为多层的一例的两层的方式的变化的俯视 图、侧视图和横剖视图。

图11是表示由实施例验证的泡沫块1的样式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由实施例验证的泡沫块2的样式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由实施例验证的泡沫块3的样式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床垫;11、覆盖片;2、弹性泡沫体;20、基层部弹性泡沫体;20a、 第一基层部弹性泡沫体;20b、第二基层部弹性泡沫体;21、上层部弹性泡 沫体;22、泡沫块;22a、第一泡沫块;22b、第一泡沫块;23、连结部;24、 间隙部;24a、第一间隙部;24b、第二间隙部;25、横向间隙部;3、凝胶 片;31、粘接强化孔;4、侧部硬质部;5、支承作用部;6、床单;B、床; P、使用者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提高了护理/医疗适合性的床垫的最优的方式如以下所示那 样,但也能够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对该方式适当地施加变更。

以下,根据图1~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的一例具体地说明本发明。首先, 说明本发明的提高了护理/医疗适合性的床垫(以下,简称为床垫。)的结构 的概要。

图中,附图标记1所示的床垫为本发明的床垫,其铺在适当的床B上,供 使用者P主要以仰卧姿势躺着使用。

另外,在图3中,省略了对床垫1的底面的描画,床垫1的底面为平坦状。 另外,在图3中,由虚线描画的凝胶片3以无法从外部视觉确认的状态设在内 部。

本发明的床垫1具有如下主要构件而成:弹性泡沫体2,其至少由基层部 弹性泡沫体20和上层部弹性泡沫体21构成;多片长条状的凝胶片3,其设在 上述基层部弹性泡沫体20与上层部弹性泡沫体21之间,该弹性泡沫体2与凝 胶片3由覆盖片11覆盖以供使用。当然,优选的是,在实际使用时,还在该 覆盖片11的至少上表面上配合使用床单6,以能够应对频繁的更换。上述多 片长条状的凝胶片3的纵长方向为与弹性泡沫体2(或者床垫1)的长边方向 正交的方向,且该多片长条状的凝胶片3在弹性泡沫体2(或床垫1)的长边 方向上的范围内配置成大致并列的状态。该配置方式相当于使多片长条状的 凝胶片3的纵长方向为与使用者P的身高方向(即,脊柱方向)正交的方向、 并且该多片长条状的凝胶片3在使用者P的身高方向上的范围内配置成大致 并列的状态,通过采用这样的配置方式,能够使长条状的凝胶片3在长度方 向上伸长而发挥像吊床那样地对使用者P进行作用的支承效果。

其中,对于上述正交,并不要求必须是严格的垂直,只要在能够发挥上 述像吊床那样的支承效果的范围内配置为凝胶片3的纵长方向大致为弹性泡 沫体2的宽度方向即可。

而且,更优选的是,床垫1如图1~图4那样为具有沿着床垫1的长缘部设 置的侧部硬质部4的结构,以用来谋求防止使用者P自床垫1脱落、在就座于 铺有该床垫1的床B的状态下座位的稳定性。在基层部弹性泡沫体20和上层部 弹性泡沫体21上均能够设置该侧部硬质部4,但若在床垫1的上层面产生较大 的硬度差(硬度差异)则存在座位稳定性受损的情况,因此优选将该侧部硬 质部4设于基层部弹性泡沫体20。

另外,凝胶片3是对于作为本发明的主要目的的预防褥疮和维持良好的 睡姿有效的构件,将设有该凝胶片3且在其上方设有后述的泡沫块22的部位 称为支承作用部5。

以下,对上述各构成构件进行说明。首先,作为弹性泡沫体2的一例, 采用长度为1950mm、宽度为780mm、厚度为50mm~200mm左右的形状的弹 性泡沫体2,且该弹性泡沫体2具有回弹性(有时也简称弹性),作为材料的 一例,应用泡沫聚氨酯等泡沫树脂。其中,上述的尺寸、材料以及上述回弹 性的大小、压缩/恢复特性(压缩方向上的位移与反弹力的关系)能够根据使 用者P的体形、对床垫1要求的性状而适当变更。在此,弹性泡沫体2(基层 部弹性泡沫体20和上层部弹性泡沫体21也同样)的弹性包括具有粘性元素的 粘弹性。

其中,作为上述泡沫树脂,能够应用独立气泡体或连续气泡体,但从透 气性的观点考虑,优选应用连续气泡体的泡沫树脂。此外,从进一步提高透 气性/透水性的观点而言,更优选的是,采用将气泡的膜去除而实现了连通化 的无膜发泡体(无膜泡沫:membrane-free foam),该无膜发泡体能够通过利 用破碎(日文:クラッシング)法、碱处理法、爆破法等对成型后的泡沫树 脂进行除膜处理而得到。

接着,说明各部的弹性泡沫体2的硬度。首先,优选的是,基层部弹性 泡沫体20的硬度为上层部弹性泡沫体21的硬度以上,在如图1~图4所例示的 床垫1那样,基层部20由第一基层部弹性泡沫体20a和第二基层部弹性泡沫体 20b这两层构成的情况下,优选设定为随着在床垫1的厚度方向上远离上述凝 胶片3而依次变硬。作为一例,将上述上层弹性泡沫体21的硬度设定为50N~ 120N(按照日本工业标准(JIS)K6400-2:压缩25%),且使基层部弹性泡 沫体20的硬度为上层弹性泡沫体21的硬度以上(较硬)。

另外,侧部硬质部4由比上述基层部弹性泡沫体20和上层部弹性泡沫体 21硬的硬质(高硬度或高反弹性)泡沫聚氨酯等泡沫树脂形成。

此外,也可以使弹性泡沫体2的硬度在与使用者P的上身、腰、下肢对应 的各部位不同。

接着,凝胶片3以例如长度为450mm、宽度为80mm、厚度为2mm左右的 尺寸形成。并且,该凝胶片3的材料能够应用例如日本株式会社TAICA制α 凝胶(アルファゲル:注册商标)等硅材料、日本エクシールコーポレーシ ョン制的肌肤凝胶(人肌:注册商标)等聚氨酯凝胶、日本コスモ計器社制 的cosmo PE凝胶(注册商标)等烯烃类凝胶等。另外,优选凝胶片3的硬度 为例如asker硬度值C0~40(按照SRIS 0101标准)或针入度(JISK220725℃) 50~250的范围。在此,本发明中的凝胶也包括所谓的橡胶材料的概念,并 不限定于上述例示的凝胶材料,还能够在不有损本发明的作用效果的范围内 应用硅橡胶、聚氨酯橡胶、丙烯酸酯橡胶等公知的橡胶材料。另外,上述尺 寸和硬度能够根据使用者P的体形、体重等身体条件、对床垫1要求的性状而 适当变更。例如,在使用者P的体重较重的情况下,进行这样的设计变更即 可:增大硬度,或者增大尺寸以增大受压面积,增厚凝胶片的厚度等。

另外,在图1~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凝胶片3为同一厚度的片状,但 考虑到受压状态因使用者P的身体部位的不同而不同,也能够采用与使用者P 身体部位相对应地使厚度变化或者做成长方形以外的长条形状等改变与受 压值相对应的受压状态这样的结构。

其中,“硬度”通常使用由与硬度的范围相对应的硬度计测量到的值, 在本发明中,为了更详细地限定askerC硬度的低硬度区域内的硬度,而结合 针入度进行限定。

此外,只要能够确保用于覆盖整体的覆盖片11具有适当的透气性即可, 织眼尽可能具有蓬松度则较好。因而,作为一例,能够应用相比于纺织更接 近编织的状态的所谓的拉舍尔经编等立体编织物。另外,优选该覆盖片11本 身能够被自床垫1取下并被清洗,但更优选应用实施了进一步提高防霉性、 抗菌性等治疗功能这样的处理的覆盖片。

此外,设在这样的床垫1的至少上表面的床单6能够被更加频繁地更换, 能够根据患者P的状况选择适当的床单,例如考虑到失禁时的应对而选择具 有防水性的床单等。

另外,对于床垫1的具体形态,弹性泡沫体2整体的厚度为50mm~200mm 左右,夹着凝胶片3而设在下层的弹性泡沫体2为基层部弹性泡沫体20,设在 凝胶片3的上方(使用者侧)的弹性泡沫体2为上层部弹性泡沫体21。另外, 在上层部弹性泡沫体21、基层部弹性泡沫体20为多层构造的情况下,也采用 同样的定义。结果,凝胶片3被设为呈夹心状夹在它们之间或层间的至少一 部分。

接着,例示弹性泡沫体2的变化,首先,图5的(a)所示的床垫1的弹性 泡沫体2由基层部弹性泡沫体20和上层部弹性泡沫体21构成。另外,图5的(b) 所示的床垫1的弹性泡沫体2由基层部弹性泡沫体20和上层部弹性泡沫体21 构成,该基层部弹性泡沫体20由第一基层部弹性泡沫体20a和重叠设在该第 一基层部弹性泡沫体20a之上的第二基层部弹性泡沫体20b构成,而且该上层 部弹性泡沫体21进一步重叠在该第二基层部弹性泡沫体20b之上。此外,图5 的(c)所示的床垫1的弹性泡沫体2构成为:将图5的(b)所示的弹性泡沫 体2的第二基层部弹性泡沫体20b的两侧部分切除,并在此处设置侧部硬质部 4。另外,利用公知的粘接剂、熔接方法等将基层部弹性泡沫体20、上层部 弹性泡沫体21、侧部硬质部4和凝胶片3各自的接触面贴合起来(也称作粘接 固定),而组装成床垫1。另外,没有必要必须将凝胶片3的整个面粘接固定, 只要为了得到像吊床那样的支承效果而将凝胶片3的至少两端部粘接固定于 基层部弹性泡沫体20及/或上层部弹性泡沫体21即可。另外,在基层部弹性泡 沫体20由上述第一基层部弹性泡沫体20a和上述第二基层部弹性泡沫体20b 构成的多层构造的例中,只要至少将上述第二基层部弹性泡沫体20b与凝胶 片3和上层部弹性泡沫体21粘接固定起来即可,上述第一基层部弹性泡沫体 20a和上述第二基层部弹性泡沫体20b可以不必粘接起来。

另外,在图1~图4所示的床垫1中,在侧部硬质部4的内侧部形成有朝向 内侧下降的斜面。另外,在图1~图4中图示了凝胶片3不位于侧部硬质部4的 上方的方式,但能够采用在俯视下凝胶片3与侧部硬质部4重叠地配置的方 式,从而能够得到凝胶片3的端部被稳定地保持的状况,而能够更加可靠地 获得基于凝胶片3的像吊床那样的支承效果。在该情况下,优选后述的粘接 强化孔31形成在位于侧部硬质部4的上方的部位。

另外,图3所示的床垫1的底面为平坦状,但为了容易地追随床B的倾斜/ 升降(日文:ギャッチアップ),也可以对最下层的基层部弹性泡沫体20的 底面实施沿着床垫1的宽度方向的槽加工。

另外,在上述支承作用部5的部位,上层部弹性泡沫体21通过设置间隙 部24而被分割开,将该被分割开的部位为泡沫块22(在图5的(a)~图5的 (c)中,省略了泡沫块22的图示)。另外,上层部弹性泡沫体21不仅可以包 括单层构造,还可以包括多层构造,以下,以上层部弹性泡沫体21为单层的 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对于多层构造,过后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所示的单 层构造的上层部弹性泡沫体21中,图6的(b)、(c)、(e)、(f)、(g)所示的 上层部弹性泡沫体21存在有连结部23,乍一看像是多层构造,但如以下所述 那样,连结部23用于连结泡沫块22,并与泡沫块22成为一体,因此实际上视 为单层构造。

如图6的(a)所示,上述泡沫块22以在剖视时被分割成彼此独立的状态 配置在基层部弹性泡沫体20上,除此方式之外,还能够在不有损本发明的特 征、即凝胶片3与泡沫块22之间的连动性的范围内采用如图6的(b)、(c)所 示那样在下部利用连结部23连结的结构。首先,在图6的(b)所示的结构中, 独立的棱柱状的泡沫块22为横放状,使构成一片连结部23的弹性泡沫体材料 位于该泡沫块22的底部,并将它们粘接或熔接起来。另外,在图6的(c)所 示的结构中,独立的棱柱状的泡沫块22为横放状,使方杆状的弹性泡沫体材 料位于该泡沫块22的下部侧面,并将它们粘接或熔接起来。上述连结部23例 如发挥这样的作用:增强泡沫块22与凝胶片3之间及/或泡沫块22与基层部弹 性泡沫体20之间的粘接固定。另外,在凝胶片3的表面具有粘合性(粘性) 的情况下,通过使连结部23覆盖凝胶片3的表面,由此还具有防止灰尘等附 着于凝胶片3而将凝胶片3弄脏的作用。另外,连结部23的材料、性状可以与 泡沫块22的材料、性状相同,也可以不同。像这样利用连结部23连结的泡沫 块22彼此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将该间隔称作间隙部24。

另外,如图6的(d)所示,还能够构成为这样:将整体状的弹性泡沫体 材料的上方切割成狭缝状而构成间隙部24,由此多个多个纵长状的泡沫块22 以形成有空隙24的状态连结起来。通过采用图6的(d)的方式,能够容易地 形成图6的(b)、(c)的方式,能够实现与图6的(b)、(c)的方式同样的作 用效果,并能够提高生产率。

另外,在本发明的原理上只要上述间隙部24不会明显地影响各泡沫块22 彼此的变形即可,因此还包括相邻的泡沫块22彼此的一部分或整面相接触的 方式。即,若相邻的泡沫块22之间的接触部未固定,则上述间隙部24的宽度 可以为零。

另外,相反地,若上述间隙部24的宽度过宽,则存在这样的情况:难以 进行翻身、体位变换动作,影响躺着的感觉、体压分散性,因此上述间隙部 24的宽度的优选范围包括上述0mm且优选为20mm以下,更优选为10mm以 下,特别优选为5mm以下。在此,上述间隙部24的宽度值为相邻的泡沫块22 侧面之间的最短距离值。

另外,在图6的(a)~图6的(d)中,间隙部24保持一定,但也可以使 间隙部24彼此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另外,上述间隙部24对提高透气性也是 有效的。

另外,上述泡沫块22的短边方向上的截面形状除了为图6的(a)~图6 的(d)所示那样的四边形之外,也可以采用图6的(e)所示那样的半圆状、 图6的(f)所示那样的半椭圆状,而且还可以采用如图6的(g)所示那样上 部鼓出、基部的躯体尺寸缩小的所谓蘑菇状等。

另外,对于泡沫块22的上表面,除了如图6的(a)~图6的(g)所示那 样为平滑的状态之外,也可以如图6的(h)所示那样形成有微小的凹凸。另 外,对于泡沫块22,优选如已说明的实施方式那样为这样的形态、即间隙部 24的深度尺寸与连结部23的厚度尺寸相比,使间隙部24的深度尺寸略大,但 也能够为这样的形态:如图6的(h)所示,使连结部23的厚度尺寸足够大, 且在不有损本发明的特征、即凝胶片3与泡沫块22之间的连动性的程度的范 围内尽可能减小间隙部24的深度尺寸。此外,还能够采用使间隙部24的深度 局部不同的结构。

另外,能够应用在俯视泡沫块22时为如图7的(a)所示那样呈柱状独立 的结构、如图7的(b)所示那样在上下方向上组合有弹性泡沫体材料的结构, 而且能够应用如图7的(c)所示那样为了构成间隙部24而将一片弹性泡沫体 材料的一部分挖去的形状的结构等。此外,也可以根据与使用者P的身体抵 接的部位而使泡沫块22的材料不同等,而使每部位硬度不同。

接着,说明凝胶片3和泡沫块22的粘接固定方式。

如上述那样,上述凝胶片3以被基层部弹性泡沫体20和上层部弹性泡沫 体21上下夹持的方式与基层部弹性泡沫体20和上层部弹性泡沫体21组合。在 该情况下,上层部弹性泡沫体21和凝胶片3可以在各泡沫块22的整个区域内 粘接固定起来,也可以只在局部固定起来。其中,在只在局部固定起来的情 况下,优选在凝胶片3的长边方向两端部固定。

另外,对于上述的弹性泡沫体2与凝胶片3之间的固定,为了使固定更加 充分,而例如如图2所示那样在凝胶片3上设置粘接强化孔31,将弹性泡沫体 2的基部弹性泡沫体20(第二基层部弹性泡沫体20b)与泡沫块22(上层部弹 性泡沫体21)之间粘接起来,从而可靠地进行位置固定。

接着,说明上层部弹性泡沫体21的泡沫块22与凝胶片3之间的组合方式 的变化。它们能够采用各种方式,首先,俯视形状的特征例如有图8所示的 特征。

即,在图8的(a)所示的结构中,二片泡沫块22以在中央分割开的方式 设于三片长条状的凝胶片3。

另外,在图8的(b)所示的结构中,宽度较宽的泡沫块22配置在中央, 在其两侧配置有宽度较窄的泡沫块22。

此外,在图8的(c)所示的结构中,等宽度的泡沫块22以等间隔平行排 列。

此外,在图8的(d)所示的结构中,等宽度的泡沫块22平行排列,并且, 形成在中央的三片之间的间隙部24的尺寸设置为小于形成在两侧的间隙部 24的尺寸。

此外,在图8的(e)所示的结构中,使三种宽度尺寸的泡沫块22平行排 列,使宽度最宽的泡沫块22配置在中央,使宽度最窄的泡沫块22配置在宽度 最宽的泡沫块22的外侧,而且,使宽度中等的泡沫块22配置在宽度最窄的泡 沫块22的外侧。而且,形成在中心侧的间隙部24的尺寸大于形成在外侧的间 隙部24的尺寸。

此外,在图8的(f)所示的结构中,所有的泡沫块22并非以同样的方式 与凝胶片3连结,使泡沫块22与凝胶片3之间的连结状态存在不同,两端的泡 沫块22与全部三片凝胶片3连结,位于两端的泡沫块22中间的三片泡沫块22 呈锯齿状配置,并且分别与两片凝胶片3连结。

其中,在以上的图8的(a)~图8的(f)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泡沫块22 为长片状,其长边方向中心线与凝胶片3相交叉的角度为大致90°,但能够 在能够得到基于凝胶片3与泡沫块22之间的连动性作用的本发明效果的范围 内设定上述交叉角度,具体而言,优选90°±60°,更优选90°±45°,特 别优选90°±30°。另外,例如,也可以使上述交叉角度在与使用者P的上 身、腰、下肢相对应的各部位存在不同。但是,只要能够得到本发明的效果, 则也能够采用与此不同的配置方式。即,在图8的(g)所示的结构中,等腰 三角形的泡沫块22配置在中央,并且该等腰三角形的泡沫块22与两片凝胶片 3连结,而且以与上述等腰三角形的斜边平行的方式配置有两列直棒状的泡 沫块22。

另外,在图8的(h)所示的结构中,直棒状的泡沫块22配置在中央,并 且在该直棒状的泡沫块22的两侧配置有圆弧状的泡沫块22,该圆弧状的泡沫 块22的弯曲外周朝向内侧。在该情况下,间隙部24的宽度并非保持一定,而 是沿着泡沫块22的弯曲外周增大/减小。

此外,在图8的(i)所示的结构中,长椭圆状的泡沫块22呈锯齿状配置, 各泡沫块22与两片凝胶片3连结。在该情况下,间隙部24的宽度并非保持一 定,而是沿着泡沫块22的外形增大/减小。而且,间隙部24不仅形成在相邻的 泡沫块22之间,在与一块泡沫块22相邻的两泡沫块22之间也形成有间隙部 24。

此外,在上述的图7、图8中,对于泡沫块22与凝胶片3之间的配置方式, 仅说明了支承作用部5的方式,床垫1整体的配置方式可以考虑如下这样的结 构。即,图9的(a)所示的实施方式表示这样例子:在床垫1的大致全长方 向(长边方向)上的范围配置有凝胶片3,支承作用部5形成在大致整个面内。

另外,图9的(b)所示的实施方式表示这样的例子:在床垫1的大致全 长方向(长边方向)上的范围配置有凝胶片3,但仅在欲与使用者P的腰部抵 接的部位配置泡沫块22,而在该部位形成支承作用部5。

另外,在图9的(c)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床垫1的大致全长方向(长 边方向)上的范围配置有凝胶片3,在泡沫块22的欲被使用者P的身体主要占 用的宽度方向上的范围内形成有间隙部24,而且,在泡沫块22的欲与使用者 P的腰部接触的部位的周边以外的范围内设有与间隙部24正交的横向间隙部 25。其中,上述欲与使用者P的腰部接触的部位与以将床垫1沿大致全长方向 分成三等分为基准时的中央区域相当。将上述横向间隙部25做成不有损本发 明的特征、即凝胶片3与泡沫块22之间的连动性的程度的深度尺寸是比较重 要的,且横向间隙部25的深度尺寸为间隙部24的深度尺寸以下。另外,若上 述横向间隙部25的宽度过宽,则存在这样的情况:容易变得难以进行翻身、 体位变换动作,因此优选横向间隙部25的宽度为10mm以下,更优选为5mm 以下,特别优选为3mm以下,被横向间隙部25分开且相邻的泡沫块22的侧面 的一部分或整面也可以彼此接触(相当于横向间隙部25的宽度为0mm的情 况)。在此,上述横向间隙部25的宽度值为相邻的泡沫块22侧面之间的最短 距离值。

另外,优选在欲与使用者P的下肢、特别是脚后跟抵接的部位由间隙部 24和横向间隙部25构成的格子状部的尺寸为30mm~50mm×30mm~50mm, 若为该尺寸范围,则与成人在仰卧姿势时脚后跟的标准接地尺寸相当,因此 使基于格子上部的变形的对脚后跟的合适性(日文:フィッティング性)得 到提高,对预防容易出现压疮症状的脚后跟出现压疮症状特别有效。若相比 该范围缩小格子状部的尺寸,则上层部弹性泡沫体21的表观硬度过低(软), 而存在难以进行翻身动作的情况,若格子状部的尺寸较大,特别是在上层部 弹性泡沫体21为高反弹性材料的情况下,则缺乏后述的“对脚后跟的合适性 的评价”时的脚后跟包裹感。

另外,在图9的(d)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凝胶片3的配置方式与图9的(c) 所示的床垫1的凝胶片3的配置方式不同,仅在承载最大荷重的与使用者P的 腰部抵接的部位设有凝胶片3。当然,在图9的(a)和图9的(b)所示的实 施方式中也能够应用仅凝胶片3的配置如图9的(d)那样配置的结构。像这 样,能够例如根据使用者P的体形改变凝胶片3的数量,或者使凝胶片3的形 状局部不同,或者还能够使凝胶片3之间的间隔在各部位存在不同。

另外,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是上层部弹性泡沫体21形成为单层的例子, 以下,对于上层部弹性泡沫体21为多层(以双层构造为一例)的实施方式, 着眼于泡沫块22的部位进行说明。

首先,在图10的(a)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为这样的结构:泡沫块22为 由第一泡沫块22a和第二泡沫块22b构成的双层构造,该第一泡沫块22a的宽 度与第二泡沫块22b的宽度为相同尺寸,结果,间隔部24在深度方向上的整 个范围为相同尺寸。

另外,在图10的(b)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将图10的(a)所示的第二泡 沫块22b切断,使其成为不连续地层叠在第一泡沫块22a上的状态,使床垫1 的性能局部发生变化。

此外,图10的(c)所示的实施方式是图10的(a)所示的泡沫块22的第 一泡沫块22a的宽度小于第二泡沫块22b的宽度的实施例。另外,图10的(d) 所示的实施方式是图10的(a)所示的泡沫块22中的第二泡沫块22b的宽度小 于第一泡沫块22a的宽度的实施例。如上述图10的(c)、(d)所示,使具有 多层的泡沫块22针对每层而宽度存在不同,能够进一步使本发明的床垫1的 效果多样化。另外,在图10的(c)、(d)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与图10 的(b)所示的实施方式同样地,设为使第二泡沫块22b为不连续地层叠在第 一泡沫块22a上的方式。

此外,也可以如图10的(e)所示那样,使第二泡沫块22b与第一泡沫块 22a正交地配置。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泡沫块22b沿与凝胶片3同样的方向 发生变形,因此在第一泡沫块22a的间隙部24较宽的情况、凝胶片3的配置间 隔较大的情况下等,能够增添这样的作用:辅助基于凝胶片3的像吊床那样 样的支承效果。

另外,在上述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使第一泡沫块22a的硬度、厚度、 反弹性与第二泡沫块22b的硬度、厚度、反弹性不同,由此能够适当选择体 压分散性、翻身等使用感。

采用上述那样的实施方式作为本发明的床垫1的一例,以下,基于图1~ 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说明床垫1的动作原理。

本发明的床垫1通过在支承作用部5支承使用者P的身体(特别是腰部等) 而能够实现舒适的睡姿,其原理为:将层叠在凝胶片3上的上层部弹性泡沫 体21(单层)以与凝胶片3交叉的方式切断,使在使用者躺着时上层部弹性 泡沫体21的拉伸应力的方向有效地作用于凝胶片3,并且通过被切断的上层 部弹性泡沫体21、即泡沫块22使多片凝胶片3协同发挥作用,能够列举出由 于各泡沫块22和间隙部24的存在等而不会影响凝胶片3的宽度方向上的拉伸 作用。

由此,凝胶片3发挥在宽度方向上的理想的拉伸作用,且新增添有多片 凝胶片3之间的协同作用,由此支承作用部5的作用/效果更加显著。具体而言, 在确保体压分散性的同时基于凝胶片3的像吊床那样的支承效果提高,能够 谋求维持良好的姿势,因此能够减轻对使用者P身体的负担,并能够谋求防 止褥疮(压疮)。另外,上述泡沫块22及/或上层部弹性泡沫体21应用回弹性 为50%以上(按照JIS K6400-3)的高反弹性泡沫,由此使用者P能够容易地 进行翻身时的动作。此外,在床垫1的靠侧缘部的部位存在有侧部硬质部4, 因此该侧部硬质部4发挥犹如对床垫1实施了镶边那样的作用,能够防止使用 者P自床垫1脱落、使在就座于铺有该床垫1的床B的状态下使用者P的座位稳 定,结果,能够提高在该状态下进一步起立时的稳定性。此外,通过将无膜 泡沫作为材料,能够提高材料的透气性和透水性、提高清洗性能,并且能够 顺利地进行清洗后的干燥,从而能够提高清洁性。此外,在俯视时凝胶片3 的两端与侧部硬质部4重叠的情况下,能够得到凝胶片3的端部被稳定地保持 的状况,能够更加可靠地得到基于凝胶片3的像吊床那样的支承效果。此外, 能够实现与使用者P的身体部位相对应的适当的支承。

实施例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床垫1的具体的实施例和比较例,但本发明的床垫1 并不限定于该实施例。

首先,作为本发明的床垫1,相对于使用凝胶片3(東レ·グゥシリコ一 ン社制二液付加型硅凝胶CF5106:按照SRIS 0101标准的asker-C硬度25)和 表1所示的聚氨酯泡沫按表2~表5所示那样的规格构成的类型1~4的床垫1, 制作泡沫块22的样式互不相同的12种床垫1,将它们作为实施例1~12。在各 床垫的制作中,对于作为床垫的构成构件的各弹性泡沫体2和凝胶片3,各构 件彼此接触的面利用聚氨酯系粘接剂粘接固定。另外,表2~表5中的硬度是 按照JIS K6400-2(25%压缩:D法)的测量值。

另外,作为比较例,在类型1~4的床垫1中,制作没有泡沫块22的样式 的(一片上层部弹性泡沫体21层叠在基层弹性泡沫体20的整面上的结构)4 种床垫,将它们作为比较例1~4。

[表1]

泡沫记号 种类 商标 厂商 A 聚氨酯泡沫 NK 株式会社 東洋クォリティ一ワン B 聚氨酯泡沫 380M 株式会社 東洋クォリティ一ワン C 聚氨酯泡沫 33H 株式会社 東洋クォリティ一ワン D 聚氨酯泡沫 NOAH35H 株式会社 東洋クォリティ一ワン E 无膜聚氨酯泡沫 MF-20 株式会社ィノアックコ一ポレ一ション F 无膜聚氨酯泡沫 MF-55 株式会社ィノアックコ一ポレ一ション G 无膜聚氨酯泡沫 MF-50 株式会社ィノアックコ一ポレ一ション

首先,类型1的床垫1构成为图5的(a)所示那样,另外,类型2的床垫1 构成为图5的(b)所示那样,此外,类型3、4的床垫1构成为图5的(c)所 示那样。另外,在图5的(c)中,朝向侧部硬质部4的内侧下降的斜面由假 想线表示,但类型3、4的床垫1的侧部硬质部4未形成这样的斜面,利用实线 表示。另外,类型4的床垫1的所有的聚氨酯泡沫均采用无膜泡沫。

[表2]

[表3]

[表4]

[表5]

另外,泡沫块22的样式1为图11所示的结构,设有形成有纵向的间隙部 24(宽度为2mm)的独立的块样式。另外,样式2为图12所示的结构,利用 连结部23连结泡沫块22,从而形成间隙部24(宽度为2mm,深度为30mm)。 另外,样式3为图13所示的结构,是通过在样式2的结构上形成横向间隙部25 (宽度为1mm,深度为20mm)而成的。

另外,样式2、3的泡沫块22构成为切入弹性泡沫体2的局部的状态,换 言之,半切割状态。另外,在样式3的泡沫块22中,纵向的间隙部24的深度 形成得比横向间隙部25的深度深。另外,图11~图13所示的泡沫块22或上层 部弹性体21的底面如图13的仰视图所示那样为平坦的状态。

另外,凝胶片3的配置样式为与类型1~4的床垫1的凝胶片3的配置样式 同样的样式,采用如图5所示那样在欲与使用者P的腰部接触的中央部分等间 隔地配置四片凝胶片3的样式。另外,凝胶片3的设置为如下这样:第一凝胶 片3的宽度方向外周端以对准距弹性泡沫体2的长边方向上的一端的距离为 695mm的位置的方式配置在该位置,之后依次以80mm的间隔配置第二凝胶 片3~第四凝胶片3。

另外,采用通过粘接强化孔31定位凝胶片3的位置这样的结构,该粘接 强化孔31以40mm的直径形成在凝胶片3的距长边方向端的距离为60mm的位 置。

之后,利用上述的采用泡沫块22的样式1~3的类型1~4的床垫1(12种), 进行体压分散性评价、睡姿保持性评价以及对脚后跟的合适性评价。它们的 评价方法如以下所示。

首先,在体压分散性的评价中,在床垫1(没有覆盖片11和床单6)上铺 上日本ニッタ社制体压分散测量装置(BIGMAT)的传感片,之后使BMI指 数(Body Mass Index)为18的被检查者(年过20岁的男性)以仰卧姿势躺下, 测量在20秒后的骶骨部的体压值(骶骨压)的最大值。并且,判断为骶骨压 值越小体压分散性越优良。

另外,在睡姿保持性评价中,使BMI指数为18、20、22、24、26、28的 被检查者各3名分别以仰卧姿势躺在类型1~4的床垫1(没有覆盖片11和床单 6)上和比较例的以往床垫(没有样式)上来进行比较,将感觉到与比较例 相比姿势保持性提高的人数为10人以上的情况判断为良好,“○”,将不满10 人的情况判断为不好“×”。

另外,在对脚后跟的合适性评价中,使BMI指数为18、20、22、24、26、 28的被检查者各3名分别以仰卧姿势躺在由样式3的间隙部24和横向间隙部 25构成的格子状部的尺寸发生了改变的床垫1(没有覆盖片11和床单6)上并 感觉对脚后跟的合适感,选择出感觉到与脚后跟的合适感不同的床垫1,调 查出格子部的尺寸对脚后跟合适性的相关性,其中,格子部的尺寸以39mm ×38mm为基准。

另外,上述以往床垫构成为:如上述那样使类型1~4的床垫1的上层部 弹性泡沫体21为相同材质且相同厚度,但被替换成未形成有泡沫块22的平板 状的结构,分别与比较例1~4的床垫相当。

首先,能够确认出:利用上述的采用样式1~3的类型1~4的床垫1得到 的骶骨压(体压分散性)的试验结果如表6、7所示那样均为大约25mmHg~ 27mmHg,能够实现与表8中的比较例1~4同等以上的良好的体压分散性。

并且能够确认出:在表6、表7所示的睡姿保持性的感觉检查结果中,也 是与未形成泡沫块样式22的比较例1~4相比睡姿的保持感均得到提高,均是 良好的结果。

[表6]

[表7]

[表8]

另外,虽然在表6、表7中未记载,但在样式3的实施例3、6、9、12中, 由间隙部24和横向间隙部25构成的格子状部的尺寸不是39mm×38mm(长边 方向×宽度方向),而是不改变样式3的间隙部24与横向间隙部25的间隔地将 格子状部的尺寸做成20mm×20mm、30mm×30mm、50mm×50mm、60mm ×60mm,并针对该情况评价了脚后跟的合适感。评价结果为:任一床垫1 (实施例3、6、9、12)均为如下所示的相同结果。首先,在20mm×20mm 的情况下,合适感良好,但与39mm×38mm的情况相比难以进行翻身等动作。 另外,在60mm×60mm的情况下,与39mm×38mm的情况相比,感觉到对脚 后跟的反弹感。另一方面,在30mm×30mm和50mm×50mm的情况下,具有 与39mm×38mm的情况同等的合适感,由此可知优选在欲与脚后跟接触的部 位由间隙部24和横向间隙部25构成的格子状部的尺寸为30mm~50mm× 30mm~50mm。另外,尺寸发生了改变的格子状部形成在图13中的含有形成 有格子状部的部分的区域,床垫1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未形成有间隙部 24的区域)的尺寸与格子状部的尺寸相对应地与图13所示的尺寸不同。

本发明具有以上例示的结构,能够谋求维持使用者(患者)P在仰卧姿 势时的良好姿势并谋求整体的压力分散,并且还能够排除应力集中于局部的 褥疮多发部位,由此能够预防出现褥疮。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