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捆扎捆包的捆扎装置及方法

捆扎捆包的捆扎装置及方法

摘要

一种用于打包机的捆扎装置,包括用于分配至少两条捆扎膜带(2a、2b)并将膜带同时引导至旋转捆包(6)表面上的机构(4a、4b)。分配机构并行地在捆包表面上放置膜带以形成宽度大于每条单个捆扎膜带宽度H的组合带(16)。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1-13

    授权

    授权

  • 2012-10-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F15/07 申请日:201011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8-2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包机的捆扎装置及一种捆扎捆包的方法。特别地,但并不排除其他,本发明涉及一种稻草、干草或其他农作物圆形捆包的捆扎方法。

背景技术

圆形捆包通过把切割下的农作物材料送入打包机的捆包成型室内并在该室内应用带或辊旋转稻草而制成。农作物聚积后被压缩以形成圆柱形的捆包(通常称为“圆形捆包”)。已知的各种类型打包机包括有固定室及可变室的设计,例如EP1591004A中所描述。本发明可应用于所有类型的圆形捆包打包机。

打包机(或“压捆机”)通常包括一些用于在捆包形成后在捆包上施以捆扎的机构,以在捆包从打包机排出后维持捆包材料的压缩状态并保持捆包的形状和完整性。通常,捆扎环绕捆包延伸并附着在捆包的圆柱面上。各种捆扎材料都已有应用,包括细绳和塑料网。塑料膜也可应用,但因为其有一些缺点而并不非常成功。通常,压捆机设计为只应用这些捆扎材料中的一种。

在捆扎后,捆包可选择性地包裹塑料膜以在贮存期间保护捆包不会变质和/或有利于形成青贮饲料(发酵干草)。包裹膜可只环绕捆包的圆柱面而施加(部分包裹)或施加在捆包包括圆柱面和圆形端面的所有表面上(全包裹)。包裹可通过专门的包裹机或联合压捆/包裹机而实施。

应用细绳或网作为捆扎材料的一个缺点,尤其对于随后要进行全包裹的捆包,在于当为应用于如饲料材料而准备捆包时,为了回收利用农户必须要分别去除包裹和捆扎材料。这是困难的,且增加了为使用制备捆包所需的时间和精力。

通过塑料膜既作为捆扎材料又作为包裹材料而使用,这个问题可避免。随后农户可在单次操作中去除捆扎和包裹,无需为了回收利用而分离材料。这样节省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

进一步地,如果膜作为捆扎材料而应用,在随后完成包裹过程时可应用更少的膜材料,因为捆包已被部分地包裹。

用保护膜材料包裹捆包的方法在US5079808(Indeco)中有描述。在这种方法中,膜材料的宽度比捆包的宽度窄,而且膜以螺旋方式缠绕在捆包的圆柱面上,以覆盖捆包的整个宽度。

US6971220(RPP)描述了包裹圆形捆包的另一种方法,在其中应用了全宽度的膜材料。在送入打包室前膜扭转成绳。

这两种方法都有许多问题,包括下述中的至少一些。

在RPP和Indeco中,包裹膜的引导端在送入打包室之前都是聚拢在一起的,在RPP中其还被扭转以形成绳。这样改善了膜的处理和进给,并防止膜在风中被吹动。膜的拖尾端也是聚拢的,以避免在捆包外表面留下松散飘动的膜。在每次捆扎的起始和结束时,捆扎膜产生膜材料的“尾部”。在捆扎过程中,这些尾部实质上不起作用,因此形成这些尾部所消耗的膜材料实质上是损耗的。

当应用如RPP中全宽度膜时,形成尾部时损耗相当大量的膜。当应用缩小宽度的膜时(Indeco),形成尾部所损耗膜的量减少。然而,在这种情况时,在包裹过程中需要的膜更长,因为在螺旋包裹模式时不得不施加更多圈以覆盖捆包的整个宽度。用膜进行常规包裹时进一步的问题是,每单位长度的膜材料与细绳或网捆扎材料相比是大大加重的。一卷膜材料的最大重量是有限制的,因为事实上它们必须能被单人的操作者安全地抬起和处理。因此,当应用如RPP中的全宽度膜时,膜的长度必须相当短,结果是不得不频繁地更换。当应用如Indeco中的缩小宽度的膜时,尽管每卷上膜的长度可增加,膜还是消耗得更快,因为需要在捆包的表面施加更多圈。因此,膜卷仍不得不频繁地更换。

在Indeco和RPP中,应用一对向内摆动并把膜的边缘带向中部的回转臂来聚拢膜,因而在接近捆包中间处(在捆包两端部之间)形成尾部。因此置于尾部下方的捆包中心区域趋向于比捆包肩部(圆柱面与圆形端面相交的位置)压缩得更紧。这是不理想的,因为在运输和贮存期间捆包的肩部更容易受到损害,因此需要更多的保护。进一步地,这些在先技术方法中没有一个能提供越过捆包的肩部延伸并至端面上以提供附加保护的捆扎。 

同样,通过把膜的边缘向中心推的聚拢不能生产出平整的膜“绳”:膜在边缘比中心聚得更紧。并且Indeco和 RPP中应用的回转臂机构很复杂且制造昂贵。它们还占据大量空间,这使得在现有的网捆扎机上加装该机构很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打包机的捆扎装置及一种捆扎捆包的方法,其减轻了上述缺点中的一个或更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打包机的捆扎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分配至少两条捆扎膜带并同时引导膜带至旋转捆包的表面上的机构,该分配机构构造并设置为在捆包的表面上并行地放置膜带以形成宽度大于每条单个捆扎膜带宽度H的组合带。

应用比捆包的宽度窄的膜带仍能在单个操作中覆盖捆包的整个宽度是可能的。因为膜较窄,每次供应可提供更长的长度而不增加卷的重量,因此允许长时操作。带的尾部可较短,使得膜损耗减少。尾部还可放置在不同的位置以在捆包上提供更平整的覆盖或在需要的位置,例如在捆包的肩部,提供增加的膜厚度。

尽管需要至少两条捆扎膜带,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应用三条或更多条是有利的。

有利地,组合带的宽度大致与捆包的宽度W相等。在一些情况下,组合带可具有比捆包宽度稍大的宽度:然后膜的端部可起皱或折回以便为捆包的边缘提供附加的支撑,或它们可环绕捆包的端部包裹以保护捆包的端面。

捆扎装置优选地包括用于调整至少一条捆扎膜带放置在旋转捆包上的位置的机构。这使带间的重叠(示例)可调整。

有利地,捆扎装置包括用于聚拢每条捆扎膜带以形成宽度缩小的尾部的机构。该尾部使膜的松散端能更容易地输送至旋转捆包的表面上。

有利地,捆扎装置包括用于调整至少一个尾部放置在旋转捆包上的位置的机构。例如尾部可放置在靠近捆包的边缘处以支撑边缘,或引导端尾部和拖尾端尾部能不对称地或以交错的位置放置,以提供更平整的膜厚度。 

优选地,捆扎装置包括用于引导膜递送至捆包的引导机构和用于供应膜至引导机构的供应机构,及聚拢机构,其包括用于绕基本平行于膜进给方向的轴枢转供应至引导机构的膜平面的机构。这种设置提供一种非常有效且均匀地聚拢效果,其中膜以手风琴的方式折叠至其自身。

捆扎装置优选地包括用于绕基本平行于膜进给方向的枢轴旋转至少一个膜供应卷的机构。优选地,枢轴偏离膜平面。这样使得当供应卷枢转时膜带的进给位置相对于捆包横向变化,并允许膜或膜的尾部的位置被调整。

引导机构可包括至少一个其旋转轴基本平行于捆包旋转轴的辊。优选地,引导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反向旋转的辊,每个辊的旋转轴都基本平行于捆包的旋转轴。有利地,至少一个辊包括用于引导聚拢膜的凹陷。

有利地,引导机构与膜材料的供应分开大约膜宽度H一半的距离。我们已发现这样可提供一种非常良好的聚拢效果。

可替代地,聚拢机构可包括用于把每条捆扎膜带的相对边缘聚集在一起的引导元件。引导元件的位置优选地为可调整的,以控制边缘的分离。有利地,引导元件的位置为可调整的,以控制捆扎膜带放置在旋转捆包上的位置。

优选地,捆扎装置包括在膜从供应卷上拉出后用于拉伸膜的预拉伸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用于捆扎捆包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分配至少两条捆扎膜带并将膜带同时引导至旋转捆包的表面上,膜带并行地放置在捆包的表面以形成宽度大于每条单个捆扎膜带宽度H的组合带。

优选地,组合带的宽度大致与捆包宽度W相等。

该方法优选地包括调整至少一条捆扎膜带放置在旋转捆包上的位置。

该方法优选地包括聚拢每条捆扎膜带以形成宽度缩小的尾部。

有利地,该方法包括调整至少一个尾部放置在旋转捆包上的位置。

该方法优选地包括引导膜至捆包的递送,供应膜至引导机构,及绕基本平行于膜进给方向的轴枢转供应至引导机构的膜的平面,以使膜聚拢。有利地,膜的平面被枢转大约90o的角度,或优选地大于90 o。

该方法可包括绕基本平行于膜进给方向的枢轴旋转至少一个膜供应卷,例如绕偏离膜平面的枢轴旋转至少一个膜供应卷。有利地,膜供应卷绕枢轴旋转大约5-15o的角度范围,以调整膜放置在捆包表面上的位置。

该方法可包括,用引导机构引导膜,该引导机构包括至少一个辊,辊的旋转轴基本平行于捆包的旋转轴。该引导机构优选地与膜材料的供应分开大约膜宽度H一半的距离。

有利地,膜带通过引导机构把每条捆扎膜带的相对边缘聚集在一起而聚拢。优选地,调整引导元件的位置以控制边缘的分离。引导元件的位置也可被调整,以控制每条捆扎膜带放置在旋转捆包上的位置。

该方法优选地包括起皱或折回组合膜带的边缘,以提供捆包边缘的附加支撑。可替代地,组合膜带的边缘可环绕捆包的端部包裹以保护捆包的端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包括捆包形成装置和根据本发明上述陈述中任一项所述的捆扎装置的打包机。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打包方法,包括形成捆包并根据本发明上述陈述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捆扎捆包。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各实施例将参照附图以举例的方式描述,其中:

图1a是示意性地示出在先技术捆包捆扎机构的主要元件的等轴视图;

图1b示意性地说明应用在先技术捆扎工艺捆扎膜环绕捆包外周的布置;

图1c和图1d分别说明根据在先技术工艺拖尾端和引导端尾部在已捆扎的捆包上的位置;

图2a示意性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捆扎膜环绕捆包外周的布置;

图2b和图2c分别说明根据发明第一实施例拖尾端和引导端尾部在捆包上的位置;

图2d示意性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捆扎膜环绕捆包外周的布置;

图2e和图2f分别说明根据发明第二实施例拖尾端和引导端尾部在捆包上的位置;

图3a和图3b示意性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捆扎装置的第一和第二状态;

图3c和图3d示意性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捆扎装置的第一和第二状态;

图3e、图3f和图3g示意性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捆扎装置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状态;

图3h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捆扎装置的进给机构的平面图;

图3i和图3j分别是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捆扎装置的进给机构的平面图和侧面图;

图4a是示意性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捆扎装置的等轴视图;

图4b是示意性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例捆扎工艺,捆扎膜环绕捆包外周的布置;

图4c和图4d分别说明根据第九实施例拖尾端和引导端尾部在捆包上的位置;

图4e示意性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第十实施例捆扎膜环绕捆包外周的布置;

图4f说明根据本发明第十实施例拖尾端和引导端尾部在捆包上的位置;

图5a示意性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捆扎膜环绕捆包外周的布置;

图5b是根据第十一实施例捆扎膜的端部视图;

图5c和图5d分别说明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拖尾端和引导端尾部在捆包上的位置;

图6a是示意性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捆扎装置的等轴视图;

图6b示意性地说明根据第十二实施例捆扎膜环绕捆包外周的布置;

图6c是说明根据第十二实施例捆扎膜的布置的截面图;

图6d和图6e分别说明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拖尾端和引导端尾部在捆包上的位置;

图6f示意性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第十三 实施例捆扎膜环绕捆包外周的布置;及

图6g是说明根据第十三实施例捆扎膜的布置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至图1d示意性地说明了在先技术捆扎装置和工艺,如US6971220B(RPP)中所述。捆扎膜2,如由聚乙烯制成,从供应卷4上拉出并输送至稻草或其他农作物材料的圆形捆包6的圆柱面8上。捆包6绕其纵轴以箭头A方向旋转以从卷上拉出膜2至圆柱形的捆包表面8上。膜2是自粘性的或在一面涂有粘接剂,使得膜2粘贴在其自身上及捆包的表面上。在捆包上施加足够多层的膜以把捆包捆扎成圆柱的形状并维持形成捆包的材料的压缩。通常这需要三或四层的膜。

当捆包的捆扎完成后,膜2的边缘被大致沿横切膜2进给方向移动的两个侧辊10压向彼此。在图1a中,示出的侧辊10处在移动后位置,在此时膜被聚拢以形成绳。可替代地,侧辊可远离地移动以允许膜2覆盖圆柱形捆包表面8的整个宽度。

从图1a中可以看出,施加在捆包6表面上的膜2的最后部分形成锥形拖尾端尾部12b。在形成尾部12b后,剪切装置14(在图1a中只象征性地示出)切断膜2以完成捆包6的捆扎,然后捆包从压捆机中排出。

膜2残留的切断端形成引导端尾部12a,其保持在侧辊10之间直至下一捆包形成。然后引导端尾部12a通过侧辊10输送至捆包的圆柱面上以开始下一次的捆扎操作。一旦尾部12a 的端部被捆包获取,辊10向分开位置移动以允许膜在捆包的整个圆柱面上展开。然后这个过程如上文所述继续。

图1b至图1d说明在先技术的捆扎布置,其中膜2被缠绕在捆包6的表面以形成捆扎层16。引导端尾部12a(以虚线示出)被随后施加在捆包上的膜层覆盖,而拖尾端尾部12b位于捆扎层16的外表面上。

在这个例子中,捆包6具有宽度W及周长L。如图1b所示,引导端尾部12a和拖尾端尾部12b中每个都围绕捆包延伸大致一半的周长L。因此形成两个尾部12a、12b的膜总长度大致与周长L相等。对于直径为1.25米的捆包来说,这代表大约4米的膜。膜的这个长度不能有效地捆扎捆包,因为其不能沿捆包的整个宽度延伸:从这点来看,它因此被视为浪费的膜。

还需指出的是,尾部12a、12b的端部放置在捆包6两端部之间的中心处。因此捆包的中心区域覆盖了更大量的膜层,将比捆包的端部承受更高程度的压缩。这是不希望出现的,因为在运输和贮存期间,捆包的肩部(圆周面与端面相交的位置)通常面临更高级别的磨损,因而需要更高程度的保护。

图2a至图2c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捆扎方法。捆包6应用两条分开的膜材料带2a、2b进行包裹,每条具有的宽度优选地大致为捆包宽度W的一半或稍大于捆包宽度W的一半。膜带2a、2b在捆包6的圆柱面彼此平行地并排设置,以形成包裹层16。可选择地,带2a、2b布置为具有小部分的重叠。

每条带2a、2b都具有引导端尾部12a和拖尾端尾部12b。这些尾部的锥度与图1b、图1d中所示的在先技术示例中的锥度相同。然而,由于每条带的宽度只有大约?W,每个尾部的长度就只有大约?L。因此用于形成尾部的膜的长度只为在先技术中应用长度 的大约一半。因此在膜损耗方面,本发明显著节省。

还需要指出的是,尾部12a、12b的端部设置在距离捆包6的边缘大约?W的距离。因此与图1b至图1d中所示的在先技术方法相比,该方法在捆包6的表面上提供了更平整的包裹层16。

图2d至图2f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捆扎方法。捆包6应用两条膜材料带2a、2b进行包裹,每条具有的宽度优选地大致为捆包宽度W的一半或稍大于捆包宽度W的一半。每条膜带2a、2b在捆包6的圆柱面彼此平行地并排设置,优选地具有小部分的重叠,以形成包裹层16。

每条带2a、2b都具有引导端尾部12a和拖尾端尾部12b。如先前的实施例中所述,每个尾部的长度只为大约?L。

在本实施例中,引导端尾部12a和拖尾端尾部12b中每个都朝圆柱形捆包表面的边缘向外变尖细。结果是,在完整的包裹层16内,设置在朝向圆柱面边缘的捆扎材料比圆柱面中心部更多。这样增加了捆包边缘附近的捆包压缩,为捆包6易受损害的肩部在捆包外周的至少部分上提供了附加的保护。

可指出的是,尽管引导端和拖尾端尾部12a、12b都向圆柱形捆包表面的边缘变尖细,尾部的端点设置在从圆柱面的最远边缘稍微向后,以减小在运输或贮存期间尾端被其他表面磨损而松脱的危险。

实施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捆扎方法的捆扎装置在图3a和图3b中示意性地示出。捆扎装置包括两个膜供应卷4a、4b,以图3a中的布置进行设置,它们的纵轴基本平行但优选地彼此有微小的偏离,如果需要时,允许从卷上拉出的膜材料带2a、2b稍微重叠。供应卷4a、4b在图中只是示意性地示出:应当理解为这些供应卷4a、4b中的每个都可选择性地包括预拉伸单元,如图3i、图3j中所示的类型。

从供应卷4a、4b上拉出的膜带2a、2b通过一对平行的送料辊18输送至圆形捆包6的圆柱面上,以形成捆扎层16。打包机的其他部件,包括,例如形成捆包的室和室内旋转捆包的机构,都是常规的,因此为清晰起见都从图中被略去。送料辊18也可为常规的网给料机构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该机构可用于进给网或膜。

每个膜供应卷4a、4b都安装为绕基本平行于膜进给方向的枢轴20a、20b旋转。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枢轴20a、20b都基本位于当膜从供应卷4a、4b上拉出时膜所在平面内。每个供应卷4a、4b都可绕各自的枢轴20a、20b旋转大约90°的角度,从图3a所示的水平方向至图3b中所示的竖直方向。供应卷4a、4b旋转至竖直位置使膜带2a、2b在从送料辊18之间拉出的点聚拢在一起形成束2a’、2b’。这在图3b中已说明。设置分开的聚拢机构(如图1a中在先技术装置的侧辊10)的需求因此可以避免。进一步地,发明人已发现以这种方向聚拢膜生产出更平整的束,因为当膜到达和通过送料辊18时往往会以手风琴的方式将自身折叠。

图3a和图3b中所示的装置还包括切断机构14,其为常规的,且在图中仅象征性地示出。在膜被切断后,拖尾端尾部12b包裹在捆包6的圆柱面上,然后捆包从打包机排出。然后打包操作重新开始,一旦在打包室内形成了新的捆包,膜材料的聚拢端2a’、2b’就由送料辊18输送至捆包的圆柱面上以开始一次新的捆扎操作。只要膜的进给一开始,供应卷4a、4b就从图3b中所示的竖直方向旋转回至图3a所示的水平方向,从而膜带2a、2b展开回到它们的全宽度以捆扎捆包。然后操作如上文所述继续。 

图3c和图3d示出了图3a和图3b中所示捆扎装置的一种变例,其中每个平行的送料辊18都设有容纳当供应卷4a、4b在图3d中所示的竖直方向时的聚拢膜2a’、2b’的凹陷部分22。这样有助于压紧和成形聚拢膜,以确保能准确地输送至旋转捆包6的表面上。

在图3a、图3b和图3c、图3d中所示的每个实施例中,如果需要,供应卷4a、4b可设置为,从水平位置旋转稍大于90°至稍微超过竖直位置的位置。这样能帮助更快地聚拢膜,并确保在聚拢膜中膜的粘接表面是全部覆盖的,使得在捆包的表面没有粘性表面暴露。

图3a和图3b中所示装置的另一个变例如图3e至图3g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供应卷4a、4b安装在支架24a、24b上,每个支架安装为绕各自的枢轴20a、20b旋转。每个支架24a、24b在一个位置支撑各自的供应卷4a、4b,使得枢轴20a、20b可从膜从供应卷拉出时膜的进给平面移置。从而,当供应卷4a、4b处在图3e中所示的水平方向时,每条膜带的进给平面设置在高出各自枢轴20a、20b的位置,而当供应卷4a、4b处在图3f所示的竖直方向时,每条膜带的进给平面从相应的枢轴20a、20b的竖直平面水平地移置。

设置偏移枢轴的结果可在图3f和图3g中体现。在图3f中,供应卷4a、4b显示为从水平方向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至竖直位置(以膜行进方向来看)。作为偏移枢轴的结果,供应卷4a、4b向枢轴20a、20b的右侧移置,聚拢的膜带2a’、2b’稍微向送料辊18的右手端移置。相反地,当供应卷4a、4b逆时针旋转至图3g中所示的竖直位置时,供应卷4a、4b向枢轴20a、20b的左侧移置,聚拢的膜带2a’、2b’向送料辊18的左手端移置。这样允许引导端和拖尾端尾部12a、12b向捆包6的一端或另一端移置。

可替代地,如果供应卷4a、4b以相反的方向枢转,膜的尾部可以相反的方向移置,从而它们设置在捆包相对的端部附近,或都朝捆包的中心设置。因而该装置使引导端和拖尾端尾部12a、12b设置在捆包圆柱面上的位置可控。因此尾部可设置在如图2a至图2c所示的中心,或如图2d至图2f所示的偏移位置。

进一步地,如果供应卷4a、4b从水平方向旋转一个小的角度,例如5°至15°,每条膜带2a、2b在捆包表面上的位置可沿捆包的轴向调整而不会致使膜发生显著聚拢。因此,调整两条膜带之间的重叠或每条带与各自捆包端部重叠的程度是可能的。以这种方式,捆包端部捆扎的程度可以控制,如果需要可增加。这可能是重要的,当膜带的宽度变化时,例如膜的物理性能或环境温度改变而造成的宽度变化,当膜沿长度方向拉伸时其可影响膜的“颈缩”(“necking”)量。

图3h示出了图3a和图3b中所示装置的又一个变例,其中供应卷4a和送料辊18之间的膜通道上设置附加的聚拢辊26。在图中只示出了一个供应卷4a:另一供应卷4b同样应用相同的聚拢辊或具有类似的聚拢辊。

聚拢辊26的轴与送料辊18的轴平行,因此,当卷处于图3h所示的竖直位置时,聚拢辊26的轴垂直于膜2a从供应卷4a拉出时的膜平面。这样当膜到达及通过束起辊26时,致使膜起皱并折叠,以形成整齐的束2a’。 然后束2a’通过送料辊18输送至捆包的表面上。

在这个示例中,从供应卷4a供应的膜带2a具有宽度H,从聚拢辊26的中心至供应卷4a的轴5a的距离为大约?H。发明人已发现膜宽度与间距的这种比例带来非常好的聚拢效果。

图3i和图3j示出了图3h中所示捆扎装置的一种变例形式。在本实施例中,捆扎装置包括设置在供应卷4a和聚拢辊26之间的预拉伸单元28。可替代地,如果省去聚拢辊26,预拉伸单元28可设置在供应卷4a与送料辊18之间。预拉伸单元28包括一对反向旋转的辊30、32,通过齿轮34、36连接,使得第二辊32以比第一辊30高的圆周速度旋转。因此,当膜通过这些辊时,经历拉伸过程。在这种设置时,间距是从聚拢辊26的中心至预拉伸单元28的第二辊32的轴而计量。同样,理想的间距为大约?H。

图4a示意性地说明了该装置的又一种形式,其中聚拢装置包括两对侧辊40a、40b。每对中的两个辊可分开或向一起移动至图中所示的位置,以使每条膜带2a、2b都形成束。为此,侧辊可安装在如US6971220B(RPP)中描述的枢转臂(未示出)上,或安装在滑动机构(未示出)上。

另外,每对侧辊40a、40b可向横切于膜进给方向的侧向移置,如箭头B所示。这样允许侧辊40a、40b引导引导端和拖尾端尾部12a、12b放置在捆包圆柱面上的位置。两对侧辊40a、40b的这种移动可为互联的,从而两对侧辊40a、40b以相同方式移动,或其可为独立的,从而侧辊40a、40b以不同方向或不同速度移动。这样允许捆扎装置产生不同的膜捆扎模式,例如如图2a至图2f所描述的。

图4b至图4d、图4e和图4f、图5a至图5d中说明了一些其他的膜捆扎模式。在图4b至图4d所示的实施例中,引导端尾部12a和拖尾端尾部12b不对称地放置,引导端尾部12a朝捆包的右手端移置而拖尾端尾部12b朝捆包的左手端移置。在每种情况下,尾部的端部都设置在距各自膜带的一个边缘大约1/6W及距该带的另一边缘大约?W的距离。

图4e和图4f说明了另一种不对称的捆扎模式,其中引导端尾部12a和拖尾端尾部12b朝着各自的膜材料带相对的边缘设置。因此形成一种交叉模式,从而使膜层16具有基本均匀的厚度。

在图5a至图5d中,每条膜带2a、2b都具有比?W稍宽的宽度。带放置在捆包6的圆柱面上使得它们在捆包中心的重叠区域42重叠。每条膜带的外边缘12a、12b被转向板(未示出)向内压,结果是捆扎层的外部部分在捆包6端部附近形成起皱区域44。这些起皱区域44为捆包易受损害的肩部提供了附加的保护。

可替代地,每条膜带的外边缘12a、12b可折回其自身之上以在捆包易受损害的肩部提供附加的保护,或允许折叠至捆包6的端部以提供对捆包端面的附加保护。

图6a示出了图4a中所示装置的一种变例,其中,设置三个膜供应卷4a、4b、4c,以取代先前设置的两个卷。这样,三条膜材料带2a、2b、2c施加在捆包6的圆柱面上。在本实施例中,聚拢机构包括三套侧辊40a、40b、40c。然而,可以理解的是,聚拢也可通过如图3a、3b的实施例中所示的供应卷4a、4b、4c绕枢轴旋转而获得。

应用图6a中装置可获得的捆扎模式的一个示例在图6b至图6e中示出。在这种情况下,三条膜材料带2a、2b、2c具有相当程度重叠地放置,从图6c可以清楚地看出。在本示例中,引导端尾部12a和拖尾端尾部12b对称地形成,两对外面的尾部的端部距捆包6边缘大约?W的距离放置。

图6f和图6g示出了又一种可能的捆扎模式, 其中三条膜材料带2a、2b、2c中每条的宽度是增加的,以在相邻带之间提供更大程度的重叠,同时带材料邻近捆包每个边缘的附加部分可折回,以形成邻近捆包每个边缘的折叠部46。这种折叠部46也用来保护捆包易受损害的肩部。

在图6f和图6g的示例中,每条膜材料带2a、2b、2c都具有大约?W的宽度。因此三条膜的总宽度大约为2W,或者说捆包宽度的二倍。因此,捆包每次旋转时在捆包的表面上施加了双层厚度的膜材料。这样允许捆包转动较少圈即可使捆包获得令人满意的捆扎所需的膜厚度,从而节省时间。

本文所描述的捆扎装置可在独立压捆机上或联合压捆/包裹机上实施。其还可作为分离的捆扎装置而提供,以加装至现有的压捆机或压捆/包裹机。在这种情况下,捆扎装置可利用现有捆扎装置上的特定部件,例如,网捆扎装置中的送网辊。本文中应用的术语“压捆机”(“baler”)和“打包机”(“baling machine”)意指包括独立压捆机和联合(combined)压捆/包裹机。

该装置的其他各种修改也是可能的:例如,取代应用送料辊18,也可应用其他类型的进给机构,如US5855109中作为示例描述的引导/保持装置。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