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装配式卷(板)材结构的高粘度改性沥青薄层路面

装配式卷(板)材结构的高粘度改性沥青薄层路面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装配式卷(板)材结构的高粘度改性沥青薄层路面,包括以下步骤:按照热区、温区、寒区使用环境要求,取基材(无纺土工布)+胶结料(高粘度改性沥青)+增强料(玻璃纤维)+粗集料(碎石)+细集料(砂和石屑)+填料(矿粉)+颜料(色料)+添加剂(降粘剂),设计不同配比的混合料,在生产流水线上,铺设无纺土工布作为基材,在基材上摊铺经过拌和形成的高粘度改性沥青温拌混合料,再使用压力机器压制成卷(板)材型道路薄层路面,卷材采用圆柱滚轴支架卷曲成筒柱体,板材承托式包装。本发明将道路沥青薄层路面集成为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具有集成度高、施工快速、质量可靠、性能优良、节能环保、美观实用、用途广泛等特点。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83958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12-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省淮安市公路管理处;

    申请/专利号CN201210352474.3

  • 发明设计人 张玉恒;

    申请日2012-09-21

  • 分类号E01C5/22;

  • 代理机构淮安市科翔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韩晓斌

  • 地址 223001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淮海北路75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7:46:0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7-29

    授权

    授权

  • 2013-02-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1C5/22 申请日:201209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12-2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粘度改性沥青路面面层结构及其生产和装配的方法,即一种装配式卷(板)材结构的高粘度改性沥青道路薄层路面。

背景技术

沥青路面(又称柔性路面)道路系由面层、基层、底基层、垫层、路基组成的。面层是直接接受车轮荷载反复作用和自然因素影响的结构层,由1-3层组成,从上到下分别为表面层、中面层和下面层,或两层式结构的上面层和下面层。表面层的主要作用是提供一个抗滑、平整、耐磨和噪声小的表面。表面层根据使用要求设置抗滑耐磨、密实的沥青层;中、下面层的主要作用是抵抗高温条件下的永久变形和防治基层裂缝向上反射,同时应具有优良的抗水破坏能力。中、下面层根据道路的等级、沥青厚度、气候条件等选择适当的沥青结构层。沥青路面的结构类型有沥青混凝土、橡胶沥青混凝土、热拌沥青碎石、沥青石屑、沥青砂、沥青贯入式、沥青上拌下贯式、沥青表面处治等。沥青路面各类结构层的最小厚度如表1。

表1  沥青路面各类结构层的最小厚度一览表

沥青面层传统的施工工艺是:使用胶结料(基质沥青或改性沥青)、粗集料(碎石)、细集料(天然砂、石屑)、填充料(矿粉)、添加剂等原材料,经拌和楼搅拌形成沥青混合料,由汽车运至现场,用摊铺机分层摊铺,再经压路机逐层碾压(初压、复压、终压)成型的。

《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实用新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6月,)P149中,提到了超薄面层及其技术方案,摘要归纳如下:道路超薄罩面层系指道路罩面厚度在2.5厘米以下的沥青罩面层。由于其能够快速有效地恢复路面使用性能,同时成本相对较低,使用寿命优于路面的表面处治等,一直以来,都是欧美国家最常用的路面大、中修方案。在美国一些地区,在老沥青路上甚至经常采用1.25厘米左右的极薄罩面。我国即将进入老路面大中修的高峰期,在当前沥青价格趋涨的情况下,采用超薄罩面是大势所趋。

目前,我国老路面破损情况较欧美国家严重,沥青罩面时要面对较多的老路面不均匀性的问题,通常采用热拌技术和温拌技术两种方案。采用热拌技术时,超薄罩面相对降温较快,有效摊铺操作时间很短,为避免出现让人敏感的道路纵向裂缝,我国道路界倾向采用全幅摊铺的罩面模式。采用温拌技术时,温拌层施工接缝更加容易,易于分幅摊铺,保障超薄面层的有效实施;温拌施工温度比热拌低40摄氏度左右,温度下降速度减缓为热拌的一半以下,为压实等操作赢得了时间;温拌混合料更适合于手工操作,特别适合于集中应对摊铺前后发现的修补等下承层不均匀性问题。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在我国的薄层罩面应用项目有:2007年9月,上海A4高速公路薄层罩面2.5厘米UTAC-10;2007年11月,河北石黄高速公路薄层罩面2.5厘米UTAC-10;2008年9月,江苏省锡澄高速公路超薄罩面2.0厘米UTAC-6.7,2.5厘米UTAC-10等等。

无论是采用热拌技术,还是采用温拌技术,沥青罩面层的胶结料通常采用70号或90号的道路石油沥青(基质沥青),或者采用单独改性沥青(即在基质沥青中适量单独掺加SBS、SBR、橡胶粉等不同的聚合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改善沥青的高温抗流动性、低温柔韧性、弹性等多种性能)。谭忆秋等人在《复合改性沥青填缝料的性能优化方法》(《公路交通科技》2012年1月,第29卷,第1期)一文中指出:单一改性存在局限性,不能使改性沥青的总体性能得到全面提升,而复合改性沥青是目前研究的趋势。高弹性、低温性能优异的复合改性沥青填缝料配方为:橡胶粉为25%,SBS为5%,SBR为3%,添加剂为7%;橡胶粉掺量越多,改性沥青粘稠度越高,弹性越大;SBR能改善沥青中高温抗剪切变形能力与低温抗开裂能力;外掺剂能够调节复合改性沥青的柔软度,也能起到助溶剂的作用。

唐鹰飞等人在《灌缝材料在沥青路面修补中的应用》一文中,总结了灌缝材料的分类及适用性,给出了灌缝材料应用的发展方向。热用沥青类灌缝材料如70号热沥青或普通热沥青;冷用沥青类灌缝材料如复合改性沥青填缝料;或专用材料类灌缝材料如自流平有机硅树脂或树脂类密封胶在江苏地区应用广泛。 

孙雪伟等人在《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在隧道水泥路面改造中的应用》(第4届世界橡胶沥青大会论文集)一文中表明: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AR-SAMI)设置在水泥路面与沥青罩面层之间,近年来被认为是一种有效预防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技术措施。它是由橡胶沥青和一定级配的碎石材料分层撒布而成的一种柔性防裂层,厚度为1厘米左右,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能有效地改善路面结构的应力状态,吸收裂缝部位的集中应力,可有效地阻止反射裂缝的产生,增强层间黏结,减少加铺沥青路面的表层脱落。

李宇峙等人在《钢桥面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铺装路用性能研究》(《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1月,第27卷,第3期)一文摘要中表明:复合改性沥青的温度敏感性低、抗剪切变形能力强,其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均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是高温抗车辙能力提高显著,且经济效益可观,适用于钢桥面铺装。

王仕峰在《排水路面用高粘度改性沥青的研究与应用》PPT(2010年3月16-18日世博排水路面论坛)中介绍了高粘度改性沥青在国内、外的研究、应用情况(基质沥青-橡胶沥青-复合改性沥青-高粘度沥青)和排水路面在日本的发展情况。直投式高粘度沥青改性剂RST及其标准。高粘度改性沥青标准。公路规范中高粘度改性沥青的60℃粘度大于或等于20000Pa.S(另有吕伟民介绍:中石化高粘度改性沥青60℃粘度最高达121500 Pa.S),分别是改性沥青、基质沥青的10倍、100倍。高粘度改性沥青的粘韧性、韧性是SBS改性沥青的2倍。高粘度改性沥青是高弹性流体。高粘度改性沥青应用于排水路面形成“多空隙排水降噪沥青路面工法”获得上海市市级工法、国家级工法。高粘度改性沥青排水路面的造价低于SMA路面。高粘度改性沥青还用于“白改黑”应力吸收层、道路与桥梁的防水粘结层。PPT中显示的高粘度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试件的照片、高粘度改性沥青混合料试件-20℃弯曲试验的照片均表明:高粘度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高粘度改性沥青薄层混合料的弯曲性能十分显著。

郝振华在《直投式改性剂RST应用与质量控制》中阐述了RST直投式沥青改性剂的特点、其物性的形成、RST直投式改性沥青性能评价、RST直投式改性剂应用质量控制。

孙雅珍等人在《基于土工合成材料加铺层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抗裂性能》(《公路交通科技》2012年1月,第29卷,第1期)一文摘要中表明“铺设土工合成材料是防治反射裂缝的有效途径,能有效地改变结构的应力分布,更大程度地减少了应力集中;最佳的土工布加铺层的弹性模量为1000Mpa。”

刘伟等人在《SBS改性乳化沥青粘层作为防水粘结层》一文中指出:工程实践证明SBS阳离子改性乳化沥青用作防水粘结层,使用效果较好,洒布量折合为纯沥青为0.2-0.3kg/㎡。

凌天清在《高速公路沥青面层薄层罩面养护技术研究》中介绍了用改性乳化沥青+E-玻璃纤维+碎石实施纤维增强应力吸收层,E-玻璃纤维的用量为56.7g/m2-113.4g/㎡;采用SASOWAM作为温拌SMA-10的降粘剂,实施温拌沥青SMA-10薄层罩面的玻璃纤维用量为110kg/㎡。

董文龙在《温拌密实型薄层技术》中介绍了温拌密实型薄层的开发及应用情况。采用温拌工艺,将最为成熟的密实型沥青混合料用于薄层罩面,所有工艺操作温度比热拌工艺显著下降(30-60℃)。

北京市路政局于2009年6月出台了《北京市温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技术指南》。

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于2005年12月编发了《彩色沥青路面技术指南》。

孙祖望在《功能性路面与“绿色”筑路新技术》中介绍了排水性路面、降噪路面、阻燃路面、破冰路面、彩色景观路面、弹性橡胶路面、发光指示路面等功能性路面;在沥青混合料摊铺过程中粘层油同步洒布技术、沥青混合料双层同步摊铺技术(三种机型:双料斗混合料摊铺机、双转运车双层摊铺机、串联式摊铺列车)等“绿色”筑路新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卷(板)材结构的高粘度改性沥青薄层路面,将传统的现场摊铺的沥青薄层路面集成为工厂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使得沥青罩路实现工厂化、集成化、标准化、便捷化生产,具有集成度高、施工快速、质量可靠、性能优良、节能环保、美观实用、用途广泛等显著特点。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该薄层路面的工厂化生产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结构材料:基材(无纺土工布)+胶结料(高粘度改性沥青)+增强料(玻璃纤维)+粗集料(碎石)+细集料(砂和石屑)+填料(矿粉)+颜料(色料)+添加剂(降粘剂);胶结料选用70号或90号基质沥青掺加高粘度改性添加剂HVA(交通部公路研究院),或掺加HVB(湖北国创)、TPS(日本大有建设)、PR(法国)、Duroflex(德国)、RST(上海浦东建设)直投式改性剂中一种;增强料选用玻璃纤维,规格为E-玻璃纤维;粗集料选用玄武岩,规格为4.75-9.5mm;细集料选用石灰岩,规格为0-4.75mm;填料采用憎水性石料,干燥、洁净的石灰岩矿粉;颜料选用氧化铁红系列无机颜料;降粘剂选用Frawarm?(法温)或SASOWAM有机添加剂;

2、配比设计:按照热区、温区、寒区使用环境要求,分别设计不同配比的混合料生产形成卷材型结构或板材型结构的装配式道路薄层路面;高粘度改性沥青混合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热拌沥青混合料密级配连续级配沥青混凝土,选用细粒式AC-13、AC-10和砂粒式AC-5类型矿料级配,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进行配比设计,经过拌和形成的高粘度改性沥青温拌混合料;增强料玻璃纤维用量为110kg/㎡;颜料(氧化铁红系列无机颜料)用量为沥青混合料重量的1%-3%;降粘剂Frawarm?(法温)的用量为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用量3%,降粘剂SASOWAM的用量为沥青混合料重量(2.5-5)%;

3、道路薄层路面的工厂化生产:在工厂生产流水线上,先铺设无纺土工布作为基材,在基材上摊铺步骤2的经过拌和形成的高粘度改性沥青温拌混合料,再使用压力机器压制成卷材型或板材型道路薄层路面;其单幅宽度为50厘米—700厘米、长度为200米-600米、厚度为1.0—3.0厘米;

4、包装与运输:卷材型道路薄层路面采用圆柱滚轴支架卷曲成筒柱体包装,板材型道路薄层路面按其规格尺寸的不同采用单件或多件承托式包装。

其中,在道路薄层路面的生产过程中,在黑色的高粘度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薄层路面的表层上,根据需要增设白色或黄色道路标线,或生产成不同色彩的彩色产品,或生产成拼花图案产品。

其中,在道路薄层路面的生产过程中,高粘度改性沥青混合料中根据需要预设道路感知元器件如感应线圈、发光体等。

道路薄层路面采用冷法装配或热法装配,其中,道路薄层罩面卷材产品的冷法装配:适用于在下卧层为老路铣刨或路面打毛处理后的沥青中面层、下面层上进行装配,使用带有喷洒阳离子乳化沥青机械装置的滚轴支架专用拖车将道路薄层罩面拖至现场,边喷洒阳离子乳化沥青作为沥青粘结层,边进行现场定位滚动安装,再使用轮胎压路机紧跟其后碾压固定;同步或稍后进行接缝处理,选用冷用沥青类灌缝材料如复合改性沥青填缝料,专用材料类灌缝材料如自流平有机硅树脂或树脂类密封胶。

其中,道路薄层路面卷材产品的热法装配:适用于在下卧层为刚摊铺压实完成的热拌沥青混合料中面层或下面层上及时装配,使用带有热喷沥青或橡胶沥青机械装置的滚轴支架专用拖车将道路薄层罩面拖至现场,边热喷沥青或橡胶沥青作为沥青粘结层,边进行现场定位滚动安装,再使用轮胎压路机紧跟其后碾压固定;同步进行接缝处理,选用热用沥青类灌缝材料如70号热沥青或普通热沥青、热橡胶沥青。

其中,道路薄层路面板材产品的冷法装配:适用于对下卧层为老路的局部病害的铣刨修补,或在城市广场、城市道路人行道、学校操场上进行装配,采用人工铺设法安装,即边涂洒阳离子乳化沥青粘结层,边进行现场定位安装道路薄层罩面板材。老路修补后可以直接开放公路交通,利用行车荷载将其固定压紧。在城市广场、城市道路人行道、学校操场上亦可酌情使用轮胎压路机紧跟其后进一步碾压稳固;同步或稍后进行接缝处理,选用冷用沥青类灌缝材料如复合改性沥青填缝料,专用材料类灌缝材料如自流平有机硅树脂或树脂类密封胶。

依据《十万个为什么》书中查到卷材长度近似计算公式如下:L=π(R2-r2)/d  式中:L-卷材长度;R-外圆半径;r-内孔半径;d-卷材厚度;如选择r=50厘米、R=150厘米时,当d=1厘米,则 L=628米;如选择r=50厘米、R=150厘米时,当d=2厘米,则 L=314米;如选择r=50厘米、R=150厘米时,当d=2.5厘米,则 L=251米;如选择r=50厘米、R=150厘米时,当d=3厘米,则 L=209米;当单幅宽度为3.5米的卷材被包装成为外径为3米圆柱体时,其自重则为209米*3.5米*0.03米*1970千克/立方米=43.2吨;由此可见,沥青薄层罩面卷材产品的包装与运输都是可行的。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卷(板)材结构:通常道路现场摊铺薄层路面厚度为2.0-4.0厘米,本发明卷材结构厚度为1.0—3.0厘米,板材结构厚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定,可大批量规模化生产,或根据实际需要个性化量身定做。

2、集成度高:做成预设如感应线圈等道路感知元器件的感应路面,做成附带白色(黄色)道路标线,或彩色拼花图案的花式路面,做成荧光路面(树脂粒料、玻璃晶体、发光二极管作为发光体),做成磁性导向路面,做成弹性路面,做成保水性路面,或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路面。

3、施工快速:现场施工工序少,工艺简单,装配速度快捷。

4、质量可靠:薄层路面源于工厂化流水线集成生产,与传统的现场摊铺沥青混合料相比,其质量能够严格受控;薄层路面采用具有粘度高、弹性好、抗老化性能强的高粘度改性沥青作为结构层的胶结材料,使得该结构具有优良的路用性能。

5、性能优良:具有良好的抗水损害性能、高低温性能、抗疲劳性能、降噪音性能,还可以有效地防治道路基层的反射裂缝。

6、节能环保:沥青混合料是工厂化生产并成型的,沥青混合料拌和后即可直接布料压制成型,无需长途运输,其拌和、布料及成型的温度采用温拌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温度进行控制,与热拌沥青混合料相比,拌和及成型温度可降低大约30-60摄氏度左右,不仅节约生产能耗,而且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7、现场装配式施工:现场所需施工机械少,而对周边环境造成的排放少、污染小,同时也减少了传统沥青罩面层的沥青混合料摊铺、压实时所用机械对环境所造成的有害气体排放和噪音污染等问题。

8、用途广泛:适用于公路、城市道路、城市广场、学校操场等新建、改建、维修、抢修和装饰工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这些实施例不能理解为是对技术方案的限制。

实施例1:依以下步骤工厂化生产道路薄层罩面

1、选取结构材料:基材(无纺土工布)+胶结料(高粘度改性沥青)+增强料(玻璃纤维)+粗集料(碎石)+细集料(砂和石屑)+填料(矿粉)+添加剂(降粘剂);胶结料选用70号基质沥青掺加高粘度改性添加剂HVA(交通部公路研究院),增强料选用玻璃纤维,规格为E-玻璃纤维;粗集料选用玄武岩,规格为4.75-9.5mm;细集料选用石灰岩,规格为0-4.75mm;填料采用憎水性石料,干燥、洁净的石灰岩矿粉;颜料选用氧化铁红无机颜料;降粘剂选用Frawarm?(法温)有机添加剂;

2、配比设计:按照热区使用环境要求,设计混合料的配比并生产形成卷材型结构的装配式道路薄层路面;高粘度改性沥青混合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热拌沥青混合料密级配连续级配沥青混凝土,选用细粒式AC-10类型矿料级配,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进行配比设计,经过拌和形成的高粘度改性沥青温拌混合料;增强料玻璃纤维用量为120kg/㎡;颜料氧化铁红无机颜料用量为沥青混合料重量的2%;降粘剂Frawarm?(法温)的用量为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用量的3.0%;

3、道路薄层路面的生产:在工厂生产流水线上,先铺设无纺土工布作为基材,在基材上摊铺步骤2的经过拌和形成的高粘度改性沥青温拌混合料,再使用压力机器压制成卷材型道路薄层路面;单幅宽度75厘米、长度100米、厚度2.5厘米,或根据实际需要量身定做;其中,在道路薄层路面的生产过程中,高粘度改性沥青温拌混合料被生产成铁红色的卷材;

4、包装与运输:卷材型道路薄层路面采用圆柱滚轴支架卷曲成筒柱体包装。

道路薄层卷材路面的冷法装配:某工程用于在下卧层为老路路面打毛处理后的沥青下面层上进行装配,使用带有喷洒阳离子乳化沥青机械装置的滚轴支架专用拖车将道路薄层路面拖至现场,边喷洒阳离子乳化沥青作为沥青粘结层,边进行现场定位滚动安装,再使用轮胎压路机紧跟其后碾压稳固;同步或稍后进行接缝处理,选用冷用沥青类灌缝材料复合改性沥青填缝料。

实施例2:依以下步骤工厂化生产道路薄层路面

1、选取结构材料:基材(无纺土工布)+胶结料(高粘度改性沥青)+增强料(玻璃纤维)+粗集料(碎石)+细集料(砂和石屑)+填料(矿粉)+颜料(色料)+添加剂(降粘剂);胶结料选用90号基质沥青掺加RST(上海浦东建设)直投式改性剂;增强料选用玻璃纤维,规格为E-玻璃纤维;粗集料选用玄武岩,规格为4.75-9.5mm;细集料选用石灰岩,规格为0-4.75mm;填料采用憎水性石料,干燥、洁净的石灰岩矿粉;降粘剂选用SASOWAM有机添加剂;

2、配比设计:按照温区使用环境要求,设计混合料的配比,并生产形成卷材型结构的装配式道路薄层罩路面;高粘度改性沥青混合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热拌沥青混合料密级配连续级配沥青混凝土,选用细粒式AC-10类型矿料级配,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进行配比设计,经过拌和形成的高粘度改性沥青温拌混合料;增强料玻璃纤维用量为110kg/㎡;降粘剂SASOWAM的用量为沥青混合料重量3.75%;

3、道路薄层路面的生产:在工厂生产流水线上,先铺设无纺土工布作为基材,在基材上摊铺步骤2的经过拌和形成的高粘度改性沥青温拌混合料,再使用压力机器压制成卷材型道路薄层路面;单幅宽度350厘米、长度150米、厚度2.0厘米,或根据实际需要量身定做;其中,在道路薄层路面的生产过程中,高粘度改性沥青温拌混合料被生产成带有白色或黄色道路标线的黑色卷材;

4、包装与运输:卷材型道路薄层路面采用圆柱滚轴支架卷曲成筒柱体包装。

道路薄层卷材路面的热法装配:某工程用于在下卧层为刚摊铺压实完成的热拌沥青混合料下面层上及时装配,使用带有热喷橡胶沥青机械装置的滚轴支架专用拖车将道路薄层路面拖至现场,边热喷橡胶沥青作为沥青粘结层,边进行现场定位滚动安装,再使用轮胎压路机紧跟其后碾压稳固;同步进行接缝处理,选用沥青类灌缝材料如70号热沥青或热橡胶沥青。

实施例3:依以下步骤工厂化生产道路薄层路面

1、选取结构材料:基材(无纺土工布)+胶结料(高粘度改性沥青)+增强料(玻璃纤维)+粗集料(碎石)+细集料(砂和石屑)+填料(矿粉)+颜料(色料)+添加剂(降粘剂);胶结料选用70号基质橡胶沥青掺加高粘度改性添加剂HVB(湖北国创);增强料选用玻璃纤维,规格为E-玻璃纤维;粗集料选用玄武岩,规格为4.75-13.2mm;细集料选用石灰岩,规格为0-4.75mm;填料采用憎水性石料,干燥、洁净的石灰岩矿粉;颜料选用氧化铬绿无机颜料;降粘剂选用SASOWAM有机添加剂。

2、配比设计:按照温区使用环境要求,设计混合料的配比,并生产形成板材型结构的装配式道路薄层路面;高粘度改性沥青混合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中热拌沥青混合料密级配连续级配沥青混凝土,选用细粒式AC-13类型矿料级配,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进行配比设计,经过拌和形成的高粘度改性沥青温拌混合料;增强料玻璃纤维用量为130kg/㎡;颜料氧化铬绿无机颜料用量为沥青混合料重量的1%;降粘剂SASOWAM的用量为沥青混合料重量4.0%;

3、道路薄层路面的生产:在工厂生产流水线上,先在模具内铺设无纺土工布作为基材,在基材上摊铺经过步骤2的拌和形成的高粘度改性沥青温拌混合料,再使用压力机器压制成板材型道路薄层路面型材;单件尺寸为100厘米*100厘米*厚度3.0厘米,或根据实际需要量身定做;其中,在道路薄层路面的生产过程中,在高粘度改性沥青温拌混合料型材内预设道路感知元器件如感应线圈(用于城市道路平交路口信号灯处)或发光体(用于人行横道线等处),高粘度改性沥青混合料被生产成铬绿色的板材;

4、包装与运输:板材型道路薄层路面型材产品采用单件或多件承托式包装。

道路薄层板材路面的冷法装配:某工程用于对下卧层为老路的局部病害的铣刨修补(另一工程在城市广场、城市道路人行道、学校操场上进行装配),采用人工铺设法安装,即边涂洒阳离子乳化沥青粘结层,边进行现场定位安装道路薄层路面板材;老路修补后可以直接开放公路交通,利用行车荷载将其固定压紧;在城市广场、城市道路人行道、学校操场上亦可酌情使用轮胎压路机紧跟其后进一步碾压稳固;同步或稍后进行接缝处理,选用冷用沥青类灌缝材料如复合改性沥青填缝料,或专用材料类灌缝材料如自流平有机硅树脂或树脂类密封胶。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