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凹版印刷版及凹版印刷版的制造方法

凹版印刷版及凹版印刷版的制造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与以往相比通过扩大浓度范围而能够实现丰富的层次,不仅能够进行细微的灰度设定,而且能够抑制莫尔条纹的产生的凹版印刷版及凹版印刷版的制造方法。一种在版面并存有FM网板单元和AM网板单元而成的凹版印刷版,其中,所述FM网板单元与所述AM网板单元的深度不同,所述深度不同的单元中,浅的单元为副单元,深的单元为主单元。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82196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12-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株式会社新克;

    申请/专利号CN201180015487.5

  • 发明设计人 重田龙男;

    申请日2011-07-14

  • 分类号B41N1/06;B41C1/05;B41M1/10;G03F7/00;

  • 代理机构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雒运朴

  • 地址 日本国千叶县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7:41:1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8-17

    授权

    授权

  • 2013-01-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41N1/06 申请日:201107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12-1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比以往的浓度范围宽且能够进行细微的灰度设定的凹版 印刷版及凹版印刷版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凹版中,有基于雕刻法的单元的形成方法和基于感光膜涂敷—曝 光—显影—蚀刻(蚀刻法)的单元的形成方法。基于雕刻法的单元的形成 方法由于将单元形成为四棱锥,因此高光部的墨液的转移良好。蚀刻法由 于将单元形成为浅的盘状的凹部,因此单元在非常小的高光部由于墨液堵 塞在单元内而墨液的转移比雕刻法差,但为了使墨液流动而对阴影最强部 的网板线的交叉部切口,从而具有能够使墨液可靠地向交叉部转移并且能 够将文字的轮廓形成为没有参差不齐的外形这样的优点,而且由于阴影最 强部的单元也浅,因此适合于使用水性墨液的印刷。

为了消除墨液的转移不良这样的问题点等,本申请人提出一种了凹版 印刷版,根据使FM网板信息与AM网板信息重合而成的版信息而作成, 该FM网板信息是对版形成前的信息进行FM筛选而得到的与从高光部到 阴影部的区域对应的信息,该AM网板信息是对所述版形成前的信息进行 AM筛选并与阴影部的区域或从中间调部的靠近阴影部到阴影部的区域对 应而得到的由AM网板的阴影最强部的网板线表示的信息,该凹版印刷版 在从高光部到中间调部的区域上是最少单元被限制成良好地进行墨液的 转移所需的大小的FM网板,从中间调部逐渐产生方眼状的AM网板,而 在阴影部的区域上完全成为AM网板(专利文献1)。

近年来,进一步追求印刷的高精细化,伴随于此,要求进一步扩大浓 度范围而进行细微的灰度设定。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43609

本发明者反复仔细研究的结果是,发现了通过将FM网板单元与AM 网板单元组合,并使它们的深度不同,由此能够进一步扩大浓度范围并能 够进行细微的灰度设定的情况,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点而作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以 往相比通过扩大浓度范围而能够实现丰富的层次,不仅能够进行细微的灰 度设定,而且能够抑制莫尔条纹的产生的凹版印刷版及凹版印刷版的制造 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凹版印刷版在版面并存有FM网板单元 和AM网板单元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FM网板单元与所述AM网板单 元的深度不同。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深度不同的单元中,浅的单元为副单元,深的 单元为主单元。即,可以是FM网板单元为深度浅的副单元且AM网板单 元为深度深的主单元,也可以是AM网板单元为深度浅的副单元且FM网 板单元为深度深的主单元。

另外,优选的是,主单元比副单元的单元表面积大。即,对于主单元, 使深度变深并使表面积变大,对于副单元,使深度变浅并使表面积变小, 由此能够扩大浓度范围,因此优选。

优选的是,所述FM网板单元为副单元,所述AM网板单元为主单元。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FM网板单元的深度为2μm~10μm,所述AM 网板单元的深度为11μm~30μm。

本发明的凹版印刷版的制造方法是在版面并存有FM网板单元和AM 网板单元而成的凹版印刷版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以FM网板单元与 AM网板单元的深度不同的方式形成单元。

优选的是,所述深度不同的单元中,浅的单元为副单元,深的单元为 主单元。即,可以是FM网板单元为深度浅的副单元且AM网板单元为深 度深的主单元,也可以是AM网板单元为深度浅的副单元且FM网板单元 为深度深的主单元。

另外,优选的是,主单元比副单元的单元表面积大。

优选的是,所述FM网板单元为副单元,所述AM网板单元为主单元。

优选的是,所述凹版印刷版的制造方法包括副单元形成工序和主单元 形成工序,该副单元形成工序通过进行抗蚀剂涂敷、曝光、显影、腐蚀、 抗蚀剂剥离而形成副单元,该主单元形成工序通过抗蚀剂涂敷、曝光、显 影、腐蚀、抗蚀剂剥离而形成主单元。

既可以在所述副单元形成工序之后进行所述主单元形成工序,也可以 在所述主单元形成工序之后进行所述副单元形成工序。但是,从作业性的 点出发,优选在所述副单元形成工序之后进行所述主单元形成工序。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FM网板单元的深度为2μm~10μm,所述AM 网板单元的深度为11μm~30μm。

此外,优选在所述单元设置强化覆膜层,优选所述强化覆盖层为DLC 层、镀铬层或二氧化硅覆膜。

本发明的产品的特征在于,使用所述凹版进行印刷。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起到如下的显著效果,即:可提供一种与以往相比通过 扩大浓度范围而能够实现丰富的层次,不仅能够进行细微的灰度设定,而 且能够抑制莫尔条纹的产生的凹版印刷版及凹版印刷版的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AM网板单元为10%及FM网板单元为1%的版面的电子 显微镜照片。

图2是表示AM网板单元为10%及FM网板单元为10%的版面的电子 显微镜照片。

图3是表示AM网板单元为20%及FM网板单元为10%的版面的电子 显微镜照片。

图4是表示实施例4的凹版的版面的光干涉显微镜照片。

图5是表示使用实施例4的凹版而印刷在瓦楞板纸面上的状态的照 片。

图6是表示AM网板单元为0%及FM网板单元为1%的版面的电子显 微镜照片。

图7是表示AM网板单元为0%及FM网板单元为10%的版面的电子 显微镜照片。

图8是表示比较例3的凹版的版面的光干涉显微镜照片。

图9是表示使用比较例3的凹版而印刷在瓦楞板纸面上的状态的照 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这些是例示性地表示的方式, 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就能够进行各种变形的情况不言自明。

本发明的凹版印刷版是在版面上并存有FM网板单元和AM网板单元 的凹版印刷版,其特征在于,所述FM网板单元与所述AM网板单元的深 度不同。

如此,通过改变并组合所述FM网板单元与所述AM网板单元的深度, 与以往相比能够扩大浓度范围而实现丰富的层次,从而能够进行细微的灰 度设定。以往,在AM网板单元的情况下,进行了10%,20%,30%,...100% 这样的浓度灰度,但例如19%这样的微妙的浓度灰度的设定非常困难。然 而,在本发明中,不仅将所述FM网板单元与所述AM网板单元组合,而 且改变并组合其深度,因此能够进行以往非常困难的细微的灰度设定。

以往,在AM网板中存在产生莫尔条纹这样的问题,但在本发明中能 够抑制莫尔条纹。而且,以往,在FM网板中随机配置微小的单元,因此 尤其是在高光部,墨点有飞溅的倾向,存在品质的稳定化的问题。在本发 明中,由于组合有AM网板,因此能够消除这种FM网板的问题。

另外,由于能够减少全部的单元的容量,因此能够减少墨液量,从而 能够削减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使用 量和CO2的排出量。而且,也具有能够抑制印刷时的莫尔条纹的产生的优 点。

在所述深度不同的单元中,优选将浅的单元作为副单元并将深的单元 作为主单元,并优选所述主单元比所述副单元的单元表面积大。优选的是, 所述FM网板单元为副单元,所述AM网板单元为主单元。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FM网板单元的深度为2μm~10μm,所述AM 网板单元的深度为11μm~30μm。

本发明的凹版印刷版优选包括:版母材;设置在该版母材上的单元形 成层;以覆盖该单元形成层的表面的方式设置的强化覆盖层。而且,本发 明的凹版印刷版可以是平版或圆筒版中的任一个。

优选的是,所述单元形成层为镀铜层,所述强化覆盖层为DLC层、 镀铬层或二氧化硅覆膜。

本发明的凹版印刷版的制造方法是在版面上并存有FM网板单元和 AM网板单元而成的凹版印刷版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以FM网板单 元与AM网板单元的深度不同的方式形成单元。

在所述深度不同的单元中,优选将浅的单元作为副单元并将深的单元 作为主单元,且所述主单元比所述副单元的单元表面积大。即,可以将FM 网板单元作为深度浅的副单元并将AM网板单元作为深度深的主单元,也 可以将AM网板单元作为深度浅的副单元并将FM网板单元作为深度深的 主单元。

另外,优选的是,主单元比副单元的单元表面积大。

优选的是,所述FM网板单元为副单元,所述AM网板单元为主单元。

所述凹版印刷版的制造方法优选包括副单元形成工序和主单元形成 工序,该副单元形成工序通过进行抗蚀剂涂敷、曝光、显影、腐蚀、抗蚀 剂剥离而形成副单元,该主单元形成工序通过抗蚀剂涂敷、曝光、显影、 腐蚀、抗蚀剂剥离而形成主单元。

既可以在所述副单元形成工序之后进行所述主单元形成工序,也可以 在所述主单元形成工序之后进行所述副单元形成工序。但是,从作业性的 点出发,优选在所述副单元形成工序之后进行所述主单元形成工序。

另外,优选的是,所述FM网板单元的深度为2μm~10μm,所述AM 网板单元的深度为11μm~30μm。

【实施例】

以下,列举实施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这些实施例是例示性地表 示的例子,当然并应该作限定性的解释。

(实施例1)

使用(株)Think Laboratory制的激光凹版制版装置(商品名:全自 动激光凹版制版系统FX80),进行激光制版,制作了以深度3μm的FM网 板单元1%为副单元且以深度15μm的AM网板单元10%为主单元的凹版。 对于主单元和副单元,在曝光时进行了位置对合。图1表示该版面。在图 1的版面中,尺寸大的单元为AM网板单元,尺寸小的单元为FM网板单 元。在使用如此制作的凹版进行了印刷时,与仅为AM网板单元10%的版 相比,成为稍浓的灰度,层次的范围变大。未观察到莫尔条纹。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了以深度3μm的FM网板单元10%为副单元 且以深度为15μm的AM网板单元10%为主单元的凹版。图2表示其版面。 在图2的版面中,尺寸大的单元为AM网板单元,尺寸小的单元为FM网 板单元。在使用如此制作的凹版进行了印刷时,与实施例1相比成为稍浓 的灰度,层次的范围变大。未观察到莫尔条纹。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作了以深度3μm的FM网板单元10%为副单元 且以深度为15μm的AM网板单元20%为主单元的凹版。图3表示其版面。 在图3的版面中,尺寸大的单元为AM网板单元,尺寸小的单元为FM网 板单元。在使用如此制作的凹版进行了印刷时,与仅为AM网板单元20% 的版相比成为稍浓的灰度,层次的范围变大。未观察到莫尔条纹。

(实施例4)

使用(株)Think Laboratory制的激光凹版制版装置(商品名:全自 动激光凹版制版系统FX80),进行激光制版,将深度4μm的FM网板单元 即副单元及深度20μm的AM网板单元即主单元组合,制作了3%墨点、 5%墨点、10%墨点、20%墨点、30%墨点、40%墨点、50%墨点、60%墨点、 70%墨点、80%墨点、90%墨点、100%墨点的凹版。此时,对于3%墨点、 5%墨点、10%墨点、20%墨点、30%墨点、40%墨点,使用FM网板单元, 对于50%墨点、60%墨点、70%墨点、80%墨点、90%墨点、100%墨点, 使用FM网板单元和AM网板单元。AM网板单元的每1英寸的线数为175。 图4表示其版面的光干涉显微镜照片。在图4中,各照片的X轴方向(横 轴方向)的刻度为104.24μm,各照片的Y轴方向(纵轴方向)的刻度为 78.43μm。在图4的版面中,尺寸大的单元为AM网板单元,尺寸小的单 元为FM网板单元。在使用如此制作的凹版而印刷在瓦楞板纸面上时,如 图5所示,得到了丰富的层次。未观察到莫尔条纹。

如此,在实施例中,即使是向难以印刷的瓦楞板纸面的印刷,与以往 相比,也能够扩大浓度范围并实现丰富的层次,能够进行细微的灰度设定。 而且,能够抑制莫尔条纹的产生。

(比较例1)

使用(株)Think Laboratory制的激光凹版制版装置(商品名:全自 动激光凹版制版系统FX80),进行激光制版,制作了设有深度3μm的FM 网板单元1%的凹版。图6表示其版面。在使用如此制作的凹版进行了印 刷时,未观察到莫尔条纹,但墨点有飞溅的倾向,产生粗涩感。

(比较例2)

与比较例1同样地,制作了设有深度3μm的FM网板单元10%的凹版。 图7表示其版面。在使用如此制作的凹版进行了印刷时,未观察到莫尔条 纹,但墨点有飞溅的倾向,产生粗涩感。

(比较例3)

使用(株)Think Laboratory制的激光凹版制版装置(商品名:全自 动激光凹版制版系统FX80),进行激光制版,仅通过深度20μm的AM网 板单元,制作了3%墨点、5%墨点、10%墨点、20%墨点、30%墨点、40% 墨点、50%墨点、60%墨点、70%墨点、80%墨点、90%墨点、100%墨点 的凹版。每1英寸的线数为200。图8表示其版面的光干涉显微镜照片。 在图8中,各照片的X轴方向(横轴方向)的刻度为104.24μm,各照片 的Y轴方向(纵轴方向)的刻度为78.43μm。在使用如此制作的凹版而印 刷在瓦楞板纸面上时,成为图9所示的层次,没有上述实施例的那样的层 次的丰富度。而且,观察到了一些莫尔条纹。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